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记叙文阅读(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用心阅读人生“大书”李峥嵘在良好的家风中保持童真①黄永玉是艺术界的传奇,被誉为“最有趣的老头”。他没有受过太多正规的教育,12岁独自出门流浪;28岁成为中央美院最年轻副教授;56岁画了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并创下了拍卖最高纪录;95岁写完6卷本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99岁画的兔年邮票引发热议,并创下销售纪录……②永远的率真、不竭的好奇心是艺术家得以创新的重要特质。但是天真不等于幼稚,单纯不是粗俗,黄永玉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③黄永玉从爷爷那里学到了“要读人生的大书”,“学堂那些书读下去是有用的,像盖房子砌墙,但砌墙角不等于盖房子。”“有的读书人蠢,一辈子一间房子都没盖成,长大做事情、交朋友、读课外书,才是盖房子的学问。”④从父亲那里,黄永玉学到积极对待生活。父亲黄毓麟是小学音乐老师,学过肖邦、贝多芬,喜欢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用音乐家的耳朵听锅盆碗盏交响曲……父亲理解儿童的淘气,对逃学的黄永玉从不打骂,教育他说:“不管你以后长大成人是穷是富,多懂点稀奇古怪的知识还是占便宜的,起码是个快活人。”⑤黄家向来重视运动,从小鼓励黄永玉学习打拳,不仅锻炼身体,也培养人品。家庭教育常常在生活细节中,“喝汤、吃饭没有声音”“不要说空话”“莫拿人的闪失笑谈”。⑥正因抓大处、重细节,黄永玉活泼的性情里有踏实和正派,“奇”态中有“正”骨,执正以驭奇。(1)⑦黄永玉一生经历了时代的大风大浪、人生的跌宕起伏。幼年家道中落,一家人吃不饱饭,黄永玉带弟弟过街,被人议论穿旧衣服,他觉得难受。母亲教育他日子越是艰苦,心里越要笃定。“自己做自己的事,读书发奋,做个有头脑的人,看得开,要一辈子想到自己是读书人,再穷再苦就不在乎了。”“人走上坡路固然好,下坡路走得漂亮,才是真东西出来了。心里不好过,就越要往肚子里忍得住。”⑧有这样开明坚强的母亲,黄永玉在苦难中始终保持了善良的天性。他曾回忆在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曾经打猎野生动物。晚年,他对此有深刻反思:“我打过山羊、兔子、大雁,它们都有家,有伴侣。把残忍行为不当一回事。世界是大家的,人老了才明白这道理,唉!”⑨人生总有高低起落,行走不会总是坦途,一个人的路能走多长,看的不是平顺时而是如何对待苦难,唯有心性纯良,才有可能创造出真善美。(2)⑩黄永玉是诗人、画家、作家、设计师、木刻家、雕塑家,还是段子手、拳击爱好者……别人是“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一般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在介绍不同身份时会用斜杠隔开。例如,某某,记者/作家/摄影家/美食家),而黄永玉的“斜杠”已经快密集成“栅栏”了。⑪为什么一个仅仅上过小学的孩子,却能在流浪中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正是因为黄永玉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背着自己缝的帆布包去流浪时,包里装的是书、木刻刀、木板。在长乐教书期间,他每个礼拜都坐小轮船去福州,一上岸就直扑书店。⑫因此,学习不局限于正规学校的学习,而在于用心阅读“另一本大书”。黄永玉认为,自己能在社会这所学堂里自我磨炼、自我教育,取得成就,除了运气好,还有“认真”二字,“排除了很多高调的、不实际的东西,只实在地、实事求是地去钻研。”“勤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主要还得看你的产品质量高不高”。⑬90岁时,他的自画像打赤脚、露肚脐,欢脱如赤子,还会在画里借小老鼠自嘲:“我丑,但我妈喜欢”——无论是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黄永玉都是不变的率真。正是这份始终如一、专注的真性情,才让艺术之树常青。1.请参考文中第一个小标题,以“在……中保持……”的句式给文章第二三部分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2.黄永玉先生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请细读文本,把黄永玉先生家的好家风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3.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子,自选角度赏析。①父亲理解儿童的淘气,对逃学的黄永玉从不打骂,教育他说:“不管你以后长大成人是穷是富,多懂点稀奇古怪的知识还是占便宜的,起码是个快活人。”②别人是“斜杠青年”,而黄永玉的“斜杠”已经快密集成“栅栏”了。4.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也可改为《“斜杠青年”黄永玉》,你觉得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5.黄永玉先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你任选一处,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感受。(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家乡之景,在山在水,也在草木之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萧萧白杨许冬林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⑪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⑫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⑭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⑮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选自2019年06月期《散文》,有删改)6.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作者将白杨和南方的树木作比较,突出了白杨的端庄挺拔、穆穆临风、不惧风霜的特点。B.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感情一样,都表现出兴奋和喜悦之情。C.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画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是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D.这篇文章和《白杨礼赞》都托物言志,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白杨的精神,情感昂扬向上。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萧萧白杨”的理解。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9.文章第⑫段想象唐代的中原士兵在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请你选择所积累到的古诗词来形容他们的心境,并说说选择的理由。(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外婆的世界①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外婆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②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③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她就用以为只有我能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④在水族馆橱窗前,她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⑤进入超市,她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⑥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她的行军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二回(下次)再也不出去了。”⑦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好久没出去了……”⑧我骗她:“我们明天就出去。”却想要流泪。⑨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⑩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她在激情中睡去,醒来又趴到阳台上,直到视野中出现我下班的身影。⑪她已经不知时间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经不知命运是怎么回事了。⑫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被我在菜市场找到。⑬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⑭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有破布。⑮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了记号。⑯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⑰我很恼火,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⑱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⑲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⑳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生命的终点靠拢,慢慢与之和解。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拉扯她。㉒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㉓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在她的世界之外,她放不下的只有我了。我便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骗她说: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一样也做不到。㉔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㉕我就是一个骗子,一个欲望大于能力的骗子。而被欺骗的外婆,拄着拐棍站在楼梯口等待。她脆弱不堪,她的愿望也脆弱不堪。我根本支撑不了她,拐棍也支撑不了她。(摘自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外婆的脾气不好,出去逛街久了喊累,不出去又抱怨一人在家实在无聊。B.“我”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能够让外婆陪着自己,不放外婆回四川老家。C.“我”对外婆的回忆在“常态化的生活”与“关键性事件”之间反复跳跃。D.因害怕外婆乱跑走丢,祖孙二人之间爆发激烈冲突,将情感推向最高点。11.“我”回忆了与外婆相处的生活点滴,请为这些事件拟写小标题。阳台上的等候→①→逃家寻找车站→②→楼梯口的等待→③12.本文的语言素净质朴,真切生动,请从词语运用和描写方法的角度,品读下列句子。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13.文中⑧㉓段中的“骗”,分别蕴含了怎样的情感?14.外婆一直想要逃离“我”的世界,却又一次次将破布系在门把手上。这些行为暗示了外婆怎样的心理?(23-24八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窗前的杏树陈海强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枝干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15.请根据文章进行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时间小杏树的生长过程“我”的情感二月萌芽发生期待三月①②四月花自凋零担忧→③→感动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的“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与朱自清《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都是写花的静态美。B.第⑥段中“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不仅表明作者对这场大风记忆深刻,更主要的是表现出作者对这棵小杏树无时无刻的关切。C.“我”一路见证小杏树的成长,图文记录,感受它的外形美,领悟其精神美。D.小杏树与周围的草木和谐共存,心无旁骛地生长,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律动。17.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18.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19.作者称“窗前的杏树”为“小杏树”,你如何理解这个称呼?(23-24八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节令是一种命令毕淑敏①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粉色的乒乓球,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坚硬地硌着我的手。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②老人很明显地不悦了,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呢?分明是吃药啊。③我很惊奇,说怎么是吃药呢?它们又大又红,灯笼一般美丽啊。④老人说,那是温室里做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的胖大,用保青剂或是保红剂,让它们比画的还要好看。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冬天的西红柿就是这种假货。⑤我惭愧了。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骗局所蒙蔽。那吃什么菜好呢?我虚心讨教。⑥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乐得教诲我。口中吐钉一般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夏至那天,太阳一定最长。冬至那天,阳光一定最短。你能不信吗?不信不行。你是冬眠的狗熊,到了惊蛰,一定会醒来。你是一条长虫,冷了就得冻僵,会变得像拐棍一样不能弯曲。人不能心贪,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再吃冬天的菜吗?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还是整个瞎忙活吗?别心急,慢慢等着吧,一年四季的菜,你都能吃到。更不要说,只有野地里,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红的果子,才是最有味道的。⑦我买了老人家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走。他的西红柿虽是露地长的,质量还有推敲的必要。但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爽凉,久久伴着我。阳光斜射在网兜上,那略带柔软的银粉色,被勒割出精致的纹路,好像一副生长的印谱。⑧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⑨春天到了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夏天游水,冬天堆雪。快乐的时候欢笑,悲痛的时分洒泪。⑩少年需率真。过于老成,好比是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形,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幕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人生。⑪世上有句俗语——您看起来比实际的岁数年轻。听的人把它当作一种恭维或是赞美,说的人把它当作万灵的廉价礼物。我总猜测这句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⑫比实际的年龄年轻,就分明是好的,美的,值得庆贺的吗?比实际的年龄苍老,就分明是坏的,丑的,值得悲怆的吗?⑬那人何必还要长大?还需成熟?龟缩在婴儿的蜡烛包里,永远用着尿不湿,岂不是最高等级的优越?⑭小的人希冀长大,老的人期望年轻。这种希望变更的子午线,究竟坐落在哪一扇生日的年轮?与其费尽心机地寻找秘诀,不如退而结网,锻造出心灵与年龄同步的舞蹈。⑮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人们可以滋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⑯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令。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是整个瞎忙活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我”认为老人的西红柿“小还青”,表明刚开始“我”对老人的话不太相信。C.冬天的西红柿“大又红”与老人的西红柿“小还青”形成对比,意在突出前者徒有其表却无西红柿的真实特性和实质。D.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我总猜测这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表达对人们希望年轻的美好愿望的肯定和赞赏。21.赏析文中的划线句。(1)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2)但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爽凉,久久伴着我。22.阅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节令是一种命令”的含义。23.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分析其作用。24.请结合链接内容,就如何看待“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全民焦虑,说说你的看法。链接:同事的儿子在公立幼儿园上学。他说,儿子的幼儿园从来不教孩子算术和识字。虽然公立幼儿园每个学期只收2000多块,但是他却要带自己的孩子去参加算术班和识字班。你的孩子不会算数和识字,别人的孩子却已经在私立幼儿园学习英语、算术和识字,那么你的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进入小学,都有入学考试,儿子不会,那该怎么办?(23-24八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钱永光①那一年高考,我因为离最低录取分数线差了两分,名落孙山。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整整一个暑假,我看不到任何出路,整日闭门不出,唉声叹气。眼看新的学期就要开学了,很多高考失利的同学都纷纷选择去复读,而我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伤自艾。②见我如此沉沦,一蹶不振,奶奶总是隔三差五来敲我的门想劝慰我,我心烦意乱,总是无端地对她发火。奶奶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每次我朝她发火,她都隐忍不发。她总是悄悄地守在我的门口,不停地念叨说:“孙儿,屋后的塘埂上,那一大片棉花开了,你开门出来,我们一起去摘棉花。看着那一片白花花的棉花,你心里就会舒坦很多。”③我躺在里屋的床上,门被我反锁着。无论奶奶在外边怎么呼唤,我都一言不发,我不知道那一片白花花的棉花和我的前途有什么关系。④有一天,奶奶又到我的门前来敲门,说天就要下雨了,那片棉花再不摘,就会烂在棉花地里了。我跟着奶奶,挎着篮子,向我家屋后那片棉花地走去。⑤我家屋后塘埂,足有一亩多的棉花地。已近秋天,我走近一看,朵朵棉花,果真如奶奶所说,开得白花花一片。我跟在奶奶身后,一边摘,一边欣赏棉花盛开的美景。虽说棉花大把盛开,但我发现,花下仍有不少没有盛开的棉桃,它们在低垂着头,像极了高考失利的我,在垂头丧气。⑥我摘下一个没有开花的棉桃,用力想剥开它的外壳,想取出里面还没有绽放出的棉花。可它的外壳紧紧地咬着,没有一丝缝隙,我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剥开。那一刻,我不禁对那一株株盛开的棉花心生敬畏,我想,这每一个棉桃想要开出花朵,需要积蓄多少生命的能量啊!⑦“你摘这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有什么用?这些棉桃还能开花吗?”见奶奶在一边摘盛开的棉花,一边还采摘那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我不解地问她。⑧见我终于肯说话了,奶奶温和地告诉我:“每年棉花盛开后,只要有太阳,把这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摘回家,放在院子一晒,过几天,坚硬的外壳也会绽开,吐出洁白的棉花。孩子,你记住,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⑨“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听了奶奶的话,我将信将疑。那一刻,我猛然感觉到奶奶是在说我,原来高考失败的我,就是那一株没有开花的棉桃啊!⑩奶奶把没有开花的棉桃摘回家后,放在院子里晒,没过几天,棉桃真的开出了花。那些前几天还坚硬紧闭的棉桃外壳羞怯地裂开了口子,露出一缕缕棉絮,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白。⑪我终于鼓起勇气,走进学校复读。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再自暴自弃,我拼命地努力,我要积攒生命的能量,我也要绽开自己的花。⑫第二年,我终于考进一所理想的大学。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天,我几度哽咽,我终于做到了。自那以后,我一直记得奶奶的话:_______________。25.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补写文章结尾横线上的内容。26.请梳理情节和“我”的感受,完成填空。情节“我”的感受高考落榜①②心烦意乱摘棉桃受教育③④哽咽感动27.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1)她总是悄悄地守在我的门口,不停地念叨说:“孙儿,屋后的塘埂上,那一大片棉花开了,你开门出来,我们一起去摘棉花。看着那一片白花花的棉花,你心里就会舒坦很多。”(从词语的角度欣赏)(2)花下仍有不少没有盛开的棉桃,它们在低垂着头,像极了高考失利的我,在垂头丧气。(从修辞的角度欣赏)28.请分析第③段的作用。29.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链接材料】这世上,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每个人都是一种色彩,都是“不一样的烟火”。——《人民日报》29.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根据“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可知,需要概括本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链接(23-24八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骑自行车的父亲宋扬①父亲一共有三辆自行车,他骑过的不过两辆。②父亲没骑过的那辆,完全是父亲节省出来的。三十年前,父亲在邮电所做临时邮递员。自行车,三年一更新。父亲一向珍爱他的旧车,三年后又坚持了三年,六年节省出一辆新车。领到新车后,父亲用水小心翼翼地洗干净那辆新车轮胎上的泥土,用布擦干了,又在车的螺丝、链条上抹上黄油。之后,还用绳子把新车吊起来,挂在堂屋的墙壁上。有好几次,邻居想借父亲的自行车去县城,一看自行车被父亲“束之高阁”,借车的话也就没好意思说出口。③邻村有个走街串巷的兽医,听说父亲有一辆“邮电专用”自行车,想买,价钱最后加到400元,父亲也不为所动。要知道,父亲当时的工资每月才120元。以今天的物价与工资收入比折算,宁舍三个多月工资,不卖一辆自行车的父亲定被人说是“傻瓜”!④父亲傻吗?他可精着哩!那时,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值两百多块钱,按照他每天六七十公里的骑行里程,两年内,普通的车除了铃铛不响,周身都必响,但“邮电专用”是自行车行业的金字招牌与实力担当——比如父亲的那辆旧车,钢架板扎,三年时间里跑了好几万公里,除了换过几副链条,补过几次内胎,其他一点问题也没有。父亲算得清这笔账。⑤多年后,读到余秋雨的《信客》,又在电视上看到云南邮递员溜索过澜沧江时的凶险状况,我才真正明白做邮递员的父亲的辛苦。那时,家乡的乡镇公路还不是水泥路、柏油路,父亲每天要把报纸、书信从区镇邮电所送到区镇下辖的6个乡政府,路程并不短。⑥那辆旧车和父亲一样吃了无尽土灰。农民不怕一身灰,最要命是雨天。泥巴塞住了链条,卡住了护泥壳,跑几十米就得停下来剁泥巴。有时实在骑不动了,父亲就只能把自行车扛着走。有一次,因为雨大阻挡了视线,父亲骑车时还被一块横亘在路上的石头绊倒了,摔得浑身是泥。⑦父亲的艰辛,又哪是一个贪玩好耍不懂事的孩子能体会的呢?有一天,我在学校惹了祸,班主任通知我请家长,我硬着头皮告诉了父亲。父亲骑着那辆他自己觉得无比威风却让我觉得颜面尽失的自行车到了学校。我心想:你还不如走着来的好。因为我的那些家住区镇街上的同学家里,已有了屁股冒烟的摩托车。现在想来,我真为我的虚荣汗颜啊!⑧二十年前,我参加了工作,在城里安了家。十年前,我开车接父亲离开老家来城里定居时,父亲想把那辆他精心呵护过的新车带进城,可它那么大,又如何放得进汽车的后备箱呢?父亲试图把车贱价卖给那位兽医,但人家早换成了小汽车。父亲只得咬咬牙,把它送给了老家的亲戚。车放在那里,只能锈烂。父亲于心不忍,就像自己养不活的孩子,也只得找人抱养,有个归宿。⑨我前天回家,透过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远远地望见父亲正骑着他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自行车进小区大门。那是一辆精致的赛车,却小得可怜,远不及当年的“邮电专用”自行车那般高大威猛。父亲佝偻着背,也不再是那个脊背挺直、能撑起整个家的壮年男人。(选自《遵义日报》2022年6月19日)3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并设置“骑过的只有两辆”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自行车”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C.第⑤段写到《信客》和云南邮递员,与父亲形成鲜明对比,表现邮递员工作艰辛。D.最后一段叙述看到父亲佝偻着背骑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佩之情。31.文章写了父亲三辆自行车的经历,请根据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父亲的旧“邮电专用”自行车,坚持骑了六年时间——①——②32.第④段中写到了普通自行车,有什么作用?33.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父亲用水小心翼翼地洗干净那辆新车轮胎上的泥土,用布擦干了,又在车的螺丝、链条上抹上黄油。(从描写方法的角度)(2)父亲于心不忍,就像自己养不活的孩子,也只得找人抱养,有个归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3-24八年级上·安徽铜陵·期末)好树如诗王剑冰①云蒸霞蔚的浮来山,有一棵大树。它托高了浮来山的天际线,冠荫近千平方米,人称四千岁“银杏之祖”。②我的目光从日光初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③等到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是昂首的鲲鹏!④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灰岩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虎踞龙盘,定力无限。⑤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仿佛身负历史使命的老银杏,人们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东方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大海的波浪推涌它,要以钟鼓之声烘托它,还要以雄浑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⑥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鸟儿们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辽阔。⑦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落下的一地,仿佛鲲鹏巨大羽翅的倒影。许是气息相通,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将住所安在近旁。刘勰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他吸收了树的精髓,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⑧老银杏树,只能看清楚下面一柱躯干,上面已分不出哪些是干哪些是枝。那些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完全一座层峦叠嶂的奇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其声萧萧,不禁让人想起那波涛起伏的大海。⑨老银杏树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在上面的庭院里,便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已经气势非凡。还有一些,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⑩仰头望着老银杏树的时候,甚至会生出某种错觉,似乎它已不是一棵树,而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的文物。⑪老银杏树,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从一粒种子开始,它时时能听见自己体内崩裂的脆响。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生发出葱绿的叶片。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风雨雷电,春华秋实。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⑫一股云气浮来,氤氲在老银杏的四周,远看,似是从它的身上腾起。⑬现在,走来一群孩子,有序地站在树下,高声朗诵: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是从小就受到大树与文心熏陶的孩子。⑭钟声再次响起。金黄的叶片还在慢镜头一般地落着,像雨,也像羽,每一片都带着安详的光芒。地上的叶子越来越多,风吹过,翻涌着发出海浪一般的声响。⑮老银杏树,它还会存在多久?没有人知道,或许会到地老天荒。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树缠住,又将另一棵树缠住,却没能缠住老银杏树,只是以自己的腾挪翻卷,衬托着它,仰视着它。⑯片片下落的叶子,闪亮在一级级下山的台阶上。⑰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我不能将它看完全。它那豪放如鹏的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吟唱在我的心间。(有删改)3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怀想老银杏树的诞生和成长经历,为其古老安详、顽强自信、蓬勃生机交代了原因。B.第⑬段写孩子们站在树下朗诵,突出银杏树给人生命的启示,展现了老银杏树既有生命的长度,又有文化的厚度。C.第⑮段运用铺垫的手法,写老藤腾挪翻卷、缠绕攀附的姿态,侧面表现老银杏树的高大威武。D.作者多次把老银杏树比作“鲲鹏”,不仅突出其外形如“鲲鹏”的硕大无比,也展现其如“鲲鹏”般豪放的格局。36.文章围绕“银杏树”,观赏的角度不同作者的感受也不同,试作梳理并填写下面的表格。观察角度远远望见②仰头望再次回首“我”的感受①像是昂首的鲲鹏成了仍在生长的文物③37.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灰岩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从词语运用的角度)38.请说说文章以“好树如诗”为题的妙处。3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生命中的树程耀恺①我问过许多人,有没有与树打过交道,或者产生过友情,他们总是很诧异。说来也是,跟来去尘世中的人物失之交臂,尚且算不上多大的憾事,何况不能行动不会说话的树木呢?不过,我却小有不同。至少有几棵树,他们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有过关联和交融。他们是一杏、一桂、两水杉。②外公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杏树。论年龄大约比我小两三岁,但她却是外婆临终前手植的,自然成了外婆的化身。院子不算小,杏树就把她的枝条,伸得长长的,让满院笼罩着绿荫,像是在守护着一方宁静。每年除夕,我妈总要架一副竹梯子,在树枝上挂许多红纸条,再端来一碗猪骨头汤,让我跪着,泼到杏树的根下,既是敬杏树,也是祭外婆。开镰收麦的前夕,外公独自爬到树上摘杏儿,不让旁人插手。摘下的杏子,他自己只挑一只,其余全部分送他的三个女儿和同村各户人家。村东头的梁四奶奶一接到杏子,口中便念念有词:麦香回来了,回来了……。我疑心“麦香”是外婆的小名,可我一直没问过外公,怕惹他伤心。外公留下的那粒杏并不吃,放在窗台上,待果肉化掉,他拿清水把杏核洗净。他有一个小小的枣木盒,专放杏核,每年一只。那年赶上“返春”,满树杏花,一夜间香消玉殒,杏树第一次没坐果,外公也静静地辞别了人世。我当时在外地做事,接到盉耗急忙赶回,唯见落叶满院,我捧着装满杏核的枣木盒,凄然地站在杏树下,杏叶儿一片一片地从我的头上飘落下来。③两年后,我要调到H县一所学校,我们随之搬进了职工宿舍里。那是一处旧式院落,青砖铺地,苔痕上阶,一株桂树居中而立,望去风姿绰约,一如绝代佳人。待到秋来,一树盛开,能叫黄金失色,令闻者迷魂。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句:能与桂子作邻,此生何求!那所学校是清末新政时期创办的,历来被本县视为斯文圣地,任你是地痞流氓,也不敢在此撒野。城里喜欢做桂花蜜饯的人家,每以干净被单平铺树下,承接随风散落的桂花,却从没人碰过一枝一叶。我家是1973年搬过去的,当时世风日下,斯文早已扫地以尽,那年秋天,就有人偷偷摸摸来折桂花,翌年秋,折花狂潮竟成不可阻挡之势。1975年秋,老桂被攀折得遍体鳞伤,片叶不留。桂树好像有了预感,晓得厄运难逃,特意打点精神,把花开得忒旺,让满院芳气袭人。天可怜见。④后来拆房建楼,我们一家移到后面的一排房子里。我和孩子们挖些旧砖,围起一个独院,将两株水杉苗木,胡乱分植两处,一株靠水龙头,另一株紧贴围墙根。水杉喜水,近水者长到花盆那么粗,靠墙的那棵比茶杯还要细。看上去,一棵意气风发,一株弱不禁风。孩子们不无调侃地分别喊他们为胖子和瘦子,这让我感到就像做了偏心父母一般歉疚。后来举家迁移合肥之时,我们跟搬进来的那家人商定:请好生照看,不要动他们。一晃就是十年,我回H县出差,忙妥了事,决计乘月看望我的胖子和瘦子。走至近处,却不见踪影。我愣住了,心如刀绞,便靠在一堵墙上,真想放声大哭一场。我在极度的悲痛中,四顾茫然,连眼前的屋舍都化为乌有。此后无论在何地,我只要一见水杉,就不忍离步,我凄凄惶惶地打量他们,眼前浮现的是胖子、瘦子的倩影,鼻腔里也似乎飘进那细碎的绿叶散发的特殊清香。⑤1998年大寒那天,到乡下祭祖。老宅的院子已为新房所占,却在西边不远的地方,站着一棵年轻的杏树,显得清秀俊逸。一问方知,那是我们的堂舅舅,用老杏的核,培育的新树。他说:老杏最后几年常常无花无果,了无生机,慢慢地枯死了。听罢,我长长地叹了口气,联想起如美人遭劫的桂树、似青年夭折的水杉,也不知他们的孤魂是在何方游荡,或者化作别的什么佳木了吧?幸而外婆的杏树,在生命的轮回中,因了亲人的护佑,才得以幸存于故土之上。⑥古人叹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以我之见,人树之情,同样刻骨铭心。40.本文是以“树”为线索行文的,请通读全文,完成表格。树树之情树的结局“我”的情感外婆种下的杏树让满院笼罩着绿荫,像是在守护着一方宁静。①凄然学校里的桂树③被攀折得遍体鳞伤,片叶不留。②“我”种下的水杉树细碎的绿叶散发特殊清香。④极度的悲痛4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善于拾取生活中的琐事,具有浓浓的烟火味。B.本文语言平淡自然,含蓄有味,与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以及茅盾的《白杨礼赞》相似。C.第③段加点的“竞”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摘花之人的愤怒之情。D.第⑤段补叙了老杏树的结局,又描述了老杏树的新生,写出了作者怅惘后的欣喜,寄托着作者对生存、生命的美好希望。42.第②段写梁四奶奶接到杏子的反应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3.根据要求,品析语言。(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杏叶儿一片一片地从我的头上飘落下来。(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看上去,一棵意气风发,一株弱不禁风。44.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5.(23-24八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时间不等人毕啸南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具体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一天。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大家左一句叮咛右一声嘱咐,热热闹闹中,青涩的我意识到自己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惧。③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去济南的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爸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像个没开悟的和尚。④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她一边拉开一个军绿色大提包的拉链,翻着里面的衣服,一边扭着头跟我说:“你看着,这里面一共有九件毛衣和毛裤,应该够你过冬了。”我敷衍地点了点头。她便麻利地又把拉链拉上,去拆旁边的小包袱。“你看,这里面是换洗的内裤,自己记得换。”⑤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⑥“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旋即又笑哈哈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⑦记忆中,妈妈平日里特别爱笑,总是隔几米远就能听到她“哈哈哈”的招牌式大笑声,也不知道那些贫乏的日子中,哪里能冒出来那么多让她开心的事。⑧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我和爸还在忧神中,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⑨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⑩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眼汪汪的少年。⑪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⑫车终究还是开动了。⑬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⑭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A]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B]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⑮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⑯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⑰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⑱我读过朱自清写他父亲的《背影》,对文中描写的他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场景记忆犹新。⑲我和父亲走在校园的路上,他在前,我在后,我心里默默念想,这场景是多么相似。我也想目送一次父亲远去,看看父亲的背影。⑳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㉑爸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㉒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嗒”掉下来了。㉓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儿站着,穿着卡其色的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来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新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这离别的悲伤吞噬掉。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㉔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㉕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选自《读者》,有删改)(1)阅读选文第③﹣⑧段,概括妈妈为“我”做的事情。①②妈妈拆开包裹并对因此恼火的“我”表示歉意。③(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极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赏析。(3)第⑬段和第㉕段都提到“远去的”是“我”,停留在“原地的”是父母,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读全文,我们不仅感受到文中爸妈对作者的疼爱,也能感受出妈妈的勤劳、乐观以及爸爸的内敛、细心。B.第⑩段中“泪汪汪”指眼里充满了泪水,既写出了“我”与母亲分别的不舍,也写出了自己对母亲的关爱和理解不足,因而感到自责、愧疚。C.第⑭段中A、B两处看似矛盾,其实是为了体现一个如此小气的父亲,竟然会为了让舍友关照陌生环境中的“我”而难得大方一回,突出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爱。D.第㉓段中父亲送“我”上大学时特意准备的穿着,表现了父亲对送“我”上大学这件事的重视,表达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5)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时间不等人”的含义。(23-24八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夏花凌霄①郝立群①庭院中,一株凌霄花引起了我的注意,已有三年。②最初发现她,是在冬青绿篱的夹缝中。那排冬青绿篱贴墙站立,足有一人高,整齐排列,密密实实,颗颗壮硕。每次路过,看到当时仅高出地皮一尺的凌霄花,委身丛中辗转腾挪的样子,都不免感慨,这里哪儿有她的生长空间,活得好辛苦,好艰难。③然而凌霄花并不在意,她纵向攀登,横向延展,努力地生长。三年来,那株凌霄花竭尽全力,势不可挡,逐渐从冬青绿篱中间探出身,露出脸,把火红的花,红火地盛开成一片,明艳不可方物。经过三年跋涉,她已经高出冬青绿篱一截,向着墙的更高处进发。④这株凌霄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或许是移来绿化的土壤里,留存着一粒她的种子?抑或是栽种绿篱的植株里,夹带着她可以扦插成活的枝条?不得而知。总之她是偶然来到这里,并未被特意栽种。但这丝毫没有妨碍她生根、发芽、开花,因为她的名字叫凌霄。⑤说到凌霄,不知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凌霄宝殿的凌霄?没错,就是这两个字,《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宫殿的名称。从小熟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对凌霄二字一,点不陌生。这小花居然叫凌霄。⑥霄是云的一种形态,亦可泛指天空。古人认为天有九重,称“九霄”,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凌者,逾越也:霄者,云天也,凌霄是要到九重天之上去的。这小花居然叫凌霄。⑦用凌、霄二字常能组成含义恢弘的词汇,比如“壮志凌云”,又比如“气冲霄汉”,再比如“响彻云霄”,都是立意高远的词,足以振奋精神,震撼人心。这小花居然叫凌霄。⑧凌霄花可观赏、可绿化,其花、根、茎亦可入药,在历代药典中都能找到她的踪迹。东汉《神农本草经》称凌霄花为紫藏。《唐本草》、宋代《本草图经》都载明紫藏即凌霄花。明代《本草纲目》描述:“俗谓赤艳曰紫藏,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⑨凌霄花攀附于植物、墙体、岩壁之上生长,成长速度极快,大有爬到天上去的劲头,故此得名。谁说小花不能凌霄!但也正是因为她有攀附缠绕的生长特性,古今对她都有微词,影响着人们对凌霄花的审美。⑩历来文人有以物喻人,评说世道人心,表达人生看法的传统,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单就凌霄花自身而言,作为攀援藤本植物,攀爬是她的求生本能,是她独特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征,何错之有。⑪凌霄花对于生存环境要求不高,仅需极少的营养和水分就能存活,在盐碱贫瘠的土壤里也能正常生长。她喜温暖也耐寒,喜阳光也耐阴,生性坚强。在凌霄花鲜亮的花朵背后,是表皮脱落、虬曲盘旋、干柴枯枝般苍劲的藤蔓,就算在水泥建筑上、山崖缝隙里,她的枯褐色木质气根,也会牢牢抓住附着物,支撑着她弯曲迂回、不遗余力地向上攀登。⑫外表看似羸弱的凌霄花株,内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她坚韧、执着、顽强,蓬勃、热烈、奔放,绚烂、明艳、美丽。她勇往直前,永远向上,在风雨中攀登,在酷暑中怒放,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泰然自若,随遇而安,什么也挡不住她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繁衍千年。都说花无百红,生为夏花,她的花期长达数月,能延续整个夏天。⑬凌霄花的众多优点,当得起百折不挠、志存高远的象征,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而存在流传。正如宋人贾昌朝《咏凌霄花》所赞: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注释】①刊载于2023年7月1日。46.下列关于“凌霄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霄花”花色火红,明艳美丽,热烈奔放,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到。B.作为攀援藤本植物,“凌霄花”总是攀着建筑、山崖等不断向上生长。C.“凌霄花”的生命力顽强,即使在盐碱贫瘠的土壤里也能正常生长。D.“凌霄花”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历朝历代的典籍记载即可作为证明47.文章三次出现了“这小花居然叫凌霄”,请具体说说作者三次发出惊叹的原因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8.结合文章内容,按照提示赏析句子。(1)三年来,那株凌霄花竭尽全力,势不可当,逐渐从冬青绿篱中间探出身,露出脸,把火红的花,红火地盛开成一片,明艳不可方物。(赏析加点词语)(2)谁说小花不能凌霄!(从句式的角度赏析)49.将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改为“绽放”,意思相差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为什么?她勇往直前,永远向上,在风雨中攀登,在酷暑中怒放。50.外表看似羸弱的凌霄花,实则拥有令人惊叹的精神。请阅读链接材料,说说你在陆鸿身上感受到的凌霄花精神。【链接材料】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高烧引发中毒性脑炎,落下终身残疾。他在别人“异样眼光”中长大,找工作四处碰壁后,陆鸿选择自主创业,先后摆过修车摊、开过网店、办过影楼,后来做电子相册,如今拓展到实体相册生产,其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专题04记叙文阅读(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用心阅读人生“大书”李峥嵘在良好的家风中保持童真①黄永玉是艺术界的传奇,被誉为“最有趣的老头”。他没有受过太多正规的教育,12岁独自出门流浪;28岁成为中央美院最年轻副教授;56岁画了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并创下了拍卖最高纪录;95岁写完6卷本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99岁画的兔年邮票引发热议,并创下销售纪录……②永远的率真、不竭的好奇心是艺术家得以创新的重要特质。但是天真不等于幼稚,单纯不是粗俗,黄永玉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③黄永玉从爷爷那里学到了“要读人生的大书”,“学堂那些书读下去是有用的,像盖房子砌墙,但砌墙角不等于盖房子。”“有的读书人蠢,一辈子一间房子都没盖成,长大做事情、交朋友、读课外书,才是盖房子的学问。”④从父亲那里,黄永玉学到积极对待生活。父亲黄毓麟是小学音乐老师,学过肖邦、贝多芬,喜欢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用音乐家的耳朵听锅盆碗盏交响曲……父亲理解儿童的淘气,对逃学的黄永玉从不打骂,教育他说:“不管你以后长大成人是穷是富,多懂点稀奇古怪的知识还是占便宜的,起码是个快活人。”⑤黄家向来重视运动,从小鼓励黄永玉学习打拳,不仅锻炼身体,也培养人品。家庭教育常常在生活细节中,“喝汤、吃饭没有声音”“不要说空话”“莫拿人的闪失笑谈”。⑥正因抓大处、重细节,黄永玉活泼的性情里有踏实和正派,“奇”态中有“正”骨,执正以驭奇。(1)⑦黄永玉一生经历了时代的大风大浪、人生的跌宕起伏。幼年家道中落,一家人吃不饱饭,黄永玉带弟弟过街,被人议论穿旧衣服,他觉得难受。母亲教育他日子越是艰苦,心里越要笃定。“自己做自己的事,读书发奋,做个有头脑的人,看得开,要一辈子想到自己是读书人,再穷再苦就不在乎了。”“人走上坡路固然好,下坡路走得漂亮,才是真东西出来了。心里不好过,就越要往肚子里忍得住。”⑧有这样开明坚强的母亲,黄永玉在苦难中始终保持了善良的天性。他曾回忆在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曾经打猎野生动物。晚年,他对此有深刻反思:“我打过山羊、兔子、大雁,它们都有家,有伴侣。把残忍行为不当一回事。世界是大家的,人老了才明白这道理,唉!”⑨人生总有高低起落,行走不会总是坦途,一个人的路能走多长,看的不是平顺时而是如何对待苦难,唯有心性纯良,才有可能创造出真善美。(2)⑩黄永玉是诗人、画家、作家、设计师、木刻家、雕塑家,还是段子手、拳击爱好者……别人是“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一般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在介绍不同身份时会用斜杠隔开。例如,某某,记者/作家/摄影家/美食家),而黄永玉的“斜杠”已经快密集成“栅栏”了。⑪为什么一个仅仅上过小学的孩子,却能在流浪中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正是因为黄永玉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背着自己缝的帆布包去流浪时,包里装的是书、木刻刀、木板。在长乐教书期间,他每个礼拜都坐小轮船去福州,一上岸就直扑书店。⑫因此,学习不局限于正规学校的学习,而在于用心阅读“另一本大书”。黄永玉认为,自己能在社会这所学堂里自我磨炼、自我教育,取得成就,除了运气好,还有“认真”二字,“排除了很多高调的、不实际的东西,只实在地、实事求是地去钻研。”“勤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主要还得看你的产品质量高不高”。⑬90岁时,他的自画像打赤脚、露肚脐,欢脱如赤子,还会在画里借小老鼠自嘲:“我丑,但我妈喜欢”——无论是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黄永玉都是不变的率真。正是这份始终如一、专注的真性情,才让艺术之树常青。1.请参考文中第一个小标题,以“在……中保持……”的句式给文章第二三部分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2.黄永玉先生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请细读文本,把黄永玉先生家的好家风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3.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子,自选角度赏析。①父亲理解儿童的淘气,对逃学的黄永玉从不打骂,教育他说:“不管你以后长大成人是穷是富,多懂点稀奇古怪的知识还是占便宜的,起码是个快活人。”②别人是“斜杠青年”,而黄永玉的“斜杠”已经快密集成“栅栏”了。4.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也可改为《“斜杠青年”黄永玉》,你觉得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5.黄永玉先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你任选一处,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感受。【答案】1.(1)在苦难中保持善良(2)在多样探索中保持专注。2.(1)爷爷告诉他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还要学会从书本之外,在做事、交朋友、从社会中获取知识;(2)父亲教他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3)母亲教他要开明坚强,面对苦难内心要笃定,努力读书。(4)重视运动,鼓励孩子要锻炼身体;重视人品培养;重视做人的细节。3.①语言描写。通过对黄永玉父亲语言描写,体现了黄永玉父亲理解孩子天性,教育孩子时开明乐观,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特点。这也为黄永玉先生后来一直保持乐观率真的个性奠定了基础,成为一个艺术家一个“有趣的老头”。(意近即可)②比喻修辞。把黄永玉先生各种身份中的许多“斜杠”比作“栅栏”,生动形象表现黄永玉先生身份多、成就之大,幽默风趣地表达对黄永玉先生赞美钦佩之情。语言生动活泼。4.示例一:我觉用《用心阅读人生“大书”》比较好。因为这个题目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人生阅历带给人的磨练比作“大书”,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文章就是写黄永玉一生都在阅读人生这本“大书”,用这个题目比较合适。示例二:我觉得《“斜杠青年”黄永玉》比较好。因为“斜杠青年”这一方面表现黄永玉成就多,另一方面也体现他一直保持创作的“青年”状态。这个标题也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了本文的主人公,用这个题目比较合适。5.可以抓住黄永玉身上踏实正派特点谈,也可以从他心性纯良品质谈,也可以从他做事专注等方面谈。要求表达流畅有条理。【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第二部分讲述的是黄永玉在苦难这本“人生大书”中,学会面对苦难时要坚强和善良;第三部分讲述的是他在经受社会磨砺和学习这本“人生大书”的过程中,进行多样的探索,并认真、专注地对待每件事,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根据“在……中保持……”的句式,可以给第二部分拟写“在苦难中保持善良”,第三部分拟写“在多样探索中保持专注”。2.本题考查情节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可知,梳理内容是黄永玉先生家的好家风。根据第③段“黄永玉从爷爷那里学到了‘要读人生的大书’”可知爷爷告诉他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还要学会从书本之外,在做事、交朋友、从社会中获取知识;根据第 ④段“从父亲那里,黄永玉学到积极对待生活”可知,父亲教他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根据第⑤段“黄家向来重视运动,从小鼓励黄永玉学习打拳,不仅锻炼身体,也培养人品。家庭教育常常在生活细节中,‘喝汤、吃饭没有声音’‘不要说空话’‘莫拿人的闪失笑谈’ ”可知,黄永玉家重视运动,鼓励孩子要锻炼身体;重视人品培养;重视做人的细节。母亲教他要开明坚强,面对苦难内心要笃定,努力读书;根据第 ⑦“黄永玉一生经历了时代的大风大浪、人生的跌宕起伏。幼年家道中落,一家人吃不饱饭,黄永玉带弟弟过街,被人议论穿旧衣服,他觉得难受。母亲教育他日子越是艰苦,心里越要笃定”可知,母亲教他要开明坚强,面对苦难内心要笃定,努力读书。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①是对黄永玉父亲的语言描写,主要写了父亲对黄永玉淘气和逃学的包容,教育自己的儿子做一个快活的人,说明父亲是一位对孩子的教育较为开明乐观,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特点,根据第①段“黄永玉是艺术界的传奇,被誉为‘最有趣的老头’”第②段“永远的率真、不竭的好奇心是艺术家得以创新的重要特质”可知他的教育也影响了黄永玉后来的人生。句②采用比喻的修辞,把黄永玉先生各种身份中的许多“斜杠”比作“栅栏”,生动形象表现黄永玉先生身份多、成就之大,幽默风趣地表达对黄永玉先生赞美钦佩之情。读起来语言生动活泼。4.本文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示例一:分析原标题,用心阅读人生“大书”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大叔,文中讲述了黄永玉在磨砺中不断成长的人生故事,标题点明了文章内容;示例二:“斜杠青年”黄永玉,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并且能体现黄永玉的性格特征,体现他成就突出,一直保持创作的“青年”状态,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首先要明确黄永玉的品质特征。根据文章内容可知,黄永玉是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善良踏实,为人正直的人。可以围绕这些性格特征,结合自身情况,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家乡之景,在山在水,也在草木之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萧萧白杨许冬林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⑪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⑫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⑭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⑮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选自2019年06月期《散文》,有删改)6.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作者将白杨和南方的树木作比较,突出了白杨的端庄挺拔、穆穆临风、不惧风霜的特点。B.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感情一样,都表现出兴奋和喜悦之情。C.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画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是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D.这篇文章和《白杨礼赞》都托物言志,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白杨的精神,情感昂扬向上。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萧萧白杨”的理解。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9.文章第⑫段想象唐代的中原士兵在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请你选择所积累到的古诗词来形容他们的心境,并说说选择的理由。【答案】6.B7.“萧萧白杨”这一标题既是对白杨树本身风貌的描绘,也是对驻守西北的人们精神的赞美,更是对一种坚韧不拔、忠诚专一精神的追求和向往。8.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白杨树丫枝在主干的带领下,协同一致、整齐划一的景象,点明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和崇敬。9.示例:我选择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身处荒凉之地,远离家乡的孤独与寂寞。其中,“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借羌笛之声表达了对家乡杨柳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与文章中士兵们用白杨的葱茏喂养乡思的描写相呼应,都展现了士兵们身处异乡,却心系故土的情感。(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原文第⑤段中提到“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者在这里的“惊奇”更多地是对白杨树那种英挺伟岸的形象的惊喜和赞叹,而并非单纯的“兴奋和喜悦”。而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则更多地是借白杨树表达了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精神的赞美,情感更为复杂。因此,B项中的“感情一样”和“都表现出兴奋和喜悦之情”这两个表述都是错误的;故选B。7.本题考查标题含义。本文是一篇赞美白杨精神的散文。作者通过描绘白杨树的挺拔英挺、疏朗简洁的形象,表达了对白杨坚韧不拔、忠诚专一精神的崇敬和赞美。文章通过比较白杨与南方树木的不同,突出了白杨的端庄挺拔、穆穆临风的特点,并引用了古诗中对白杨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白杨的形象。同时,作者还通过描述自己亲眼所见的新疆白杨,以及回忆历史上的安西都护府和驻守西北的将士,将白杨与坚韧不拔、忠诚专一的精神相联系,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整篇文章情感昂扬向上,鼓舞人心。结合③段中“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的内容可知,“萧萧”是形容白杨树在风中的声音,它代表着白杨树的独特风貌。白杨树以其坚韧不拔的品性,在风中屹立不倒,其叶子在风中翻动,发出萧萧之声,这种声音既是对生命的歌颂,也是对坚韧精神的赞美。结合⑫段中“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悟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 预防毒蘑菇食品安全教育
- 小班水果主题教案
- 医院办公室月度工作总结
- 疫情期幼儿园晨午检管理制度3篇
- 羽毛球比赛总结集锦15篇
- 教师节领导讲话稿(13篇)
- 社区个人述职报告合集15篇
- 生产实习报告范文合集7篇
- 安全生产月领导讲话稿集合7篇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及参考答案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04979-网络安全技术-国开机考参考资料
- 期末考试卷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原题卷)高一思想政治课(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贵阳南明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 2023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
- 保洁类常用物资明细(含报价)
- 归去来兮辞PPT课件
- 法医考试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