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教衔接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义
目录
考:高考真题典型试题分析.........................................1
教:必修教材学习目标分析.......................................2
衔:试题对课标的多样呈现.........................................3
接:问题解决背景中读与写.........................................4
专题:典型试题优选精练...........................................5
考k
高考真题典型试题分析
一、高频考点分析
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考察趋势明显倾向于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特别是对诗人情感、写
作背景以及表达技巧的深入探讨。通过对2021年至2024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梳理,我们发现以下几
个高频考点:
1.表达技巧:如对比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是考察的重点之一。例如,在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
泉》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泉声的美妙多变,通过“骤闻”与“久听”、“怒声”与“细点”的对比,
展现了泉水声的丰富变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2.诗人情感:诗词往往寄寓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如陆游在《破阵子》中表达了其对尘世浮名的看淡,以及
追求闲适自在生活的愿望。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是理解古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环。如在《画眉鸟》中,画眉鸟象征着自由与束缚,诗
人通过对比笼中鸟与林间鸟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此外,《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中的“人日”意象,则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伦道德和社会和谐的重视。
4.历史背景与作者流派: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所属流派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诗词。例如,辛弃疾
《鹊桥仙•赠鹭鹭》中的口语化表达方式,体现了宋代词人尝试以更加贴近百姓的语言进行创作的趋势。
二、高频年代与作者流派
在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中,宋代诗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宋代文化繁荣、诗词创作活跃的历
史背景紧密相关。其中,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名家的作品更是频繁出现,成为考查热点。这些作者不仅
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著称,同时也代表了宋代诗词发展的不同阶段与特点。
三、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手段,通过特定的物象传达特定的文化含义或情感色彩。例如,鸥鸟、
松柏、菊花等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成为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在《白下驿饯唐少府》中,“长安
在日边”的意象,则借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寓意友人前往京城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通过对上述典型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设计不仅注重对诗词本身的理解与
赏析,更强调通过诗词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感悟诗人情感世界的重要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要熟悉
常见诗词的背景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对表达技巧和文化意象的学习,培养深入解读诗词的能力。
.教E
必修教材学习目标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涵盖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各单元的学习目标各有侧重:
1.文学鉴赏能力:教材选取了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如《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这
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而且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体会
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
2.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学习诸如《米莒》《插秧歌》等描绘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教材让学生感受到
了劳动之美,以及劳动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等作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声声慢》《静女》等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培养学生的
审美意识,鼓励学生体验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二(衔);
试题对课标的多样呈现
1.主题与情感:高考真题中经常出现的对诗人情感、思想内涵的考察,《声声慢》中李清照的哀愁情绪,
正是教材中强调的通过了解诗人背景来理解作品情感的重要方法的应用。
2.艺术手法:教材中详细讲解了各类诗词的艺术手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浪漫主义手法,这与
高考真题中要求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题目不谋而合。
3.文化意象:高考真题中也常见对诗词中文化意象的考查,教材还提供了大量写作指导,包括文学短评的
写作技巧,这直接对应了高考中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短评的题型。
以下是两个例子:
《宿千岁庵听泉》
在这首诗中,诗人刘克庄运用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例如,诗中描述了泉水的声音随
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乍听时,仿佛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而久听之后,则感觉水声逐渐弥漫
开来,甚至让人感觉房屋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此外,诗中还将泉流时而如怒涛般的壮阔之声与滴落
时清脆圆润之声进行对比,展现了泉水声的多样性和变化,增强了读者对泉水声的感知与想象。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在此诗中展示了曾巩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诗中曾巩一方面向往远离世俗喧嚣的隐
居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社会的责任。这种矛盾在诗中通过“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
一鸣”表达出来,表明尽管向往山林的宁静,但为了民众的利益,仍愿意出山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曾
巩“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的平衡。
通过这些简答题,可以看到高考对于古诗词鉴赏的考察不仅限于基本的理解,更注重对诗词深层含义
的挖掘,以及对作者情感态度和表达技巧的把握。
总之,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学习目标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在面对高考真题时,更好地理解和解答涉及文学鉴赏、文化理解、
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题目。
二(接k
问题解决背景中读与写
学习与对待古诗词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方法:
1.深入理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个人经历及其创作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
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例如,了解杜甫的经历有助于理解他在《登高》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2.注重情感体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通过诗人的视角去感受其所描绘的场景或心境。
比如,在《声声慢》中,李清照通过对自己境遇的描写,传达了国破家亡之后内心的哀愁与悲痛。
3.把握艺术特色:注意诗词的艺术手法,比如比喻、象征、用典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略诗
词之美。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4.诵读与想象:通过反复诵读,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还能增强对诗
词意境的感受。正如教材中提到的,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5.分析与评论:尝试对诗词进行分析和评论,可以从小处入手,聚焦于某个细节或者特定的手法,这样有
助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教材建议:”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
6.传承文化精神:认识到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学习古诗词也是
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7.应用与创新: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或者尝试创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技巧,
也能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
8.联系实际:将诗词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思想修
养和文化品位。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学习与对待古诗词,不仅能够增进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能从
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专题:典型试题优选精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禳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咒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久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
号鹤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4.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明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盆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
讲经的集会。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8.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0.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赢。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㈤,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河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4.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蟒千顷外,□同斥晏昌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
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蟒一样细小。
C.斥骗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18.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0.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绵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嘴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2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4.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护理小讲课课件
-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 世界环境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环保主题145
- 2021银行年终工作总结报告5篇
- 2023监理工程师年度工作总结(10篇)
- 初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 藤野先生读后感集合15篇
- 毕业生产实习报告锦集五篇
- 教师读书演讲稿模板合集6篇
- 2022大学生自我鉴定合集15篇
- 2024年PE工程师培训教材-助力工程师成长
- 科学《地震》课件
- 2024年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含解析
- 2024合同模板终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范本
- 《中小企业生存之道》课件
- 应用写作-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同步课件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世界舞台上的中华文明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重庆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