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传》

未命名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产①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②美秀而文,公孙挥③能知

四目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贼、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谑能谋,谋于

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递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

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然明谓子产目:“毁多茗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

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子产: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②子大叔:游吉,或称“子

太叔”,又称“世叔”。③公孙挥:字子羽,春秋郑国人。

材料二: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往翠,死生以之。且

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日:,礼义不愆,何

恤于人言?,吾不迁矣。”及黑子产生丞目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里而

贡重上包服也郑值另也而使丛公侯之贡惧兆给也集名为谓诸侯靖兵,好以为事。行理之

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①,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及,

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既盟,子大叔咎

之日:“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日:“我死,于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

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②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

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③人于荏苻④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

此。”兴徒兵以攻荏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日:“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

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选自《左传•昭公》)

(注)①艺:极限。②狎:亲近。③取:同“聚”。④崔苻(hudnfu):芦苇丛生的水

泽,代表强盗出没的地方。⑤慢:对上司无理。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

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B.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

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C.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

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D.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

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即“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

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

B.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后也用于指学

校教育。

C.社稷,即土谷之神。君主祭土地神和五谷神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社

稷”代指国家。

D.子,即先秦“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文中的子是对“子大叔”的简称,不属于五

等爵位之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以民为本,开放言路。然明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却建议保留,认为百姓的议论

有利于为政者修改完善治理方案。

B.子产忠诚许国,不避流言。子产推行改革,按丘征收赋税,引起国人指责,子产认

为只要他推行的政策有利于国家,他就不会改变。

C.子产修盟诸侯,不辱使命。子产认为贡赋没有极限,小国难以满足要求,从而据理

力争,最后周天子不得不同意提议。

D.子产为政灵活,宽严相济。子产在毁乡校问题上表示要听从百姓观点,而在丘赋问

题上,却绝不纵容百姓,坚持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2)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答案】

1.A

2.D

3.C

4.(1)况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人不改变他的法度,所以能够成功。百姓不可放纵,法度

不可改变。

(2)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

猛更有效的。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是:等到结盟的时候,子产争论进贡物品的轻重次序,说:“从前天子确定进贡物

品的次序,轻重是根据地位排列的。地位尊贵,贡赋就重,这是周朝的制度,地位低下

而贡斌重的,这是在天子附近的小国。郑伯,是男服。让我们按照公侯的贡赋标准,恐

怕不能足数供应,谨敢以此作为请求。

“及盟”是时间状语,要单独成句。“子产”是“争承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

此可排除BC两项。“天子班贡”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能力。

D.“子是对‘子大叔’的简称"错误,文中是对对方的尊称。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周天子不得不同意提议”错误,原文“贡之无艺,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

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可译为“贡赋没有限度,

小国不能满足要求而有所缺少,这就是获罪的原因。诸侯重修旧盟,这是为了使小国得

以生存。贡赋没有限制,灭亡的日子将会马上到来”,最后“晋人许之”,没有提到周

天子同不同意这个提议。

故选Co

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为善者:做好事的;度:法度;济:成功;逞:放纵。

(2)以:介词,用;宽:宽厚(的政策);服:使动用法,使……服从;莫如猛:没有

比刚猛更有效;鲜:少。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

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并任用贤能的人。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大叔

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能分辨那些各国大夫们的族

姓、班位、贵贱、能与不能,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裨诺善于谋划,在野外谋划就能

获得成功,在城市中则不能。郑国将有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

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做外交辞令。接着和裨谟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

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

交给子大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

生……(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

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

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做忠善的

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堵住怨恨的。”

材料二:

郑国子产制定丘赋制度。国内的人都指责他,郑国大夫子宽把(这些)话告诉子产。

子产说:“有什么妨害?如果对国家有好处,(个人)生死都由它去。况且我听说做好

事的人不改变他的法度,所以能够成功。百姓不可放纵,法度不可改变。《诗经》说:

'礼仪和道义没有过失,为什么担忧别人的话?'我不变更了。”等到结盟的时候,子

产争论进贡物品的轻重次序,说:“从前天子确定进贡物品的次序,轻重是根据地位排

列的。地位尊贵,贡赋就重,这是周朝的制度,地位低下而贡斌重的,这是在天子附近

的小国。郑伯,是男服。让我们按照公侯的贡赋标准,恐怕不能足数供应,谨敢以此作

为请求。诸侯之间应当休兵,从事友好。使者催问贡税的命令,没有一个月不来到。贡

赋没有限度,小国不能满足要求而有所缺少,这就是获罪的原因。诸侯重修旧盟,这是

为了使小国得以生存。贡赋没有限制,灭亡的日子将会马上到来。决定存亡的规定,就

在今天了。”从中午开始争论,直到晚上,晋国人同意了。结盟以后,子大叔责备子产

说:“诸侯如果来讨伐,难道可以轻易地对待吗?”子产说:“国家不和别国竞争,也

会遭到欺凌,还成个什么国家?”郑国的子产得了病,(他)对子大叔说:“我死(以

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

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水柔弱,

民众轻视并和它嬉戏,就有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宽厚的政策难以实施。”(子产)病

数月后去世。大叔执政,不忍心施行严政,而施行宽柔政策。郑国(因此)有很多盗贼,

(他们)从沼泽地聚集人手。大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子产的,不会到此地步。”

发步兵去攻击沼泽地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杀灭,盗贼(才)稍微被遏止。孔子说:“好

啊!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

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

大,政治因此而调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各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①,取或令②娶于申③,日4手④。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

日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

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日:“都城过百早,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

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日:“姜

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太电免西鄙北鄙贰于匚公王吕日国丕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里请事之若弗

与则请除之无生氏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縻延。子封目:“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

晦,厚将崩。”大叔完聚,攀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目:“可

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佟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

出奔共。

遂安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

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口:“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

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⑤我独无!”颍考叔日:“敢

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目:“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

目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

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日: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日:“孝

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①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②郑武公:名掘突,武为谥号。③申:春

秋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④武姜:武,指其丈夫武公的谥号,姜,指其母家之

姓。⑤繁:句首语气助词,不译。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D.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武公是郑桓公的儿子,武姜是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

夫武公的谥号。

B.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C.“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中,“缮”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D.伐,指的是公开宣战,有时还伴有礼乐。古汉语表示宣战的字词还有

“侵”“征”“袭”,“征”是天子随从作战,一般指的是正义的战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其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

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

B.大夫祭仲以及公子吕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但是庄公

始终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只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曜,厚将

崩”。

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

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共叔段的不本分。

D.在颍考叔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这一事

件体现出颍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8.翻译下列语句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

5.A

6.D

7.C

8.(1)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

是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啊!

(2)(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

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

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

“君将若之何”中,“君”作主语,之前断开,排除BCD。

故选Ao

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汉语表示宣战的字词还有‘侵'……'袭’”错误,“侵”是不宣而战,“袭”

趁夜秘密偷袭。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能力。

C.“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突出了庄公的无为”错误,在此文中,并非表现

庄公的阴险狡诈和无为,而是突出庄工的孝顺和对弟弟的宽容大度,他认为多行不义必

自毙,是一种智慧和远见,当弟弟发动叛乱时他也派兵惩治了: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故选Co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有:(1)“如此",像这样;“细说”,小人谗言,古今异义;“诛”,杀;“此

亡秦之续耳”,判断句;“续”,后续者,动词活用作名词。

(2)“既”,已经;“东”,向东;第一个“封”,名词使动用法,使……作为疆界;

“肆”,扩展;第二个“封”,名词,疆界。

参考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中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

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

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

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

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

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

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

有满足的时候!还不如早些给他找个地方安置了他,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

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尊贵的弟弟呢?”庄公说:“多

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

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

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

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縻延。公子吕说:“可以

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庄公说:“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

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

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

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

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

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

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

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

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

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

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担心什么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

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

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

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

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

'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

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

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

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

子御,韩康子骏乘。智伯目:“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圆桓

子之附,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

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张孟谈日:“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

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

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口: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o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

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谿之金,天下之利也;

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

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

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

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

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

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广,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

才而遗f•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申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悼之四年,晋荀瑶(智伯)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目:“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

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栈之门。郑人俘鄢魁垒,赂之以

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赵襄子):“入之。”对日:“主在此。”知

伯日:“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目:“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惨,赵

襄子由是基(憎恨)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节选自《左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子瞋桓子之跑履:踩

B.君子我才以为善挟:怀有

C.夫德者人之所严严:严厉

D.苟能审于才德之分审:清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唇亡则齿寒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D.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顶丧之吾尝践画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B.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C.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D.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1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都是智伯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②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④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⑤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⑥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这两家很快就

和赵氏联合了起来,结果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

队,杀死智伯。

C.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俊是《左

传》中智伯失败的原因。

D.《左传》中这一段记叙了智伯在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侮辱赵襄子貌丑而胆怯,于

是二人交恶,此事直接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2)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

伯哉!

15.请阐述在司马光看来,人可分为几类?他的“取人之术”是什么?

【答案】

9.C

10.A

11.B

12.A

13.D

14.(1)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

人的原因。

(2)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

的很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

15.人分四类,有德才兼备的圣人、无德无才的愚人、有德无才的君子、无德有才的小

人。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选择小人,还不如任用个愚人。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夫德者人之所严,意思是“有德的人们敬重他”。严:尊敬。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个都是连词,那么;

B.分别是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C.介词,在(或引宾)/介词,被;

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力未能超过,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

制服它。

“不善”是“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C;“搏人”是动宾结构,“人”是宾语,

而下一个“人”是“得而制之”的主语,两个“人”字中间断开,排除D。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③④⑤都是司马光从智伯的事情上得出的关于“才”与“德”的议论,不属于智伯失败

的原因,排除这三项。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此事“直接导致韩、魏、赵三家灭智伯”有误,与《左传》原文最后一句“知伯贪

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相悖。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异,不同;莫之能辨,宾语前置;通,全,整个,皆;所以,……

的原因。(2)颠覆,灭亡;岂,反问句式;特,只。

1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问的是在司马光看来,人可分为几类?他的“取人之术”是什么?相关内容在第一

个选文的最后一段。相关句子是: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见司马光把人分成了四类,有德才兼备

的圣人、无德无才的愚人、有德无才的君子、无德有才的小人。

他的“取人之术”可借助“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

得愚人”来分析,他认为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选择小人,还不如任用个

愚人。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

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

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又向魏桓子提出

索地要求,魏桓子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的封地。智瑶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

赵襄子拒绝不给。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跑到晋阳,

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

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孳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

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

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

以灌韩国都城平阳。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

领韩国、魏国攻打赵国。赵国灭亡,那么接着就是韩国和魏国了。”韩康子和魏桓子

说:“我们心里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担心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泄露,那么灾祸马上就

来临了。”张孟谈说:“计谋从你们二位口中说出,只传入我的耳中,有什么损害呢。”

两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订立盟约,为进攻智伯约定好日期。

赵襄子派兵在夜里杀了守堤官员,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军队为逃水淹而一片混

乱,韩、魏军队从两侧攻打,赵襄子带兵从正面攻打。大败智伯军队,尽灭智伯部族。

只有辅果还在。

臣光(司马光)说:智伯灭亡,是才能超过了德行。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

分辨它们,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

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才是德的凭

借,德是才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揉和,不做成弓

箭,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和磨砺,就不能

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人”,才智全无就是“愚人”,

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

子,而要交往他人的话,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来做好事,

小人借助才来做坏事。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无处不到;借助才做坏事的人,做坏

事也无处不到。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力未能超过,犹如小狗扑人,人能

够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

添上了翅膀,危害岂不更大吗!有德的人们敬重他,有才的人们喜欢他,喜欢的人容易

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对人的德

行有所疏忽。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

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明察才与德的区别并懂得

它们的先后主次,又担心什么在用人的问题上对人失察呢!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悼公四年,晋国的智伯领兵包围郑国,还没有到达,郑国的驷弘说:“知伯刚愎而

好胜,我们及早向他表示软弱无能,他就可以退走了。”于是就先守在南里以等候晋军。

知伯攻进南里,又攻打桔秩之门。郑国人俘虏了鄢魁垒,用卿的地位来引诱他投降,不

答应,就把他的嘴塞住而杀死了他。晋军将要攻打城门,知伯对赵孟说:“攻进去!”

赵孟说:“主人在这里。”知伯说:“你貌丑而缺乏勇气,为什么成了太子?”赵孟回

答说:“因为我能够忍受耻辱,也许对赵氏宗族没有害处吧!"知伯不肯改悔,赵孟因

此而憎恨知伯,知伯就想要灭亡赵襄子。知伯贪婪而刚愎自用,所以韩、魏反过来与赵

氏合谋灭亡了他。

(节选自《左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晋文公卒。废唇,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日:“君

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

公访诸蹇叔,蹇叔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奏,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般。骰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

言于王日:"秦师轻而无礼於败轻则妻课无.礼则强入险而胭区不熊谍熊无败坐2”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目:“骞芍闻吾子将

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

唯是脯资发牵竭矣。为考于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

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日:“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目:“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

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目:“秦

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

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经,梁弘御戎,莱驹为有。夏四月辛巳,

败秦师于翁殳,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节选自《左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辰”,古代干支纪日中的一天。

B.“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

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比“子”更亲切。

D.“右”,也称为车右,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

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

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

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

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

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D.国的原轸主张伏击秦师,认为秦国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晋

国攻打他的好机会,与前文中蹇叔所说的“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相呼应。

1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答案】

16.A

17.D

18.B

19.(1)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2)郑国有准备了,要灭掉他们不可能有希望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

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秦师”作为“轻而无礼”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秦师轻而无礼”是“必败”的依

据,所以“礼”后面停顿,排除B、Co

“又”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前面停顿;“谋”是有谋略,“不能”修饰限制“谋”,

不需要断开,排除D。

句意: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

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错误,车右只负责保卫主帅。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错误,由原文“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

下。超乘者三百乘”可知,(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

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