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公文类、序跋类、议论类、记叙类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公文类、序跋类、议论类、记叙类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公文类、序跋类、议论类、记叙类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公文类、序跋类、议论类、记叙类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公文类、序跋类、议论类、记叙类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公文类、序跋类、议论类、记叙类合集)

-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热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

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

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

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

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堂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

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

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

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

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縻、府库、城池、野网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

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

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

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

幸得赐归特氏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

教之,又幸矣!

(二)上韩丞相书

苏洵

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

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

而洵侥幸,不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则京官之与试衔,又

何足分多少于其间,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

家贫无费,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

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

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下之士所必求之史丕及得之而熹置彼诚少先将有所

冬于此以待至于纾意怏叁翥也?,若洵者,计其年岂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选数年,然后

得窥尚书省门。又待阙岁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负犯废放,又守选,又待阙,如此十

四五年,谨守以满七八考,又幸而有举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改官。当此之时,洵盖

七十矣。洵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自觉筋骨疏强,不堪为州县趋走拜伏小吏。相公

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漫也。今朝廷糊名

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苟应格者,虽屠沽不得不与。何者?虽欲爱惜而无由也。

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

岁。嗟夫!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

及长,知取士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自去岁以来,

始复读《易》,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今也

亦不甚恋恋于一官,如必无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

也。世人施恩则望报,苟有以相博,则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

洵,相公岂能施此不报之恩邪?相公往时为洵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

之以为怪。洵诚惧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复忘之,故忍耻而一言。不宣,洵再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

志者也

B.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

志者也

C.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

志者也

D.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

志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旧时给一定地位的人写信常用“执事”来称呼对方,表示尊敬。

B.乡党,泛指乡里,相传周朝以五百家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C.苑囿,指专属园林,是古代畜养禽兽供王侯贵族、朝中大臣玩乐所用。

D.待选,古代考中进士后,还须等待吏部授予官职,在此期间称为待选。

3.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曾经授予苏洵试校书郎的官职,苏洵对此虽然也很重视,但还是觉得俸禄不

足以养家,所以才又写了这封信。

B.苏洵觉得京朝官以下的官吏,身体上要忍受劳累之苦,精神上又备受摧残,跟一些

奴仆之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C.苏洵认为,若按照正常的官员晋升程序,到七十岁也未必能当上自己想要的官职,

所以希望韩丞相能够提携自己。

D.苏洵本来想通过学术上的成就来养家,但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器,不禁忧心忡

忡,无奈之下亲自出马,求取高官。

4.把文章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2)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耳。

5.根据文本一内容说说“气”指的是什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养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导个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

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

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善于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氐以下人逼丕蔓师令之世丕所有师有辄

哗笑之必为狂人狸韩愈奋不.顾通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一,一一因抗颜而为师。世果

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东,如是者数矣。

廖于赋目:“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③、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

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

之犬,皆苍黄④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

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

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吾

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

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煨煨

⑤,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

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

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宗

元复白。

【注】①作者被贬永州期间,韦中立曾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拜访柳宗元并向他求

教;返回长安后,致信柳宗元,请求拜师,作者以此信回复。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

称,可译为“您”。③庸:古国名,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④苍黄:同“仓皇”,惊慌

失措的样子。⑤炳炳娘娘:谓漂亮,有光彩,形式上好看。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B.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C.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D.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7.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

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B.辱,谦辞,表示承蒙,书,指书信。“辱书云”就是承蒙您来信说,本文是作者被贬

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屈子,即屈

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二年,指“元和二年”,这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此外最常见的纪年法是干支纪年法,

即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两两相配,用以纪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针对韦中立提出的“欲相师”的请求,明确表明自己“不敢为人师”的态

度,言辞谦恭委婉,锋芒含而不露。

B.作者以韩愈抗颜为师遭到诋毁,以致生计难以维持,被迫匆匆离开长安为例,意在

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作者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对反对从师者的“群怪聚骂”痛下针硬,并缘事说

理,进一步申述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

D.文章结尾作者提出“文以明道”的写作主张,并对拜师心切的韦中立给出“取其实而

去其名”,以免招致物议、嗤笑的建议。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⑵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可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土相聚而言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

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咽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攀

学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

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

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f号

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

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

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手,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粪州,甄

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

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

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

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

听。恐雕或小技丕食大人若赐观刍羌猿给纸墨兼之节人然后退扫困在缮写呈上庶青

萍、结绿①,长价于薛、卞②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②薛,指薛烛,春秋时越国人,善相剑;

卞,指卞和,古代善识玉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莞/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B.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莞/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C.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莞/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D.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莞/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吐握之事”与“躬亲抚养”(《陈情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B.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力者的援引而增长声誉。文中指科举时代会试得中。

C.长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风俗,拱手高举,自上而至极下行礼。

D.下车,古代作为殉葬的制造粗陋的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借天下谈士的话,赞美韩荆州具有周公谦躬下士的风范,令天下贤才争

先恐后地投奔到他的门下,以期得到韩荆州的赏识而声名鹊起。

B.接着作者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期待韩荆州能够接见他,并允许其纵情畅

谈,测试他能写万字长文的才气,然后经韩荆州品评,成为佳士。

C.文章把韩荆州与古代善于举荐贤才的王子师、山涛相提并论,意在肯定韩荆州的荐

贤之举,从而表达作者依附韩荆州,并且要为他献身效劳的愿望。

D.文末作者表示自己既有运筹谋划的才能,又精通诗文创作,期待自己的作品在得

到韩荆州的嘉奖鼓励后,能像青萍宝剑等那样闻名天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2)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曾子固龙图①书

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

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

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

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

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

文,最喜读左氏、《辱嬖》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

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

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次

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

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

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

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

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簟

侬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四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

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

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

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仔室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

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

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

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

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

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

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后读

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

【注】①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亚确的一项是()

A.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

下之文者欤

B.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

下之文者欤

C.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

下之文者欤

D.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

下之文者欤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亚娜的一项是()

A.《离骚》,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和《诗经・国风》合称为“风骚”。

B.郊庙,通常指古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可借指国家政权。

C.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D.仁宗,谥号名,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赞扬,文中指宋仁宗赵祯。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项的一项是()

A.作者在给曾巩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屈原文章的喜爱,也显示出对屈原仁而无

私、气遒趣高人格的理解与欣赏。

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

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C.文章以言与德的关系为中心,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虽语言风格各有特

点,但其文章都可显示道德和志向。

D.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

散结合,铺陈手法增添了说理气势。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U)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

(2)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汉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

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西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

霸西戎。孝公用商鞅*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

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膜之壤,遂散六国之

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季

像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

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眼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

凤之旗,树灵盘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远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

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

良,映跳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

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缩之衣,锦绣之饰不

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

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

《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

《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

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

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

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

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

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

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注释】①纤离:骏马名。②覆,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③歌龌:骏

马名。

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误

②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举:攻占

③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

④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服:服饰,饰品

⑤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

⑥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拒绝

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给予,送给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珍视

A.①⑧B.②⑦C.③⑥D.④⑤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

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

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

2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

此不能驱逐客卿。

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

评秦王声色误国。

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

不能使秦国强大。

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

国处于危难之中。

21.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①

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闫月西。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

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

传于古人若已箜效于世间丕心皆丛于已出伏见唐笨桓陆贽才本壬隹学为帝师论深切于

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

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

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

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入心,改过应天道,去小

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

膏盲。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

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②之贤,则汉文

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

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

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

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注】①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

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

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

贽奏议,并建议宋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②颇,廉颇;牧,李牧。③

晁,晁错;董,董仲舒。④孝宣,汉宣帝刘询。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

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B.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

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C.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

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D.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

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2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问日新”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几”(《劝学》)两句中的“日”都是名词作状

语。

B.“即私相告言”与“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两句中的“私”意思相同。

C.“但使圣贤之相契”与“若合一契”(《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契”含义不同。

D.“聚古今之精英”中的“精英”指优秀人才,与《阿房宫赋》中“齐楚之精英”的“精英”

含义相同。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开篇认为自己学识浅薄,无法穷尽圣贤之道,心里想讲清楚而口头却不能表

达,因此自觉惭愧,这是为后面建议校正陆贽的奏议做铺垫。

B.苏轼高度赞赏陆贽,认为他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

志。但他很不幸,做官没赶上好时机,进言没有被完全采纳。

C.苏轼通过对比,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道术等都超过子房和贾谊;陆贽的奏议明

了清楚,超过幽深高远的六经、三史和诸子百家等的论述。

D.虽然陆贽是唐朝时的宰相,但苏轼认为如果圣明的天子和贤能的大臣两相契合,

那就如同君王和臣子处于同一时代了,这体现了苏轼的政治观。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

(2)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

26.请简要概括苏轼等校正并进呈陆贽奏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与余生①书

戴名世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②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

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

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

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

间,必有讹有。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

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③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

以备书其事。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

帝禺之在崖山?而其事渐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

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度廛有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

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新尽,

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朱与夫孤忠教及乱贼送国流遹掩迂之情状固丛

主于后世岂丕可叹也邀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

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

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

又何况于夜郎、稣笨、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

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④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

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⑤,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

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

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

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用论其事,则不胜幸

甚。

【注】①余生:余湛,字石民。②永历: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最后一位

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③海岛:即崖山,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口。1277年宋

亡,次年陆秀夫等拥立帝曷在崖山坚持抗元。1279年,元军陷崖山,陆秀夫负帝美投

海死。④神宗: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73〜1620年)。⑤潜德曲光:指山林隐

逸之士等所记述的明代史事。潜德,不为人所知的美德;幽光,世人所不能见的光

辉。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

也哉/

B.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

也哉/

C.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

叹也哉/

D.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

也哉/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与“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道”字含义相

同。

B.“必有讹焉”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

C.“有魔魔志其梗概”与“歌以咏志”(《观沧海》)两句中的“志”字含义不同。

D.“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句中的“面”字含义不同。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阅读了方学士考证详实的《滇黔纪闻》,将其与余生所记犁支的见闻相对

照,发现二者之言有相差甚远之处,不知该相信谁。

B.宋朝为元所灭,明朝亡于满清,作者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要趁许多旧臣遗老还

健在的时候访求查证,以著成信史,昭示后人。

C.翰林院曾经从各地搜购遗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书难以搜购齐全,

现有的又难以反映历史的全貌,作者深以为憾。

D.作者说自己一直想修著明史,虽然与士大夫接触不多,足迹未尝远涉四方,见闻

不广,然而修史的志向一直保存着。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

(2)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鹉鹃》,读《书》至《君藐》,常窃悲周公本不遇。及观

《史》,见孔子厄吉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

日:“'匪兜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目:“夫子之道至

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值?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

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

富贵。而夫子之号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

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涉,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

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被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人,热蔓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

见者,一朝为知己。退两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

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

以易此乐也。《传》目:“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蔓爸满天

工面食丕建互.是甚容曳遢然天丕怒甚文茎其厚敦杜而三怨宣武堂直gt医生斯道也轼愿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容何旃病:担心,忧虑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湃游:出游

C.弧事爱其文执事:主事的官吏

D.诚不自意诚:实在,的确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常窃悲周公之不遇臣闻求木年长者

B.见孔子厄,陈、蔡之间架梁之椽,多于南亩之农夫

C.退画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貌恭耐心不服

D.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得无教我猎虫折邪

3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

/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

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

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

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34.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或对欧阳修、梅尧臣崇敬之心的一组是

()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⑥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取得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

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讲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欧阳修、梅尧臣与自己的关系,这样

写表明自己对欧、梅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就听说欧阳修的文章和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齐名,而且还

知道欧阳修的性情潇洒,能自得其乐。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

大贤人一样也能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3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2)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①,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

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

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

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有?卒然遭邪风之气,瞿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②,委付

凡医,恣其所措。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

夫!举世昏迷,募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

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

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

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

《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带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行,以有五脏。经络府俞③,阴阳会通,变化难

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

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冬闻也。观今

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本其所知,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

处汤药。明堂阙庭④,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

语。

(取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注释】①越人入虢之诊:指《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的典

故。②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③经络府俞:中医术语,指人体内气血运

行通路及相关穴位。④明堂阙庭:明堂指鼻子,阙在两眉之间,庭为颜面及额部。

3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无确的一项是()

A.婴非常之疾婴:缠绕

B.觉百年之寿命赍:拿着

C.以懑其所知演:扩展

D.隹疾问病省:反省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毛将安附厚②彭蠡之口有石钟山常

B.①举世昏迷,蓑能觉悟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菜能如也

C.①虽未能尽愈通病②或取道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①下此以往,未之闻也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9.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亚项的一项是()

A.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如果是轻视生命,那些什么荣华权势便视如浮云了

B.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如果能探究我书中集录的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C.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

D.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想要辨识不治之症或判别出可治之症,实在是很难呀

4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亚理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重视医药、精习医术,不仅可以为他人祛疾解困,还可以保身养生。

B.世人追求虚荣权势,不顾及身体健康,遇到病患灾祸,才屈尊寻求巫祝祈祷。

C.作者的族人大多死于伤寒,他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可以从根源上杜绝疾病。

D.文章结尾引孔子之言,有激励自己“多闻博识”,精益求精地钻研医术之意。

41.本文是《伤寒杂病论》一书的“序”,请简要概括说明这篇序文的写作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去四镇兵疏①

【唐】郭震

□年□月口日,号仔臣震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奄有天下,园囿,'甚,而万机百格之中,最难消息

者,唯吐蕃与默啜耳。今吐蕃请和,默啜②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若图之不审,则害

亦随之;如防害有方,则利亦随之。

今钦陵③所论,唯裂十姓④地界,去生电四镇兵防。臣窃料,此诚动静之机,不可

轻举措也。今若直塞其善意,恐边患之起,必甚于前,若以镇不可拔,兵不可抽,则

宜为计以缓之,藉事以诱之,使彼和望未绝,则其恶意亦不得顿生。

请借人事为比:设如人家遭盗,一则攻其内室,一则寇其外落,主人必不先于外

寇而忧在内室矣。何则?以内患近而外患远也。今国之外患者,十姓、四镇是也;内

患者,甘、凉、瓜、肃是也。关、陇之人,久事屯戍,向三十年,力用竭矣。脱甘、

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耶?臣实病之。不知朝廷以为何如。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

敌外,不贪外以害内,然后夷夏晏安,升平可保。

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恤,务远患而是贪。臣愚驾,罔识厥策。必以四镇殷重,

事不可依,何以不言事以答之?如钦陵云“四镇诸部与蕃界接,惧汉侵窃,故有是

请”,此则吐蕃所要者。然青海、吐浑密迩兰、都,比为汉患,斯亦国家之要者。今

宜报钦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要,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

仝若题委之方•番恐襄力强县为东扰芯失王乐意则宜还汉.哇蓬诸部及壹渗故地即佚斤部

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钦陵之口,而和事未全绝也。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

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

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算。待筹损益,知其利便,续以有报。如此,则

亦和未为绝,更使彼蕃悬情上国,是亦诱人之方。伏愿省择,使无遗算,以惠百姓

也。

(选自《全唐文》,有改动)

【注释】①(论去四镇兵疏)公元696年,王孝杰、娄师德率领的唐朝军队与吐蕃钦

陵战于素罗汗山,唐朝战败。这时胜方吐蕃遣使请和,并提出“分裂十姓,去四镇兵”

为谈判条件。对此朝廷上下犹豫不决,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写的一篇奏

疏。②〔默啜)唐时东突厥可汗。③(钦陵)吐蕃将领,政治家、军事家。④(十

姓)西突厥由左右两厢部落组成,左厢首领称“啜”,右厢首领称“俟斤”,各辖五个别

部组成,合称“十姓”。

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

俟斤部落当以与蕃

B.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

俟斤部落/当以与蕃

C.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

俟斤部落当以与蕃

D.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

俟斤部落当以与蕃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位:指徒居官位,充数。自唐宋而后,官吏在奏疏、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

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位”,表示谦敬。

B.八荒:也叫八方,包括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

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C.百揆:我国商周以前的官名,后世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

百官,或代指天下各种政务。这里指百官。

D.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所辖区域。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管理磺西的军政

机构,兼统龟兹、于阖、疏勒、焉耆四个军镇。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国家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更应该审慎行事,警惕因大意而产生

祸患。并指出若对吐蕃和东突厥之事处置不当,可能使形势变得不利于自己。

B.吐蕃大将钦陵要求朝廷从西域四镇撤出守军,并求取十姓地界。对此,朝廷犹豫不

决。郭震认为,四镇具有“分蕃国之力”的战略价值,绝不可以轻易放弃。

C.郭震既善于分析双方形势,又善于分析对方心理,他提出的交换条件切中要害,实

为缓兵之计,这样既可以让后辈小人乖顺,也可以避免伤害西边诸国之心。

D.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唐蕃双方的博弈不仅限于战场对决,还有外交中政治智慧

的较量。作者就是在力求运用恰当的外交策略牵制对方,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脱甘、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耶?臣实病之。

(2)必以四镇殷重,事不可依,何以不言事以答之?

46.面对吐蕃“遣使请和”,郭震提出了哪些应对策略?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范待制①书(节选)

李靓②

靓,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潮部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

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

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

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干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氧其室久走南北楫接而川泽

羯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几时之所谓文宗儒师煮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

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律冬而得召者。如靓等辈,庶可依归。不

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

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庞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靓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

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

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情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

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

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

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

伏号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

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

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鸟,

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③,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

日。靓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

(选自《四库全书•盯江集》)

【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靓

(1009-1059):字泰伯,人称吁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

祭祀。

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

儒师者多/请谒焉/

B.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

儒师者/多请谒焉/

C.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

儒师者多/请谒焉/

D.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

儒师者/多请谒焉/

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衣: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借指贫贱者。

B.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

C.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D.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也指国之中央,即京城。

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靓刻苦自励,胸怀大志。他从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有安国济民之志,但却

乡举不中,屡屡受挫,难以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B.李靓渴望被荐,难以遂愿。他早知道范仲淹举荐人才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

遭受贬谪,李靓借荐举寻找仕进之路无果而终。

C.李靓家境贫寒,力图改变。父亲早亡,母亲年老体衰,生活饥寒交迫,穷困潦倒,

迫使李靓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来奉养老母亲。

D.李靓毛遂自荐,愿效其力。他深深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故不畏路

途遥远、风雨寒苦,前往自荐,愿为其担事分忧。

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

(2)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

51.文末作者认为现在要招彳来人才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自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

胶漆之心,置于军举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

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潺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

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目:“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

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硕九

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

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

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

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痂。流鱼颇肥,江酒极

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

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