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良知与悲悯)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良知与悲悯)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良知与悲悯)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良知与悲悯)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良知与悲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良知和悲悯

专题目录

01重温导语,明确内涵

02素材精选,主题适用

03考教结合,题型探究

04拓展演练,强化巩固

05单元写作,任务拓展

重温导语,明确内涵

人应该具有的品格有很多,如对他人的不幸心怀悲悯,鄙弃丑恶、坚守良知等。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

修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均为戏剧作品,它们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

族的剧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通过描写高贵人物的灭亡而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悲悯,以此来净

化心灵、启迪智慧,从而恢复和保持人们心理的健康。我国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悲剧具有深刻的人文烙印和饱满的人文情怀。另外,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强

烈的矛盾冲突,复杂的人物性格,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使其具有褐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蕴。窦

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阅读

这样的悲剧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

求。

素材精选,主题适用

主题素材

1.悲悯之心,让屈原低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悲悯之心,让关汉卿用《窦娥冤》呈

现了黑暗社会对底层百姓的残酷压迫;悲悯之心,让袁隆平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悲悯是南

丁格尔手上的那盏散发着温暖光芒的灯;悲悯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辗转于各国地震废墟中的忙碌身影;悲悯

是你对不幸者的共情;悲悯是你对苦难者及时伸出的援手

2.人,贵有良知,愿为正义挺身而出;人,贵有悲悯,愿寒中抱薪抚慰人心。巴金就是这样一位可贵

的作家,他用手中笔写下真,褒扬善。他在《随想录》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耄耋老人的纯洁、高贵之心。

他不遗余力地鞭策黑暗,点燃正义之火;他擎着良知之火,点亮无数人灵魂的灯塔。不管处于什么时代,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心怀对芸芸众生的悲悯,以匡扶正义为责任,我们这世间才有温情,我们穿枝拂叶方

不觉悲凉。

3.生而平凡,却因挺身而出的大爱与善良而浑身闪光。舍身救人的快递小哥彭清林让无数人感动。十

几米的高度,英雄也会害怕与心惊,但面对鲜活的生命,焉能不救?他纵身一跃,挽救了一条美丽的生命,

也成就了平民英雄的传奇。英雄本是凡人,只因心中有着对生命的悲悯,他才披上了五彩的霞光。我们不

奢望人人都有彭清林这样的胆魄,但我们也要固守良知,做力所能及之事,为这世间多增一分暖意,多撒

一片甘霖。

4.心怀敬畏,其本质是敬畏良知。“良知”之说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意思是说良知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天赋的道德观念。至明代王守仁创立了系统的良知学说:“吾心之良

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他深入地诠释了国人心中

那个最深的敬畏——天理良心。在王守仁看来,良知就是天理,我们把良知运用到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

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他进一步指出: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则是致良知也就是敬畏良知,践

行良知,要凭良知修身,凭良知做事。时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慎独慎微,始

终不放纵不逾矩,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丧志。

5.悲悯之情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两千多年前,孔

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在山中碰到一位老妇人正在哭被老虎吃掉的丈夫和儿子,原来是一家人交不起苛捐杂

税而躲进深山,但最终逃不脱家破人亡的噩运。孔子非常同情老妇人的遭遇,感叹“苛政猛于虎”,对统

治者的苛政发出抗议。鲁迅则在他的作品中对下层社会的人们如闰土、祥林嫂、华老拴等寄予深深的同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手中的笔为匕首和投枪,唤醒人民觉醒起来,呼唤“于无声处听惊雷",共创美

好的生活。

6.良知是人的“自我立法”,是心灵深处的裁判官。“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地”,说的就是为人处

世不能愧对天地,要对得起良心。这不由让我们想起康德那句名言:“世间有两样东西,我愈是思考愈觉

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准则。”良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最可

靠的监督者,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逃不过它的眼神。你可能逃过世俗的惩罚,却要受着良心的煎熬和折

磨。良心不安,问心有愧,这种来自内心的自我谴责和忏悔,是最深沉、最有效的道德律令。一个社会,

一种职业,讲良心的人越多,这个社会就越自律,这种职业就越干净。

7.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

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

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

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

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

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

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考教结合,题型研究

【典例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必修下第二单元导语说: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

都是人类应有的品格。也有人说:坚守道德品质,是要付出代价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你所学过的课文,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

【审题分析】

材料先节选了高一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的一部分导语:“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

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有的品格。”“良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良知即人的良心,

对所做之事的自省。法律有形而良知无形,正因为无形,对很多人是不具有约束力的。在面对他人的不幸

时,有的人非但不悲悯,还幸灾乐祸;在面对邪恶时,有的人会患得患失,害怕自己的生命、财产或其它

利益受到损害。正如材料中的另一种看法:坚守道德品质,是要付出代价的。考虑自我利害得失,这也是

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局限于个人得失,独善其身,甚至丧失良知,我们的社会将会成为一个

没有温情的、无序的社会。材料具有思辨意义,引导考生在面对人生路上的一些利害选择时,在面对一些

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刻时,要坚守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航向与态度。启示当代青年要做一个善良、

正直的人,即使要付出一些代价,也要存良知,知悲悯。

其次,我们来审写作任务。任务为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并且要结合所学过的课文。如必修下第二

单元中《窦娥冤》《雷南》《哈姆雷特》,考生可结合其中的情节和人物联系材料主题做剖析,也可以结

合所学的其它文章。

【例文荐读】

擎道德之炬,扶正道而行

《世说新语》中有言:“百行德为首。”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坚守道德品质,

也往往会让我们付出代价。文学作品中,窦娥善良孝顺却血溅白练,鲁侍萍美丽正直却饱受欺凌压迫,哈

姆莱特追求正义理想却为奸人所害……但我们应坚信,在践履道德的途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应

心怀悲悯,擎道德之炬,扶正道而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古以来,道德就是中华民族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苏武十九年北

海牧羊,历经艰辛,拒绝匈奴的各种威逼利诱,只为守节;杨震坚守“四知”,为政清廉,秉公办事,拒

绝接受私人馈赠,只为给子孙留下“清白吏”的名声;于谦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但

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诗句,更是用一生躬行,只为天下苍生欢颜。他们心怀正义,固守心

中的道德边界,其精神品格可与日月同光,堪为河山增色。

良知附属于心灵,心灵隶从于人性。社会的发展不应以道德的沦丧为代价。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将道德

铭记于心,才会使付出代价的机率变小。杭州快递小哥彭清林纵身从十几米高的桥面跃下,只为那鲜活的

生命;郑州交警杜波帮助贫困瓜农卖掉2000多斤西瓜,只为纾解他人之困;志在“让每个孩子都有微笑的

权利”的韩凯,展示了什么是医者仁心;“捡”出一座免费图书馆的“中国好人”陈光伟,质朴温良让人

感动……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星空中,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他们怀悲悯之心,倾洒甘露,滋润了无数世

人的心田;他们坚守良知,如一盏盏星火,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纪伯伦曾说:“冷漠是半个死亡。”道德就是那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缺少浇灌,便会走向凋零枯萎。

社会道德环境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如若一味患得患失,袖手旁观,社会便会成为人心荒芜的沙漠。苏州

67岁的男子沈某在围观他人欲轻生时,非但不劝阻,还现场起哄,怂恿其跳楼,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沈某

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细心呵护人性之花,坚持磨砺道德之剑,危急关头果断施以援手,这样,社会公德

才不会遭遇破窗效应,文明的幼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窦娥虽血溅白练,但她的精神感天动地,后终沉冤昭雪;侍萍虽毁灭于封建社会的雷雨之中,但雷声

殷殷,一场社会变革终将到来;哈姆雷特选择与邪恶同归于尽,但他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责任与良知在历史

长河中熠熠闪光。正义者或许会付出代价,但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他们的道德之花灼灼开放,化为落红

滋养了无数的世人。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与努力,我们的文明之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

“为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良知不是圣人的专属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态度

上,而是应当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成为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悲悯不是同情怯懦伤感,不是感慨嗟伤后

的置之不理,而是要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尽可能去帮助,直到力竭也不停息。新时代的我们,当高擎

道德之炬,照亮时代前路;应扶正道而行,走入文明深处。

佳作点评:文章标题前后对称,“擎”与“扶”字富有文言气息。开篇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既符合写

作任务要求,又发人深思。主体部分层层递进,从古至今,以时间为线,列举道德典范,彰明道德之意义;

又举出反面事例形成对比,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最后再次联系课本,前后呼应,在思辨解析中表明即使付

I出代价,我们也要正道直行。析理深刻,语言富有表现力。

【典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悲悯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悲悯情怀。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地的温情,

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

材料二:

中国一位导演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一先点出“悲悯”的概念内涵一一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悲悯情怀。然后

引出古罗马诗人尤维纳的名句“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突出

“悲悯”话题。材料二中那位导演的意思是说,社会进步再快,我们也要对那些不太跟得上社会发展的人,

那些“弱势群体”抱有同情心,不让他们被社会抛弃,不让他们寒心。综合两段材料可知,核心话题就是

“悲悯”。

悲悯之心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

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关注人生的意义。怀有慈悲之心的人对处于不幸

境况的人会产生同情,心灵会受到触动,会生出扶持与援助的欲望。

具体写作中,考生需要考虑“悲悯之心”是什么,如“悲悯之心”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

承的良知,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为什么要怀“悲悯之心”,如“悲悯之心”犹如寒夜中的一堆篝火,

温暖了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犹如沙漠中的一股甘泉,给予在生活中拼搏的人希望,犹如一把钥匙,为自己

和他人打开一扇通往人间温情的大门;面对他人、他物的不幸,我们应该怎样做,“悲悯之心”的意义如

何,如“悲悯之心”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常怀慈悲之心,可以使人们在关心他

人、帮助他人中精神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例文荐读】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正如古罗马诗人尤维纳所言,

存在于人类内心的一种力量,驱使着我们不断追寻着人间的温暖,我们为之动容,泪流满面。这种力量,

就是悲悯。

放眼当下,这个物欲横流、超速发展的社会,冷漠和无情正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形成一种隔岸观

火的看客心态。重庆公交车事件中一车人湮没于浩浩长江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对此,我们应拒绝“事不关

己”的冷漠心态,心怀悲悯,才能实现人间大爱。

于个人,悲悯是一泓清泉,使灵魂得到洗涤。

你可曾听见孔子于列国混乱中悲叹的“荷政猛于虎”?你可曾想起屈原于楚国高台上忧心的“长太息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正是他们深沉博大的悲悯

之心使其灵魂升越到了一个个冷漠不仁,安享富贵的官员所无法企及的高度。哪怕时过境迁,岁月流转,

依旧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为世人所称道。

于社会,悲悯是拂面春风,使社会十里花香。

中国院士朱显谟因同情黄河决堤农民颗粒无收悲凉景象,立志改变局面。毅然告别工作条件优越的南

京,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科院研究所,在黄土高原上反复考察二十多次,三次翻越昆仑,两度入疆,最

终提出了对黄河治理具有建设性意见的28字方略,改善了黄河水土流失的情况。爱默生曾说,只有怜悯心

和爱心才能揭示人生的奥秘。在朱显谟身上,心系家国,心怀悲悯的大爱让他扣开了科学研究厚重的大门。

试想,若他冷漠如斯,对黄河水土流失加剧的情况熟视无睹;对百姓渴望黄河得到妥善治理的呼求恍若未

闻,那么黄河水土流失严重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

于国家,悲悯是星火点点,点燃富强的炬火。

导演贾樟柯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当我们大步向前,赶超

英美,在华夏热土上立此河清海晏,我们仍背负着生命的行囊走遍整个中国,为百姓的温饱赴汤蹈火。无

数的科学技术人员前往贫困区,授之术,立其业,帮助当地人习得技艺,找到收入突破口,从而改善当地

人民生活,短短三年间,八亿人口成功脱贫:从杂草丛生的盐碱地,到牡丹花海随风荡起波浪;从荒无人

烟的偏远山沟,到几近失传的绝美工艺重现于世;从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漠;到排排白杨树随风摇曳……如

今的我们应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于浩歌狂热之中传递爱与温情,让冷漠被悲悯化为暖流。别让所有对

于欣欣未来的期待都缥缈无依,别让所有关于美好世界的描绘都束之高阁。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愿我们心存悲悯,拥有兼济天下的力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佳作点评:都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文章能够打动人,使人潸然泪下,作者不只是注入了让人难以用言语形

容的深情,让读者产生共鸣,必定还有一颗悲悯的心,默默洞悉着民间的疾苦。茫茫宇宙,个人的力量都太过

渺小,他们手中的笔,化作武器,剑指灾难。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

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悲悯情怀是温暖人间的心火,是人类

共同传承的良知。“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溯远古,“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

是面对锦衣玉食从未迷失自我的屈原对楚国人民的深切牵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身处泥淖忧而忘己的杜甫对天下寒士的美好希冀。看今朝,史怀哲义无反顾踏上瘟疫肆虐的非洲土地,

以救苍生脱离苦海为毕生使命,他的悲悯跨越了遥远的距离,也跨越了种族;特雷莎修女毅然决然走出修

道院的高墙,用诚恳圣洁的爱来医治人类的自私,贪婪,冷漠,残暴……

2拓展演练,强化巩固,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哲学家培根说:“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心怀悲悯的人,应该鄙弃丑恶,坚守良知,追求正义。

《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祝福》等作品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曾激发起我们的悲悯情怀,而现

实生活中许多身处困厄或遭遇灾难的人也应该得到我们的深切关怀。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范文展示】

常怀悲悯之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它就是爱,它驱使我们不断追寻

着温暖,唯有拒绝冷漠,心怀悲悯才能实现人间大爱。

然而放眼当下,这个物欲横流、超速发展的社会,冷漠与无情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形成了一

种隔岸观火的看客心态。重庆公交车事件中一车人湮没于浩浩长江中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对此,我们应拒

绝“事不关己”的冷漠心态,心怀悲悯,才能实现人间大爱。

拒绝冷漠,心怀悲悯,使人得到提升。你可曾听见孔子于列国混乱中悲叹的“苛政猛于虎”?你可曾

想起屈原在楚国高台上忧心忡忡吟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可曾向往杜甫于大唐落寞时

高呼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如萧纲所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

千里通明”,正是他们深沉博大的悲悯之心,使其灵魂升越到了一个个冷漠不仁,安享富贵的官员所无法

企及的高度。哪怕星移斗转,时过境迁,依旧闪耀在历史长河之中,为世人所称道。

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使社会得以发展。中国院士朱显漠因同情黄河决堤农民颗粒无收悲凉景象,

立志改变局面。毅然告别工作环境优越的南京,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科院研究所,在黄土高原上反复考

察二十多次,三次翻越昆仑,两度入疆,最终提出了对黄河治理具有建设性意见的28字方略,改善了黄河

的水土流失。心系国家,心怀悲悯的大爱让他扣开了科学研究厚重的大门。若是他对民生冷漠,视而不见,

那么黄河水土流失严重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

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使国家走向富强。焦裕禄为政心怀悲悯,关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顾方

舟为医心怀悲悯,关注病人身体状况而不收受回扣;张丽莉为师心怀悲悯,关怀学生的安危不在乎自己……

正是有如此之多的人在背后默默奉献,传递爱与温情,我们的国家才得以如此平稳地走向富强安康。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如今的我们应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让冷漠被悲悯化

成春风,让无情被悲悯变成暖流。愿世人都能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人间大爱,则计日而待矣。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等等,

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了解这样的悲剧故事,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

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

物质丰裕的年代,精神更要丰裕,不管是面对书中的悲剧,还是现实中的悲剧,我们都应有悲悯情怀,

心存良知。一个不会悲悯的人显得冷漠,一个不会悲悯的民族则会疯狂。

请联系所学与现实,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范文展示】

常持悲悯情,修炼良知心

窦娥至善至孝,却因那丑恶小人和黑暗世道,只落得个血溅三尺的悲惨结局。鲁侍萍一片真心,却因

那家族门第之别与资本家的自私,初次险些丧命,再见痛失子女。艾丝美拉达纯洁无比、阿西莫多貌丑心

美,甚至全书最大的反派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也曾经是个心灵丰盈而充实的人。但是,人们的审美差

异和封建中世纪的专制教会制度却把他们都变成了悲剧。

阅读这些故事,我们之所以会感伤,之所以会流泪,也是因为作为读者的那一颗心,能感受到悲剧中

美的殒没,善的损伤。而这一切,其实是出于我们心中的悲悯情怀与道德良知。

康德曾言:“世间有两样东西,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与内心

的道德准则。"我想,悲悯、良知,就是我们最基本的道德信仰。

良知,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有了这个家园,人类的心灵才有所安顿、有所归依。良知,使人类保有最

基本的道德底线,不堕入罪恶的深渊。良知,使人内心始终有一本“是非律”,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

做。正如孟子所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而王阳明也说:“良

心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正是因为有了良知,人才得以为人。

良知,是推动人类历史正向前进的车轮。正是出于对小人物的悲悯,老舍得以如此深入到他所塑造的

底层人物内心,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悲悯的良知,让我们在前行路上始终不忘

深入土地,关怀弱者。正是出于对全人类生命的悲悯与和平的渴望,爱因斯坦最初写信给总统建议研制原

子弹,却又后悔造出原子弹,让它成为广岛、长崎长久的噩梦,成为冷战的筹码。历史虽在前进,科技虽

在进步。但正是悲悯与良知,让人懂得停下脚步,做出取舍。所以,中国虽千辛万苦造出了氢弹、原子弹,

却有勇气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如今,面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可能带来的风险威胁,我们唯有保持一

颗悲悯之心,保有良知,才能护苍生性命于刀尖,才能守护人类最后的尊严。

罗素曾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

的三种情感。我想说,对自己的良知提醒与对人类的悲悯之心,将是支配我一生的强烈情感。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关于“同情”,著名作家茨威格有两句名言,一是“通过同情去理解并且经受别人的痛苦,自己也会

内心丰富”,二是“同情是把两刃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关于“悲悯”情怀,作家庞进概括了三句话:“疮痍在目的忧愤感,飞蛾扑火的壮烈感,钢刀剜心的

痛彻感。“他又进一步补充:”就是普通的老百姓的、民族的、国家的以及人类的苦难能否全方位地进入

你的眼?你是否对这些苦难忧心忡忡,常常长夜难眠,心泪潸然?”

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展示】

悲悯,眼泪的凝华

“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古罗马诗人尤维纳所言,道出

心中那一隅感动,那一抹善意,那一份良知,更凝华出那一片悲悯。

人之有别于动物,正是靠对温存世界,大千生物的怜悯与仁慈。悲天悯人是人类生物智慧进化最宝贵

的礼物,它让我们由野蛮走向文明;由荒芜走向沃野;由贫瘠走向甘冽;由漠视走向钟情。“人一定要爱

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悲悯是道光,流布九州,遍洒八荒。

它是对芸芸众生的由衷敬意。郑板桥曾从小叮咛幼儿:“须长其忠厚之情,驱使残忍之性。”一蚁一

虫,是大自然生命的馈赠,生当有价;一草一木,是万世间轮回的温存,感人心扉。扫地僧扫除的并不只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是“一花一树木,一叶一菩提。”悲悯群小,哀惋小虫,是之小。

西安市八街巷糊涂记面馆每天早上免费给老人和保洁员送粥。主食材用大米、小米、苞谷和麦仁,夏

天加些皮蛋、银耳和绿豆,天凉了加些红枣、花生。“平淡慈善”“家常慈善”是对其大爱无疆、大善无

言精神的至上归纳,悲天悯人,需要我们对社会、对他人、对世界的同理之情,是我们对赖以生存同伴的

关爱。“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仁慈、关爱,其皆本悲悯二字。正如顶着猎猎北风而为穷苦流浪汉做粥的阿姨;如欧•亨利《最后的

常春藤叶》中的老画家,再如钱锤书对自闭症邻居夜半而歌时选择帮助而非斥责。悲悯人世,爱其子民,

谓之大。

殊不知当今世界上也在筑起着藩篱。美帝国为图私欲,置中东地区的百姓于水火而不顾,何谓人道;

俄罗斯争抢基辅,让数千万装甲车辗过一具具暴尸的残骸,何谓怜悯?怜悯无小大之辩,之于个人是善,

之于国家是义。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要素,悲悯唤起的是普渡的良知。

“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黄文秀没有走向一个人的成功,而是铸

就了大山区的辉煌。“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扶贫战场的

英雄,正是舍小家为大家,换得千家万户灯火长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悲悯世

界,济天下苍生,谓之至。

于人同理,那份沉甸甸的良知,点缀世间万家灯火;于世悲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温润寰宇万世苍

生。高尚之情感,眼泪之凝华。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讨论《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悲剧作品的意义时,语文老师引用鲁迅的名言“悲剧是将人

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解释道:“虽然是毁灭,但价值更凸显了。”班里的同学却对此产生了一

些疑惑:

同学甲:悲剧会不会让人们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呢?

同学乙:这些悲剧似乎离我们的时代和生活太远了,有什么意义呢?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一篇文章,至少为一位同学答疑解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范文展示】

读经典戏剧,品人生价值

有人说,戏剧情节令人着迷,但它们不会带来生存手段和本领的增加,不如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的学

习有用。但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虽然是毁灭,但价值更凸显了。

诚然,《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经典剧作的最大成就,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悲剧典型,他

们闪光的品质,惨痛的教训,悲惨的命运,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至今都带给我们深切的感动,也给予我们无

穷的精神力量和自我反思。

《窦娥冤》中的窦娥身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也正是在这种种不幸中,彰显了人性美。窦娥三

岁丧母,七岁离开了父亲,到蔡婆婆家当童养媳。十七岁成为的寡妇,二十岁被冤杀。她几乎承受了封建

社会强加给妇女的一切灾难。这平凡而可怜妇女,对婆婆尽孝,为丈夫守节,生活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

歌。善良、正直、孝顺、懂事、有责任感、担当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人性的光辉穿越千年仍温暖着

我们,感动着我们,引领着我们。

尽管窦娥的品质是高尚的,性格是刚强的,反抗斗争是正义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是,由于黑暗

势力的强大,窦娥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出“即列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一方面通过窦娥

的冤狱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另一方面,又通过窦娥善良而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形象,

歌颂了人民反抗压迫的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社会的丑陋,更让我们领略了人性的美丽。

在深切的审美体验中,我们会加倍珍惜今日的和平安宁幸福,更加积极向上,阳光健康,让美常驻人间。

《雷雨》除了昭示黑暗的现实仍然吞噬着弱者的生命,需要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变革之外,其所显示的

天地间的“残忍”,还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剧中的人物不能简单地分成“好人”和“坏人”,周朴园

虚伪、残忍、自私,但他对侍萍几十年的怀念未必全然没有真心,和女佣相爱是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只是

他无法反叛到婚姻自主的程度;繁漪和周萍的私通似乎是“道德败坏”,但她因被禁锢在周公馆无法逃脱,

才会导致心灵和情感的扭曲,实际上也是旧社会的受害者;周萍和继母私通,又阴差阳错地和同胞妹妹相

爱,但他本意并非想伤害别人,而且他最终也陷入了痛苦的煎熬中;四凤和周冲是最单纯的两个人,他们

理应得到一点光明的结局聊以慰藉,却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鲜活的生命,美好的生活,幸福的团聚,

真挚的情感,这一切居然那般可望而不可即。掩卷沉思,除了对那个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外,更多的是

由衷的恻隐之情。我们不应一味用批判的眼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这些人和事,而应用同情、包容、

理解和救助去温柔待人,冷静处世,那么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一个有温度的人间。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莱特在犹豫延迟中,错失了复仇的机会,埋

葬了自己的爱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他的手中毁灭得极其彻底。

他的悲剧是典型的性格悲剧,我们在为他唏嘘感叹时,也不禁要深刻地反省自我的性格弱点,因为清醒地

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行走世界。

这些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令人着迷,虽然不会给我们带来触手可及的物质收获,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也给予了我们精神的启迪。品读经典作品,让我们认识世界,加深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获得

人生哲理,汲取精神力量。所以,品读经典,可以点亮人生。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及其弟子游学时突遇大雨,多次借伞不成,子路建议到子夏家去借伞。孔子摇头并感慨地说:“子

夏是个护财的人,如果我去,他会因为我是他的老师把伞借给我,但内心会很痛苦;如果他不借,别人就

会说他吝啬、不尊敬师长。我不去借伞,既可以让他不痛苦,又可以保全他的名声。”

一位知名主持人曾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如果你驾驶的飞机飞行时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答:“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在场的观众大笑,主

持人却继续注视着孩子,发现他流下了热泪,其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小孩接着说:“我要去拿燃

料,再回来救大家!”这句话惊得大家哑口无言。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军方要求厂家达到100%,厂家说99.9%已是极限。军方

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

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人活于世,重在与人相处,针对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思考或感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以悲悯之声,奏光明之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悲悯之声,奏光明之歌。

穆旦曾说:“我愿将感情的热流溢于心田,来温暖这人生寒酷的冬天。”我想,他心中涌动的那份热

流,应该就是人人皆有的悲悯之心吧!

正如孟子所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份与生俱来的悲悯,是一个人修养的起点,是我们人性之

歌在全社会奏响合鸣的前奏。个人正因拥有这份悲悯,我们的灵魂才能走向光明;只有人人能以此为起点

推己及人,扩而“充之”,世界才能奏响光明之歌。

悲悯是什么?它是东方亚圣笔下的“怵惕恻隐”,也是西方哲人卢梭口中人人皆有的“怜悯”。我们

如果将它时时抱持,在看到流浪汉时,定会想去帮助他;在听到孩子啼哭时,定会心头一紧;当见到受伤

的猫狗,必会想为其医治;哪怕看见的是饱受战火蹂蹒的异国百姓,也同样会感同身受,潸然而泪下。是

的,悲悯是上天赐给“人性”的一束微弱的光芒。如若守之,并发扬光大,可成炬火照亮人生;可一旦弃

之,由善入恶,其成长定会误入歧途而坠入深渊。

钱钱书曾有一位邻居,家中自闭症的弟弟常夜半而歌。邻居认为钱锤书乃一代学者,家中弟弟的举止

会影响其创作,钱镶书必定不满。可钱锤书却亲自登门拜访并提供物质帮扶,并直言:“看不得别人家有

人生病。”邻居心有温情,想着不要影响了邻旁的学者;而学者更是心怀大爱,见不得“别人家”有人正

遭受苦难。他们这种将他人境遇感同身受的慈悲,都发于灵魂,不带任何矫饰,这不正是尤维纳所说的“心

地的温情”吗?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万分珍惜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的这份“慈悲”和“怜悯”。在世间逐利之心和

实用主义的渐染下,总有人“大踏步”走向了人性的反面。同样来世间一遭,怀有同样的“天生悲悯”,

为什么有人能如袁隆平普惠众生,而有人却甘做“桀纣”而不自省呢?究其原因,人性的“初善”只不过

是我们修身的一个起点,是我们修身走向光明大道的前提。但只有将人性之善终身践行,并推己及人,化

于天下,方能“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反之,则将背离人性而南辕北辙。孟子言:“人皆可以

为尧舜。”,可前提是个体必须走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沧桑正道,方可修己渡人,引领自

己和世界一起拥抱光明!

如此看来,只有永怀内心的慈悲,方能拥抱成长的光明。所谓修身立德,正是一个以“不忍人之心”

为起点,不断放大内心之善,并将这种慈悲立己达人、推而广之、惠及天下的漫漫征程。诚如孔子所言:

“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

我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谨记先哲的教诲,如穆旦一样心中永远涌动着感情的暖流,以悲悯之声,奏光

明之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悲悯方可共渡人世间

作家庞进曾说:“普通老百姓的、民族的、国家的以及人类的苦难能不能全方位地进入你的眼?你是否

对这些苦难忧心忡忡,常常长夜难眠、心泪潸然?”也许日常生活中的并不存在如此深沉的苦难等待我们去

哀叹,但悲悯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对生活中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苦难的感知。

悲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心中一种弥足珍贵的情感。在白居易的《观刈麦》

中写道:”有贫妇人,抱子在旁,右手乘遗穗,左臂悬敞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是他心中那种

发自内心的、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人感受的对他人不幸的同情,让他能够在一个个贪图私利的为官者中独占

一股清流。鲁迅以笔杆为枪,描绘了生活在他身边的可怜人:境遇转折的闰土、命运悲惨的祥林嫂,向"吃

人”的社会打下深重的一枪。正是有了这份悲悯,才让冷漠的社会多了一丝温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似乎已没有能让我们慷慨激昂大声批驳的苦难源泉,但悲悯不是同情怯懦伤感,不

是大呼时代不幸,不是感慨一番后袖手旁观置之不理,而是要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尽可能去帮助,直

到力竭也不停息。湖南彭立珊老人用五年时间出巨资,让全国20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白方礼帮助贫

困孩子实现梦想,让他们不再无助;挽救了生命的医生,让无数病魔远离早已被它们折磨已久的病人。在

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们身上的悲悯情怀也在悄悄升华,成为闪耀的光,点亮并温暖着这个社会。

时代进步的潮流永不停息,人们却常常只关注汹涌澎湃的潮头,而忽略甚至轻视微小的浪花,深不知

美丽无分庞大与渺小。当灾害发生,总会有网上曝出哪个名人捐了多少钱,哪个名人"太抠门"。正是因为

名人身上背负了更多责任,就要求他们付出更多。而这无疑不是一种枷锁,把捐款数额和同情心强扭在一

起,就将本该美好的情怀利益化,而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温度和色彩。东南亚海啸时,北京一小学生孔勒

捐出了自己仅有的24.3元。这24.3元在全部捐款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在悲悯情怀上,一个绵薄,一个

厚重,它们所具有的高度却相同。在向前奔跑、发展的道路上,能体会到周围跌倒的人的不幸并施以援手,

而不是成为看客,就是最好的悲悯。

当一切都在成为往事,也有的东西无论经历多长时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被忘记,在前进的社会中,

悲悯不会被奔涌的激流冲淡,因为它在你,也在我。

单元写作,任务拓展

写作观后感或读后感

【写作任务导写】

本单元所选三篇戏剧作品,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

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生。排演戏剧,

正式演出,评议总结。演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请担任导演、演员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评议结束后,

每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说说对所排演的剧本的理解,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剧心得,还

可以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指点迷津】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本单元的课文中,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

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同学阅读或观看这些剧本,着重

思考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

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写作观后感或读后感,行文思路:

观剧心得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引、议、联、结。

(1)弓I:摘引作品中的关键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2)议:对“心得”直接的初步的论证。

(3)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也可以联系作品,深化自己的论证。

(4)结:结尾归纳看法,呼应作品,总结全篇

要集中某一点生发感想,或者是人物形象分析,或者是对剧本艺术的赏析,或者是对悲剧根源的分析,

千万不能一篇800字的文章涉及几个人物,那样分散笔墨,不能把自己的心得写到位,写的深刻。

观后感或读后感的.“叙”要简明,突出重点。“观”或“读”在表达方式上要以叙述为主,但观剧心得

或读后感中的“叙”讲究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叙”的目的是引出“心得”,如果大量引述或转述原文,就

成了“复述剧情”。

观后感或读后感要择其一点,深入挖掘。看完一部戏剧后,感受可能有很多,但观剧心得要选择自己感受

最深的东西去写。所以,写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排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点(主题、情

节、人物、台词等)去写,突出重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观后感或读后感要写的充实,还要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观剧心得必须善于“联”。“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

象,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联系时代和社会,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联系自身和身边的人与事。在联系实际时,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心得”,使“观”与“心得”浑然一体。

联系实际要切合自身实际,譬如“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学生存在这样的追

问吗?生存,就必须努力奋斗,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否则,浑浑噩噩,消磨时光,未老先衰,不也是消

磨青春吗?语言表达需得体,有分寸。本单元的主题的是悲悯和良知,对美好的事物,对不幸遭遇的人充

满同情关怀,如果丧尽天良,走向了反面,那就万恶不赦了。

【范文】

时代的雷雨

——观《雷雨》话剧有感

周公馆的窗紧紧闭着,像是永远密不透风,直到关窗的人阴差阳错地活转过来,机缘巧合,三十年后

在此相遇,引发了一场大雷雨。

曹禺设计了这种无巧不成书的戏剧冲突,将观众带入到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两个家庭,两个阶级,

由于命运的纠葛走到了一起,他们在命运这只无形的大手摆弄下,已经伤痕累累,最终在风雨交加电闪雷

鸣之夜走向毁灭。

“雷雨”贯穿于整个剧情,是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社会环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繁漪的烦

闷与愤怒、压抑,最终犹如雷雨般的爆发。

整部《雷雨》,最让人爱怜的是周冲,他的阳光、单纯、善良与周公馆十分违和,他如同航海时的照

明灯,如漫漫黑夜中的一颗星,周冲向往自由,渴求着突破这压抑得令人窒息的环境。在鲁大海被自己的

父亲周朴园无情辞退时,他挺身而出,虽然无济于事,但总是让人感觉到了正义之光闪现。他也多次向父

亲提出善待工人,也想过与四凤逃出周家,为了救四凤触电而亡,他太像那朵生在泥潭中的小白花纯粹而

又美好。

《雷雨》家破人亡的剧情给人巨大的冲击力。当真相揭露以后,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亡,

周冲也因寻找四凤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繁漪、侍萍疯掉了,这个结局很让人深思,宣告

了周朴园的彻底失败,也预示着社会的一场大变革即将到来。

三十年的时光,三十年的爱恨情仇,都铸成了这场惊天动地的雷雨,它冲刷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它

不仅是两家人的悲剧,也不仅是两代人的悲惨命运,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曹禺先生透过“没有太阳的日

子”,黎明前的黑暗,预见了旧世界的必然灭亡,以雷雨为题象征着社会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雷雨,

因此说,《雷雨》是现实主义话剧的奠基之作,当之无愧。我们都应该读一读这部巨著,永怀悲悯之

心,坚守良心,发扬光大优良传统,涵养人格,做一个新时代具有悲悯之心的青少年。

评语:

本文就《雷雨》这出剧的剧情进行评论,笔墨集中。雷雨的意义解读正确到位,从表面意义,象征意

义以及人物性格等方面解读,是自然界的雷雨,更是社会时代的雷雨,更象征了剧中人物性格。非常巧妙

地把繁漪、周冲性格集中到雷雨的象征意义上来,就不是简单地介绍人物。这样写既扣住题目,又突出了

主题。

誓死复仇涅槃重生

——观《哈默莱特》有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的口告诉世人,人生需要做出

选择,选择生存,意味着奋斗,选择毁灭,意味着生命无谓地消耗。

在国王的庇护下,有王后的疼爱,群臣的拥护,情人的爱恋,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王子。但当叔父篡

夺王位,母后改嫁,群臣变脸,恋情变味,一切都改变了的时候,黑暗的现实把丹麦变成了监狱与囚笼,

面对如此凶险的环境,为生存而趋炎附势,似乎对这个王子是最佳选择,然而他最终选择——复仇,在毁

灭中涅槃。

父亲威风凛凛的亡魂鼓励他,推他上前,天性软弱,优柔寡断,让他徘徊。复仇的决心驱使他拿起寒

光莹莹,杀气四射的沉重的利剑。发疯,是他保护自己的剑鞘。在国王只身祷告时是复仇的最佳时机,可

是他又犹豫了,让复仇之剑有了妇女的羞涩,毁灭是何等易事!可惜,王子延宕了。

怯懦地爬起,有时也是一种无力的勇气。在那场暗流涌动的宴会上,终于,他当机立断,为生存而战,

然后,天地好一片干净,他被毁灭而毁灭了,还是被生存毁灭了,他最终于仇敌同归于尽,实现了复仇的

伟大计划,虽然他失败了,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死有别于他人,

是人文主义者的一曲悲歌,唤醒人们向着正义出发。是他,这缕曙光,照亮了世间的渴望。

当但丁的《神曲》吹响了黎明的号角,彼特拉克、薄伽丘也纷纷著书立说,掀开了基督教阴森恐怖的

一角,在艺术街,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大绘神之人性的宏图。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伟大人

物,他的光辉形象就像一把利剑刺向封建黑暗统治的现实。他,哈姆莱特,还有他们,哈姆莱特们,共同

举起复仇的利剑,刺向那黑暗的封建社会,冲破那个禁锢思想的桎梏,因为他们在毁灭中所散发出的人文

主义光辉,必将照亮未来。

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终将到来,”哈姆莱特的悲剧如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屹立,永远不会老

去。”

评语:

本文选择哈姆莱特的著名话语开篇,展开对哈姆莱特的精神的解读,叙事简洁,语言短句为主,形成

一种气势。特别是对哈姆莱特虽然失败,但影响永存,影响一代代人的复仇之火,评价到位。“有的人死

了,他还活着!”引用恰当。“他的形象就像一把利剑刺向封建黑暗的现实。”深刻地诠释了题目。文章

富有个性地表达,显示了作文实力。

《雷雨》中鲁大海人物形象管窥

《雷雨》这部话剧中,塑造了八个人物,似乎他们都生活在压抑之中,不仅繁漪郁闷,烦躁,每个人

都生活得小心翼翼,仿佛生活在一个“套子”里,这一切都是因为看上去道貌岸然,实际上自私虚伪的周

朴园一手造成的。其中鲁大海算得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位,他直率、敢作敢为,捍卫正义,虽然不免鲁

莽,但在那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给人带来一束光。

在《雷雨》中,鲁大海可谓是正义的化身,他的戏不多,出场较晚,在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识并发生冲

突后,鲁侍萍提出“要看一看他的孩子”的请求,周萍出场,鲁大海也出场了,一家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