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思维导图
咏史怀古诗送别怀人诗
题材一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点阐释】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他
内涵人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
舍之情,这类诗即为“送别怀人诗”。
特征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标志
(“长亭”“短亭”“阳关”“舟”“潘桥”等意象
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朋友相
内容
内容情感另U;也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
感交杂在一起的。考生在答题时,也要多角度去思考。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诗人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前有伤离之意
的物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
常用手法
③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④想象(虚写或虚实结合)。送别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
友的留恋和关怀。
教材链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白居易《除夜寄弟妹》、王维《送元二使
代表作品
安西》、孟浩然《留别王维》、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等
题材二羁旅思乡诗
【题材特点阐释】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
内涵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
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等情感的诗
①标志中多有“客舍”“登高”“望
特征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
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
标志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沙
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流水、井
等
内容情感内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情感③或表达人生的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
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的孤独寂
寞、幽怨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写法(借对方抒情)。诗人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却不进行直
常用手法
接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
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杜甫《登高》、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韦应物《闻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代表作品晏几道《鹏鸽天》、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等
题材三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点阐释】
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
内涵
活为题材的诗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
特征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
标志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
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自然山水草木与田园风物
内容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情感
②借凄风苦雨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
之情
③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描写山水清幽,表达诗人闲适淡泊、悠
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⑵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渲染、烘托、通感等;③虚
常用手法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④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与化
动为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教材链接孟浩然《过故人庄》、陶渊明《归园田居》
代表诗人代表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与作品代表作品:陶渊明《饮酒》、王维《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等
题材四边塞征战诗
【题材特点阐释】
内涵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⑴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
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2)常见意象: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
特征边关、雨雪、风沙等。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
标志
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③战事器具类:金鼓、
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④乐曲类:《梅花落》
《折杨柳》《关山月》等。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
单于等
内容从军出塞、征战备战、民族交往、塞上风情、边疆苦寒等
内容情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感情感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①修辞方面:夸张、比喻、互文、对比、用典等
常用手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教材链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贺《雁门太守行》
接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颁、王维等
代表诗
代表作品:高适《燕歌行》《别董大》、王昌龄《出塞》《从军行》、
人与作
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李白《关山月》《塞下曲》、杜
品
甫《兵车行》等
题材五咏史怀古诗
【题材特点阐释】
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
内涵迹来抒发诗人对历史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特征等为题材的诗
标题中常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
标志
迹”以及古人名等
内容借怀古感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今昔变化
①感慨盛衰无常,喟叹朝代兴亡变化
内容情感②缅怀先贤,表达对其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
情感
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常用手法
②对比手法。诗人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
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诗人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乐景或盛景)衬悲情
⑤想象(虚实结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
教材链接
牧《赤壁》
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甫、孟浩然、杜牧、刘禹锡、王安石等
代表诗人
代表作品: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与作品
(其一)》《题乌江亭》、李商隐《隋宫》《贾生》《马嵬》等
题材六咏物言志诗
【题材特点阐释】
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
内涵
情的诗
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诗人着重对所
特征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标志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
“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
国家
内容情感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
情感
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硬
时弊
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常用手法
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夸张等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教材链接陆游《卜算子•咏梅》
王安石《梅花》、骆宾王《在狱咏蝉》、郑板桥《竹石》、于谦《石
代表作品
灰吟》、柳宗元《早梅》等
【题材特点阐释】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
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
内涵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
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
特征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
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
标志
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
内容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
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内容情感(1)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⑵表现了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情感
(3)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4)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
常用手法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描的手法
⑶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借助典故,寄托情感;③借景
抒情,委婉抒情
教材链接《无题》(李商隐)、《春望》(杜甫)、《一剪梅》(李清照)
杜甫《客至》、贾岛《寻隐者不遇》、叶绍翁《游园不值》、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将进酒》、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代表作品
标遥有此寄》、杜甫《春夜喜雨》、杜甫《登高》、岑参《逢入京
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材八近几年考查的非常规题材
近几年高考古诗歌鉴赏题目,选材范围更广泛,题材多样化,体裁不拘。各地古诗鉴赏题
的取材,除了常考的唐诗、宋词外,宋诗、明诗和清代诗词都有;除了常考的诗人如杜甫、苏
轼等名诗人外,其他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属于非名人的如华岳、厉鹦等人的作品也有;既有怀
古诗,也有咏叹诗、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说理诗和述志诗、怀友诗等;除了常规题
材外,还出现了题画诗、干谒诗等,可谓异彩纷呈,尽态极妍。估计今后各地试卷的古诗取材,
将更加趋向多样化。
(一)题画抒怀诗
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
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狭义的题画诗就是把诗题在画面上,是绘画章法的一
部分;广义的题画诗,是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的统称。
【规律总结】
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含有题、丹青、画家名称、画作名称等字眼。
根据画作内容而定,属于诗画互补的审美意象。山水画的题
常见意象画诗以写景为主,人物画的题画诗以抒情为主,花鸟画的题
ffl!诗以状物为主。
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赞美、感叹),或谈论艺术的见地,
常见情感
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①化静为动。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
动,使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常见技法
②变无为有。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
没有的景物。
③借题发挥。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情感,或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宣泄内
心的不满。
④虚实结合。诗人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诗情与画意
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
(二)干谒言志诗
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
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
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规律总结】
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
常见标题
等字眼。
诗风不同,意象不定。朱庆余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
常见意象
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
常见情感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
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
喻己。
②对比。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
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常用技法
③双关。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
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
意象。
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典例幅析
(2024•广西南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
苏舜钦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夸。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注】①家静,蜀人。②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③
蓝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槎”点明了友人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
B.颔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
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已高、官职低微的形
象。
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
中。
2.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
京华”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体现了
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②陆诗的“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沾
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说法错误,做归乡美梦,表现友人进士及第后的得意与欣喜。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几年来客居京华,生活艰难;终于春风及第,要乘舟远
行。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与后文中举的风光形成对比,
家静终于苦尽甘来,体现了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得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
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呢?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
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
沾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
(2024•安徽安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
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英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
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注】依刘客,王粲因长安局势混乱,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未受重用。以其名作《登
楼赋》忧愍世道,怀念故乡,感慨自己的坎坷遭遇,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傍晚送别友人,开篇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真情。
B.秦楼出自汉乐府“照我秦氏楼",此指妻室;劝友人学苏秦谋取功名。
C.这首词善于用典故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与关切之意,抒情蕴藉含蓄。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4.词作结尾之问“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是对友人求仕的劝解,还是对自身境遇的慨叹?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4•湖南长沙,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楼城叙别
牟融
故人为客上神州,倾盖①相逢感昔游。
屈指年华嗟远别,对床风雨话离愁。
清樽不负花前约,白发惊看镜里秋。
此际那堪重分手,绿波芳草暂停舟。
【注】①倾盖: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孔子之郑,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
甚相亲。"谓停车后两车的车盖稍稍倾斜接近。后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景。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述了与故人在楼城相逢的情景,故人邀请他一起去京城做客。
B.颈联中运用清樽、白发两个意象,强调了有约而重逢及岁月的无情。
C.尾联“重分手"照应首联"感昔游",加深了久别重逢不忍再别的离情。
D.本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情,自然景物动静相宜且色彩明确,极具感染力。
6.本诗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叙别"?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征人分别
何逊
凄凄日暮时,亲宾俱伫立。
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的场景,暮色茫茫,四野凄迷,送别的亲朋好友皆伫立,这一开头
颇有感染力。
B.三、四两句写征人受到感染,拔剑而起,高举手中之剑,而孩子们也因为他的这一举动
害怕而哭泣。
C.第五、六句写军队的行动,想象战争之境,描绘了战线之长,军情之急,展示了征人的
豪情壮志。
D.本诗从第三者的角度记其所见,在叙述中能通过环境来渲染气氛,又刻画了具有特征的
人物形象。
8.本诗最后两句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
(2024・四川乐山•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
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
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满芳洲。
【注】乾道五年(1169)三月,张孝祥自荆州致仕东归,途中风阻洞庭作此词。②沉累:
这里指屈原。③虞舜:即舜帝,相传他南巡时死于苍梧,死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海倦游客"两句,既交代了背景,又暗含寓意,为全词奠定了沉郁的基调。
B.日暮时分的云气和草木触动了词人情思,"徙倚"一词写出了词人内心的不平静。
C."雄三楚"三句极写岳阳楼的气势,其意境与“吴楚东南琼,乾坤日夜浮”相近。
D.词人想凭吊屈原而不得,只好借眼前的渔人樵夫来抒发自己与人离别的羁旅之愁。
10.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的渺渺“远思”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赣上食莲有感①
黄庭坚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头激激,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②,素食③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于此前一年任吉州太和县(在今江西省)知县。
这一年因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所标的"赣上”,因食莲有感而作此诗。②腊毒:腊,
干肉。干肉放久了,会腐败,含有毒素;这里作动词用,句意是香甜的东西吃久了会受毒害。
③素食:吃白食。意为尸位素餐,为官心怀惭愧。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雏""迎门"的场景与陶渊明"稚子候门”的情景相似,画面温馨,充满亲情。
B.“莲生淤泥中“二句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赞颂了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
C.“同袍子”化用了《诗经》中的“与子同袍","安得"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D."归制芙蓉裳"与屈原的"集芙蓉以为裳"一样,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
12.本诗思路清晰,三个层次意思分明,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
(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鹉坞
韦庄
南禽无侣似相依,锦翅双双傍马飞。
孤竹庙前啼暮雨,汨罗祠畔吊残晖。
秦人只解歌为曲,越女空能画作衣。
懊恼泽家非有恨,年年长忆凤城归。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南禽”点题,描写鳄鹃鸟孤独地挥动锦翅傍马而飞的场景,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B.颔联既写声又写形,形象地写出了眼前鹏鹃鸟哀鸣于孤竹庙前和飞翔于汨罗祠畔的场景。
C.“空能画作衣”是指将鹏鸽描绣作为衣饰,与“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鹏鸽”的描述类似。
D.尾联出句摹声,诗人将鹏鸽的叫声拟作“懊恼泽家",以鹏鹃音破题,引出对句的主旨。
14.本诗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024•湖南邵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停云①(节选)
陶渊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翱②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注】①此诗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本诗为节选部分。②敛翻:收敛翅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写东园之树繁茂蕨蕤,眼前美好的景色使诗人产生愉悦之感。
B."人亦"四句写岁月飞逝,人生苦短,盼望能与朋友促膝而谈,细诉平生。
C.诗歌用词精练,“竞"写出了园树的生机,"促"表现出朋友之间的亲密。
D.整首诗情感真挚朴素,“念子实多""抱恨如何”间接地表达了思友之情。
16.请赏析“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翩闲止,好声相和”四句。
(2024•河南焦作•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
王镒①
荣枯皆定数,枉作送穷吟②。
有色非真画,无弦是古琴。
青松秦世事③,黄菊晋人心。
尘外烟萝客,相寻入远林。
[注]①王镒,南宋末年做过县尉,宋亡后归隐不仕。②送穷吟:送穷是一种风俗,"送穷
吟”往往是借题发挥之作。③《汉书》记载,秦始皇封泰山,遇大风雨,躲在一棵大松树下,
后封此树为"大夫松"。④烟萝客:古代一位得道之人的名号叫烟萝子,此泛指修道之人。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人生穷达、国家兴亡都非人力所能改变,因而不愿写诗送穷,暗含亡国后无
可奈何的心情。
B.颔联认为有色的并非真画,无弦才是古琴,与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有相通
之处。
C.诗人欲寻烟萝子一同隐遁山林,与《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的情感
一致。
D.本诗语言简洁凝练而意境深刻,形成一种清幽沉郁的风格,与常见的亡国诗悲泪满纸
不同。
18.有人评本诗颈联:"表达婉曲,寄意深远。"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内蒙古赤峰•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堂斋居示柜秸①
张耒
穷腊贫家筛纥②单,可堪过雨夜堂寒。
屏除荤酒神应爽,谈笑诗书乐未闲。
净境眼前无俗物,清都③梦到有飞翰④。
鸡鸣月落纸窗白,疑是从天风驭还。
【注】①柜秸,即张柜、张秸,诗人儿子。②筛丝,麻织物,细葛布。③清都,天帝居住
的宫阙。④飞翰,指飞鸟。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虽然雨夜寒冷、衣着单薄,但是诗人依然能感受到温暖和慰藉。
B.颈联中“净境”既是北堂斋的真实写照,又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
C.后两联描写清都飞鸟、月落鸡鸣、东方渐白等画面,虚实结合,拓宽诗境。
D.诗人居北堂斋“示租秸",有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体现出自己的人生追求。
20.本诗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2024•安徽芜湖•二模)阅读下面的元曲和唐诗,完成各题。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1;±]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注】年轻时元好问因战乱逃离家乡。二十年后,国破家亡、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又回到故
乡隐居,过遗民生活,此时他已五十岁。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化用谢眺的诗句"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点出此
地荒凉萧瑟的特点。
B.“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中"醒"与"醉"并列,重点在"醉";"醒"不过是"醉"与"醉"之间的过
渡,醉才是常态。
C.“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两句诗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一个“颇"
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
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俨然是一幅山水画,可谓“诗
中有画",且富含哲理。
22.面对隐居生活,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北京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横吹曲辞•关山月
[唐]翁绶
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口1。
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0古今愁。
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
况是故园摇落⑶夜,那堪少妇独登楼。
注释:【1】陇头:陇山,借指边塞。【2】玉塞:玉门关。【3】摇落:草木凋落。
2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汉月”以汉写唐,营造出辽远的时空感,寄托了深沉凝重的情感。
B."影转"一句,通过影的变化写出了月的移动,与首句的“裴回"呼应。
C."笳吹"二句,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突出了形势的紧张与战争的惨烈。
D.本诗与《春江花月夜》均以月来统摄全篇,月作为意象丰富了诗歌意蕴。
24.本诗最后两句使用了对写手法,即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
从而曲折地表情达意。下列没有使用对写手法的一项是()
A.想佳人、妆楼颛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
声甘州》)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
雨寄北》)
C.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
郸冬至夜思家》)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5.第七句中的"况是"二字颇具意味,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
(2024•陕西渭南,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星芒: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
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
即霍去病。
2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首联通过骏马奔驰的描写,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
紧张气氛,生动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的迅速与激昂。
B.颔联布局简洁,笔法洗炼,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
一个大转折,省掉了麋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
C.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在赞扬将士们的献
身精神之余,也许“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D.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
雄壮,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难。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
27.结合全诗的意境与情感,谈谈你对诗中“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两句的理解和认识。
(2024•安徽•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少年行二首
王贞白
其一
游宴不知厌,杜陵狂少年①。
花时轻暖酒,春服薄装绵。
戏马上林苑,斗鸡寒食天。
鲁儒②甘被笑,对策鬓皤然③。
其二
弱冠投边急,驱兵夜渡河。
追奔铁马走,杀虏宝刀批久
威静黑山路,气吞清海波。
常闻为突骑,天子赐长戈。
【注】①杜陵少年:泛指富贵人家子弟。②鲁儒:泛指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儒派学者。
③皤然:头发斑白。④批:损坏。
28.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末两句用“鬓皤然”写出鲁儒的衰老,这与前面的杜陵少年形成了反差。
B.其二中的"投边急""驱兵""夜渡河""追奔"等词语突出了边疆战事的危急紧张。
C.“天子赐长戈”与《燕歌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表明皇帝对战士重视、褒奖,预示战争的
胜利。
D.两首诗歌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少年"形象,也可体现出作者对二者不同的情感。
29.两首诗歌分别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塑造了什么样的少年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4•福建福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老将行(节选)
王维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注],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汉朝云中太守魏尚曾被削职为民,后又官复旧职,在任期间匈奴不敢犯边。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贺兰山一带战阵如云,与《使至塞上》中的塞外风光不同。
B.第二句描写军中紧急文书不分昼夜来往奔驰,突出表现将士的英勇。
C.擦拭盔甲、挥舞宝剑等动作描写,表现老将想卫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全诗意象宏阔、基调昂扬,比较典型地体现边塞诗格调雄浑的特点。
31.诗的最后两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使用
典故,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2024•湖南株洲•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入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借有作战经验的军士之口用通俗的话语议论克敌制胜之法。
B."当""先"连用,干脆利落,指出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富于智慧。
C.诗的后四句仍借军士之口慷慨陈词,直抒胸臆,亦含隐忧,振聋发耳贵。
D.本诗以乐府古体写时事,洞悉人情,兼明大义,是很典型的五言律诗。
33.本诗以议论见称,表达了杜甫的军事思想,请简要分析。
(2024•安徽芜湖•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①,每年三日作千秋②。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于天宝年以前的开元年间修建,有激励自己勤于朝政的用意。
②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
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土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③金铺:钉在门上
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和杜诗题材大体相同,都是以勤政楼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
C.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营造荒凉氛围,突出其任情滋蔓。
D.王诗中的“飞龙老马”与杜诗中的“承露丝囊”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35.分析两首诗歌最后两句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湖南衡阳•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馆娃宫①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②赚得吴。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①馆娃宫:越王勾践献西施,吴王夫差于灵岩山建馆娃宫以居。②西施:春秋末越国美
女。越王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以乱其政。吴王惑于西施,终至亡国。
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诗开篇从正面着笔,描绘出一个罗绮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下"字很有分量,
写出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B.皮诗前二句既是对偶,又是对比,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一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
行军,很有画面感。
C.罗诗开篇便摆出观点,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且劝解吴人不要将亡国的责任归罪
于一个弱女子。
D.罗诗后两句通过假设推理,进一步阐述自己理由,虽是委婉发问,但是读来仍觉锋芒
逼人。
37.皮日休说勾践靠送西施"赚得"吴国,"大有堪羞",你怎么理解?请结合诗歌题材探究。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