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文本阅读-2025年辽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1页
非连续文本阅读-2025年辽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2页
非连续文本阅读-2025年辽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3页
非连续文本阅读-2025年辽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4页
非连续文本阅读-2025年辽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09非连续文本阅读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明确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解读考点,提升练习。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掌握效果,夯实基础的同时进行突破。

惺情概览

课标要求考点考向考法/角度

考向一:辨析文考法1辨析给出信息的正误

本信息考法2分析给定说法是否符合材料

1.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

考法1理解文本重要概念

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

信息理解考法2理解重点字词

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考向二:理解重考法3理解重要词句

2.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

要信息考法4概括、分析原因

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

考法5图文转换填空

悟和观点。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

考法6图表转换分析

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

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考法1根据文本信息补充对联

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考法2完成小标题撰写

和写作。考向三:情景探考法3根据材料谈看法、感受、启示

拓展探究

究表达考法4基于材料即席讲话

考法5基于材料的专项讨论

考法6基于材料主题的专题探究

真题透视

A考向一辨析文本信息

1.[2024•辽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活动在辽宁省某校开展。展

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它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有的孩

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出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很新

鲜!”在“西游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挖掘得很深。”

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

表达。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功人民称它们为物候。

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

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西安)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成都)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转意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

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到改)

【材料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自古以来,放纸鸯——

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

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看来想让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

易事。

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

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

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

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图一

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

反之,风筝易于飞起。(如图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四】

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

了,过去将翼子①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②,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较断了线,那风筝都

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

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注释】①望(yue)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拉

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

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学生通过“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能够从服饰的颜色设计看出人物地位、个性。

B.材料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势低,物候早。

C.材料二中的“花须柳眼”“东风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等都是物候现象。

D.材料三中“骂天公”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材料四“将篓子一松”表现黛玉放风筝的自如。

2.[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列子•汤问》中的''偃师造人”到《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中国的幻想文学传统绵延了2000

多年,可以说,这是科幻文学能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之一。

科幻文学自清朝末年,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或翻译、或写作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但

一直前行,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

的《三体》,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改动)

【材料二】

中国科幻文学,九重气象已成春。刘慈欣的《三体》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全球销量突

破2900万册;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华的《古币之谜》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以他们为代表的科

幻文学创作群体日趋壮大。《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4.2

万人,其中“00后”占了72%。“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

更广阔的空间。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带动了科幻影视剧的投资热潮。从20世纪30年代起,

中国电影人创作出《六十年后的上海滩》《合成人》《未来警察》等多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影视作品。《流

浪地球》《流浪地球2》及《独行月球》的上映,使中国科幻文艺愈加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文化想象力和创造

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度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中很受

欢迎。科幻阅读有助于青少年认识和体验不同的世界。此外,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

发科幻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未来可以通过开设科幻文学创作课、举办校园创作

比赛等活动,进一步释放科幻文学的教育功能,让更多学生成为科幻爱好者,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等核

心素养。探究人类命运、建构价值体系,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中,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起到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用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科幻文学取得的成就。

C.近年来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所有学校都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

发紧密。

D.三则材料均提到了《三体》,可见其在科幻文学领域中的影响力很大。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非连续文本依托多种组合材料进行设题,需要结合议论类、说明类文本进行理解。选材角度比较宽泛,

涉及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生活百科、自然科学等主题。题型设置上,往往是一道选择题加两道解答题。

辨析文本信息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选项内容往往涉及各则材料。解答时需要明确材料各自主要

内容、表述细节、材料的共同主题等。要能够对材料进行“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分析,能够依据选

项表述找准关键词句,通过对比阅读进行信息的辨析。

解题要注意常见设误类型及对应标志词,要能使用对比法和排除法。常见设误类型:偷换概念、无中

生有、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错乱、时态错误等。

A考向二理解重要信息

1.12024•辽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活动在辽宁省某校开展。展

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它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有的孩

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出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很新

鲜!”在“西游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挖掘得很深。”

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

表达。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功人民称它们为物候。

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

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西安)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成都)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转意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

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到改)

【材料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自古以来,放纸鸯——

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

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看来想让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

易事。

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

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

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

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图一

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

反之,风筝易于飞起。(如图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四】

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

了,过去将墨子①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②,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较断了线,那风筝都

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

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注释】①望(yue)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拉

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

初春刚开学,某校部分师生将要参加“青少年风筝友谊邀请赛”,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就行程问题进行分析

交流。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图二完善交流内容。

老师:经多方面考虑,我们此次将前往长治、西安、

成都、柳州参加比赛、最先举行比赛的城市是柳州,

谁知道为什么呢?

学生甲:我知道,柳州现在天气适宜,让我联想到相

关的诗句是,还想

知道最后举行比赛的是哪个城市?

学生乙:我认为是,因为物候知识告诉我

们«

老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当四月初完成所有比赛返

回辽宁时,我们可以相约共赏春花。

2.12023-辽宁丹东•中考真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秋天,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蕴藏多重机遇,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份,全国主要发

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264亿元,同比增长55.2%。其中,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77.6%,核电同比增长

53.5%o可见,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而是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材料二】

把握绿色机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福建湄洲岛建设全电智慧民宿,经营者

加装了光伏和储能设备,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房间开关,“一年能省1万多元电费”。不仅是民宿业,钢铁、

石化等传统产业也在加快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又如光伏产业,2022年我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

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55%以上。

【材料三】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就是要触及灵魂深处,促进每个人从意识到行为的深刻转变。这样的变

化,真实可感。经过精心呵护,神州大地“气质”趋好,“颜值”变靓。这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时代

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前所未有。10年累计超过55亿人次义务植树216.86亿株(含折算),

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近年来,不少地方推出个人碳账户,帮助普通人算清''碳账",绿色骑

行、驾驶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都可以折算成“减排量”,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激励,

为公众参与减污降碳提供重要抓手。

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受到更多中国人的推崇,为守护绿水青山汇聚起澎湃力量。

(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

3.L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潮起潮落间,4000余米长的木栈道蜿蜒向前在盘锦市西郊,辽河三角洲末端,水网密布,大片的

芦苇、林地、河流、滩涂、沼泽、坑塘、稻田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滨海河川湿地自然景观。

盘锦红海滩湿地,生长着大片盐地碱蓬。每年4月,盐地碱蓬钻出地面,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

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9至10月,盐地碱蓬进入全盛期,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

泽,让这片湿地成为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2010年,盘锦开始研究盐地碱蓬的人工补植技术,这项技术有效遏制了盐地碱蓬的退化,促进了湿地

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推平养殖池也是一项技术活,让新恢复的湿地与其它湿地连成一体,从而解决湿

地碎片化问题,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202班上半年地标农产品线上消费金额占比情况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消费者在购买大米、苹果、羊肉等农特产品时,绝大部分会直接联想到原产地,

原产地作为地理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知名品牌的作用,帮助消费者选择高品质农产品。

(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湿地与城乡生产生活空间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是杭州西溪湿地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实践经验。“千里莱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湿地不仅具有涵养

水源等功能,还承载着千年诗意。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让城市有机融入绿水青山大自然,让居民在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之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让居民享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诗意栖居。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在主题为“家乡明天更美好”的班会上,小华同学认为“盘锦大米”是助力家乡致富的一张名片,请

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帮助他说说理由。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非连续文本是承载特定主题,由多种类型文本构成的连贯完整的意义系统。形式上是不连续的篇章结

构,内容上往往不是紧密相连的。其类型一般有:

文本类型文本组合类型

纯文字文本,访谈、报道、颁奖词、

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角度的材料

文字型说明书、简介等片段材料或相对完罗列型

罗列出来。

整的材料。

图形、表格等材料,如统计表,统以某一材料为主,其他材料以链接

图表型链接型

计图、示意图、设计图、地图等。形式进行补充拓展或对比对照。

图案等材料,如漫画、插画、标志围绕某一主题,将观点态度截然相

图画型对照型

图形、徽志等。反的内容进行对比。

能够表述各种信息的内容,如名片、围绕某一主题,搜集相关材料,组

其他型专题型

收据、车票、清单等。织成“活动”“专题”等形式。

具体解答时要能明确把握材料主题,重点关注表述细节,能够依据题意找准关键信息(文字和图表)。

能够关找准不同材料重要信息所在。

A考向三情景探究表达

1.12024•辽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活动在辽宁省某校开展。展

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它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有的孩

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出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很新

鲜!”在“西游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挖掘得很深。”

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

表达。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功人民称它们为物候。

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

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西安)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成都)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转意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

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到改)

【材料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自古以来,放纸莺——

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

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看来想让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

易事。

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

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

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

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图一

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

反之,风筝易于飞起。(如图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四】

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

了,过去将望子①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②,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较断了线,那风筝都

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

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注释】①矍(yue)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拉

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

风筝友谊邀请赛归来后,大家对《红楼春趣》中的“趣”才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对

图一,助力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纲。

“跨界•红楼•问趣”探究提纲

一、民俗闲“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气象理“趣”:风力较大:风向稳定:气温、湿度适宜:

三、跨界妙“趣”:

2.12023•辽宁朝阳•中考真题】下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利于延续历史文脉,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中国皮影戏是多种艺术形式历经千年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独立艺术,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各地集会上,皮影往往能占据一方舞台。“双手对舞千古事,一帘灯

影藏春秋。”艺人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作影人,一边用当地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乐器伴奏,具有浓

郁的乡土气息。每当艺人独特的唱腔响起,灯影中的跌宕起伏总让人流连忘返。

材料二:

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手工业和手工技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周秦至唐宋,在画面上画剪镂空的材

质,已从豆荚、树叶、绢帛,发展到素纸、兽皮和金银箔。南北朝时剪纸艺术已相当成熟,唐代皮革镂花

已用于服饰用品,宋代已普遍采用羊皮制作影偶,元代纸偶材质已从宋代素纸发展到彩纸。宋《百宝总珍

集》记载的一个影戏箱,里面1200多个影偶,“水晶羊皮五彩装”,即将羊皮刮到水晶般透亮,并着上多

种颜色,连缀成人偶,足见宋时中国影戏的制皮技术、敷彩水平、雕刻工艺等已达相当水准。

由于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省份的影偶材质也各才相同。例如,湖南、广东皮影

多为纸偶,河北、辽宁皮影多用驴皮,浙江影多用羊皮,山西皮影在明代之前为羊皮,清代则用牛皮,全

国其他地区为牛皮。

材料三:

纵观皮影发展历史,皮影这种艺术样式在中唐已趋成熟,至北宋有了正式名称“影戏”,之后又有“灯

影戏”“纸影戏”“皮影戏”等称谓。大致在明末清初形成了各地的风格和流派。

古老的皮影戏一直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活态传承,不断与各地方言、戏曲、美术等相结合,形成

了不同的风格。如今,皮影戏在我国遍及各地,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皮影戏就

有37项,涉及省份17个,其流布范围之广可见一斑。

国家一直重视保护和传承皮影艺术,不仅将众多皮影戏列入了四级非遗名录进行保护传承,还多次举

办全国性皮影戏观摩展演,促进了中国皮影戏的交流互鉴,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皮影戏在我们朝阳地区也有悠久历史。某学校准备成立皮影艺术社团,小浩想报名参加,他的妈妈不同意。

作为好朋友,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对小浩妈妈说段话帮助小浩说服妈妈,把它写在下面。(要求:有称呼,

理由充分,表达得体,不超过80字)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题型解题关键

观点认识类正确理解主题,结合材料观点和社会现实,积极正确地提出认知

评价解释类运用材料的观点,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情况进行正确评价和解释

建议措施类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文中给出的建议,注意针对性和可行性

便新8

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

i.(新设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

民间活动。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核心主题一样,即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屈原®故里稗归县一个端

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

船,亲友团聚。黄石市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开光,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整个

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祀活动。汨罗江畔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

人们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

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苏州市端午节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②,吃粽子、

赛龙舟、挂菖蒲、佩戴香包、贴端午节符剪纸、悬钟旭像、喝雄黄酒为其主要习俗。

【注释】①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对楚国忠贞不渝,在楚国郢都

被秦军攻破时,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等。②伍子胥:楚国人,因父兄

被楚平王杀害而逃到吴国辅佐吴王,为吴国成为诸侯一霸立下大功。但后来吴王听信谗言,令其自杀。伍

子胥作为苏州古城的缔造者,在苏州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材料二】

o"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正①能还。国亡身殒②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北宋诗人张

耒(I爸i)的这首《和端午》写了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既有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又流露出对屈原由衷的崇敬之情。施耐庵在《水浒传》第十二回中用一首诗来表现端午节的民俗:“但见

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③堆银,美女高擎

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西游记》

《红楼梦》中也有描述端午节的内容。现代作家沈从文在《边城》中也描写了边城端午节划船比赛的热闹

场面:“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

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

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啜喷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

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

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通过这些古今文学作品中对于端午节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更多民风民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

长与博大精深。

【注释】①正:jD,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哪里"。②殒:yun,死亡。③角黍:粽子。

【材料三】

2009年9月,中国“端午申遗”成功,使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早在2007年12

月14日,国务院就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

2008年1月1日起,除了春节之外,将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也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

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以下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23年放假安排表。

节日放假时间天数

元旦12月31日—01月02日3天

春节01月21日~01月27日7天

清明节04月05日—04月05日1天

劳动节04月29日—05月03日5天

端午节06月22日—06月24日3天

中秋/国庆节09月29日—10月06日8天

请在【材料二】的开头写一句话作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新设问)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文化,如涓涓细流,无声无息中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它是连接一个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非

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更是维系民族

情感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民族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

传承工作,才能让这些传统文化瑰宝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非遗的魅力,

深深植根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传承非遗文化,

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自信。通过坚持系统性观念,加强非遗人才培养,推动非遗与现代生

活相融合,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才能真正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让其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摘编自大众网.2024-04-28)

【材料二】

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辽宁非遗

“六进”系列活动将于4月26日〜5月3日举办。

此次活动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时代精神与创新意识,将传统文化与教育研学相结合,

精心策划了非遗高校巡演和非遗研学两大主题内容。同时,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假日里享受更高质量的文化

服务,两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市集将走进商场和景区,让非遗在展示中焕发新生,在体验中深入人心。

除了购物商场,另一场非遗市集也将于五一假日期间在国家级4A景区——老北市场火热开展。凌源皮

影戏、琥珀雕刻、煤精雕刻、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等1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齐聚一堂,剪、刻、雕、

画,演绎作品背后的故事,为火爆热闹的老北市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

(摘编自人民网.2024-04-23)

【材料三】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X月XX日下午放学后,XX中学教师办公室

采访对象从教二十多年,深受学生敬爱的李老师

采访目的了解李老师的工作经历和他对教育工作的感受、思考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相机或手机

①您怎样概括您的执教经历?在这二十多年中,有哪些人和事对您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请对方具体讲述)

采访问题②很多同学都特别喜欢上您的课,您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示例)③从初上讲台至今,您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有哪些变化?

④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您有什么具体的感受?

⑤如果您的学生有志于成为教师,您会给他们哪些建议?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近日,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1岁老人李英杰将毕生所作全部捐献给了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

记者在此采访了这位了不起的锡伯族剪纸艺人。

李英杰是锡伯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人。李英杰告诉记者,锡伯族剪纸事业的传承问题是她最大的担忧。

自己已经91岁了,李英杰决定将毕生所作全部捐赠,包括历时三年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屏风剪纸画,12

米长的《红楼梦的故事》、10米长的《清明上河图》等。

除了实物,李英杰还捐赠了自己全部的剪纸技艺。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将李英杰的毕生剪纸技艺用影

像的形式,进行了全面记录。

“希望锡伯族剪纸这个起源于沈阳、生成于东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借着科技的翅膀发扬光大,得

到更多人的喜爱与传承。”李英杰满怀期待地说。

(摘编自2024年4月24日《沈阳晚报》)

为了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李英杰老人,请你根据【材料三】中的示例以

及【材料四】的新闻内容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2024年4月24日,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

采访对象91岁的锡伯族剪纸技艺传承人李英杰

采访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录像机

①您剪刀上的纸艺人生是什么样的?

采访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跨学科)阅读下文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传说中,谷雨的起源与仓颉造字有关。据《淮南子・本经》中记载: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创造了文字,惊动了天地,出现了天降粟谷,谷如雨下的奇

观。后来,人们就将这天定为“谷雨节”,作为纪念仓颉的日子。至今陕西白水仓颉庙仍然在谷雨节气举

行传统庙会,祭祀仓颉,感念他发明文字的巨大功绩。

谷雨前正值春茶采摘时节。江南多产绿茶,各地开采时间或早或晚,根据采摘的时间,一般可分为“明

前茶”和“雨前茶”。前者采于清明前,后者采于清明至谷雨之间。人们多以明前茶为贵,不过明代许次

纾在《茶疏》中却指出:“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他还认为谷雨茶温凉,有祛火、

明目、除湿气的功效,可做茶疗。

【材料二】

谷雨赏牡丹,相传唐朝曹州有位生于谷雨时节、死于谷雨时节,名字也叫作谷雨的年轻人,在一次发

大水时,不仅凭借好的水性救了全村人,还救了一株牡丹花。后来谷雨母亲病重,牡丹花幻化成人形来照

顾其母,原来牡丹花即是牡丹仙子。谷雨与牡丹仙子情投意合,欲成婚。不料牡丹仙子的仇人得病,需饮

牡丹血方痊愈,于是抓走所有牡丹。谷雨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仇人所在,在救出牡丹花仙时,不幸被仇人

杀死。这一天正好是谷雨,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

念谷雨。

【材料三】

谷雨是春种的大忙时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有谚云:“清明谷雨紧相连,早稻地区种秧田。”谷雨是播种的时节,人们在布谷鸟

“催耕”的唠鸣中,将谷种均匀地播撒到秧田中去,播撒的不仅是谷种,更是丰收的希望,因此播种也不

乏“仪式感”。谷雨时节无论是播种养蚕、赏花品茗,还是驱除病害、纪念仓颉,都体现了古人的风雅和

智慧,也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现代人可以在享受节气文明的欢愉里,告别春季,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材料四】

<*

十十

单位:亳米一

叶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