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_第1页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_第2页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_第3页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_第4页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

知识清单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原因:物体的;

2、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3、声音传播的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和有关。

5、听到声音的途径:

途径一:声波引起鼓膜振动一等组织一-大脑感知声音。

途径二:声音通过头骨、一听觉神经一大脑引起听觉。

二、声音的特性:

]、音调:

(1)概念:声音的o

(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

(3)按把声分为声音、、o

2、响度:

(1)概念:声音的o

(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有关。

3、音色:

(1)概念:声音的1>

(2)影响因素:跟发声体的、和有关。

三、声音的利用:

1、声能传递。如人们利用B超检查疾病;利用超声波探测工件是否有损伤;利用

声呐、倒车雷达定位和测距;利用次声波预测自然灾害等。

2、声能传递。如超声波碎石、清洗、除尘、洁牙、加湿;超声和次声武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乐音和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

乐音: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

噪音: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一切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

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___________的噪声:雷声、火山爆发的声音;

(2)___________的噪声:大型商场的喧闹声,深夜的练琴声;

(3)___________噪声:电风扇、空调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4)__________—噪声:工厂机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5)__________—噪声:推土机、挖掘机,重锤打夯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6)__________—噪声: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3、声音的等级: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4、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在减弱噪声;

(2)阻断噪声,在减弱噪声;

(3)防止噪声,在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一、1、振动;2、介质;3、波;4、介质温度;5、途径一:听小骨听觉神经;途径二:

颌骨;

二、1、(1)高低;(2)频率;(3)频率超声波超声波;2、(1)大小;(2)振幅

距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3、(1)品质;(2)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三、1、信息;2、能量。

四、1、(1)规则振动不规则振动;(2)学习工作休息;2、(1)自然界中;(2)

生活中;(3)电磁(电器);(4)工业;(5)施工;(6)交通;3、分贝(dB);4、(1)产生

声源处;(2)传播传播过程中;(3)进入人耳人耳处。

专题突破

专题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解读:

解答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应储备以下知识:

1、一切声的产生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耳听到。人耳听

到声音的五个条件:

(1)发声体振动;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的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4)声音的响度足够大;

(5)人的听觉正常。

2、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1)介质:一般情况下,在固、液、气三种传声介质中,声速依次减少。

(2)温度:在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3、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两种方法:

(1)探究声音的产生应用转换法。

(2)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应用科学推理法。

4、解答回声测距问题的“四步法”:

(1)审题意: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

(2)巧画图: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并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

(3)定关联:根据题意,明确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细解答:利用公式$=」十,代入已知量解答。

2

(二)典例突破

例1.(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

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音叉发出

的声音通过一传入我们的耳中。

【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口]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静止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是音叉的振动

推动乒乓球弹起,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

例2.(22-23八年级上•广东韶关•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

验;

图甲图乙图丙图丁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这说

明;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填字母序号);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放大实验效果

(2)如图乙所示,为验证(1)中探究结论,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很大声响,但他几乎

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为明显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

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o

【答案】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空气变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1)口][2][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

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小球的作用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

察,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4]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砂粒,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砂粒的振动,即把

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5]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

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

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

(4)[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

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7]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

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3.(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大庆•期末)龙号在探测海洋时,从水面开始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潜,

第20s时潜至300m的深度并悬停在此处。这时蛟龙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3.8s后收到信

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

(1)蛟龙号下潜的速度;

(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

(3)若蛟龙号在300m深度处水平前进一段距离后,又以原来下潜速度匀速下潜并同时发射超声波,

经过3.6s接到回声信号,那么请计算该海域的深度是多少?

【答案】(1)15m/s;(2)2850m;(3)3027m

【解析】解:(1)蛟龙号下潜的速度

s300m.

v=—=-------=115m/s

t20s

(2)蛟龙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到达海底的时间

t'=—x3.8s=1.9s

2

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

s-v声t'=l500m/sxl.9s=2850m

(3)该海域的深度

7H+S,31500m/sx3.6s+15m/sx3.6s

h=s+-1__1=s+上--------=300m+-------------------------------------=3027m

222

答:(1)蛟龙号下潜的速度是15m/s;

(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是2850m;

(3)若蛟龙号在300m深度处水平前进一段距离后,又以原来下潜速度匀速下潜并同时发射超声波,

经过3.6s接到回声信号,该海域的深度是3027m。

专题二、声音的三个特征的辨析及影响因素

(一)专题解读: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它们之间的辨析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其中音调和响度的

辨析是难点。它们的区别如下:

1、从定义上比较: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高是指:说话声音细,高音歌唱,振动的琴弦细、短、紧,

振动的空气柱短;音调低是指:说话声音粗,低音唱歌,振动的琴弦粗、长、松,振动的空气柱长。

(2)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响度。响度大是指:用力吹奏、敲击力度大;响度小是指:

轻轻地吹奏、敲击力度小。

2、从影响因素上比较:

(1)音调: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①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②距发声体的远近。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关系: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

(二)典例突破:

例4.(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

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竹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答案】C

【解析】A.笛子和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笛声和鼓声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笛声的响度可能比鼓声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尖细的笛声频率高,音调高,低沉的鼓声频率低,音调低,所以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故C正确;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鼓声和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例5.(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图是2022年红原大草原第五届“雅克音乐节”上歌手弹唱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众听到的吉他声是弦振动产生的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光速传播的

C.用不同力度拨弦时弦声响度相同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时弦声音调相同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吉他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故B错误;

C.用不同力度拨弦时,弦振动的幅度变大,响度变大,故C错误;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时,弦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Ao

例6.(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乐器。如图所示,琴身木制,长

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表面呈梯形。关于马头琴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轻拉琴弓是为了改变音色

C.按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D.根据响度可以辨别马头琴的声音

【答案】C

【解析】A.马头琴有两根弦,属于弦乐器,琴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轻拉琴弓是为了减小用力的力度,改变琴弦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故B错误;

C.按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故C正确;

D.根据音色可以辨别马头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专题三.声音的利用

(一)专题解读: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科技领域中,对我们生活和科技影响很大。例如

超声波可以用来检查疾病、清洗、碎石等;次声波可用来监测自然灾害,次生武器等。解决这类问

题,关键是看是利用声音传递、告知人们一些未知的事情(消息),即声能传递信息;还是利用声

音引起其他物体运动或振动(或通过一定的“力量”来完成),即声能传递能量。

(二)典例突破:

例7.(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

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答案】B

【解析】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故A正确,不符合

题意;

B.琴声的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在空气中的传播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

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8.(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

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嗔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D.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A.笛、箫、演奏时,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二胡、琵琶演奏时,是由琴弦的振动发声

的,故A错误;

B.哽呐独奏时,越用力吹,空气柱的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C正确;

D.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o

专题四.控制噪声的途径

(一)专题解读:

噪声问题是中考考察的重点,解决噪声问题,应突破以下三点:

1、两个角度:

(1)从物理学角度分辨乐音和噪音: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乐音;不规则振动产生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分辨乐音和噪音:关键是是否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以及是否对人

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

2、三个等级:

(1)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3、三条途径:

(1)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

(2)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

(3)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二)典例突破

例9.(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C.超声波可以碎石,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故B错误;

C.超声波可以碎石,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o

例10.(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E\0

RA0RR

MA/

I.I

333)

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答案】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故A错误;

B.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由于水的质量不同,所以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不同,

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

C.蝙蝠是靠超声波传递信息确定目标的位置,故C错误;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例11.(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和一名铁路工作者站在路基旁的一

个安全位置测量某列动车行驶的速度。已知该动车车厢总长度为400m,动车匀速行驶时整列动车通

过小明所在的位置共用了8s。

(1)小明和铁路工人根据动车的车轮声可判断动车离他们距离的远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铁轨穿越居民区时,周围的隔音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3)该动车以(2)中速度穿过某隧道时,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o

【答案】信息传播过程中50m/s2600m

【解析】(1)[1]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小明和铁路工人根据动车的车轮声可判断动车离他们距

离的远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铁轨穿越居民区时,周围的隔音墙是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3]根据v=7可得,动车行驶的速度为

s驷=50zs

v=—m

8s

(3)[4]动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

s'="=50mzsx60s=3000m

遂道长度为

/朦遣=s'-/,k主=3000m-400m=2600m

当堂检测:

1.(23-24九年级下•湖北荆门•期中)到寺庙景点旅游时,僧人敲响大钟,我们能听到大钟洪亮的

声音,僧人停止撞击大钟,却仍“余音不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

【答案】C

【解析】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障碍物反射的现象;停止对大钟的撞击

后大钟“余音不止”,不是由于回声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听觉不会发生“延长”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虽停止对大钟的撞击,但大钟仍在振动,故出现“余音不止”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不能立即停止振动(如同敲击音叉实验一样),激起的空气的振动

是声波传播时导致的现象,而不是“余音不止”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2.(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发出音色不同的声音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伏地”可以听到敌军马蹄发出的次声波

【答案】A

【解析】A.听诊器的前端面积远远大于末端面积,能够收集更多的声音,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增

大了响度,故A正确;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故B错误;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的作用是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是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快,马蹄发出的是声波,不是次声

波,人耳是听不到次声波的,故D错误。

故选Ao

3.(2023・西藏•中考真题)2023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4周年纪念日,某学校开展了形

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活动中跟声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响亮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B.优美的歌声是通过真空传播到人耳的

C.能分辨出古筝声和二胡声是因为两种乐器的音调不同

D.通过主持人报幕可以知道下一个节目名称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亮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优美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能分辨出古筝声和二胡声是因为两种乐器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通过主持人报幕可以知道下一个节目名称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o

4.(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

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音叉M音叉N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答案】B

【解析】A.频率表示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已知M发出声音的频率为440Hz,表示该音叉每秒钟

振动440次,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M和N发出声音的频率都为440Hz,所以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引起N音叉振动的能量是由M音叉传递来的,传递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所以N音叉发声振动

的振幅应比M音叉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5.(2024・甘肃白银・中考真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

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答案】B

【解析】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由蝉的发声器(发音膜)和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是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Bo

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键”台阶(如图),

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B.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D.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答案】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音乐声由“琴键”台阶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乐曲的音色与“琴键”台阶的结构等有关,与行人的心情无关,故C错误;

D.乐曲的音调越高,是指声音的频率大,而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故D错误。

故选Bo

7.(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也会发声,同时会看到紧靠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多次弹开,小球被弹开表明:;如果将这个实

验装置整体保持原样转移到月球表面上去做实验,那么你认为该小球(选填“会”或“不会”)被

弹开,其原因是=

【答案】左边的音叉正在振动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如图,实验中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被弹开,就可以说明左边的音叉正在振动。

⑵[3]如果将这个实验装置整体保持原样转移到月球表面上去做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则右边的音

叉会振动,但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左边的音叉

不会振动,所以小球不会被弹开,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8.(2024・云南昆明・二模)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

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停。超声波测速仪(如图)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

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

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测速仪在公路上对

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

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8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5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

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的速度取340m/s)

测速仪

©

(1)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

能量集中、等特点。

(2)第一次发射的信号遇到跑车时,跑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