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_第2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_第3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_第4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化(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探究问题,典例+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01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1.了解自古以来中外在道路建设、交通工具方面取得的成就;

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2.了解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工具和道路建设方面所带来变化;

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3.理解水陆交通变化得原因及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02预习导学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活动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陆路:道路铺设

设问1:概括陆路道路与运河开凿原因以及表现。

1.天然道路

(1)原因: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②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2)表现:

①道路: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②“课前导言”运输工具:人力-畜力:驯养动物T撬的使用(技术)一发明轮车(技术)

2.人工道路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表现

空间表现

西方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一丝绸之路

中国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二)国内运河开凿

1.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2.表现

空间表现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中国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西方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三)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4.轮车的发明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问2:概括秦朝驰道修建的背景、目的、特点及影响

(1)背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2)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

(3)目的: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4)影响:

积极:

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②加强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③密切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④增强信息传递,利于军队调动;

⑤文化交通发展,便利人民生活。

消极:加重百姓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设问3: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条件、目的和影响

(1)客观条件:

①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②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③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2)主观目的:

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③加强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

(3)影响

积极:

①贯通南北,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②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

展;

③促进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④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

消极: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阶级矛盾激化,加速隋朝灭亡。

设问4:元大运河改道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①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缩短航程;②大都成为政治中心

(2)意义:

①反映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南移分离,有利于保障北方粮食供应;②巩固统治,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活动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设问5:概括中国古代、古代西方、近代西方对海洋探索的成就。

(一)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

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下西洋

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三)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开辟

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概况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

影响

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开凿

运河名称通航时间位置意义

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

苏伊士运河1869年

原先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

巴拿马运河1914年

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行距离

活动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设问6:工业革命如何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

(-)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发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

影响

动相关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①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第一条实用铁路。

代表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成就

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局限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二)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三)自行车的诞生

1.1867年巴黎世博会“米肖自行车”;

2.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

(四)汽车的出现和发展

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内燃机汽车。但20世纪前还不够普及(卡尔.本茨)

活动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设问7:交通的发展如何促进了社会的变迁?

(一)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1.政治: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3.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交流,推动民族融合。

(二)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发展。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与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三)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唐朝最盛时水驿260个,陆驿近1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

2.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4.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5.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

画探究提升

A问题一:隋朝与元朝大运河

【典例】1.(24-25高三上•湖南怀化•开学考试)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

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如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

C.推动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

【知识点拨】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

质条件;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

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加强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贯通南北,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国家

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促进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民族

交融;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阶级矛盾激化,加速隋

朝灭亡。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缩短航程;大都成为政治中心。反映了政治中

心与经济重心南移分离,有利于保障北方粮食供应;巩固统治,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变式练1-1】如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开凿的河段是大运河的主体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

③粮仓多集中在黄河和运河沿岸④大运河的开凿推动了国家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变式练1-2]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

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变式练1-3】元代大运河裁弯取直,使运河的格局、路线、重要性等方面都异于前代,改变了隋唐形成的

运河格局,运河漕运开始进入全新时期。元代运河改道主要是为了()

A.加强大都作为政治中心的经济基础B.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运河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交融D.缩短运河的距离和南北往来时间

【变式练1-4】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中经洛阳,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

的形状。元朝大运河,北起大都(今北京),南达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这一变化()

A.引发全国经济格局的调整B.促进了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实现了对全国的有效控制

【变式练1-5】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11w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D.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A问题二:影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因素、特点与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

【典例】(23-24高三下•安徽滁州•阶段练习)19世纪80年代,以天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络开始建设,

与此同时,天津外向型经贸激增;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同年山东最大贸易中心地位在烟台和青岛间易手。

这表明()

A.交通的改进影响经济发展格局B.近代经济发展推动了铁路建设

C.华北地区的铁路交通最为发达D.铁路建设便利了西方经济侵略

【知识点拨】影响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因素:促进因素:工业文明冲击;政府政策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

展;思想解放,先进中国人的努力;阻碍因素: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政局动荡不安;封建顽固势力

阻碍;帝国主义侵略,资本输出;资金、技术缺乏。

特点:起步晚、数量少、发展缓慢;区域分布不平衡;多为列强控制(半殖民地色彩);从技术引进到自

主设计建设。

影响:积极:推动中国近代化,促进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经济:打破中国内地

封闭状态,加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联系,加速小农经济瓦解,推动商品经济扩展。城市化:推动中

国城市化,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交通:推动铁路工业及相关的近代工矿业发展。政治:加速

近代中国一体化,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社会:一定程度上冲击封建陋习。

【变式练1-1】如表为1898—1937年石家庄人口的变化。这种变化可用来说明()

人口概况资料来源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获鹿县官署对所属境内的在城及四关、四乡五路198

村的男女老幼进行了一次详细的人口调查统计。其中,石家庄村共93户,男女老《获鹿县志》

幼共532人,较全县的,村均人口数,要少138.17人”

“1903年,京汉铁路振头(石家庄)车站建成时,只有十几名员工和路警。随着正《铁路与近代石家庄

太铁路的建成,到1907年,共有铁路员工约2500人”“到1937年事变前的调查,社会变迁》

石家庄总人口为63156人”

A.石家庄发展为全国铁路交通中心B.近代交通变革引发社会变迁

C.交通进步改变了居民的生活观念D.中国铁路事业从石家庄起步

【变式练1-2】阅读下表。据表可知,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反映了()

近代中国主要铁路建设情况一览表

建设时期承建主体总里程(千米)轨距(毫米)

列强55261524、1485、1435、762

晚清

清政府43571435、1000

日本4781067

民国

民国政府36321435、100

注:当时国际上多以1435毫米作为标准轨距。

A.中国经济正逐渐与世界接轨B.近代社会性质影响交通进步

C.列强在华侵略势力不断扩大D.国人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变式练1-3】19世纪70年代《申报》关于铁路的报道,这一系列报道()

标题内容

“马可避拨船风潮之虞,可免小车尘雨之污,既快且捷,直欲使一蹴而至。

1872年5月《议建铁路引》

是则华人之获益良非浅鲜矣”

1872年11月《论内地收购设

诚使各路通行其利有四。有关系于国家之政者,诚非浅鲜

火轮车路》

1879年1月《论俄人专意铁俄国铁路若达中国西北境,中国必当预为筹备,如其不然,一旦兵衅或开,

路,中国不可不备》必受其敌,所幸者,今日犹可及早图之耳……轮车铁路之不可不急建也

A.意在抵制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反映了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要求

C.说明洋务新政受到国人普遍关注D.支持清政府收回铁路的修筑权

【变式练1-4]下表为清末铁路修建统计表。

类型代表铁路里程

国有铁路津浦铁路、正太铁路、沪宁铁路、株萍铁路等共约4900公里左右

民营铁路潮汕铁路、粤汉铁路广东湖南段、川汉铁路等共约590公里

帝国主义列强承办铁路南满铁路、安奉铁路、胶济铁路、滇越铁路等共约3700公里

据表可知()

A.帝国主义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民众的出行方式得到根本改善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D.路权意识推动了铁路业的发展

【变式练1-5】1880年,刘铭传上奏指出:“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

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弹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图。”1895

年,张骞强调:“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

增十倍。”这些观点()

A.契合了清末实业救国思潮B.以强国御侮为修路的宗旨

C.促成民族资本向铁路聚集D.受到工业时代潮流的影响

体系构建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天然道路与河流:自然足迹

古代水陆交L古代著名人工道路:罗马、驰道、直道、驿站、丝

绸之路

通1运河:灵渠、大运河、京杭大运河________________

C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_________________

~1《近代:新航路开辟-全球航路建立

誓交通的卜「工业革命与_铁路:1814英国发明火车、铁路网、京张铁路

轮船与航运业:1807美富尔顿发明汽船、轮船招商局

1变迁1交通发展

1汽车:1885德国卡尔本茨

「加强各地沟通、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J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大运河、铁路、通海运河

<交通与社会变迁一

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分层训练

【基础必练】

1.中世纪时期的法国,旅行主要以经商、朝圣、传教等为目的,旅行的范围主要是欧洲I;16—17世纪的法

国,“旅行”一词日渐被赋予以探险、发现、求知、好奇为导向的新意涵,旅行者开始越过近东,前往波斯、

印度以及中国等地,出现了游记等旅行文本的写作和出版热潮。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

A.交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B.海外探险丰富文学创作

C.文艺复兴促进殖民扩张D.人口迁移增强文化认同

2.史载: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为直道,道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通甘泉(陕西淳化

北)。秦始皇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北疆地区的控制B.密切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C.建立与北部的政治联系D.为了防御匈奴南下侵扰

3.唐代驿站设专人管理,配有马匹或舟船,但规定只准官吏居住、使用,同时允许驿站管理者和民间在驿

站旁兴办、经营旅店或商店。这些做法()

A.旨在保证驿路的畅通B.体现了交通管理的系统性

C.基于运河贸易的繁盛D.说明全国水陆贸易网形成

4.下表为1840和1850年欧洲主要国家铁路里程(以1871年疆界为准。单位:公里)。其中③代表的是

()

年份①②③比利时奥地利④

1840年241149746933414427

1850年10662291558569031579501

A.俄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5.19世纪60年代,汉口轮运业开始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在汉口的航运机构有150多家,拥有国内

航线、远洋航线近50条,港口泊船数量1万多艘,到1928年汉口港的总吨位是887万吨。这一发展()

A.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起步B.奠定了武汉近代工业雏形

C.促进了汉口城市经济的崛起D.表明了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6.英国学者哈德菲尔德认为:“截至1840年的80年中,运河运输是英国大宗商品的主要运输方式,经由

这种方式工业革命得以发生。”学者迪恩指出:“如果英国必须依靠公路来运输重型货物,那么工业革命的有

效影响很可能会推迟到铁路时代。”由此可见,两位学者意在说明()

A.蒸汽机的使用引发技术革命B.交通运输影响了工业化进程

C.工业革命密切了各地的联系D.铁路建设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7.中国古代重视道路建设,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全国性道路网;隋朝修筑

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唐朝修建的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有近2.5万千米。然而,中国近代新式交

通体系以港口城市、铁路为中心展开,辅以内河航运、公路运输。这一变化对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推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B.加速自然经济解体步伐

C.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转型D.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

8.清末,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基本形成,但商办的南潺铁路、粤汉铁路及其他各省商办铁路,省界

分明、互不相连,而闽、浙等省商办铁路“势必有参互复沓,骈拇枝指之虞”。这说明晚清铁路建设()

A.资金较为充裕B,缺乏统筹规划

C.实现独立自主D.加剧地方分裂

9.新中国“一五”计划初期,曾主张把新建铁路放在首位。由于运量增长迅速,既有铁路运输能力逐渐不能

适应,局部地区发生线路堵塞,从而修改“一五”时期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

步对现有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同时逐步扩大铁路运输网,继续改善铁路的经营管理,并相应地培养铁路建

设人才。这一变化()

A.解决了铁路布局不均衡问题B.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C.更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D.加快了西部开发的步伐

10.纵观新疆历史,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于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同时,又受其影响,与它们相辅相成。自1926年新疆第一条简易公路建成以来,新疆公路交通运输

事业已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材料以新疆为例,论述了()

A.近代中国水运交通方式落后B.近现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C.新疆交通运输事业领先全国D.交通变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1.【明清时期水路运输】

材料一1368年明太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扫平残余势力,其中北遁后盘踞于辽东地区的北元政权实力

仍不容小觑,而海路则是太祖进兵的重要手段。从海路向辽东地区运送粮饷、兵士,无疑是太祖平叛北元、

经营辽东的重要运输方式。其主要路径是经由江南苏州府的太仓,沿海岸线经山东半岛过渤海,最终抵达

辽东半岛,每年大约可运送六、七十万石粮食,以及大量的布匹、棉花等军需物资,为最终治平天下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海运还负有抵御倭寇的国防和对朝鲜外交的特殊任务。太祖时代保持一支强大的海

运军队,对保卫海域边疆的安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许冰《明代漕运制度研究》

材料二清代湖广漕运是隶属于清廷直接控制的漕运系统中的一个支系统,有自己的分省漕运组织和

管理机构。主管漕运的官员为漕运总督,长驻淮安,“直隶、湖广等省文武官员经理漕务者,咸属管辖”。

设巡漕御史,稽查漕运官吏漕务。设粮道,分管漕务与粮储。设监兑官,坐守湖广水次,监督漕粮开兑,

验明米色好坏,然后交押运官。设押运官,监督湖广漕粮运输。此外,各级文武官吏皆负一定程度的漕务,

湖广总督和巡抚协助管理漕务。湖广有漕府共九府: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荆州府等。主要从生产水

平高低、道里远近、运输便利等因素综合考察。如邮阳、宜昌等因为道路遥远、凶险而未列入漕府。湖广

漕额为二十六万石,湖北、湖南各半,包括正米和耗米。此外还有行月钱粮、赠贴、随漕席木板竹、厅仓

茶果银、解费银、浅船银等随漕款。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海运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湖广漕运的特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

期水路运输的影响。

【素养提升】

1.邢沟是我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是吴王夫差在公元前486年派人开凿(如下图)。北宋《太平寰

宇记》写至IJ“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掘江通淮,运粮之水路也。”据此可知,春秋时期邛沟的开凿

A.推动南北交通大动脉形成B.促进了江南农业快速开发

C.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局势D.让吴越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面对俄国与法国结盟,为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军事家设计一个速决战计划:法国动

员比俄国迅速,德国必须在六星期内,调动大部分军力快速击败法国。待击败法国后,立即东调,全力对

付数量庞大但动员缓慢的俄军。这一战术基于德国在当时拥有()

A.系统的高速公路B.便捷的铁路交通

C.快速的空军运输D.高效的海运系统

3.如表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社会生活变迁的几个片段。据此可知,近代上海()

时期状况

19世纪50年代花园弄(现南京东路)路面用煤渣和碎石混合铺筑

19世纪60年代初花园弄路面用花岗石碎片和黄沙混合,不久便以砖头作基础,用圆卵石铺筑路面

1897年工部局(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分别从英国等处获得有关木块路面和柏油路面铺筑技术

1906年江西路以东的南京路上铺筑了第一条澳大利亚铁藜木路面

A.交通建设呈现多样化B.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

C.居民的生活实现西化D.新型城市经济功能突出

4.19世纪以来的亚洲,铁路、港口、船坞等基础设施同时兴起,以人力、兽力和风力为动力的中世纪的交

通运输体系正在被以蒸汽机、机械化运输工具和铁路为核心的近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所取代,这些变化()

A.成为了“亚洲觉醒”的直接原因B.促进了近代亚洲社会转型

C.引发了西方列强瓜分亚洲的狂潮D.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5.明清两代对大运河漕船的规格、数量以及维护都有具体的要求。如要求漕船要用材质良好的楠木、杉木

制作,标准长度为16米左右。明代设立总督河道衙门,长官为总督河道,清代改称“河道总督”,是管理漕

运河道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史实表明了()

A.国家对东南财赋的重视B.明清国家运输体系趋于完备

C.政府维持漕运成本巨大D.清朝对南方的统治不断加强

6.隋唐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虽然其不直接经过山东,但济水、泗水等重要水系都与隋唐大运河连通,山东

任城一带成为唐朝时期重要的货运中转地,发展十分繁盛。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唐代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B.山东经济发展受益于大运河开通

C.山东地理位置占据明显优势D.山东是唐朝政府财政主要来源地

7.1663年,英国开通由伦敦通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