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 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 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 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 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 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测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C135.5

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九霄环佩木古琴主要构成是木材,动物筋制得,A错误;

B.裴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构成,B错误;

C.商朝后期陶填属于陶瓷,由硅酸盐制成,C正确;

D.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错误;

故选C。

2.下列物质混合后,变化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Cl3溶液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B.将SO2通入到Ba(NC>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C.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NH3、CO2,有晶体析出

D.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CL溶液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原理为:2FeCb+2KI=2KCl+l2+2FeC12,涉及氧化还原反

应,A不合题意;

+

B.将SO2通入到Ba(NC)3)2溶液中,由于H2O+SO2.H2SO3.-H+HSOVH+和Ba(NC>3)2电离出的硝

酸能将亚硫酸氧化为硫酸,故生成白色沉淀BaSCU,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合题意;

C.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NH3、C02,有晶体析出,反应原理为:

NaCl+H2O+CO2+NH3=NaHCO3i+NH4CL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已知CI2+H2OHCI+HCIO,由于氯水中含有H+故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溶液变红,同时氯水中含有的

HC10具有强氧化性,则随后迅速褪色,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3.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H一含有的电子数为NA

B.将7.1gCb通入水中,转移电子数为O.INA

C.标准状况下,1L2LO2、CO2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1L0.1mol.L-iNH4cl溶液中,含有的NH;数为O.I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个01T含有10个电子,1mol01T含有的电子数为10g,故A错误;

B.通入水中的氯气只有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将7.1gCL通入水中,转移电子数小于

0.lNfl,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11.2L。2、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mol,02>C0?每个分子都有2个氧原子,所以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岫,故C正确;

D.NH4cl溶液中NHJ发生水解反应,1L0.1mol•NH4cl溶液中,含有的NHj数小于0.1刈,故D错

误。

4.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u+H2SO4=CUSO4+H2T

2

B.Na2s溶液显碱性:S+2H2OH2ST+2OH

C.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2OH=S01+H20

+

D,向O.lmol/LNa2s2O3溶液中加稀硫酸:S2O^+2H=SO2+S+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铜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SCh,不是氢气,A项错误;

2

B.Na2s是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分步水解,S+H2OHS-+OH-,B项错

误;

C.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拆,c项错误;

+

D.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S2O^+2H-SO2+S^+H2O,D项正

确;

故答案选D。

5.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Cu2+>K+、SCN>CP

B.含有NO;的溶液中:「、SO,、SOt,H+

C强酸性溶液中:Na+、NH:、SOt>HCO;

D.pH=ll的NaOH溶液中:CO:、K+>NO;,S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离子为蓝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量氢离子存在时,硝酸根会把碘离子、亚硫酸根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强酸性溶液中氢离子会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也不与NaOH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向NaHSCh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HSO]具有氧化性

B.向酸性KMnCU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紫色褪去,证明FesCU中含Fe(II)

C.向浓HNCh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

D.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酰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淡黄色沉淀是S,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由NaHSCh中的+4价降低到0价,发生还原反应,

HSO1体现氧化性,A项不符合题意;

B.酸性高锈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紫色才会褪去,所以可以证明Fe3O4中有还原性

物质,即Fe(II),B项不符合题意;

C.硝酸受热分解也会生成NO2,所以无法证明是炭与硝酸反应生成NO2,C项符合题意;

D.先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NaClO+H2ONaOH+HClO,后来

褪色,是因为水解产生了漂白性物质HC1O,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CU溶液,溶液迅速变黄,稍后产生气体;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是

A.产生气体的原因是FeSO4将H2O2还原生成了。2

B.H2O2溶液与FeSCU溶液反应生成Fe3+的证据是:“溶液迅速变黄”和“溶液变红”

C.溶液颜色变浅,可能是过量的H2O2氧化了KSCN

D.溶液先变红后明显变浅,是由反应速率不同导致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H2O2具有强的氧化性,FeSCU具有还原性,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CU溶液,二者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产生Fe3+,使溶液迅速变黄,稍后产生气体,是由于反应产生的Fe3+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A错误;

BlV+水溶液显黄色,且Fe3+遇KSCN会显红色,B正确;

C.KSCN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强的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与SCN-结合形成Fe(SCN)3

的浓度降低,故会使溶液的颜色变浅,C正确;

D.溶液中开始时Fe3+与SCN-结合形成Fe(SCN)3的浓度较大,溶液的红色比较深,后由于KSCN被氧化,

使Fe(SCN)3的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这都是由于浓度改变,导致物质的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引起的,D

正确;

故答案选A。

8.还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溶液a;另取

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得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水蒸气反应:2Fe+3H2O(g)=Fe2O3+3H2

B.肥皂液中产生气泡,不能证明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

C.向溶液a中滴加K31Fe(CN)6]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铁粉未完全反应

D.向溶液b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固体中含有FqOs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Fe+4H2O(g)-Fe3O4+4H2,故A错误;

B.肥皂液中产生气泡,只能说明有气体,还不能说明是氢气,故B正确;

C.若滴加铁氟化钾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含有二价铁离子,不能确定二价铁离子来自铁粉还

Fe3O4,故C错误;

D.若滴加KSCN溶液后变红色,说明含三价铁离子,黑色固体有Fe3O4也能产生三价铁离子,故D错

误。

答案选B。

9.化学反应中会出现“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

的是

①过量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②过量的氢气与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③过量稀硝酸与铜反应;④

常温下将铝片投入到过量浓硫酸中;⑤过量铜与浓硫酸反应;⑥过量的锌与18moi的硫酸反应;⑦过

量的Mn。?和浓盐酸

A.③⑥B.②③⑤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①

正确;

②合成氨是一个可逆反应,无论如何充分反应,都不能完全反应而达到百分之百,故②正确;

③铜与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时,铜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故③错误;

④常温下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不再继续反应,故④正确;

⑤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铜无法与稀硫酸反应,无论铜怎么过量,都不能完全消耗完硫酸,故⑤

正确;

⑥锌不论与浓硫酸还是稀硫酸都能反应,一种物质过量时,另一种能完全反应,故⑥错误;

⑦MnCh与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量的Mn。?和浓盐酸反应,到最后浓盐酸转

化为稀盐酸,稀盐酸与MnCh不再反应,⑦正确;

故答案为C。

10.下列实验中,锥形瓶内均能产生气体。试管内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试剂b费/试剂c

ABcD

试剂浓

浓盐酸浓氨水稀H2s。4

aH2s。4

试剂CaCO3

KMnO4少量蔗糖NaOH

b末

试剂冷、浓氨盐

AgNO3A1C13MgCl2

C水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锦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镒、氯化钾、氯气和水,氯气溶于水产生氯化氢和次氯酸,

氯化氢再和AgNO§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浓硫酸和少量蔗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些气体与AlCk都不反应,符合题意,B正

确;

C.浓氨水和NaOH固体制得氨气,氨气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符合题意,C错误;

D.稀H?SO4与CaCX)3粉末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和冷、浓氨盐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沉淀,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

将3体积S02和1体积混合通过灼热的V2O5充分

A反应,产物依次通过BaCL溶液和品红溶液,前者SO?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后者褪色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

B该溶液为钠盐溶液

焰为黄色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振荡、静置,

C原溶液中含有r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Na^SiOs溶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

D

液中,NafiOs溶液变浑浊素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SCh过量,故不能通过实验中证明二氧化硫有剩余来判断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选项A错误;

B.不一定为钠盐溶液,也可以是NaOH溶液,选项B错误;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r,被氧化产

生碘单质,选项c正确;

D.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HC1也可以与硅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相同现象,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2.侯氏制碱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由合成氨工业提供

co;CO;

精制

饱和一・纯减

食盐水

母液II母液I

氧化快

下列说法不E理的是

A,饱和食盐水“吸氨”的目的是使“碳酸化”时产生更多的HCO;

A木

B,煨烧时发生反应2NaHCO3=Na2C。3+C。2T+H2。

C.“盐析”后溶液pH比“盐析”前溶液pH大

D.母液II与母液I所含粒子种类相同,但前者Na+、HCO;、C「的浓度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使溶液显碱性,饱和食盐水“吸氨”的目的是可以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使“碳酸化”

时产生更多的HCO;,故A正确;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故B正确;

C.镂根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溶液显酸性;加入氯化钠“盐析”后溶液中镂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酸性减

弱,故pH比“盐析”前溶液pH大,故C正确;

D.母液n为加入氯化钠晶体,析出氯化镂后得到的;与母液I所含粒子种类相同,但母液II中碳酸氢根离

子的浓度没有变的更大,故D错误;

故选D。

13.在Pt-BaO催化下,NO的“储存-还原”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还原”过程依次发生反应I和反应II,各

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与BaO的反应中,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反应I为Ba(NC)3),+8H2=BaO+2NH3+5H2O

C.反应H中,最终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为0.2amol

D.反应I和H中消耗的Ba(NC)3)2的质量比是3:5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可知NO和02在Pt表面发生反应生成NCh,Nth和BaO生成Ba(NC>3)2的反应中N元素的

化合价由+4价升至+5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还有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O2既是氧化剂,又

是还原剂,A正确;

B.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氢气与Ba(NO3)2作用生成NH3,方程式为:

Ba(NO3)2+8H9=BaO+2NH3+5H9O,B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二步反应为NH3还原Ba(NO3)2生成BaO和N2等,则可知,相应的关

系式为:5NH3-4N2,图中氨气最大量为0.25amol,则最终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为0.2amol,C正确;

D.第二步反应为NH3还原Ba(NC>3)2生成BaO和N2等,根据得式电子守恒可知,

5NH3-3Ba(NO3)2,再结合第一步反应Ba(NC)3)2〜2NH3,可知第一步为5Ba(NC)3)2〜ION1%,

第二步为IONH3〜3Ba(NC)3)2,则反应I和^中消耗的Ba(NO3)2的质量比即物质的量之比是5:3,D

错误;

故选D。

14.化学小组探究Fe?+与SCN-是否存在反应,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6滴0.05mol/LFe2(SO4)3

6滴O.lmol/LKSCN

A①红色溶液

(Q2滴O.lmol/L_

KSCN③浅黄色溶液

清液E3

足量铁粉)~

)^等份n

一充分反应

6mLHOu

2一)2滴0.05mol/Lu

②④溶液变红色,

Fe2(SC)4)3o比①中颜色浅

无色溶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3+2+3+

A.②中溶液无色是因为Fe+2Fe=3Fe,导致平衡Fe+3SCN.Fe(SCN)3逆向移动

B.③中溶液略显黄色,可能是因为②一③过程中Fe2+被空气氧化

C.④中溶液颜色比①浅,说明Fe?+与SCN-反应导致c(SCN。减小

D.将向①中加入的2滴水改为2滴Q3mol/LFeSO4溶液,两次实验后的溶液颜色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②中溶液加入足量铁粉,Fe+2Fe3+=3Fe2+-溶液中Fe3+浓度减小,导致

Fe3++3SCW=Fe(SCN)3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溶液颜色变浅甚至无色,A正确;

B.③中溶液略显黄色,可能是因为Fe?+被空气氧化,生成Fe3+,B正确;

C.④中加入2滴Fe2(SC)4)3溶液,溶液又显红色,但是颜色比①浅,是因为溶液中Fe(SCN)3浓度比①

小,C错误;

D.①中溶液2mL,②中溶液4mL,然后分成两等份,一份是2mL,所以①溶液体积和②溶液分成两等份

后溶液体积是相同的,所以向①中加入的2滴水改为2滴0.3mol/LFes。,溶液,两次实验后的溶液颜色

相同,D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L某学生课外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气球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加热后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o

II、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制备CL,并探究氯气的相关性质。

NaOH溶液

(3)装置B的作用是

(4)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I处是湿润的有色布条,则H、HI处应加入的物质分别是

(选填“无水氯化钙”或“碱石灰")、o

(5)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Cl、Br、I的非金属性。但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够严谨,他的理由可能

是。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Cl、Br、I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

(6)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装置F的作用:o

【答案】(1)①.稀氨水和酚酰②.稀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溶液颜色变浅

(2)①.溶有SO?的品红②.SO2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3)既能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还能检测实验过程中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

(4)①.无水氯化钙②.干燥的有色布条

(5)①.若D中溶有过量的氯气,则无法证明澳与碘非金属性的强弱②.非金属性Cl>Br>L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Cl2+2OH=cr+CIO+H2O

【解析】

【分析】如图,A中利用浓盐酸制取氯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B中的饱和

食盐水可以将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除去,还能检测实验过程中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氯气能使I处湿润的

有色布条,氯气经过n处的无水氯化钙,将氯气干燥,in处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再将氯气通入D处的

澳化钠溶液中,氯气将与澳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澳单质,最后将D中混有澳单质的氯化钠溶液滴入碘化

钾溶液中,澳单质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单质,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氨水呈碱性,滴有酚醐的氨水呈红色,加热滴有酚麟的氨水,NHs-H?。不稳定会分解逸出NH3,溶液的

碱性减弱,故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NH3又溶于水中,溶液的碱性增强,溶液又恢复红色;

【小问2详解】

SO2具有漂白性,故溶有SO2的品红溶液呈无色,加热溶液,溶液中的SO2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冷

却后,SO2又溶于水中,使品红溶液褪色,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问3详解】

由分析知,装置B的作用是既能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还能检测实验过程中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

【小问4详解】

由分析知,由于氯气能与碱石灰反应,故n处应加入的物质为无水氯化钙,in应加入的物质为干燥的有色

布条;

【小问5详解】

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澳、碘的非金属性,但该设计不够严密,若D中溶有过量的氯气,则不能

保证是澳将碘离子氧化,无法证明澳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由于非金属性Cl>Br>I,它们的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小问6详解】

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离子方程式为C12+2OH-=Cr+C1CT+H2O;

16.碘(紫黑色固体,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1,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

沉淀

①加入Fe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生成的沉淀与硝酸反应,生成后可循环使

用。

②通入C12的过程中,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反应物用量比

n(C12)/n(FeL)=L5时,氧化产物为;当n(C12)/n(Fel2)>L5,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原因是

(2)以NaK)3为原料制备I2的方法是:先向NaK)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SC)3,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

液中加入NaK)3溶液,反应得到U,上述制备I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KI溶液和CuS04溶液混合可生成Cui沉淀和I,若生成Imolk,消耗KI至少为mok12

在KI溶液中可发生反应U+r写。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KI与CuS。,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水蒸

气蒸馆可制得高纯碘。反应中加入过量KI的原因是o

2+

【答案】0.2AgI+Fe=2Ag+Fe+2I-②.AgNCh®.Fel2+Cl2=I2+FeCl2④」2、FeCl3⑤.I2

+

被过量的Cl2进一步氧化210;+5HSO3=I2+5S0;+3H+H20©.4防止单质碘析出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由流程图可知悬浊液中含Agl,Agl可与Fe反应生成Feb和Ag,Feb易溶于水,在离子方

程式中能拆,故加入Fe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I+Fe=2Ag+Fe2++2],生成的银能与硝酸反应

2+

生成硝酸银参与循环中,故答案为:2AgI+Fe=2Ag+Fe+2r;AgNO3;

②通入CL的过程中,因r还原性强于Fe2+,Cl?先氧化还原性强的「,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该氧化产

物只能是1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l2+C12=l2+FeC12,若反应物用量比n(C12)/n(FeL)=L5时即C1?

过量,先氧化完全部r再氧化Fe2+,恰好将全部r和Fe?+氧化,故氧化产物为4FeCb,当

n(C12)/n(FeL)>L5即C1?过量特别多,多余的氯气会与生成的单质碘以及水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故答案为:Fel2+Cl2=k+FeCh;卜、FeCb;I2被过量的ClZ进一步氧化;

(2)先向NaK)3溶液中加入计量的NaHSC)3,生成碘化物即含的物质;再向混合溶液中(含「)加入

NaK)3溶液,反应得到I?,上述制备§的两个反应中r为中间产物,总反应为1。3与HSO3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生成SO: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元素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得:

+

2IO3+5HSO3=I2+5SO;-+3H+H20,故答案为:2IO3+5HSO3=l2+5SO;+3H++H2。;

⑶KI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可生成Cui沉淀和J化学方程式为4KI+2CuSC>4=2CulJ+I2+2K2SO4,若

生成ImolL,则消耗的KI至少为4mol;反应中加入过量KI,浓度增大,可逆反应1+[=月平衡右

移,增大12溶解度,防止§升华,有利于蒸储时防止单质碘析出,故答案为:4;防止单质碘析出。

17.蔗糖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时有白雾产生。某化学小组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i.白雾中可能含有SO?、CO2、CO、水蒸气。

ii.常温下,CO可与银氨溶液反应:CO+2Ag(NH3)2OH=2Ag+(NH4)2CO3+2NH3o

e处固体白

色变为蓝色;f处产生少量白色浑浊;g处生成黑色浑浊。

I.小组同学对文献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a处变为黑色,体现浓硫酸性。

(2)针对c、d、e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c处品红褪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d处可能是SO2使高锌酸钾溶液褪色

C.将e处无水CuS04移至a、c之间,可证明产物有水

(3)f处沉淀较少,可能是因为通入气体过量导致。写出S。2过量时,沉淀变少的化学方程式

(4)经检验,g处黑色固体是Ag,但不能确认白雾含CO。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理由

h.NaOH溶液

(6)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k处溶液中含有CO,。取反应后k处溶液,0(写出实验操作、预

期现象与结论)

【答案】(1)脱水(2)C

(3)CaSO3+SO2+H2O=Ca(HSO3)2

(4)g处黑色固体是Ag,说明银氨溶液发生还原反应,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确认白雾含CO

(5)f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g处产生黑色固体

(6)加入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高锯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高镒酸钾溶液没有完全褪

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k处溶液中含有CO1

【解析】

【分析】a处浓硫酸和蔗糖反应,k处氢氧化钠吸收CO?、SO2,f处石灰水检验CO2、SO2是否除尽,g处银

氨溶液检验COo

【小问1详解】

a处变为黑色,说明蔗糖脱水碳化,体现浓硫酸脱水性。

【小问2详解】

A.c处品红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浓硫酸和碳反应放出二氧化硫,则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

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d处可能是SO2使高锦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

C.将e处无水C11SO4移至a、c之间,由于蔗糖用水浸湿、c处棉球也会带出水蒸气,所以不能证明产物

有水,故C错误;

选C。

【小问3详解】

SO2过量时,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钙使沉淀变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SO3+SO0+H,O=Ca(HSO3)9。

【小问4详解】

经检验,g处黑色固体是Ag,说明银氨溶液发生还原反应,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确认白雾含

COo

【小问5详解】

f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没有二氧化硫进入g,g处产生黑色固体,证明有CO生成;

【小问6详解】

取反应后k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高锦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高铳酸钾

溶液没有完全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k处溶液中含有CO;,

18.某实验小组探究Cu与Fe(NC)31溶液的反应。取3g铜粉加入100mL0.6mol/LFe(NC)3)3溶液(用

HNOs调pH=l)中,振荡、静置30分钟,铜粉减少,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

已知:CuSCN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预测铜粉可能发生的反应

+2+62

反应I3Cu+2NQ-+8H=3Cu+2NOT+4H2OK,=6.3xl0

反应nKn=5X]0M

(2)探究反应I是否发生

①取3g铜粉加入100mL____________溶液中,振荡、静置30分钟,无明显现象。(所用试剂:硝酸钠和

硝酸溶液)

②用传感器检测Cu与Fe(NC>3)3溶液反应过程中NO;浓度的变化,发现NO;浓度逐渐减少。有同学认为:

Fe?+催化了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写出i的离子方程式。

ii.反应II

p2+

+e2+

总反应:3Cu+2NO;+8H^3CU+2NOT+4H2O

(3)探究反应H是否发生

取3g铜粉加入中,溶液迅速变为蓝绿色。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出现白色浑浊且

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KSCN溶液过量后浊液呈深红色。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开始呈现白色浑

浊最终浊液呈深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o

(4)分析“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的原因

小组讨论认为,棕绿色可能是因为NO与Cu?+、Fe?+或Fe3+形成配合物,设计实验证明棕绿色是

[Fe(NO)]2+的颜色,实验操作是。

(5)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角度简述对Cu与Fe(NC)3)3溶液反应的认识。

【答案】(1)2Fe3++Cu=2Fe2++Cu2+

2++3+

(2)①.1.8mol/L硝酸钠溶液(用HNO3调pH=l)(2).NO;+3Fe+4H=3Fe+NOt+2H2O

(3)①.0.3mol/LFe2(SO4)3溶液(用H2sCU调pH=1)②.Cu2++Fe2++SCN-=CuSCNJ+Fe3+,当SCN

较少时Fe(SCN)3转化为CuSCN,过量的SCN-和溶液中的Fe3+反应,浊液最终呈深红色

(4)分别向Cu(NCh)2、Fe(NCh)2和Fe(NCh)3溶液中通入NO

(5)反应I比反应n限度大,反应II比反应I速率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溶液中含有Fe3+,所以除发生反应I外,还有Fe3+氧化Cu生成CW+和Fe2+,即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2Fe2++Cu2+,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

【小问2详解】

①探究反应I是否发生,需要排除Fe3+的影响,而且保证其他条件应相同,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取3g铜粉

加入lOOmLl.8moi/L硝酸钠溶液(用HNC)3调pH=l)中,振荡、静置30分钟,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

1.8mol/L硝酸钠溶液(用HNC)3调pH=1);

2++3+

②由总反应减反应II可得i的离子方程式为NO;+3Fe+4H=3Fe+NOf+2H2O,故答案为:NO;

2++3+

+3Fe+4H=3Fe+NOt+2H2O;

【小问3详解】

探究反应II是否发生,需要排除NO]的影响,而且保证其他条件应相同,取3g铜粉加入0.3mol/LFe2(SCU)3

溶液(用H2SO4调pH=l)中,溶液迅速变为蓝绿色。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出现白色浑浊且溶液

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KSCN溶液过量后浊液呈深红色,Cu2++Fe2++SCN-=CuSCN;+Fe3+,当SCM较少

时Fe(SCN)3转化为CuSCN,过量的SCK和溶液中的Fe3+反应,浊液最终呈深红色,故答案为:

2+2+3+

0.3mol/LFe2(SO4)3溶液(用H2SO4调pH=1);Cu+Fe+SCN-=CuSCNI+Fe,当SCM较少时Fe(SCN)3转

化为CuSCN,过量的SCN-和溶液中的Fe3+反应,浊液最终呈深红色;

【小问4详解】

分析“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NO与Ci?+、Fe?+或Fe3+形成配合物,证明

棕绿色是[Fe(NO)产的颜色,实验操作是分别向CU(NO3)2、Fe(NCh)2和Fe(NCh)3溶液中通入NO,故答案

为:分别向CU(NO3)2、Fe(NCh)2和Fe(NO3)3溶液中通入NO;

【小问5详解】

通过比较反应现象及反应I、反应n的平衡常数可知,反应I比反应II限度大,反应n比反应I速率快,

故答案为:反应I比反应II限度大,反应n比反应I速率快。

19.洛索洛芬钠H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其合成路线如下。

(1)X的结构简式是o

(2)D中含有的官能团是o

(3)D与Y反应还会生成少量E',E'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

①Y的结构简式是o

②E'的结构简式是。

③E'少于E的原因是:相对于生成E,生成E'时断裂的C—H键的极性(填“强”或“弱”)。

(4)E经历两步转化为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