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人才培养与发展手册TOC\o"1-2"\h\u5933第一章:三农人才概述 2291481.1三农人才的定义与分类 2210361.1.1三农人才的定义 238001.1.2三农人才的分类 3296781.1.3推动农业现代化 360271.1.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19281.1.5提高农民素质 3278401.1.6保障农村公共服务 431961.1.7传承农村文化 412878第二章:三农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461971.1.8培养渠道多样化 4279331.1.9培养内容丰富化 4298201.1.10培养模式多元化 4159481.1.1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5108881.1.12培养规模与需求不匹配 5101351.1.13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5134581.1.14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 5202681.1.15培养机制不完善 525967第三章:三农人才培养政策与环境 5123921.1.16政策背景 598301.1.17政策体系 6325441.1.18教育环境 6180501.1.19培训环境 6139761.1.20政策环境 78919第四章:三农人才选拔与评价 7151071.1.21选拔标准 7257121.1.22选拔方法 7144071.1.23评价目标 868091.1.24评价指标 8121761.1.25评价方法 8318951.1.26评价周期 829358第五章:三农人才培养模式 9138401.1.27培养目标 98691.1.28培养途径 9316581.1.29培养目标 9158751.1.30培养途径 9209071.1.31培养目标 10128081.1.32培养途径 1031910第六章:三农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 10247331.1.33概述 1052351.1.34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原则 1061871.1.35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内容 11133191.1.36概述 1175131.1.37培训方式 11217321.1.38培训方法 115423第七章:三农人才就业与创业 1269711.1.39就业现状 123161.1.40就业趋势 12163791.1.41创业环境 12260881.1.42创业政策 1328759第八章三农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13134021.1.43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3303521.1.44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1373281.1.45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14240731.1.46加强人才激励与保障 14209821.1.47完善管理体制 1453501.1.48创新管理机制 1423134第九章:三农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4245251.1.49发达国家经验 1430501.1.50发展中国家经验 15226571.1.51政策支持 15116241.1.52教育体系改革 15139241.1.53国际交流与合作 1574981.1.54农民素质提升 1622583第十章:未来三农人才培养与发展趋势 16145981.1.55人才需求结构优化 161311.1.56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6205481.1.57人才评价体系改革 166501.1.58人才流动与区域发展协同 1626971.1.59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人才政策体系 17194001.1.60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769861.1.61发挥企业作用,推动人才创新创业 17220691.1.62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17162681.1.63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17第一章:三农人才概述1.1三农人才的定义与分类1.1.1三农人才的定义三农人才,是指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备一定农业知识、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三农人才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1.1.2三农人才的分类(1)农业科技人才:指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具备较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指在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工作,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3)农村公共服务人才:指在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从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人才。(4)农村教育人才:指在农村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等方面工作,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培养新型农民作出贡献的人才。(5)农村医疗人才:指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为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的人才。(6)农村文化人才:指在农村文化领域,从事文化创作、文化传播、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农村文化底蕴作出贡献的人才。第二节三农人才的重要作用1.1.3推动农业现代化三农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他们具备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能够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1.1.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农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能够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农村全面小康。1.1.5提高农民素质三农人才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通过传授农业知识、技能和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1.1.6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三农人才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贡献力量,他们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务管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工作,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公共服务水平。1.1.7传承农村文化三农人才在农村文化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创作、传播和传承农村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为农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第二章:三农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第一节培养体系现状1.1.8培养渠道多样化当前,我国三农人才培养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培养渠道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其中,高等教育主要依托农业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涉农专业,培养农业科研、管理和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则通过农业职业院校,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技术人才;成人教育主要针对在职农业人员,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农民培训则侧重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1.1.9培养内容丰富化三农人才培养内容逐渐丰富,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人才培养内容还涉及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生态农业等领域。1.1.10培养模式多元化我国三农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多元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订单式培养: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或农场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2)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教学、生产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1.1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高度重视三农人才培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农业院校的投入、提高农业专业人才的待遇、实施农业人才培养计划等,为三农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节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1.12培养规模与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三农人才培养规模与市场需求尚不相匹配。,农业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另,农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部分专业人才培养过剩,而一些热门专业则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1.1.13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我国三农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扩大,但培养质量仍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农业院校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1.1.14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当前,三农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生产需求不符,导致毕业生难以胜任相关工作。农业产业发展迅速,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难以跟上产业变革的步伐。1.1.15培养机制不完善我国三农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2)人才培养与就业衔接不够紧密,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3)农业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4)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科学,难以全面反映人才培养效果。第三章:三农人才培养政策与环境第一节国家相关政策概述1.1.16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人才培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根据国家相关发展规划,我国三农人才培养政策旨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1.1.17政策体系(1)教育政策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培养三农人才。如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计划,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涉农专业,培养涉农专业人才。(2)培训政策国家鼓励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农民进行系统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助力农民增收。(3)引才政策国家通过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实施“农村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4)支持政策国家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三农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如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施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第二节培养环境分析1.1.18教育环境(1)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是三农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2)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城市职业教育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3)高校涉农专业教育高校涉农专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三农人才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涉农专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1.19培训环境(1)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技能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体系逐步完善,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仍有待改进。(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助力农民增收的关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培训质量、培训效果等方面仍有不足。1.1.20政策环境(1)政策支持力度国家政策对三农人才培养给予了有力支持,但政策落实力度和效果仍有待提高。(2)政策引导作用国家政策在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政策引导作用仍需加强。(3)政策协同效应我国三农人才培养政策涉及多个部门,政策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第四章:三农人才选拔与评价第一节选拔标准与方法1.1.21选拔标准(1)政治素质:三农人才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业务能力:三农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熟悉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3)创新能力:三农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善于发觉和解决问题,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创新发展。(4)团队协作能力:三农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为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目标而努力。(5)综合素质:三农人才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1.1.22选拔方法(1)考试选拔:通过举办农业知识、技能竞赛等形式,选拔具备一定业务能力的三农人才。(2)推荐选拔:鼓励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等推荐具备潜力的三农人才。(3)实践选拔:选拔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三农人才,通过实际工作表现来评价其能力。(4)综合评价:结合选拔标准,对候选人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二节评价体系构建1.1.23评价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促进三农人才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其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1.1.24评价指标(1)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纪律等方面。(2)业务能力:包括农业基础知识、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3)创新能力:包括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4)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团队精神、协作沟通、共同进步等方面的能力。(5)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1.1.25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民主评议、实地考察、面试等形式,对候选人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通过考试、竞赛、业绩考核等形式,对候选人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定量评价。(3)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对候选人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1.1.26评价周期评价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以保持评价体系的动态更新和优化。同时可根据需要开展临时性评价,以应对特殊情况。第五章:三农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节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1.1.27培养目标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三农人才。这一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28培养途径(1)课程设置:以农学、农业工程、农村经济学等为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展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研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素养。(4)导师制度:实施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第二节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1.1.29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三农人才。这一模式强调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30培养途径(1)课程设置:以农业技术、农业管理、农村社会服务等课程为主,注重技能培训,开设相关选修课程。(2)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技能培训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水平。(3)企业合作: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自身素质。第三节综合素质培养模式1.1.31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三农人才。这一模式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1.1.32培养途径(1)课程设置:开设思想政治、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2)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3)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4)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第六章:三农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第一节继续教育体系构建1.1.33概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三农人才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继续教育体系旨在为广大三农人才提供系统、全面的终身教育服务,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1.34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原则(1)面向市场需求:继续教育体系应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三农人才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2)注重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三农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层次、分类别:根据三农人才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继续教育。(4)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1.1.35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内容(1)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应涵盖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农村社会事务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3)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三农人才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4)师资队伍: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节培训方式与方法1.1.36概述培训是提高三农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采用多种培训方式与方法,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1.1.37培训方式(1)短期培训:针对特定问题或技能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快速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2)长期培训:对学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3)在职培训:鼓励学员在工作过程中参加培训,提高其在职期间的素质和能力。(4)企业培训: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1.1.38培训方法(1)讲座与研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学员进行研讨,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模拟操作:利用模拟软件或实际设备,让学员进行操作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实地考察:组织学员到典型农业企业或农村实地考察,了解产业发展现状,拓宽视野。(5)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第七章:三农人才就业与创业第一节就业现状与趋势1.1.39就业现状当前,我国三农人才的就业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就业渠道逐渐拓宽: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人才就业渠道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领域。(2)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农人才在就业过程中,逐渐从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能、高收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3)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三农人才就业机会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压力较大。(4)职业培训需求增长: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三农人才选择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1.1.40就业趋势(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人才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产业升级带动就业: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将为三农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3)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三农人才,助力农村经济发展。(4)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和扶持三农人才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二节创业环境与政策1.1.41创业环境(1)政策环境:国家及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创业的政策,为三农人才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市场环境: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三农人才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技术环境: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三农人才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4)资源环境: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三农人才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1.42创业政策(1)财政支持:国家及地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创业项目,减轻创业者的负担。(2)税收优惠:对农村创业项目给予税收减免,降低创业成本。(3)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创业者提供信贷支持,降低融资难度。(4)技术培训:为农村创业者提供技术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5)产业扶持:对农村创业项目给予产业扶持,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6)人才培养: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为创业项目提供人才支持。第八章三农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第一节队伍建设策略1.1.43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队伍。具体目标应包括: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1.1.44优化人才培养体系(1)完善教育体系:加大对农业教育投入,提升农业教育质量,构建涵盖初中高教育阶段的农业教育体系。(2)加强职业培训: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培养一批有技术、懂市场的新型农民。(3)推进校企合作:鼓励农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农业人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1.1.45完善人才引进机制(1)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手段,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领域。(2)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给予农业人才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职称评定、子女教育等。1.1.46加强人才激励与保障(1)建立激励制度:设立农业人才奖励基金,对在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业人才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解除其后顾之忧。第二节管理体制与机制1.1.47完善管理体制(1)明确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管理格局。(2)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三农人才队伍建设。1.1.48创新管理机制(1)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实际贡献等方面。(2)实施人才动态管理:建立人才数据库,定期对人才队伍进行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3)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4)加强人才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人才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第九章:三农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一节国际经验概述1.1.49发达国家经验(1)美国:美国高度重视农业教育和研究,建立了以州立大学为主体的农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教育和产学研结合。同时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鼓励私人部门投资农业教育和培训。(2)加拿大:加拿大实施多元化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公立大学、私立学院和社区学院等。积极推动农业教育和培训项目的国际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欧盟:欧盟各国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一体化发展,通过实施共同农业政策,推动农业教育和培训的均衡发展。同时欧盟设立农业教育和研究基金,支持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1.1.50发展中国家经验(1)印度:印度重视农业教育和培训,建立了以农业大学为主体的农业教育体系。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业教育和研究,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2)巴西:巴西通过实施农业教育和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同时与私人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农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3)埃及:埃及重视农业教育和培训,通过建立农业大学和农业技术学院,培养农业人才。还设立农业教育和培训基金,支持农业人才培养。第二节对我国三农人才培养的启示1.1.51政策支持(1)制定农业人才培养政策: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人才培养政策,明确农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加大财政投入:应加大对农业教育和培训的财政投入,保证农业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1.1.52教育体系改革(1)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经验,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农业人才的需求。(2)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院校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1.1.53国际交流与合作(1)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农业人才培养水平。(2)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与发达国家开展农业教育和培训合作,共同培养农业人才,提升我国农业人才培养质量。1.1.54农民素质提升(1)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推广农业新技术:鼓励农民学习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积极摸索适合国情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第十章:未来三农人才培养与发展趋势第一节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三农人才培养与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应用趋势调查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嘟米融资商业计划书
- 2024年度环保产业融资合同书a正规范文本2篇
- 眉山药科职业学院《蒙台梭利教育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乒乓球国家队教练团队聘请合同3篇
- 2024年新编小额短期借款协议电子版一
- 2024年版桩基工程承包标准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家政服务标准协议版A版
- 202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北京版)-连乘问题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 海运提单背面条款英文原版
- 浅谈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
- 关于参加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
- 乡村少年宫英语组活动记录
- 关键工序验收一般要求详解
- GB 37489.3-2019 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第3部分:人工游泳场所(高清版)
- 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延期申请书
- 《故都的秋》(郁达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JGJ_T139-2020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高清-最新版)
- 2022高端新款个人简历模板(可编辑)2 (9)
- 运动特质自信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