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研究中华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板块、各民族群体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不同的文化要素。以史诗为例,中原文化由于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以致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史诗”。但是,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计算进来,中国就是史诗的富国和强国。《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史诗,有六十万行以上;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有十几万、二十万行。南方和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族起源史诗、民族迁徙史诗,数量达几百种之多。因此,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从整体上考察中华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要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既呈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格,也有自大封闭导致落后的遗憾。汉唐时代,中国具有一流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南海舶”“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这种开放带来的繁华,使得中国人以汉为名,叫作“汉人”;以唐为字,叫作“唐人街”。然而,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北京进贡自鸣钟、世界地图时,《明史·神宗本纪》中只记一句话:“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万历皇帝只把自鸣钟看作洋玩意儿,把世界地图绣成壁画来欣赏。当时的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导致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无声无息地滑走了。到了18世纪,尽管清朝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以乾嘉考据学的功力展示了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史,但可惜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相结合,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依然浪掷于以八股求利禄之中,无法开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包容则兴,自大封闭则衰。正是在近代付出惨重代价后,中国人的精神在压抑中爆发、在挫折中提升,终于迎来中华文化的新发展,也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精致的瓷碟只能培育出绿豆芽,广阔的大地才能生长出参天大树。学术研究也是如此。为此,有必要提倡“五学法门”,即眼学、耳学、手学、脚学、心学。所谓“脚学”,就是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田野调查,以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就算研究中国传统文学,我们也要用好“脚学”,通过田野调查形成“文学地理学”。这种方法接地气,可以形成文学与地理关系上的“七巧板效应”。通过田野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的少数民族史诗属于草原史诗、高原史诗、山地史诗,因而不同于古希腊的海洋城邦史诗、印度的热带雨林史诗。(摘编自杨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数民族的大量文学作品,给整个中华文化增添了光彩,各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B.由于受到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言论的影响,中原文化没有了产生史诗和神话传说的土壤。C.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体现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未来的文化品格。D.文中提到的“七巧板效应”是指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发现文学与地理的关系,了解中华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指出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的意义,然后分角度阐发如何加以研究和探究。B.文章在论述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时,运用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并运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C.文章引用《明史·神宗本纪》和《四库全书》中的内容,论证了自大封闭会导致落后的观点。D.文章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利用好“脚学”对区分少数民族史诗与希腊、印度史诗有着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黑格尔对中华文化存在片面、错误的解读,所以他才得出了“中国没有史诗”的结论。B.明朝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借鉴,使中国错失了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C.清朝乾隆时期注重八股取士,忽视学术文化研究,导致中国无法开启自己的工业化进程。D.用好“脚学”,注重田野调查,就会产生积极效应,使中国传统文学研究出现繁荣景象。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波鲁迅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赵七爷一路走来,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好香的菜干,——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八一嫂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没有听到些什么。”“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他们没有说。”“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也没人说。”“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一九二○年十月(节选自鲁迅《呐喊•风波》,有删减)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人物纷纭,但这些人物都围绕着辫子风波而展开,作者运用白描对话等手法,人物特点突出,个性鲜明。B.文本中皇帝是否龙庭是风波产生和平息的唯一原因,人们对辫子的态度随之变化,风波虽小,却折射出时代的重大主题。C.小说的结尾,人们的生活又恢复平静,恢复原貌,说明辛亥革命对于偏远农村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并未产生重大的影响。D.小说呈现给读者的特点是线索分明,一以贯之,场景集中,情节完整,曲折有致,矛盾冲突具有戏剧性。2.小说叙述了一系列的风波,请分析辫子在小说中的作用。3.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描写了怎样的生活环境?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日:“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诉诉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日:“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C.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D.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石,汉官秩的最高级,凡一门有五人当二千石的官,就可以称为“万石”。B.美人,是妃嫔封号。西汉置,视秩二千石。东汉亦置,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C.朝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为人臣子唯有在上朝觐见君主时才能穿着。D.文学,察举科目名,在汉朝指儒家经学文章,是特举特科,本文用以指儒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奋侍奉高祖,因恭谨而家荣职升。其父是赵人,石奋十五岁做小官,因恭谨得高祖喜爱,高祖便召其姐姐为美人,文帝时,靠累计功劳升到太中大夫。B.石家尊宠,景帝称奋为万石君。文帝时,石奋被推为太子太傅,景帝时位居九卿,因过于恭敬被调做诸侯丞相;他有四子,孝顺谨慎,皆为高官。C.石奋告老还家,以孝谨诲子孙。景帝末年,他辞官返乡养老,享上大夫待遇。他笃行恭谨,人朝恭敬皇帝,在家身教子孙,石家以孝谨闻名远近。D.太后授官建、庆,庆醉归受责。石家重视躬行,皇太后便让石建做郎中令、石庆做内史。石庆得意忘形而醉,归家时在里门未下车,被石奋责备罢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2)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节选自《明史》,有刪改)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B.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C.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D.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中国古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C.御史,秦始,御史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自清。D.正统,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和王公年次纪年等,正统属年号纪年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况钟智谋过人,嫉恶如仇。群吏请他写判牒时他装作不懂,三天后以群吏不听自己的话为由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清邪风,树正气。B.况钟体贴民情,减免苛税。他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为百姓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并用所积累粮食赈济灾荒,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租赋。C.况钟心思缜密,兴利除弊。他设通关勘合簿,防止恶人进出作假为恶;设纲运簿,防止过往运夫私吞财物;设馆夫簿,防止提出无理的需求。D.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爱戴。他任期已满当升迁,府中百姓前往请求张文昌让况钟继续任职;况钟死于任上,吏民相聚哭悼,立祠致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2)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余干古县城①刘长卿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②犹在夜乌啼。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③,朝来暮去弋阳④溪。(注)①此诗为作者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途经战乱后的余干古县城时所作。②女墙: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③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僭(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④弋阳:县名,在江西省东北部。(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扣题,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后见到的一片荒凉之景。B.颔联诗人夜听乌啼,在“犹在”和“已空”对比中追思,顿生漂泊异乡之慨。C.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登城画面中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极富层次感。D.诗人笔下所绘“落日”景象,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2)本诗尾联是“以景结情”的名句,简析其包含的思想感情。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3)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5)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①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150字左右。②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150字左右。③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150字左右。8、微写作。下面是主席讲话中用的典故,请你从这句话中提炼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超过100字)“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出自《尚书》9、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武汉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引发全民关注。在有些省市,一些人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但只要一听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出现“悬赏”、驱逐武汉人的闹剧。要求:假设你是小强,请你给《温暖周刊》写一封倡议书,针对上述行为,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注意语言得体,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C3.B【解析】
1.B项,“没有了……土壤”分析错误,原文是“得不到完整记载”。2.C项,文章并没有引用《四库全书》中的内容。3.A项,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史诗的原因是“中原文化……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C项,“忽视学术文化研究”分析错误,原文说“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相结合”,文章强调的是体制的原因。D项,过于绝对,还有其他条件。2、1.B2.示例1:(1)从情节方面,“辫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用“辫子”推动风波的发展。(2)从人物方面,“辫子”让不同的人站出来表演,各自展现个人的精神状态。(3)从主题方面,“辫子”显露出国民精神的劣根性,深化小说的主题。示例2(答出3个角度即可):①“辫子”是小说的线索。全文情节围绕“辫子”的“去留”问题展开,结构连贯严谨。(情节角度)②“辫子”是清朝帝制时代的象征,暗示了小说的社会环境。作者将辫子与封建复辟、辛亥革命等大事联系起来,同人们的文化心理、精神状态联系起来,挖掘隐藏在辫子背后的种种谬识。(环境角度)③作者通过“辫子”在人们生活中引起的躁动,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封建帝制观念并没有从人们的心灵意识中清除出,揭示国人麻木的精神状态,(人物角度)④“辫子”反映了小说的主题。以“一根辫子的去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形象地提出只有启发民众的觉悟,这样的丑剧才会不再复演。以小见大,耐人寻味。(主题角度)示例3:(1)辫子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情节更加紧凑集中。小说中七斤的辫子与赵七爷的辫子一主一辅,一虚一实,构成文章的线索,七斤辫子的有无是产生风波的原因;赵七爷的辫子放下又盘起,表明风波的开始与结束。(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七斤的辫子在革命时被剪掉,而皇帝又坐了龙庭,才使得与七斤有矛盾的赵七爷来兴师问罪,矛盾由此而生,风波因此展开。(3)塑造人物形象。在辫子的有无冲突之中,和辫子的盘起放下之间,七斤嫂等村民愚昧落后,怯懦无知,赵七爷的遗老复辟臭味,不学无术,睚眦必报等形象跃然纸上。(4)表达主旨。辫子引起的风波及其结果表明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思想愚昧落后,顽固保守。这说明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3.示例1:(1)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江南农村小镇传统平静的生活场景。(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3)反衬情节。以环境的平静来反衬风波的不平静。(4)暗示主旨。以平静始,以平静终。暗示辛亥革命并未使江南农村小镇人们的生活及思想观念发生任何变化。示例2:描绘了停滞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首尾呼应,说明风波过后农村一切如旧,没有丝毫改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愚昧麻木和落后。深入揭示了人们精神受毒害的严重程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说明了革命的不彻底。示例3:(1)环境:小说的开头结尾描写了一个江南水乡普通农村的生活场景。这里的村民愚昧、麻木;这里的封建遗老陈腐、保守;风俗荒唐、可笑;生活平静、乏味。(2)用意:①前后照应,首尾圆合。鲁镇偶有“风波”的泛起,也只能是一些沉渣、腐物的搅动,“风波”一去就又僵滞了。②张勋复辟、辛亥革命都是中华民国史上的大事。却并未对国民的生活和思想带来什么变化,可见当时国人的麻木,和革命的不彻底。③用小的生活范围来辐射历史上的大事,用小的生活事件来缩影整个国民的心态,以江南一隅所造成的震动来概括复辟在整个中国大地所引起的反响。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唯一”一词有误,风波的原因,还有赵七爷与七斤之间的矛盾。故选B。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作用的能力。分析文学作品中物象的作用,要从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情节上看,作品以“辫子事件”为中心线索,描述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和消解。风波是由“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可七斤没有辫子引起的。赵七爷的出场使风波骤然强化,赵七爷的盘在头顶上象道士一般的辫子放下来了,且幸灾乐祸地质问七斤的辫子哪里去了,使七斤、七斤嫂感到如同受了死刑似的,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事件骤变,发展。最后又以赵七爷的辫子又盘在顶上,“皇帝没有坐龙庭”而矛盾消解。其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七斤曾骂赵七爷是“贱胎”,说明他对封建势力是不满的。七斤面对反革命的复辟,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敌人是谁,对事件的性质和危害不认识,他们所焦虑的仅仅是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的问题。而当风波过去以后,他们又如释重负,照旧生活,丝毫没有想到从复辟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这说明,麻木、软弱、不觉悟,仍是七斤的主要特征。赵七爷复辟之心不死而又善于韬晦,貌似乡村学问家,实是心胸狭、睚眦必报。“辫子”让不同的人站出来表演,各自展现个人的精神状态。从主题方面,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辫子”显露出国民精神的劣根性,深化小说的主题: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能唤醒民众,是难以成功的。3.本题考查小说开头段落和结尾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开头作用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等。文章结尾的作用主要是升华(深化)旨、表达情感、和前文、开头、标题照应的作用,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从内容上看,小说开头“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展示了一幅夕阳西下,人们在晚饭之后的的场景,最后一段“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和开头段的描写基本一样,仍然是夏日傍晚的饭后场景描写,构成了一组富有深意的画面。这一场景和它的封闭落后、传统守旧的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配合了小说的主题展现。以看似平静来反衬风波的不平静,辛亥革命并未使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变;同时首尾圆合,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点睛】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1.B2.C3.D4.(1)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敬意。(2)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来应当嘛!【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为便/坐对案不食”,语义不通,“为便坐”意为“坐到侧旁的座位上”,故在“坐”后断开,排除D;“因长老肉袒固谢罪”“因”为介词,义为经由,通过,当与后面名词“长老”合在一处,排除C;“因长老肉袒固谢罪”,子孙有过,长老不需“肉袒”谢罪,所以断为“因长老肉袒”错误,排除A。故选B。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C项,“为人臣子唯有在上朝觐见君主时才能穿着”错误,朝服,又称为“具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不但上朝觐见君主时穿着,聘仪、祭享时也可服用。文中有实例“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D项,“石庆得意忘形而醉”错误,于原文无依据;“被石奋责备罢官”错误,责备是实,罢官无依据。原文“乃谢罢庆”中,“谢”,告辞、告别,此处语境即离开之义;“罢”,遣,释放、放走,非罢免官职的意思。故选D。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阙”,门楼;“趋”,急走;“式”,同轼,此处作动词,手扶车轼。(2)“闾里”,乡里、里门皆可;“走匿”,逃走躲避、回避皆可;“自如”,不受约束;“固”,本来。【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羽,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纪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谨慎的态度。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他的家迁徒到长安的中成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大中大夫。他不通儒术,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文帝时,东阳候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文帝选择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候丞相。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都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体禄告老回家,在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朝令时,他都作为大臣来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敬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即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掉。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候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建元二年(前141),郎中令王藏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门时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恐惧,袒露上身请求忽罪,万石君仍不允许。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来应当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4、1.C2.A3.A4.(1)
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即使是上级官员和经过苏州的其他省的官吏,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2)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下诏命他复职留任。【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划线句中“至是”意思是“在这时候”,做“钟数延见”的时间状语,所以应在“至是”前断开,排除AB;“非无仆隶”意思是“并非我没有仆役”,句子表意完整,其后断开;代词“是”是“欲籍”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欲籍是报公耳”意思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所以排除D。故选C。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敕,中国古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中“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表述错误,敕是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不能用于“肱股之臣”。故选A。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况钟智谋过人,嫉恶如仇。群吏请他写判牒时他装作不懂,三天后以群吏不听自己的话为由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清邪风,树正气”中“三天后以群吏不听自己的话为由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理解有误,据原文“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意思是“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之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可知,是因为“舞文久,罪当死”而杀了几个罪大恶极之徒以儆效尤。故选A。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1)“敛”,收敛;“虽”,即使;“他省过其地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过其地的他省(官吏)”,经过苏州的其他省的官吏;“惮”,害怕。(2)“丁母忧”,遭母丧;“诣”,到,前往;“阙”,朝廷;“起复”,戴孝复职,只答出复职也可。【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小技巧:(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译文: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来谋取利益,因此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来到苏州府。他刚到任办公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之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即使是上级官员和经过苏州的其他省的官吏,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人。有个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罢了。”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在这时候况钟多次请见,对他非常恭敬地执行礼节,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而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下诏命他戴孝复职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5、(1)B(2)古城早已荒凉此时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诗人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寓了丰富而又深沈的思想情感:①抒发了对古城由盛而衰的历史慨叹。②表达了对唐王朝国势衰微的深深优虑。③寄寓了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无比感慨。④流露出对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的含蓄嘲讽。【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B项,“顿生漂泊异乡之慨”分析错误,诗人先写“官舍”,这昔日繁华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被越来越高的蓬篙掩埋了起来;随后再写“女墙”,城墙还在,可是巡防的将士已经不见踪影,顿生物是人非之慨。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的作答关键抓住“陵谷变”,结合注释分析诗人的情感。由”飞鸟不知陵谷变”可知,诗歌尾联中引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讽刺周幽王昏庸无度的陵谷之变的例子,运用典故,借古讽今,批判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命运的深深忧虑;同时写了飞鸟不知道世事变化、古城变迁,将飞鸟比作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并且将人与飞鸟进行对比,飞鸟本无情,不知世事变迁,但人是有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并思考这种变迁的原因。此外,尾联描绘了古城荒芜,唯有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的荒凉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悲怆的心境和对历史深深的感慨之情。【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诗歌赏析: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包蕴着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孤城上与自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首联扣题,开篇即点明诗人登上馀干古县城后看到的景象:馀干古县城地势较高。周围又没有其他城乡相连,因被废弃又无人居住,俨然成了一座孤城,在城下抬头望去,已好像和白云连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楚水西畔,荒凉而孤独。首句中诗人站在城下,第二句的视角已转为凭楼远眺,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位置的转移:不论是“与白云齐”还是“万古荒凉”,都带有夸张的意味,意在表现馀干县城被抛弃后的沉寂和冷落。这既是客观意象的反映,同时也含有诗人自己的感情。“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首联写的是古城全景,颔联中视角转入城内。诗人先写“官舍”,这昔日繁华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被越来越高的蓬篙掩埋了起来;随后再写“女墙”,城墙还在,可是巡防的将士已经不见踪影,到了夜甲。城楼上看不到守夜人点亮的火光,只能听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已空”对应“犹在”,物是人非之感顿生。“秋草”与“夜乌”两个带有冷色调的意象,承接首联中的“荒凉”一词,把古县城的残破和冷清刻画得淋漓尽致。“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视角再次转移,诗人在颈联中着意描写城外的景象。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只能看见茫茫的沙地,大风骤起,卷起遮天蔽日的黄沙,向着天边无尽处卷席而去;此时正是黄昏时分,落日西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县城周围,理应是村舍农田,而诗中却尽是茫茫“平沙”;再者,县城治所虽然迁移,不该导致所有百姓随之搬迁,可这里的人却纷纷选择了离开了。联系当时背景,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七年之久,战区自然是烽火遍地,其他州县自然也会受到战争的影响,趁乱而起的诸侯、盗寇,无不成了鱼肉百l姓的黑暗力量。举国上下,为了保命,为了生存,人民莫不纷纷迁徙,背井离乡。颈联中的“落日”,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尾联化用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十月之交》旨在通过写周幽王时期发生的日食以及后来一系列“百川沸腾,山冢崒崩”的自然灾难,以对当时西周统治者宠信小人、政治腐败的现状提出警告。刘长卿把《十月之交》中的名句化川在这首诗里,看似闲笔,实际上是委婉地对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提出批判,又有劝诫之意,比之正面警示更加含蓄,也更深刻。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从形式美学上看,这首诗歌在结构上呈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美学对称。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成了诗歌画面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首尾两联各用一个主语,句式相似,对应工稳。巧妙的诗歌结构不仅保持了诗歌形式上的对称之美,更形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变化。特别是首尾两联语意绵密,上下勾连,一气不断,更是产生了不同的音律效果。首联迫促,如异峰突起,强化了孤城的万古荒凉,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觉震撼效果。尾联低缓,便于诗人悲痛压抑情感的抒发,有如幽谷哀筝,幽恨绵长。诗歌就在结构的统摄之下,不为篇幅所窘,不为法度所限,于严格的体式中,气韵飞动,神思飞扬。使这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馀干县城,不仅是一座孤城,更是一座诗人心灵的荒城。无怪乎前人评说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能写得如此沉迷哀婉、深沉悲凉,且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正是诗人“炼饰”功夫所至。6、乘骐骥以驰骋兮河汉清且浅莫使金樽空对月但寒烟衰草凝绿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灯火阑珊处【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要注意“骐骥”“驰骋”“樽”“衰”“阑珊”等字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7、例文①“爸爸,我的生日快到了,你打算送我什么礼物?”同桌新买了平板电脑,向我炫耀好几次了。这次赶上我生日,我心想,爸爸肯定会说“你想要什么?”,然后我就顺势也要一个。“对呀,送什么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去年我的生日,你送我了什么呢?”突然,我觉得无比惭愧。“对不起爸爸,我只知道要礼物,却从未给过你和妈妈礼物。”“傻孩子,你每年都在成长,这就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啊!”例文②致敬“逆行者”!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直面苦难的力量。面对疫情,内心蕴藏的善良与勇敢促使他们逆流而上,成千上万的医疗、警务、铁路等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同气连枝、心手同向,义无反顾坚守岗位。是他们为我们的平安幸福保驾护航,用责任和担当奏出了“逆行者”的最美旋律;是他们让蓬勃的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例文③沈从文先生用极为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白河沿岸如诗如画般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走进《边城》吧,你定会获得极美的享受。【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在150字左右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其次要对相关的名著的内容、主旨或某些概念有准确的理解,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积累。考生如果选择①,要注意三点:第一,内容为“家庭聊天场景”,且要有自己的“心理描写”;第二,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第三要表达明确的主题。考生如果选择②,首先要明确写作任务,即致敬疫情中奔赴一线的逆行者;其次要以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最后力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考生如果选择③,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即“推荐阅读”;其次,必须要结合作品内容片段;最后要明确推荐理由。【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8、有志者事竟成。凡能有所成就者,无不是有志之人。“志”让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志”让詹天佑砥砺奋进,成为中国铁路之父;“志”让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拯救万民于水火。【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文章可以围绕“志”或“勤”来写,观点准确,有论据分析,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如天道酬勤。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之人,无不是通过挥汗如雨的付出才开启了通向成功与真理的大门。所以只要勤劳,自有酬报。【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倡议书《温暖周刊》:这几天,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新闻牵动人心。正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对抗疫情的时候,一些新闻却在刺痛人们的神经。有同学反映,许多驻武汉高校寒假返乡,及归家路途经过武汉的同学的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包括他们的姓名、详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手机号、回家车次时间,甚至还包括学校名称,以及他们父母的身份信息在各种微信群里被大肆散播,还有一些同学和家人还遭到了电话、短信的轮番骚扰,甚至上门谩骂。而另一些地方也出现了“酒店拒绝湖北人入住”“围堵鄂A牌照私家车”等过激行为,各种讽刺、挖苦湖北人的图文也在朋友圈流传。心痛!无奈!从国家公布疫情信息至今,武汉、湖北,这几个字眼开始让一些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而这些非科学、非理性的极端态度和做法,正在刺伤湖北人民的心,不仅对封城之内抗击疫情的湖北人造成二次伤害,让因各种原因滞留外地的湖北人或有湖北旅行史的人感到恐慌和心寒,还会让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疫大局从内部产生隔阂和阻碍。的确,大难当前人们心情紧张,采取防御措施无可厚非;肺炎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控制感染源也十分必要;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泄漏个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无视他人的权利,这些行为无异于触犯法律的底线,践踏道德的价值。在处理滞留湖北人的问题上,湛江市徐闻县的做法得到了微博网友的点赞,湖北的旅客可以在县里的酒店内进行医学健康观察,统一疏解,集中安置,暖心包容的举措为湖北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每一位百姓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隔离病毒,但不能隔离爱;科学有序防控,而非以“湖北”作为一刀切的标准,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对待同胞应有的态度。因为在这场残酷的疫情面前,湖北人民真的不容易。他们最先成为受害者,也最先成为牺牲者。他们大多数人在返乡之前并未了解疫情的严重性,之后又用坚守为全国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他们坚强!B站UP主(视频内容创作者)“林晨同学”用镜头记录了他眼中的“空城”武汉,在超市里井然有序排队买菜的人们,脸上几乎看不见慌张,冷静镇定得让人难忘。他们乐观!一条武汉市民晚上高楼间喊话的视频,让人笑着笑着就看哭了,“对面窗户打开,吵下架啊!”心酸中流露出的喜感,却成为了武汉人民在大难面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别样诠释。他们奉献!这个春节放弃与家人团聚留在湖北;几乎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生死一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无怨无悔,义不容辞。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同胞,更是在保卫全国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非常抱歉,湖北给全国人民添麻烦了。我们会自行隔离到疫情稳定为止。加油武汉,加油中国。”这样的心声让人泪目。“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阵拼搏的不仅仅是那些白衣天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合同范例修改
- 2025民宅租赁合同书范本集锦
- 监理业务终止合同范例
- 定向委托开发合同范例
- 关于工程检测合同范例
- 修理行业技术转让合同范例
- 家装铺货合同范例
- 劳务公司带工合同范例
- 江阴商品房买卖合同范例
- 米酒作坊销售合同范例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关于健康的课件图片
- 2024-2030年农产品物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云计算体系结构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客户满意度调查管理制度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急救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春秋》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L∕T 5210.2-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2部分:锅炉机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