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运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独树一帜,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依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溢更光辉。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汲取西方现代之新。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愿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纳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这不是信仰不真,却是受了中国人相传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响,大家可以说得通,不争吵。《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那隐微处,在别人无可代他用力处,在每一人之独处,最是那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处。这也是讲的圣人难做。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不为,非不能”,此又是说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阳明也说圣人易做。王学讲到后来,说到满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罗近溪,正在讲堂讲学,正讲每人可以作圣,有一端茶童子进来,听讲人问,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当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纵使要孔子来端这茶,孔子也这么端,不会比这童子端的更好,这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说他已是一圣人。这也是讲圣人易做。只因我们误会了此中庸之道,似乎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没关系,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厌烦乡愿。(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材料二: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推断依靠于人们推已及人的实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推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怜悯,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中庸”加注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古今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谓成秩序,定天下。无论追名亦或逐利,无非为了追求华蜜。那么华蜜是什么呢?关于华蜜,亚里士多德在论及自由时说华蜜在某种状况下是“关于财宝的中庸之道”,而财宝则是获得华蜜的必要手段,但假如太贪欲就会成为财宝的奴隶,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无华蜜可言。反之,若能守住中庸,人就获得了自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华蜜"的人。孔子志向中的大同世界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须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开自己追求华蜜的行为阻碍别人追求华蜜。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中庸之道”对经济欲望的限制,才会有华蜜,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华蜜。在这个意义上,明显守不住中庸之道,极端追求财宝的人,是与华蜜南辕北辙的。譬如信任危机的出现,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来华蜜可言。(摘编自孔波涛、李慧《探讨“中庸之道”下经济的考察衡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可以假设有相反的两极,两极之间都是“中庸”所说的“中”,这个“中”的距离可以是很长的。B.佛教、回教、耶稣教传到中国,诸大宗教间之所以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是因为受了我国“中庸之道”的影响。C.“中庸之道”认为要对经济欲望加以限制,这样才能华蜜,这里所说的限制就是我们的欲望必需满意秩序与道德要求。D.怜悯是指要有侧隐之心,这是道德生活的基础,由此形成社会秩序。因此,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说是秩序。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庸之道",前者强调概念认知,后者强调社会行为。B.我们在生活中一团和气,很少苛责,不强调是非曲直,这其实并不是中庸之道。C.孟子和王阳明都说圣人易做,是指"中庸之道"没有确定标准反而显得更简单。D.道德推断实力高的人更易践行“中庸之道”,因为他们往往更能感受他人的情感。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4.“损人利己”这一行为为人所不齿,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5.现代人该如何践行“中庸之道”?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飞来飞去东山深夜,熟睡中的姚简被手机的铃声吵醒,同时被吵醒的还有他的夫人。他带着不祥的预感接听,果真,听到的是一串哭泣。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又仿佛在他的意料之外,心里惊慌哀痛之余竟然还夹杂着一丝丝不那么风光 的解脱。他须要确认,哪怕是明知故问,于是,便在姚久久一时半会儿尚不能中断的哭泣中很不礼貌地插了一句“究竟怎么了?”“叔,奶奶上呼吸机了。”姚久久一边哭一边说。不是最坏的消息,他想,但愿没那么糟糕。他具体地询问母亲的症状后挂断电话。夫人问:“怎么办?我们一起回去吧。”她简说:“疫情这么严峻,回国的航班几乎熔断,去哪里搞机票?”夫人说:“再难搞也得搞,你妈可就你这么一个后代。”姚简在网上查询航班,疫情缘由,航班大多取消,只能托熟人找关系,高价求购飞回中国的机票。又过了十天,他买到一张高价票。他把机票打印出来放在客厅的茶几上,一家三口像饥饿时盯着面包渣那样盯着,谁也不吱声。夫人想我是第一个必需放弃回去的,因为我跟婆婆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共同的文化背景。儿子想我诞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不是奶奶带大的,即使我回去也不是她最大的劝慰。“那么,只能是我一个人先回去了。”“请代我向妈妈问好。”“告知奶奶,我特别特别爱她。”“感谢。”姚简隔离完毕,姚久久把他从宾馆接到医院。他踮脚走进病房,望见母亲静静地躺在床上,鼻孔插着输氧管,脸庞比视频里的至少瘦一圈。他俯身把脸贴到她的脸上,轻轻叫了一声:“妈……”她嘴唇嘴动,眼睛微微一睁,想举手却没有力气举起来,两行泪从眼角艰难地沁出。她等久了等累了,还在他隔离期间就昏睡过去了。他把姚久久支开,一个人坐在床边陪护。宁静中,他脑海中母亲过去的唠叨声争先恐后,可现实中母亲没有声音了。他出现了短暂失听,就像飞机着陆时因气压变更而出现的短暂失听,世界宁静下来。仿佛是为了协作听觉,窗外的光线一抖,突然暗淡,就像被谁动了亮度开关。走廊外的花圈,怒放的鲜花因光线的突然暗淡反而凸显它们的明丽,有三团红,三团黄,还有两团紫,远远地看着就觉香。他下意识地抽了抽鼻子,觉得不对劲,竟然闻到了一股朽味,以为是下水道或过期食物发出来的,但经过细致检查才发觉朽味来自母亲的身体。他很生气,打来半桶热水,先用香皂把毛巾洗干净,再用毛巾给母亲洗脸,抹身子。傍晚,姚久久来了,她带来了晚餐和母亲的干净衣服。晚餐是给他带的,母亲已经断食,全靠输液维持生命。他没食欲,坐在一旁看她给母亲换衣服。他说:“你没闻到奶奶身上的气味吗?”她说:“这叫老人味,老了你也会有。”“要是当时她跟我去美国,哪至于这样,没准连这个病都不会得。”“到了美国就不生病了吗?”“那倒不是,或许那边的环境对她更有利……”“看看你们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就知道奶奶没跟你去多幸运。”他震了一下,没想到她从这个角度思索问题,更没想到她把他划为"你们"而不是"我们"。他不想默认,也想把憋了又憋的话痛快地说出来。他说:“你多久给奶奶洗一次澡?多久给她剪一次指甲?”她把被单重重地一抖,坐在床边生气,说:"叔,你是不是始终怀疑我没有好好照看奶奶?"他当然怀疑。“假如你怀疑,你可以另外请人。”还没等他想好词,她先说了。“每月一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你们高校里四级教授的工资,莫非你就不想挣这个钱吗?”他也下意识地把她化为“你们”。“我宁可不挣你的钱,也不想让你怀疑;你也不要因为有几个钱,就学美国欺压我们。”他很想说美国是美国,他是他,但明显她不会同意他的这种切割,在她的意识里他早就等于美国了。可能是因为儿子回来了,母亲这几天心情有了好转,精神也貌似有了好转。一天,姚简在给母亲洗脸时,她突然把毛巾推开,说:“你侍候我这么久,是不是烦了?”姚简说:“你给我尽孝的机会,兴奋还来不及。”“那你能不能回来工作?”母亲细致地看着他,目光里有一丝久违的光明。姚简不敢回答,生怕影响她的心情。他想,不是说回来就能回来,就像移栽的树,已经把根扎在新的环境,要想再移栽一次谈何简单。缄默。或许是说累了,或许是对姚简深深地悲观,她突然感到胸闷,突然就不想说话了。护士给她插了输氧管,她宁静地躺在床上,她的宁静让姚简好一阵不适应。深夜,姚简感到困倦,便伏在床边打盹。醒来已是凌晨四点,他抬头一看,母亲没了呼吸,输氧管已从鼻孔拔出,被她的右手紧紧地攥着。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姚久久开车送姚简回家。车上,姚久久说:"叔,我知道是你偷偷拔了奶奶的氧气管。”姚简气得面红耳赤,心脏差点停摆。“不只我,全部的亲戚都这么认为。”姚久久双手握着方向盘,仿佛握着真相。“我为什么要拔她的氧气管?莫非我就不希望她活得更久一点吗?”姚简按下车窗,急迫地呼吸着外面的空气。“因为你不想飞来飞去,不想影响你回美国挣钱,不想再支付护理费。”“停车。”姚简近乎呵斥。“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让我见到你。”说完,姚简打开车门钻出去,“嘭”地把门摔回来。“忘恩负义,我跟你绝交,我们全家都跟你绝交。”姚久久怼了一句,“呼”地把车开走,似乎车比她还生气,似乎车不是姚简给她买的。姚简愣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误会?他孤独地站了一会儿,百思不得其解,便朝家的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想还有谁能信任我?姚简飞回新泽西州后脑海时时常会冒出关于氧气管的各种说法,有时候他竟然怀疑母亲的氧气管真是自己拔掉的。一天午后,他靠在沙发上打盹,突然梦见了母亲,这是母亲逝世后他第一次梦见。母亲不停地抹着眼泪,说:“简儿,氧气管是我自己拔的,你受委屈了。”姚简一个战栗,忽地惊醒,放声大哭。这是母亲逝世后他第一次痛哭,仿佛要哭出全部的哀痛和思念。哭罢,他算了算时差,发觉母亲在梦里出现的时间正好是一个月前她离开的时间。这边午后,那边凌晨。(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简熟睡中接到侄女的电话,心里惊慌哀痛之余竟然还夹杂着一丝丝解脱,说明他潜意识里期盼着母亲抓紧离世。B.面对唯一的机票,夫人与儿子都放弃了,一样同意让给姚简,表明他们对姚简的爱,知道母亲最想见到的人是姚简。C.姚简面对母亲的期盼犯难了,不是说回来就能回来的,因为自己留学多年,已经把根扎在美国,要想再回国适应国内的生活已经很难了。D.文末姚简梦见母亲进而失声痛哭,是因为母亲说出了真相,他的嫌疑最终被洗清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人说:“再难搞也得搞,你妈可就你这么一个后代。”这里交代了背景,姚简孤身一人远赴美国,国内家中只有母亲一人,她生病了只能请人照料。B.走廊外的花圃,作者用花的颜色示意人心的不同,国内的亲戚只想要昂扬的护理费,并不是想真心照看母亲。C.“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让我见到你。”由此可见姚简的内心最终解脱了,再也不用和国内这些亲戚纠缠,更不用支付护理费了。D.文末用“这边午后,那边凌晨”点明白时差的缘由,同时也暗喻小说的主题,世态炎凉,人心难测。8.请简要谈你对小说标题“飞来飞去”的理解。(6分)9.本文有大量的对话描写,请找出三处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来回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煊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行。”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行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注】①扆:官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B.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C.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D.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裁,文中指明清主持会试的官员。如“明修《永乐大典》,以武进布衣陈济为总裁”。B.檄文,用于征召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文中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社稷代指国家。D.降榻,意思是下榻,谓礼遇来宾,此处义不同于《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灵敏,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许多闻名人士都比不上他。B.方孝孺举止端庄重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反抗,也曾建议惠帝运用缓兵之计,但没有胜利;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旧坚持反抗,最终失败。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当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2)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14.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才学?请任举两例。(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小题。潇湘夜雨·濡须对雪周紫芝楼上寒深,江边雪满,楚台烟霭空漾。一天飞絮,零乱点孤蓬。似我华颠雪领,浑无定、漂泊孤踪。空凄黯,江天又晚,风袖倚蒙茸。吾庐,犹记得,波横素练,玉做寒峰。更短坡烟竹,声碎玲珑。拟问山阴旧路,家何在、水远山重。渔蓑冷,扁舟梦断,灯暗小窗中。【注】①濡须:三国时旧城。②蒙茸:杂乱的草。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描绘了一幅烟霭迷漫、满天飘雪、孤舟无依的江天雪景图,营造出孤寂朦胧的意境。B.“波横索练,玉做寒峰”运用下比方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濡须雪后江山的漂亮。C.“渔蓑冷,扁舟梦断,灯暗小窗中”塑造了一个夜泊雪江、孤独难眠的人物形象,意蕴丰富。D.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词,意象多样,用词雅而不俗,美而不艳,呈现出的画面清爽素净。16.有人认为周紫芝的词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深切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2)《书愤》中写出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即“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国,其历史遗存之丰厚、文化文明之辉煌是______的。多数的文明之秘、历史之谜也确定了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______的光明前景。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广汉三星堆……每一个重要文化遗存的发觉和发掘,都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着我们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呈现着民族精神风貌。“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短短14个字的背后,是中国考古学者百年的不懈奋斗。正是考古,为我们_____了文明的来处,为我们寻回华夏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从用一把小小的手铲开启科学发掘的第一铲,到如今运用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考古发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_______,扎根田野,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究未知,中国所以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规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不容置喙大有可为揭露宵衣旰食不言而喻大有作为揭露栉风沐雨不容置喙大有作为揭示宵衣旰食D.不言而喻大有可为揭示栉风沐雨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为他们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究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规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馆。B.因为他们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究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C.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究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规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馆。D.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究未知,中国所以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引用和比方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不管做任何工作,有两件事都是最重要的保障,一是吃,一是睡,只有吃得好,睡得好,①___,对于航天员而言,就更是如此了。在电视里,航天员在太空舱中飘来飘去,②_,但事实上航天员的工作强度特别高,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太空出舱任务为例,从前期打算工作算起,到后期收尾为止,航天员须要连续十个小时高强度工作,体力和精神的双重消耗可想而知。既然航天员的工作如此繁重,______③_______,而在没有上下之分的失重环境下睡觉,专用的睡眠区是必不行少的。而说到睡眠区,()国际空间站的睡眠区显得有些憋屈,在航天员乘组轮换期间,仍旧会出现航天员没有床位的状况;天宫空间站的睡眠区相对宁静,空间更大,采纳了规则的横向布局,更有利于航天员的精神放松。21.联系上下文,在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就不得不提到天宫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那么,这两个空间站的睡眠区有什么不同呢?B.就不得不提到天宫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这两个空间站的睡眠区有不同之处。C.就不得不提到国际空间站和天宫空间站,那么,这两个空间站的睡眠区有什么不同呢?D.就不得不提到国际空间站和天宫空间站,这两个空间站的睡眠区有不同之处。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作文。老子《道德经》里提到,若要去除人生的是非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曾国藩多次强调“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意思是面对世间一切事情,我必需投身其中,挺起胸膛担负起自己该担的责任。胡适在《致毕业生》中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胜利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无我”是古今始终推崇的理念,而“无我”的境界也离不开“有我”的实践。何时无我,何时有我,是一个值得细致思索的现实问题。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年级语文科答案1.D2.C3.B4.①有“己”就有“人”,我们的生活应处于这两者之间,损人利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②必需旗帜显明地反对这种说法,决不能“不痛不痒,不黑不白”,否则就是“乡愿”。【每点2分】5.①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尽量干好自己的事情。②要有“怜悯心”,保持“道德推断”,遵守正常的“秩序”。③要用相应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开阻碍他人。【答对一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实力。“因此,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说是秩序”错,两个句子前后无因果关系。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是"成秩序,定天下"。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推断的实力。“是指‘中庸之道’没有确定标准反而显得更简单”说法错误,不是说“中庸之道”没有确定标准,而是强调心无杂念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哪怕是干好别人认为的小事情也是可以成为"圣人”。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材料一主要讲“中庸之道”,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A.强调为人与功业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强调应当在“质”与“文”两极中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材料一“取两用中”的观点;C.强调社会关系与社会状态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D.强调彼此转换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结合材料一其次段“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第三段“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依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可知,有"己"就有"人",我们的生活应处于这两者之间,损人利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结合材料一最终一段“只因我们误会了此中庸之道,似乎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没关系,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厌烦乡愿”可知必需旗帜显明地反对这种说法,决不能“不痛不痒,不黑不白”,否则就是“乡愿”。【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实力。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依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第六段“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当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可知,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尽量干好自己的事情。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推断依靠于人们推己及人的实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推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怜悯,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可知,要有"怜悯心",保持"道德推断",遵守正常的"秩序"。结合材料二其次段“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须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开自己追求华蜜的行为阻碍别人追求华蜜”可知,要用相应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开阻碍他人。6.C7.A8.小说标题“飞来飞去”有两层意思。①表层含义:指坐飞机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频繁来往(2分);②深层含义:揭示小说主题。现代社会,世界地域的距离不再遥远,留学也是常态,远在异国他乡,国外国内“飞来飞去”,文化、思想和亲情有了明显的距离感,人长时间漂泊,无根之感加剧,融不进外国文化,回不到传统之家,写出了当代社会,人的文化、亲情的无根状态,让人深思。(4分)9.每处2分。①第一处,在美国新泽西州,小说主子公与夫人儿子的对话,交代了他留学美国多年,母亲一人远居中国只能请人照料的背景,也体现了夫人和儿子久居美国,与国内母亲的疏离,情感的冷漠。②其次处,主子公与姚久久的对话,刻画了姚久久的势利和对“我”的误会,同时也点题“飞来飞去”。③第三处主子公与母亲的对话,对话虽短,但是内涵丰富,表现了母子血浓于水的深情,这是维系他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飞来飞去”的根脉。母亲的离世割断了他与母亲、祖国仅存的联系,彻底遁入无根漂泊状态,深化了小说主题。【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实力。A.“说明他潜意识里期盼着母亲抓紧离世”错误,从后文急迫买机票回国,在国内对母亲的担忧均可见主子公对母亲是极其依恋思念的,没有期盼母亲抓紧离世的道理。B.“表明他们对姚简的爱”错误,他们不回去更多是因为与母亲没有感情。D.“他的嫌疑最终被洗清了”错误,主子公没有拔输氧管,原本就无所谓嫌疑,哭泣是因为母亲离世的哀痛和思念,也有不被国内亲人理解的委屈。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实力。B.“用花的颜色示意人心的不同”错误,写花圃是说花很明丽,远远看着就觉着香,下意识抽鼻子,引出下文,为闻见母亲身上的朽味做铺垫。C.“内心最终解脱了,再也不用和国内这些亲戚纠缠,更不用支付护理费了”理解错误,这句话表明主子公特别生气,因为亲戚误会,认为他在乎的是钱,但他在乎的是亲人的理解和敬重。D.“同时也暗喻小说的主题,世态炎凉,人心难测”说法错误,小说的主题理解错误,并不是世态炎凉,人心难测,主要写出了当代社会,人的文化、亲情的无根状态。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实力。小说标题“飞来飞去”有两层意思。表层含义:结合"因为你不想飞来飞去,不想影响你回美国挣钱"可知指坐飞机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频繁来往;深层含义:揭示小说主题。现代社会,世界地域的距离不再遥远,留学也是常态,远在异国他乡,国外国内“飞来飞去”,“看看你们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就知道奶奶没跟你去多幸运”“他震了一下,没想到她从这个角度思索问题,更没想到她把他划为‘你们’而不是‘我们’。他不想默认,也想把憋了又憋的话痛快地说出来""我宁可不挣你的钱,也不想让你怀疑;你也不要因为有几个钱,就学美国欺压我们”“他很想说美国是美国,他是他,但明显她不会同意他的这种切割,在她的意识里他早就等于美国了",文化、思想和亲情有了明显的距离感,人长时间漂泊,无根之感加剧,融不进外国文化,回不到传统之家,写出了当代社会,人的文化、亲情的无根状态,让人深思。【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对话描写及其作用的实力。第一处,在美国新泽西州,"夫人问:'怎么办?我们一起回去吧。'姚简说:'疫情这么严峻,回国的航班几乎熔断,去哪里搞机票?'夫人说:'再难搞也得搞,你妈可就你这么一个后代'"“夫人想我是第一个必需放弃回去的,因为我跟婆婆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共同的文化背景。儿子想我诞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不是奶奶带大的,即使我回去也不是她最大的劝慰”“那么,只能是我一个人先回去了"“请代我向妈妈问好"“告知奶奶,我特别特别爱她”“感谢”,小说主子公与夫人儿子的对话,交代了他留学美国多年,母亲一人远居中国只能请人照料的背景,也体现了夫人和儿子久居美国,与国内母亲的疏离,情感的冷漠。其次处,“叔,我知道是你偷偷拔了奶奶的氧气管”“不只我,全部的亲戚都这么认为”“我为什么要拔她的氧气管?莫非我就不希望她活得更久一点吗”“因为你不想飞来飞去,不想影响你回美国挣钱,不想再支付护理费",主子公与姚久久的对话,刻画了姚久久的势利和对"我"的误会,同时也点题“飞来飞去”。第三处,“简儿,氧气管是我自己拔的,你受委屈了”,主子公与母亲的对话,对话虽短,但是内涵丰富,表现了母子血浓于水的深情,这是维系他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飞来飞去”的根脉。“姚简一个战栗,忽地惊醒,放声大哭。这是母亲逝世后他第一次痛哭,仿佛要哭出全部的哀痛和思念",母亲的离世割断了他与母亲、祖国仅存的联系,彻底遁入无根漂泊状态,深化了小说主题。10.D11.A12.B13.(1)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知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的莫非只有我方孝孺吗?(2)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哀思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14.①编纂《太祖实录》《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当负责人。②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③明成祖发兵之前,姚广孝劝告他不要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从侧面表现了方孝孺的才学。④方孝孺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闻名人士都不如他。也从侧面表现了方孝孺的才学。(每点2分,答对二点得满分)【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本句意为:蜀献王听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当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当翰林侍讲。其次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经常向他询问。“蜀献王闻其贤”是完整的主谓宾组成的句子,不宜分开,解除A。“贤”作“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解除C。“世子师”与“侍讲学士”都是官职名,不宜分开,解除B。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A.“总裁,文中指明清主持会试的官员”错误,文中的总裁,是指明清中心编纂机构的主管官员。依据:“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实力。B.“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范围扩大,依据原文“太祖喜其举止端整……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可知,明太祖观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留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翻译:(1)“尝”曾经;“旬”,十天;“岂”,哪里,莫非。(2)“颔”,点头同意;“是”,这时;“殿陛”,宫殿内外。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实力。要求找出体现其才学的地方,从“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可得出①编纂《太祖实录》私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当负责人。从“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可得出②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从“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可得出③明成祖发兵之前,姚广孝劝告他不要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从侧面表现了方孝孺的才学。从“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可得出④方孝孺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闻名人士都不如他。也从侧面表现了方孝孺的才学。参考译文: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的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闻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却轻视文学,经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知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的莫非只有我方孝孺吗?”他的父亲方克勤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接着跟随宋濂完成学业。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举荐,被太祖召见。太祖观赏他举止端庄重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德端庄的人才,你应当始终用他到老。”随后依据礼节送他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举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蜀献王听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当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当翰林侍讲。其次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经常向他询问。朝廷探讨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确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座位前拟写批复。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当负责人。燕兵作乱,朝廷商议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方孝孺说:“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乏累。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当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等我们协商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王。薛嘉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其次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吩咐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是陈煊却率领战舰倒戈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皇帝特别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恳求坚守京城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胜利,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确定不会倒戈,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哀思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您不要熬煎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靠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行。”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行能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吩咐在闹市将他处死。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B(从“吾庐,犹记得”可知,“横波素练,玉做寒峰”是词人想象的家乡之景。)16.①漂泊无定的孤愁。上阕借漂泊无依的“孤篷”表现了词人漂泊异乡的孤愁。(或:通过“浑无定、漂泊孤踪”“空凄黯”干脆表现了词人漂泊异乡的孤愁。)②年华老去的伤感。“似我华颠雪领”,由眼前白雪联想自己白发满头,表现了词人年华老去的伤感之情。③深切的思乡之情。“家何在、水远山重”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词人离家万里,表现词人的思乡之情。(或:通过想象家乡雪后横波如练、山峰如玉的景色,表达词人的思乡之情。)(每点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17.(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8.D【解析】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依据语意,这里应填“不言而喻”。大有可为:比方所做之事很有价值,很有发展前途。原意不能指人,现也可用以形容人。大有作为:意思是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做出很大成果。依据语境,此处应填"大有可为"。揭示:指出或阐明不易看清的事物。揭露:使隐瞒的事物显露出来。依据语义及后文的“文明的来处”,这里应填“揭示”。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依据语境,此处应填"栉风沐雨"。故选D19.B【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二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因为”放在“他们”之前,“所以”放在“中国”之前,所以解除C、D;一是多重定语语序不当,数量短语在形容词短语之前,所以解除A,选B。20.引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句话正体现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揭示了文明的来处,使语言精练,含蓄高雅,更有感染力和劝服力。比方:将历史比作教科书,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比作"活字典",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突出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和意义,不断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探寻文明的来处。(第一点2分,其次点3分,共5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21.工作才能干得似乎乎特别满意那么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句2分,共6分,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依据前文“不管做任何工作”以及“只有吃得好,睡得好”以及后文相关内容可推知应填“工作才能干得好”;依据前文“在太空舱中飘来飘去”以及后文“但事实上航天员的工作强度特别高”可推知处应填“似乎特别满意”;依据前后文“既然工作如此繁重”“睡眠”可推知应填“那么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22.C【解析】本题设置了设问句和一般陈述句的表达效果,依据语境,此处用设问句表达效果更好,起强调作用,句意更连贯,所以解除B和D;依据后文的内容,“国际空间站和天宫空间站”的语序连接更顺畅,所以解除A,选C。23、作文【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一的角度是“无我”,关键词是“无身无我”,并指出不能过多留意自我,不要有“有我”的执念,从而不受到苦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篇
- 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稿合集八篇
- 关于课堂教学总结模板锦集10篇
- 公共卫生工作个人总结
- 工程造价专业的实习报告6篇
- 社会实践三下乡心得体会
- 2022清明节缅怀先烈演讲稿7篇
-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个人学习感悟
- 学习深圳精神感悟心得体会集合6篇
- 看电影后的观后感复仇者联盟
-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科普课件
- 三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库-上(单选题部分)
- 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中药鉴定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
- 10.再塑生命的人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 (高清版)WS∕T 389-2024 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1 分数乘法《小数乘分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店铺(初级)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解析版)
- 酱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司年会安保方案(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