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个性张扬-印象主义艺术大纛_第1页
第十五讲 个性张扬-印象主义艺术大纛_第2页
第十五讲 个性张扬-印象主义艺术大纛_第3页
第十五讲 个性张扬-印象主义艺术大纛_第4页
第十五讲 个性张扬-印象主义艺术大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讲个性张扬—印象主义艺术大纛主编:周利明谁要学习飞翔,必须先学习站立、奔跑、跳跃和舞蹈:人无法从飞翔中学会飞翔!——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本讲以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的社会变革、科学发展等时代背景为引子,主要讲述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三大印象主义艺术思潮。对于这些艺术运动,从社会发展、时事局势、当时科学、哲学思潮中分析,包括起源、分布、主要表现形式还有观念内涵即代表作品分析,并深度思考艺术将如何发展这一本质问题。从技艺中挣脱的光与色:印象主义开启现代艺术的大门:后印象主义纯粹的色彩科学:新印象主义目录从技艺中挣脱的光与色:印象主义1总的说来印象派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以习作代替创作;以素材代替题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不可否认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一、世纪之交中的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帝国主义的发展,为了呼应英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的这一革命常常被称作第二次工业革命。《城市在上升》[意大利]波丘尼相对中世纪的宗教迷信而言,这一时期人们更信仰科学。工业技术的进步巩固了启蒙运动的民族主义基础。世界虽然战乱,但进入20世纪后的学术界也是动荡不安。相对论、量子力学、电子技术的提出和发现,又一次撼动了经典,引领世人再一次认识世界,并拉开了原子时代的序幕。正如中引言中那般,人无法从飞翔中学会飞翔!那就摈弃传统,迎来新的,名为“现代”的艺术吧。二、印象主义之始1.终结?开始?19世纪的欧洲,学院派的陈旧思想充斥着艺术的前沿:追求绘画技术的精湛,油画还在不停的讲诉着宗教、神话、传奇。艺术在前进中处于停滞,绘画逐渐沦为文学的附属、画室的技术。1874年法国巴黎的一家无名照相馆里,一幅《日出•印象》赫然出现,人们讥讽其为“印象派”(Impressionism)。2.从映象到印象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画家绘于笔下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世界?《日出•印象》[法]莫奈印象派的印象主义思想与“表象”的哲学理论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表象不是物自身。表象是外来的信息的在主体内生成的东西。表象是我们的感觉。表象是外物在我心中产生的印象,表象就是我们见到的事物的样子。[法]爱德华·马奈三、黑暗中的探索者——爱德华·马奈提到印象主义的伊始,第一要提的必然是爱德华·马奈(édouardManet,1832-1883),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一生都惦记着入选当时社会认可的沙龙展,然而却在临终前才得到公众的认可。可以说这位大师的艺术、理论,以及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所以说,就马奈艺术而言,其无愧于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草地上的午餐》画中前景的裸体女子是维多利亚•默兰(模特),左侧拿手杖的绅士可能是马奈的弟弟尤金,右侧的男子则是马奈的朋友,荷兰的雕塑家费迪南德•里沃夫。学院派绘画中,背景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典雅感以衬托前景。但是马奈却并这么顾忌,他将焦点弱化,花大篇幅描绘了森林,其中包括在池塘中洗澡的另一位女子,并与处于强光中的三位前景人物形成对比,画中的森林、河流、小船只是真实记录了画家的知觉。正是马奈的这种直接关照自然的作法,这里的背景不是什么“风格化”的产物,而充满了许多耐看的细节。画面用光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却利用正面光削弱了人体上的细微明暗变化,将主要人物身上的明暗关系总结成了一两个明暗区域,达到了一种造型平面化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强烈的快照式画面。形体并非有线条构成,而仅仅源于光与色彩的相互作用,光是画面的主角。《草地上的午餐》[法]马奈2.《奥林匹亚》画作描绘的是一位斜倚在床上的年轻白人女子,床则贯穿了整个前景画面。这位女子完全赤裸,但又不乏装饰物件,其以冷漠的目光静静的注视着观众。背景中,一位黑人妇女手捧鲜花似乎是为她而献。奥林比亚是希腊神系主体,代表宇宙的秩序。奥林匹亚,这个造就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也成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代名词。如今在马奈的画作中以一名白人凡女(维多利亚•默兰)裸体出现。马奈用奥林比亚作裸女画题是一种讽刺,意义深刻。由于从亮色到暗色其间没有中间调子,因而看这个压缩式浮雕判若一块设色镶嵌,它的黑白对比就像形象本身一样强烈地作用于观者的想象力。总之,从这幅画上看到了风格的统一,看到了所有描绘对象都服从于统一的设色效果。裸女被归结为画家所感受至深的色彩结构——它尽管是以压缩式浮雕形式出现的,但已变为立体了。《奥林匹亚》[法]马奈3.《吹短笛的男孩》人物用右脚站稳,产生完美的平衡,左腿伸展,双臂弯曲而短笛放在嘴上;清晰的边线勾画出外形,裤子两边的黑色边线,使外形更加鲜明。抽象的背景,既无横面又无竖面,马奈以单一而又和谐的色调来勾画其脸部。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红色和黑色基本色调间的主要关系,被衣扣和布景的金黄色,以及托住乐器的白色披带所突显出来。小音乐家眼睛的强烈黑色,眉毛的清晰线条,加强了眼部的表情。脸看起来虽然简单,却展现了马奈高超的绘画手法,以及其全部的经验。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曾在这幅《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4.《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画作描绘了一位金发酒吧女站在吧台后面,身穿饰有宽大花边的紧身上衣,两手撑在台面上,她前面的柜台上放了各种酒水,中间还有橘子和白玫瑰。女子的身后是一面大镜子,画外的一切隐隐约约地收入其中。酒吧间里灯火辉煌,宾客满座,热闹华丽的景象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此画作形式上的奇特之处在于,好像观者非得是画中人才可,甚至可能就是镜子中正盯着少女的那个男子。这幅画作只有正面对着观众的少女是真实真切的形象,其余的均是镜子投射的虚化之影。也许画家在这里是想要喻示,那醉生梦死、充满欺骗色彩的巴黎夜生活。年沙龙展出了他生前最后一幅作品《福利·贝热尔的吧台》,因而获得极大成功,官方授予他“荣誉团勋章”。病中的马奈说:“这实在太晚了。”1883年4月30日,马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光和色的世界。《福利·贝热尔的吧台》[法]马奈[法]克劳德·莫奈四、伟大的开拓者——克劳德·莫奈真正使印象主义发扬光大的是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1861年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服役后回到巴黎,结识了马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和塞尚等人。他和毕沙罗一起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开拓者,在所有印象主义的画家中,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又无疑是最令人信服并一以贯之的实践家——任何苦难都无法阻碍他对光与影的刻意追求。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1874年为反抗官方的沙龙展,莫奈和朋友们一起组织了首届群体展,他提交的作品就是《日出•印象》,“印象主义”之名由此而来。1.《日出·印象》画作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2.《圣拉查尔火车站》当时的巴黎有着不断延伸的铁路,隆隆的冒着龙岩的火车,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大道,莫奈灵动的扑捉到了这里,这个地区的活力与生气,变化与现代化的发展。画作中火车从蒸汽中显现,冒着烟开进车站,背景的淡淡薄雾中,隐约可见的是成为巴黎主要风景的高楼,莫奈颤抖的笔触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这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并营造了城市生活的喧闹,快速的节奏。莫奈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这幅画也出色的表现了画家对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的自我理解。印象主义与当时时代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印象主义的思想影响下,这种联系也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圣拉查尔火车站》就描绘了巴黎生活的一个主要侧面。《圣拉查尔火车站》[法]莫奈3.

《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这幅肖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是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法]莫奈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4.《卢昂大教堂》组画卢昂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它的正面有着丰富的起伏变化,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变幻莫测,神秘感人。真正激发莫奈兴趣的,并不是大教堂哥特式的建筑本身,而是投射到教堂正面上的光和影跳动。莫奈为了把握光与色的无穷变幻,研究不同时间阳光下景物的色彩变化,他在同一观察点同时展开数张画布,每块画布只在同一时间画上10~15分钟,每天同一时刻在相同的光线下工作,经过两个月最终完成了20多幅。这样一组画就像一个完整的乐章的一样构成了一个整体。石壁的本身是灰色,但是在组画中却呈现的是色调丰富而又朦胧的金色、褐色、青灰色等不同的色彩。他是在为了表现色彩本身而进行创作,题材对他来说只说一种载体。《卢昂大教堂》组画[法]莫奈《卢昂大教堂》组画[法]莫奈纯粹的色彩科学:新印象主义2一、席卷而来的色彩风暴随着科技、色彩学的发展,在印象主义方兴未艾之际,又有这样一批画家,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的绘画技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莫奈所提及的理想境界:纯粹的色块拼贴、流动的空气——这便是新印象主义(New-Impressionism)。因为新印象主义根据这一色彩分割的理论作画,所以也被称作“分割主义”,也因为他们在具体敷色时用点彩的方法,所以有被称作“点彩派”。这个画派的代表画家就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二、传统与创新兼具的乔治·修拉乔治•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1859年12月2日生于巴黎,受过完整的美术学院教育,曾师从安格尔的学生亨利•莱曼(HenriLehmann)学习古典主义绘画,后来又研究过卢浮宫中的大师作品,对光学和色彩理论特别关注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实验,并埋头攻读夏尔•勃朗,谢弗勒尔,舒特,鲁德和其它一些理论家论述色彩的科学资料。也许正因为他太过致力于方法和理论研究,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并不多。1.《安涅尔浴场》这是确立了以“点彩”为表现手法的画家修拉的第一部大作。此作品描绘了在巴黎西部阿尼埃尔一带塞纳河里享受沐浴之乐的人们。这种点彩技巧是将几种原料并列,但并非直接在调色板上调色,而是利用人的直觉经由大脑所转换的多种颜色的基点,在观赏者眼中呈现出某种色彩。对比法,点彩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便成为修拉艺术的主要成分。他向朋友魏尔伦解释说,画风景是他夏日的工作,他每年都要到海边或巴黎周围去画风景,以便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来休息眼睛。到了冬天,他则买上一幅大画布,放在画室里,来搞研究,并且会在可能的情况下,获得一些成就。2.

《大碗岛夏天的周日午后》这幅画作是新印象主义典型的代表作,也是一幅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纪念碑式意义的油画作品。画面上的大碗岛是位于巴黎附近奥尼埃的一个岛上公园。画面上,聚集了许多周末来这游玩的人们。画家着意把画面分成了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和处于阴凉中的两部分,使画面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上的人物与周围的湖面、树木等构成了精密和谐的构图,使画面上物象的比例、物象与整个画面的大小、垂直线与平行线的平衡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和谐和科学秩序下的统一。印象主义解放了感觉,修拉则相反,他只承认基于数学和物理学规律的方法。有人认为1891年5月修拉的逝世标志了“新印象主义”的结束。但他的理论和技法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大碗岛夏天星期日的下午》[法]修拉三、纯净而富激情的保罗·西涅克保罗·西涅克(PaulSignac,1863-1935),法国新印象派创始人之一,他主要画风景,且经常使用点彩派技法作画。1863年11月11日生于巴黎,1935年8月15日卒于同地。早年学建筑,后转而学绘画。1884年与修拉结交后,开始接受新印象主义理论,并成为这一运动的骨干人物。他的作品富于激情,善用红色作为基调。作为画家的同时,西涅克也同样是一位作家、航海家、更是一位激情的领导家。在1891年,修拉早逝之后,他便担负起继续领导朋友们,为自己的思想而斗争的重任。三、纯净而富激情的保罗·西涅克以红色作为基调,采用各种谐调的、镶嵌画似的点描法绘制,补色关系在细部颇不讲究,可是从整体上看是和谐的。它不仅色彩鲜明、响亮和耀眼,而且像交响乐似地产生丰富华丽的鸣响。港口近处用低明度的冷色,中间用中明度的暖色,天空中用高明度的色彩,既良好地处理了补色的关系,同时又使远近产生秩序感。1.《圣特罗佩港的出航》2.

《菲尼翁肖像》画作前景的人物有着印象派的平面化特征,形象生动自然,优雅的举止,暖暖的黄色给人心头一阵温润。背景则是以明艳的色彩和生动的纹样装饰为基调,与其说的背景更像是平面的装饰画。前景几乎动作静止的人物与装饰、旋转变化的背景趣味的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具有令人怦然心动的表现力和视觉张力。由於水彩这种技法能提供较大的处理自由,较少受新印象主义理论的束缚,比西涅克恪守分割法的油画更有魅力。日本的浮世绘及泰纳等作品给他很多启发,使他更加注重色彩的装饰性和表现效果。整幅画作的色彩上运用了紫色与黄色的互补关系,其中点缀着红色、绿色与蓝色。这里可以充分体现出西涅克的纯色主张:在面对自然事物时,颜色更加趋向于纯粹、概括。但色彩中补色关系的对比,冷暖感觉的穿插使得整幅画作又不失丰富性和细腻感。在明亮的背景色衬托下,前景的食物更像东方的版画,几乎是平的,但前后景的对照,就画作的整体而言有不失空间立体感,看似平静的画面因为色彩的冷暖对比、互补而形成的波光粼粼的湖面,变化天空,以及向上张开的树冠等形态而形成了极富生命力的田园风光。相较西涅克的其他代表作而言,《卡努比埃的松树》则更像一幅有着强烈视觉震撼力的装饰画。3.

《卡努比埃的松树》四、新、旧与未来尽管看似迥异,但新印象主义是承接了印象主义的,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他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更为鲜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那么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那么它必然导致另一场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义的诞生。西涅克和修拉共同这样描述他们的发现:新印象主义者消灭所有混乱污浊的调色,以纯色进行完全的光学调配,以点彩为方法,根据科学色彩论进行严谨观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色彩的亮度、力度与和谐度——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成就。开启现代艺术的大门:后印象主义31910年至1911年,伦敦格拉夫顿美术馆举行了一次画展,其中主要参展的艺术家,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塞尚、高更、凡•高。英国的批评家罗杰•弗莱将去取名为“马奈和后印象主义”。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日后,人们也将他们各自的风格统一于这个新兴名词——“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一、追求艺术的永恒、世界的真实——保罗•塞尚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绘画之父”。塞尚所追求的不是外表真是或是摄影真实,也不是印象主义的“真是”,而是存在于人言所接收到的模糊短暂的视觉信息背后的恒久结构。塞尚专注于通过仔细的用色而创造三维造型与空间,并且认识到,不同的色彩是具有不同的特性:色调、饱和度、亮度。此外他还有意识到冷色收缩,暖色膨胀的视觉感受,并将他的这些发现灵活的运用到他的绘画作品中。这幅作品是塞尚晚年的杰作,也是他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画中的景物飘浮在色彩之中,景物的远近关系、空间关系完全被几何形体所替代。如同一曲层次丰富而和谐的交响诗。在这幅画中,塞尚没有像莫奈那样采用表现因大气流动而产生出的瞬间视觉效果,而是代之以对于广阔受光空间更专注、持久的分析。主要空间到比画布表面更加纵深和广大的地方,包括了许多小元素,如道路、田野、房屋,以及远处的高架桥,每个元素的视角都略有不同。在这一变动、后退的视角上,是圣维克多山的巨大体量,对前景和后景轮廓的同等强调,使画面同时呈现出近景和远景的效果。1.

《圣维克多山》“将自然当成圆柱、球体、圆锥,从而恰当的视角看每个东西,是每个体或面的每一面都朝向一个中心点。与地平线平行的线带来呼吸,那是自然的截面……与地平线垂直的线带来深度。但我们人得深度并不停留在画面表面,由此我们还需要以红色和黄色引入光的振颤,以大片的蓝色表示天空。”

——摘自塞尚给朋友的信画中人物的色彩并非真实,而是为了配合背景所产生的,仅仅是由一片片色彩组成的,因此结成了一个组体。塞尚在这里以“变调”代替了“造型”,简单的来说,就是以各个色区的有节奏的变换代替了形象的塑造。色彩效果是以坐在左边的玩牌者上衣的紫蓝色同色同坐在右边玩牌者的黄色带有蓝色阴影的形象对比,以及这些颜色同背景、肉体的红调子、桌子的黄调子的对比为基础,通过千变万化的色调造成了形象刻画的立体感。形象刻画有力、性格特征准确,色彩的强度非但不妨碍形成整体的统一,反而还强调了这种统一感。2.《玩纸牌者》塞尚说:“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法]保罗·高更二、追求艺术的原本、世界的纯真——保罗•高更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凡•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通过毕沙罗,高更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此外他还受到象征主义,日本版画以及黑人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简化了的巨大形状,均匀单一的色彩,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素描与颜色的抽象化,超脱自然,这就是高更所发现和创立的艺术。画中色彩统一的平面和围绕图象线条,体现出高更对于纯朴、简化意味的刻意追求,这与印象主义画风形成鲜明对比。此画反映出画家对于所绘对象的细致观察。然而,画家在这里已超越自然主义的观察,而追求情感的表现。画面形象也并非印象主义者眼中的样子,而是经回忆与想象的修正。对“思想的神秘核心”的表达,恰是高更的目标所在。他以简化的构图,使空间平面化,同时,使轮廊线变得粗重,并加强色彩的浓度,其目的,是要让画面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所作的记录,而是一种对朴实、虔诚的宗教信仰的直接的视觉象征。1.《黄色基督》《黄色基督》[法]高更高更在其日记中写道:“印象主义者一味地研究色彩,而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只关注眼睛,而对思想的神秘核心,则漠不关心,从而落到了只是科学推理的境地。”《塔希提少女》一画所描绘的正是这个岛上的妇女劳动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显然,画家不想如实地表现这些景物与颜色,经过他自己的感受,高更把这一切稚拙化了。没有透视,更没有色彩的层次,所有这些异国情调都是带有原始味道的,他以装饰性手法展现出这片景物。他以综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但决不搞综合。形象上没有丝毫抽象因素,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调子都充满着赞美和喜悦。高更那种绝望的、悲哀的调子,在这幅画上已全然消失。具有东方艺术的单纯美和装饰美的特色。2.《塔希提少女》1891年高更定居到西太平洋法属的塔希提岛上,想在那里建立“野人艺术学派”。高更想要远离都市生活的原因,其一是厌恶了资本主义的巴黎生活;其二是对东方艺术,中世纪或者黑人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据画家自己说,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作品。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从婴儿的诞生,青春的尝试和思考到行将就木,从左到右画家以一连串我们熟悉而形象的人物,去意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住哪里去?”这个人类一直所思考的哲学问题: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完整而有象征的表达了人生的全过程,轮回似的画出一首人生三部曲,人类的生生不息。3.《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法]高更他的抽象的特点:他的纯色、他的综合方法、线的装饰性和不要深度(第三度)他的这种手法,被他自己和文学家命名为象征主义(综合主义)的风格,同时也为高更一生的创作留下了不朽的记忆。三、追求艺术的炙热、世界的疯狂——文森特·威廉·凡·高文森特•威廉•凡•高(VincentWillemvan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困扰其多年的精神病发作,在黄昏的田地里举起手枪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他认真热爱的世界,是年37岁。[荷兰]文森特·凡·高在这里凡•高不似一般的静物画那样以描绘对象的形似为目的,或者仅仅展示一种装饰性的美。画家以饱满的大笔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向日葵的形态。浮于画面之上的鲜亮色彩和平涂的笔触,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画家满怀炽热的激情,他富于动感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1.《向日葵》《向日葵》[荷兰]凡•高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凡•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