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岭区资源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1页
弓长岭区资源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2页
弓长岭区资源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3页
弓长岭区资源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4页
弓长岭区资源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弓长岭区资源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资源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迫问题。2009年,我市弓长岭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得到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转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界定资源枯竭城市?怎样实现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如何解决?)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我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多批评指正。一、我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基本特点及经济转型之现状(一)我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定义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一般可使用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之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的城市。(二)我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2001年5月,阜新市新一届班子上台,确立阜新实行“经济转型”的发展模式。并向国家提出了要做转型试点的要求,得到了李岚清同志的认可,于是阜新在国阅【2001】76号文件中被确定为全国惟一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自此拉开了国家主导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序幕。2003年除夕之夜,温家宝总理来到阜新,在井下同矿工们一起吃饺子过年,预示着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实施大的动作。03年6月,温家宝总理到辽宁调研,调研结束后,他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我省的阜新市、盘锦市被列入其中。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9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我省抚顺市、北票市、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葫芦岛市南票区、辽阳市弓长岭区被列入其中。(三)我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基本特点资源枯竭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四)政策支持为了有助于这些城市更好更快地进行经济转型,中央财政给予这两批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重点用于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二、弓长岭区资源转型综述弓长岭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他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也经历了转轨期的衰败,如今又在资源转三、弓长岭区经济转型取得的成效弓长岭区获批资源转型城市以来,已连续4年获得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支持。2008—2011年,国家财政部共下达弓长岭区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6244万元。其中:2008年5100万元,2009年7200万元,2010年8600万元,2011年15344万元。主要投向:一是用于解决矿山遗留问题廉租房及棚户区改造、北出入口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采矿沉陷区异地新建小学项目;三是用于培育接续产业。包括大汤河旅游观光带综合治理、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弓长岭区实施转型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弓长岭区正经历着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传统的铁矿石采选单一结构向铁精粉、直接还原铁、冶金铸造等深加工拓展,工艺玻璃、矿泉饮品等非矿业产业也不断壮大,以数字化矿山、数字化城市为代表的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专业鉴定,培育出了聚进科技、喜龙机械、喜神木业等一批新型工业企业。除弓矿公司及其附属企业外,区属采选企业由转型前的72家整合到60家,采掘业及原材料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转型前的80%下降到62%。二是以温泉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迅速兴起,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农业经济作物种植比不断提高,生态、观光、高效农业和山上林下经济、无公害农业和特色养殖业迅猛发展。全区初步形成了多元化产业格局。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以来,通过加快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积极培养接续产业,促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5.29亿元,年均递增20.1%;人均GDP实现3.53万元,年均递增20.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56亿元(老口径),年均递增38.8%;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实现15642元,年均递增15.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324元,年均递增16.2%。三、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路网建设不断完善,拥有公路总里程254.5公里、高速公路过境段11.1公里、省级公路过境段11.8公里、县级和乡村级、等外公路203.4公里,全区百平方公里黑色路面密度达76%,完好率85%以上。市政功能全面提升,实施了自来水改造、管道燃气、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困扰居民多年的供水、供气、供暖等问题得到解决。管道燃气供气700户。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并运营良好,城区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市管理全面加强,“数字化城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汤泉谷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充分运用财政资金、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引导社会投入,强力实施矿工房改造,日伪时期的“矿工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集中改造拆迁棚户区13.46万平方米,建成回迁安置30.15万平方米,安置3813户,总投资3.66亿元。连续实施廉租房、解困房和房地产开发工程,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3㎡。全面实行了职工全员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大了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在全省第一批自费启动新农保试点。就业和再就业成效显著,再就业工作连年超额完成任务。进一步完善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发放小额贷款200万元;扶持创业带头人620人,组织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600人;城市低保覆盖率为4.3%,农村低保覆盖率为6%,全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五、环境治理效果显著。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全面关停、取缔了大汤河沿岸的小采选厂,依法先后关停、治理污染违排企业71户,削减二氧化硫2489吨、化学需氧量1659吨、烟粉尘850吨。万元GDP能耗下降6.4%、水耗下降8.5%。启动了岭东采矿区移民下山和地质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采矿沉陷区综合治理。生态建设成果显著,大力进行绿化美化,城区新增绿地5.1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422.3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11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积极开展村屯绿化和大汤河等流域治理,高标准建成大汤河5座翻板闸;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完成30个水源地标准化改造;建设秸秆气化站10处,改厕1700户;完成11个村电网改造,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全面展开。六、社会更加和谐进步。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跃上新台阶。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接收弓矿中小学9所,将全区34所中小学校合并为8所,新建了汤河学校、标准化初中和1所小学,搬迁了采矿区1所学校,进一步整合了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了教育硬件条件。卫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了新医疗改革,各项人口计划生育指标均保持在全市先进水平。建设了高档次的文化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完善了社区、村文体活动场所。全区有线电视用户突破2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保持平稳态势。四、弓长岭区资源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地质环境修复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脆弱。弓长岭铁矿已有近百年开采历史,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使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是污染源治理任务艰巨。全区现有大型露天、井下排岩场10座,另有几十座小型排岩场随意堆放,共有舍岩1800万立方米,利用率只在5%左右,虽已投入资金3000万元进行了初步治理,搬迁了部分居民,但仍有1000多户居民需要搬迁,部分地区尚需复垦绿化。全区现有尾矿储量达2亿立方米、50多亿吨,回收利用率只有2%左右,大部分在尾矿库里露天堆放,长期的氧化、风蚀、扬尘、溶滤和偶尔出现的垮坝,使得有毒矿物和有害物质对地下、地表水体造成长期持续的污染。二是地质灾害和次生危害频发。现有较大的地面塌陷3处,9000平方米,需要立即搬迁居民11户。现尾矿库中有一些超储库处于高陡边坡角,汛期极易发生垮坝、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安全。每到雨季,区政府都要组织大量人力严防死守。3年来共发生较大的尾矿坝垮坝、冲刷事件4起,所幸无人员伤亡。同时,长期井下采矿还形成地下空洞,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大面积地下跌水,随着水位下降,将面临更大的塌陷危险。三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长期的矿业开采,造成矿山地质环境受损面积达90平方公里。采矿废弃物占用和毁林占地,导致岭东地区3个村农民的人均耕地不足0.2亩,毁林占地达3000多亩。运输重载车通过城区,时而造成遗洒、扬尘、噪音、交通堵塞和损毁市政设施等问题,通往岭东矿区的15公里路基路面处于过载状态,加剧了市政设施报废损毁。(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成本较高,资金缺口大。一是矿区群众生存条件恶劣,城市功能低下。几年来,虽然弓长岭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整治和建设,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据统计,目前全区尚有8.2万㎡、3000多户的棚户区急需改造;弓矿医院房屋、设备老旧,因资源枯竭等多种原因,矿山先后有近3万人处于长期放假、半失业待岗状态。二是矿区地质环境受损严重,彻底修复和治理需资金至少16亿元。三是培育接续产业刚刚起步,基础设施尚不完备。新开辟的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中区、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四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转型投入较大。建设汤河新城20平方公里规划区,远景规划到40平方公里,市政设施要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需要扩面,深化农村医疗改革和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等事业,完善农村市场流通,需大量引导资金投入。五是长期矿业开采对市政设施造成较大损坏,加剧了城市设施的老化,造成提前报废。仅采矿业所造成的市政设施修补资金,每年就需增加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三)转型人才短缺,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资源城市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政府部门到企业都需要一批高素质、会管理、懂技术的知识型、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却存在缺少急需人才、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观念创新上,整合资源的力度还需要加强,视野还需要进一步开拓,特别是作为接续产业的循环经济工业,受技术、资金、人才等制约,尚未形成规模和氛围。五、对策建议(一)以汤河新城为牵动,带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把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不断做大做强温泉旅游产业。要抓住沈阳经济区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大力推进汤河新城建设,加速全域城市化进程。重点规划建设12.5平方公里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和6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区,进行矿泉开发和大汤河综合旅游开发,推进温泉开发从“单一利用”走向“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康健休闲洗浴、观光会展、矿泉饮品等以温泉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二)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做强铁矿石采选、冶金铸造、铁尾矿综合利用、矿泉饮品4个重点产业,延长产业链,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利用省“循环经济试点区”的契机,规划建设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中区,对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岭西地区不再新上工业项目。岭东循环经济区重点规划建设氧化球团、直接还原铁、铸锻件、利用铁尾矿生产无机纤维、微晶玻璃、新型建材等循环资源深加工和循环经济项目,对原采选企业改造升级,推广尾矿干堆法,改造尾矿库。同时,进一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建立生态环境产业体系,实行了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