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之“清空与充盈”“点赞与差评”写作指导写作之“清空与充盈"点赞与差评”写作指导
“清空与充盈"审题分析
【原题再现】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需要不断地清空和充盈。清空,是充盈的前提;充盈,是清空的目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清空物质,充盈精神;更需要清空小我,充盈大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本身带有思辨色彩。
清空,意为“洁净”“无所有”,也可以理解为“使……洁净”“使……无所有"。充盈,意为“满盈”“丰富”,也可以理解为“使……满盈”“使……丰富"。
材料首先强调,人生需要不断地清空和充盈,意味着对清空和充盈的肯定,也告诉我们,写作应围绕清空和充盈两个方面展开,只写某一方面,是半离题。人生,应该在清空中占据先机,在充盈中开拓进取。
清空,是充盈的前提。人生,犹如一个容器,容量是有限的。当你盛满了一种东西,就容不下另外的东西,如果想继续容纳别的东西,就必须清空一些东西。充盈,是清空的目的,追求充盈,但不忘适度清空,方能盈而不覆;只有不断充盈,才能提升我们的本领,从而行稳致远。有时候,我们需要清空物质,充盈精神;更需要清空小我,充盈大我。这让我们思考,清空什么,清空多少;充盈什么,充盈多少,体现着取舍的智慧。
立意参考:
1.人生,需要不断地清空和充盈。
2.清空,是充盈的前提;充盈,是清空的目的。
【范文参考】
清空与充盈:人生的艺术
人生如一幅深远的画卷,其色彩斑斓,波澜壮阔。在这幅画卷中,我们不断地清空,又不断地充盈。清空,是为了更好地充盈;充盈,是清空的必然结果。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一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清空,是对过去的反思,是对过去的放下。如同一个陶罐,如果装满了旧物,就无法接纳新物。我们需要清空那些过时的观念,那些失败的经历,那些痛苦的记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更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新的事物,去理解新的观念。清空,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
充盈,是对未来的期待,是对未来的追求。充盈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充盈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充盈,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决心,更是一种追求。
然而,清空与充盈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当我们学会清空,才能更好地充盈;只有当我们学会充盈,才能更好地清空。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生不断追求、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清空自己的物质欲望,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清空自己的自私自利,充盈自己的大我精神。这是我们人生的使命,也是我们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清空与充盈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同时,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它们,我们就能够克服它们。因为每一次的清空和充盈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都是我们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需要理解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或者权力地位,而在于我们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我们需要以一种大我的精神去面对人生,去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想说:人生是一场旅行,而旅行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清空和充盈的心去面对它们。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点赞与差评”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审题时首先要对“点赞”和“差评"有恰当的理解,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点赞”代表着赞许、支持等;“差评"代表着不满、批评等,是消极负面的回应。“点赞”与“差评"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恰当的点赞与差评都能带来进步。其次,考生应当在“点赞”与“差评"中做出选择,着重论述其中一个的价值意义,或者批驳另一个的危害;也可以将“点赞”与“差评"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材料可以分三层:
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通过网络现象,引出主话题:“点赞”与“差评"。)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通过网民的不同态度,引出作文思考:“点赞"与“差评”,孰是孰非?注意命题采用了惯用的方式,“有人……"有人……”,对同一现象,提出两种相反的观点态度。)“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提示语,引导考生由此及彼,展开思考。网络上的“点赞"差评”,可以拓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话题具有更深远的内涵。)
2.理解概念内涵
(1)网络上的“点赞与差评"。朋友圈的“点赞”,好的抖音短视频“点赞”,微信聊天中的“点赞”……,是对对方的肯定、鼓励与支持。“点赞"是举手之劳,体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当然也有人情世故成份。“差评”更多是从服务行业的APP平台而来,买方对卖方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自己的评价,原本就是对商家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的监督管理。当不当给“差评”,是不是故意“差评”无理刁难,这其中主观因素太多。但从总体上来看,“差评"就是评价为“差”,代表着不满、批评等。
(2)生活中更多方面的“点赞与差评"。也就是作文提示语“‘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赞与差评"的内涵由网络可以泛化,可以更加抽象。“点赞”代表着赞同、鼓励,“差评"代表着反对、批评。这就上升到一种处事评价态度。从正当的思维来讲,好事、美事、乐事,充满快乐、值得庆贺、充满正能量的事,当然值得一个大大的赞;不好的事,让人不满意乃至生恶的人和事,当然给个差评。如果仅从这个层面理解,作文倒不难写。问题是世界是复杂的,比如,碍于情面虚假的、违心地点赞,对不正常现象的无原则的赞;对好现象的故意抹黑(差评)。同时还要注意事物的两面性,过度点赞会让人忘乎所以,掩盖真实表述迷失自我;过度差评会让人消极对待,产生自卑之心有挫败感。对这些现象的反思,也就验证了这次作文的“立德”育人考察目标:待人遇事,我们都要有实事求是的原则,当赞则赞,不当赞那就指出问题,加以批评;宣传正能量,反对虚假逢迎;指出问题,抨击假恶丑,激浊扬清。
【立意】
①对于社会正面现象,要积极肯定、鼓励、赞扬,传达正能量。
②对于不好的社会现象,要敢于指出、批评,促进社会进步。
③适当地表达赞许和批评,激浊扬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确立二元构思
观点对立型作文构思要依据观点来确立构思,不可一概而论。比如,此次作文,可以有两种构思方式。
一是“点赞"与“差评”中选取一方,二元兼顾的同时,侧重一方(或侧重“点赞”,或侧重“差评”。)
二是“点赞"与“差评”对举,平分秋色。采取“A(点赞),B(差评),A+B(点赞+差评)"方式构思。“点赞”与“差评"风景特别有其合理的成份,综合论述,客观公正。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二元思辨作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有时
这种上“骑墙派”恰恰是错误的,这得根据作文话题实际情况确定。
【作文范文】
“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
(对照式标题,化用“发乎情,止乎礼”,紧扣两个核心关键词。)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交往的渗透,可谓无往不在。从对面的“动口”,纸上的动笔,再到隔空的“动手”,互动方式的变化,有霄壤之别,深刻影响着人们情感态度的表达。例如,为朋友“点赞”,给商家“差评”,都变成了“举手之劳”。这固然无比便捷,但有时候,人际交流的效率与质量,并非正相关的联系。当“点赞"衍生出“求赞”“点赞狂魔”,“差评”衍生出“删评"职业差评”,就逐渐背离了网络平台设置“点赞"和“差评”功能的初衷。
(从网络时代特点对交流方式影响引出“点赞"差评”,再有转折句引出违背设置初衷的不当“点赞"和“差评”行为,反面切入文题。)
“点赞”,原本是为了显示关注,给予鼓励。但如果仅仅是浅“赞”辄止,风过无痕,甚至来不及仔细浏览,连糗事、伤心事也随手一“赞"了之。如此,则点赞者全凭“兴之所至”,受赞者也会被“赞"得麻木乃至尴尬。真情便这样被稀释、淡化。温暖与关怀,似乎都集于“弹指一挥”间而白白流失。
“差评”,原本是为了提出问题,协商解决。但如果仅仅是以“评”泄愤,吹毛求疵,甚至耍横威胁,借以谋取不当利益。如此,则卖方以为买方无理取闹,买方以为卖方敷衍塞责。诚实就这样被破坏、瓦解,权利与义务,都在各执一词中混成乱麻,不可开交,信用体系相互拉黑中轰然崩塌。
(承接首段,分别阐述过度“点赞"与恶意“差评”的危害。)
虚拟空间的这种“点赞"和“差评”,显然会产生溢出效应。与之相类似,生活中也不乏盲目的歌功颂德和偏激的愤世嫉俗。前者如一味媚上的官员,漠视民生疾苦,溜须拍马,粉饰太平;后者如自我标榜的“斗士”,渲染社会阴暗,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很显然,缺少了真情和理性,赞美与批评就容易变味成阿谀与诋毁,赞美的激励作用和批评的鞭策作用也随之而消失,相反还会传播负能量,贻害无穷。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在合乎情理的基础上,重塑赞美的纯粹性和批评的严肃性。
(由虚拟空间转向现实生活,继续阐释危害,再转向正面提出观点,指出“点赞”“差评"要合情合理。)
出自真心的赞美和源于理性的批评,是改变世界的两种力量,一柔一刚,一以褒扬,一以警醒。理想状态下,应该刚柔兼济,方能形成最大合力。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耳朵也不例外,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人都喜欢“良言”而讨厌“恶语”,造成现实环境下赞美者众而批评者寡。殊不知,赞美未必都是“良言”,也可能是“巧言惑耳";批评也并非都是“恶语”,也可能是“忠言逆耳"。总之,赞美和批评,无论听者还是说者,都应学会揆情度理。
同时,要使赞美和批评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还有赖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舆论氛围,尤其是对理性批评的倾听和宽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法国作家博马舍的这句话,可作为每个人正确面对赞美和批评的座右铭。
(从“怎么样"的角度,阐述如何做到正确“点赞”和“差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生逢斯世,我辈青年在专注学业之余,亦当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既读“圣贤书”,亦闻“窗外事”,让我们在参与实践和讨论时政的过程中,永远保持独立的思考,“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做一名合格的赞美者和批评者,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从青年学生角度发出号召,凸显写作的身份意识。)
《“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结构导图:
起:网络上的过度“点赞”和恶意“差评"背离设置初衷
承:在虚拟空间,过度“点赞”稀释真情;恶意“差评"违背理性
转:现实生活中,如何重塑“点赞”的纯粹性和“差评"的严肃性
合:青年学生要做合格的“点赞”者和“差评"者
“道理与人生”写作指导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未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
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
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写作指导一】
这话本身也是一个“道理”,它传达的信息大概是很多道理无用,有“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的意思。比如你从小到大,从父母、老师和书上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在你进入社会以后,发现它们基本没什么用。但是,这怪谁呢人,只能是对自己负责。首先你过不好这一生不能怨“道理"。道理应该活学活用,而且道理要知行合一,听过和做到是两码事。很有道理,但还未尽。首先,“道理”是从哪里来的道理一般源于两大方面,一个是书上记录的道理,一个是长辈传授的道理。两者都是我们的前辈根据自己的经历、实践得出的经验。所以说,“道理"是有用的,非常有价值。如果人类没有这些经验、知识的传承,那人类会一直保持在幼儿的状态,没有发展和进步。
但这些“道理”有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左右矛盾,很多“道理"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理。除了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道理”,这世上的大多数道理都是有其主观性、片面性的一面。这就导致人们在学习、吸收这些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在不断加深自己的偏见。比如古人说“近君子,远小人”,可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而且社会上的“小人”无处不在,你又怎么避开其实有些人就是“小人”,但他们喜欢把所有自己不喜欢的人归于“小人”之列。还有人把自己的过错和失败,都推到了“小人"身上,这何尝不是小人之行。另外,从行为这个层面看,君子和小人是可以互换的。
“道理”还可以区分为常识性道理和非常识性道理,比如“借钱要还"就是一个常识,而“吃亏是福”则是非常识性道理。不管你借银行的钱,还是借别人的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没有什么可商讨的地方。而“吃亏是福”则不一样,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谁愿意去吃亏了人性都是贪多,不愿意吃亏的。再往细里说,有些亏是不能吃的,有些亏吃些则无妨。比如一些关乎性命前途的“亏”,就千万不能吃,至于损失个三瓜俩枣的“亏”,笑笑就是了。
实际上,“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魔咒”是可以破解的。主要注意两点,一个是“道理"的来源问题,一个是自己的修行问题。两者需要同时进行。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强调不能盲信,没有选择,什么“道理"都往脑子里塞,这就把大脑搞乱了。
“为什么只是一部分方法论就行,而不是越多越好呢”华为任正非就谈过这个问题,“太多的方法论会相互抵消,反而降低效率。所以说书读得越多越蠢,如果不活学活用的话,多读书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你要对道理、知识有批判性的学习和吸收。同时,你还要坚定地学习、践行一种道理,并以此为根基,然后才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要注意,小道理应该服从大道理。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其实都在追寻人生的大道理,“朝闻道,夕死足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而且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然的话,就不可能做成功。比如小孩子也听过很多道理,可他们不能去管理一个国家或企业。
因为他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话说回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凸显了道理的片面性,把“道理"主观化、狭隘化和笼统化了,当然也有点为失败人生推卸责任是意思。
写作立意不限于材料给定的四种。注意既要切合材料,又要围绕“道理与人生”的关系展开。关系不一定要表现在文面语词上,但要体现在思考表达上。单独谈“道理"的深刻性或多样性,或者单独谈“人生”个性和不确定性,都是不妥当的。
因文论文,好立意,好构思,好素材,好表达,以及好标题好书写,都是亮点和提分的理由。
【写作指导二】
读懂材料是发散思维的关键。“道理"与过好人生到底有什么思辨关系呢?
材料其实暗示了以下几种观点。
首先分析韩寒的观点,“听过无数道理”强调了道理的存在,“过不好这一生"是无法把道理落实到人生中。故由道理到人生,有一个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做到知行合一不易。
其次,探讨四种人的观点。第一种人认为“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强调人生道理至上。“朝闻道夕死可矣”,过好一生需要遵循基本道理,不能因为人生不如意来怀疑道理的存在。第二种人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强调人生需要知行合一,亲身实践。与韩寒的观点类似。第三种人认为“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强调人生大道至简,世事道理纷纭,切忌贪多。抓大放小,不被琐碎困扰,只要坚持的道理大方向对即可。第四种人认为“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强调的是没有一样道理适用百样人生,道理要活学活用,懂得变通。
最后我们的写作立意既可以顺向思考材料给定的四种,挖掘出四类人与韩寒观点的共鸣点;也可以不限于此,写争鸣点。
注意既要切合材料,又要围绕“道理与人生"的关系展开。单独谈“道理”的深刻性或多样性,或者单独谈“人生"个性和不确定性,都是不妥当的。
【参考立意】
1.没有一样道理适用百样人生
2.人生如水流,道理如河岸(人生有时候会超出传统经验,过好一生需要遵循基本道理)
3.知行合一,形塑自我(思想满满而行动迟缓的人过不好一生)
4.大道至简,正道直行(树立理想目标,培养君子人格,抓大放小,不被生活琐碎困扰)
5.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让道理具体贴近自己当下的事务)
6.通权达变,才是赢家
7.道理的筋骨需要情感的血肉
【优秀题目】
通权达变,才是赢家
道理的筋骨需要情感的血肉
理性看待道理,踏实过好人生
理清思绪,笃定人生
接触道理,行动人生
只有道理,无关人生
足履实地,道悟人生
大道至简,且行且至
思考出真理,实践见真知
听从你心,且歌且行
【范文展示】
秋阳杲杲道心明
精明强干,权倾朝野,和致斋荣宠无限,争得革职下狱,自缢白绫;清介持躬,廉正秉直,刘崇如宦海起落,孰知颐养天年,星曜青史。和刘相形,人生各异,正如新锐韩寒所言,“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一言以蔽之,浮生若梦,人世沉浮,成败荣辱,岂是哪些道理能指点江山,擘画一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莫听前人是非言。
前人话语斟酌选,不信堂皇择箴言。人生漫浩浩,一生好不好,不是你听了谁的金玉良言,也不是你受了哪些经验之谈,在于你是否笃行,用行动替代口号,以实干代替空言,莫被道理蔽双眼,脚踏实地勇实践。故而,那些成功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心灵的鸡汤,我辈需辩证看待,斟酌损益,全盘吸收自会作舍道边。深思历史,新中国成立前,爱国志士没有迷信“资本主义救中国"的夸夸其谈,勇于实践,中国才睁开了昏睡的双眼;启悟今人,“百闻莫若一见”用行动去探索成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踏实笃行,履践致远。秋阳杲杲道心明,觉知此事须躬行。
得失人生百般事,胸怀理想破迷局。人生有大美,得失非虚空,纷纭道理在眼前,说乱了思绪,说怕了心神,只说得人生百态乱如麻。如此这般,人生得失的切中肯綮,则在于理想近远,胸襟阔窄,格局深浅。和中堂的悲惨结局,佞刻碑碣,刘罗锅的浓淡墨书,廉直垂史,让我辈深思,不是知晓多少机谋道理,不是获得多少荣宠名利,人生才美好,是为国为民的心,是端方傲岸的骨,是清白正直的行。故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听之,当践行之,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辨甄选人生理,境界高远青衿志。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诗经》有言“诲而谆谆,听我藐藐。”揆诸当下,更多的时候,不切实的教化,远离现实的道理,让人无所适从。若传道授业解惑者高高在上,大道如斯,尔辈自当谨而慎之,听而信之,遵而从之,可能适得其反。风起青萍,人生浩荡,哪里是前人的经验所能廓定的,没有人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瞬息万变不只是时空,还有我们人生中种种际遇,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方此之时,我辈则须有远志、慧眼、卓识,从逆水中击风浪,从诤言中获助益。凡益之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欲览胜景登高远,道引人生辩证看。
辩证看待道理对人生的影响,理性面对人生的得失,我辈青年需理清思绪,睿智头脑,笃定心智,擘画未来,规划人生。秋水迢迢诗思清,秋阳杲杲道心明。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行。苍穹一望人生美,不骛虚无辨精明。
理性看待道理,踏实过好人生
韩寒的《后会无期》中有这么一句扎心的话:“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面对多到数不胜数的道理,我们应理性看待;面临纵横交错的人生之路,我们应踏实向前。
道理浓缩了古人今人的智慧,它可能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它也可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它可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它也可能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古今中外不乏诸如此类的模棱两可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在某时某地可能是无比正确,但是一旦转换时间、地点却可能失去适用性。道理总是披着炫目的面纱,耀武扬威地讲述着成功者的故事。殊不知,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仅仅窥探到一方面的因素,定然难以复刻他人的成功。如果全红婵仅仅只有勤奋,而缺失了天赋和教练的指导,恐怕我们难以见到“水花消失术”?如果王楚钦仅仅是提升技术,而缺失了对心态的调整和情绪的控制,恐怕也难以在世界乒乓男子团体赛中成功翻盘,展现魅力?由此可知,道理只是契合某时某地的概括,却无法穷尽生活的真相。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过不好"是我们的常态,“过得好”才是一种变态。“过不好"看似证明了道理的无效,实则“过不好”仅仅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过不好"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不止的渴求。道理是固化的,人生却是鲜活的。
道理的意义或许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擘画蓝图。道理多是单向度的强调勤奋、认真、坚强,将这样的因素作为成功的充分条件,勾勒出铢积寸累、量变带来质变的幻象。这样的道理确实能够成为促人上进的动力,这也是道理的积极意义之所在。此外,道理还能够在失意时帮助我们进行合理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人的成败归结于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又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内部与外部、稳定与不稳定、可控与不可控三个维度。失意时,我们可以将失败因素归结到内部,再努力提升,避免陷入习得性无助,进而将自己的一生过得好点。
世事如棋局局新,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数不胜数的道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地对道理进行扬弃,善假外物,踏实过好人生!
人生路漫漫,得道且行,无道且寻
韩寒在《后会无期》里写道:“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诚然,道理人人都懂,但每个人的人生却是千差万别。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道理和人生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人生之道。“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是张可久的人生之道。“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叶芝悟出的教育之道……而在“躺平”之风盛行的当下,“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的大道理,都应践行的准则。当下,社会的浮躁之气蔓延,有人在争风相斗中迷失自我,有人在浑浑噩噩中蹉跎岁月,感慨自己明白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但在埋怨这个社会的时候,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将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是否让人生的每一段时光都值得珍藏。
林肯曾说:“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有人会讥讽他的“慢”态度,但细想,这也是他的人生之道。人们会用“不懂事"来形容犯错的人,而这“事”就意味着“道理"。在争吵之时也常听到“你这人好不讲道理”之辞。一个人没有道理,也就失了准则、失了底线,难免会做出无理的事来。没有目标的船没有彼岸,而没有道理的人生亦不会有如虹的绚丽风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正是张雨霏明白“不放弃信念”的道理,才迎来加冕“蝶后"的破茧重生。而网络上“一薇一爽一冰一伦”不明法律道理、偷税漏税,终将自己的人生推向无底的深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无道且寻,光明正道,让人生的康庄大道上洒满阳光。
人生路漫漫,“过好"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富有,更意味着精神上的富足。
“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蒸日上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铁肩担重任,寻找自己的光明大道并用行动去实现。
阳光依然干净,星河依然灿烂,于是,时间奔流,得以见证道理在漫漫人生里,所有的永恒和不朽。
【点评】
这是一篇58分的高分作文。议论精辟,思辨性强。标题就点明了“道理与人生"的关系,围绕中心分别从“得道且行”和“无道且寻"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前一部分从正面扣住“得道”对人生的意义,结合张可久、叶芝等例子强调“得道且行"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后一部分从反面论述“无道"则行鲁莽无理之事的弊端,并将“蝶后”张雨霏与明星艺人正反对比,凸显道理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最后还能有意识地联系当下的新时代,巧妙地运用诗歌般的语言回扣观点收束全文,别具一格。
作者语言积淀深厚,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生动贴切;句式选择富于变化,颇有文采。实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
晓实用之理,得精彩人生
作家韩寒在《后会无期》中说到:“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网络上无数鸡汤包围,倘若无休止地听取仅是沧海一粟的道理,寻求内心的安慰和满足,并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道理便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唯有通晓实用之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方能书写精彩人生。
实用之理,人生之必需也。何为实用?即不驰于空想的实,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用。古语云:“大道至简,多则生乱。”王阳明又云:“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正所谓物极必反,道理在精不在多。古有邵平晓人生豁达之理,种瓜于东门,无忧无虑,不为浮名牵挂;陶侃通勤奋刻苦之理,运甓(砖)励志,终成一代诸侯。今有失聪女孩江梦南知乐观奋斗之理,于无声中突围,乐观积极,圆梦于清华。由此可见,通晓了实用之道理,方可为人生指明方向,实现道理的最大价值。
人生实践,检验道理之必需也。哲学中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无实践,则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难以经受实际生活的考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采用俄国“城市中心论"的理论,但实践证明“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走不通,方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众人皆称官场仕途可遇而不可求的时代,本已踏上仕途的陶渊明却头戴乌纱,独上高楼,望得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并非这些道理不正确,而是因为它们不适合自己,只有找寻适合自己的人生道理,才能让其为人生注入活力与动力。
然而揆诸当下,真伪莫辨的道理进入人们的视野,阻塞了真理发展的道路,挤占了人们筛选实践的空间。人们在被塞下无数道理的同时不满足于所拥有的道理,最终这一现象成为道理繁殖蔓延的社会根源。人们囫囵地收下道理,将自己桎梏在浩如烟海的道理的海洋,殊不知手中的道理终将囿于风沙。因此人们要学会在无穷的道理中懂得筛选和运用,只有选出真正实用的道理,才会过得好这一生。
对于我们,实用之理和人生实践是登云梯,精彩人生是明日虹。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理,负青天而适南冥,挂云帆济沧海。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56分的高分作文。观点鲜明,结构紧凑。对“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作者认为道理多了,容易迷失;无法运用,失去意义。因而通晓实用之理、找到适合之理,活学活用,方能过好一生。主体部分论述时环环相扣,从“实用之理,人生之必需也"到“人生实践,检验道理之必需也”,逐层深入探讨了“道理与人生"的关系。且能反观当下现实,道理或许很多,但真伪混杂,需要懂得辨别、筛选真正实用的道理,才会过得好这一生。
作者论证时旁征博引,说理形象化,语言极富有感染力。
道理心中记,人生自在行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的这句歌词在网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人因为困窘的生活和对前路的迷茫,对这句话感同身受;有人则认为是对道理的领悟力与对“过好"定义的不同造就了各异的人生。而我认为,道理或许能指导人生前进的方向,但自己的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唯有在前进中明了自己的人生之道,方能“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自在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听过的道理的确能给予我们人生一定的方向,但真正的道理需自己在人生路上悟得。从咿呀学语之时,到亭亭玉立之际,我们从小到大听过了太多的道理与劝诫,也因此规避了许多风险与误区,但这些道理都不是我们亲身实践所得出的,因而我们对它们的认识有限。哪怕我们心中掌握的道理再多,那也都是水中的浮萍,一吹就散,在遇到实际困难时也不能将道理运用于实际中。这样的道理,即使无数,亦如浮云。
诚如陆游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亦如古语云:“大道至简,多则生乱。”真正能影响我们一生的道理,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纸面而在实际,不在认知而在理解。孔子一生以仁为己任,游说各方诸侯,虽任重道远,但也在实践中明悟了人生之道;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舍半生给苍茫大漠,择一事,终一生,在与敦煌相伴的日子中找寻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道理千遍过,真理心中留,唯有真正领悟自己的人生之道,方能穿花拂柳,窥得无限春光。
铭记心中之道,明确心中之志,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人人对“过好"的定义不同,有人觉得是数不尽的财富荣耀,有人认为是平安喜乐岁月静好。志向不同,看法自然不同。唯有悟其道,明其志,方能看清未来的方向,对过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你想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问自己的问题。而我们也需知道明确的方向,深刻的道理,会助你跨越险滩急流,抵达梦想的人生。
时代潮流奔涌,道理蕴含其中,我们只需静立岸边,取一守之悟之,用心中之道引领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怀明悟之理在新时代乘风踏浪。
道理是固化的,人生却是鲜活的。道理给予我们指导,偶尔也会让我们迷茫,我们只需铭记心中之道,不喜亦不惧,即可于平芜尽处寻得专属于自己的春山,于人生长河中追寻自己独有的芳华。
【点评】
这是一篇54分的作文。有思想、有个性。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作者选取了“过得好不好”这个核心问题,认为想过好这一生,就应“道理心中记,人生自在行”,鲜明而有个性地表达了自己对“道理”与“人生"的看法。分析时直面问题,提出道理于人生而言,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纸面而在实际,不在认知而在理解,并列举孔子、樊锦诗的例子证明坚持心中之道的可贵。最后联系自我实际进一步明确道理是固化的,人生却是鲜活的,需铭记心中之道,走出自己的人生芳华路。点明中心观点,巧妙收束全文。
思考出真理,实成见真知
我们有智慧的文库,还真可能过不好一生。道理多的是,稍不注意可能成了个小糊涂。钱钟书说过:“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加思考,终只是个邮差。”因此在道理满街都是,你我皆可也书的今天,不妨对这些道理加以思考,引以关联,最终进行实践,再可见到人生真知。
随着人民生活越发向好,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启蒙教育。这固然正确,但随年龄的增长,我们不能只顾知识的输入,也应注重输入后的复盘与化繁为简的过程。所谓道理是一个人在历经千桑万海后结合自身经历再加以包装后得出的结论,而思考的过程恰如删繁就简的妙用,最终实现经验的转化、智慧的嫁接。好比看《齐物论》不可只看游鱼之辩、无为之论,更应看出无为在于有为,有为创造无为的本质;就如同看《美丽新世界》不能只看那片粉红的海洋,也要深知空想乌托带来的噩嚎……道理是否可以属于你,很多程度上在于你是否愿于、敢于、勇于打破思想的懒惰区来实现智慧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和跨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有赵括“纸上谈兵”终酿大祸,如今我们又何必做第二个赵括呢?我们学的内容最终通过实钱才能创造实际价值,激发社会生产力。若是人人空想,那么社会这台巨型机器还能向前吗?君且看瞿秋白民族大义为底本,舍小为公,报效祖国;君且看华罗庆“渠乡虽好,非旧居之乡,归去来兮;君再看当下群众,化二十大指引为信念,积蓄前行的动力……习总书记曾说:“要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可见实践才是将理想蓝图转变为擎天大厦的根本!
王阳明曾面竹七日,终知“知行合一”才是做人乃至治国的基础。有思考,无实践,是空想者,只悟得了道理却成不了人生;无思考,有实践,是终不成实践家的,只会陷入“多则生乱"的逆流中。
正处新时代的我们,风华正茂,要把握时代给予我们的和平机遇,用思考、实践的舟桨织起我们精彩的人生!
点评
思想深刻、分析精辟。文章紧密围绕“听道理”与“过好一生"的关系,恰当引用钱钟书先生名言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围绕观点,分别从“道理虽微妙,思考出实质”和“空想若不止,境界犹不开"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前一部分,对“道理”的本质作精当的剖析,结合中外名作充分强调了深思的重要性;后一部分,则结合赵括、华罗庚的例子,正反对比,凸显实践的根本作用。最后进一步简要分析了深思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收束全文。
语言流畅,内容丰富。作者语言素养出色,积淀深厚,有着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名作名句信手拈来,运用妥帖,难能可贵;文章语言流畅,过渡自然,遣词造句准确老练,句式选择富于变化,颇有文采。虽然最后两段略显仓促,但主体部分说理透彻,还能有意识地联系二十大中习总书记的指导精神,确实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大道至简·且行且至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一句话,在多人少的心里久久回响。在哲思的汪洋中久久摆渡,在真理的迷宫里时时探寻,却依然崩溃于深夜,无眠于晨曦……大道至简,坚守最淳真的信念,脚踏实地,我们终将在人生的迷途中靠岸。
什么是最珍贵的道理?简单。这就是为什么,每一场秋雨后,总有人在朋友圈里发城市上空的蓝天白云、桂枝金缀;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问你什么是情思,你第一反应就是苏东坡千年前的那句:“不思量、自难忘”,因为它是简单的,是最贴近生活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前半生拼尽全力做一个大人,而后半生竭尽全力做一个孩子,因为只有简单和干净才能行稳致远。
当步履蹒跚的他,刚与新冠交手,又签订遗体捐献协议书,你怎能不哽咽于张定宇坚持医道的光辉;当身体瘦小、多病缠身的她将一件藏青大衣从山村女校穿进人民大会堂,你怎能不泪目于张桂梅坚守师道的霞光;当从殿堂回到泥泞小路的她,将自己短暂与热烈的生命投入脱贫攻艰的大浪中,你怎能不落泪于黄文秀苛守人道的晨光!你看他是病痛的一生,是艰难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更是辉煌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值得的一生。道理人生路漫漫,唯有坚守自己的人生正道,方能过好一生。
回首百年,人生之路随道兴盛,国家之路更随道昌明。奔向美好人生的征途,不能只落在“道"上,更要落在"行”上。你可以学习陶潜于东篱采菊、南山吟诗之道;可以礼赞中国共产党峥嵘岁月,请巾长缨之道;可以敬仰革命先烈舍身取义、不负祖国之道,但唯有“行道"才是过好人生的注脚。当你用一生来诠释
你所选之道,人生才会有意义。
人生道理,道理人生,大道至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pp开发协议合同范例
- 妇产科医师三基三严试题(含参考答案)
- 辐射安全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水体处理合同范例
- 2025年邢台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上海嘉定灯光音响合同范例
- 和学徒签合同范例
- 电梯安全施工合同范例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际经贸组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整租房收纳改造合同范例
- 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课件
- 硬件研发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教师一对一廉洁谈话记录
- 课本剧西门豹治邺剧本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全解课件
- 《多式联运单证》课件
- 宿舍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表范例
- 《尖子生培养》课件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审核入库类服务方案
- 特种设备(承压类)生产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清单
- 网络传播法规(自考14339)复习必备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