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字具有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地的先民在创立文字之初对于文字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把文字的创造归功于神灵或上帝。古埃及人称他们的文字为“圣书字”(或译“神字”);古印度人把他们的文字叫“梵文”,即“梵天的文字”,梵天是印度教中最高的神;古希腊也有普罗米修斯神教人类文字的传说。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当然也有许多神圣起源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战国的法家经典《韩非子》的《五蠹》篇中提到“仓颉之作书也”。西汉初期刘安的《淮南子》中有“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认为文字是能通鬼神的创造。而许慎作为一位严谨的文字学家,对仓颉造字的传说描述得比较合乎理性逻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远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王充在《论衡》中说“仓颉四目”,说他有四只眼睛,就已经把这位传说中的史官抬到神的位置了。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容成氏》,其中又说仓颉是上古时的帝王。帝王也好,神灵也好,这些传说都说明汉字从古至今在中华文化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这种汉字崇拜心理的体现,就是周有光先生在《汉字改革概论》中指出的:“测字、画符、敬惜字纸……到处风行。文字是神的创造,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儿,永远将是这个样儿。”从这种心理出发,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多将文字的整理作为统一的象征和“文治”的功绩,用来美化自己、夸耀自己,甚至神化自己。而从根本上来说,历代政府重视文字的整理还是出于加强统治、利于各地交流的需要。中国古代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在分裂动荡的时期,由于各个政权的割据统治,地区之间交流不便,这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文字俗体和异体。尤其是在汉字尚未定型为楷书的唐代以前,各种书体先后形成、互相影响,更加剧了俗体和异体的泛滥。南北朝末期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说:“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这段话说明当时俗体使用之广,竟然达到了若写正字则无人认识的程度。所以颜之推这样深受《说文解字》影响的学者既鄙薄俗字,不愿使用,又担心使用正字无法与人交流,可谓手足无措,进退两难。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每个大分裂时期都出现过,因此当分裂结束,一个统一国家建立起来的时候,政府必然要进行文字整理的工作。文字整理的重要性是由文字的性质决定的。李荣先生说:“语言是交际工具,文字记录语言,也是一种交际工具。交际工具有收发双方。发的一方要求简单,收的一方要求明白。”这就要求文字要有准确性,能够准确记录并传达信息。文字是大众使用的信息媒介,不能轻易改变,这就要求文字具有稳定性。一个相对准确、稳定的文字系统既有利于文字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编自范子靖《历代政府为什么大多重视文字的整理》)(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的创造归功于神灵或上帝,在这方面,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B.许慎对汉字起源的描述相较于《淮南子》“能通鬼神的创造”之说,更趋理性和严谨。C.中国历代统治者出于文字崇拜心理,整理汉字主要是为了美化、夸耀甚至神化自己。D.颜之推维护正字的地位,即使使用正字影响与人交流也不使用流行甚广的俗体和异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文字的功能为立论基点。从心理需求、政治需求和文字性质三方面展开论证,分析历代政府重视文字整理的原因。B.文章在论证中国古人与世界各地先民一样也有对文字崇拜的心理时,引用了一些古代典籍中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C.文章通过交代文字俗体和异体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交流不便的状态,论证了政府进行文字整理工作的必要性。D.文章末段引用李荣先生的话说明语言具有准确性,以此来论述当今社会进行文字整理工作对于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古代先民认识到文字具有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所以对文字产生了崇拜心理。B.“文字是神的创造”,并且“永远是这个样儿”,这是周有光对古代汉字崇拜状况的描述。C.梁朝太子萧统《文选》中有些字被质疑书写不规范,说明当时俗体和异体影响范围之广。D.文字是大众用来记录并传达信息的媒介,应该具有准确性和稳定性,不应轻易改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航空装备相关的技术可以按重要程度分为核心技术、辅助技术和一般技术。对于核心技术,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商拥有,由于2020年初美国首次传出限制出口C919配套发动机,随后多次更新“实体清单”以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面对技术封锁,我国只能通过自主创新获取;辅助技术往往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技术专用性,可以通过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或者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获得;对于一般技术,全球拥有这些技术的企业很多,可以直接购买相关技术或者把一些技术环节外包。“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新的成就,其中大型客机C919实现成功首飞并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六架试飞机多地开展试验试飞。中国民用航空在气动设计技术、复合材料结构技术、试飞技术等为标志的型号研制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适航方面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合作开展适航技术研究,成果支持C919、MA700等民机型号适航取证工作;在质量方面首次提出了面向航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技术体系架构,构建了“主制造商一供应商”模式下的民用航空器质量控制表单模板体系;在可靠性方面通过基于成本的民机可靠性与安全性一体化设计技术,形成了完善的可靠性设计保证技术体系。——(摘编自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蓝皮书》)材料二:自主设计,对于一架飞机意味着什么?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告诉记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针对飞机整体设计来说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设计方案。“我国已经有了新支线客机ARJ21,原本我想设计更大的飞机,但经过市场调研,150座级的客机是市场上的主流机型,市场前景最好,因此,我们以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定了这个机型。”第二,零部件供应需符合设计方案。C919的供应商来自全球,其中不乏同样为空客和波音的供应商,而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对其有怎样的技术要求,这是由中国商飞决定的,这体现出我们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第三,系统集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架大型客机是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不同的系统集成在一起需要满足哪些要求,这一控制方案掌握在设计团队手中。“中国商飞的知识产权也体现在对系统之间的集成控制上,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吴光辉说。吴光辉说:“C919首先是要满足我们国内的航空运输需要,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飞机需求最多。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全球市场,这是我对C919的定位。从设计航程看,C919可以满足中国任何点到点的飞行。”——(摘编自新华社贾远琨《解密你不知道的C919》)材料三:据悉,国产大飞机C919将在今年实现交付量产。这本是一件好事情,国产大飞机交付后,意味着产业链趋于完善,这能够促进中国产业链升级,带动更多的人就业。C919要交付,首先需要取得适航证。而到目前,欧美仍未给C919发适航证。如果没有适航证,C919只能在国内飞,无法飞出国门。那么,未来C919取得欧美适航证的可能性高吗?欧美颁发适航证,不仅仅是关注飞机的性能,还要权衡利弊,也就是权衡是否能够得到好处。C919的发动机是美法企业研制的LEAP﹣1C,轮胎是美企产品,此外一些部件也是欧美企业研制的。当C919取得适航证交付量产后,欧美这些企业也会分上一杯羹。所以,从这一点来看,C919飞出国门符合欧美企业的利益。C919是一款国产大飞机,有着本土优势,各大航空公司会采购,量产数量有保证。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C919必定能在未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我国为C919准备了国产CJ﹣1000AX发动机,该发动机由近3.5万个零件组成,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国产发动机。一旦未来发生断供的情况,C919可装备这款国产发动机应对潜在的危机。——(摘编自嘤仔《C919即将交付量产》)(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我国不掌握航空装备相关的核心技术,所以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或在已有资源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来冲破别国的技术封锁。B.大型客机C919实现成功首飞并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C.2015—2020年间,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规模尽管经历了几次同比增幅下降,但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局面。D.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产品产业规模是2015—2020年间最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行业这一年的企业工业总产值规模比其他年份低。(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三五”期间,中国民用航空在多项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面向航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技术体系架构的提出具有创新性。B.尽管C919大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商来自全球各地,但我国对零部件及其技术要求有自主权和决定权,不会受制于人。C.C919大飞机有着复杂的系统集成,不可能靠简单的拼接就可以完成,而这不同的系统集成控制方案掌握在中国设计团队手中。D.由于我国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和未雨绸缪的措施,即使欧美不给C919发适航证,也不能阻止C919大飞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3)我国发展民用大飞机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六十六道弯(节选)曹文轩这个山村叫枫林口。大大小小,一群孩子里头,有三个读小学的孩子,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这天,他们在村头玩游戏正玩得起劲,一辆中型轿车从城里方向开过来,在村前的公路边停住了。原先,这条公路很繁忙,但几年前却废弃了。这条废弃了的公路现在还很光滑,几乎没有一点儿破损。只不过不再车来车去。车门打开,下来十几个城里的孩子,看上去与王树魁他们年纪差不多大小。他们穿着一身紧身的运动衣,头戴五颜六色的安全帽,每人都有一块滑板。不一会儿工夫,枫林口的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甚至还过来了许多大人。这是枫林口的大人小孩从未见到过的情景。有一个长得黑黑的年轻男老师,把一块更大的滑板放在路面上,然后用右脚踩着。在无数乡下孩子与大人的目光下,那帮城里孩子站在人群中间,仿佛是一些高贵的展品在展览,在接受观赏。“各就各位!”那老师叫了一声。城里的孩子,以非常迅捷的速度“一”字排开,一脚站在地上,一脚放在滑板上,抬起头,身体前倾。突然,一声枪响。还未等枫林口的大人孩子反过来,那些城里孩子就蹬着滑板迅疾地滑了出去。那样子,让几乎所有枫林口的孩子们都想到了在天空滑翔的鹰。已是深秋,满眼红透的枫叶。当滑行者驶过那个弧度很大的弯道时,恰赶上一阵较大的秋风,就见枫叶从高处纷纷向弯道上空坠落,一时间,那些鹰们是在枫叶的红雨中飞行了。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一直在最高处的一棵巨大的枫树下看着,眼睛里满是神往和痴迷。那一刻,永远地烙在了他们的灵魂里。他们在这棵枫树下直坐到天黑,分手时,各自伸出右手,叠在一起,发誓:我们一定要买一块滑板!他们不再玩耍,而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攒钱上。星期天,他们一起去山上捡榛子,早晨上山,中午都不回家吃饭,随便捡些野果充饥,天黑了才回家。没过几天,他们就捡了100多斤榛子,然后一起去集市,将它卖了。但距离购买滑板的钱数还很遥远,于是他们决定打鱼。拿了网,拿了鱼篓,三个人来到溪边。三对眼睛盯着溪水看,水有深有浅,浅的地方,那鱼清清楚楚,但都是一些小鱼。深的地方才可能有大一点儿的鱼,但深的地方看不清楚。只有撒网,不撒浅水,专门撒深水。网在空中张开时,经阳光一照,银色的,很好看。三个人很喜欢看,但,三个人更喜欢看的是大鱼。十网二十网,也没能打到一条大鱼。三个人不服气,仍然一网一网地撒。临近中午时,奇迹终于发生!网还没有被拉出水面,就看水中翻腾起熊熊的浪花,网绳紧绷绷的,不住地颤抖。网终于出水了,一片耀眼的银色在网中闪烁着。好大的一条鱼,大得出乎他们的意料。大鱼还没有完全拉到岸上时,他们三个人就情不自禁地扔下网绳,扑向了鱼网,而就在这一刹那间,那大鱼一个蹦跶,又将网拖回水中,并撞开一个豁口逃跑了。逃脱了的大鱼没有钻进深水处,而是箭一般顺着小溪向东逃窜。前面的小溪水虽然有深有浅,但基本上无大鱼藏身之处。他们拼命地跟随在它的后面,三双脚踩起的水花,在空中碎成无数的水珠。水珠在阳光下散开,坠落,五光十色。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又挣扎着爬起来。直到没有力气跑了。但他们不想放弃那条大鱼,手拉着手,眼睛盯着前方,向前走去。不知是因为终于耗尽了全力,还是因为觉得已经逃出灾难性的追捕,大鱼终于在一片水草丛里停止了逃窜。大鱼仿佛突然消失了,这使三个孩子感到无比失望,但却同时激起他们的活力。他们松开手,像三匹小马,朝大鱼消失的地方冲去——不是冲去,是冲刺。气息奄奄的大鱼听到了动静,又开始了逃窜。三个孩子猛扑过去。小溪忽然变宽,水一下浅了许多,大鱼一下处在了半搁浅的状态。三个孩子大声喊叫着,一个冲刺,一起扑到了大鱼的身上。他们一直趴在水中,直到身体下的大鱼不再动弹。当他们把这条沉重的大鱼抱上岸时,已经没有力气往回走了,只好躺在岸上层层叠叠、厚实而柔软的落叶上。鱼躺着,他们也躺着,后来都在流水声中睡着了……王树魁拿出了本来要买一双旅游鞋的钱,金小尊拿出了本来要买一条运动裤的钱,柳芽子呢?卖掉了他心爱的两对鸽子。现在,他们共同拥有550元钱。他们可以进城买滑板去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山村,写枫林口大人小孩从未见过滑板运动,说明该村地处偏僻,远离城市,人们见闻不广。B.小说写城里那帮孩子“仿佛是一些高贵的展品”,既表现出城里孩子显示出的优越感,也表现出这里的人们对城里人的好奇。C.小说写三个孩子最终抓到大鱼前用了“喊叫”“冲刺”“扑”“趴”等一连串动词,把他们的努力和执着表现得生动传神。D.三个孩子为买滑板努力挣钱看起来只是表现出对一种运动的喜爱,其实也反映出乡村生活不断受城市现代生活影响的现实。(2)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请赏析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各自作用。(3)小说把三个孩子抓大鱼的情节写得波澜起伏。作者是如何制造这种波澜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只作斗门还过故想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选自《新五代史•列传十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B.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C.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D.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宗,庙号,中国古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B.文学,一般指经学或儒学,往往包含写作方面的才能。C.僭乱,虚妄淆乱,犯上作乱。僭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器物等。D.玉钺,玉制的兵器,这里指世宗送给王朴亲属的礼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朴有政治预见。他见皇帝任用小人,杨邠与将相不和,料知混乱必定发生,就离开了杨邠。后来预料各国灭亡次序也很准确。B.王朴有多面才能。他政务能力强,还精通阴阳律法,在城市建设和京师规制方面有突出表现,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C.王朴受世宗赏识。他先取江淮的策略与世宗相合,被派征伐江淮;他多次被授予重要官职,去世后,世宗亲临丧事,十分悲痛。D.本文的作者认为知人善任的品格在治理国家方面非常重要,王朴虽然很有才能,但如果不是遇到世宗也难有所作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②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C.盖着几条被了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2)诗人为什么要“谢”残灯?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春望》中“,”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意思相近。(2)刘禹锡《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3)李煜《虞美人》中写“愁”的句子“,”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为什么要严防死守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并不是绝症,特别是自从我国大面积接种疫苗之后,保护率上升,重症率死亡率极低。但是,不能_______的是,变种后的病毒,传染性成倍增长,如果不努力动态清零,在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依然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也包括患其他疾病的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防死守,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才是我们疫情防控的“初心”。如果只重视新冠肺炎疫情,而漠视其他疾患的生命安全,是_______,本末倒置。毕竟,我们要拒之“门”外的,是病毒,而不是_______的生命。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量中,中国人民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是中国作为抗疫“优秀生”最突出的精神成果,绝不容许被以任何借口轻飘地_______。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但绝不能打成消耗战。要着眼动态清零,也要考量社会成本,(),尽量兼顾百姓正常生活。要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手赢”,确实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考验的正是一个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A.淡然置之因噎废食危在旦夕遗弃B.掉以轻心因小失大岌岌可危扬弃C.淡然置之因小失大岌岌可危遗弃D.掉以轻心因噎废食危在旦夕扬弃(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更要守护所有百姓的生命安全B.不仅要守护所有百姓的生命安全C.既要把所有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D.百姓的生命安全更要守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不努力坚持动态清零,在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依然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新冠肺炎。B.如果不努力坚持动态清零,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依然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包括因其他疾病造成的伤亡。C.如果不努力动态清零,因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依然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也包括患其他疾病的人员。D.如果不努力动态清零,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依然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也包括患其他疾病的人员。(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8.(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更易被蚊虫叮咬,涂抹驱蚊花露水效果往往不明显,①。这类产品五花八门,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不少用过的家长反映,驱蚊手环确实比驱蚊花露水好用。事实上,这类产品的作用原理与驱蚊花露水基本相似,②,只不过添加的剂量更大,并且释放的过程更为缓慢。细心的家长会发现,避蚊胺等药物属于农药成分。那么这种成分安全吗?尤其是用在婴儿娇嫩的皮肤上会不会造成中毒或者过敏。根据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只要是用来防蚊、驱蚊、杀灭蚊子的产品,都当作农药来管理。如果商家按照相关规定添加避蚊胺等农药成分,那么这类产品还是相对安全的。但问题就在于,少数不良厂商为了提高驱蚊效果,会在添加的剂量和农药种类上动心思。③,驱蚊手环效果虽好,但也应注意两点:一是购买有农药生产批号的正规产品;二是不要让孩子长时间佩戴驱蚊手环,更不要让孩子啃咬手环。(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简述上面文字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说话对象,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器,就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有具体用处的。《易经》中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意思是说,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我们经常说某人“不成器”,意思就是说这人没有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成器”就是成为一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而《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成器”和“不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字具有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地的先民在创立文字之初对于文字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把文字的创造归功于神灵或上帝。古埃及人称他们的文字为“圣书字”(或译“神字”);古印度人把他们的文字叫“梵文”,即“梵天的文字”,梵天是印度教中最高的神;古希腊也有普罗米修斯神教人类文字的传说。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当然也有许多神圣起源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战国的法家经典《韩非子》的《五蠹》篇中提到“仓颉之作书也”。西汉初期刘安的《淮南子》中有“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认为文字是能通鬼神的创造。而许慎作为一位严谨的文字学家,对仓颉造字的传说描述得比较合乎理性逻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远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王充在《论衡》中说“仓颉四目”,说他有四只眼睛,就已经把这位传说中的史官抬到神的位置了。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容成氏》,其中又说仓颉是上古时的帝王。帝王也好,神灵也好,这些传说都说明汉字从古至今在中华文化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这种汉字崇拜心理的体现,就是周有光先生在《汉字改革概论》中指出的:“测字、画符、敬惜字纸……到处风行。文字是神的创造,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儿,永远将是这个样儿。”从这种心理出发,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多将文字的整理作为统一的象征和“文治”的功绩,用来美化自己、夸耀自己,甚至神化自己。而从根本上来说,历代政府重视文字的整理还是出于加强统治、利于各地交流的需要。中国古代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在分裂动荡的时期,由于各个政权的割据统治,地区之间交流不便,这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文字俗体和异体。尤其是在汉字尚未定型为楷书的唐代以前,各种书体先后形成、互相影响,更加剧了俗体和异体的泛滥。南北朝末期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说:“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这段话说明当时俗体使用之广,竟然达到了若写正字则无人认识的程度。所以颜之推这样深受《说文解字》影响的学者既鄙薄俗字,不愿使用,又担心使用正字无法与人交流,可谓手足无措,进退两难。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每个大分裂时期都出现过,因此当分裂结束,一个统一国家建立起来的时候,政府必然要进行文字整理的工作。文字整理的重要性是由文字的性质决定的。李荣先生说:“语言是交际工具,文字记录语言,也是一种交际工具。交际工具有收发双方。发的一方要求简单,收的一方要求明白。”这就要求文字要有准确性,能够准确记录并传达信息。文字是大众使用的信息媒介,不能轻易改变,这就要求文字具有稳定性。一个相对准确、稳定的文字系统既有利于文字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编自范子靖《历代政府为什么大多重视文字的整理》)(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文字的创造归功于神灵或上帝,在这方面,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B.许慎对汉字起源的描述相较于《淮南子》“能通鬼神的创造”之说,更趋理性和严谨。C.中国历代统治者出于文字崇拜心理,整理汉字主要是为了美化、夸耀甚至神化自己。D.颜之推维护正字的地位,即使使用正字影响与人交流也不使用流行甚广的俗体和异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以文字的功能为立论基点。从心理需求、政治需求和文字性质三方面展开论证,分析历代政府重视文字整理的原因。B.文章在论证中国古人与世界各地先民一样也有对文字崇拜的心理时,引用了一些古代典籍中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C.文章通过交代文字俗体和异体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交流不便的状态,论证了政府进行文字整理工作的必要性。D.文章末段引用李荣先生的话说明语言具有准确性,以此来论述当今社会进行文字整理工作对于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因为古代先民认识到文字具有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所以对文字产生了崇拜心理。B.“文字是神的创造”,并且“永远是这个样儿”,这是周有光对古代汉字崇拜状况的描述。C.梁朝太子萧统《文选》中有些字被质疑书写不规范,说明当时俗体和异体影响范围之广。D.文字是大众用来记录并传达信息的媒介,应该具有准确性和稳定性,不应轻易改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证观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解答】(1)A.非“人们”而是“先民”,且中国古代对文字起源的认识不仅仅是与神灵有关。C.“主要”没有依据,原文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出于加强统治、利于各地交流的需要”。D.原文只是说颜之推“不愿使用”,没有说“不使用”。故选B。(2)D.文章末段的中心句是“文字整理的重要性是由文字的性质决定的”,所以引用李荣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述文字整理的重要性是由文字的性质决定的。故选D。(3)A.“因为古代先民认识到文字具有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所以对文字产生了崇拜心理”强加因果,结合文本“世界各地的先民在创立文字之初对于文字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把文字的创造归功于神灵或上帝”可知,文字的功能是后人的总结,崇拜心理主要源于“文字的创造归功于神灵或上帝”的认知。故选A。答案:(1)B(2)D(3)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航空装备相关的技术可以按重要程度分为核心技术、辅助技术和一般技术。对于核心技术,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商拥有,由于2020年初美国首次传出限制出口C919配套发动机,随后多次更新“实体清单”以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面对技术封锁,我国只能通过自主创新获取;辅助技术往往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技术专用性,可以通过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或者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获得;对于一般技术,全球拥有这些技术的企业很多,可以直接购买相关技术或者把一些技术环节外包。“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新的成就,其中大型客机C919实现成功首飞并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六架试飞机多地开展试验试飞。中国民用航空在气动设计技术、复合材料结构技术、试飞技术等为标志的型号研制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适航方面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合作开展适航技术研究,成果支持C919、MA700等民机型号适航取证工作;在质量方面首次提出了面向航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技术体系架构,构建了“主制造商一供应商”模式下的民用航空器质量控制表单模板体系;在可靠性方面通过基于成本的民机可靠性与安全性一体化设计技术,形成了完善的可靠性设计保证技术体系。——(摘编自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蓝皮书》)材料二:自主设计,对于一架飞机意味着什么?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告诉记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针对飞机整体设计来说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设计方案。“我国已经有了新支线客机ARJ21,原本我想设计更大的飞机,但经过市场调研,150座级的客机是市场上的主流机型,市场前景最好,因此,我们以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定了这个机型。”第二,零部件供应需符合设计方案。C919的供应商来自全球,其中不乏同样为空客和波音的供应商,而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对其有怎样的技术要求,这是由中国商飞决定的,这体现出我们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第三,系统集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架大型客机是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不同的系统集成在一起需要满足哪些要求,这一控制方案掌握在设计团队手中。“中国商飞的知识产权也体现在对系统之间的集成控制上,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吴光辉说。吴光辉说:“C919首先是要满足我们国内的航空运输需要,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飞机需求最多。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全球市场,这是我对C919的定位。从设计航程看,C919可以满足中国任何点到点的飞行。”——(摘编自新华社贾远琨《解密你不知道的C919》)材料三:据悉,国产大飞机C919将在今年实现交付量产。这本是一件好事情,国产大飞机交付后,意味着产业链趋于完善,这能够促进中国产业链升级,带动更多的人就业。C919要交付,首先需要取得适航证。而到目前,欧美仍未给C919发适航证。如果没有适航证,C919只能在国内飞,无法飞出国门。那么,未来C919取得欧美适航证的可能性高吗?欧美颁发适航证,不仅仅是关注飞机的性能,还要权衡利弊,也就是权衡是否能够得到好处。C919的发动机是美法企业研制的LEAP﹣1C,轮胎是美企产品,此外一些部件也是欧美企业研制的。当C919取得适航证交付量产后,欧美这些企业也会分上一杯羹。所以,从这一点来看,C919飞出国门符合欧美企业的利益。C919是一款国产大飞机,有着本土优势,各大航空公司会采购,量产数量有保证。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C919必定能在未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我国为C919准备了国产CJ﹣1000AX发动机,该发动机由近3.5万个零件组成,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国产发动机。一旦未来发生断供的情况,C919可装备这款国产发动机应对潜在的危机。——(摘编自嘤仔《C919即将交付量产》)(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由于我国不掌握航空装备相关的核心技术,所以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或在已有资源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来冲破别国的技术封锁。B.大型客机C919实现成功首飞并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C.2015—2020年间,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规模尽管经历了几次同比增幅下降,但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局面。D.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产品产业规模是2015—2020年间最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行业这一年的企业工业总产值规模比其他年份低。(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十三五”期间,中国民用航空在多项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面向航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技术体系架构的提出具有创新性。B.尽管C919大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商来自全球各地,但我国对零部件及其技术要求有自主权和决定权,不会受制于人。C.C919大飞机有着复杂的系统集成,不可能靠简单的拼接就可以完成,而这不同的系统集成控制方案掌握在中国设计团队手中。D.由于我国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和未雨绸缪的措施,即使欧美不给C919发适航证,也不能阻止C919大飞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3)我国发展民用大飞机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解答】(1)A.“不掌握航空装备相关的核心技术”错,根据一第一段内容可知,只能说有些核心技术不掌握。(2)D.“有着完善的产业链”错,材料三原文只是说“产业链趋于完善”,“即使欧美不给C919发适航证,也不能阻止C919大飞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错,材料三原文为“如果没有适航证,C919只能在国内飞,无法飞出国门”。(3)根据材料一图表分析可知“满足市场需求”。根据材料一“中国民用航空在气动设计技术、复合材料结构技术、试飞技术等为标志的型号研制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概括出“提升科技攻坚能力(或促进核心技术的掌握)”。根据材料三“据悉,国产大飞机C919将在今年实现交付量产。这本是一件好事情,国产大飞机交付后,意味着产业链趋于完善,这能够促进中国产业链升级,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可以概括出“增加就业”“促进产业链升级”。根据材料三“当C919取得适航证交付量产后,欧美这些企业也会分上一杯羹。所以,从这一点来看,C919飞出国门符合欧美企业的利益”可以概括出“促进国际互惠互利合作”。根据材料三“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我国为C919准备了国产CJ﹣1000AX发动机,该发动机由近3.5万个零件组成,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国产发动机。一旦未来发生断供的情况,C919可装备这款国产发动机应对潜在的危机”可以概括出。答案:(1)A(2)D(3)①满足市场需求。②增加就业。③提升科技攻坚能力(或促进核心技术的掌握)。④促进产业链升级。⑤促进国际互惠互利合作。⑥提升抗击封锁和打压的能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六十六道弯(节选)曹文轩这个山村叫枫林口。大大小小,一群孩子里头,有三个读小学的孩子,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这天,他们在村头玩游戏正玩得起劲,一辆中型轿车从城里方向开过来,在村前的公路边停住了。原先,这条公路很繁忙,但几年前却废弃了。这条废弃了的公路现在还很光滑,几乎没有一点儿破损。只不过不再车来车去。车门打开,下来十几个城里的孩子,看上去与王树魁他们年纪差不多大小。他们穿着一身紧身的运动衣,头戴五颜六色的安全帽,每人都有一块滑板。不一会儿工夫,枫林口的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甚至还过来了许多大人。这是枫林口的大人小孩从未见到过的情景。有一个长得黑黑的年轻男老师,把一块更大的滑板放在路面上,然后用右脚踩着。在无数乡下孩子与大人的目光下,那帮城里孩子站在人群中间,仿佛是一些高贵的展品在展览,在接受观赏。“各就各位!”那老师叫了一声。城里的孩子,以非常迅捷的速度“一”字排开,一脚站在地上,一脚放在滑板上,抬起头,身体前倾。突然,一声枪响。还未等枫林口的大人孩子反过来,那些城里孩子就蹬着滑板迅疾地滑了出去。那样子,让几乎所有枫林口的孩子们都想到了在天空滑翔的鹰。已是深秋,满眼红透的枫叶。当滑行者驶过那个弧度很大的弯道时,恰赶上一阵较大的秋风,就见枫叶从高处纷纷向弯道上空坠落,一时间,那些鹰们是在枫叶的红雨中飞行了。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一直在最高处的一棵巨大的枫树下看着,眼睛里满是神往和痴迷。那一刻,永远地烙在了他们的灵魂里。他们在这棵枫树下直坐到天黑,分手时,各自伸出右手,叠在一起,发誓:我们一定要买一块滑板!他们不再玩耍,而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攒钱上。星期天,他们一起去山上捡榛子,早晨上山,中午都不回家吃饭,随便捡些野果充饥,天黑了才回家。没过几天,他们就捡了100多斤榛子,然后一起去集市,将它卖了。但距离购买滑板的钱数还很遥远,于是他们决定打鱼。拿了网,拿了鱼篓,三个人来到溪边。三对眼睛盯着溪水看,水有深有浅,浅的地方,那鱼清清楚楚,但都是一些小鱼。深的地方才可能有大一点儿的鱼,但深的地方看不清楚。只有撒网,不撒浅水,专门撒深水。网在空中张开时,经阳光一照,银色的,很好看。三个人很喜欢看,但,三个人更喜欢看的是大鱼。十网二十网,也没能打到一条大鱼。三个人不服气,仍然一网一网地撒。临近中午时,奇迹终于发生!网还没有被拉出水面,就看水中翻腾起熊熊的浪花,网绳紧绷绷的,不住地颤抖。网终于出水了,一片耀眼的银色在网中闪烁着。好大的一条鱼,大得出乎他们的意料。大鱼还没有完全拉到岸上时,他们三个人就情不自禁地扔下网绳,扑向了鱼网,而就在这一刹那间,那大鱼一个蹦跶,又将网拖回水中,并撞开一个豁口逃跑了。逃脱了的大鱼没有钻进深水处,而是箭一般顺着小溪向东逃窜。前面的小溪水虽然有深有浅,但基本上无大鱼藏身之处。他们拼命地跟随在它的后面,三双脚踩起的水花,在空中碎成无数的水珠。水珠在阳光下散开,坠落,五光十色。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又挣扎着爬起来。直到没有力气跑了。但他们不想放弃那条大鱼,手拉着手,眼睛盯着前方,向前走去。不知是因为终于耗尽了全力,还是因为觉得已经逃出灾难性的追捕,大鱼终于在一片水草丛里停止了逃窜。大鱼仿佛突然消失了,这使三个孩子感到无比失望,但却同时激起他们的活力。他们松开手,像三匹小马,朝大鱼消失的地方冲去——不是冲去,是冲刺。气息奄奄的大鱼听到了动静,又开始了逃窜。三个孩子猛扑过去。小溪忽然变宽,水一下浅了许多,大鱼一下处在了半搁浅的状态。三个孩子大声喊叫着,一个冲刺,一起扑到了大鱼的身上。他们一直趴在水中,直到身体下的大鱼不再动弹。当他们把这条沉重的大鱼抱上岸时,已经没有力气往回走了,只好躺在岸上层层叠叠、厚实而柔软的落叶上。鱼躺着,他们也躺着,后来都在流水声中睡着了……王树魁拿出了本来要买一双旅游鞋的钱,金小尊拿出了本来要买一条运动裤的钱,柳芽子呢?卖掉了他心爱的两对鸽子。现在,他们共同拥有550元钱。他们可以进城买滑板去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山村,写枫林口大人小孩从未见过滑板运动,说明该村地处偏僻,远离城市,人们见闻不广。B.小说写城里那帮孩子“仿佛是一些高贵的展品”,既表现出城里孩子显示出的优越感,也表现出这里的人们对城里人的好奇。C.小说写三个孩子最终抓到大鱼前用了“喊叫”“冲刺”“扑”“趴”等一连串动词,把他们的努力和执着表现得生动传神。D.三个孩子为买滑板努力挣钱看起来只是表现出对一种运动的喜爱,其实也反映出乡村生活不断受城市现代生活影响的现实。(2)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请赏析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各自作用。(3)小说把三个孩子抓大鱼的情节写得波澜起伏。作者是如何制造这种波澜的?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作用能力。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情节的能力。梳理文章的思路需要结合故事的发展进行分析,按照小说的基本框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来划分。【解答】(1)B.“城里孩子显示出的优越感”错误,由“在无数乡下孩子与大人的目光下,那帮城里孩子站在人群中间,仿佛是一些高贵的展品在展览,在接受观赏”可知,这是乡下孩子和大人的感受,并非事实如此。故选:B。(2)第一处,“恰赶上一阵较大的秋风,就见枫叶从高处纷纷向弯道上空坠落,一时间,那些鹰们是在枫叶的红雨中飞行了”,这段话描写秋风中枫叶坠楼的情形,将之比作“红雨”,可见枫叶坠落之密集,景象之壮观;结合上文“那些城里孩子就蹬着滑板迅疾地滑了出去。那样子,让几乎所有枫林口的孩子们都想到了在天空滑翔的鹰”可知,“那些鹰们”是指这些城里来的滑板健儿,这些滑板健儿就在这枫叶形成的“红雨”中“飞行”,可见滑行速度之快,所以这景物描写烘托出滑板健儿的风姿;而这些情形是“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眼中所见,“一直在最高处的一棵巨大的枫树下看着,眼睛里满是神往和痴迷”,所以侧面表现这三个孩子对此的神往和痴迷。第二处,“网在空中张开时,经阳光一照,银色的,很好看”是描写三个孩子撒开网时的情形;结合上文可知,三个孩子想要买滑板,但钱不够,所以他们准备捉鱼,结合“三个人很喜欢看,但,三个人更喜欢看的是大鱼”可知,此处网在孩子们的眼中“很好看”表现出三个孩子对收获的期待,烘托出三人对捕捉到大鱼的关注。(3)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三个孩子抓大鱼的内容,分析其中的“波澜”,并分析这种“波澜”与什么有关。如“网还没有被拉出水面,就看水中翻腾起熊熊的浪花,网绳紧绷绷的,不住地颤抖。网终于出水了,一片耀眼的银色在网中闪烁着。好大的一条鱼,大得出乎他们的意料”,“翻腾的熊熊浪花”“紧绷绷的网绳”“耀眼的银色”都让人感觉到捕捉到了一条大鱼,结果“大鱼还没有完全拉到岸上时,他们三个人就情不自禁地扔下网绳,扑向了鱼网,而就在这一刹那间,那大鱼一个蹦跶,又将网拖回水中,并撞开一个豁口逃跑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收获,三个人“情不自禁扔下网绳”,结果大鱼逃脱,这是一折;如“逃脱了的大鱼没有钻进深水处,而是箭一般顺着小溪向东逃窜。前面的小溪水虽然有深有浅,但基本上无大鱼藏身之处”“他们拼命地跟随在它的后面,三双脚踩起的水花,在空中碎成无数的水珠。水珠在阳光下散开,坠落,五光十色”“不知是因为终于耗尽了全力,还是因为觉得已经逃出灾难性的追捕,大鱼终于在一片水草丛里停止了逃窜”,从大鱼逃脱的方向可以看出它没有藏身之处,从孩子们的不放弃可以看出他们早晚能够捉住这条大鱼,但结果“大鱼仿佛突然消失了”,这是一折;如“这使三个孩子感到无比失望,但却同时激起他们的活力。他们松开手,像三匹小马,朝大鱼消失的地方冲去——不是冲去,是冲刺”“三个孩子猛扑过去”“小溪忽然变宽,水一下浅了许多,大鱼一下处在了半搁浅的状态。三个孩子大声喊叫着,一个冲刺,一起扑到了大鱼的身上。他们一直趴在水中,直到身体下的大鱼不再动弹”,大鱼的消失既让孩子们失望,也激起他们的活力,而水面的变化又给他们带来机会,最终捉到了大鱼。考生也可以结合作者制造的意外、孩子们的动作以及小说的突转分析其中的波澜。答案:(1)B(2)①把枫叶坠落比喻为红雨,形象地表现出枫叶密集落下的状态,衬托出滑板健儿的风姿,侧面表现三个孩子的神往和痴迷。②阳光映照下的网好看,既表现出三个孩子对收获的期待,也烘托出三个人对大鱼更加关注的状态。(3)参考一:①先以熊熊浪花、紧绷的网绳、一片耀眼的银色等渲染大鱼出现的场面,制造了一种即将收获的氛围,结果因“情不自禁”的行为让大鱼逃脱。这是一折。②然后写大鱼逃脱的方向基本无藏身之处,孩子们又拼命追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给人的感觉似乎抓住应该没有问题,结果大鱼突然消失了。这又是一折。③大鱼的消失让三个孩子感到失望,也激起他们的活力,他们像小马冲刺,水面的突然变宽变浅让事情有了转机,三个孩子终于收获了大鱼。参考二:①制造意外。即将收获却因“情不自禁”让大鱼逃脱。②动作描写。孩子们拼命追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制造紧张气氛。③柳暗花明的突转。水面的突然变宽变浅让事情有了转机,三个孩子终于收获了大鱼。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只作斗门还过故想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选自《新五代史•列传十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B.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C.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D.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世宗,庙号,中国古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B.文学,一般指经学或儒学,往往包含写作方面的才能。C.僭乱,虚妄淆乱,犯上作乱。僭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器物等。D.玉钺,玉制的兵器,这里指世宗送给王朴亲属的礼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王朴有政治预见。他见皇帝任用小人,杨邠与将相不和,料知混乱必定发生,就离开了杨邠。后来预料各国灭亡次序也很准确。B.王朴有多面才能。他政务能力强,还精通阴阳律法,在城市建设和京师规制方面有突出表现,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C.王朴受世宗赏识。他先取江淮的策略与世宗相合,被派征伐江淮;他多次被授予重要官职,去世后,世宗亲临丧事,十分悲痛。D.本文的作者认为知人善任的品格在治理国家方面非常重要,王朴虽然很有才能,但如果不是遇到世宗也难有所作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②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行视”意思是“巡行视察”,是固定词组,宾语是“汴口”,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D;“还”意思是“回京”,“还”和“过故相李彀第”是有先后顺序的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排除C。译文: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彀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故选:B。(2)D.“玉制的兵器,这里指世宗送给王朴亲属的礼物”错误,玉钺是饰玉或玉制的钺,古代作为仪仗或用于殉葬。故选:D。(3)C.“被派征伐江淮”错误,文中“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意思是“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可见他没有被派征伐江淮。故选:C。(4)①“刚果”,刚毅果断;“见……于”,被动句,被;“为”,做;“难”,责难,责备;“然”,表转折,然而;“加”,超过。译文:王朴性格刚毅果断,又被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②“知”,知道,懂得;“用”,用途;“置”,放置。译文: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地方就能取胜,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答案:(1)B(2)D(3)C(4)①王朴性格刚毅果断,又被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②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地方就能取胜,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参考译文: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向东回到家乡。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征伐意志坚决,排除众议后,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统一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把修整文德放在前面考虑。只有王朴等人说起用兵的策略,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攻取。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是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没有不合自己想法的,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朴为人聪明,才智很高,不只是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壮观宏伟。现在京师的建制,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不可以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只是能用在一时的策略。至于他说各国灭亡的次序是这样说的:“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彀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钺敲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唉!做器具的人,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治国的人,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有良匠才能成器具,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说,治国好比下棋,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地方就能取胜,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败者临到下棋很注意,终日操心,倘若有善于下棋的人看了指点,帮他换个放棋子的位置他就胜了。胜者所用的就是败者的棋;兴国者所用的还是亡国的臣子啊。世宗的时候,对外用兵,攻取战胜;内修制度,制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文章,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士人,难道他们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这只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人的作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C.盖着几条被了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2)诗人为什么要“谢”残灯?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与赏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人情感的能力。首先找到“谢”残灯的诗句,分析“谢”的原因。【解答】(1)B.“‘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错误,由“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可知,“不眠”的原因是“乡音无伴苦思归”。故选B。(2)首先找到“谢”残灯的诗句,分析“谢”的原因。“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意思是“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可见诗人认为残灯不嫌弃自己,在孤舟中整夜陪伴自己,给自己以一丝温暖和陪伴,姑且纾解身在异乡的孤独寂寞。然后分析诗人这样说流露出的情绪。“残灯”本是物象,照亮是灯的物理属性,而此次诗人却说“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不嫌”“许相依”都是人的行为态度,这里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诗人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它们,而唯有孤灯相伴,更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也是诗人不能归乡的无奈和自嘲。答案:(1)B(2)①因为在诗人眼里,残灯不嫌弃自己,孤舟中能整夜与自己相伴相依。②以拟人的方式写残灯,恰恰说明无人相伴,既表达了残灯陪伴下的宽慰与温暖,也表达了不能归乡的无奈与自嘲。译文: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鉴赏:此诗以悲情起句,遣词造句处处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当然,诗人如此惆怅郁结是有特定的时空背景的。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终结,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免让人心生岁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叹。苏轼说洗过头后,感到头轻发疏,就是这个意思,此其一。其二,除夕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最重要节日,但诗人却受命在外,远离故土,思乡之情、羁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诗人彼时迁谪出京在杭州任职,是由于与改革派的王安石政见不合所致,命运多舛,仕途偃蹇的忧伤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一有机会就会喷薄而出。这种情怀在第二首诗中展露得更明显。万家合欢的除夕之夜,诗人独在异乡,饱受严寒,辗转难眠,触景生情,歌哭皆悲。不过,这首诗也不尽是悲情。末尾两句,诗人写他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它们,这就是苏轼的超迈之处了。这其实也是下文写自己的豁达乐观张本。此诗是羁愁之文,构思精巧,落墨不俗,收束更是出人意表。诗人用笔老成,写景抒情,形象深致,曲折顿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意思相近。(2)刘禹锡《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李煜《虞美人》中写“愁”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重点字:抵)(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重点字:儒)(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为什么要严防死守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并不是绝症,特别是自从我国大面积接种疫苗之后,保护率上升,重症率死亡率极低。但是,不能_______的是,变种后的病毒,传染性成倍增长,如果不努力动态清零,在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依然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也包括患其他疾病的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防死守,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才是我们疫情防控的“初心”。如果只重视新冠肺炎疫情,而漠视其他疾患的生命安全,是_______,本末倒置。毕竟,我们要拒之“门”外的,是病毒,而不是_______的生命。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量中,中国人民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是中国作为抗疫“优秀生”最突出的精神成果,绝不容许被以任何借口轻飘地_______。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但绝不能打成消耗战。要着眼动态清零,也要考量社会成本,(),尽量兼顾百姓正常生活。要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手赢”,确实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考验的正是一个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DA.淡然置之因噎废食危在旦夕遗弃B.掉以轻心因小失大岌岌可危扬弃C.淡然置之因小失大岌岌可危遗弃D.掉以轻心因噎废食危在旦夕扬弃(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A.更要守护所有百姓的生命安全B.不仅要守护所有百姓的生命安全C.既要把所有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D.百姓的生命安全更要守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如果不努力坚持动态清零,在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依然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新冠肺炎。B.如果不努力坚持动态清零,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依然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包括因其他疾病造成的伤亡。C.如果不努力动态清零,因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