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语文新七上【暑假衔接自学提升课】精品第09讲《论语》阅读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思维导图串知识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教材习题学解题2.学习《论语》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3联系自身实际,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之道”,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核心考点精准练(六大考点)小试牛刀过关测一、思维导图二、基础知识梳理一、《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时,朱熹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合“五经“四书五经20492第1页共22页.章,首创“语录体”。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二、人物介绍孔子(前551--前479)(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仁“爱人“仁“仁“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大同理想。他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我国第一部家经典《论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子的含义: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子”是其中的一个爵位。“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尊称。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孔门十哲”:子渊(颜回)、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端木赐)、子路(仲由)、子我(宰予)、子游、子夏。其他人物1.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2.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字子渊,鲁国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3.卜子夏(前507年—前420)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第2页共22页.三、儒家学派“响力的学派之一。后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曾子。四、《论语》选读子曰:“学//说乎?有朋//乐乎?人不知//君子乎?”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亦在//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一)读准节奏(见上)(二)文本解读【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④[愠]生气,恼怒。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解读】本章共三句话,主要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结合起来。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第3页共22页.【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①[曾子(前505一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吾]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⑦[信]诚信。⑧[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可以看出在修养方面曾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以看出古人也有朋友相处应讲究诚信,今人更应如此。【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注释】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⑦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解读】本章讲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的一个过程。【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注释】第4页共22页.[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解读】本章讲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知新“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解读】本章讲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8贤哉,回也!”【注释】①[回]即颜回(前521一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③[堪]能忍受。“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解读】本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不改其乐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释】①[好]喜欢,爱好。②[乐]以……为乐趣。“的人。”【解读】本章讲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学习有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5页共22页.【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②[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③[于]介词,对,对于。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解读】本章讲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安贫乐道“曲肱而枕之【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择【12】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释】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处来反省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教育别人。一个“择”字,“择其善者“其不善者东西。【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注释】①[川上]河边。川,河流。②[fú]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解读】本章讲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注释】①[三军]指军队。第6页共22页.②[夺]改变。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解读】本章意在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志“匹夫不可夺志“志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①[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②[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③[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④[仁]仁德。“【解读】本章再次提到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中产生。(三)字词梳理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3.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古义:泛指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4.温故而知新5.择其善者而从之5.可以为师矣6.匹夫不可夺志也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当、做、替2.志:志于学立志志向博学笃志/不可夺志第7页共22页.3.而:4.乐:5.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三十而立表转折表顺承(承接)表并列表修饰快乐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回也不改其乐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以……为快乐乐趣乐趣了解懂得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4.传不习乎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四)主题归纳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五)写作特色1.语言精练,生动传神。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2.思想深刻,富含哲理。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教材习题01.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请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学而时习之”就告诉了第8页共22页.一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了。老师都说我综合能力强,我知道,这是多复习的结果。谈体会合乎情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子曰:“温敌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考点一实词理解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1)思而不学则殆:(2)博学而笃志:考点二一词多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C.匹夫不可夺志也/非淡泊无以明志考点三句子翻译B.择其善者而从之/一狼仍从D.博学而笃志/非学无以广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考点四朗读停顿4.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考点五理解填空5.阅读选文,我们可以概括:学习的方法是温故知新和,学习的态度是和谦虚。第9页共22页.【答案】1.4.B5.疑惑坚定2.B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学思结合热爱(乐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2)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均为连词,表转折;B.学习/跟从;C.均为名词,志向;D.均为“学习”;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温故,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为师,做老师。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B.“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分指两种情况,“则罔”“则殆”是两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正确划分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故选B。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可概括为:学思结合;第二空,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可概括为:乐学。【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第10页共22页.1.《论语》是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它与《》《家、》《》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的创始者。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儒家学派【答案】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创始者。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仁在/其中矣)B.择其/善者而从之D.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A【详解】B.大意: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停顿是:择其善者/而从之;C.大意:仁德就在其中了。停顿是:仁/在其中矣;D.大意: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停顿是:匹夫/不可夺志也;故选A。3.(23-24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为师矣B.为人谋而不忠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D.与人交而不信乎【答案】D思而不学则殆【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辨析。A.代词,学过的知识/代词,指他们不好的方面;B.介词,替/动词,成为,做;C.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介词,对,对于;D.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却”;故选D。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乐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B“”“三军可夺帅也”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则说明在孔子眼中,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D“”第11页共22页.的精神;见人之不善就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境界。【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分析。B.“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有误,“三军可夺帅也”是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意志,不可轻易动摇。故选B。5.根据《<论语>十二章》按要求填写(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7“”,。【答案】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知之为知之思而不学则殆不知为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有朋自远友来不亦乐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重点字“罔、殆、焉、愠”的写法。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三省吾身(2)四十而不惑(3)逝者如斯夫(4)不可夺志也7.选出下列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A.学而不思/则罔第12页共22页.B.择其/善者/而从之C.三军可/夺帅也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请就选文第①则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答案】6.省:自我检查、反省。7.A8.(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惑:迷惑,疑惑。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夺:改变。(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有做好事;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或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2)句意为:四十岁(遇事)不再感到迷惑。惑:迷惑,疑惑。(3)句意为: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4)句意为: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夺:改变。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B.有误,句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择其”是一个动宾结构,表示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接着,“善者”“择其”“而从之”是一个连动结构,表示跟随、学习那些好的事物或人。正确划分为:择其/善者/而从之;C.“三军”“可夺帅也”是谓语部分,表示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走。因此,在“三军”和“可夺帅也”之间划分一个节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关系。正确划分为:三军/可夺帅也;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则进一步描述了时光持续不断、不分昼夜的特点。因此,在“逝者”和“如斯夫”之间,以及“不舍”和“昼夜”之间划分节奏。正确划分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故选A。第13页共22页.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句重点词语:三人行: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必定,一定。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第一则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强调的是人们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时刻要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要尽力,学习任务要按时完成等。据此结合生活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即可。如,作为中学生,己,力求进步。这种习惯让我更加成熟,更有力量面对未来的挑战。【点睛】参考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事)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乙】子曰:“由,诲①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论语•为政》)子曰:“不患③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注】①诲:教,传授。②知:同“智”,聪明,智慧。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诲汝知之乎(第14页共22页.(4)患不知人也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3.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含义例句语句带来的启发了解人不知而不愠(1)知知道(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慧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答案】10.1212了解别人。13.保持内心的平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老实的态度对待通“悦”,快乐以……为乐你担心、担忧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不是很快乐吗。说:通“悦”,快乐。(2)句意: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乐。(3)句意: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汝:你。(4)句意: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患:担心、担忧。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个主谓句表示并列关系,故断句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重点字词:知,了解;愠,恼怒;君子,有才德的人。(2)重点字词:患,忧虑;知,了解。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启发。(1)“人不知而不愠”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被了解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时,不应感到恼怒或沮丧。它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即使在他人不理解或不认可的情况下。(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意:(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性。(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认识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它提倡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无知,并视之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第15页共22页.【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乙)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胡睁智慧啊!”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③也。”(《为政》)“孔文子④‘文也?““敏⑤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子曰:”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注释】①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②女:同“汝”,你。③知:同“智”,聪明,智慧。④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谥号。⑤敏:敏捷,勤勉。⑥识(zhì):记住。⑦厌:满足。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5.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1)故(2)殆(3)从(4)为1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7A和B【甲】文中有一章观点的侧重点不同于其他章,请写出这一章的序号C,并写出这一章侧重从D方面来表达的观点。第16页共22页.141)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好它比不上以它为乐的人。(2)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些事情对于我做到了哪些呢?15.(1)学过的知识(2)疑惑(3)跟从(4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7.方法态度修养/修养的方法⑤【解析】14.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2)重点字词:学,学习;厌,满足;诲,教导;倦,疲倦。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2)句意: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3)句意: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从:跟从。(4)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为:是。16“文”“敏而好学”是自己学习,“不耻下问”是向他人学习。据此断句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依据甲文“”“”,“”了学习方法;依据甲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乙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可知,都讲述学习态度;“”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抓住“仁德”一词可知,这一章强调个人修养/修养的方法。【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17页共22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节选自《论语·学而》)【注释】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③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18.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君子应有足够的气度。B.“温故而知新”中的“新”指新的知识,这句话的意思是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C.“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在这里有“疑惑”的意思,表明只思考不学习还是有疑惑的。D.“鲜矣”中的“鲜”是“少”的意思,突出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很重要。19.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0.孔子说“从心所欲”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吗?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21.两个文段都提到“君子”,请概括孔子所说的君子品格。18B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即在不越过法度的情况下自在生活。任何时代,人们要过自由的生活,必须要遵照国家法律和人文道德的约束。自觉约束个人的行为,才能过有秩序的相对的自由生活。21.①做人坦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②孝敬19.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20.不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并不是毫无拘束,而是“不逾矩”,父母,友爱兄弟。③艰苦朴素(或:不注重物质享受)。④做事敏捷,脚踏实地;言语谨慎,不夸夸其谈。⑤走正道,虚心好学。(答出任意四点即可)【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句子。B.“温故而知新”“新”指的是新的理解与体会。这里理解为“新的知识”“”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这里“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表述不正确;故选B。1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第18页共22页.相当于“吗”。2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甲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法度和规矩”可知,这里的“从心所欲”也是需“不逾矩”,因此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自由生活。2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知,君子在学习上自律,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恼怒,可见君子做人坦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结合乙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知,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谦虚好学,概括即为艰苦朴素;做事敏捷,脚踏实地;言语谨慎,不夸夸其谈;走正道;虚心好学。【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乙)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19页共22页.——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①②③也。君子去④仁,恶⑤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⑥,造次⑦“必于是,颠沛⑧必于是。”——节选自《论语·里仁》【注】①不以其道:不用正当的手段。②处:享用。③去:摆脱。④去:离开、抛弃。⑤恶:怎样,怎么样。⑥这句话意思是君子即使在一餐饭的时间里也不会背离仁德。⑦造次:仓促匆忙之时。⑧颠沛:流离不安定。用以形容人处于逆境。22.下列对甲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代汉语里往往泛指多,此处亦可理解为实指。B.温故而知新故,指学过的知识。C.饭疏食饭,这里作动词使用,意思是“吃”。D.必有我师焉焉,这里是语气词,相当于“啊”。2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4.甲文中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怎样的道理?25.根据两个语段的内容,简要说说儒家对君子有怎样的要求。【答案】22.A24“不改其乐”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贫困,也能自得其乐。25.①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②君子追求富贵,应该2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遵循仁义的标准;③君子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A.有误,“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多次。此处不是实指。故选A。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学:读书;而:表转折;思:思考;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空想;殆:疑惑。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但他却乐在其中,不改其乐。由此可得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第二问:甲文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拼音三教育课件
- 中班安全喝水
- 大学生酒店实习报告四篇
- 上半年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参考范本
- 参观类实习报告集锦七篇
- 管理工作个人述职报告4篇
- 中秋节小学作文
- 药店销售管理
- 护士个人原因辞职报告(集锦15篇)
- 新学期自我介绍14篇
- 物业服务水电维修方案
-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专业职业分类明细)
- 第四届“长城杯”网络安全大赛(高校组)初赛备赛试题库-上(单选题部分)
- 国开2024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除法竖式计算题300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橡胶伸缩缝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新疆和田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听力)
- 波形护栏安装施工合同
- 七年级上册历史-七上历史 期中复习【课件】
- 瑜伽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