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榆林十二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5章+选择性必修2第1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B.人体的体液中含有溶菌酶,参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C.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可及时发现和清除癌细胞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中只有淋巴细胞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因此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参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正确;C、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依靠免疫监视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发生癌变的细胞,C正确;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参与,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也要参与相应过程,D错误。故选D。2.如图表示B细胞和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过程。BCR和TCR是分别表达于B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T细胞通过TCR识别抗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细胞和T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C.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D.若BCR基因发生突变,B细胞可能无法识别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T细胞通过TCR识别抗原,若相应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相应的蛋白质异常,从而不能起到识别作用。【详解】A、B细胞和T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其中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A正确;B、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B正确;C、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D、若BCR基因发生突变,可能BCR蛋白异常,导致B细胞可能无法识别抗原,D正确。故选C。3.十月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流感等传染病高发,如图为某人感染流感后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B与细胞C直接接触是激活细胞C的信号之一B.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发生在细胞内液中C.细胞D为浆细胞,只有细胞D能分泌抗体D.若该患者再次感染该病菌,则会发生细胞E分化为细胞D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原信息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2)B细胞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A、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接触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A正确;B、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C、图中细胞D为浆细胞,只有浆细胞才能分泌抗体,C正确;D、细胞E是记忆细胞,细胞D是浆细胞,当再次感染该病菌,则会发生细胞E快速分裂、分化为细胞D,从而快速产生抗体进行免疫过程,D正确。故选B。4.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失调病。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接触抗原即可发生过敏反应B.过敏反应会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减弱C.过敏反应是由人体免疫功能不足引起D.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的主要措施【答案】D【解析】【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会产生抗体且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第二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才会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B、过敏反应会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C、过敏反应是由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C错误;D、找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的主要措施,D正确。故选D。5.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感染HIV初期,体内不会发生免疫反应B.HIV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C.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包括血液、唾液和母婴D.感染HIV后会增加患肿瘤等其他疾病的风险【答案】D【解析】【分析】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酶、能量等物质合成自己的RNA和蛋白质在进行组装形成新的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着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详解】A、感染HIV初期,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清除部分HIV,A错误;B、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B错误;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传染途径一般不包括唾液,C错误;D、感染HIV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会增加患肿瘤等其他疾病的风险,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疫苗都是由灭活的病毒所制成B.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主动免疫C.类风湿关节炎通常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D.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即可进行器官移植【答案】A【解析】【分析】器官移植是将一个个体的某一器官整体或部分地转移到另一个体(或本体的另一位置,如自体皮肤移植)的过程;器官移植存在的主要问题:免疫排斥反应和供体器官不足.针对免疫排斥反应,可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详解】A、疫苗通常是由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A错误;B、注射的疫苗作为抗原进入机体,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的过程,B正确;C、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通常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C正确;D、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即可进行器官移植,D正确。故选A。7.在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中,科学家温特最终证明胚芽鞘尖端存在某种调节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如图是温特所做的部分实验,图中①~⑥组均是在黑暗中对去除尖端胚芽鞘所进行的处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因为光照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B.该实验的对照组仅为组别①,所用琼脂块大小应保持相同C.若将该实验放在单侧光下进行,则②组胚芽鞘向光弯曲D.单侧光照与组别③④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详解】A、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为了排除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A错误;B、分析题意,该实验的对照组为①⑤⑥,所用琼脂块大小应保持相同,排出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B错误;C、单侧光不会影响生长素在琼脂块不均匀分布,若将该实验放在单侧光下进行,②组依然会直立生长,C错误;D、单侧光与组别③④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都是生长素在尖端以下部分分部不均匀,D正确。故选D。8.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后,由于重力影响,顶勾处上端细胞生长素会运输至下端细胞内形成顶端弯钩(顶勾)现象。顶端弯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主要由子叶产生,向下胚轴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推测顶勾处上端组织细胞体积可能大于下端组织细胞的体积C.顶端弯钩现象可能是因为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了顶勾上端细胞的生长D.顶端弯钩现象能够保护子叶和顶端不受土壤机械力的破坏【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是由于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详解】A、生长素主要由子叶产生,向下胚轴运输的过程为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C、由于重力影响,顶勾处上端细胞生长素会运输至下端细胞,可能是下端生长素含量过高抑制生长,上端细胞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生长,故顶勾处上端组织细胞体积可能大于下端组织细胞的体积,B正确、C错误;D、顶端弯钩现象能够保护子叶和顶端不受土壤机械力的破坏,D正确。故选C。9.脱落酸不仅促进植物叶片的衰老与脱落,还调控植物对非生物因素的胁迫反应。下列关于脱落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分泌脱落酸的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B.休眠的种子细胞内脱落酸的含量比萌发中的种子低C.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时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具有相抗衡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脱落酸:1、合成部位:根冠、菱蒿的叶片等;2、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3、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详解】A、植物分泌脱落酸的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A正确;B、脱落酸具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因此休眠的种子细胞内脱落酸的含量比萌发中的种子高,B错误;C、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时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与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具有相抗衡作用,D正确。故选B。10.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调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为雄花B.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抑制乙烯的合成C.在猕猴桃果实发育初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起主要作用D.植物体内的乙烯需从外界环境吸收,与脱落酸共同调节果实的成熟【答案】C【解析】【分析】1、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2、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详解】A、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为雌花,比值较低有利于分化为雄花,A错误;B、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B错误;C、在猕猴桃果实发育初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起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发育,C正确;D、植物体内的乙烯是由自身合成的,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脱落酸具有促进果实脱落的作用,D错误。故选C。11.除植物激素外,环境因素也可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植物需经历低温诱导后才能开花,可避免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导致无法正常结实B.植物中的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结构发生变化,进入细胞核内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C.植物根、茎中部分细胞可转换重力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衡来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D.年轮的形成是因为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浅色带,秋冬季反之【答案】B【解析】【分析】1、年轮形成的原因是:a.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b.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2、春化作用:经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详解】A、有些植物需经历低温诱导后才能开花,即春化作用(经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可以避免出现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导致无法正常结实的现象,A正确;B、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光敏色素在光照条件下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表现出生物学效应,B错误;C、植物的根、茎中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C正确;D、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D正确。故选B。12.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及相关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甘蔗生长过程中喷施适量的赤霉素可促进茎秆伸长B.油菜素内酯可促进植物完成受粉C.芝麻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喷洒适量生长素以避免减产D.小麦种子成熟时经历持续干热后又遇雨天,种子会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被降解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1)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叶绿素合成。(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5)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详解】A、甘蔗喷施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A正确;B、油菜素内酯有促进花粉管萌发的作用,有利于植物受粉,B正确;C、芝麻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种子,芝麻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未完成受粉不能形成种子,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子房壁的发育,并不能避免减产,C错误;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当脱落酸减少时种子萌发便不受抑制,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D正确。故选C。13.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近年来,我国在近海采取渔业政策保护,规定大黄鱼准许捕捞的尺寸,禁止使用小网目尺寸的渔网,落实夏季休渔政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大黄鱼进行中等强度的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B.控制使用网目尺寸是为了保证捕捞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随着大黄鱼种群数量增大,密度制约因素对其种群数量的作用减弱D.“休渔”举措将有利于提高鱼类种群的出生率使鱼类种群数量得到恢复【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详解】A、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的量在K/2左右),使鱼的种群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A正确;B、控制使用网目尺寸的意义在于使幼年鱼类能够保留,保证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有利于持续获得高产,B正确;C、种群密度越大,种群内个体间竞争增大,密度制约因素对大黄鱼种群数量的作用增强,C错误;D、休渔期就是规定一段时间内禁止在规定海域进行渔业捕捞,“休渔”举措将有利于提高鱼类种群的出生率,进而提高种群密度,从而使鱼类种群数量得到恢复,D正确。故选C。14.生态学家对某自然群落中的甲、乙两个种群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λ值(λ=当年种群个体数量/上一年种群个体数量),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点对应时刻甲种群数量达到K值B.c点对应时刻甲、乙种群数量一定相等C.4年后乙种群的λ值始终保持不变D.在这4年中乙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分析:甲种群的λ值由大于1到小于1,说明甲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乙种群的λ=1.5,表明乙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表现为“J”形增长。【详解】A、甲曲线1~3年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而3年后λ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说明在第3年时种群密度最大,即d点对应时刻甲种群数量达到K值,A错误;B、c点对应的时期甲乙种群的λ是相同的,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在c点之前不一定相同,故c点甲、乙种群数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C、生态学家调查的是自然群落,4年后会因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可能会使λ值发生改变,C错误;D、乙种群在这4年中,λ值保持1.5,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正确。故选D。15.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是()A.应在每天固定时间,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计数B.镜检计数时,需计数中方格内、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细胞C.若增加初始酵母菌的接种量,则其种群数量的K值也会增大D.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答案】C【解析】【分析】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计数时,每天应固定相同时间,需将试管中的培养液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计数更接近真实值,A正确;B、镜检计数时,除需计数方格内的个体外,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需要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数,B正确;C、K值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增大初始接种量,可使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但不改变K值,C错误;D、抽样检测时,需要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上,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D正确。故选C。16.黄鼠喜栖于植被低矮稀疏的环境。研究人员在长期对某草原黄鼠种群数量调查时发现,每年的4到8月是牧草的生长旺季,在此期间黄鼠种群数量迅速增加,8月底黄鼠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后就迅速减少。进一步调查发现放牧草场中黄鼠种群密度较禁牧草场更大,且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黄鼠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导致4~8月黄鼠种群密度增加B.在4~8月份期间黄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6月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放牧导致黄鼠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人工放牧改变了黄鼠的生存环境D.距离公路越近黄鼠种群密度越大,可能是因为车辆活动使黄鼠天敌数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详解】A、4~8月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光照强度增强,黄鼠进入繁殖期,此时植物进入生长期,黄鼠食物供应充足,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导致种群密度大幅增加,A正确;B、黄鼠种群8月底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故呈“S”形增长,但不一定在6月份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C、草场上放牧时,牧畜啃食植物,导致植被低矮稀疏,由于黄鼠喜栖于植被低矮稀疏的环境,导致黄鼠种群环境容纳量增加,C正确;D、动物对道路、车辆回避特性导致道路附近黄鼠的天敌数量较少,黄鼠被捕食的概率降低,种群密度增加,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不同的抗原进入机体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对此种现象曾经有两种假说:“模板假说”认为抗体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以抗原为模板设计出来的;“克隆选择假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体内就存在具有不同受体的B细胞。为了验证“克隆选择假说”是正确的,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已知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具有与其互补受体的B细胞。回答下列问题:组别第一次注射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注射实验结果①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适宜剂量的抗原X②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适宜剂量的抗原Y③高剂量的抗原X适宜剂量的抗原Y小鼠既能产生抗X抗体,也能产生抗Y抗体(1)抗体是机体产生的非常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还有______(举两例)。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为_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该免疫过程的特点有______(答点),抗体针对外来抗原进行免疫反应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2)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②利用的原理是______(填“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3)若组别①的实验结果是______,组别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则说明该实验结果支持“克隆选择假说”。【答案】(1)①.溶菌酶、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②.特异性免疫③.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一种抗体只能识别一种或一类抗原等④.免疫防御(2)①.组别③②.减法原理(3)①.不产生抗X(和抗Y)抗体②.不产生抗X抗体,产生抗Y抗体【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主要是人的皮肤、黏膜,以及各种免疫细胞、效应细胞、杀伤细胞等等,构成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免疫监视可以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病原体成分,如肿瘤、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态,使其功能不发生改变。【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该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特异性免疫特点: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一种抗体只能识别一种或一类抗原等。抗体针对外来抗原进行免疫反应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小问2详解】据题意可知,如果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以抗原为模板设计出来的,那么只要由抗原入侵,机体都应该能发生免疫反应;如果是先天存在的,先用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带有互补受体的淋巴细胞,再次用相同的抗原入侵就不再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对照组注射的抗原不能杀死全部具有与其互补受体的B细胞,即注射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高剂量的抗原X,因此该实验的对照组是组别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②注射的是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具有与其互补受体的B细胞,即去除某些因素影响,运用了“减法原理”。【小问3详解】“克隆选择假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体内就存在具有不同受体B细胞,如果实验结果支持克隆选择学说,则小鼠对为标记抗原X不发生免疫反应,对抗原Y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即组别①的实验结果是不产生抗X(和抗Y)抗体;组别②的实验结果是不产生抗X抗体,产生抗Y抗体。18.研究人员用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MCA)诱导小鼠形成肿瘤后,将肿瘤分别移植给切除肿瘤的同品系小鼠(A组)、未免疫的正常同品系小鼠(B组)、注射射线灭活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的同品系小鼠(C组),过程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是将失活的A肿瘤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正常的A肿瘤细胞(无肿瘤生长),另一组注射正常的B肿瘤细胞(肿瘤生长)。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的因变量是________,小鼠体内主要进行的是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B组小鼠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产生此种细胞,但没有A组和C组快,原因是________。如果C组用灭活的肿瘤处理不同品系的小鼠,再移植肿瘤则结果是________。(2)实验2中第一次注射没有肿瘤生长,原因是________,据此可知,作为抗原的不是整个细胞,而是________。第二次注射后,注射正常A肿瘤细胞的小鼠,体内相关细胞毒性T细胞是由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注射正常B肿瘤细胞的小鼠,小鼠体内发生的是________(填“初次”或“二次”)免疫。(3)家畜群中有一只感染了某种病毒,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请提出一种方案保护其他未被感染的家畜:________。【答案】(1)①.小鼠是否生长肿瘤②.细胞免疫③.A组和C组小鼠体内含有相应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B组小鼠体内在移植前还没有相应的记忆T细胞④.无肿瘤生长(免疫排斥)(2)①.肿瘤细胞已经过灭活处理②.细胞中的部分物质③.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初次(3)将其他家畜与感染病毒的家畜隔离,并对其他家畜注射灭活的同种病毒【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①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②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③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①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②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③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小问1详解】根据图1中的实验操作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是否生长肿瘤。小鼠体内主要进行的是细胞免疫,B组小鼠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免疫后也会产生该细胞,但速度没有A组和C组快,原因是:A组和C组小鼠体内含有相应的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B组小鼠体内在移植前还没有相应的记忆T细胞。即使C组换了其他品系的小鼠,但由于抗原相同,也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在移植肿瘤后仍然会发生免疫排斥,无肿瘤生长。【小问2详解】由于实验2中第一次注射的是灭活的肿瘤细胞,所以不会有肿瘤生长,说明作为抗原的不是整个细胞,而是细胞中的部分物质。第二次注射后,注射正常A肿瘤细胞的小鼠,体内相关细胞毒性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而另一组B肿瘤首次进入体内,会进行初次免疫。【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2可知,灭活的细胞或病毒可以作为抗原物质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获得免疫力而不患病,所以可以将其他家畜与感染病毒的家畜隔离,并对其他家畜注射灭活的同种病毒。19.某实验小组发现了几株矮生突变体玉米,推测可能与赤霉素有关,但是不能确定是赤霉素合成缺陷型还是赤霉素不敏感突变型。回答下列问题:(1)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___。赤霉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答一点)。(2)该实验小组利用矮生突变玉米和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清水进行了实验来判断矮生突变体的类型,其实验思路是:___;若通过上述实验过程,结果为___则表示该突变株为赤霉素不敏感型。(3)某同学认为通过比较矮生突变株与正常玉米的内源赤霉素含量,也可判断出其矮生的原因。经检测后结果如图所示,说明该突变株属于___型,判断理由是___。【答案】(1)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②.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的发育(2)①.将矮生突变体玉米植株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喷施适量清水和等量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玉米植株生长情况②.喷施清水的矮生突变体玉米植株与喷施赤霉素的矮生突变体玉米植株株高相似(3)①.赤霉素合成缺陷②.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体内的赤霉素含量应该是大于或等于正常玉米植株的,赤霉素合成缺陷型植株的赤霉素含量会低于正常植株(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小问1详解】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的发育。【小问2详解】要通过实验来判断矮生突变体的类型,可将矮生突变体玉米植株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喷施适量清水和等量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玉米植株生长情况。若喷施清水的矮生突变体玉米植株与喷施赤霉素的矮生突变体玉米植株株高相似,则表示该突变株为赤霉素不敏感型。【小问3详解】通过比较矮生突变株与正常玉米内源赤霉素含量,也可判断出其矮生的原因。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体内的赤霉素含量应该是大于或等于正常玉米植株的,赤霉素合成缺陷型植株的内源赤霉素含量会低于正常植株,结合如图实验结果所示,可判断该突变株属于赤霉素合成缺陷型。20.某兴趣小组用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某植物进行了两次实验并得到甲、乙两图所示结果,图甲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浓度2,4-D对该植物茎和根生长的影响;图乙是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该植物的扦插枝条生根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等优点,图甲中的曲线显示2,4-D对该植物具有___________的作用,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12ppm并不一定是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2,4-D浓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探究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可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②.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③.根④.根和茎比,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或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对曲线①发挥抑制作用时,对曲线②仍然发挥促进作用)(2)①.该实验过程2,4-D浓度梯度范围大,8~16ppm范围内均有可能出现最适浓度(或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是外源2,4-D和植物内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RP实施成功案例》课件
- 《工作中的沟通》课件
- 学. 汉字的起源
- 二 汉字的起源
- 《员工执行力》课件
- 新闻发布会策划方案
- 金融知识普及小常识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河南省南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职业规划访谈报告
- 机器学习课件周志华Chap08集成学习
- 辅助生殖科辅助生殖技术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范
- 幼儿园保健医生家长会课件
- 2.3.2茶红颈天牛识别与防治
- 中国画创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北科技学院
-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 作物育种方法与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个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报告
-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教案
-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