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链式反应理论三个阶段:(1)链引发,即游离基生成,使链式反应开始;(2)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他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游离基;(3)链终止,即游离基消耗完时使链式反应终止。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伴随有热效应和光效应以及气体产物。按燃烧现象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1、着火:用火柴点燃柴草
2、自燃:煤自燃、黄磷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燃
3、闪燃: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一定温度下的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
4、爆燃:对于火炸药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燃烧,由于其燃速很快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质、氧或氧化剂(助燃物质)、点火源。
各类火灾,有各种预防、限制、灭火和疏散等措施:
(一)灭火措施
(1)对气体火灾
一面立即关闭管道的阀门,
一面向附近的可燃物喷射冷却水,使其冷却并使气体逸散开,防止火灾扩大
初期火焰小时,可用干粉灭火器
(2)油品火灾灭火可采用喷撒干粉、喷射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剂,用沙土填压等。(3)固体可燃物火灾:最好采用喷射大量水的方法进行灭火
(4)电器(气)火灾:在通电情况下,要采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氯溴甲烷等灭火剂进行灭火;断电情况用水或泡沫灭火剂进行灭火
(5)金属火灾:要采用干燥的砂子和蛭石等进行灭火;在金属火焰上喷水,则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
(6)空气中含氧量过甚时导致的火灾:隔绝空气,切断氧气源
(7)森林火灾:专业性强,另述;同建筑物火灾(二)预防措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把有起火危险性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火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管理。
把重点首先放在发,火的预防上
居安思危、应急预案
消防、教育培训
消防器材(含水源)、灭火措施等
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的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
爆炸的分类:按爆炸性质爆炸现象通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化学爆炸的三要素:(一)反应的快速性(区别于燃烧反应的最重要的标志)(二)反应的放热性(三)生成气体产物化学爆炸三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粉尘爆炸的二次爆炸:如果工作场所有堆积层状粉尘,那么“一次爆炸”引起的气体运动和设备振动会使装置上的粉尘层成为空降物,这些粉尘就是灾难性的“二次爆炸”的燃料。
“二次爆炸”通过工作场所传播时就造成很大的破坏。燃烧与化学爆炸的关系:一、共同点:都需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这三种基本因素。
二、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氧化反应速度不同。
三、联系:两者可随条件而转化。同一物质在一种条件下可以燃烧,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爆炸。例如,煤块只能缓慢地燃烧,如果将它磨成煤粉,再与空气混合后就可能爆炸,有些是先爆炸后着火,例如油罐、电石库或乙炔发生器爆炸之后,接着往往是一场大火;在某些情况下会是先火灾而后爆炸。
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质的种类: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酸、碱等);
9、杂类。复习题1.火灾的分类及其预防、限制、灭火措施?答:火灾的分类:按照物质燃烧的特征分: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E类火灾:电器火灾预防措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有起火危险性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火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管理。把重点首先放在发,火的预防上居安思危、应急预案消防、教育培训消防器材(含水源)、灭火措施等限制措施:1、防止可燃物的堆积2、使建筑物、设备成为非燃烧或难燃烧体3、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油堤、防液堤等——城规、建筑设计规范4、留出空地:比如隔火通道、消防通道5、将危险物设施埋在地下:如汽油罐、液化气罐等灭火措施:(1)对气体火灾
一面立即关闭管道的阀门,
一面向附近的可燃物喷射冷却水,使其冷却并使气体逸散开,防止火灾扩大
初期火焰小时,可用干粉灭火器
(2)油品火灾灭火可采用喷撒干粉、喷射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剂,用沙土填压等。(3)固体可燃物火灾:最好采用喷射大量水的方法进行灭火
(4)电器(气)火灾:在通电情况下,要采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氯溴甲烷等灭火剂进行灭火;断电情况用水或泡沫灭火剂进行灭火
(5)金属火灾:要采用干燥的砂子和蛭石等进行灭火;在金属火焰上喷水,则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
(6)空气中含氧量过甚时导致的火灾:隔绝空气,切断氧气源
(7)森林火灾:专业性强,另述;同建筑物火灾2.燃烧的三要素?答:可燃物质、氧或氧化剂(助燃物质)、点火源。
3.什么是闪燃、爆燃?答:闪燃: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一定温度下的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
爆燃:对于火炸药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燃烧,由于其燃速很快5.化学爆炸的三要素?举例说明。
答:(一)反应的快速性(区别于燃烧反应的最重要的标志)(二)反应的放热性(三)生成气体产物化学爆炸三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6.燃烧与化学爆炸的区别
答:主要区别在于氧化反应速度不同。9.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质的种类?举例说明。
答: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酸、碱等);
9、杂类。10.着火源的种类?举例说明。答:1.明火及高温表面,如生产用火,非生产火,不动的烟火火炉2.摩擦与撞击3.电火花,如如高电压的火花放电,短时间内的弧光放电等4.静电5.雷电,如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等6.易燃物自行发热7.机械和设备故障8.绝热压缩9.光线和射线有时也能成为着火源第二章可燃性气体定义: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够发生着火或爆炸的气体,统称为可燃性气体。扩散燃烧:可燃气体流入到大气中时,在可燃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的接触面上所发生的燃烧。预混合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是在燃烧之前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的,形成预混气,遇火源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预混合燃烧或动力燃烧层流、湍流燃烧的区别:1.湍流燃烧过程比层流燃烧过程进行得快,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比层流火焰要大好几倍。2.其传播的速度不仅与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还与湍流性质有关。
3.其热量和质量的传输主要依靠涡团混合来进行,而涡团混合是几何形状的函数。
4.湍流火焰往往伴随着噪声,其燃烧产物中氧化氮(NO)的含量较少,对环境污染较小。
理论混合比:在常温常压下,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的浓度。意义:完全的化合反应时,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产生的压力也最大
对链烷烃类气体理论混合比为:N为1摩尔可燃性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摩尔数爆炸极限理论
爆炸极限定义:也称爆炸浓度极限,当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最低浓度:爆炸下限
最高浓度:爆炸上限
将这一浓度范围内的混合气体称为爆炸性混合气体上、下限之间的范围:爆炸极限
浓度在上限以上或下限以下的混合物,则不会着火或爆炸。
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可燃性物质不足;空气过量:由于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浓度在爆炸上限以上:可燃性物质过量,而空气非常不足(主要是氧不足),火焰也不能蔓延
爆炸极限的计算利用可燃气体混合时完全燃烧的浓度,即理论混合比适用于链烷烃:[例4]试求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下限和上限:燃烧反应式:CH4+2O2→CO2+2H2O求得:C0=9.48%;代入,求得:
L下=5.2%,L上=14.7%甲烷的爆炸极限为5.2%~14.7%实测:4%~16%(5~15%)
多种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例题:某种天然气的组成如下:甲烷80%,乙烷15%,丙烷4%,丁烷1%。各组分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2.37%和1.86%,则该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
最小点火能量:能引起一定浓度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值,是衡量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性的重要示性数。
自燃温度(自燃点):可燃性物质在无外界明火作用下,能发生燃烧的最低环境温度称为自燃点。
立方根法则:用途:为计算确定安全距离
R为距爆心距离,W为该爆炸物的量(M),入以TNT当量计(KG),等效距离,与冲击波超压有关作业题:1、试分别求CH4、C3H8在空气中完全反应的理论混合比及爆炸极限。
2、某种天然气的组成如下:甲烷80%,乙烷15%,丙烷4%,丁烷1%。各组分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2.37%和1.86%,则该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复习题:1、什么叫可燃气体?其燃烧形式有何特点?
答:可燃性气体定义: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够发生着火或爆炸的气体,统称为可燃性气体。特点:一般情况下,可燃气体不需要经过蒸发、熔化等过程,比可燃液体或固体更容易燃烧;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形式可概分为扩散燃烧与预混合燃烧2、什么是预混火焰?其特点有哪些?
答:预混火焰:物质燃烧产生的火焰是指物质燃烧时发生剧烈放热化学反应的一个空间区域。特点:根据其燃烧条件与燃烧装置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燃烧波:爆震和缓燃。根据火焰在燃烧区内的具体情况,又有层流火焰及湍流火焰之区分。3、什么叫爆震和缓燃?两者有何区别?答:爆震波:是指相对于未燃混合气体以超音速传播的燃烧波,缓燃波:是指相对于未燃混气以亚音速传播的燃烧波两者区别:爆震波是一种高速的火焰传播,其传播速度常大于1000m/s。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其传播并不是依靠传热、传质发生的,它是依靠激波的压缩作用使未燃混合气的温度不断升高而引起化学反应的。可燃混气出现爆震的混合比有其确定的上下限,其极限值称为爆震极限。缓燃波是一种比较慢的火焰传播,它的传播速率一般为每秒几到几百厘米,一般不大于1~3m/s。它依靠导热和分子扩散使未燃混合气温度升高,并进入反应区而引起化学反应。可以近似认为缓燃波的火焰传播是一个等压过程。5、何谓理论混合比?
答:在常温常压下,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的浓度。6、何谓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其含义和表征方法是什么?
答:气体爆炸极限定义:也称爆炸浓度极限,当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爆炸极限的表征:可燃性气体或蒸汽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数(百分比);单位体积中可燃物的质量[克/立方米(g/m3)或毫克/升(mg/L)]。含义:浓度在上限以上或下限以下的混合物,则不会着火或爆炸。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可燃性物质不足;空气过量:由于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浓度在爆炸上限以上:可燃性物质过量,而空气非常不足(主要是氧不足),火焰也不能蔓延。7、试分别求CH4、C3H8在空气中完全反应的理论混合比及爆炸极限。
8、某种天然气的组成如下:甲烷80%,乙烷15%,丙烷4%,丁烷1%。各组分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2.37%和1.86%,则该天然气的爆炸上限为?
9、掌握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有何实际意义?答:爆炸极限的应用: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生产过程中:根据各种可燃物所具有爆炸极限的不同特点,采取严防跑、冒、滴、漏和严格限制外部空气渗入容器与管道内等安全措施。采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经常检查可燃气体的浓度,凡一超过了爆炸下限浓度可以发出警报;当已知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后,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用方面:第一、区分可燃物质的爆炸危险程度,从而尽可能用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第二,爆炸极限可作为评定和划分可燃物质危险等级的标准。第三,根据爆炸极限选择防爆电机和电器第四,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等。第五,在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研究采取各种防爆技术措施——通风、检测、置换、检修等时,也都必须根据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爆炸危险性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确保安全可燃气体自燃点的含义?答:自燃温度(自燃点):可燃性物质在无外界明火作用下,能发生燃烧的最低环境温度称为自燃点。13、什么是最小点火能量?
答:能引起一定浓度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值,是衡量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性的重要示性数。14、何谓立方根法则?有何实际意义?答:式中:R为距爆心距离,W为该爆炸物的量(M),入以TNT当量计(KG),等效距离,与冲击波超压有关实际意义:为计算确定安全距离20、请解释缝隙原理。
答:缝隙原理:火焰经过足够小的断面时,比如缝隙或管孔,由于壁面的冷却效应和碰撞效应,导致自由基或活性原子的复合消失,破坏链式反应的条件,不能形成连续燃烧通路,火焰会熄灭。这种阻断火焰传播的原理称为缝隙原理。第三章可燃液体定义: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够着火和爆炸的液体。闪燃: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液体蒸发出的饱和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在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做闪燃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液体温度叫闪点。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燃烧
自燃温度或自燃点:发生自燃时的温度。液体理化性质与火灾的关系:易燃和可燃液体的沸点越低,其闪点也就越低,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易燃和可燃液体的比重越小,其蒸发速度越快,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但比重越小,自燃点却越高,例如各种油类比重,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其闪点依次升高,而自燃点依次降低。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是可燃蒸气的爆炸浓度极限,有上、下限之分,以“%”(体积分数)表示;
二是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上、下限之分,以“℃”表示。
评价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闪点、饱和蒸气压和爆炸极限。根据可燃液体的蒸气压力,就可以求出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其计算式为:C——混合物中的蒸气浓度,%;
PZ——在给定温度下的蒸气压力,Pa;
PH——混合物的压力,Pa。(没特别说明,则为大气压力101325帕)[例1]桶装甲苯的温度为20℃,而大气压力为101325Pa。试求甲苯的饱和蒸气浓度,并确定是否有爆炸危险?
[解]从表2查得甲苯在20℃时饱和蒸气压力Pz为2973Pa,代入公式即得:
C=2973/101325=2.93%
答:桶装甲苯在20℃时的饱和蒸气浓度为2.93%。从表1中可以查出甲苯的爆炸极限为1.27%~7.75%,比较例题中求得甲苯的蒸气浓度,即可说明甲苯在20℃时具有爆炸危险。
可燃液体的着火和爆炸是蒸气而不是液体本身利用爆炸浓度极限求闪点和爆炸温度极限。[例5]已知乙醇的爆炸浓度极限为3.3%~18%,试求乙醇的闪点和爆炸温度极限。
[解]乙醇在爆炸浓度下限(3.3%)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由:PZ=(101325×0.033)Pa=3343.73Pa
从表2查得乙醇蒸气压力为3343.73Pa时,其温度处于10~20℃之间,并且在10℃和20℃时的蒸气压分别为3173Pa和5866Pa。可用内插法求得闪点和爆炸温度下限:
[10+(3343.73-3173)×10/(5866-3173)]℃=(10+0.6)℃=10.6℃
再按式求出乙醇的爆炸温度上限:C=Pz/101325Pz=0.18×101325Pa=18238.5Pa
从表2中查得乙醇在18238.5Pa蒸气压力时的温度约等于40℃。
答:乙醇的闪点约为10.6℃,其爆炸温度极限为10.6~40℃。
受热膨胀性热胀冷缩是一般物质的共性,可燃液体贮存于密闭容器中,受热时由于液体体积的膨胀,蒸气压也会随之增大,有可能造成容器的鼓胀,甚至引起爆炸事故。沸点与爆炸危险性关系:可燃液体的沸点越低,其火灾和爆炸危险性越大。可燃固体定义: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物质,统称为可燃固体通常以燃点300℃作为划分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的界线。
燃点在300℃以上,称为可燃固体;
燃点在300℃以下,称为易燃固体;固体能被引燃的条件:单位固体表面上净热速率S
S<0,固体不能被引燃或只能发生闪燃;
S>0,被引燃
S=0,临界条件
木炭和焦炭燃烧区别:木炭的显微结构是纤维状的,内部布满气孔,使炭和空气接触面积变得非常大,氧气能大量的扩散到炭里,很容易发生自动扩散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速度较快。而焦炭内部孔隙较少,所以其内孔效应较弱,燃烧速度较慢。阴燃定义: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现象,通常产生烟和伴有温度升高的现象。阴燃的特点:与有焰燃烧的区别是没有火焰。与无焰燃烧的区别是分解产生可燃气。评价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1.燃点:可燃固体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就越大。2.熔点:熔点低的可燃固体受热时容易蒸发或气化,因此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则较快。3.自燃点:可燃固体的自燃点越低,其受热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复习题什么是可燃液体?什么是易燃液体?有什么燃烧特点?答:可燃液体: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够着火和爆炸的液体。易燃性液体:是指易燃、易爆、闪点低于45℃,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的物质。燃烧特点:可燃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能蒸发出可燃蒸气,有时还能发生化学分解产生新的可气体。什么叫闪燃?什么叫闪点?闪燃: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液体蒸发出的饱和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在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做闪燃。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液体温度叫闪点。6、什么叫燃点?什么叫自燃点?什么叫自燃?燃点、自燃点、闪点之间的关系?
答:燃点或着火点:可燃液体被加热到超过闪点温度时,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而能发生连续燃烧5s以上的最低液体温度。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燃烧自燃温度或自燃点:发生自燃时的温度区别:燃点比闪点通常高5~20℃,闪点在100℃以下时,两者往往相差不大。在没有闪点数据的情况下,也可用燃点表示物质的火灾危险性。闪点是由液体表面的蒸气压力决定的,其测量值的精度常常按物理常数处理即可。而自燃点和燃点还必须给出能量条件才能决定,所得结果与能量的给予方式不同相差很大,因此,燃点和自燃点没有闪点那样的物理常数的精度。7、可燃液体的理化性质(包括燃点、自燃点、闪点)与其火灾危险性有何关联?答:易燃和可燃液体的沸点越低,其闪点也就越低,火灾危险性也越大。易燃和可燃液体的比重越小,其蒸发速度越快,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但比重越小,自燃点却越高。10、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有哪些表示方法?各有何含义?其间有何相互关系?
答: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可燃蒸气的爆炸浓度极限,有上、下限之分,以“%”(体积分数)表示;二是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上、下限之分,以“℃”表示。相互关系:因为可燃蒸气的浓度是在可燃液体一定的温度下形成的,因此爆炸温度极限就体现着一定的爆炸浓度极限,两者之间有相应的关系12.有一个苯罐的温度为15℃,确定是否有爆炸危险?如有爆炸危险,请问应选择什么样的贮存温度比较安全?14、已知苯的爆炸浓度极限为1.5%~9.5%,大气压力为101325Pa。试求爆炸温度极限利用爆炸浓度极限方法并求闪点。什么叫可燃固体?什么叫易燃固体?其燃烧过程形式及其特点是什么?答: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物质,统称为可燃固体。燃点在300℃以上,称为可燃固体;燃点在300℃以下,称为易燃固体;固体燃烧的形式(5种):(1)蒸发燃烧:燃烧过程: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其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2)表面燃烧燃烧过程:可燃固体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3)分解燃烧燃烧过程:受到火源加热时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性挥发份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4)熏烟燃烧(阴燃)燃烧过程: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份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5)动力燃烧(爆炸)燃烧过程:可燃固体或其分解析出的可燃挥发分遇火源所发生的爆炸式燃烧,主要包括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燃等几种情况。第四章
粉尘定义:粉尘是粉碎到一定细度的固体粒子的集合体。粉尘层(或层状粉尘):指堆积在物体表面上的静止状态的粉尘
粉尘云(或云状粉尘):指悬浮在空间中的、呈运动状态的粉尘。
悬浮在空间的粉尘云是一个不断运动的集合体。
粉尘受重力的影响,会发生沉降,沉降的速度与粒度有一定的关系。
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可燃。(2)粉尘以一定浓度悬浮在空气中(3)存在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粉尘爆炸与气体爆炸相比有以下特点:第一: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尘粒飞扬在空气中才有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第二:粉尘燃烧过程比气体燃烧过程复杂,有的粉尘要经过粒子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第三: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大,达10mJ的量级,为气体的近百倍。
第四:粉尘的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虽然比气体小,但因燃烧的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所以产生破坏和烧毁的程度要大得多。
第五:发生粉尘爆炸的时候,会有燃烧的粒子飞散,如果飞到可燃物或人体上,会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碳化或人体严重烧伤。
第六: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第七:与气体相比,粉尘爆炸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因而在生成气体中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存在。
爆炸极限:粉尘和空气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低浓度(下限)或最高浓度(上限),一般用单位体积空间内所含的粉尘质量表示。
上限值一般没有实用价值原因:飞扬于空气中的粒子由于其本身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其中大的很快就沉降,较小的沉降较慢,都难以在空气中保持稳定的状态,实际情况下很难达到爆炸上限值。故上限值一般没有实用价值。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粉尘火灾与粉尘爆炸的区别:二者燃烧形式不同。粉尘火灾:暗燃—冒烟燃烧;粉尘爆炸:发生火焰的明火燃烧。复习题什么是粉尘?它有几种物理状态?答:粉尘是粉碎到一定细度的固体粒子的集合体。两种物理状态:粉尘层和分层云粉尘的爆炸条件是?答:(1)粉尘本身可燃。(2)粉尘以一定浓度悬浮在空气中(3)存在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5、与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有何特点?
第一: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尘粒飞扬在空气中才有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第二:粉尘燃烧过程比气体燃烧过程复杂,有的粉尘要经过粒子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第三: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大,达10mJ的量级,为气体的近百倍。
第四:粉尘的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虽然比气体小,但因燃烧的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所以产生破坏和烧毁的程度要大得多。
第五:发生粉尘爆炸的时候,会有燃烧的粒子飞散,如果飞到可燃物或人体上,会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碳化或人体严重烧伤。
第六: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第七:与气体相比,粉尘爆炸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因而在生成气体中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存在。第五章炸药的爆炸特点:(1)放出大量的热(2)化学反应速度极快。(3)能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炸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热分解、燃烧、爆轰
炸药的燃烧的特点:是一种自行传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炸药的燃烧和一般燃料的燃烧不同:炸药本身既有氧化剂又有可燃剂,不需要外界(空气)氧就可以发生燃烧。
爆轰定义:是猛炸药和起爆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炸药热分解、燃烧和爆轰三者之间的关系:炸药的热分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燃烧,而炸药的燃烧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又可能发展转变为爆轰,直至过渡到稳定的爆轰。反之,爆炸也可转化为燃烧。这种转变所需的外界条件至关重要。炸药的机械能起爆理论——灼热核理论(热点学说)
灼热核理论,或称热点学说,是布登(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已被实践证实的。
该理论认为,当炸药受到撞击摩擦等机械能的作用时,机械能首先转化成热能,并聚集在小的局部范围内形成“热点”,在热点处发生热分解,由于分解的放热性,分解速度迅速增加,热点内形成强烈反应,结果引起部分炸药或全部炸药爆炸。炸药稳定燃烧的顺序:猛炸药燃烧稳定性最高,起爆药最低,易熔炸药(熔点较低的)又比难熔炸药的稳定性高。冲击波定义:是指在介质中以超音速传播并能引起介质的状态参数(如压力、密度和温度)发生突跃升高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压缩波。殉爆定义:一个药包(卷)爆炸后,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邻近药包(卷)爆炸的现象,称作殉爆。防止殉爆的安全措施:1、规定和控制炸药的最大存药量。2、规定工、库房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3、工库房之间设置防护土围墙。炸药的氧平衡定义:是衡量炸药中所含的氧,与将可燃元素完全氧化所需要的氧两者是否平衡。根据所含氧的多少,可以将炸药的氧平衡分为下列三种不同的情况:零氧平衡(热量最大)、正氧平衡、负氧平衡。复习题2.炸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答:热分解、燃烧、爆轰9.什么是灼热核理论?
答:该理论认为,当炸药受到撞击摩擦等机械能的作用时,机械能首先转化成热能,并聚集在小的局部范围内形成“热点”,在热点处发生热分解,由于分解的放热性,分解速度迅速增加,热点内形成强烈反应,结果引起部分炸药或全部炸药爆炸。15.什么是炸药的威力、爆力、爆速、猛度、殉爆?答:威力:爆炸产物绝热膨胀到其温度降至炸药爆炸前的温度时,对周围介质所做的功的大小(单位:J);爆力:将铅柱扩孔值称为爆力。爆速:爆轰波沿炸药装药传播的速度。是目前唯一能准确测量的爆轰参数;猛度:炸药爆炸时粉碎与其直接接触物体或介质的能力,称为炸药的猛度。殉爆:一个药包(卷)爆炸后,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邻近药包(卷)爆炸的现象,称作殉爆。19.安全工程中,如何防止和减小殉爆的危害?答:防止殉爆的安全措施:1、规定和控制炸药的最大存药量。2、规定工、库房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3、工库房之间设置防护土围墙。20.什么叫炸药的氧平衡?氧平衡有几种类型?炸药的氧平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型病原体检测技术研究-洞察分析
- 药物递送系统生物相容性-洞察分析
- 五金工具电商市场现状分析-洞察分析
- 水下能源开发装备-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设备防护技术-洞察分析
- 营养基因组学方法优化-洞察分析
- 军训时间学生感想与体会范文
- 儿童情绪管理在家庭育儿中的重要性
- 《生态学取样方法》课件
- 办公室农产品的营销机会挖掘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二年级上英语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变压器搬迁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494条-副本
- 橙子主题课程设计
- 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标准化护理预防流程
- 广西百色市县级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原卷版)
-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各单元考点复习提纲
- 第八章《运动和力》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 大学语文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体育学院
- 2024-2025学年中职生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