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7章_第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7章_第2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7章_第3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7章_第4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7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

第七章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目录CONTENTS学前儿童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第一节学前儿童其他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第三节学前儿童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第一节一、集体美术欣赏活动的具体目标感知目标01情感与态度目标0203表现与创造目标(一)感知目标学前儿童在一次具体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应达到的感知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作品的主题、基本内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图。(2)知道从自然景物、艺术作品中能享受到视觉艺术的美。(3)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感受作品的色彩、色调变化及相互关系。(4)感受作品的构成,体验作品的对称、均衡和节奏等。(5)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象征性和寓意性,并体验其情感。一、集体美术欣赏活动的具体目标(二)情感与态度目标学前儿童在一次具体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应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主要包括:(1)喜欢观看、欣赏艺术作品,对美术作品、图书中的各种形象感兴趣。(2)体验作品中具有不同“性格”的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3)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4)通过欣赏教师及同伴的作品来培养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一、集体美术欣赏活动的具体目标(三)表现与创造目标学前儿童在一次具体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应达到的表现与创造目标主要包括:(1)通过欣赏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作品的理由,并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2)能运用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3)能在欣赏后迁移审美经验,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胆进行绘画、手工创作。(4)在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时,能讲述自己独特的观点。(5)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能模仿作品的艺术风格,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一、集体美术欣赏活动的具体目标(一)绘画欣赏活动指导1.水墨画水墨画又称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绘画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其特点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书画同源。(1)多元欣赏,让儿童体验水墨画的艺术魅力。(2)营造氛围,让儿童走进水墨画的深远意境。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2.年画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绘画,它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构图饱满,富有张力,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教师在年画欣赏活动中的指导要点如下:(1)结合新年主题活动,让儿童感受年画所表现的情绪。(2)从色彩和象征物等方面让儿童理解年画的寓意。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3.油画油画崇尚理性,重写实,造型上讲究明暗,构图上讲究均衡,色彩是其构图和造型的主要手段。教师引导儿童欣赏油画时,要注意它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致力于表达多姿多彩、超现实的内心世界的特点;不要关心它画了什么,而要注重引导儿童从作品中的线条、形体、色彩所传递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二)雕塑欣赏指导1.通过实体欣赏雕塑艺术语言不论哪一种雕塑,它的基本特征都是作品自身的实体性。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时,应着重引导他们体验作品的形体所表现出的充沛生命力,不仅可以引导儿童看,还可以引导儿童触摸雕塑的材质,因为雕塑的媒介特点就是“质材在艺术之内”。2.体会雕塑作品精神内涵的丰厚性受物质材料的限制,雕塑的造型必须具有凝练性、概括性,表现最有特征的、最典型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时,要注意引导儿童感受其表现的单纯性与精神内涵的丰厚性。3.注意环境的创设与氛围的营造教师还要引导儿童联系周围的环境来欣赏雕塑,体验雕塑如何借助周围环境展现出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周围场景和文化背景又是如何给雕塑赋予丰富的内涵。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三)建筑艺术欣赏指导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1.建筑的审美特点(1)建筑语言的抽象性。虽然每一件建筑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是人们从建筑中直接感受到的是它独有的象征性、形式美、民族性和时代感。(2)内外空间的秩序性。建筑艺术在一定空间展开的构图序列可以使人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感受,随着欣赏层次和角度的改变,由空间的变化带出时间的推移,能唤起观赏者内在的情感流动。(3)建筑的文化历史性。建筑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是特定文化审美意识的表现,任何一种形式及风格的建筑形成都是历史的、时代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交织的作用,因此,有人说,建筑是一部“用石头写成的史书”。(4)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优秀的建筑艺术总是与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2.建筑欣赏活动的指导要点教师为学前儿童选择建筑艺术欣赏作品时,既要考虑作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又要照顾学前儿童的心理。一般来说,从欣赏他们喜爱的、极为熟悉的建筑艺术开始,再由近及远地欣赏他们能理解的建筑艺术;既要引导儿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也要从建筑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来感受它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四)工艺美术欣赏指导工艺美术是指美化日常生活用品,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它的显著特点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有机融合。可供学前儿童欣赏的工艺美术主要是一些与学前儿童生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工艺品。教师引导学前儿童欣赏工艺美术时,应重点选择具有造型美和装饰美,并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五)民间美术欣赏指导民间美术产生于民间,与广大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爱好相一致。从内容上看,民间美术大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表达了他们健康朴实、乐观通达的人生观;从形式上看,民间美术质朴、率直、不拘一格,想象大胆而丰富,表达自由无羁。(1)选择儿童能够接触到的或典型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欣赏,如剪纸、油纸伞、刺绣、脸谱、风筝等。(2)结合当地风俗开展地方性的民间艺术活动。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六)自然景物欣赏指导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自然景物时,要注意:(1)重点引导儿童欣赏自然景物的形式美及其所蕴含的生命意味。(2)用形象化的文学语言唤起儿童的审美情感,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3)引导儿童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欣赏。(七)周围环境欣赏指导周围环境欣赏主要指对人工创设的环境的欣赏。例如,幼儿园、社区环境、家庭室内装修、节日装饰等,都可以作为学前儿童欣赏的对象。幼儿园的环境突出儿童情趣,社区环境反映地方风土人情,家庭装修体现个性风格,节日装饰强调喜庆和热闹。教师在组织儿童欣赏周围环境时,要将重点放在整体布局、色调及其所烘托的气氛上,引导儿童体验环境布置的情趣和创设环境的和谐美。二、多形式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指导三、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案例评析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我爱大自然”案例评析案例评析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我爱大自然”【活动目标】(1)通过多通道的参与,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乐意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自然风光图片,雨伞3把,颜料、画笔若干。【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导入活动教师:“让我们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吧。”设置与主题情绪相协调的音乐,能够使儿童尽快进入活动状态,体现了“多通道”参与欣赏的教学方式。三、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案例评析案例评析(二)看图片,欣赏大自然之美1.引导幼儿欣赏自然风光图片教师:“你看到了大自然中的哪些美景?”(温暖的阳光、晶莹的露珠、五颜六色的鲜花、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流水、广阔的大海、可爱勤劳的动物……)2.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感恩之心教师:“大自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幼儿相互讨论,个别回答。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大自然,感谢阳光给予我们温暖,感谢雨露滋养生命,感谢森林给予我们清新的空气,感谢河流给予我们生命的源泉,感谢小鸟给我们带来动听的歌声,感谢花朵为我们装扮生活……生活在这么和谐的大自然中,你们觉得幸福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行动来感谢、保护大自然呢?”3.启发幼儿用宣传画的方式记录想法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好的想法画下来并展示给大家看,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乐意用自己的行动来感谢大自然。”教师用了大量风景图片,让幼儿通过视觉享受来激发内心对美的向往。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充分认识到自然赋予了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存根本,从细微处入手,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感恩情感。三、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案例评析案例评析(三)出示操作材料,幼儿合作完成伞面宣传画(1)出示材料,提出活动要求。教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伞)今天我们请小朋友相互合作,在伞面上画出我们感谢大自然的行动。”①数一数每把伞都有几个伞面,可以邀请几个小朋友来合作绘画。②邀请同伴并围成圆圈坐下。③和同伴讨论决定小组绘画的主题。④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作品要完整,每个小朋友完成画的一部分。(2)幼儿邀请同伴并商量绘画内容,确定绘画主题,合理分工。(3)幼儿合作完成宣传画,教师指导个别幼儿合理布局。幼儿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总是从与同伴的相互启发、讨论、学习中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就从幼儿自身的兴趣与特点出发,以合作在伞面画宣传画的集中绘画方式,通过商量绘画主题、确定分工,来达到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目标。同时,邀请同伴并与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又让幼儿学习了一种新的交往方式。三、集体美术欣赏活动案例评析案例评析(四)展示幼儿成果,并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内容(1)集中展示幼儿完成的作品。(2)请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介绍画的主题,以及想要宣传的思想。(五)向周围的同伴宣传感谢自然的行动,愉快结束活动教师:“让我们撑起这把特殊的感谢自然宣传伞,把我们的行动宣传给其他小朋友吧,让我们一起出发!”【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从小事做起,珍惜自然资源,关爱自然生物,努力用行动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本环节的活动兼顾了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做,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处于主体地位。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感恩自然,告知同伴这些都是与自然、同伴交往的方法,体现出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学前儿童其他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第二节一、随机性美术欣赏活动指导随机性美术欣赏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欣赏机会。例如,在饭前饭后、午睡前后及离园前,随机引导儿童欣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四季特征、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小朋友的服装佩饰等。外出春游时,引导儿童欣赏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这种欣赏活动可以激发和诱导学前儿童自然的审美愉悦感,增强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认识,提高其对美的敏感性。二、专题性美术欣赏活动指导专题性美术欣赏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针对某个主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美术欣赏活动,以获得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审美态度。专题性美术欣赏一般是通过专门的欣赏活动来实现的。例如,组织儿童欣赏中外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民间艺术、建筑艺术等。三、渗透性美术欣赏活动指导(一)渗透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美术欣赏1.园内大环境的创设教师应为儿童精心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充满艺术性、教育性、欣赏性的多元化环境。让儿童身临其中,通过感受环境中的美,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培养审美情趣。2.班级小环境的创设儿童在园一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活动室里度过的,所以在活动室里创设丰富的美术欣赏环境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应以“展示美”为主要原则,与儿童共创具有欣赏性、教育性、趣味性的班级环境,营造浓浓的美术欣赏氛围。三、渗透性美术欣赏活动指导(二)有机整合到其他领域活动中的美术欣赏1.充分挖掘其他领域活动中美的成分例如,在中班探究性主题活动“春天”中,儿童自发生成了探究内容“春天的昆虫——蝴蝶”。在儿童探究蝴蝶的花衣裳是什么样的时候,教师引导儿童对蝴蝶翅膀的花纹、颜色、图案等元素进行欣赏,使儿童既认识了蝴蝶的外形特征,又提升了审美能力。2.利用美术欣赏来增加其他领域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语言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教师提供了秋天景色的挂图。儿童边倾听优美的散文诗,边看挂图欣赏美丽的秋景,文学的语言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帮助儿童运用视、听联觉创造审美意象,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第三节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要点(一)选择合适的欣赏内容教师应选择与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对象。例如,对于小班儿童,可选择形象具体、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作品,让儿童欣赏与评价:“它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对于中、大班儿童,可选择图案复杂、构图丰富的美术作品供儿童欣赏与评价:“它为什么这样布局?有什么好处?”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要点(二)创设多彩的审美环境审美环境的创设包括三方面:第一,教师应为儿童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第二,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艺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第三,教师可以在活动室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以引起儿童美好的联想。我们知道,艺术是相通的,让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欣赏,使儿童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其艺术创造性的发挥。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要点(三)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美术欣赏涉及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受、意义的领会,作品背后还涉及人类文明的许多领域。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也是儿童进行欣赏活动的基础。生活中处处有美,关键是如何引导儿童去发现,所以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应考虑到儿童的生活经验,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例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可事先让儿童听美国百老汇的爵士乐,然后带儿童逛马路、走迷宫,这样,儿童在欣赏画面时,便可以从这些黑色线条和彩色格子中看到城市里的马路、汽车和迷宫。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要点(四)设计巧妙的引导语言在引导儿童进行欣赏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运用。1.不要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分析教师不应对儿童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应主要通过提问的方法,对儿童加以诱导,使他们沿着一定的方向积极进行思考、联想、感受,提高审美能力。2.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性的语言能开阔儿童思路、启迪儿童智慧。教师可以用“为什么”“怎么样”这类开放性的语言向儿童提问,引发儿童积极思考,而不是用“这幅画看起来真美,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来提问,以免儿童漫不经心地回答“是”。3.引导语言要有艺术性引导语言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是谜语、儿歌、诗歌、童话等,其作用在于通过对对象的特点、色彩和构图等的描述,帮助儿童将画面上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加工成完整的、鲜明的、深刻的视觉表象,从而调动儿童的审美情感。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要点(五)尊重儿童丰富的审美感受欣赏活动应突出表现它的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儿童在欣赏具体的对象时,可能还说不出为什么美,但却能感受、体验到美,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儿童有着独特的欣赏视角,教师应充分肯定儿童独特的想法,让儿童大胆表达,不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束缚儿童的想象。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要点(六)保护儿童独特的创作过程创作是艺术的灵魂,独创是艺术的根本。在充分的欣赏和感受后,儿童都会有创作的冲动和愿望。随着年龄与心智的成长,儿童对周围事物的体验与经验不断增加,他们会将自己的情绪、欲望、感情、想象等用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然而儿童在创作作品时,往往是非理性的,没有自己的美学观点及主张。但他们的创作却又完全是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他们所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作品,更是一颗纯洁的心、一段美好的情感,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做教育的有心人,尊重儿童的每一个创作,保护儿童的想象,不要过早地给儿童制定创作的“规则”,因为儿童的想象力比绘画技巧更重要。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一)对比法对比法又称观察分析法,是教师引导儿童观察、评价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形式和风格的教学方法。(1)就同一主题的不同美术表现形式进行比较。(2)就相同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进行比较。(3)引导儿童比较不同画家的表现风格。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二)讲解法讲解法是教师用生动而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对欣赏的内容进行讲解。使用讲解法要求教师注意以下几点:(1)讲解要具体形象,能够激发儿童欣赏的兴趣。(2)语言生动,以提高儿童欣赏的积极性。(3)针对性强,有助于儿童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对作品展开联想。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三)体验法体验法是指教师为儿童精心创设与作品有关的环境、情景,组织儿童开展相关的操作活动,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儿童审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方法。运用体验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专门的欣赏活动前,让儿童体验相关环境、情景等,但应在儿童安全、舒适的情况下进行。(2)在欣赏活动中,让儿童操作、体验,使其对欣赏对象有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3)在欣赏活动结束后,设计相关的创作活动,引导儿童学习艺术大师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四)拼图法拼图法是指在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将美术作品的复制品剪开,背面衬以底纸,制成各种形状的卡片,引导儿童根据卡片上的色彩、线条和造型拼成一幅完整的画。拼图法有助于儿童体验“整体→部分→整体”的完整欣赏过程。运用拼图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刚开始可以选择儿童欣赏过的作品,以后可以选择一些没有欣赏过的同类作品,鼓励儿童根据已往的经验大胆尝试。(2)就拼图的数量来说,刚开始可以一次只拼一幅图,在儿童已经拼过多种风格的作品后,也可以一次将两张甚至两张以上不同风格的作品混在一起,引导学前儿童认真观察、比较、拼摆,以提高儿童对艺术作品敏锐的感受能力。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五)综合法综合法是指在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选择一些与美术作品有关或能加强其感染力的音乐、诗歌、故事,并运用各种媒体再现或创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