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理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过程、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认识苏联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苏联和世界历史的影响。能够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以及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启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片段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情景剧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问题,如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经济体制的利弊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对比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政策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宁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的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品质,以及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重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挫折,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调整,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信念。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和全球视野。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理解其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过渡性作用和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贡献。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主要过程和成就,特别是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和影响。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历史影响,正确认识这一模式在苏联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示范与借鉴意义。2.难点深入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列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突破,理解新经济政策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经济,同时又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全面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的问题和代价,如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利益受损、经济结构失衡等,以及这些问题对苏联长期发展的潜在影响。准确把握斯大林模式的本质特征,探讨这一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及苏联在后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艰难性和复杂性,理解苏联解体与斯大林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苏联地图,提问学生:“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苏联曾经是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苏联是如何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播放一段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厂生产、集体农庄劳作等场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努力和奋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新课讲授新经济政策(15分钟)背景介绍: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的苏联社会经济状况图片和资料,如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工厂生产停滞、物资匮乏等,讲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时期对保障红军供应、战胜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工人阶级队伍不稳定,苏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介绍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刻反思,他认识到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寻找一条符合国情的新道路。政策内容:展示新经济政策的相关文件资料,讲解其主要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自己支配,可以自由买卖,这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方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同时国家也发展一些重要的国有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商业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的活跃。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一组学生扮演苏联政府官员,负责宣传和解释新经济政策;另一组学生扮演农民、工人和商人,对新经济政策提出自己的疑问、担忧或期望。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新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群体的反应和态度,以及政策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意义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同时,这一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观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表明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和商品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15分钟)背景和目标:教师讲述苏联在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威胁;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过程和成就: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建设图片、图表和数据,如第聂伯河水电站、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等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情况,讲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通过实施五年计划,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年),苏联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工业生产迅速增长,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开始向工业国转变。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1937年),苏联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的原因,包括苏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对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战略、广大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对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吸收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和影响。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推动等。其影响具有两面性,积极方面,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御法西斯侵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消极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同时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农业集体化(10分钟)背景和原因:教师讲解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当时苏联的农业生产仍然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工业化的需求。此外,为了便于国家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苏联决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过程和影响:展示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的图片和资料,如集体农庄的建立、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场景等,介绍苏联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将土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收归集体所有,实行集体劳动和统一分配。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为工业提供了一定的粮食和原料支持,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农村社会矛盾激化等。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农业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思考两者的差异和转变的原因,以及这种转变对苏联农业发展的影响。新经济政策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集体化则强调国家对农业的控制和集体生产,忽视了农民的个体利益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评价(10分钟)模式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苏联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一体制在经济上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和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在政治上表现为高度集权,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和基层缺乏自主权。模式的评价:特点:斯大林模式具有高度集中性、指令性、行政性等特点,国家通过计划指令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控制。积极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斯大林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目标,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消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灵活性和效率,导致企业缺乏活力,农业生产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政治上,高度集权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压制了民主和法制的发展,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创造力。这些问题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从经济体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借鉴了斯大林模式的一些经验,如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等,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如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等,从而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影响等。强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我们应该从苏联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结合本国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注重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四)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如:选择题: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以上都是填空题:苏联在____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简答题:简述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六)课后作业布置一篇小论文,题目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启示》,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越南等国的经济改革实践,从经济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论述,字数不少于800字。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如《苏联兴亡史》《列宁全集》中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论述、《斯大林传》等,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加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忘的青春》课件
- 2024-2025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答案)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多校二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1
- 2024-2025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32篇)
- 联营合同中发票的规定
- 离婚协议书子女大学的费用
- 合同四章八卷
- 合同示范文本库 湖北
- 5.1.1 屋面 雨水排水系统分类及选择 Cl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roof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1733558736687
- 自驾游免责声明书
- 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规定
- (精选)蜘蛛人专项施工方案
- 运筹学机械产品生产计划问题实验报告
- COD-580型COD在线监测仪说明书
- 锤式破碎机使用说明书
- 2019.05.02缺表法测电阻练习
- 读《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有感范文三篇
-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课堂PPT)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 劳动合同法测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