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山东省齐鲁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密不可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具有丰富内涵。其中,包含了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包含了“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包含了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包含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各民族共同铸就了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的历史。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语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在波澜#闹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力维护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纵览历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历史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理念,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摘编自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材料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象传》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天行:天道。健:运行不息。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以自强不息。与之相应,坤卦《象传》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说。坤卦是地理形势的象征,“地势坤”即地势顺,君子应效法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易经》认为:乾为马,用马象征天,形容自强不息,故曰“天行健”;坤为牛,用牛象征地,诠释人的品德,故曰“地势坤”。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因此,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向自己的惰性宣战的无畏气概。在社会发展层面上,它则体现为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故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为校训。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创新创造中前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摘编自杨立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易》的内容中包含古人的深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为中也都有所体现。B.世界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逐渐变得强大,中国丧失了历史机遇,从而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C.中国人民历经艰苦的反抗斗争终于赶走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面对侵略永不屈服的民族。D.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保卫和平、反抗侵略,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和民族品格。(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自强不息”的内涵,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社会发展层面上的体现。C.中国各民族既曾共同铸就了诸多盛世历史,也曾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抗争不屈。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义丰富,清华大学的校训也与其相关。(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B.唐朝诤臣魏征的“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表现了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C.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高尚气节。D.商鞍的“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表现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材料一认为当今时代需要不断推动“自强不息”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阐述其理由。(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车(节选)李樯父亲驾着他的马车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父亲跨坐到车辕上,扬起他那杆称心如意的马鞭,“驾”,父亲轻喝一声,鞭鞘会发出一声还不至于把我们惊醒的脆响。父亲的去向只有两个方位,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南。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当,到来年开春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吐穗期间,父亲都会消失一段时间。他每次回来。母亲都会说,你怎么没死在外边,你死到外边去吧。父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他把东山开采的石块贩运到我们或邻近的村子,卖给那些需要盖新房子的人家。打算翻盖新房,或者为即将长大的儿子盖婚房的人家,都会事先购买一批石头堆砌到自家院子前。砌地基时再请来石匠,将那些大小不一棱角参差的石块整饬成方石、条石,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形状。吴大伯就是父亲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的石匠。他来自西北很远的地方。吴大伯白天干活,晚上摇身一变,就会变成一位说唱艺人。①他的自行车上除了驮着一根铁钎、一把长柄和一把短柄铁锤,后座上还永远挂着一条发黄的旧布袋,那里面有一面牛皮鼓、一根打鼓棒和一对月牙形铜片。父亲说,那对铜片叫鸳鸯板,成双成对,不能分开。两块铜片夹在左手的五指中,互相撞击,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和音。我曾从吴大伯手里接过那两块铜片拿在手里把玩,像两弯黄月牙,有些沉,边角圆润,暗黄的铜片上有一些岁月侵蚀的暗纹。到了晚上,父亲会帮吴大伯在秋收后的打麦场上架起牛皮鼓,村里的老人们和少数妇女、孩子纷纷拎着小板凳、小方椅来到打麦场,坐到吴大伯对面,借着月光和住户门窗泄出的灯光,巴巴地等待着。②吴大伯呷一口父亲为他泡好的有半搪瓷缸子劣质茶叶的茶水,清清嗓子,碎的一声往身后的地面上吐出一口浓痰,左手举起鸳鸯板到齐耳的高度,右手扬起打鼓棒,咚,叮当当、叮当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休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父亲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安排食宿,各家起点谷子,凑成半袋子甚至一麻袋,绑到吴大伯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后座上。有人说父亲其实就是吴大伯的弟子,但母亲并不赞成这些,她对父亲说,瞎日弄什么,人家来挣了钱,还驮一口袋粮食回去,你落个什么,有那工夫还不如去一趟东山,多倒弄一车石头。父亲并不搭理母亲,总是一句“你懂个屁”,便拍拍屁股出去了。终于,父亲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家伙落儿,一只脸盆大小的牛皮鼓、一根打鼓棒、一对鸳鸯板、一副由四根藤条中间穿上牛皮筋可以自由收合的鼓架。他有时会让我跟在身后,帮忙抱着鼓架来到村东头的大芙蓉树下,背靠树桩支好大鼓,咚的一声,父亲向饭后的村人发出好戏即将开场的信号。“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吞了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在整个村庄,在我们村庄所处的整个大锅笼罩的天底下,父亲时常背着双手,一个人走向村外的麦田或棉花地。他的身影在那二十四条小路上交错出现,有时是在露水挂满叶梢、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清晨,有时是在彩霞漫天的黄昏或者明月高悬的夜晚,春夏秋冬,风雨或飘雪中,他的身影显得孤零,似乎没人能够理解他心底挣扎着的那价孤独。③有时我会跟在他的身后,没什么话说,只是左蹦右跳地在小路两边的杂草丛中捕捉蚂蚱,用一根狗尾草把那些蚂蚱串起来,带回家喂给鸡儿们。不知哪天起,人们盖房子时兴起扎钢筋浇水泥的地基,没人家再需要石头,父亲的马车常常空载而归,一些嵌进车板夹缝的石子儿默然无声,碎疼了父亲和母亲的眼神。他的大车闲置下来,除了农忙季节把成捆的麦子拉到打麦场上,或者把收割的玉米秆拖到院子前,码成越冬用的柴火垛、或者拉着母亲和其他一些妇女、孩子去十里外的集镇,父亲的大车多半闲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尊严。他那条麻线缠成手柄的马鞭,鞭杆由三根竹条咬合编织而成,一米来长,鞭鞘是根韧劲十足的牛筋线,比鞭杆稍长一些。当父亲挥起鞭子,赶着大车离开村庄前往东山,那鞭鞘的嘶啸声是令母亲安心、令我和妹敬畏的声音。但现在父亲没理由再去东山了,那鞭声听上去也变得喑哑无力,不再有往日那么悦耳。从西北方向骑车而来的吴大伯再也没有出现过,父亲打听到他常常去东南方向的一个市镇,具体是哪个市镇,谁也不知道。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掸去上面的灰尘,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马,为它修理好脚掌,驾上马车便出发了。每年的秋收后,他都要离家出走,在外游荡整整一个冬天。有人说他是去寻找师傅,有人说见过他在十里八乡游走说唱,也成了一个像吴大伯那样的说唱艺人。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树上,手搭凉棚眺望远方,期待看见父亲的大车突然出现在二十四条小路当中一条的尽头。④然而他跟他的大车就像一只飞走的鹰,低矮的村庄和平坦的麦地并非他的归宿似的,只有我们从未见过的高山,哪怕寒风凛冽、白雪飘舞,但终究是他向往的地方。(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轻喝一声,鞭鞘会发出一声还不至于把我们惊醒的脆响”,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驾着马车时父亲对孩子们的细心呵护。B.“村里的老人们和少数妇女、孩子……巴巴地等待着”这一场面表现了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们对听吴大伯说唱的期盼。C.“父亲的大车多半闲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尊严”,说明已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的大车在这家人心中不再重要D.小说叙事围绕着大车展开,大车不仅是贯串全文的线索,还是时代与生活发展的见证和作者塑造“父亲”这一丰满形象的重要道具。(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处,运用细节描写,通过细数吴大伯自行车上驮着的工具和说唱乐器,揭示了吴大伯石匠和说唱艺人的双重身份。B.第(2)处,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详细描写了吴大伯说书前的准备工作和说书内容,使吴大伯说唱艺人的形象跃然纸上。C.第(3)处,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细致描写“我”跟在父亲身后自娱自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D.第(4)处,运用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以景结情,写出父亲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表现父亲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3)小说以“父亲驾着他的马车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4)小说塑造吴大伯这一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啧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文本二: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现其行事,故次其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B.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C.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D.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公,即齐庄公。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一等。B.“弑庄公”意为杀死庄公,“弑”在古代专指臣杀君,下杀上。C.袒免,即露出左臂,脱去帽子用白布缠头,是古代一种较轻的丧礼。D.“进思尽忠”的“进”与《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的“进”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庄公起初很信任晏子,多采纳他的意见,经常赐他爵位,增加封邑,后来就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了,并不断剥夺他的爵位和封邑。B.晏子在他的爵位和封邑都被剥夺干净后,先叹后笑,因为他预料到齐庄公一定会被崔杼杀死,也预料到崔杼一定不会加害于他。C.晏子认为君臣都要为国家服务,如果君主不是为国家利益而死,而是为个人利益而死,那么作为臣子就没有义务为君主殉死。D.晏子虽然没有为君主殉死,但是他却不怕冒犯崔杼,他坐在地上,将头靠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以此表达了对齐庄公的哀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②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5)司马迁感叹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司马迁为什么如此仰慕晏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①黄庭坚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注】①本诗作于崇宁元年诗人省家后,赴任途经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道中。诗人昔日遭贬谪,其兄黄元明曾亲自将他送至黔州贬所,此次复职东归两人才得以畅叙手足之情,别后复寄此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写自己因病不能喝酒,为东归时无法与兄长开怀畅饮而感到遗憾。B.颔联中描绘的“山店远”,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清新悠远的意境。C.颈联中诗人正话反说,实际上是期待家人即使没有什么事,也要经常写信给他报平安。D.尾联中诗人回忆当年被贬,兄长亲送,经过“一百八盘”时的情景,手足情深跃然纸上。(2)钱锺书曾评价此诗是“黄庭坚的比较质朴轻快的诗”,它的“质朴轻快”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邺风静女》中,写女子故意躲藏起来,令前来约会的男子焦急寻找的句子是“,”。(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在东山上空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两个星宿之间移动的句子是“,”。(3)“亭”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建筑,古时人们常在“亭”中休憩、游赏,也常在“亭”中送别,这在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不安分的螳螂揪着一片叶子荡起了秋千;羞答答的木棉花在一点点绽放出甜甜的笑容;砂锅里飘出的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犹如摄人心魂的美食交响乐……在新型显示技术的助推下,观众通过屏幕“看”到的世界异彩纷呈,呼之欲出的立体视觉效果令观众①。壮丽的珠穆朗玛峰美景在超高清镜头中②,生动的演唱会场面通过8K信号传到云端,激烈的体育比赛现场直播让观众③。超高清视频技术融入剧院、旅游景区等场所,从内容展示、产品体验、模式创新等方面突破,逼真、沉浸的视听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一位喜欢看球赛的网友说,球迷是超高清显示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显示技术的升级为体育赛事直播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高清高速设备,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现场比赛的速度与激情,不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甚至可以实现同现场的互动交流。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的有关专家接受采访时说,超高清显示屏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使受众的互动感、融入感体验感大大增多。超高清显示屏的需求很广,正带动其他关联行业升级发展。(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①,是因为人类漠视了自身的自愈力,也藐视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也就是说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顺应自然和身体的规律,否则就会破坏天道,损害人体的自愈力。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养生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②,做到天人合一。人体的自愈力下降,③,所以增强人体自愈力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负氧离子正是通过增强人体自愈力,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来帮助人体战胜疾病的。自愈力如同大树的根,根壮叶就茂。自愈力增强了,身体里所有的疾病都会得到治疗。这也是负氧离子作用范围广的原因。长期生活在负氧离子浓度高的自然环境中的居民大都能健康长寿,因为负氧离子对人体状况的改善是通过修复人体自愈力来完成的,而自愈力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下列句子中的“阴”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阴”,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阴天,没有雨,大家就不要带伞了。B.凡事讲究阴阳调和,在家庭关系中要注意避免一方太过强势。C.这个人常常在背地里使绊子,很阴,你还是少和他来往。D.这个地方背阴,待久了容易着凉,大家还是早点离开。(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四章》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很多古代诗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读了上面六则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山东省齐鲁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行文思路的理解与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就是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分段逐层概括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解答】(1)B.“从而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强加因果。材料一“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世界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逐渐变得强大,只是客观背景条件,不是原因。故选B。(2)B.“在社会发展层面上的体现”无中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指一种变革精神。故选B。(3)A.“表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说法错误,应是表现了老当益壮,仍然有能担当大任的决心和能力。故选A。(4)材料一共有六段,分三层。第一段,“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同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密不可分”概括指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作用;第二段“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具有丰富内涵。其中,包含了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包含了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包含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从三个层面解读“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内涵;第三、四、五段“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力维护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纵览历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具体论述“自强不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六段,“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理念,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总结全文,重申“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价值,倡议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具有丰富内涵。其中,包含了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包含了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包含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可知,“自强不息”理念内涵丰富,包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和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结合材料一“纵览历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可知,“自强不息”理念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结合材料一“历史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理念,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可知,“自强不息”理念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结合材料二“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以自强不息”可知,“自强不息”理念可以指导个人言行,培养君子品格。答案:(1)B(2)B(3)A(4)①首先概括指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作用;②然后围绕“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内涵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展开论述;③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价值,倡议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①内涵丰富,包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和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②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③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④可以指导个人言行,培养君子品格。(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开头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描写,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1)C.“说明已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的大车在这家人心中不再重要”分析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后文“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掸去上面的灰尘,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马,为它修理好脚掌,驾上马车便出发了”可知,大车对父亲来说仍然很重要。故选:C。(2)D.“写出父亲对现实世界的不满”错,根据全文内容可知,父亲并没有对现实世界不满,而是不满足于只顾当下的、平庸的现实世界。故选:D。(3)作者以“父亲驾着他的马车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开头,而后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描写也主要集中在马车上,从“父亲跨坐到车辕上,扬起他那杆称心如意的马鞭,‘驾’,父亲轻喝一声,鞭鞘会发出一声还不至于把我们惊醒的脆响”一直到“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掸去上面的灰尘,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马,为它修理好脚掌,驾上马车便出发了”。所以,这句开头是整篇文章的点题之笔,对全文具有统摄作用。根据原文“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当,到来年开春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吐穗期间,父亲都会消失一段时间”“父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他把东山开采的石块贩运到我们或邻近的村子,卖给那些需要盖新房子的人家”可知,作者之所以以此开头,也是为了写出了父亲谋生的艰辛,父亲赶着马车搞贩运,一直在不停奔波。从原文“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掸去上面的灰尘,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马,为它修理好脚掌,驾上马车便出发了。每年的秋收后,他都要离家出走,在外游荡整整一个冬天。有人说他是去寻找师傅,有人说见过他在十里八乡游走说唱,也成了一个像吴大伯那样的说唱艺人”可知,对父亲来说,马车就是他远离当下平庸生活的有力工具,能帮他写出了不停地去走向外面的世界。所以,这句话也体现了父亲精神的追求。作者在开头中,对父亲驾马车的场景重点放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迷雾而非黑夜或阳光明媚的场面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悠远迷蒙的意境,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根据原文“到了晚上,父亲会帮吴大伯在秋收后的打麦场上架起牛皮鼓,村里的老人们和少数妇女、孩子纷纷拎着小板凳、小方椅来到打麦场,坐到吴大伯对面,借着月光和住户门窗泄出的灯光,巴巴地等待着”可知,吴大伯作为说唱艺人,深受父亲和村里人的尊重和欢迎,表明生活在文化贫乏的乡村里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文中对吴大伯的描写,往往是伴随着父亲的形象出现的,比如“父亲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安排食宿,各家起点谷子,凑成半袋子甚至一麻袋,绑到吴大伯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后座上”“从西北方向骑车而来的吴大伯再也没有出现过,父亲打听到他常常去东南方向的一个市镇,具体是哪个市镇,谁也不知道”。由此可知,作者描写吴大伯,并不是是着眼于它本身,而是想通过父亲对吴大伯的态度,以及在吴大伯离开后,打听吴大伯的去向等行为,表现了父亲乐于助人和对友谊的珍视,从而使父亲这个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文中“父亲并不搭理母亲,总是一句‘你懂个屁’,便拍拍屁股出去了”表现父亲与现实功利的母亲格格不入的追求差异,而这一原因,再加上吴大伯的出现,促使父亲最终做出了“有人说他是去寻找师傅,有人说见过他在十里八乡游走说唱,也成了一个像吴大伯那样的说唱艺人”的选择。因此,吴大伯对父亲离开大山,奔向自己向往的旅途有催化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答案:(1)C(2)D(3)①是整篇文章的点题之笔,对全文具有统摄作用。②写出了父亲谋生的艰辛,父亲赶着马车搞贩运,一直在不停奔波。③写出了父亲精神的追求,父亲赶着马车不停地去走向外面的世界。④营造了一种悠远迷蒙的意境,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①吴大伯作为说唱艺人,深受父亲和村里人的尊重和欢迎,表明生活在文化贫乏的乡村里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②通过父亲对吴大伯的态度,以及在吴大伯离开后,打听吴大伯的去向等行为,表现了父亲乐于助人和对友谊的珍视,从而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③吴大伯对父亲离开大山,奔向自己向往的旅途有催化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其口实”是“为”的宾语,其前不可断,排除A、D;“君”是“为社稷死则死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句子翻译为:给百姓当君主的人,难道是为了欺凌百姓?是为了掌管国家。给君主当臣子的人,难道是为了俸禄?是为了保住国家。所以,君主如果是为了国家而死,那么臣子就为君主殉死;君主如果是为了国家而逃往国外,那么臣子就为君主逃往国外。(2)D.“含义不同”错误。在朝廷做官想着要尽忠。进:在朝廷做官/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进:在朝廷做官。(3)B.“他预料到齐庄公一定会被崔杼杀死”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可知,晏子并没有预料到杀死齐庄公的一定是崔杼。(4)①望:瞻仰、景仰;民:百姓。句子翻译为: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掉晏子,崔杼说:“他是百姓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到民心。”②方:当,在;成礼:行礼完毕;去:离开;岂……邪:固定句式,难道……吗?句子翻译为: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行完作为臣子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开,他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人吗?(5)根据原文“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可知,他冒犯君主的威严依然直言进谏,司马迁高度评价他是在朝廷做官想着要尽忠,归隐就想着要补救过失的人。由此概括出:晏子犯颜劝谏,敢于直言。根据原文“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可知,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行完作为臣子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开,这件事司马迁高度评价他是不畏强暴英勇无畏的人。由此概括出:晏子不畏强暴,冒着危险祭奠齐庄公。根据原文“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可知,晏子生活节俭,根据原文“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可知,他正直直言,处事秉公办理。由此概括出:晏子严于律己,厉行节俭。答案:(1)C(2)D(3)B(4)①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掉晏子,崔杼说:“他是百姓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到民心。”②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行完作为臣子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开,他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人吗?(5)①晏子犯颜劝谏,敢于直言。②晏子不畏强暴,冒着危险祭奠齐庄公。③晏子严于律己,厉行节俭。参考译文:文本一:晏子是齐庄公的臣子,他的意见大都被采纳,每次朝见的时候,齐庄公都会赏赐给他爵位,增加他的封邑。过了不久,他的意见不被采纳了,每次朝见的时候,齐庄公就收回他的一些爵位和封邑。爵位和封邑都被收走后,晏子就退出朝堂,坐上车子,长吁短叹,最终又笑了。他的车夫说:“您为什么多次叹气后接着又发笑呢?“晏子说:“我叹气,是怜悯我们的君主不能免除灾难;我发笑,是高兴我能保全自身,我也用不着陪君主去死了。”后来崔杼果然杀死了齐庄公。晏子站在崔杼的门外,跟随的人说:“(您要)为君主殉死吗?”晏子说:“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我为什么要殉死呢?“跟随的人又说:“逃往国外吗?“晏子说:“难道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要逃往国外呢?“跟随的人说:“回去吗?”晏子说:“我们的君主死了,回到哪里去呢?给百姓当君主的人,难道是为了欺凌百姓?是为了掌管国家。给君主当臣子的人,难道是为了俸禄?是为了保住国家。所以,君主如果是为了国家而死,那么臣子就为君主殉死;君主如果是为了国家而逃往国外,那么臣子就为君主逃往国外。如果君主为了自己而死,为了自己而逃亡,如果不是他宠爱的人,谁能跟他一起承担这样的祸患?况且别人明明有君主却把君主杀了,我为什么却要为君主殉死?又为什么要为君主逃往国外?但是我又将回到哪里去呢?“门打开了,晏子走了进去。崔杼说:“您为什么不为君主殉死?您为什么不为君主殉死?”晏子说:“祸患发生的时候我不在,祸患结束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为君主殉死呢?况且我听说过,把逃亡当作好品行的人不足以保住君主,把殉死当作有义气的人不足以建立功勋。我难道是个小女子吗?怎么能自缢而跟着去死呢?”说完就脱掉外衣左袖,露出左臂,摘掉帽子,用白布缠头,坐在地上,头靠着齐庄公的尸体哭泣,然后站起来,向齐庄公跳脚号哭了几声,就出去了。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掉晏子,崔杼说:“他是百姓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到民心。”文本二:晏平仲,名婴,是菜地夷维人。侍奉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由于节俭和勤于政事而被齐国百姓看重。他担任齐国的相国后,一顿饭不吃两样肉食,他的妻妾不穿丝制的衣裳。他在朝廷时,君主对他说到的事,他就直言以对;没有说到的事,他就秉公办理。当君主有道义的时候,就服从命令去行事;没有道义的时候,就权衡度量着去行事。凭借着这样的行为,他连续三朝在各诸侯国中名声显扬。太史公说:我读过《晏子春秋》,书中说得详细极了。看了他所写的书以后,还想了解他所做的事,所以就编写了他的传记。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行完作为臣子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开,他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直言进谏,冒犯君主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做官想着要尽忠,归隐就想着要补救过失“的人吧!假如晏子现在还活着,我即使是替他拿着鞭子驾车,也是我高兴而仰慕的事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C.“正话反说”说法错误,诗人因为不想劳烦兄长,所以表达的就是无事不用经常写信的意思。故选C。(2)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质朴平实,在颔联对眼前之景的描写中得以集中体现。“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一联中,诗人首先以“唤客煎茶”“看人获稻”这一朴素的生活细节来引出眼前景物,同时对景物的描写也仅仅止于“山店远”“午风凉”这些常见的景物和人人都能有的感受,而没有选取奇异的景色、生僻的字词等来表现,却能让人感到这平凡景色中的清新自然之意境。由此可见,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质朴轻快。此外诗中,作者用与兄长对话家常般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与兄长的兄弟之情。比如首联“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说自己多年来因病戒酒,所以这次东归与其兄欢聚,可惜未能畅饮,颈联为不劳烦兄长,说无事不用经常写信。这些都是交往中常见的小事,作者用对话般的平淡之语加以表达,更可见兄弟重逢后感情表达的轻松明快。答案:(1)C(2)①语言风格质朴。以口语入诗,写眼前之景,平白如话,清新自然,意境悠远。②感情表达轻松明快。写兄弟之情如话家常,以平淡之语,书写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译文:中年怕生病不敢再饮酒,辜负了东归以来的几百觞。招呼旅客煎茶的山店远,看人家收割禾稻午风凉。只要知道家中都平安无恙,就不用寄信来细写一行行。一百八盘携手登上,至今还梦绕那小道羊肠。赏析:黄庭坚与其兄黄元明感情很深,贬黔州时,黄元明亲自送至贬所。此时于贬谪数年之后,复职东归,与其兄相聚,彼此十分亲切。别后复寄此诗,朴质纯挚,如话家常。头两句说,他多年来因病戒酒,所以这次东归与其兄欢聚,可惜未能畅饮(黄庭坚在戎州所作《醉落魄》词题序说:“老夫止酒,十五年矣。”又《西江月》词题序:“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这些都是“中年畏病不举酒”之证)。第一句不但在第六字应用平声之处用一仄声“举”字,并且“畏病不举酒”五个字都用仄声,这在七律诗句中是很特别的。这样做,为的是造成一种拗折的声调。第三四两句说新喻道中情况。唐宋人饮茶是用水煎煮,不像现代人那样用沸水来沏,所以说“煎茶”。第五六两句是向家人嘱咐的话。“无恙”,任渊注引《风俗通》说:“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劳问必曰‘无恙’。”篇末两句追忆当年黄元明不畏艰险相送到贬所的情况,《豫章黄先兰文集》卷二十《书萍乡县厅壁》:“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送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所谓“一百八盘携手上“,即指此事。“羊肠”是形容山路之盘曲。这首诗,从表面看来,清空如话,很容易懂。但是这里边还是蕴藏着不少的东西。黄庭坚论作诗时曾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答洪驹父书》)在这首很平淡的诗中,还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据《山谷诗集》任渊注解,第一句下注:“《晋书•顾荣传》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第二句下注:“《文选•李陵书》曰:‘孤负陵心区区之意。’”又说:“欧公诗:‘快哉天下乐,一釂宜百觞。’”第六句下注:“杜诗:‘来书细作行。’”又说:“《后汉书•循吏传序》曰:‘光武以手迹赐方国,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第八句下注:“乐天诗:‘梦寻来路绕羊肠。’”黄庭坚作这首诗,并不一定每一句都是想到如任渊注中所引的那些来历,但他的确有善于运化古书辞句、古人诗句的习惯。由于平时读书多、积累丰富,因此,在作诗时自然引用,而运化的地方又并无痕迹。不知道这些来历的人仍然可以读懂诗句,而知道来历之后,更会意味醇厚,这也是古人所比喻的如水中着盐之妙。这是黄庭坚诗的一个特点,其他诗人也同样要运化古书,不过黄庭坚更为突出而已。(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重点字:踟、蹰)(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重点字:徘、徊)(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重点字: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拟人和通感修辞手法的特点,再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解答】(1)第一空,语境说的是呼之欲出的立体视觉效果令观众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了,故选用“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第二空,语境说的是壮丽的珠穆朗玛峰美景在超高清镜头中被人们看得清清楚楚,故选用“一览无余”“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意指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无遗漏。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三空,语境说的是激烈的体育比赛现场直播让观众像是亲临比赛现场,故选用“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亲身面临那种境地。(2)“不安分的螳螂揪着一片叶子荡起了秋千”“羞答答的木棉花在一点点绽放出甜甜的笑容”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安分”“揪”“荡起了秋千”和“羞答答”“绽放出甜甜的笑容”分别赋予“螳螂”和“木棉花”以人的动作神态。结合“在新型显示技术的助推下,观众通过屏幕‘看’到的世界异彩纷呈,呼之欲出的立体视觉效果”可知,该拟人手法表现了这些动物、植物在屏幕中逼真的形态,侧面突出了新型显示技术的先进与高超。“木棉花在一点点绽放出甜甜的笑容”“砂锅里飘出的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犹如摄人心魂的美食交响乐”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甜甜”把本来作用于视觉的开花形态移用为味觉感受(甜甜);“美食交响乐”把本来作用于嗅觉的砂锅里飘出的香气移用为的听觉感受(交响乐),表现了新型显示技术给观众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效果。(3)画波浪线的语病有二:一是“互动感、融入感、体验感”语序不当,应改为“体验感、融入感、互动感”;二是“增强”一词与前面的三种感觉搭配不当,应把“增多”改为“增强”。故可修改为:超高清显示屏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使受众的体验感、融入感、互动感大大增强。答案:(1)①叹为观止②一览无余(一目了然)③身临其境(2)①拟人:把“螳螂”和“木棉花”人格化,表现了这些动物、植物在屏幕中逼真的形态,侧面突出了新型显示技术的先进与高超。②通感:“甜甜”把本来作用于视觉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忘的青春》课件
- 2024-2025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答案)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多校二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1
- 2024-2025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32篇)
- 联营合同中发票的规定
- 离婚协议书子女大学的费用
- 合同四章八卷
- 合同示范文本库 湖北
- 5.1.1 屋面 雨水排水系统分类及选择 Cl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roof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1733558736687
- JBT 1472-2023 泵用机械密封 (正式版)
- 板材滚弯成形工艺
- 旅游行业的体育赛事与旅游推广
- 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化控制算法与智能优化
-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
- 面部整形美学设计
- 仓储工作年度总结汇报
- 临时用电安全教程课件
-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理
- 哈大高速铁路
- 国家开放大学2023-2024学年《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试卷及答案解析(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