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 课件 12 预叠加方式轨道电路电码化设计原则_第1页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 课件 12 预叠加方式轨道电路电码化设计原则_第2页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 课件 12 预叠加方式轨道电路电码化设计原则_第3页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 课件 12 预叠加方式轨道电路电码化设计原则_第4页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 课件 12 预叠加方式轨道电路电码化设计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叠加方式轨道电路电码化设计原则《列车运行自动控制》设计要求01.设计原则02.目录ContentsPART

01设计要求设计要求1.电路设计必须满足铁路信号故障-安全的原则。室内故障或室外电缆一处混线时,不应发送晋级显示的信息和向其它区段发码。2.在最不利条件下,入口电流应满足机车信号的工作需要。3.电码化发码设备应与区间自动闭塞制式一致。4.电码化应采取邻线干扰防护措施。设计要求电码化不应降低原有轨道电路的基本技术性能。05已发码的区段,当区段空闲后,轨道电路应能自动恢复到调整状态。06列车冒进信号时,至少其内方第一区段发禁止码或不发码。07股道占用时,不终止发码。08有效电码中断的最长时间,应不大于机车信号允许中断的最短时间。09设计要求正线接、发车进路的发码设备应采用冗余系统。10电码化发码设备应加装监测装置。11电码化设计应满足防雷和电磁兼容要求。12电码化信息传输应与轨道电路合用电缆芯线。13PART

01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正线区段(包括无岔和道岔区段)为“逐段预先发码”,保证列车在正线区段行驶的全过程,地面电码化能不间断地发送机车信号信息。侧线区段为占用叠加发码。2.自动闭塞区段正线接、发车进路的发码设备应采用冗余系统,侧线股道采用单套设备的占用叠加电码化。3.半自动闭塞区段正线接、发车进路的发码设备应采用冗余系统,侧线股道采用单套设备的占用叠加电码化。接近区段可采用与电码化相应的自动闭塞轨道电路。设计原则04电码化发送设备载频设置国产移频发送设备一般在下行方向为750Hz,上行方向为650Hz。UM71、WG-21A、ZPW-2000发送设备载频设置一般在下行方向为1700Hz,上行方向为2000Hz。05接车进路、发车进路分别设置一套ZPW-2000系列(或UM71系列)发送设备。06为满足主体化机车信号和列车超速防护的需要,在非电化区段,入口电流也按电化区段统一标准,即1700Hz、2000Hz、2300Hz为500mA,2600Hz为450mA。设计原则07在25Hz相敏轨道电路既有器材不变的前提下,考虑了受电端ZPW-2000系列(或UM71系列)信号最大串入量后,电码化轨道电路在道碴电阻为1.0Ω·km,并安装补偿电容时极限长度可达1.2km,入口电流能够满足机车信号接收灵敏度的要求。08改进480轨道电路送、受电端变压器,电码化轨道电路在道碴电阻为1.0Ω·km,并安装补偿电容时极限长度可达1.2km,入口电流能够满足机车信号接收灵敏度的要求。09当同时发送25Hz(或50Hz)轨道电路信息、ZPW-2000系列(或UM71系列)信息时,电缆内的合成电压不超过电缆允许的最高耐压500V。设计原则1125Hz电码化轨道电路室外送、受电端BG2-130/25(或BG3-130/25)轨道变压器端子固定,只需送电端室内调整。不能采用R型铁芯的轨道变压器。10逐段预叠加发码时,任一瞬间每一路发送只接向一段电码化轨道电路,从而确保了入口电流值及发送不超负荷。各轨道电路虽采用并联接入的叠加发码方式,仍能确保彼此互不相混。1250Hz交流连续式电码化轨道电路室外送电端BG1-80轨道电源变压器和受电端BZ4-U轨道中继变压器端子固定,只需送电端室内调整。不能采用R型铁芯的轨道变压器。设计原则13为实现叠加发码而采用的隔离设备,当出现铁路信号技术中规定的任何故障时,能确保ZPW-2000系列(或UM71系列)机车信号信息串入轨道继电器(包括JRJC1-70/240二元二位轨道继电器和JZXC-480轨道继电器)两端电压,不使继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