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检测(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稻菽(shū)淤泥(yū)恍惚(hū)茎秆(gǎn)
B.捍卫(hàn)璀璨(càn)陨落(yǔn)屏气(pǐng)
C.饥馑(jǐn)喧嚣(xiāo)痉挛(lán)点卯(mǎo)
D.开辟(bì)笼罩(lǒng)哽咽(yè)敏锐(r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眯眼笼罩鉴署无与伦比B.田埂稻穗序幕意无反顾
C.蕴藏瞩目淤泥挺身而出D.贬斥籼稻悬殊刻骨明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B.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以无数匹马的重复为主题,以寥寥几笔线条表示的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和几棵孤单的树为背景,形成背景与主题简繁的强烈对比,这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C.南京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令很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B.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相关部门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3岁以下儿童禁用。
C.大多数市民坦言,放鞭炮虽然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但是如果在环境和鞭炮之间做出选择,绝大多数市民会选择前者。
D.人们把高空坠物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像不定时的炸弹,困扰着市民,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位老人,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泥腿子院士"——袁隆平。
B.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等等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D.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如“火箭人”所说,回首来时路,每一步都刻骨铭心地难忘。
B.多年前,为解决进口光棒“卡脖子"的问题,崔根良曾力排众议投巨资研发。如今,他们又在新一代绿色光棒的创新中占得先机。
C.双腿被打断的彭湃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为了给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D.疫情出现时,可敬的白衣天使们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奔赴疫情一线,竭尽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几十年披星戴月,几十年寒来暑往,几十年苦尽甘来。已经是万众景仰的科学家了,袁隆平仍然不忘“奋斗"两个字。由此想到,在事业上我们一定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永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在“不满足”中②才能获取动力
③才能再攀高峰④才能继续航程
⑤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
A.①②④③⑤B.①⑤④②③
C.①⑤④②③D.①②④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时代楷模"南仁东:燃尽生命只为天眼
梁晓琳
FAST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和岩土工程等各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几乎都是开创性的工作。
建造这样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工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关键技术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自主创新。
“中国天眼”的自主创新,几乎样样离不开南仁东。“我不是一个战略大师,我是一个战术型的老工人。"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文白对南仁东这句话记忆犹新。
为了当好“战术型的老工人”,22年时间里,南仁东孜孜不倦,努力学习力学、测控、水文、地质等知识,吃透了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
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还记得,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南仁东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仍记得南仁东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每天都在学。"
每天都在学,源于南仁东肩上的责任。他曾说过:“这个望远镜它是我们国家自己投资建设的,在大家甚至几代人的拼搏和努力下,主体结构建成。克服困难,不负艰辛,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整个贵州省人民。”
就是这样一位有责任感的“战术型老工人"带着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2010年8月,工程开工前夕,南仁东得知前期做的所有索网实验都失败了。他万分焦虑,绞尽脑汁,告诉大家:“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再做!”南仁东组织攻关,亲自上阵奋战700多天,经过近百次的失败实验后,终于研制出强度为500兆帕、抗200万次拉伸的钢索,把材料工艺提高到国标的2.5倍,成功解决索网问题。
22年的时间里,作为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主持攻克了主动反射面、索网疲劳、动光缆、高效握拔力锚固技术、跨度索网安装和精度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卓越贡献。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独一无二:
(2)瑕疵:
9.南仁东主持攻克了哪些技术难题?(用文段原句回答)
10.文段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试举例分析。
11.给上面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的工作热情和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对科学所做的贡献。
13.下列对文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14.文段引用毛泽东的话并交代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馑有什么意义?
15.“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16.下面这幅图片,记录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进行科研的情景。请你编写一条微博,表达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赞美之情。140个字以内。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屏气”的“屏"应读作bǐng。
C.“痉挛”的“挛"应读作luán。
D.“开辟”的“辟"应读作pì。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鉴署”的“鉴"应写作“签”。
B.“意无反顾"的“意”应写作“义"。
D.“刻骨明心”的“明"应写作“铭”。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句中形容教室内声音嘈杂,使用错误。
B.“惨淡经营”,原意是下笔之前苦心构思,后多形容费尽心思从事某事。句中形容李公麟作画煞费苦心,使用正确。
C.“耐人寻味”,事情值得人久久思考,形容意味深长。句中形容小吃味道好,使用对象有误。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指桃树、李树不会讲话,但其花艳丽动人,其实甜美,故众人争往,时间一久,树下自会走出路来,后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褒义词。句中形容丑事传播出去,使用错误。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搭配不当。“降低"与“范围”不搭配,应把“降低"改为“缩小”。
C.语序不当。前后两分句主语不一致,主语放在关联词之后,应改为“虽然放鞭炮是……"。
D.结构混乱。原句前半句的主语是“人们”,但后半句“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偷换主语成“危害”,使得句子结构显得混乱,应改为“它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等等”错误。省略号与“等等"重复,可去掉其一。
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刻骨铭心”:原指文字刻在骨头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这里可以用来形容“火箭人"对过去每一步的深深记忆和难忘,但“刻骨铭心”和“难忘"语义重复,使用不当。
B.“力排众议”:形容竭力排除各种意见,自己作主。此句中形容崔根良反驳意见,“投巨资研发"以解决“进口光棒‘卡脖子’的问题”,使用正确。
C.“在所不惜":表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在此句中,表达了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愿意牺牲的决心,使用正确,
D.“义无反顾”:形容做事坚决,毫不犹豫。在此句中,表达了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的态度,使用正确。
故选A。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在‘不满足’中"紧承“永不满足”,可知第①句为首句。其余四句为排比句,应先“获取动力"才能“继续航程”,才能“再攀高峰”,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
故选D。
8.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稀少。瑕疵:微小的缺点。9.主持攻克了主动反射面、索网疲劳、动光缆、高效握拔力锚固技术、跨度索网安装和精度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10.①侧面描写。通过朱文白、甘恒谦、张蜀新三个人的回忆,侧面表现南仁东为天眼项目努力学习、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一丝不苟的崇高精神。
②语言描写。“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整个贵州省人民”,表现了南仁东强烈的责任感。
③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文段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有精辟的议论,高度赞扬了南仁东心无旁骛、殚精竭虑、燃尽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11.南仁东千方百计解难题——“战术型老工人”带队攻坚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1)“独一无二”,形容非常突出或稀少,在文中指建造FAST的工程在全世界是没有可以相比的。
(2)“瑕疵”,指微小的缺点,在文中指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任何一点小问题。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用原文原句回答问题,答案信息在最后一段:22年的时间里,作为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主持攻克了主动反射面、索网疲劳、动光缆、高效握拔力锚固技术、跨度索网安装和精度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卓越贡献。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由“‘我不是一个战略大师,我是一个战术型的老工人。’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文白对南仁东这句话记忆犹新"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张蜀新仍记得南仁东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每天都在学’"可知,通过朱文白、甘恒谦、张蜀新三个人的回忆,表现南仁东为天眼项目努力学习、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一丝不苟的崇高精神,属于侧面描写。
②由“克服困难,不负艰辛,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整个贵州省人民”“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再做!"可知,南仁东强烈的责任感,属于语言描写。
③由“建造这样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工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关键技术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自主创新”“就是这样一位有责任感的‘战术型老工人’带着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可知,文章在记叙人物事件的同时,穿插对人物及事件的评论,赞扬了南仁东心无旁骛、殚精竭虑、燃尽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属于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1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拟小标题的能力。
给人物传记拟标题可以采用以人物姓名来拟题,以性格特点来拟题,以重要事件来拟题等方法。
故本题的答案中可以有以下要素:南仁东,独一无二的项目,“天眼”,责任,攻坚克难,奉献,创新,殚精竭虑等。如“南仁东——为天眼追求一生"亲力亲为的南仁东:为责任做独一无二的项目”等。
12.C13.B14.一是用毛泽东的话和“普遍发生的饥馑"反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仍然是我们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粮食仍然是很多老百姓急需的东西,从而自然地使开发超产稻、提高粮食产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表明了研究超产稻的背景和极端必要性。二是正由于祖国“普遍发生的饥馑”震撼了青年袁隆平,他才下定决心,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农业科技事业上去,交代了袁隆平几十年风雨不改,终于研究、开发出优质杂交水稻的动力之源。15.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16.示例一: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为中国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他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可在我眼里,他就是我的父亲,也是世界人民的父亲。感谢先生,他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粮食安全,让我们有力气发展经济,从事利国利民的事业。让我们记住他吧!
示例二: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您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您,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您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古老密码。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工作之谨慎"错误。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为下文描写袁隆平雨中走进试验田的情景作铺垫,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但看不出“工作之谨慎”。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正确。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如“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蹲下身子翻看"等确实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心理描写”错误。第①段中,描述了袁隆平的一系列动作,这是动作描写,同时提到他“眯起双眼”,这可以看作是外貌的一个细节描写,但并没有明确的心理描写。
C.正确。文中描述的袁隆平“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等细致的动作,确实表现了他对待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正确。“泥腿子院士"这一称号,既展现了袁隆平与农田的紧密关系,也突出了他注重农田实践的特点。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毛泽东的“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农业和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稳定、民生福祉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传统的继承,也反映了毛泽东对当时国家状况的深刻洞察。通过这一引用,文段强调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性,凸显了袁隆平及其科研成果对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
其次,交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为袁隆平的人生选择和科学探索提供了历史背景。这一时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激发了他投身农业科技研究、解决粮食问题的决心。这种历史背景的描述,使得袁隆平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城市基础设施安装施工协议版B版
- 2024年股权投资合同:风险投资
- 2024离婚冷静期子女抚养权合同一
- 职业学院学生预警教育实施办法
- 2024年销售返聘合同3篇
- 2025年度能源企业打字员技术文档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货物进出口合同(简易版)
- 2025年度海外房产居间租赁代理协议3篇
- 2024年版企业房屋租赁合同综合指南版B版
- 2024年离婚双方债务确认及解决方案3篇
- 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设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 暖通工程合同
- 生产型企业规章管理制度(3篇)
- 钢结构之楼承板施工方案流程
- 2024年营销部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3: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2030年中国管道检测工程行业前景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态变化-讲核心(原卷版)
- 新的护理交班模式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