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零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零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零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零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零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零次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24.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有人认为高科技会干扰演员的表演。我恰恰觉得,在剧场里,数字技术替代了繁复的物理布景,舞台上干扰项更少,表演空间更开阔,演员行动更自由,意境更旷达了。如多媒体京剧《梅兰霓裳》首创以全屏LED屏幕为全剧背景,实现动漫与演员表演互动,通过虚拟影像打破原有天幕屏障,实体舞台布景与数字延伸景观无缝衔接。三维建模、动态捕捉系统和音频修复技术的结合,再现了梅兰芳盛年的舞姿身段和唱腔魅力,引得不少观众热泪盈眶。梅葆玖先生曾表示:“我觉得其实很多的梅派戏都可以用新的舞台手段来展示,像很多人都有微词的LED我并不反对,用现代手段烘托京剧本身我完全能够接受。”高科技进入舞台可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拉近戏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与其说打乱了原有的观演默契,不如说是对传统、既有观演关系的不断突破,从而建构符合当下审美习惯的新的观演关系。人机交互、角色代入和360度全景拍摄等方式,打破了舞台和观众之间的隔阂。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互动参与者、共同创造者,获得了沉浸式体验。观众甚至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之间。如湖南省博物院驻场演出的马王堆动态展演小剧场戏剧《一念·辛追梦》,通过多层次、动态的纱幕投影技术,营造出无死角的裸眼3D效果,将复刻还原的文物素材与视频制作的场景相结合,将纯正的京剧唱、念、做、打融于光影营造的幻境中,“以国粹承载国宝”。演员现场表演与数字影像形成亦真亦幻的人屏互动,为观众创造深度沉浸式的观赏体验。不少年轻人一开始是冲着光影特效而来,看完之后却说:“原来京剧这么好看!”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因“炫彩”就贬斥“肆意卖弄炫技”,不能因“奇观”就断定“滥施奇技淫巧”。每个戏剧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舞台艺术有担当。对技术的正向或负面使用,根本责任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掌握和使用技术的人。人心若是偏离了舞台的正道,哪怕没有高科技,也会有其他办法误入歧途;人心若是守住了正确的戏剧观,立正位、行大道、不忘本、不离宗,再高新的科技也是为人所控、为情所用、为心所动。掌握核心创造力的艺术家在每个时代都应该做前沿技术的主人,正如梅兰芳大师所说:“万物为我所用。”——节选自2024年7月26日《光明日报》材料二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戏剧舞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忽略戏剧自身的艺术特色,为追求“新”和“炫”而强调高科技的运用,会给戏剧艺术戴上“绚丽繁重的枷锁”,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戏曲在极简的舞台上走过了漫长岁月。场上多是“一桌二椅”,加以简单的砌末道具,演员通过写意性程式化的唱、念、做、打,配合特定的锣鼓器乐,就足以把空旷舞台转化为意境丰盈的艺术空间。所谓“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观众欣赏的就是演员精湛的演技和“以简驭繁”的舞台调度。在戏曲中,景语也是情语,昆曲《牡丹亭》中“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是十六岁的闺阁女子杜丽娘感受到的春天,既有面对“春色如许”的诧然心动,又有良辰美景“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怅然若失;京剧《白蛇传》中“这一旁保俶塔倒映在波光里面,那一旁好楼台紧傍着三潭,路桥上杨柳丝把船儿轻挽,颤风中桃李花似怯春寒”,是在峨眉山苦修千年的白素贞眼中的西湖,既唱出初见“人世间竟有这美丽湖山”的愉悦,也表达出“不枉下峨眉走这一番”的雀跃……无论是利用装置技术,还是投影设备,将《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后花园或《白蛇传·游湖借伞》中的西湖写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就成为“图片拍摄者、视频制作者或者舞美设计者的”后花园和西湖,消解了剧中人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戏曲特有的意境之美。刻意融合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会打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舞台剧区别于其他如电影、电视剧等“大戏剧”范畴的艺术形式,就在于它的现场性。演员与观众同时在场,演出舞台与观众席的距离、观众目力所及的全景式观看和演员在一定剧场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完整表演,共同形成剧场的观演默契:如对于现实主义镜框式舞台“第四堵墙”的认同默契;对戏曲舞台上程式化表演和脸谱化人物的接受和解读默契;小剧场戏剧观众近距离观看乃至回应剧情加入表演的默契……同样,受众在观看电影、电视剧过程中也会形成特定的审美期待和审美默契,这种默契一旦形成,就会以“下意识心理反应”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在戏剧舞台上尝试引入“多媒体融合”的创作理念,一旦融合不当便可能带来表达混乱,使观众无法形成协调统一的观演体验和审美共情。比如舞台表演与即时投影技术相结合,多角度地把演员表演形态投影到安置于剧场不同位置的高清屏幕上,形成“戏剧+影视”的观演模式,当屏幕上出现近景或特写镜头,或者闪回、快进、重复等蒙太奇剪辑手法时,很多观众会下意识“开启”观看影视剧的逻辑思维,思考这一近景或特写的象征或暗示效果,闪回或快进在此处出现的意义,然而剧场时间并不会如同影视剧一样定格在近景或特写的一瞬间,舞台上全景式线性时间顺序的演出依然继续,观众在不同的审美逻辑切换中顾此失彼,漏掉了情节,打乱了情绪。同理,现实主义戏剧舞台上运用不当的立体环绕“画外音”或“解说词”,很容易让观众因为“出戏”而中断审美期待的连续性,也就降低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节选自2024年7月26日《光明日报》【注】切末: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布景和大小道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兰霓裳》这部多媒体京剧,巧妙运用LED屏幕作为贯穿全剧的背景,增强了演出的互动性,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观赏感受。B.随着高科技融入舞台艺术,戏剧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被有效缩短,众多年轻人因此被吸引并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C.采用装置艺术或投影技术来具象化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后花园场景,可能会削弱其原有的美学韵味。D.“戏剧融合影视”的观赏方式,可能会让不少观众不自觉地运用观看影视作品的思维模式,从而打断他们现场欣赏戏剧体验的连贯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兰芳先生秉持“万物为我所用”的理念,认为戏剧表演应巧妙借助科技之力,这彰显了他兼容并蓄、善用资源的博大胸怀。B.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常见的是“一桌二椅”等简约道具,过度依赖高科技的舞台美术设计可能会破坏这种“简约中见丰富”的艺术意境。C.在京剧《白蛇传》中,白素贞吟唱西湖美景的唱段,表达了人物的喜悦心情,这与杜甫《登高》开篇描绘的景象一样,都体现了“景中含情,情由景生”的艺术原理。D.技术的运用,其核心在于人的把控。两篇材料讨论的核心不在于戏剧舞台能否采纳高科技,而在于如何恰当地运用高科技及其带来的效果与影响。3.下列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论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京剧《赤壁》《天下归心》勇于创新,巧妙融入高科技机械装置,创造出奇幻莫测的舞台效果,满足了当代观众多样化、丰富的审美期待。B.上海昆剧团在《牡丹亭》中巧妙融合昆曲精髓与现代审美,设计了大转台,非但没有削弱昆曲的传统魅力,反而增添了舞台的动态韵律与时空转换的意境之美。C.戏剧大师焦菊隐强调,对于戏剧主题无直接贡献的元素,即便再吸引人,也应舍弃;舞台不应成为杂陈的展示场,需精选内容以突出主题。D.在京剧《玉簪记·秋江》中,演员凭借精湛的身段表演,在空旷的舞台上生动再现了水中行船的意境,这种艺术手法相较于直接在屏幕上播放江水视频,更具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4.两则材料都论及戏剧中的观演默契,有何异同?(6分)5.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论述高科技对戏剧表演的影响,对我们看问题有什么启示?(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生命中的风景树闵乐夫认识胡小伟,是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我们都在北京三中读高中,十四五岁,我大他一岁,当然,也比他高一个年级。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是:都住校,同一宿舍,都喝长江水长大,在北京本地学生眼中,我们是“南蛮子”,他是成都娃儿,我是武汉伢子。那时他川音挺重,我的普通话z、c、s和zh、ch、sh不分;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周末北京同学都回家吃小灶去了,我俩住校生,躺在宿舍“精神会餐”——当时,每人手里的饭票都紧张,为了缓解饥饿,学校提倡“劳逸结合”,少运动少消耗,课程不紧,作业不多。可是我们正值青春发育迅猛期,饥饿时时袭来,怎么办?精神会餐!我们不聊重庆的火锅,不聊湖北三蒸,因为聊美食,会饿得更快;我们聊文学,聊巴尔扎克、奥斯丁、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李白、李清照、普希金、海涅、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还有曹雪芹。我俩抓紧几乎所有课余时间,读小说,读诗集,一本一本换着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尤其在周末,躺在床上读一整天。“补漏赶天晴,读书趁年轻”。读完了我们就聊,一聊就吵,争得唾沫横飞,气得鼻子冒烟,要不是肚里缺食没力气,非吵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不可。我俩吵得最多的要数《红楼梦》。那时胡小伟对《红楼梦》的熟悉就很惊人了,简直就是一个冷子兴,他对荣宁二府的人物关系一清二楚,我这“糊涂一锅粥”却偏要和他争个天昏地暗,年少气盛呗。每次,虽然都证明他记忆准确,可我嘴硬不服输。他迅速地把书翻到那一页,用手点着那一行,笑着,自得地向我示威“对不对?”他爱在争论的最后说“对不对?”明明已经被白纸黑字证明他是对的,仍然用问句“对不对”来气我。我回击“胡氏胡说,一派胡言”。争吵最后,是两人笑着在床上动手扭打,枕头滚到地下。当年我怀有一个少年美术家的梦,三中教美术的刘崇德老师鼓励我考美院,但我毕业那年美院不招生,多亏平时有胡小伟爱好文学的感染,我在文科上还用了点劲儿,但数理化三科我很吃力,高考考得一塌糊涂。我考完没等通知,就灰头灰脑回武汉了。只有小伟送我去火车站。临别时我很沮丧,说;“估计没有一个大学录取我。”小伟问:“你就没有一门考得稍微好一些?”“别问了,都很差。”小伟安慰我:“我不相信你语文很差。”是的,可能正是语文救了我,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了我,我又回到了北京。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东郊的一所农业中学。后来,听说小伟从河北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某煤矿当掘进工,后又在秦皇岛农业中学当老师。我们失去了联系。紧接着是特殊年代。10年过后,我们青春的热情和梦想几乎消耗殆尽,只剩满眼的迷茫。再见面时,我们已经人到中年——上天恩赐一个机遇,我俩竟在中山公园桃花坞邂逅。小伟在北京养病,考上了研究生。他问我近况,我说:“挺没劲的,混呗!”他鼓励我考研,我说:“外语全丢了。”他说:“那就搞点教学理论研究,例如作文教学的改革……”他极力鼓励我:“别小看自己,闵乐夫,听我的,是金子就会发光,是玫瑰就会开花。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你完全有能力凭本事走出困境。”是啊,他就是凭本事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小伟的鼓励如同甘霖,滋润我干涸的心田。三年后,我在任教的农业中学尝试教学出新,作文教学有了些起色,作文教改的论文在市里获奖。我终于被北京市教育局领导点名调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中小学德育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次工作调动,带来我人生的精神、视野、事业、生活的新境界。我的个人简历中没有填写胡小伟的名字,但在我个人成长史中,他肯定是关键节点出现的关键人物。那年我38岁,胡小伟37岁。小伟,你是我生命中无法略过的风景树。那以后,小伟和我没有再失去联系,两家的孩子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小伟绝对是摆龙门阵的好手,他不是牵住你进入他的领域,听他说单口相声,不是的。他是很体贴地进入你熟悉的领域,迅速找到生长点、热点,很专业地摆自己的观点,而且很深入地提出疑问,逼你回答。他是“百科全书”,但从不跟我谈红楼和关羽,他知道我会尴尬。他专挑教育学、心理学话题和我聊,而且很接地气的聊老年养生、环保、食品安全,等等。那年,小伟把他沉甸甸的五卷“关公信仰研究系列”丛书递到我手中,我知道他的学术生命进入了金色秋天。这棵风景树已经硕果累累了。万没想到,我的风景树,在2014年年初生命突然终止了,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小伟在好几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佳境,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宁愿相信他是穿越时间隧道,去拜访关夫子,去游大观园去了——如弘一法师说的那样,“去去就来。”小伟,十年了,该回来了,咱俩摆个通宵龙门阵,说说你考古走访的见闻,好吗?(选自2024年4月7日《北京晚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叙述了作者自湖北赴京求学期间,与胡小伟从偶遇逐渐发展到深厚的友谊历程。作为两个远离家乡的外乡人,面对同学的排斥,相似的遭遇让他们心生共鸣,迅速结下了不解之缘。B.学校倡导“劳逸结合”的教育理念,源于对学生成长压力的深刻体察,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成长的乐趣。C.“小伟绝对是摆龙门阵的好手”,这是说他很会聊天。他不会让你“听他说单口相声”说明他注重互动,顾及别人的感受,聊天时会精心挑选对方感兴趣、有话可说的话题或者很接地气的大家关心的话题。D.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从两人相遇写起,止于两人阴阳相隔。作者思绪万千,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以及对友人事业未成的惋惜之情。7.对文中“精神会餐”这个情节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虽然未能给予我和胡小伟即时的物质利益,但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B.“一本一本换着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我和胡小伟对阅读的痴迷与热爱。C.胡小伟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几乎与冷子兴不相上下,尽管我心里清楚他记忆精准,但青春期的我总爱逞强,不愿服输,总要找机会与他辩论一番,这反映了青春期的人特有的争强好胜和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D.“我们聊文学,聊巴尔扎克、奥斯丁……还有曹雪芹。”作者对这些名字的提及看似随意,实则有序,先提及小说家,再谈及诗人,与后文中“阅读小说、品读诗集”的叙述相呼应。而将曹雪芹单独列出,则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红楼梦》的具体情节。8.作者为何说“在我个人成长史中,他肯定是关键节点出现的关键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9.关于本文的结构存在单线与双线之争。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①。单穆公②曰:“不可。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③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则将厚取于民。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有至而后救之,是不相入也。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周固羸国也,天未厌祸焉,而又离民以佐灾,无乃不可乎?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国无经,何以出令?令之不从,上之患也,故圣人树德于民以除之。(选自《国语·周语下》)材料二景王将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非曰:古今之言泉币④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币轻则物价腾踊,物价腾踊则农无所售,皆害也。就而言之,孰为利?曰:币重则利。曰:奈害农何?曰:赋不以钱,而制其布帛之数,则农不害;以钱,则多出布帛而贾,则害矣。今夫病大钱者,吾不知周之时何如哉?其曰“召灾”,则未之闻也。左氏又于《内传》⑤曰:“王其心疾死乎?”其为书皆类此矣。(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大钱》)材料三若《非国语》之说,仆病之久,尝难言于世俗。今因其闲也而书之,恒恐后世之知言者用是诟病,狐疑犹豫,伏而不出者累月,方示足下。足下乃以为当,仆然后敢自是也。吕道州⑥善言道,亦若吾子之言,意者斯文殆可取乎?夫为一书,务富文采,不顾事实,而益之以诬怪,张之以阔诞,以炳然诱后生,而终之以僻,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矣。仆故为之标表,以告夫游乎中道者焉。(节选自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注】①大钱:面值大的钱币。②单穆公:周王室卿士,单靖公的曾孙。③重币:重额的钱币。④泉币:钱币。⑤《内传》:《左传》。后人称《国语》为《外传》。⑥吕道州:吕温,柳宗元的好友。他曾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道州刺史。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天灾降A戾B于是乎C量资D币E权轻重F以振G救民。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以……为先,意动用法,与“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友”用法相同。B.售,卖,与“亦无售者”(《促织》)中的“售”意思不同。C.也,表示语气的停顿,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也”用法不同。D.斯文,材料中指《非国语》这部著作,与成语“斯文扫地”中的“斯文”意思不同。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单穆公反对周景王铸造面值大的钱币,并提出“量资币,权轻重”以及“子母相权”的观点。B.柳宗元驳斥了单穆公认为铸造面值大的钱币就会招灾的观点,提出钱币的分量和价值应根据时势而定。C.柳宗元认为《国语》只追求华丽的文采,不顾及事实,并用“文锦覆陷阱”这一比喻对其进行批判。D.材料三表明,因吕道州对柳宗元的《非国语》予以肯定,吴武陵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周固羸国也,天未厌祸焉,而又离民以佐灾,无乃不可乎?(4分)(2)今夫病大钱者,吾不知周之时何如哉?其曰“召灾”,则未之闻也。(4分)14.清代焦循说:“《非国语》也,或是之,或非之,而《非国语》则至今与《国语》并存。”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国语》与《非国语》能并存的原因。(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谒金门·怀故居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注】红素:花色红白相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开头形象地描绘了春雨过后花朵盛开的景象,生动而清新,渲染了欢快的氛围。B.燕子归来,愁闷不语,因房屋成墟,它的旧巢无处可觅。词人借此抒发了自己无法返回故居的愁苦心情。C.下阕前两句爱憎、褒贬分明,质问更胜于直斥,词人已处于极度绝望悲愤之中。D.全词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凝练以小词议大政,富有感染力。16.这首词是如何表达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控诉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的?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写景抒情类作品中,“江”与“月”是一对常见的意象。《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通过“,”两句,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营造出一个清明澄澈的纯净世界。(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通过“,”两句,以大小、远近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简意深,含蓄隽永。(3)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历来深受关注。探讨六国、秦朝灭亡的诗文很多,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的破灭,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根本原因在于“”。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2题。①我觉得黄山太美了,②前人曾说五岳中之一岳便足抵黄山的一峰,③这话或稍有失夸诞。④但黄山确把天下名山胜境浓缩为一。⑤山路盘旋曲折,⑥愈入愈奇。黄山,好像造物主A结撰出来的文章,不由你不拍案叫绝。那西海门是藏贮黄山深处的一个奇境,万山环抱,路转峰回,始得其门而入。我们连日身处高山,此时忽像一下子跌落到平地上。那东西两峰,屹然对立,有如雄关两座左右拱卫,又疑是万丈深海底涌起的两座仙山,这才知道“海门”二字叫得有意思,黄山因有前后海,又名黄海。你以为两门仅仅两峰么?不然,东西两门(甲),万石棱棱,如排签,如束笋,如熔精铁,如堆琼积玉,斜日映照,焕成金银宫阙,疑有无数仙灵飞翔上下,令人B,但也令人气壮神旺。天公于黄山的布置,已将天地间灵秀之气发泄殆尽。到此也不觉有点爱惜起来,不然他何以把西海门收藏得这么深密呢?想不到我们黄山三日之游,饱览世间罕有的美景,最后还看到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等于观剧,这是一幕声容并茂的压轴;(乙),这是一阕高唱入云的终奏;等于读文章,这是一个笔力万钧的收煞。啊,黄山,你太教人满意了。回宿狮子林,第二日到钵盂峰的掷钵禅院,这个地方,异常幽静,是我们预先与本庵住持通函约定的消夏处。于是我们的生活由动入静,由多变入于寂一,打算学老牛之反刍,将黄山的妙趣(丙),与黄山山灵作更进一层的默契,求更深一层的了解。18.下列句子中的“不然”和文中加点的“不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然,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B.明天我还有点儿事儿,不然倒可以陪你去一趟。C.快走吧,不然就要迟到了。D.他晚上不是读书,就是写点儿什么,再不然就是听听音乐。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甲】【乙】【丙】处分别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22.文中第三段划波浪线处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即连用三个以上的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请以“青春”为本体,写一个博喻句。要求:语意完整,比喻贴切,生动流畅,不超过7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让你痛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沙子是无穷无尽的,但你想走到那座山就得忍受这样的过程。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以上是《黑神话:悟空》主创团队在接受专访时提到的一段话,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B(3分)2.A(3分)3.D(3分)4.不同点:①材料一论述观演默契时,侧重强调新的观演关系,指出高科技进入舞台突破传统、既有的观演默契,建构符合当下审美习惯的新的观演关系。②材料二论述观演默契时,侧重强调传统、既有的观演默契,指出刻意融合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会打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分散观众的注意力。(4分,一点2分)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强调戏剧中观演默契的重要性,并指出将高科技引入舞台时,不能忽视观众感受。(2分)5.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②要辩证地看问题,力求客观、全面。(4分,一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C(3分)7.C(3分)8.①饥饿年代,“我”和他聊文学,“精神会餐”的滋养,充实了“我”的内心世界。②参加高考,“我”深受胡小伟爱好文学的感染,在文科上用了点儿劲,“语文救了我”“我”考上了中文系。③人到中年,激情褪去,迷茫时,“我”与胡小伟重逢,胡小伟建议“我”搞教学理论研究。④“我”在胡小伟鼓励下,做出了成绩,被调进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我”的人生进入新境界。(4分,一点1分)9.观点一:是单线结构,文章围绕胡小伟的人生经历展开叙述。①从文章标题《我生命中的风景树》来看,胡小伟是主要人物。②从文章内容看,写了胡小伟从少年到中学再到去世的人生经历。观点二:是双线结构,文章中有胡小伟的经历和“我”的经历两条线索。①从文章标题《我生命中的风景树》来看,文章不仅写胡小伟,还写“我”。②从行文思路看,既写了胡小伟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我”的人生经历,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6分)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BEF(3分)11.C(3分)12.D(3分)13.(1)周本来就是弱国,上天接连不断地降灾,而(君王)又离散百姓来助长灾祸恐怕不可以吧?(4分)(2)现在有人担心铸造面值大的钱币有害,我不知道周朝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他们说“招灾”,(我)从来没有听说过。(4分)14.①《国语》与《非国语》都针对“铸大钱”这一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在其所处时代都具有进步性。②《国语》借单穆公之口,反对废止轻币而铸造重币,强调君王发布与施行命令应兼顾百姓的利益,要通过对百姓施以恩德,消除百姓不服从命令的隐患,体现了民本思想。③柳宗元的《非国语》强调钱币轻重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时势而定,具有辩证思想;他还主张不用钱币而用实物征收赋税,关注农民的利益,具有重农意识。(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A(3分)16.①上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以乐景衬哀情,写春雨过后花朵盛开的景象、“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写燕子归来寻觅不到旧巢,象征故土沦陷后,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为下阕表达对南宋统治者的控诉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做铺垫。②下阕直抒胸臆。“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使用反问、对比的手法,将边关的劳苦百姓与玉楼中醉生梦死的权贵进行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控诉腐败的南宋统治者。“若使胡尘吹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