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行业卫星发射与航天技术应用方案_第1页
航天行业卫星发射与航天技术应用方案_第2页
航天行业卫星发射与航天技术应用方案_第3页
航天行业卫星发射与航天技术应用方案_第4页
航天行业卫星发射与航天技术应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天行业卫星发射与航天技术应用方案TOC\o"1-2"\h\u30332第一章航天行业概述 3160781.1航天行业背景 3229511.2卫星发射的重要性 3247321.3航天技术应用领域 327756第二章卫星发射技术 4126372.1发射载体选择 425862.2发射场建设与布局 4100242.3发射过程控制 516482第三章卫星设计与制造 5125343.1卫星平台设计 5169313.1.1结构设计 5242733.1.2动力系统设计 6279963.1.3通信与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6216103.2有效载荷设计 6260793.2.1传感器设计 685913.2.2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设计 647393.2.3任务执行与控制单元设计 7140973.3卫星制造工艺 7309363.3.1材料选择 792443.3.2加工工艺 750503.3.3质量控制 726383第四章卫星发射运营管理 7253934.1发射任务规划 8139104.1.1任务目标确立 8103594.1.2发射窗口选择 822624.1.3发射场选择 859244.1.4任务分工与协作 889344.2发射风险管理 8196654.2.1风险识别 8214854.2.2风险评估 8109274.2.3风险防范 8128314.2.4风险监控 8186514.3发射成本控制 9196954.3.1成本预算编制 9147294.3.2成本控制措施 9215444.3.3成本监控与分析 9169454.3.4成本优化 924790第五章航天测控技术 990515.1地面测控系统 9139185.2空间测控技术 930245.3测控数据传输 1017785第六章卫星应用技术 10312776.1通信卫星应用 10184206.1.1卫星通信原理 10102836.1.2卫星通信系统 11172366.1.3通信卫星应用领域 11135986.2导航卫星应用 11291486.2.1导航卫星原理 11126676.2.2导航卫星系统 11195926.2.3导航卫星应用领域 12315776.3遥感卫星应用 1215156.3.1遥感卫星原理 1272546.3.2遥感卫星系统 1213146.3.3遥感卫星应用领域 126980第七章航天器在轨管理与维护 12105527.1航天器轨道控制 1221797.1.1概述 1283527.1.2轨道机动 135077.1.3轨道保持 13158137.1.4轨道修正 1351337.2航天器姿态控制 13145147.2.1概述 13181727.2.2姿态稳定 1339377.2.3姿态机动 13257507.2.4姿态保持 133177.3航天器维护与维修 1482287.3.1概述 14183807.3.2航天器系统维护 14232787.3.3航天器部件维修 14321657.3.4航天器远程维修 14209547.3.5航天器维护与维修策略 1428189第八章航天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1494448.1航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469888.2航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5285548.3航天技术在国防中的应用 1530049第九章航天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1585409.1航天产业政策 15218469.1.1政策体系 15859.1.2政策举措 1578139.2航天产业发展趋势 16191069.2.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16178409.2.2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16235589.2.3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6126629.3航天产业国际合作 1669109.3.1国际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16182569.3.2联合研发与生产 16215769.3.3资源共享与成果共享 16208709.3.4航天人才培养与合作 168073第十章航天技术人才培养与科普 17351810.1航天技术人才培养 173227910.2航天科普教育 172894610.3航天技术传播与推广 17第一章航天行业概述1.1航天行业背景航天行业是指以航天器研发、生产、发射和运营为核心,涉及航天技术、航天工程、航天应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天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人类摸索宇宙提供了重要手段,而且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民生改善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起步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数百颗卫星,实现了多个航天器首次飞行,航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独立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1.2卫星发射的重要性卫星发射是航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以下是卫星发射的重要性:(1)提升国家地位:卫星发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成功发射卫星,可以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2)保障国家安全:卫星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为我国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提高国家安全防护能力。(3)推动经济发展:卫星技术在通信、遥感、导航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4)科技创新:卫星发射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学科领域的创新,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5)民生改善:卫星技术在气象、环保、农业、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3航天技术应用领域航天技术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卫星:通信卫星为全球范围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提供实时、高效、可靠的手段,是现代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遥感卫星:遥感卫星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大气、海洋、陆地等多领域信息,为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提供数据支持。(3)导航卫星:导航卫星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实时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4)科学卫星:科学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为人类深入了解宇宙、地球及生命起源提供重要数据。(5)深空探测器:深空探测器用于探测月球、火星等太阳系内天体,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摸索。(6)卫星应用:卫星应用涉及气象、环保、农业、交通等多个领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二章卫星发射技术2.1发射载体选择卫星发射载体是卫星进入太空的关键设施,其选择对于任务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选择发射载体时,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任务需求:根据卫星的任务类型、轨道高度和载荷重量等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射载体。(2)技术功能:分析发射载体的技术功能,包括运载能力、可靠性、适应性等。(3)成本效益:评估发射载体的成本效益,保证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发射成本。(4)国际合作:考虑国际合作的可能性,选择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发射载体。2.2发射场建设与布局发射场是卫星发射的基地,其建设与布局对于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发射场建设与布局的几个关键方面:(1)地理位置: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便于卫星发射和测控。(2)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发射塔、控制中心、测控系统等。(3)安全防护:保证发射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包括防火、防爆、防雷等。(4)环境与气候:考虑发射场的环境与气候条件,保证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5)布局优化:合理布局发射场内的各种设施,提高发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2.3发射过程控制发射过程控制是保证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发射过程控制的主要步骤:(1)发射前准备:对发射载体、卫星和发射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行。(2)发射countdown:按照预定程序进行countdown,保证各环节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点火起飞:在发射指令下,发射载体点火起飞,进入预定轨道。(4)轨道注入:根据卫星任务需求,将卫星注入预定轨道。(5)姿态调整:在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进行姿态调整,保证卫星正常运行。(6)在轨测试:对卫星进行在轨测试,验证其功能指标,保证任务顺利进行。(7)通信与测控:通过地面站与卫星进行通信与测控,实时掌握卫星运行状态。(8)应急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措施,保证卫星安全。第三章卫星设计与制造3.1卫星平台设计卫星平台是卫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卫星的整体功能和可靠性。卫星平台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1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卫星平台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卫星本体结构、承力结构、热控结构等。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卫星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优化结构布局,降低质量,提高载荷能力;考虑卫星在发射、运行和回收过程中的力学环境,保证结构安全;保证结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3.1.2动力系统设计动力系统设计包括电源系统、推进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动力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保证电源系统稳定可靠,满足卫星在不同阶段的能量需求;推进系统具备足够的推力和控制精度,以满足卫星轨道控制需求;姿态控制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高精度控制功能,保证卫星姿态稳定。3.1.3通信与数据传输系统设计通信与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天线布局、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格式等。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天线布局应满足卫星通信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要求;通信协议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数据传输效率;数据传输格式应遵循国际标准,便于数据交换和处理。3.2有效载荷设计有效载荷是卫星完成任务的关键部分,其设计需根据任务需求和卫星平台特点进行。以下为有效载荷设计的几个方面:3.2.1传感器设计传感器设计应根据卫星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功能参数,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传感器功能指标满足任务需求;传感器与卫星平台接口匹配;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3.2.2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设计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设计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数据预处理算法满足任务需求;数据存储容量和速度满足数据存储需求;数据传输接口和协议满足数据交换需求。3.2.3任务执行与控制单元设计任务执行与控制单元设计主要包括任务规划、执行控制、故障处理等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任务规划算法满足任务需求;执行控制具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故障处理能力满足卫星安全运行需求。3.3卫星制造工艺卫星制造工艺是卫星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卫星的功能和可靠性。以下为卫星制造工艺的几个方面:3.3.1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卫星制造的基础,应考虑以下因素:材料功能满足卫星设计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可靠性;材料成本与功能平衡。3.3.2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包括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等。加工工艺应满足以下要求:加工精度满足卫星设计要求;加工过程稳定可靠;加工成本与效率平衡。3.3.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卫星制造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进行质量检验和分析。第四章卫星发射运营管理4.1发射任务规划卫星发射任务规划是卫星发射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发射任务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以下是发射任务规划的关键环节:4.1.1任务目标确立明确卫星发射任务的主要目标,包括卫星功能、任务需求、载荷特性等,为后续任务规划提供依据。4.1.2发射窗口选择根据卫星任务需求、轨道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射窗口。发射窗口的选择需充分考虑天气、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保证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4.1.3发射场选择根据发射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射场。发射场的选择应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以满足发射任务的需求。4.1.4任务分工与协作明确各参与单位在发射任务中的职责与分工,建立协同工作流程,保证任务高效、有序进行。4.2发射风险管理发射风险管理是卫星发射运营管理的核心环节,旨在降低发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任务成功实施。4.2.1风险识别对发射任务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包括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环境风险等,为后续风险防范提供依据。4.2.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为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据。4.2.3风险防范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技术改进、操作规程优化、应急预案等。4.2.4风险监控对发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风险事件,保证任务顺利进行。4.3发射成本控制发射成本控制是卫星发射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旨在合理控制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4.3.1成本预算编制根据发射任务的特点和需求,编制详细的成本预算,包括人力、物力、设备等各项费用。4.3.2成本控制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包括采购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控制、运营成本控制等,保证预算执行。4.3.3成本监控与分析对发射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成本波动原因,为后续成本控制提供依据。4.3.4成本优化根据成本监控与分析结果,对发射成本进行优化,降低成本,提高发射效率。第五章航天测控技术5.1地面测控系统地面测控系统是航天测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速、测角、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操作。地面测控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测控中心:测控中心是地面测控系统的核心,负责对航天器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处理、指令发送等任务。(2)测控站:测控站负责接收航天器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跟踪、测速、测角等操作,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测控中心。(3)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负责将测控站与测控中心之间的数据实时传输,保证信息畅通。(4)通信系统:通信系统负责与航天器建立通信连接,实现指令发送、数据接收等功能。5.2空间测控技术空间测控技术是指利用航天器上的测控设备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控制、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技术。空间测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导航:自主导航技术是指航天器利用自身携带的导航设备,如惯性导航系统、星敏感器等,实现对其位置的自主确定。(2)星间链路:星间链路技术是指利用航天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实现航天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3)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指利用多颗导航卫星,为航天器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4)激光通信:激光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激光作为传输载体,实现航天器与地面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5.3测控数据传输测控数据传输是航天测控技术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将航天器上的测量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测控中心,以便对航天器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测控数据传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航天器上的传感器、导航设备等收集各种测量数据,如位置、速度、姿态、温度等。(2)数据编码: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编码,以便于传输和接收。(3)数据传输:利用测控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将编码后的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测控中心。(4)数据接收与处理:地面测控中心接收航天器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分析、处理,为航天器的监控和分析提供依据。(5)数据存储与备份: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备份,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第六章卫星应用技术6.1通信卫星应用通信卫星作为航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通信卫星的应用技术。6.1.1卫星通信原理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面站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其基本原理为:地面站将信号发送至通信卫星,卫星接收并放大信号后,再转发至另一个地面站。通信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通信质量高等优点。6.1.2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地面站、通信卫星和用户终端。地面站负责发送和接收信号,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用户终端则包括手机、电视、计算机等。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通信距离远,可实现全球覆盖;(2)传输速度快,实时性强;(3)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高;(4)组网灵活,易于扩展。6.1.3通信卫星应用领域通信卫星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固定通信:提供电话、数据传输、电视广播等服务;(2)移动通信:实现全球范围内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无缝连接;(3)卫星电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电视信号传输;(4)卫星广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电广播。6.2导航卫星应用导航卫星应用是航天技术在现代导航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6.2.1导航卫星原理导航卫星通过发送导航信号,为地面用户终端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导航卫星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地面控制站向卫星发送导航电文;(2)卫星接收并转发导航电文;(3)用户终端接收导航电文,计算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6.2.2导航卫星系统导航卫星系统包括导航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终端。导航卫星负责发送导航信号,地面控制站负责管理和控制导航卫星,用户终端则用于接收导航信号并计算位置信息。6.2.3导航卫星应用领域导航卫星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车辆导航:为车辆提供精确的位置、路线和导航信息;(2)航空导航:为飞机提供精确的航迹、高度和速度信息;(3)航海导航:为船舶提供精确的航线、位置和避障信息;(4)个人导航:为用户提供实时位置信息,满足出行需求。6.3遥感卫星应用遥感卫星应用是航天技术在地球观测、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遥感卫星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现对地球表面的遥感观测。6.3.1遥感卫星原理遥感卫星原理是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分析这些信号,获取地面物体的信息。遥感卫星传感器主要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类型。6.3.2遥感卫星系统遥感卫星系统包括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用户终端。遥感卫星负责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数据,地面接收站负责接收和处理遥感数据,用户终端则用于分析和应用遥感数据。6.3.3遥感卫星应用领域遥感卫星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资源调查:调查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2)环境监测: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森林火灾等;(3)灾害监测:监测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4)城市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地形、地貌、交通等数据支持。第七章航天器在轨管理与维护7.1航天器轨道控制7.1.1概述航天器轨道控制是保证航天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完成预定任务的关键技术。轨道控制主要包括轨道机动、轨道保持和轨道修正等方面。通过对航天器的轨道控制,可以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的正常运行,提高任务的成功率。7.1.2轨道机动轨道机动是指航天器在轨道上进行的位置调整。根据任务需求,航天器可能需要进行轨道转移、轨道圆化、轨道提升等操作。轨道机动通常通过推进系统实现,包括化学推进、电推进等方式。7.1.3轨道保持轨道保持是指航天器在轨道上维持预定轨道运行。由于航天器受到多种因素(如地球非球形引力、大气阻力等)的影响,其轨道会逐渐偏离预定轨道。为了保持航天器在预定轨道上运行,需要对其进行轨道保持操作。轨道保持通常通过姿态控制、轨道机动等方式实现。7.1.4轨道修正轨道修正是指航天器在轨道上对轨道误差进行修正。轨道误差可能来源于多种因素,如轨道机动误差、推进系统误差等。轨道修正通常通过轨道机动、轨道保持等方式进行。7.2航天器姿态控制7.2.1概述航天器姿态控制是保证航天器按照预定姿态运行,完成预定任务的关键技术。姿态控制主要包括姿态稳定、姿态机动和姿态保持等方面。7.2.2姿态稳定姿态稳定是指航天器在轨道上维持预定姿态运行。姿态稳定可以通过惯性导航、地球敏感器、恒星敏感器等设备实现。姿态稳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航天器上的有效载荷正常工作。7.2.3姿态机动姿态机动是指航天器在轨道上对姿态进行调整。姿态机动可能包括俯仰机动、偏航机动、滚转机动等。姿态机动通常通过飞轮、控制力矩陀螺仪等执行机构实现。7.2.4姿态保持姿态保持是指航天器在轨道上维持预定姿态运行。由于多种因素(如地球非球形引力、太阳辐射压力等)的影响,航天器姿态会逐渐偏离预定姿态。为了保持航天器在预定姿态上运行,需要对其进行姿态保持操作。姿态保持通常通过姿态稳定、姿态机动等方式实现。7.3航天器维护与维修7.3.1概述航天器维护与维修是指在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对航天器各系统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换故障部件的工作。航天器维护与维修对于保证航天器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7.3.2航天器系统维护航天器系统维护主要包括对电源系统、热控系统、姿控系统、推进系统等关键系统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换故障部件。维护工作通常包括定期检查、故障诊断和维修。7.3.3航天器部件维修航天器部件维修是指对航天器上故障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部件维修工作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维修工作可能涉及多种部件,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7.3.4航天器远程维修航天器远程维修是指通过地面控制系统对航天器进行维修。远程维修主要包括软件升级、故障诊断和参数调整等。远程维修可以提高航天器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7.3.5航天器维护与维修策略航天器维护与维修策略包括预防性维护和故障维修。预防性维护是指根据航天器运行状态,提前进行维护工作,预防故障发生。故障维修是指在航天器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恢复航天器正常运行。合理制定航天器维护与维修策略,可以保证航天器长期稳定运行。第八章航天技术应用解决方案8.1航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航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以及卫星导航技术等方面。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对病虫害进行早期预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农业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卫星导航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自动驾驶、变量施肥等。8.2航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航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为环境监测、污染源追踪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时传输环境监测数据,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决策效率。同时航天器搭载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地球气候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8.3航天技术在国防中的应用航天技术在国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卫星导航技术在军事作战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如精确制导、战场态势感知等。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敌方动态,为战略决策提供情报支持。卫星通信技术可以保障战场通信的畅通,提高指挥效率。同时航天器搭载的雷达、光学等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敌方目标的实时监测,为我国国防事业提供有力保障。第九章航天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9.1航天产业政策航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高度重视航天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旨在推动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9.1.1政策体系我国航天产业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制定航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明确航天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方向和任务。(2)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航天产业的市场秩序,保障航天活动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3)产业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支持航天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航天产业。(4)技术创新:鼓励航天技术创新,推动航天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航天产业核心竞争力。9.1.2政策举措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航天产业快速发展:(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航天产业投资比例。(2)优化税收政策,降低航天企业税收负担。(3)推动金融创新,为航天产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4)加强国际合作,拓展航天产业市场空间。9.2航天产业发展趋势9.2.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航天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未来,我国航天产业将逐步实现商业化、产业化发展,为全球航天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9.2.2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航天技术创新是推动航天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我国将加大航天技术创新投入,推动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为航天产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9.2.3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航天技术应用的领域将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卫星通信、遥感、导航等领域,向航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