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过程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二、探究长方体特征1、讨论长方体的面。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顶点:8个。(数)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5、再次抽象长方体。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三、认识长、宽、高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四、全课总结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教学设想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习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善。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尹始,教师出示灯片:由若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童话式的图形王国城门图。然后教师谈话:”小朋友,在这里你能找出我们的老朋友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评析:活泼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既让学生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二、直观导入,初步感知教师拉开灯片的覆盖片,显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提出两个问题,(1)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有谁认识它们?(2)长方体、正方体跟我们的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相同吗?为什么?[评析:运用恰当的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从而将面和体区别开来,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新知识。并且,恰当的电教媒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三、引导探究,理解新知1.认识长方体。(1)动手操作,直观感知。①教师依次出现两个长方体(一般的和特殊的)。问:谁认识它?小朋友想不想对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呢?②教师指导学生用长方体展开图自制长方体,让学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2)小组研讨,建立表象。学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长方体以后,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制作长方体过程中,你发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秘密?先小组讨论,再请小组代表汇报发言。(3)验证认识,形成概念。①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特征后,教师播放电视录相: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晰、布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按着六个面一对一分解3排开。验证学生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②请小朋友一起有序地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评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剌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灶,认识长方体这一学习环节中,教师正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一做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互相争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中建立长方体清晰的表象;再通过电视录相验证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学生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2.认识正方体。(1)出示正方体模型,问:小朋友认识它吗?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请朋友带着这一个问题看电视录相。(2)观看电视画面,指名回答:正方体什么特征?[评析: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学习正方体就比较容易了。因此,这个环节直接采用看录相,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表述正方体的特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四、引导辨析,掌握本质1.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先小组合作学习,再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3.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评析: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你是怎样来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习思考。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必须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搜索、归纳、整理,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五、巧设练习,拓展新知1.数一数。如图,①图A中有几个小正方体?②至少补上几个小正方体就可以成为一个大正方体?(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电脑操作,图A→B,添加部分闪烁。)2.想一想。如图:(1)这些图片中哪些可以做成一个长方体?哪些不能?为什么?(2)折长方体比赛。(3)用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有几种摆法?(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展示)[评析:这三组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学生在数一数、想一想、摆一摆的练习中巩固新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且,恰当的电教媒体的应用,形象直观,简洁省时,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4.做一做。让学生用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自由上台展示作品,并介绍制作经验。)[评析:这一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做长方体或正方体中,复习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或正方体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经验将本课教学推向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完成本课的学习。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发展了个性。][总评: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图形。教学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很好地贯彻了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从而激发了创新意识,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长方体的体积”【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比一比”、”做一做”、”说一说”三个栏目。”比一比”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这个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说一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打下基础。【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价值。【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呈现课题1、体积是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师出示体积单位的模型)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设计意图:以原有知识系为依托,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为这一节课做好铺垫。)(师出示一长方体教具)师:你能猜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以前问过我爸爸。师: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师: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设计意图:引出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探索活动: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用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活动前师友情提示:(1)每个小组用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2)注意观察你所摆的长方体有几层?每层有几行?每行有几块小正方体?你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3)我的发现是___。(设计意图:利用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2、成果展示:(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板书: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板书:长宽高)(2)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3)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标有a、b、h的长方体积木)体积的字母公式怎样写?V=abhV=abh(板书)(设计意图:将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4)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长、宽、高)(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3、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独立完成)(1)(幻灯出示)1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2)(幻灯出示)2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究。)4、探究正方体体积公式:问:通过计算2号长方体的体积你们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明确:(1)这个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实际上它是一个正方体。(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3)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出示标有字母的正方体)字母公式为:V=aaa教师提示: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板书)(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5、运用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体积公式)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总结重点,揭示课题。)三、巩固发展计算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该项任务)(设计意图:学生要计算数学课本的体积,就必须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但计算出了数学课本的体积,同时体会到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小结(设计意图: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老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3、老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4、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二、探究新知(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它的面是怎样的?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教师小结说明: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2、老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用手摸棱,有割手的感觉。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3、老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4、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1)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1)长方体有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6)长方体有个顶点。(2)交流汇报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教师:你怎么知道的?(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相等”)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教师:可以分成几组?(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3)完善表格并小结教师:请你把教材第19页的表格填完成。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教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4)请你判断对错①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②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③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辨析判断题,提出概念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2、把长方体的棱分类。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出发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4组)3、巩固练习(电脑出示:练习题1)(1)、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教师点名让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断)(2)一个长方体,长15厘米,宽9厘米,高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自己做,发现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再提示:我们在研究长方体的棱长的时侯,把长方体最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较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最短的4条棱分成一组,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代表这三组棱中的一条棱,现在要求这12条棱的总长度,应该怎样做?(3)选择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5厘米,棱长总和是()A、20B、40C、60D、80老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回答时,请说明你的理由.(师点名提问.)那么谁能根据刚才这俩位同学做的题,能总结出长方体棱长总和的公式呢?(学生总结,师点名提问)预设:生甲: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生乙: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老师:这两位同学到底总结的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看老师总结的和这两位同学一样吗?(电脑出示)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对吗?老师:长方体棱长总和这两个公式书上没有,是老师辅加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公式齐读三遍,力争记下,以后做题会用到.(四)小结收获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给你一点,学了这节课你会联想到什么?(由一点引出的三条线段)由这三条线段你会想到什么?(三个面)继续想象:(由三个面可以想到它们相对的三个面形成一个长方体)。八、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有6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12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6)长方体有8个顶点。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三、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四、教学课时数:1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第一个情景图)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生:叫做“面”。(师板书:面)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三条棱相交,形成一个顶点,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叫什么呢?小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4、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师:当长方体的三组棱都相等的时候,你认为这将会变成什么物体?出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师:下面,你能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吗?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5、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的表格。讨论:正方体是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师:请在小组中,用你手中的长方体完成课本第20“练一练”第一题。师:接着完成课本21页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师: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2题,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你觉得还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七、作业布置学困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的“基础训练”。优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八、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顶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86正方形6个面面积相等。12所有的棱长度相等86长方形(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可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九、教学反思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不清楚,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较差,找不到各个面所对应的长与宽,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不会求,特别是应用题中讲到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时,学生不理解就是求棱长总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6一、教学思路:《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渗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因此,本课一开始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先做自我介绍,再比一比谁能把自己介绍得更清楚,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现实活动中,初步感受位置,激发学习兴趣。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位置,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我们习惯上怎样来分小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最后再开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后,通过填写座位卡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座位卡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述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此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了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3、创设活动情境,感受位置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创设实际活动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公民的思想教育。4、练习应用通过小组讲座如何合理的给小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帮助小蚂蚁设计寻找食物的路线等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二、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小朋友,今天和你们一起上课的除了刘老师,还有许多领导和老师,他们很想认识咱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怎样介绍能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并板书课题)(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1、联系班组实际分组情况,明确习惯上的分组方法。2、生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3、游戏: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根据描述的位置猜测出他的好朋友是谁。4、填写、比较座位卡。学生在座位卡上填写好自己的位置后,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的座位卡进行比较、探讨,并从中发现规律:自己与前后的小朋友在同一组,与左右的小朋友在同一个(同一排),进一步明确: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三)创设情间,感受位置1、课件出示电影院座位的排列情况。小组讨论并汇报:你发现电影院的座位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在进场找座位的情境中真正掌握找位置的本领。3、反馈:通过验票检查学生是否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四)练习应用1、给小动物分房间。(课件出示动物园一角)小组讨论:把什么位置的房间分给大象比较合适?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理由充分就应给予给定。)2、小组合作设计出帮助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路线。这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设计的路线可以有多种,只要各小级能根据小蚂蚁及食物的位置,设计出合理的路线就应给予肯定。最后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评选出能让小蚂蚁很快吃到食物的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五)全课总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和什么有关系?(位置)而且我们还能够应用有关位置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说明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们有决心学好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三、教学评析1、联系学生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首先,通过师生谈话,联系学生实际做自我介绍的方式,自然引出课题。其次,联系班级实际,告诉大家自己所在的位置或好朋友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感受位置,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2、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位置。首先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创设电影院的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解决到电影院“找座位的方法”这一难点,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本领。最后,通过课件演示给小动物分房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3、采取适当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理念之一。本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探讨,尤其是在动物分房时大象到底要分到哪间房,初步体会研究性学习形式。建议:1、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是一个难点,能否多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感悟到其规律。2、能否结合本节课内容把位置的相对性渗透给学生。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学用具: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二、课前预习:自学内容P27~29例题1~21、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2、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3、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现了什么?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4、有什么疑惑?三、汇报展示:(一)导入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4.小结: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二)教学实施1.认识面、棱、点。师: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平的面)(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2.汇报长方体的面: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汇报,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1)面的特征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课件出示)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图形。(三)、汇报长方体的长、宽、高。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3.总结(课件出示填表内容)四、反馈检测1完成P31练习五T1。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4、判断。(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后反思:教学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了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见过的图形,自然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进而也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把握特征,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准备:课件、模型、搭长方体的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数学图形,你认识它们吗?(认识)师:那这个图形叫什么?这个呢?这个……师:在这些图形里,你能分辨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吗?(能)师:你上来试一试。请将是平面图形的拖到左边,是立体图形的拖到右边。师:同学们,他做的对吗?(对)师: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立体图形的世界,更深入的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新授1.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2.认识长方体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请同学们看,在长方体中,老师手摸得这些平平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面,然后面与面相交的这条线就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这些问题摸一摸你的长方体。(1)长方体有()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6)长方体有()个顶点。师:你们有答案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制作长方体,认识长、宽、高交流: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你们想亲自动手用小棒做一个长方体吗?(想)师:那想要搭成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小棒呢?(12根)师:为什么是12根?师:给你12根一定能搭成吗?学生思考并回答师:老师这里有4种方案,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些一定能搭成长方体,哪些一定不能,为什么?操作:师:同学们想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任务要求:(1)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2)进一步思考其他方案可不可以搭成,为什么?(3)思考在搭长方体的过程中自己的发现。学生操作反馈:师:同学们完成了吗?请问哪些方案不能搭成长方体?方案2师:这些方案都用了12根小棒,为什么唯独2号方案不可以搭成长方体?预测1:2号方案黄色小棒不够了,而蓝色的多了一根。预测2:每种长度都应该是4根才够,否则搭不成。小结:长方体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都是4根。师:哪些学生是按方案1搭的长方体。(拿一个作品展示)你们在用这个方案搭长方体的过程中,你们有哪些发现?预测1:每种长度都有4根。引导学生指一指模型并板书:分成3组,每组4根。预测2:长度相同的4根小棒,放在相对的位置。板书:位置相对。预测3:每组相等的小棒,都是平行的。师:(利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水平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垂直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侧面相对的棱互相平行。预测4:每个顶点上有3条长度不等的棱。师引导:在这里,相交于一个顶点上有3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把长方体水平放置)一般情况下,底面较长的那条棱是长,较短的是宽,垂直的是高。谁来指出白板上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师:同学们,请看模型。老师把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拆下来看一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长与宽都是用的一样的小棒,所以前面和后面是一样的长方形,同样的道理,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长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长方形。我们再一次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并且相对的面大小相同。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方案3搭成的长方体,哪些同学是用方案3搭的?师:(出示方案3)这个长方体与与用方案1搭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预测:方案1搭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方案3搭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师:是的,这是方案1的长方体,我们可以将它怎样变化,得到方案3搭的长方体呢?(课件演示)师:再进一步思考,我们能不能继续把这个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呢,有什么办法?学生反馈,师动态演示师:这么特殊的长方体即正方体,有哪些小组搭出来了?师:(展示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体)正方体与长方体相比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学生交流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师:根据你们的回答,老师画出了这幅图,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在以前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图?(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集合图,体会两者关系。)师:其实,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三、练习巩固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9一、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教学目标(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三、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学生说)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新授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学生说)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同桌互相指顶点)(课件出示)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学生读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