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通过图文材料,相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对某地地理特征的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当地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2.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树立人地协调观。必备学问·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缘由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从环境中获得____________。(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_被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________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________,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削减、________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2)生态破坏:________、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削减等。(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________污染、固体废弃物等。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区域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乡村生态破坏发达国家________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全球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________、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易错辨析】1.误认为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环境问题除了环境污染外,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均是环境问题的表现。2.误认为环境问题完全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亲密相关,主要是由人为缘由引起,但自然缘由也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3.误认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没有关联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随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指资源数量不能满意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同。归纳·助双考要求考试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缘由水平2水平42.环境问题的表现水平1水平3体系构建学法导引1.结合图文材料,依据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类型。2.结合区域特征,结合人口数量、经济发展,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速记·认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缘由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对环境不同的看法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实行了不恰当、不友好的看法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肯定的环境空间,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得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意人类的消费需求。(3)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4)对人类社会而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一方面维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1)自然环境具有肯定的复原实力。但是,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实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2)自然环境也具有肯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作用。但是,假如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实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二、环境问题的表现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环境问题案例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削减、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削减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2.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1)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缘由:城市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缘由:乡村地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国家差异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的缘由①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峻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4)环境问题日趋全球化①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②有些环境问题呈现出从局部向全球扩散的趋势,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关键实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探究点一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及分布差异探究导引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相识和看法,表达了人类对美妙环境的憧憬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依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2015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016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2017年:“人人参加,创建绿色家园”。2024年:“塑战速决”。2024年:“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思索沟通】(1)世界环境日设立的背景是什么?(2)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3)为爱护环境,我们应当怎么做?归纳升华1.环境问题的产生2.环境问题的常见分布差异(1)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城市地区乡村地区主要表现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削减、水源枯竭、物种削减等缘由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口高度集聚,造成污染物的集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严峻)表现环境污染为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峻主要表现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缘由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将污染严峻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技法点拨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推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简单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学问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一般来讲,应着重分析人为缘由,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视自然缘由。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学以致用1.2024年2月以来,南极地区出现大规模“红雪”现象——白茫茫冰川之中夹杂了不少类似于“血”一样的物质。此现象是冰川中的一种藻类,因冰川溶化,红色物质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据此完成(1)~(2)题。(1)引起南极地区出现“红雪”现象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空洞B.环境污染C.全球变暖D.植被破坏(2)下列为缓解该环境问题所实行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禁用化石燃料B.开发运用清洁能源C.提高植被覆盖率D.加强全球合作探究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究导引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指狐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的土著居民认为指狐猴是“恶魔”,将给人们带来厄运,因此当地迷信的居民对指狐猴进行大肆猎杀。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思索沟通】(1)指狐猴面临灭亡属于哪种环境问题?(2)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归纳升华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环境污染问题表现缘由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运用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很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拓展提升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缘由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改变;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尤其是南极上空)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江南地区2.生态破坏问题表现缘由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森林的环境调整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浇灌等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削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3.自然资源枯竭问题表现缘由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径流削减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缺水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削减、草场退化等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奢侈严峻我国东部地区电力供应惊慌学以致用2.黑碳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一种大气污染物。黑碳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碳含量(单位为10-9)。据此回答(1)~(3)题。(1)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碳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油气资源开发B.交通运输发展C.牲畜粪便焚烧D.工厂废气排放(2)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碳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缘由主要是夏季()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碳的分解B.东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碳自燃D.降水多,利于黑碳随雨水沉降到地面(3)冰雪表层的黑碳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A.汲取强,加速冰雪消融B.汲取弱,加速冰雪累积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知能全通关图a为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改变图,图b为南极上空大气O3总量最低值(每年10月份)卫星监测数据图。DU即多布森单位,标准大气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层厚度为1个多布森单位。O3含量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称为“臭氧空洞”。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CO2和O3说法正确的是()A.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B.在干洁空气中CO2体积分数最大C.O3全部分布在大气平流层中D.O3能汲取紫外线,使大气增温2.大气中CO2体积分数改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酸雨加重D.雾霾频率增加3.应对大气中O3含量的改变可实行的措施是()A.削减运用化石燃料B.加强国际合作C.大力提倡植树造林D.削减工业废气排放亚洲象是特别珍稀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疆地区。我国在西双版纳划定了亚洲象自然爱护区,但近年来爱护区内的大象频频“出圈”,2024年一个象群更是一路向北奔到昆明地区,目前已平安回来栖息地。下图为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范围及北迁路途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近年来,野生亚洲象频频“出圈”的缘由可能是()A.气候改变,相宜生存区缩小B.象群数量增加,生存空间不足C.水源短缺,找寻足够水源地D.爱护区破坏严峻,食物来源削减5.本次野生亚洲象能长距离“出圈”并平安回来栖息地主要得益于()A.沿线食物足够B.沿线地形平坦C.人类爱护加强D.野象破坏较小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气中存在过量的由燃烧产生的SO2和NO2,则大气降水的pH值低于5.6以下,称为酸雨。酸雨属于二次污染物,其环境影响是区域性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形成几大酸雨区,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污染严峻,频率高,单场雨pH值最低曾达3.35(重庆)和3.41(贵阳),并已扩散到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1)依据材料,分析我国西南地区酸雨的类型,以及该类酸雨的主要成因。(2)北方有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何南方酸雨重于北方?(3)简要说明酸雨对环境的影响。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必备学问·自主学习一、1.(1)物质和能量(2)废弃物2.(1)索取资源(2)净化实力二、1.(1)水资源(2)水土流失(3)土壤2.资源短缺变暖关键实力·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探究导引](1)提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加深,导致环境破坏严峻,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为了唤醒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设立了世界环境日。(2)提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提示: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敬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加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学以致用]1.解析:第(1)题,由材料“因冰川溶化,红色物质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可得出,引起该现象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故选C。第(2)题,缓解全球变暖可从其成因入手。燃烧化石燃料可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应适当削减运用化石燃料,而不是禁止运用,故选A。答案:(1)C(2)A探究点二[探究导引](1)提示:生物多样性削减。(2)提示:人类的大肆猎杀。[学以致用]2.解析:第(1)题,“黑碳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一种大气污染物”表明黑碳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运用有关。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碳含量增加。故B项正确。第(2)题,“黑碳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风和降水影响黑碳浓度。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碳随雨水沉降到地面,空气中含量低。故D项正确。第(3)题,与冰川相比,黑碳对太阳辐射的汲取较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故A项正确。答案:(1)B(2)D(3)A随堂检测·强化落实1~3.解析:第1题,植物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耀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可见二氧化碳并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A错误;干洁空气中体积最多的是氮气,B错误;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事实上平流层臭氧可以向下传输到对流层,另外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石油化工和火力发电等工业污染源释放的NOx、VOCs,这些污染物在晴天、紫外线辐射强的条件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生成臭氧;C错误;臭氧汲取紫外线,可以使大气增温,D正确。故选D。第2题,氧化碳增多,能剧烈汲取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同时会增加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加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造成全球变暖,A正确;人类大量运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剧烈紫外线照耀,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削减,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峻破坏,B错误;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所造成的,C错误;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D错误。故选A。第3题,应对臭氧含量不断削减的措施,可加强国际合作,缔结《爱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共同限制生产和运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B正确;削减运用化石燃料、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利于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减轻全球变暖,A、C错误;削减工业废气排放,利于削减大气污染问题,改善大气质量,不是应对臭氧削减的主要措施,D错误。故选B。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