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学生用书_第1页
新教材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学生用书_第2页
新教材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学生用书_第3页
新教材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学生用书_第4页
新教材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学生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相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更。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相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了解宋元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宋元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必备学问·自主学习学问点一宋初的政治和军事1.北宋建立:960年,________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2.加强中心集权措施(1)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中心派文官出任地方________;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在地方设立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节制;州设________,与知州彼此制约。(2)分散中心机构的权力:由________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3)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当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3.对宋初加强中心集权的评价(1)主动: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心集权。(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链接·选择性必修1·P31~32】官员的选拔和管理(1)选拔: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考核: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3)监察: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更是台谏合一。4.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宋辽和议和宋夏和议,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2)财政危机①缘由:军队浩大,军费开支多;机构设置重叠,导致____________。②影响: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5.王安石变法(1)目的:加强国家对诸多领域的管理和限制,达到____________的目的。(2)措施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夫供应____________、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拓财源强兵方面对农夫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渐渐复原征兵制,取代________(3)评价①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②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峻。学问点二南宋偏安与辽、西夏、金的建立1.南宋偏安(1)建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后定都________。(2)南宋与金的战与和①岳飞抗金: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②宋金议和: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________”。2.辽朝建国916年,________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统治①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________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________等游牧民族事务。②皇帝和宫廷照旧保持____________,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3.西夏:1038年,_______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制度基本仿照北宋。4.金朝(1)建国:1114年,____________举兵反辽,次年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2)宋金对峙:1125年,金灭______,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渐渐形成对峙局面。(3)金朝的统治: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___________”。金世宗在位,史称“____________”。学问点三元朝的统一与民族关系1.蒙古崛起:1206年,________建立蒙古汗国。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________诸部,兼并云南的____________,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统一(1)建立:1271年,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2)统一:1279年,在________海疆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3.社会治理(1)修筑驿道,建立________和急递铺系统。(2)行省制度①设置:________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②意义: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3)边疆治理①吐蕃:由直属中心政府的________进行管理。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_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③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链接·选择性必修1·P32~33】官员选拔与管理(1)选拔: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1314年复原科举制,但时断时续。(2)监察:中心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4.元朝的民族关系(1)回族的形成: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渐渐被汲取、融合而形成。(2)民族政策:推行“__________”,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1.思维拓展——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2.学习情境——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思索:材料中的数据说明白什么问题?有什么后果?试答:3.易误辨析——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当的实际职务。4.社会情境——王安石变法失败缘由思索:结合漫画和所学学问,谈谈造成变法失败的缘由有哪些?试答:5.体系构建——两宋的政治和军事6.学术情境——辽朝双轨政治制度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即所谓“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详细方法是:统治契丹族和其他游牧民族的,一律用契丹贵族,办事处所设在皇帝的牙帐之北,称为北面官;统治汉人的,杂用汉族地主和契丹贵族,办事处所设在皇帝牙帐之南,称为南面官。思索:辽朝双轨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答:7.生活情境——猛安谋克猛安谋克是金朝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终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思索:猛安谋克的成员平常生产、战时出征,这体现这一制度的什么特点?试答:8.思维拓展——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议两宋时期的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对两宋政府来说都是接受屈辱条件以求得短暂和平,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和议本身是民族间友好和谐的表现,和议之后,双方削减了斗争,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沟通,促进了民族的交融。9.学问延长——元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特点(1)空前宽阔的疆域便利了各民族的活动和交往,是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2)民族交融形式多样,是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本内容。(3)实行强有力的措施空前有效地管辖边疆地区,是元朝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10.体系构建——辽宋夏金元的统治关键实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分化事权——北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加强史料实证——宋初中心集权的加强史料一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建隆四年(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摘编自(元)脱脱等《宋史》史料二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摘编自(元)脱脱等《宋史》【探究】(1)依据史料一,指出宋代知州与通判的地位和关系。试答:(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初加强中心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对北宋历史的主动影响。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说明——北宋初期加强中心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分割权力,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夫阶级的抗拒,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边疆斗争中屡战屡败的重要缘由(2)影响①主动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消极性:由于冗兵、冗官和冗费的出现,北宋边防空虚,出现了严峻的社会危机。开放探究——宋代的时代特征史料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假如要探讨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更,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殊值得留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更,但是最重要的变更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更、文化状态的变更,在宋代都有特别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样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殊提出。——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旺盛》、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相识》【史料导读】史料有关宋代的相识体现了两个观点:“……最重要的变更是在宋代”;“……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探究】你赞同如下哪一观点?依据史料和所学学问说明你的理由。观点一: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造成其积贫积弱局面。观点二:中国古代的最重要的社会变更发生在宋代。试答:唯物史观——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和挽救危机的变法(1)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①边防危机北宋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使宋朝出现“积贫”“积弱”局面,在处理边疆问题时处于弱势地位。②财政危机北宋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三冗”“两积”局面,渐渐发展成北宋的严峻社会问题,导致内忧外患局面。(2)挽救危机的王安石变法①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状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②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因此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冲突,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③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行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④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动身点,农夫的境况没有根本的变更,负担照旧沉重。⑤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确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错综困难的统治局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确定。探究点二华夏认同——辽夏金元的制度与民族交融史料实证——辽金的政治制度和民族交融史料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境内既有“渔猎以食物,车马为家”的契丹人和奚人、畏兀儿人等其他游牧民族,又有“宫室以居,城郭以治”的汉人和旧渤海国人,在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辽朝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即所谓“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南、北面官制”。该制度在统治机构的设置上体现为“官分南、北”,详细方法是:统治契丹族和其他游牧民族的,一律用契丹贵族,办事处所设在皇帝的牙帐之北,称为北面官,掌管“宫帐、部族、属国”等范围内的政务。统治汉人和旧渤海国人的,杂用汉人和契丹贵族,办事处所设在皇帝的牙帐之南,称为南面官,凡属于“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都由他们负责。于是,辽朝“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探究】(1)依据史料,概括指出南、北面官制的主要特点。试答:(2)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南、北面官制的历史意义。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中国民族一体化进程(1)民族迁徙与交织杂居分布格局的形成。辽宋夏金元时期,大规模的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双向流淌,使各民族间交织杂居分布格局进一步形成并不断发展。(2)劝课农桑与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为维系统治,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起先在相宜农耕的区域“劝课农桑”,使农业经济渐渐进入北方传统的游牧经济区域,提升了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3)尊孔习儒与政治文化制度的趋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维护和稳定自身的统治,在承袭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4)“海内一家”的政治理念。少数民族统治者以“中国之主”自居,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的内涵。唯物史观——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相同点(1)兴起背景: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2)封建化缘由:都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3)封建化进程:少数民族政权在地域上基本上兼有确定汉族地区,并因此渐渐汉化。(4)政治制度:实行“蕃汉分治”的方法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5)与宋朝的关系:都与宋朝发生过大规模斗争,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家国情怀——元朝政治统治的历史贡献(1)结束了分裂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其疆域空前广袤。(2)首创行省制度,这是历史上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强化中心集权的一项新的举措,对后世乃至今日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命题研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4·新高考山东卷,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解题流程][答案][演练1]命题点:宋初《百家姓》的姓氏排序[2024·新高考湖北卷,4]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淌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演练2]命题点:北宋士大夫主动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2024·新高考北京卷,3]北宋中期,各地知州主动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留意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限制C.激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演练3]命题点:宋代设置通判的目的[2024·全国乙卷,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实力D.减弱州府权力[演练4]命题点:北宋实行的募兵制[2010·全国卷Ⅲ,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限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实力1.命题点:宋代政治制度的变革[2024·济南市高三三模]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太祖朝62.8太宗朝92.3真宗朝122.1仁宗朝231.95A.相权渐渐减弱B.政治局势动荡担心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2.命题点:辽国的国家治理[2024·河北石家庄月考]辽贵族墓志资料中保留的以“中心”一词嵌入国名的状况特别普遍;女真文中“宏大的中心金国”与汉文中“大金”是彼此对应的;元朝建立以后,则出现了“中心蒙古国”的蒙古语国名,该国名被其西北宗藩察合台汗国所采纳。这些现象反映出()A.北部政权“中国意识”增加B.政治中心渐渐向北方转移C.少数民族留意学习汉文化D.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3.命题点:辽、夏、金时期的民族交融[2024·重庆八中期末]金世宗(1123~1189年)视《贞观政要》为镜鉴,在其治国理政时多有借鉴。其在位时期,金出现旺盛鼎盛景象,因其年号为“大定”,史称“大定之治”。这说明()A.虚怀纳谏是国家治理的根本B.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C.儒家思想利于缓和社会冲突D.仁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4.命题点:辽、金的制度创新的共同点[2024·山东临沂期末]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和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共同特点是()A.借鉴了汉族先进政治制度B.带有民族卑视的色调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敏捷性D.具有深厚的血缘关系5.命题点:元朝的行省制度[2024·山东滨州期末]《中国政治制度史》载:“元代行省的职权,在元世祖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需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表明元代行省()A.实现了中心对地方垂直管理B.消退了地方割据的政治基础C.权力扩大但仍旧受中心节制D.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6.命题点:元朝的统治[2024·福建莆田一模]忽必烈遇到重大国事,一般都会向中原地区的儒者寻求看法。元代统治者虽然将中原人群和原南宋统治地区人士规划为三、四等人种,但照旧给儒士参政议政的机会,且极力推崇“三纲五常”。据此可知,元代()A.完全沿袭辽、金的文化政策B.统治者主动变更民族卑视政策C.儒学正统地位较为稳固D.程朱理学起先得到官方推崇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必备学问·自主学习2.提示:军队数量猛增。出现“冗兵”局面,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4.提示: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用人不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6.提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7.提示:猛安谋克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学问点一1.赵匡胤2.(1)知州通判(2)枢密院4.(2)①冗官冗费5.(1)富国强兵(2)农业贷款募兵制学问点二1.(1)临安(2)②岁贡2.耶律阿保机①汉人契丹②草原习俗3.元昊4.(1)完颜阿骨打(2)辽(3)猛安谋克大定之治学问点三1.铁木真吐蕃大理政权2.(1)忽必烈(2)崖山3.(1)驿站(2)①中书省(3)①宣政院②宣尉司4.(2)四等人制关键实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1.[提示](1)地位和关系:知州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需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州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州,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2)特点:崇文抑武。影响:统治者重视学习文化学问;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培育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文化的旺盛。3.[提示]示例一赞同观点: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造成其积贫积弱局面。理由:政治上,宋代虽推行中心集权,以免大臣专权,但中心集权政策出现流弊,令政府机关重叠,事权分散,行政效率下降,使政治积弱。经济上,宋代集权政策令宋代冗官冗吏极多,而恩荫、赏赐、祭祀等花费又极大,加上输往辽、夏的岁币,造成国库空虚,国家积贫积弱。军事上,由于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以致文人理军事,士兵素养低下,其战斗力弱,难以抗敌;而且又无退役制度,令冗兵充斥,对外战斗屡遭败绩。总之,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造成其积贫积弱局面。示例二赞同观点:中国古代的最重要的社会变更发生在宋代。理由:整个宋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更。在政治上,宋朝建立后,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加强了中心集权和君主专制;在经济上,宋朝营商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旺盛,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思想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科技的旺盛;宋代思想家在传统儒家思想基础上,汲取佛道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学理学,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官方哲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的市民阶层不断成长,为中国世俗文学的发展创建了条件。总之,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社会变更发生在宋朝。探究点二1.[提示](1)少数民族与汉族分治;官分南北,因俗而治。(2)开创了一种较为成熟的民族管理制度,对多民族国家的治理具有借鉴作用,巩固了辽朝疆域,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国内的安定;缓和了民族冲突,有益于增进契丹族、汉族等民族间的交融;传承了中华文化,有助于推动辽朝的封建化进程。命题研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C[演练1]解析: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以“张”为第一姓;赵匡胤建立宋朝,国姓“赵”为宋初《百家姓》第一姓,这说明《百家姓》中姓氏排列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故选D项;“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就要存在不同地域的比较,而宋初《百家姓》只是一个时间的界定,“唐末五代……《敦煌百家姓》”既有时间的界定、又有空间的界定,两者无法进行空间上的对比,解除A项;崇文抑武政策指重视文官及文教事业,倾向于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抑制武将势力膨胀,与材料无关,解除B项;宋代科举制日益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社会流淌日渐加快,“固化”说法错误,解除C项。答案:D[演练2]解析:据材料“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有大功于名教”可知,北宋士大夫主动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引导民众走近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最终起到儒家化移风俗效用的场所,即留意推行社会教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北宋士大夫主动修建亭台馆榭以推行社会教化,不涉及经济限制问题,得不出“放松”的结论,解除B项;修建亭台馆榭与激励文学艺术创作无关,解除C项;崇文抑武指在地位上、工资待遇上以及文化宣扬上,抬举(尊崇)文官,贬低(抑制)武将,与材料不符,解除D项。答案:A[演练3]解析:通判是宋代在地方设置的负有监察地方事务的官员,主要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因此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地方行政,防止地方官员专权,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故A项正确;为了防止武人干政,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派文官担当地方知州,而不是设置通判,故B项错误;通判主要职能是监察,不能干脆提升军事实力,故C项错误;设置通判主要目的是监督地方州府,而不是减弱其权力,故D项错误。答案:A[演练4]解析:“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见养活这么浩大的军队须要巨额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与军队战斗力无关,解除B项;“北宋实行募兵制”是中心集权之下的军事制度,加强对地方限制,解除C项;“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与社会的“贫富分化”无关,解除D项。答案:A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实力1.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太祖朝到仁宗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