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猜想01常考题巩固(28个考点+百题过关)考点0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判断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壤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嫦娥六号”探月往返宇宙空间时,属于(
)A.天体 B.行星 C.卫星 D.彗星2.“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会受到的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有(
)A.强烈的宇宙辐射 B.陨石的撞击C.稀薄的空气环境 D.月球的天气【答案】1.A2.B【解析】1.“嫦娥六号”探月往返宇宙空间时脱离地球大气层,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A正确。行星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卫星是指围绕一颗行星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嫦娥六号是人造天体,BCD错误,故选A。2.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密集,对人类威胁大,且因陨石撞击没有规律性,目前人类难以估计,B正确。空气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月球的天气是人类已经估计到的威胁,ACD错误。故选B。【点睛】由于受地球和月球自转、公转周期的影响,使得月球始终一面面对地球,这一面受地球保护,陨石撞击较少,月球背面受陨石撞击较多。阿联酋航天局近日宣布将开启一段距离50亿公里、为期7年的宇宙探索之旅,其探索者号航天器计划于2028年3月3日发射,并于2035年5月尝试降落在最终目的地——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天体Justitia上。完成下面小题。3.探索者号航天器的最终目的地为(
)A.地月系 B.河外星系 C.小行星带 D.土星4.天体Justitia环绕太阳运转,Justitia为一颗(
)A.卫星 B.恒星 C.彗星 D.小行星【答案】3.C4.D【解析】3.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为小行星带,所以探索者号航天器的最终目的地为小行星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4.Justitia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转,处于小行星带,因此Justitia应为一颗小行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特点不同。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考点0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此次登月,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了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并成功采样月球背面的土壤,这也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读嫦娥六号登月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天体的是(
)A.月球 B.“鹊桥”中继卫星 C.地球 D.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2.下列天体系统中,嫦娥六号所处级别最高的是(
)A.太阳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3.与月球相比,地球上适宜生命生存的自身条件是(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适宜的温度④液态水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D2.C3.B【解析】1.月球属于卫星,排除A;鹊桥中继卫星属于人造天体,排除B;地球属于行星,排除C;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没有独立的运行轨道,不属于天体,符合题意。故选D。2.嫦娥六号属于地月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相比,银河系的级别最高,排除A、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嫦娥六号不在河外星系中,排除D;故选C。3.①属于适宜生命生存的外部条件,不属于自身条件,排除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合的温度,液态水都属于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故选B。【点睛】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主要有五大方面,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方面。外部条件有两个:稳定的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自身)条件有三个:适宜的温度范围、液态水的存在、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考点03月相及特殊的天文现象2024年9月一个晴朗的夜晚,某天文摄影爱好者于浙江某地,朝东南方向拍摄了一张创意月相照片,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该天文摄影爱好者拍摄当日(
)A.月亮下落时,正值正午 B.月亮升起时,夕阳西下C.拍摄时,当地为凌晨前后 D.拍摄时,当地为月落前后2.一周后,在该地相同方向上拍摄到的月亮“阴晴圆缺”状况应该是(
)A. B. C. D.【答案】1.B2.B【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月相为满月,满月日落时从东边升起,日出时从西边落下,从浙江当地观察,午夜时月亮在正南附近。材料信息表明,该天文摄影爱好者朝东南方向拍摄,满月在东南方向,此时应是夕阳落下后、月亮升起时的上半夜,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图中月相为满月,处于农历十五前后,一周后应为农历农历二十二左右,应为下弦月,下弦月有半个亮面,且亮面凸向东,与图B中的月相相同,B符合题意;图A表示残月,图C表示上弦月,图D表示农历上半月的凸月,排除ACD。故选B。【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观测本世纪第三次“水星凌日”罕见天象,该天象是指水星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可以观察到水星投影出的小黑斑缓慢穿过太阳。下图为水星凌日照片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本次“水星凌日”天象发生时,水星所处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4.形成“水星凌日”天象的重要条件是(
)A.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B.地球体积小于水星C.日地距离远小于日水距离 D.太阳自身不会发光5.根据“凌日”现象原理,在地球上观测,下列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A.木星 B.金星 C.火星 D.天王星【答案】5.C6.A7.B【解析】5.“水星凌日”天象发生时,水星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水星所处的位置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6.形成“水星凌日”天象的重要条件是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才有可能出现水星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的现象,A正确;形成“水星凌日”天象与地球的体积无关,B错误;地内行星才可能出现凌日现象,因此日地距离大于日水距离,C错误;太阳自身会发光,D错误。故选A。7.地内行星才可能出现凌日现象,金星属于地内行星,能产生“凌日”现象,B正确;木星、火星和天王星均为地外行星,不能产生“凌日”现象,ACD错误。故选B。【点睛】凌日即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这种小的暗星体经常是太阳系行星。也可以解释为凌日是内行星(即水星和金星)经过日面的一种天文现象。水星和金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称内行星。考点04航天基地选址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左图),是目前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安置于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海拔4200米的高山上,2023年9月17日正式启用,其获取的仙女座星系图片(右图)也于当日发布。完成下面小题。1.墨子望远镜项目选址在西部远离人烟、高海拔地区,主要原因是(
)①海拔高,大气稀薄②晴天多,光照条件好③水汽少,云量少④人类活动影响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仙女座星系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星际物质【答案】1.B2.C【解析】1.望远镜项目选址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较高,西部远离人烟的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水汽少,云量少,同时人类活动影响少,污染较小,可以满足光学观测的要求,①③④正确;光学观测主要在夜间,太阳光照条件对其影响较小,②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仙女座星系是离银河系最近的大型星系,因此其没有位于银河系,而是属于河外星系,而地月系和太阳系都位于银河系中。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考点05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下图所示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该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终端)充电。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2.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相关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答案】1.D2.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他三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它是地球和整个太阳系光和热的主要源泉,可以为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的影响,不是太阳辐射,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及天气状况等2023年12月,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安徽阜阳南部风光电基地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下图),这也是我国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最多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为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水域生态系统、促进长三角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与漂浮式光伏电站获取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呈正相关的是(
)①大气透明度②地理纬度③太阳高度角④大气厚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当前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A.太阳能供热系统 B.煤球炉 C.羊八井地热电站 D.水电站【答案】3.C4.C【解析】3.大气厚度越薄,大气透明度越好,太阳辐射越强;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越多,①③正确。C正确。故选C。4.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A不符合题意;煤球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B不符合题意;羊八井地热电站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不是来自太阳辐射,C符合题意;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的势能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低处的水吸收太阳辐射先蒸发再降落到地表,所以水电站的能量最终也是来自太阳辐射,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地热电站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的铀、钍和钾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大量热量,这些热量通过火山喷发、温泉、地下水等载体传递到地表。地热电站利用这些热能来产生电力。考点0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夸父计划”是我国继“嫦娥计划”后又一重要的空间探测计划。该计划主要是针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日地空间环境,为灾害性空间环境预报提供观测数据。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连线上设置一颗卫星,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卫星在太阳光球层监测到的太阳活动是(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2.当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影响最主要是(
)A.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 B.卫星周围空间温度过低C.卫星被引发的“流星雨”袭击 D.卫星被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击毁【答案】1.A2.A【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子发生在太阳光球层,所以该卫星在太阳光球层监测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A正确;耀斑发生在太阳色球层,B错误;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排除C;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风暴”主要发生在日冕层,排除D;故选A。2.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所以当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影响最主要是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得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A正确;太阳活动导致卫星周围空间温度偏高,B错误;太阳活动不能引发的“流星雨”,C错误;卫星会被大量高速带电粒子干扰,影响工作,但不会被击毀,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2024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太阳发生了强烈的太阳风暴,其产生的高速带电离子流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危害。据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风暴产生的带电粒子流来源于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都有可能4.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②北斗导航系统受到干扰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④我国北方出现极昼现象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3.C4.A【解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风是日冕层的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故选C。4.此次剧烈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产生的太阳风暴吹袭地球,是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向地球,可能引起地球磁场的扰动,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北斗导航系统受到干扰,①②正确;极光发生在较高纬度地区,③错误;太阳活动不影响极昼极夜的出现,④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考点07地层与地质年代图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时间序列和化石存在,对研究古地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山地局部地层结构,该地地层未经较大的地质变动破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e大型哺乳类动物化石d恐龙足迹化石c鱼类化石b菊石化石a三叶虫化石1.图示地层中生物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是(
)A.e地层 B.d地层 C.b地层 D.c地层2.e地层形成时期(
)A.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B.裸子植物繁盛 C.哺乳类动物初现 D.阿尔卑斯山脉形成3.该区域地质环境演化顺序为(
)A.深海区→浅海区→山地 B.陆地区→浅海区→山地C.浅海区→陆地区→山地 D.山地区→浅海区→深海区【答案】1.B2.D3.C【解析】1.中生代时期是恐龙繁盛时期,图中d地层有恐龙化石存在,因此d地层中生物(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B符合题意;e地层有大型哺乳类动物化石,大型哺乳类动物生活在新生代时期,排除A;b地层有菊石化石、c地层有鱼类化石,原始菊石和原始鱼类都主要生活在古生代时期,排除CD。故选B。2.读图可知,e地层中有哺乳类动物化石存在,大型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因此e地层应形成于新生代。新生代联合古陆完全解体,联合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与e地层形成时期不同,B错误;哺乳类动物初现于中生代,与e地层形成时期不同,C错误;新生代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促使了阿尔卑斯山脉形成,D正确。故选D。3.读图可知,该地地层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时间顺序,最古老的最下地层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区域,以藻类植物、原生动物等为食,表明该区域当时环境为浅海,后面依次形成的地层中含菊石、鱼类化石,这此生物也生活在浅海环境,再后形成的d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表明当地逐渐演变为陆地,最后形成的e地层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有可能当地演化为山地环境。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宙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宙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北京门头沟区军庄镇灰峪村有座“化石山”,山上主要是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砂页岩,这些岩石像“书页”一样能一层层掀开,“书页”之间保存着数量可观的陆生植物化石。曾经每逢周末,都有几百名市民带孩子上山挖采化石,碎石随手丢弃。图左是挖采化石后的山坡和采到的化石,图右为地质年代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利用植物化石可以(
)A.确定岩石绝对年龄 B.了解当时地理环境C.完整描绘生物分布 D.寻找区域金属矿产5.根据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区域化石中的植物(
)A.出现在显生宙的新生代 B.应该全部属于被子植物C.是哺乳动物的主要食物 D.生存年代距今2-3亿年6.当地应(
)A.地表浇筑水泥,稳固被破坏山体 B.加强科学普及,避免化石资源浪费C.大量挖掘贩卖化石,增加收入 D.设置警示牌,提示冬季多发泥石流【答案】4.B5.D6.B【解析】4.确定岩石绝对年龄需要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方法获取,A错误;植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当时的地理环境,B正确;只靠植物化石不可以完整描绘生物分布(生物有动物、微生物等),C错误;金属矿床主要依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方式勘探,D错误。故选B。5.根据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区域化石中的植物生存年代距今2-3亿年,出现在古生代,以蕨类植物为主,是两栖、爬行类动物的食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面对化石山的人为破坏,根本上的解决方式是让人们了解到化石资源的稀缺性和科研价值,通过加强科学普及,避免化石资源浪费。浇筑水泥、大量挖掘贩卖化石、设置警示牌都不可以保护化石资源减少破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植物化石是各类植物化石的统称。地史上最早出现的生命是植物,在距今35亿年的太古宙地层中就发现了最原始的蓝藻类和菌类化石。太古宙及元古宙早期是原始菌藻类的时代,元古宙中朗至奥陶纪是海生藻类植物繁盛的时代,志留纪至石炭纪是陆生孢子植物繁盛的时代,二叠纪至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白垩纪和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代。植物化石是划分、恢复地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考点08生物演化规律与地球环境演化猛犸象是地质历史上曾经活跃的哺乳动物,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下图为猛犸象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生物的进化阶段,判断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根据猛犸象的体态特征,推测其生存的气候条件是(
)A.寒冷 B.炎热 C.多雨 D.干旱【答案】1.D2.A【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寒武纪时期的生物主要以藻类为主,以单细胞生物为主,A错误;古生代主要以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为主,B错误;中生代以爬行动物为主,C错误;猛犸象是地质历史上曾经活跃的哺乳动物,属于新生代的物种,D正确。故选D。2.根据材料信息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说明当时的气候寒冷,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物种进化的一般规律为: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2024年9月,古生物学家在重庆发现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第一个鸭嘴龙类恐龙化石—长生黔江龙,其生活时间约为距今7200万年至6600万年间。下图为长生黔江龙复原图及其生活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长生黔江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A.三叠纪 B.侏罗纪 C.白垩纪 D.二叠纪4.下列关于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蕨类植物繁盛 B.②时期,欧亚大陆雏形形成C.①时期,铁矿的形成期 D.②末期,恐龙突然销声匿迹【答案】3.C4.D【解析】3.长生黔江龙生活时间约为距今7200万年至6600万年间,位于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白垩纪,C正确,ABD错误。故选C。4.①时期是三叠纪,是中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古生代,A错误;②时期是白垩纪,是中生代,欧亚大陆雏形形成是在古生代,B错误;①时期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时期,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前寒武纪,C错误;②时期末期是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销声匿迹,出现恐龙大灭绝,D正确。故选D。【点睛】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考点09地震波传播特点及内外部圈层划分2024年4月,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地塔科1井钻深突破万米,刷新亚洲最深直井记录。万米深地油气钻探是全球油气勘探领域的“超级工程”,已成为衡量工程技术与装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为“深地塔科1井景观”和“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2的甲层(
)A.位于莫霍面上部 B.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较稳定C.陆地相对比较薄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构成2.深地塔科1井万米钻深(
)A.能够钻透地壳 B.越向下岩层密度越大 C.可到达软流层 D.底层岩层呈现液体状【答案】1.D2.B【解析】1.读图可知,图2的甲层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应为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D正确;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位于莫霍面上部的地球内部圈层仅指地壳,A错误;岩石圈中有一级不连续界面——莫霍面,因此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并不稳定,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岩石圈在陆地部分相对较厚,海洋部分较薄,C错误。故选D。2.深地塔科1井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塔里木盆地,此处地壳厚度一般高于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9-4.1万米),而该井钻深仅达万米,因此不可能钻透地壳,更不可能到达更深的软流层,该井底层还处于坚硬的岩层之中,不会呈现液体状,排除ACD;受压力等因素作用下,该井经过的岩层中,越向下岩石密度越大,B正确。故选B。【点睛】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上地幔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8度,东经117.60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左图为合肥市民在手机APP上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右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4.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5.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
)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3.A4.C5.D【解析】3.由材料可知,合肥市肥东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左右,因此,震源处于地壳之中。图中,①层为地壳,A正确;②层为地幔,B错误;③层为外地核,C错误;④层为内地核,D错误。故选A。4.地震波中的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智能通固体介质,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读图可知,①、②圈层横波可以通过,在②、③圈层交界处的古登堡面,横波消失,故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③,不是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5.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破坏性大的横波来临前有一定的时间差,同时,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多,足以利用这一时间差进行大范围预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属于推进波,传播速度较快,为5.5-7km/s,在地震时先到达震中。而横波为剪切波,它的传播速度较慢,为3.2-4.0km/s,所以较纵波而言到达震中的时间较长。考点10大气的组成下图为干洁空气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甲、乙代表的成分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B.甲——氮气,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C.乙——氮气,吸收紫外线有杀菌作用D.乙——氧气,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2.下列有关水汽和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属于干洁空气B.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在大气组成中占比最大C.大气中的水汽能使大气能见度变差D.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答案】1.B2.D【解析】1.干洁空气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含量占78%,氧气占21%。读图,甲占干洁空气的78%,表示氮气,A错误;氮气在大气中的含量约为78%,且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B正确;乙占干洁空气的21%,表示氧气,C错误;乙是氧气,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
2.干洁空气是指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所以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不属于干洁空气,A错误;大气中干洁空气在大气组成中占比最大,而非水汽和杂质,B错误;大气中的杂质会使大气能见度变差,水汽一般不会使大气能见度变差,C错误;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点睛】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水汽可以保持大气中一定的湿度。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几乎全部集中在对流层。水汽是大气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的温室效应有重要贡献。固体杂质,如气溶胶粒子,可以作为凝结核,促进水汽凝结成云滴,进而形成降水。此外,这些杂质还参与大气的化学反应,影响空气质量,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下表为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下面小题。干洁空气甲乙丙丁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78210.930.0380.0323.工业革命以来体积不断增加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臭氧的主要作用是(
)A.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B.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C.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 D.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答案】3.D4.B【解析】3.结合各大气成分体积占比可知,甲是氮气,乙是氧气,丙是氩气,丁是二氧化碳。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产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特别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以及毁林开荒等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得二氧化碳的体积不断增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4.根据所学可知,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地表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水汽、固体杂质和固体尘埃,A错误;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汽,C错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虽然臭氧在平流层起到了保护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作用,但若其在对流层浓度增加,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臭氧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肺功能也有影响,较高浓度的臭氧对植物也是有害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地表生物起到保护作用。考点11大气的垂直分层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下图示意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有关图中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纬度越高,层顶高度越大B.①层存在电离层,其有利于神舟飞船与地面联系C.②层存在臭氧层,其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②层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热源是地面辐射2.神舟十九号飞船在发射升空过程中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变化规律是(
)A.①层下降 B.②层下降 C.③层先升后降 D.③层上升3.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①平流层大气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②平流层大气气温下热上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④水汽和杂质含量多,多云雨现象,能见度好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1.C2.A3.B【解析】1.①层位于近地面,是对流层,受气流对流运动影响,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对流越弱,对流层顶高度越低,A错误;①对流层内没有电离层,B错误;②层是位于对流层顶到50km高度处,是平流层,存在臭氧层,臭氧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正确;②层上部热、下部冷,热源是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2.神舟十九号飞船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在①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A正确;在②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错误;在③高层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先降低后升高;CD错误。故选A。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大气随高度升高气温上升,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相对于对流层,平流层高度较高,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利于飞机飞行,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考点12逆温现象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完成下面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大气最不稳定的是(
)A.8时、12时 B.12时、15时C.5时、20时 D.5时、15时2.图中一些时刻大气较稳定,大气较稳定的原因是(
)A.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B.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C.随着高度上升气温保持不变D.天气晴朗,盛行下沉气流3.图中最不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5时、20时 B.5时、8时 C.5时、15时 D.12时、15时【答案】1.B2.B3.A【解析】1.大气最不稳定的时刻应当是对流运动最旺盛的时刻,即近地面大气下热上冷,温差最大。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5次观测数据中,5时和20时气温垂直分布是上热下冷,出现逆温,大气上下对流较弱,大气较稳定,CD错误;8时气温垂直方向无变化,应是焚风效应,大气随着其海拔降低,气流运动减弱,或是出现逆温现象,A错误;12时、15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近地面大气垂直方向上下热上冷,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大气最不稳定,B正确。故选B。2.读图,5时和20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下冷上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不利于上下对流,大气较稳定,B正确,AC错误;天气晴朗是大气稳定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3.读图,5时和20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下冷上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不利于上下对流,最不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的扩散,A正确;8时气温垂直方向无变化,应是焚风效应,大气随着其海拔降低,气流运动减弱,或是出现逆温现象,较不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的扩散,B错误;12时、15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近地面大气垂直方向上下热上冷,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的扩散,CD错误。故选A。【点睛】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对飞机的飞行也十分有利,也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但大多数时候也会带来显著的大气污染。考点13大气的受热过程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如图1所示。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阻挡了③散失 B.增强了④ C.增强了① D.增强了②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1.A2.B【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面覆盖地膜能够阻挡③地面辐射向外辐散,A正确;覆盖地膜后地膜内的大气含量没有增加,不能起到增强④大气逆辐射的效果,B错误;①太阳辐射总量没有因为覆盖地膜发生变化,C错误;地膜覆盖对②大气的削弱作用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2.夏季时地温较高,不需要保持或增加地温,AD错误;地膜不能降低地温,C错误;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能够自下而上反射太阳辐射至苹果树底部和苹果底部,能够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使苹果着色均匀,B正确。故选B。【点睛】农业中地膜的一般作用:①保温(针对农作物生长期气温较低,以春播为主的地区);②保湿(针对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地区);③保土(针对我国降水较少,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④抑制杂草生长(多为黑色地膜,有效削弱光照,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⑤反射阳光,使果品上色更均匀(多为白色地膜,铺于果树下部,反射阳光,使得果品着色更加均匀)。截至9月初,2023年加拿大已发生6100多起森林火灾。野火燃烧产生的烟雾持续笼罩温哥华等西部大片地区,火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突破历史记录。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自燃野火最易发生的时段是(
)A.清晨 B.午后 C.傍晚 D.午夜4.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导致(
)A.②减弱 B.④增强 C.⑤增强 D.⑦增强5.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可能对加拿大陆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海面上涨,陆地面积缩减 B.温度升高,热带面积扩大C.太阳辐射减少,白昼缩短 D.降水增加,植物种群增加【答案】3.B4.C5.A【解析】3.野火发生的条件是温度高,空气湿度小。清晨温度较低不易发生火灾,A选项错误;午后光照强烈,空气湿度较小,气温较高,具备野火发生的条件,B选项正确;傍晚和午夜温度都较低,CD错误;故选B。4.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即②增强,A选项错误;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对太阳削弱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即④减弱,B错误;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中含有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⑤大气逆辐射会增强,C正确;空气中大量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后会使输送到大气上界的地面辐射⑦减弱,D错误。故选C。5.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和低洼地区,A正确;加拿大国土面积内并没有热带地区,且热带面积大小跟黄赤交角有关,B错误;二氧化碳增多后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变小,白昼时间长短跟太阳直射点相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无关,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和破坏食物链,造成物种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太阳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考点1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下图《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2.“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A.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B.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湿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答案】1.B2.A3.D【解析】1.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为图中的④,地面辐射的来源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图中为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抵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被削弱后抵达地面。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能量传递过程是①→②→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2.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是因为在秋天降水过后,天气转晴,晴朗的白天温度高,水汽蒸发,晴朗的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温度迅速降低,水汽凝结,当温度低于零度,凝结的水汽附着在地面植被上,形成霜,A正确。天雨新晴是指降水过后,天气转晴,B错误;冷空气加速地面水分蒸发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晚上温差变小,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霜除,C错误;空气湿度大会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A。3.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固体杂质含量,有利于吸收地面辐射,A错误;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误;放火做煴,少得烟气不能影响整体气候,不能阻止冷空气南下,C错误;“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固体杂质含量,有利于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晚上温差变小或降温速度变慢,有利于阻止霜害的发生,D正确,故选D。【点睛】白天灼热的太阳发出强烈的短波辐射,大气层能让这些短波光顺利地通过,而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晚上,没有了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热量。因为地表的温度不高,所以辐射是以长波辐射为主,而这些长波辐射又恰恰是大气层不允许通过的,故地表热量不会更丧失太多,地表温度也不会降的太低。这样,大气层就起到了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大气的保温作用。考点15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山东栖霞市素有“胶东屋脊”之称,面积约1793km2,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具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Q村庄受大气环流背景风的影响较小,常常在夜晚出现降水。下图示意山东栖霞市某山区Q村庄附近某时刻等压面。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
)①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③此时风由Q村庄吹向P地④此时风由P地吹向Q村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Q村庄常常在夜晚出现降水的原因是(
)A.山顶海拔高,山谷海拔低导致空气对流B.盆地中心冷空气下沉,暖空气沿山坡上升C.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谷底的暖空气被迫抬升【答案】1.B2.D【解析】1.读图可知,山谷等压线向下弯曲,为低压,垂直方向应为上升气流,一般出现在夜晚,①正确,②错误;夜晚吹山风,P位于山顶,Q位于山谷,风从P地吹向Q村庄,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Q村庄位于山谷地区,受山谷风热力环流影响,夜晚吹山风,山坡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谷底的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D正确;山顶海拔高,夜晚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山坡流向谷底,导致谷底暖空气被迫上升,主要是是动力原因导致,而空气对流运动是由热力原因导致的,A错误;盆地中心冷空气下沉,暖空气沿山坡上升一般出现在白天,B错误;在对流层,一般而言,正常情况下白天和夜间都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不是夜晚出现降水的原因,C错误。故选D。【点睛】白天时,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也较多,而山谷上空的空气因为离地较远,增温较少。这使得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从而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这种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空气降温较多,变成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这种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的风称为山风。考点16等压线等压面的判读及高空的风、近地面的风下图为某日上午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此时,甲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3.下列箭头能表示此时丁地地转偏向力的是(
)A.
B. C.
D.
【答案】1.C2.D3.A【解析】1.在同一幅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的疏密反映水平气压梯度;丙地等压线最密集,说明该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排除ABD,故选C。2.此时,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从东指向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据此判断近地面风向最可能为东南风,排除ABC,故选D。3.此时,丁地的风向是偏北风,B可能为风向,故排除B,丁地为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为西北指向东南,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错误;D的方向是由西南向东北,不符合丁地的地转偏向力,D错误,丁地偏北风,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根据等压线判断丁地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为A,故选A。【点睛】近地面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风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等压线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甲处空气分子受力情况或运动方向。已知地转偏向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物体所在纬度均呈正相关。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表示风向的是(
)A.a B.b C.c D.d5.该图表示的是(
)A.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 B.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分布C.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 D.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分布6.能影响风速大小的作用力是(
)A.b和d B.a和b C.b和c D.a和d【答案】4.C5.D6.A【解析】4.根据图片,图中b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夹角为30°左右,是近地面的风向,C正确;d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a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ABD错误。故选C。5.根据图中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夹角为30°左右,是近地面的风向,且地转偏向力是左偏,可以推测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分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6.根据图片,图中b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夹角为30°左右,是近地面的风向,a与风向c垂直,是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c方向相反,是摩擦力,摩擦力d和水平气压梯度力b均能影响风速,A正确,地转偏向力a只影响风向,BCD错误。故选A。【点睛】高空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考点17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格美”外围水汽共同影响,辽宁多地区连降暴雨、大暴雨,2024年7月28日2时,鸭绿江干流荒沟站水位达15.14m。丹东市采取一系列蓄洪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辽宁特大暴雨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上大循环2.丹东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水体一直处于更新状态,无须节约用水②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④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唯一纽带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B2.C3.B【解析】1.此次辽宁特大暴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格美”外围水汽共同影响,其水汽主要来源于海洋,降水后形成的径流又流回海洋,因此主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陆地内循环的降水主要来自陆地内部,A错误;海上内循环是海洋水汽蒸发后在海洋上降水的过程,没有到达陆地,C错误;海上大循环的说法不正确,D错误。故选B。2.丹东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是拦截地表径流汇聚形成的洪峰,使其洪峰流速减慢,流量下降,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而对下渗、地下径流和水汽输送环节影响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3.水循环可以促进陆地水体的更新,但我们也需要节水用水,用水量要在水循环更新范围之内,①错误;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交换和传递,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正确;水循环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之一,③正确;水循环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重要纽带但不是唯一纽带,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地表形态。考点18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1为海绵城市景观图,图2为水循环过程模式图,①~⑤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传统道路相比,海绵城市主要铺设透水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减少 D.⑤减少2.海绵城市如同“雨水银行”,可以(
)①缓解城市内涝②改善地下水水质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加剧不同纬度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④塑造地球表面形态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D2.A3.B【解析】1.据图可知:①为降水,②为蒸发,③为下渗,④为地下径流,⑤为地表径流。材料信息表明,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增加雨水的下渗③,增加了地下水,地下径流④增强,地表径流⑤减小,从而减少城市内涝,C错误,D正确,对降水①、蒸发②环节影响较小,排除AB。故选D。2.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正确;地表水通过“雨水银行”的过滤下渗到地下,改善地下水水质,②正确;“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可能降低汛期江河水位,③错误;“雨水银行”有助于绿地发展,会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误。综上,①②正确,故选A。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①错;使陆地的淡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更新,改变地表形态,水循环在四大圈层中不断进行物质、能量的输送和转换,②③对;水循环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④对。故选B。【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目前人类主要可以干预地表径流。考点19海水的性质温跃层是指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之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薄过渡层,这里常成为海水环流的一个分界面,在潜艇隐蔽作战中具有重要影响。某研究团队对我国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图1)海水进行了长时间观测,并绘制2023年8月黄岩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图(图2),根据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 B.蒸发量小 C.径流量大 D.海域封闭2.图中温跃层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温跃层在潜艇隐蔽作战中的有利影响是(
)A.水温急剧下降,水体对流强干扰视线B.海水压力突降,下潜的速度剧烈变化C.密度变化明显,干扰声呐系统的搜索D.阻碍太阳光线,漆黑的环境利于隐藏【答案】1.A2.B3.C【解析】1.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丰富淡水补给量大,盐度低,A正确;该海域位于热带,蒸发量大,B错误;该海域相对广阔,D错误;该海域远离陆地,受地表径流影响小,C错误。故选A。2.据材料可知,温跃层是海洋上层薄暖水层与下层厚冷水层间出现的水温急剧下降的层;由图可知,在②位置,水温受表层太阳辐射影响急剧减小,出现温度随水深增加而急剧减小,为温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跃层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水体对流运动较弱,A错误;随着深度增加,周围海水压力大,海水压力如果突然增大,会使下潜速度加快,可能直接把潜艇压到海底,超过最大潜深就船毁人亡了,B错误;温跃层密度变化明显,声波经过温跃层时会发生强烈折射,同时损失大量能量,声呐的探测距离显著减小,无法发现温跃层另一侧的敌方潜艇,C正确;影响声呐监测下层潜艇(不是因为周围环境一片漆黑),同时也有利于潜艇隐藏躲避,D错误。故选C。【点睛】潜艇就是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间的折射、反射现象,躲避敌方声呐搜索的。同时,这种现象也能形成水声通道和声音汇聚区,合理利用可以侦听到几十海里甚至上百海里外的敌人声音,是潜艇侦察和通讯的重要方式。“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2年11月抵达南极中山站。下图为“雪龙”号科考航线示意图(①②代表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雪龙”号经过的海域中,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A.赤道附近海域 B.澳大利亚西部海域 C.上海港海域 D.中山站沿岸海域5.图中路易斯港所处海域与同纬度的北半球海域相比,盐度差异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是(
)A.盐度高,蒸发量 B.盐度低,洋流 C.盐度低,降水量 D.盐度高,径流6.每年春季中山站偏北海域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使附近海域(
)A.水温降低,盐度升高 B.水温降低,盐度降低C.水温升高,盐度降低 D.水温升高,盐度升高【答案】6.B7.D8.B【解析】6.世界表层海洋盐度分布是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南北两侧递减,澳大利亚西部海域与上海港海域最接近副热带海区,但是上海港有大量长江径流汇入,盐度比澳大利亚西海域偏低,故选B。7.图中路易斯港所处纬度(40°S~50°S)几乎是海洋分布,陆地面积小,入海径流少,盐度高。而同纬度的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陆地带来的入海径流多,盐度低,故D正确。8.冰山接近淡水,温度比海水低,春季,有冰山的海域,冰山融化,淡水稀释海水,造成盐度下降,同时吸收海水温度,海水温度也下降,故选B。【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温度的高低: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3)入海径流状况:近岸地区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渤海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戊地海域不结冰,与之同纬度的我国渤海冬季结冰,其原因是渤海(
)①海水深度浅②冬季风影响大③海域面积大④入海径流多⑤洋流性质不同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8.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若大规模开采海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华北获得稳定供水 B.沿岸地区水汽减少 C.近岸海水盐度升高 D.沿岸形成较大渔场【答案】7.A8.B9.C【解析】49.戊地海域不结冰原因是有日本暖流经过;与之同纬度的我国渤海冬季结冰,原因是渤海冬季基本不受日本暖流,洋流性质不同,⑤正确。戊地位于海沟附近,与戊地海域相比,同纬度的我国渤海海水较浅,冬季结冰,①正确。我国渤海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②正确。戊地海域面积大,③错误。渤海流域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入海径流少,④错误。①②⑤正确,故选A。50.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 -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据此可排除CD。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度大,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厚度更大,B正确,A错。故选B。51.大规模开采海冰尤其是近岸地区,融冰期缺少淡水稀释使海水盐度升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C正确;渤海结冰期有限,不是每天都结冰,无法给华北提供稳定供水,A错误。沿岸地区水汽主要通过夏季风从外海输送,大规模开采海冰对水汽影响较小,B错误。大渔场形成一般和寒暖流交汇及上升流有关,与大规模开采海冰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渤海是一个半封闭式的内海,海水较浅;辽河、海河、黄河等大量淡水的注入,降低渤海海水的盐度,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南下,降低渤海海域水温。考点20海水运动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为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海水运动与其主要能量来源搭配正确的是(
)A.海浪—密度差异 B.海啸—地心引力C.潮汐—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2.图示海域(
)A.南部海域波浪能密度小于北部 B.越靠近海岸波浪能密度越小C.海岸平直处波浪能集中 D.北部水深大于南部【答案】1.C2.B【解析】1.海浪的动力主要是风,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滑坡等引发的破坏性海浪,B错误;潮汐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引起的,C正确;洋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风,D错误。故选C。2.由图所示,波浪能密度高值区在图示海域的南部更靠近陆地,说明南部海域波浪能密度整体大于北部,A错误;图示等值线数值变化说明越靠近海岸波浪能密度越小,B正确;图示海域北部海岸较平直,但北部沿海波浪能密度较小,波浪能不集中,C错误;根据等深线,图示海域水深南部整体大于北部,D错误。故选B。【点睛】波浪能是清洁能源,其推广使用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波浪能发电不稳定且效率较低,目前利用率较低。洋浦盐田村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儋州市。这里三面环海,滩涂、湿地星罗棋布,是人们赶海的好去处。这里的千年古盐田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当地流传着的一句俗话“洋浦盐田,朝潮夕钱”,意指早上在盐槽上倒入卤水,下午即可收盐换钱。下图示意2024年1月11日洋浦湾水域潮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日赶海的最佳时间为(
)A.10时 B.14时 C.18时 D.22时4.洋浦盐田“朝潮夕钱”,是因为(
)A.海湾封闭,水体交换少 B.径流量大,海水盐度低C.日均温高,蒸发较旺盛 D.泥质海滩,晒盐条件好【答案】3.B4.C【解析】3.赶海一般选择在退潮时进行,根据图示,14时左右潮位较低,且属于潮下降的时段,因此是赶海的最佳时间段,B正确;10时虽为退潮,但潮水水位较高,不适宜赶海,A错误;18时、22时为涨潮,不适宜赶海,CD错误。故选B。4.根据材料可知,洋浦盐田村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儋州市,这里三面环海,西临北部湾,南濒新英湾。其制盐过程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这里纬度较低,每年5—6月,日均温高,日照时间长,海水蒸发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晒盐过程,早上倒入卤水,下午即可收盐换钱,C正确。水体交换少可能会影响海水的盐度,但对于短时间内高效晒盐的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径流量大,海水盐度低,不利于晒盐,B错误。泥质海滩并不是洋浦盐田特有的,其他一些盐田也可能是泥质海滩,这不是其能“朝潮夕钱”的关键因素,D错误。故选C。【点睛】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台湾海峡海水性质差异较大。下图示意台湾海峡冬季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导致甲、乙两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大气环流②海陆分布③洋流④纬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此时,甲、乙两海域表层海水的流向分别是(
)A.从南流向北,从北流向南 B.从南流向北,从南流向北C.从北流向南,从北流向南 D.从北流向南,从南流向北【答案】5.C6.D【解析】5.冬季甲、乙两海域均受冬季风影响,①错误;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陆地降温快,温度低,近岸海水温度较低,由陆向海逐渐升高,②正确;冬季,甲海域受沿岸寒流(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影响,表层海水水温较低,乙海域受暖流(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影响,表层海水水温较高,③正确;甲、乙两海域纬度基本相同,④错误。②③组合正确,故选C。6.读图可知,甲海域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该处洋流(海流)为寒流,且由所学知识可知,甲海域的寒流是受冬季风影响形成的沿岸流,表层海水从北向南流;乙海域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该处洋流(海流)为暖流,结合所学洋流知识可知,乙处海域常年受从南向北流的日本暖流影响,表层海水从南向北流。故选D。【点睛】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从水温较高的海域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暖流比流经海域的水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从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的洋流为寒流,寒流比流经海域的水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出。鲐鱼,游泳力强,能作远距离洄游,生殖期为3~6月,盛期为4~5月,15~21℃的水温适合其产卵。我国近海鲐鱼资源丰富。下图为“我国主要鲐鱼产卵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我国的鲐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8.甲洋流为(
)A.向北流的寒流 B.向北流的暖流 C.向南流的寒流 D.向南流的暖流9.鲐鱼产卵场位置随季节不断变化,主要取决于(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密度 D.海水深度【答案】7.B8.B9.A【解析】7.读图可知,鲐鱼产卵场分布于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以南、台湾海峡以北,是东海海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8.读图可知,甲洋流自南向北流,由低纬度水温较高的海域流向高纬度水温较低的海域,是暖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9.读图可知,鲐鱼产卵场的位置,由4月30日至6月30日,表现为北移,由6月30日至7月30日表现为南移;春季,低纬度水温较高,随着由春转夏,低纬度水温继续升高,鲐鱼需往纬度较高、水温较为适宜的海域产卵;到了夏季,近海水温升高较快,离近海越远,水温升高越慢;由上述分析,结合材料“15~21℃的水温适合其产卵”可知,鲐鱼产卵场位置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鲐鱼产卵与海水盐度、密度、深度的关系,且海水盐度、密度、深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BCD错误。故选A。【点睛】对于鱼类而言,无论北方带鱼和还是南方带鱼,水温的变化均不能太大,水温太高或太低,均不是适合其生长繁衍。考点21常见的地貌类型以下为几种常见地貌的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图①所示地貌形成过程发生的主要作用形式不包括(
)A.流水沉积 B.地壳抬升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2.上图中地貌景观与其所在地区环境特点对应错误的是(
)A.①,风力强劲且持续时间长 B.②,位于沿海地区,风浪大C.③,海拔高,气候寒冷 D.④,以花岗岩为主,坚硬不易被侵蚀【答案】1.D2.D【解析】1.图①所示地貌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经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该地貌形成过程与风力堆积作用关联很小,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①是风蚀雅丹地貌,反映了干旱地区风力强劲且持续时间长,风蚀作用强烈,A正确;②是海蚀拱桥,是因为位于沿海地区,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的,B正确;③是冰川地貌,广泛发育在高海拔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地区,C正确;④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景观,形成岩石是以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为主,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点睛】花岗岩是侵入是岩浆岩,是内力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岩石坚硬致密;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是内力作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有气孔;石灰岩和页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有层理有化石;变质岩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类型多种,它们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地貌成因上不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若丁地貌陡坡朝向东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5.形成甲图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答案】3.D4.A5.C【解析】3.图甲为风蚀壁龛,乙是风蚀蘑菇,丙是雅丹地貌,甲乙丙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丁是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故丁的成因与其他三个不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4.丁为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由题可知,丁地貌陡坡朝向东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与之相反,最可能是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5.图甲为风蚀壁龛,风蚀壁龛是由风沙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进行磨蚀和吹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C正确;与岩浆活动、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无关,ABD错误。故选C。【点睛】风蚀壁龛的形成原因在于阳光晒热岩壁,使岩石内部矿物的体积不同程度的膨胀,产生热力差别风化,加之岩石受热时,其内部的盐溶液顺毛细管上升到近表面的细孔中结晶,撑胀岩石,使其发生崩解。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展成风蚀壁龛。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干旱地区地表常形成雅丹地貌。下图为甘肃敦煌位置及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A.奇峰林立 B.山高谷深C.千沟万壑 D.垄槽相间7.图中敦煌雅丹地貌中土墩(垄)的走向大致为(
)A.东一西 B.南一北C.西北一东南 D.东北一西南8.在敦煌周边,由于风力作用的影响,还有些地区地貌表现为沙丘地貌,下图所示符合流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斜线表示层理)(
)A. B. C. D.9.为了治理沙漠,该地采取了各种措施恢复植被或利用草方格固沙,治沙效果最佳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6.D7.C8.C9.A【解析】6.图文信息显示,图示地貌是干旱地区发育的雅丹地貌,具有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的景观特征,土墩的侧壁陡立,D正确;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不具有奇峰林立、山高谷深、千沟万壑特征,ABC错误。故选D。7.雅丹地貌中的土墩和凹槽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其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图中显示,当地盛行西北风,因此,图中敦煌雅丹地貌中土墩(垄)的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8.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其共同点是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陆,根据风向可判断B、D错误;流动沙丘不断向前移动,使得沙质堆积层应与风向(迎风坡)相垂直,故流动沙丘剖面图应为C,C正确,A错误。故选C。9.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草方格的固定,A正确;夏秋季蒸发量较大,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不适宜恢复植被或利用草方格固沙,BC错误;冬季气温较低,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宜恢复植被或利用草方格固沙,D错误。故选A。【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力愈强,交角角度愈小。崖州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南部,是南山角与角头鼻两处岬角(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之间的一段海湾。面积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一政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 2022公司销售业务员工作计划模板
- 司法救助申请书模板合集七篇
- 2024年度上门家政服务与家庭管理合同3篇
- 学校音乐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 学习部年终工作总结6篇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单元测试(含答案)
-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钟表课件
- 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第一初级中学2024届中考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特选2023年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
- 毕业设计(论文)-青皮核桃去皮机结构设计
- 《多项式》教学设计
- 调试记录【可编辑范本】
- 根本死亡原因判定课件
- 中国古钱币课件
-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2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基础常识与技能训练》 第4章 金属热加工基础(上) 云天课件
-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精选6篇)
- DB11T 695-2017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DB51∕T 5012-2013 四川省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