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教学策略_第3页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教学策略_第4页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因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未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原因,导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亲和力不足,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思政课感召力;创新教学手段,增加思政课吸引力;创设议题情境,增强思政课认同感,从而不断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引领力、政治认同力、教育感染力。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教师专业素养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讲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如何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让思政课焕发生机与活力,是每位思政课教师应解决的现实难题。一、高中思政课亲和力的概念定义“亲和力”一词源自化学领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亲和力有两种解释,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二是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2]。亲和力概念后被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关系的一种力量。顾元旦和汪玉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时代化,针对时代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期待,在把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人与人”和“人与物”相互性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者、内容、方法、载体、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因素多维协同,让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精神上有亲切的欲望、心理上有喜悦的感觉和身体上有接近行为的特性[3]。刘虎和王德宝认为,亲和力是把国家对思政课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内生动力的必备条件和催化剂[4],强调亲和力对于思政课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段伟指出,亲和力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一种本质属性,往往先有亲和的内部品质,而后才有外部的亲和力,转化为思想理论概念后,便具有了人文力量和价值导向。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和影响,只有具备一定的价值导向功能,服务于正义的社会事业的亲和力才是值得人们追求的[5]。综上所述,笔者比较认同顾元旦和汪玉峰的观点,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形成的吸引力、感召力、引导力,是学生对教师产生的亲近感、信任感和认同感。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精湛技术的思政课老师,会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亲近感,对思政教师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亲和力展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影响的状态和过程。亲和力能否产生在于思政课教师是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二、高中思政课亲和力不足的表现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能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树立信仰。但是在思政课教学中,部分思政教师的亲和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教师专业素养不高部分思政教师专业能力不高,个别教师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高中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教师的表达能力、时事收集能力、组织学生能力、处理教学突发问题能力等有所欠缺,不能在课上和课后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二)教学方式单一个别思政教师习惯于上课讲、学生听、课后背、按时考的模式进行教学,“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没有层次性、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平衡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技术水平偏低,教学素材呈现方式单一;一些教师对角色定位及其话语主导地位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以知识、真理、正确思想的面貌自居”,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独白式语言和命令式、训导式语气”,致使思政课教学“在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中呈现出‘虽未失语但却失效’的尴尬境地”[6]。(三)教学内容未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个别思政教师设计的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就教材教教材”。具体表现为授课案例没有及时更新,未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解读中国国情实际,不善于对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此外,个别教师未充分认识高中生的成长发展特点、认知特点以及思政教学规律,未关注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及时运用政治理论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三、提升高中思政课亲和力的主要思路(一)从思政课的内容属性上下功夫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多、范围广,涉及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爱国情怀、法治观念、科学精神、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等,这需要思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轻重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教”与学生“想听”的结合上下功夫,增强内容的亲和力,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二)依据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发力高中思政课理论性、抽象性、实践性、启发性都比较强,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教师苦口婆心、课堂冷冷清清、学生昏昏沉沉”的现象,这就需要高中思政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把传达式理论教学与分析式、现场式、案例式、观摩式教学结合起来,增强课堂的亲和力。(三)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导向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导向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到“知行合一”[7]。四、提升高中思政课亲和力的教学策略(一)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思政课感召力1.加强学习,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有信仰,才能讲信仰,才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真正讲好思政课。思政教师要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真正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凝聚在思想上、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中[8]。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要强,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其方法论,要有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熟悉教材编排内容,强化专业理论理解,深化教学改革,并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加强课程建设;此外,思政教师还要建立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及广博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才能旁征博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思政教师应经常登录国家中小学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积极参加校内外线下思政课程培训,提升个人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2.广泛阅读,积累时政素材思政教师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有意识地收集时政素材,选好、研究好、用好时政素材,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思政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人民日报》、浏览新华网、登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方法积累时事素材,或在央视网、法治教育网等网站选取教学案例,并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流时政热点信息。如2021年9月25日晚,在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坚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在第二天的政治课上,笔者带领学生梳理了孟晚舟事件的全过程,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中美贸易摩擦、高科技发展等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的坚强后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等。笔者以此事件强化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二)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思政课吸引力1.方法创新,形式多样传统的思政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思政教师应创新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定期组织课堂辩论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模拟法庭等活动,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景案例,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上理性表达观点,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辩论活动,辩论题目是“公众对姜萍事件的反应是否合理?”,并把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正方持“合理”观点,反方持“不合理”观点)进行辩论。辩论背景信息:2024年6月18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学生姜萍参加2024年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并取得第12名的成绩,她因为成绩出色而引起了网络的广泛关注。笔者在课前组织学生梳理媒体和公众的观点,学生了解到姜萍是与他们同龄的一名中职生,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有力的证据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表1所示)。表1课堂辩论设计表思考同龄人经历的事件,能让学生更好地换位思考。通过此次课堂辩论,学生认识到:舆论表达应该有底线,不可为流量消费他人隐私;社会应该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公众应在社会事件中保持理性和公正等。课堂辩论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学生也学会了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和理解他人的立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辩论活动,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是枯燥的,而是与鲜活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使用思政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自觉性,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思政知识的自信心。2.数字赋能,智慧教学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可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微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使抽象的思政理论变得直观生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程的信任感。在教授《经济与社会》第三课“坚持新发展理念”时,笔者收集“科学保护好漓江,推进桂林新发展”的背景材料,在课前引导学生访问相关网站,查找关于漓江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新闻报道等资料,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漓江的现状,同时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感受漓江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播放微视频《习声回响——5G赋能生态漓江,人间美景永续》[9],展示漓江的自然风光和保护现状。在课堂上近乎实景的展示激发了学生保护母亲河——漓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使用数字化技术和数字资源进行授课,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感染力。(三)创设议题情境,增强思政课认同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社会热点,也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讨论、实践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认同思政课所倡导的核心价值。比如,在教学矛盾观时,笔者选取桂林本地热点事件,向学生介绍四川游客在桂林木龙湖景区检票处要求免费使用景区卫生间的新闻,并在课堂上设置了1个总议题和3个子议题,引导学生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事件,并完成课堂议题讨论表(如下页表2所示)中。学生通过议题讨论,不仅学会了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深刻体会到思政课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思政课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实践性和启发性,适合采用互动式、现场式、案例式和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桂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劳动教育等教学资源,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桂林市八路军办事处、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到阳朔遇龙河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等,让学生在实地参观活动中感悟红色精神,了解国情民情,关注农村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提升对思政课原理的认识,从而增强思政课认同感。五、高中思政课培养亲和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成效,而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过度运用数字化手段,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优质教学资源的筛选和更新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络检索教学素材也易受到版权保护和访问权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