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_第1页
《带下病(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_第2页
《带下病(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_第3页
《带下病(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_第4页
《带下病(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

带下过多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带下过多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带下过多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带下病leucorrheadiseases

带下过多profusevaginaldischarge

带下病是以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者称为带下过多。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1][8]

妇产科术后感染史,盆腔炎性疾病史,急、慢性宫颈炎病史,各类阴道炎病史,房事不

节(洁)史。

3.1.2临床表现[1][4][8]

带下量明显增多,伴带下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

3.1.3体征[3]

具有各类阴道炎、或急慢性宫颈炎、或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局部体征。妇科检查:①滴

虫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性或泡沫状,有臭味,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

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②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多呈灰白

色、稀薄、腥臭味,阴道黏膜无明显异常。③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分泌物呈凝乳状

或豆腐渣样,阴道黏膜及外阴充血或红肿。④萎缩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呈稀薄状,色淡黄,

甚者可见脓血性白带,阴道黏膜充血,有散在出血点或点状出血斑,严重者见浅表溃疡。⑤

急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可伴外阴瘙痒及灼热疼痛。⑥慢性宫颈炎:阴道分

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可伴性交后出血,或外阴瘙痒。⑦盆腔炎性疾病:宫颈举痛或

子宫体压痛、附件区增厚压痛,可伴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色或脓性。

3.1.4辅助检查[1]

3.1.4.1阴道分泌物检查

1

了解阴道清洁度,或明确炎症病原体。

3.1.4.2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根据病情选作此项检查,有助于了解宫颈病变。

3.1.4.3电子阴道镜检查

根据病情选作此项检查,以助了解阴道和宫颈病变。

3.2鉴别诊断[1][2][4][8]

3.2.1排卵期出血

带下赤色时应与排卵期出血相鉴别。排卵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正常,在两次月经周期中

间出现的周期性出血,一般不超过3-5天,能自行停止。血清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提示为排

卵期,BBT呈双相型。

3.2.2生殖道肿瘤

由于带下量多伴色质异常是一种症状,以妇女生殖道炎症最为常见,生殖道肿瘤亦可出

现,若子宫黏膜下肌瘤突入阴道时,可见带下量多赤白或色黄淋漓,或伴臭味,通过妇科检

查可鉴别。若见大量浆液性或脓性或脓血性恶臭白带时,要警惕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可

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等进行鉴别。

3.2.3泌尿道化脓性感染

带下色白量多时需与白浊鉴别。白浊属于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临床特征为尿窍

流出混浊如脓之物,多随小便流出,可伴有小便淋漓涩痛。取分泌物作淋球菌培养,呈阳性,

可资鉴别。

4辨证

4.1辨证要点[1][8]

带下过多的主要病机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任脉失约,带脉失固,主要涉及脾、肾二脏,

临症需根据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异常,并结合伴随症状、舌脉、病史等进行辨证,辨明

寒热虚实以遣方用药。

4.2证候[1][4][8]

4.2.1湿毒蕴结证

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五色杂下,质黏稠,臭秽难闻,伴小腹或腰骶胀痛,烦热头

昏,口苦咽干,小便短赤或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4.2.2湿热下注证

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气味臭秽,外阴瘙痒或阴中灼热,伴全身困重乏力,胸闷纳

呆,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4.2.3脾虚证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如涕如唾,无臭味,伴面色萎黄或㿠白,神疲乏力,少气懒

2

言,倦怠嗜睡,纳少便溏;舌体胖,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

4.2.4肾阳虚证

带下量多,色淡,质清稀如水,绵绵不断,伴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腹冷

感,夜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润,脉沉迟。

4.2.5肾阴虚夹湿热证

带下量多,质稍稠,色黄或赤白相兼,有臭味,阴部灼热或瘙痒,伴五心烦热,咽干口

燥,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细数。

5治疗

5.1治疗原则[1][8]

带下俱是湿证,治疗以祛湿止带为基本原则。常用治法有清热解毒,除湿止带;清热利

湿止带;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滋肾益阴,清热祛湿。常在辨证论治

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口服,中药制剂外洗、栓剂阴道纳药、艾灸、耳针等外治法,以增强疗

效,减少复发。

5.2分证论治

5.2.1湿毒蕴结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1][4][8-10]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主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5.2.2湿热下注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B)[1,4,8,11]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主方止带方(《世补斋》)加地肤子、白鲜皮、苦参。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5.2.3脾虚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B)[1,4,8][12-14]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主方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黄芪、薏苡仁、茯苓、芡实。

人参、白术、白芍、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芥穗、车前子、甘草

5.2.4肾阳虚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B)[1-2][4][8]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主方内补丸(《女科切要》)加益智仁、金樱子。

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白蒺藜、紫菀茸

5.2.5肾阴虚夹湿热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B)[1][4][15]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祛湿。

主方知柏地黄丸(《医方考》)加芡实、金樱子。

3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5.3中成药

5.3.1口服中成药

5.3.1.1康妇炎胶囊:适用于湿毒蕴结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16-17]

5.3.1.2妇科千金片(胶囊):适用于湿热下注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18-20]

5.3.1.3花红片:适用于湿热下注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18-19]

5.3.1.4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B)[21]

5.3.1.5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肾阳虚证。(证据分级:Ⅳ/推荐级别:GCP)

5.3.1.6知柏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夹湿热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B)[22]

5.3.2外用中成药

5.3.2.1百草妇炎清栓:适用于湿毒蕴结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23-24]

5.3.2.2红核妇洁洗液:适用于湿毒蕴结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25]

5.3.2.3保妇康栓:适用于湿热下注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B)[26-28]

5.3.2.4复方沙棘子油栓:适用于湿热下注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29-30]

5.4穴位外治法

5.4.1艾灸

主穴选阴陵泉、丰隆、带脉,湿热下注证加行间、丘墟,脾虚证加脾俞、足三里、隐白、

太白,肾阳虚证加肾俞、关元、命门、太溪。(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1][31][34]

5.4.2耳穴帖压

主穴取内生殖器、三焦、内分泌,湿毒蕴结证加肝、神门,湿热下注证加肾上腺、盆腔;

脾虚证加脾;肾阳虚证加肾、卵巢。(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31-33]

6.预防调护[1,4,8]

6.1去除易患因素

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冲洗;勤换内裤,避免穿化

纤类、或紧身内裤;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必要时性伴侣同时治疗。

6.2日常调护

调畅情志,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果蔬。

4

带下过少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带下过少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带下过少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带下病leucorrheadiseases

带下过少oligo-vaginaldischarge

带下病是以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带下量少,甚或全无,阴道干涩,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过少。[1][8]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1][4][8]

有卵巢早衰、卵巢手术、盆腔放射治疗、长期使用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等病史,或有

反复人工流产、宫腔操作或产后大出血史。

3.1.2临床表现[1][4][8]

带下明显减少,阴道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或伴性欲低下,性交疼痛;烘热汗出,

心烦失眠;月经错后、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不孕等。

3.1.3体征[1,8]

妇科检查阴道黏膜皱褶减少,阴道壁菲薄充血,分泌物极少,宫颈、宫体或有萎缩。

3.1.4辅助检查[1][8]

3.1.4.1内分泌激素测定

可有雌二醇(E2)水平低下、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希恩综

合征者,垂体、卵巢激素水平均低下。

3.1.4.2B超检查

可见双侧卵巢缺如或卵巢变小,或子宫内膜菲薄。

3.1.4.3阴道脱落细胞涂片

提示雌激素水平低下。

3.2鉴别诊断[1][8]

育龄期女性带下过少,往往是卵巢功能低下的征兆,常见于卵巢早衰、绝经后、手术切

除卵巢或盆腔放疗后、希恩综合征等,应作相关检查以明确引起带下过少的原因和疾病。

5

3.2.1卵巢早衰

是指妇女在40岁前绝经,常伴有绝经期症状,血清E2下降,FSH、LH升高。

3.2.2绝经后

正常妇女一般在45-54岁绝经,自然绝经后,因卵巢功能下降而出现带下过少,少数可

出现阴道干涩不适等症状。

3.2.3手术切除卵巢或盆腔放疗后

有手术切除大部分卵巢或全部卵巢,或有盆腔放疗史。

3.2.4希恩综合征

希恩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造成垂体前叶急性坏死,丧失正常分泌功能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产后体质虚弱,面色苍白,无乳汁分泌,闭经,阴部萎缩,性欲减退,并有畏寒、

头昏、贫血、毛发脱落等症状。血清FSH、LH值明显降低,甲状腺功能(TSH、T3、T4)降低,

尿17-羟、17-酮皮质类固醇低于正常。

4辨证

4.1辨证要点[1][8]

带下过少的主要病机为阴液不足,阴户失润。临证应根据患者带下量少的情况,结合色、

质、气味的异常及伴随症状、舌脉、病史等进行辨治。

4.2分型[1][8]

4.2.1肝肾亏损证

带下量少,甚至全无,无臭味,阴部干涩或瘙痒,甚则阴部萎缩,性交涩痛,伴头晕耳

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出,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舌苔薄或无,脉沉

细。

4.2.2血枯瘀阻证

带下量少,甚至全无,无臭味,阴部干涩灼痛,伴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

疲乏力,或肌肤甲错,或下腹有包块,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黯,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

白,脉细涩。

5治疗

5.1治疗原则[1,8]

本病常伴见月经过少、闭经,通常是卵巢功能低下的征兆。治疗以滋阴养血为主,待阴

血渐充,自能濡润。若属卵巢早衰,闭经日久,阴道干涩,交接疼痛者,可配合雌孕激素人

工周期治疗或外用。

5.2分证论治[1,8]

5.2.1肝肾亏损证

6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主方左归丸(《景岳全书》)。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

5.2.2血枯瘀阻证

治法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主方小营煎(《景岳全书》)。

当归、熟地黄、白芍、山药、枸杞子、炙甘草

5.3中成药

5.3.1左归丸:适用于肝肾亏损证。(证据分级:IV/推荐级别:GCP)

5.4食疗

5.4.1肝肾亏损证(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35-37]

狗脊熟地乌鸡汤(狗脊、熟地黄、花生、红枣、乌鸡适量,煎汤。)

首乌红枣熟地粥(何首乌、熟地黄、腰果、红枣、粳米适量,冰糖少许,熬粥)

5.4.2血枯瘀阻证(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35-37]

黑豆双红汤(黑豆、红花、红糖适量,煎汤。)

5.5针灸疗法

5.5.1艾灸

主穴选归来、血海、三阴交,肝肾亏损证加关元、肾俞、肝俞,血枯瘀阻证加子宫、气

海、曲池。(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31,34]

5.5.2耳穴贴压

主穴取内生殖器、卵巢、内分泌,肝肾亏损证加肝、肾,血枯瘀阻证加皮质下、外生殖

器。(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31-33]

6.预防与调摄[1,8]

6.1去除易患因素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减退的疾病,对卵巢良性病变手术时尽量避免对卵巢

组织的损伤,积极防治产后大出血,防止垂体功能受损。

6.2日常调护

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饮食有节,适当增加富含异黄酮的食物,如蜂蜜、黄

豆、黑豆等。

7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84.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4.

[3]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45-257.

[4]肖承宗主编.中医妇科临床研究[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31-134.

[5]贺丰杰,吴克明.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7:158-159.

[6]许阿妮.带下从“湿”论治[J].河南中医,2013,33(4):619.(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Ⅳ证

据评分:0分)

[7]杨家林.湿邪与妇科疾病[J].四川中医,1991,8:88-89.(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Ⅳ证据评

分:0分)

[8]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22-128.

[9]邵华.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评价[J].安徽医

药,2007,11(11):984-985.(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Ⅰ证据评分:3分)

[10]靳慧云,王蕊,董士霞,等.五味消毒饮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毒蕴结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3,35(9):1325-1326.(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11]张轲,刘国岭,赵自更,等,止带方联合克霉唑栓剂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7例临床

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9):19-20.(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12]尹浩元.完带汤加减方治疗脾虚型带下病疗效评价[J].现代医药卫

生,30(22):3476-3477.(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13]张书琴,陈立荣.完带汤加味配合聚维酮碘溶液外洗治疗阴道炎88例疗效观察[J].河

北中医,2012,34(10):1514-1515.(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14]冯成云,余成浩.完带汤加味治疗宫颈LEEP术后带下病76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

医,2012,30(5):92-93.(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15]李婴.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带下病57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44-45.

(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16]戴春秀.康妇炎胶囊为主治疗霉菌性阴道炎52例[J].浙江中医杂

志,2009,44(6):418.(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17]张玉芳.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3O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

南,2011,9(35):174-175.(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Ⅰ证据评分:3分)

[18]付健.花红片、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180例三中心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

育,2015,7(25):207-208(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Ⅰ证据评分:2分)

[19]姚奏英,陆华,尹巧芝.花红片、妇科千金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180例

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4,36(1):208-210(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Ⅰ证据评分:2分)

8

[2]李秀兴.妇科千金胶囊配伍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

学,2013,34(14):2711-2712.(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21]郑春霞,陈永荣.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带下病8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9

(5):59.(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22]刘琳琳.知柏地黄丸联合定君生治疗肝肾阴虚型老年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

建中医药大学,2012:10-15.(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23]郭艳玲,沈茜.百草妇炎清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和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

学,2014,35(24):5386-5387(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Ⅰ证据评分:3分)

[24]张艳萍.百草妇炎清栓联合制霉素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观察[J].临床用

药,2015,(3):185-186(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Ⅰ证据评分:3分)

[25]豆格吉.红核妇洁洗液治疗阴道炎200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杂

志,2012,39(4):687-688.(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Ⅰ证据评分:3分)

[26]王丽.保妇康栓联合应用康妇炎胶囊治疗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中

国医药指南,2011,9(25):63-64.(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27]洪勤英,计灿华.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00例疗效观[J].海南医

学,2009,20(5):98-99.(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28]张岱,林怀宪,刘朝晖,等.保妇康栓治疗混合性阴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

杂志,2015,31(6):430-434.(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29]肖夏,孙倩.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安尔碘Ⅲ型消毒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6):2876-2879.(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Ⅱ证据评分:2分)

[30]张岱,林怀宪,刘朝晖,等.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

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2):146-149.(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Ⅰ证据评分:3分)

[31]赵惜梅.耳穴贴压配艾灸治疗带下病53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1):61.(中医文

献依据分类:Ⅲ证据评分:0分)

[32]杨云碧,杨永芳,王玉珍,等.耳穴贴压治疗带下病69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

报,1994,13(4):44.(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Ⅲ证据评分:0分)

[33]张会珍.耳穴治疗带下病的临床观察[J].针灸学报,1992,4:49.(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Ⅲ

证据评分:0分)

[34]蔡晓刚.艾灸治疗带下病疗效佳[J].中国中医药导报,2008,9(10).(中医文献依据分类:

Ⅱ证据评分:2分)

[35]房志鑫,刘瑞丽,武辉,等.带下病的药膳辨证调护[J].黑龙江医

药,2013,26(4):639-640.(中医文献依据分类:Ⅲ证据评分:1分)

[36]马学华.带下病的饮食辨证施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23-224.(中医文献依据

分类:Ⅲ证据评分:1分)

9

[37]张克丽,宋威.辨证与食疗治疗带下病[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145-146.(中医文

献依据分类:Ⅲ证据评分:1分)

10

说明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

标准制修订项目》,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托,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自2015年初积极开展了《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带下

病部分的修订工作(任务编号:SATCM—2015—BZ〔206〕),以期为中医临床工作者诊治带下

病提供参考与规范,提高带下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促进中医药进步与发展。

1.临床证据检索

利用检索工具,采取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相关文献。选

出带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药物、治疗标准的资料,以及选择有关治疗带下病的科研课

题总结报告。

(1)系统搜集带下病中医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进行的临床试验报告、

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CT)方法进行的临床试验报告:①1950年~1979年的文献利用《中文

科技资料目录》为主要参照进行手检;②1979年~2016年2月的中文文献利用CBMdisc光

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医药知

识系统等检索;③查询检索《中国科学技术成果数据》以及《中国专利》;④请国际国内的

临床试验资料库提供资料。

(2)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

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win)和

中国疾病知识总库等数据库、万方中医药知识系统、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万方信息资源系

统、超星电子图书馆等服务网站,采用关键词、主题检索等方式,以“带下病”、“带下过多”、

“带下过少”、“诊断”、“治疗”、等作为关键词等为检索式,检索文献。并借鉴相关诊疗指

南及会议文献。

(3)参考中医古代医籍文献。

2.文献评价

(1)文献筛选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合格的文献,并以此为依据对收集的临床

试验进行筛选。详细阅读全文,对可能合格的文献资料,逐一阅读和分析。对有疑问和有分

歧的文献数据必须与作者联系,获得有关信息后再决定取舍或在以后的选择过程中说明分

析。

纳入标准:①病例在30例以上;②同期比较的两种或多种措施;③采取了随机(即依

据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排序、抛硬币法等)或半随机(即依据入院顺序、住院号等交替

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方法。

11

排除标准:①一切无对照的试验;②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③历史性对照(两个不同时

期进行的研究结果相比较);④疾病组与非疾病组的对照;⑤病例复习和回顾性研究。

此外,由于中医学的特点恰在“辨证论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此,

凡依据随机或半随机方法的按病人特点进行分配的临床试验仍作为纳入研究的对象,拟对此

类文献进行专门研究,分析其临床价值。

(2)文献质量评价

参考Jadad评分量表与2007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

告规范”,制定以下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表1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分组方法退出与失访

2分随机分组对照1分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原因有详细描述

1分采用半随机方法0分没有提到退出与失访

0分未设定对照组

如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如分类统计样本例数与该组总样本例数不符、理论分析低劣、作

者非临床医生的治疗报道等,应直接排除,不必用量表评估。

3.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

符合前述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可成为指南的证据: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成为高

等级推荐的证据,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

成为次级或低强度推荐证据。

表2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

中医文献证据分级推荐级别

Ⅰ大样本,随机对照,结果清晰,假阳性或A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假阴性的错误很低

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B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

Ⅲ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基于古文献的专C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家共识

Ⅳ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专家共识D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

Ⅴ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共识E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12

文献依据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

(1)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的文献分级方法按《ZYYXH/T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实施[10]。

(2)推荐级别分为A、B、C、D、E五级。强度以A级为最高,并依次递减。

(3)该标准的“研究课题分级”中,大样本、小样本定义为:

大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

小样本:<100例的高质量单篇文献。

(4)Ⅲ级中“基于古文献的专家共识”是指古代医籍记载、历代沿用至今、当代专家意

见达成共识者;Ⅳ级中“当代专家共识”是指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Ⅴ级中的“专

家意见”仅指个别专家意见。

4.指南工作组

2015年《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起草人:魏绍斌、王妍

2015年《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项目工作组:组长:魏绍斌、金

哲;成员:赵红、王东梅、丛慧芳、李伟莉、张帆、周忠明、孔桂茹、夏敏、王永周、曹亚

芳;秘书:王妍;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草稿)专家论证会:罗颂平、杜惠兰、许

丽绵、张婷婷、魏绍斌、韩延华、王东梅、谈勇、许小凤、段彦苍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项目工作组:

组长:魏绍斌,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组长:金哲,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

成员:赵红,主任医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

成员:王东梅,主任医师,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省济南市。

成员:丛慧芳,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二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成员:李伟莉,主任医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合肥市。

成员:孔桂茹,主任医师,青海省中医院,青海省西宁市。

成员:夏敏,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

成员:张帆,主任医师,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贵州省贵阳市。

成员:周忠明,主任医师,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武汉市。

成员:王永周,主任医师,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四川省泸州市。

成员:曹亚芳,副主任医师,四川省第二中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成员:彭卫东,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成员:石玲,副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成员:胡五星,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13

秘书:王妍,副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5.起草和评审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在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文献研究总结

后,按照德尔菲法,筛选专家,起草问卷,进行了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分别对答卷进行了统

计分析总结,形成了指南草稿。

草稿完成后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工作组成员认真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形成了指南初稿。

撰写初稿形成推荐建议时考虑了推荐的治疗、预防方案对健康的益处、副作用以及危险。

工作组将指南初稿向行业内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集中整理、讨论

确定是否采纳并提出理由,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评价稿。

召开专家咨询会,将指南评价稿提交妇科专家指导组,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形成专家

共识。同时选取不同地域12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包括不同类别、

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开展指南一致性评价。完成了241例指南一致性评价,中医诊断一致

率99.59%,西医诊断一致率98.34%,证候分类、治则一致率分别为98.76%、97.51%,方剂

使用一致率为64.73%,药物组成一致率64.73%,中成药使用一致率46.47%,其他治疗方法

一致率为22.82%,预防调摄方面一致率为96.68%。说明评价稿与中医临床一致性高,符合

临床实践,但在中医其他治法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广。

6.本指南形成推荐治疗方案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及参与论证的有关专家通过医保政策、

临床经验、随访调研等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观点和选择意愿,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

性。

7.本指南通过审评后,将通过发布会、指南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学术

会议、学术期刊等多种渠道宣传、贯彻、实施,在行业推广应用。

8.本指南计划定期更新。根据本学科研究进展情况,如有新的干预方法产生并有最佳

证据、发现现有干预有严重缺陷等,应对本指南进行修订,拟三年修订一次、届时将由指南

编写委员会和相关人员对新出现的证据加以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由指南编写组决定是否

对指南予以修订。

9.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

荐建议的形成。

10.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

14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

(修订)

编号:SATCM—2015—BZ〔206〕

编制说明

立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

项目承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项目工作组:魏绍斌金哲赵红张帆李伟莉

王东梅丛慧芳周忠明孔桂茹夏敏

王永周曹亚芳彭卫东王妍石玲

胡五星尹小兰

二〇一六年七月

15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

编制说明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项目于2014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立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担。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关于印发

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华中医药学

会组织成立了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经个人报名、妇科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

2015年2月底成立了带下病(修订)项目工作组。项目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了文献

研究、三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临床一致性评价)等工

作,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完成

了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的草案,包括:名称、

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以及参考文献和说明等部分。经专家

指导组审核后,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形

成送审稿。现就《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完成、协作单位

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号“关于印发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立

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项目制修订工作,其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妇科项目,包

括带下病(修订)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项目负责人魏绍斌。本指

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并总体指导、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

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妇科专家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执行督导。成都中

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协作单位有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山东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二院、重庆市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青海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湖北省中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四川省第二

中医院、云南省中医院。

(二)主要工作过程

2015年2月在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组建了带下病(修订)项目

16

工作组。随即开展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工作。2015年5月工作组主要成员参加在石

家庄召开的全国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项目工作会,接受了此次中医临床诊

疗指南制修订和治未病标准项目的各阶段实施技术方案培训。2015年3月-8月工作组完成

了文献研究、文献筛选与评价以及专家共识收集合成证据,形成证据分级及推荐意见。2015

年9月-2016年1月完成三轮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形成了文献研究总结、调查问卷分

析总结、指南修订草稿。2015年10月9日组织了专家论证会,邀请10位中医妇科学、中

西医结合妇科学、指南研究方法学等专家对指南修订初稿进行论证,会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

形成《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评价稿。2016年1月~3月项目工作组向中

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30位同行业专家发送评价稿征求意见,返回20

位,项目工作组讨论了专家提出的所有意见,决定是否采纳并提出了理由。2016年1月~

2016年5月项目工作组组织12家三级医院对评价稿开展了回顾性和前瞻性病例共计241例

(1年内)的临床一致性评价,撰写了临床一致性评价报告。根据征求专家意见结果,结合

临床一致性评价报告结果分析,2016年6月形成了指南草案。2016年7月项目工作组将形

成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草案初稿和《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

病(修订)》编制说明等材料,提交妇科专家指导组全体成员审核,工作组根据审核意见再

次对草案初稿进行修改。2016年9月项目工作组邀请包括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科、

统计学、标准化等的4位专家进行指南方法学的质量评价(AGREEⅡ工具)。同时根

据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反馈的意见,对指南草案初稿又作了全面的整理、修改,形成指南

草案定稿,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送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网上发布,全国征求意见

后再次修改,形成送审稿。

本次指南修订的编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带下病临床指南修订研究

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专家问卷调查

17

统计分析形成《诊疗指南》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

同行评价

专家指导组审核

公开征求意见

送审审查

审议发布

(三)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本指南的起草人员根据参与情况,分为主要起草人、参加起草人和咨询认证专家,各人

18

的具体信息及所做工作见下表。

1.主要起草人

姓名学位职称单位、职务承担工作

魏绍斌学士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

属医院妇科主任订)》负责人。负责组织申报、实施、

总结。

王妍硕士副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秘书,负责文献研究、专家调查问卷

医师属医院妇科统计、一致性评价病例统计等。参加

起草、修改,起草编制说明。

2.参加起草人

姓名职称单位、职务承担工作

金哲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医院妇科主任

赵红主任医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

中医妇科主任行征求意见

王东梅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

医院妇科主任行征求意见

丛慧芳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二院妇科主任

李伟莉主任医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

第一医院妇科主任行征求意见

孔桂茹主任医师青海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

妇科主任行征求意见

夏敏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院妇科主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

任行征求意见

张帆主任医师、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

院长行征求意见

周忠明主任医师、湖北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

妇科主任行征求意见

19

王永周主任医师、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

院妇科主任行征求意见

曹亚芳副主任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

医师妇科副主任

石玲副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参加文献研究、专家调查问卷统计、临床

医师医院妇科一致性评价

胡五星硕士成都中医药大学参加文献研究、专家调查问卷统计、一致

研究生性评价病例统计等。

3.咨询认证专家

姓名职称单位、职务承担工作

吴克明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属医院

曾倩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属医院

傅萍主任医师杭州市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段彦苍副教授河北中医学院同行征求意见

姜丽娟主任医师云南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临床一致性评价,同行

征求意见

刘瑞芬教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附属医院

刘雁峰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直门医院

马慧荣教授河北中医学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宋殿荣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二附属医院

王小云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许丽绵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一附属医院

闫颖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同行征求意见

20

一附属医院

崔晓萍教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质量方法学评价

医院

丁红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质量方法学评价

属医院GCP中心

金哲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质量方法学评价

方医院

赵红主任医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质量方法学评价

二、指南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指南编制原则

本指南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原则,按照“能够为中医行业内实际应用,

能被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与国际诊疗指南接轨”的要求,采用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

南编制技术方法开展带下病指南(修订)的研究。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编制本指南的前提,也是保障指南质量的基础。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

循科学性原则。

团队广泛调查了国际形成循证指南证据的方法,提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献研究

法”、“专家问卷调查法(Delphi法)”、“专家会议法”三法合一的研究方法,保证了诊疗指

南的科学性。

团队制定了中医循证指南研制的“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文

献评价和证据等级的确定”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文献检索”按国际通行要求方法进行,

要求查找古今中外与带下病的相关文献;“文献综述”提出了保证指南研制质量的工作要求,

对其中的临床文献按不同类别提出了文献评价方法并逐条文献进行了评价评分;在“证据等

级的确定”这一环节,团队自主开发了“中医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这一研制循证性中

医指南的关键工具并付诸实施。

专家问卷调查采用国际广泛应用的Delphi法为基础加以改良,结合中医药行业的具体

情况,提出了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调查专家遴选办法、各轮问卷的形成方法、答卷数据处理

的统计分析方法,使之成为有效凝聚专家共识的方法。

21

按照团队提出的“专家会议法”要求,项目工作组邀请了以中医妇科学专家为主,相关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学科专家、指南研究方法学与中医文献学专家、管理学专家等组成的专家

论证组召开专家论证会,就项目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形成的指南草稿,特别

是其中存有争议、有待讨论、商榷的内容,请专家们给出较客观的和专业化的意见,形成本

指南初稿。

2.实用性

本指南研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妇科带下病的临床医疗行为,给临床医生推荐可以实

际应用的带下病诊断、中医辨证和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即本指南要求适用于妇科临床,使临

床医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易于实际操作,能在中医诊治带下病的医疗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实

际应用。

在指南研制过程中,不仅查找了相关的中医古籍论述、现代大量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临

床报道、国内外诊疗文献、学术著作与教材等,将相关论述经文献综述形成调查问卷,调查

了分布于全国各地区以中医妇科临床医师为主的专家,集中他们的意见,再经过专家论证和

行业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将形成的评价稿邀请12家三级甲等医院者作了241例患者的临床

一致性评价,诊断治法相关评价项目的一致性均达到90%以上,部分一致性较差,值得临床

推广。使本指南从研制过程到结果保证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规范性

本指南在研制过程中,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妇科专家指导组的要求,主要遵照《ZYYXH/T473-

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

要求(试行)》以及已经颁布的各项相关标准、指南实施。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包括文献检

索和文献评价方法、专家问卷调查方法、循证证据形成方法、专家论证会方法、专家质量方

法学评价方法、临床一致性评价方法等,均按照国际比较公认,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标准化团队长期研究形成、为《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所采纳的方法进行。保证了本指

南的研制方法,包括技术方法及形成的指南规格体例、名词术语、诊疗措施、语言文字等的

规范性要求。

(二)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和依据

1.指南的主要内容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共有6个组成部分:范围、术语和定义、诊

22

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体征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鉴别诊断

(4)辨证

——辨证要点

——证候

(5)治疗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中成药

——食疗

——穴位外治法

(6)预防和调护

2.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

(1)文献的收集和筛选

以网络检索为主,同时使用手工检索。以“带下病”、“带下过多”、“带下过少”“诊断”、

“治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作为检索词组合,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

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等,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6年2月;以“precociouspuberty”、“Diagnosis”、“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等作为检索词,检索

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美国国立指南库(TheNational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等,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对于来自同一

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

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手工检索主要检索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

23

以及相关中西医妇科教材、专著,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

文等文献。

在基于文献研究确定调查问卷,调查获得最终结果后,以问卷结果确定的方剂、中成药

及其他疗法名称,再进行一次检索,以防止漏检,并获得高质量的证据。制定一套明确的文

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阅读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文献以各类规范及治疗性

研究为主。主要选择:已发布的指南、规范、标准、诊疗方案及教材,最新现代医学诊断,

随机对照研究、半随机对照研究、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准备纳入调查问卷者等。排除文献为

不足以影响临床的理论探讨,设计不好及写作较差的临床报道,非名老中医的、未取得广泛

共识的自拟方的临床报道。

(2)文献的评价和分级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收集的临床试验类文献进

行筛选。首先阅读摘要,再对可能合格的文献资料,逐一阅读和分析,对有疑问和分歧的文

献数据与作者联系,获得有关信息后再决定取舍或在选择过程中作说明分析。

此外,依据循证医学要求,“按病人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病因、地区分布

情况等进行分配的临床试验”应排除在外,但中医学特点恰在辨证论治、因时制宜、因地制

宜、因人制宜等个体化诊疗,因此,依据随机或半随机分配方法,按病人特点进行分配的临

床试验,仍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所纳入的证据均使用结构性摘要表,并按照

本指南选用的分级体系来进行评价。

符合文献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可成为指南的证据: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为高等

级推荐的证据,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为次级或低强度推荐的证

据。此外,也可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

(3)文献研究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选取质量较高、

技术先进、有效性好、安全性好的临床文献资料作为循证证据的主要来源,撰写文献研究总

结。

(4)问卷调查

项目工作组在《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带下病》2012版基础上,通过对文献研究总

结研讨后,采用Delphi法,撰写专家调查问卷,向按标准遴选出的专家作三轮问卷调查。

专家遴选的标准:对本病种擅长的临床专家,包括部分中医文献研究学者在内,精通本学科

的业务,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高级职称和长期临床工作经验、有兴趣和能够坚持完成数轮

24

专家调查,遴选专家时同时考虑到专家分布的地域性。他们是:魏绍斌、吴克明、曾倩、金

哲、丛慧芳、许丽绵、宋殿荣、马慧荣、段彦苍、赵红、刘瑞芬、王东梅、傅萍、姜丽娟、

夏敏、王永周、孔桂茹、王小云、闫颖、冯晓玲、侯丽辉、蒋桂林、李伟莉、曹亚芳、谈勇、

张晋峰、张婷婷、闫颖、刘雁峰、张帆。三轮分别收回29份、29份、25份反馈答卷。

对专家答卷的统计分析,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主要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x、

等级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变异系数CV)进行评价,按照数理统

计结果,分析汇总专家意见,由上一轮调查问卷形成下一轮调查问卷,再总结形成了《中医

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草稿。

(5)专家论证会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草稿完成后,于2015年10月9日,邀请

了10名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科、文献研究、标准化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他

们是:罗颂平、杜惠兰、许丽绵、张婷婷、魏绍斌、韩延华、王东梅、谈勇、许小凤、段彦

苍。会议就工作组提出的指南草稿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对其中的技术内容进行充分论证,

对草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工作组汇总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医妇科临

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初稿并报送妇科专家指导组。

(6)同行征求意见

妇科专家指导组于2016年1月向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与指

南相关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承

担过与指南相关的国家和行业中医药科研项目并获得各级奖励的单位、参加过带下病诊疗指

南制修订工作的单位、参加过与指南相关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制定的单位、与指南相关的

学术团体的成员单位,30位专家发送了“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初稿及

征求意见表。至2016年3月征求意见截止期,共收到回复20份,提出意见20条。项目工

作组按照“循证”等原则逐条讨论了专家们的意见,提出了采纳、不采纳的意见及理由,以

之为依据,对指南进行修改,形成了“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评价稿。

(7)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

妇科科专家指导组于2016年9月1~19日邀请包括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科、统计

学、标准化等专业的4位专家,应用AGREEⅡ工具对“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

订)”评价稿进行指南方法学的质量评价。“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评价稿

方法学质量评价组崔晓萍、丁红、金哲、赵红4位专家对指南总体质量的评分为7-6-7-6分,

4位专家均表示“愿意推荐使用该指南”。妇科专家指导组将方法学质量评价专家返回的“带

25

下病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表”转交项目工作组,汇总形成了“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

病(修订)方法学专家质量评价总结”。

(8)临床一致性评价

项目工作组于2016年1月到2016年5月开展了临床一致性评价。采用病例调查分析

方法,在专家指导组指导下,选取了不同地域12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开展符合

指南疾病诊断的住院病例或门诊病例调查,要求保证病例数据的可溯源性。评价单位以三级

医院为主,同时包括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病例选取时间范围为近1年内,病例总

数241例并符合统计学要求。

项目工作组对病例调查表和各单位一致性测试报告做了汇总统计,其中带下过多192

例,带下过少49例,其中医诊断一致率99.59%,西医诊断一致率98.34%,证候分类、治则

一致率分别为98.76%、97.51%,方剂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