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精华版)一、世界地理概述1.大洲、大洋的面积与分布特点:①七大洲面积顺序——亚非北南南欧大(或亚非美美,南极欧洋);②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位置最南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③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④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⑤各大洲中央经线——亚洲101ºE,欧洲30ºE,非洲20ºE,大洋州澳大利亚135ºE,北美洲101ºW,南美洲60ºW。2.大洲界线: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60°E)、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和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③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170ºW,66°34′N);④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80ºW,10°N);④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德雷克海峡;⑤非洲与欧洲分界——直布罗陀海峡;⑥欧洲与北美洲分界——丹麦海峡。3.大洋分界线:①太平洋与北冰洋分界———白令海峡;②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③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经过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146°E经线;④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⑤大西洋与北冰洋的分界———挪威西海岸(约61ºN)至冰岛再到格陵兰岛的最短距离一线。4.七大洲地形特征:大洲地形特征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②地势中高周低,起伏很大。非洲①“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②地势起伏较小;③东部纵贯巨大的东非裂谷带。欧洲①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大(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势南北高,中部和东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广阔平原,东部低缓高原和山地)。南美洲①地势西高东低;②西部安第斯山纵贯南北,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大洋州澳大利亚①地势东西高,中间低;②地形分三大地形区,东部为纵贯南北的大分水岭,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南极洲①冰雪大陆,大陆冰川广布;②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5.海底地形:主要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等类型,大洋底又分为海岭、海盆、海沟等。6.世界的居民和国家:①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A、亚洲东部和南部←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发展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B、欧洲西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C、北美洲东部(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②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加中,美巴澳。③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13个)——中印美印尼,巴巴俄孟加,尼日日本墨,菲律埃塞俄。④地跨两大洲的国家(9个)——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五国跨亚欧)、印度尼西亚(跨亚大)、埃及(跨亚非)、巴拿马(南北美)、美国(北美大)。7.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点成因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º之间全年高温多雨(>2000mm)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º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气温高,干季湿季明显交替。(750—1010mm)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º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1500mm)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全年炎热干燥(<125mm)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º—35º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1010mm)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10mm)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º—55º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00—600mm)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冬寒夏热,干旱少雨。(<400mm)深居大陆内部,加上山地阻挡,受海洋影响小。(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º—60º之间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匀。(700—1010mm)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北纬50º—70º之间的大陆冬长寒,夏短暖,降水少。纬度较高。(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北冰洋沿岸全年严寒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寒带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内陆全年酷寒纬度最高,受极地高压带控制。(全年受冰洋气团控制)高原、山地气候海拔3500米的高山终年低温,垂直变化明显海拔高8.影响气温的因素:⑴纬度(或太阳辐射):气温从低纬向高纬度递减;气温年较差从低纬向高纬递增;气温日较差以副热带大陆的沙漠最大,赤道和高纬度较小。⑵下垫面状况——①地形地势:包括海拔高度、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谷地盆地夏季热量不易散失而成为高温中心,冬季易使冷空气堆积形成低温中心(但若周围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侵入也会成为温暖中心);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可使其附近温度较同纬度高;背风坡气流下沉产生的焚风效应使温度较高;山地比附近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②海陆位置:主要指离海远近,受大陆或海洋影响的大小。③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④植被状况:植被覆盖影响吸热与放热,植被可调节气温;植被良好的绿地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小于裸地。⑤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不同: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⑶大气运动:如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与冬季风源地的距离等。⑷天气状况:阴雨天和晴天的气温及日较差不同。⑸人类活动: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9.影响降水的因素:⑴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影响。⑵天气系统——如锋面、气旋与反气旋、低压槽、高压脊、锋面气旋等。⑶地形地势:迎风坡多;背风坡少;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⑷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岸或西岸。⑸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⑹其他下垫面状况: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⑺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10.影响气候的因素:⑴太阳辐射:影响气温,形成不同的气候带。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⑵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的影响。⑶下垫面状况:包括:①海洋和陆地影响;②地形地势的影响;③不同地面反射率的影响;④洋流的影响;⑤不同植被覆盖率地面的影响,等。⑷人类活动的影响。11.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①纬度或太阳辐射因素,使等温线与纬线平行;②海洋的影响,使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③地形地势,使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12.等温线弯曲的基本规律:⑴影响等温线弯曲的因素——①海陆分布;②地形地势;③洋流;等。⑵基本规律——“高高低低规律”:①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如夏季的大陆、冬季的海洋、地势低的地区、暖流流经地。②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如冬季的大陆、夏季的海洋、地势高的地区、寒流流经地。⑶因洋流形成的等温线弯曲,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13.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世界降水的分布大致呈带状分布,即从低纬到高纬,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和极地少雨带相间分布。14.形成各气候类型的主导因素:①纬度位置——极地气候、亚寒带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②气压带风带:A、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B、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③季风:A、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影响而成;B、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影响而成。④海陆位置:A、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深居内陆而成;B、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影响。15.部分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成因:①四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高原东部沿海、中美洲东北部沿海,成因:纬度低+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沿岸暖流。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赤道附近,成因: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对流运动弱),降水相对较少。③西风带沿海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成因:位于安第斯山东侧,受山地阻挡,位于西风的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南北美洲西岸气候呈狭长带状分布——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呈南北延伸、狭长的带状分布。成因:主要受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气候分布不能向东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16.气候类型的判断⑴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据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气候带;二是据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主要指大陆东、中、西部);三是在前述两点基础上,对照世界各气候的分布规律确定气候类型。⑵根据气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数据或图)判断气候类型: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来判断。①根据气温变化确定南北半球——以形定位。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为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为南半球。②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均温数值判断所属气候带——以温定带。各气候带的气温标准见下表:气候带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年均温(℃)热带≥15℃≥20℃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0~15℃温带<0℃>15℃亚寒带<0℃<15℃苔原带<5℃冰原带<0℃③根据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17.世界的主要自然带:①各自然带的气候、植被、土壤类型及典型动物:自然带名称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典型动物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砖红壤猩猩、河马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象、孔雀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燥红土长颈鹿、羚羊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荒漠土袋鼠、沙漠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猕猴、灵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阿尔卑斯山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褐土松鼠、黑熊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黑钙土黄羊、旱獭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荒漠土双峰驼、子午沙鼠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驼鹿、紫貂苔原带苔原气候苔原冰沼土驯鹿、北极狐冰原带冰原气候冰雪裸地未发育北极熊、海豹②相关问题:A、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故自然带的名称多以植被类型来命名,但自然带名称比植被类型多一个“带”字。B、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带,一种自然带对应一种气候类型。但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带有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降水较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8.世界的水资源:①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②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A、亚洲、南北美洲径流资源很丰富(亚洲总量最多),而非洲和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径流资源则比较少(除南极洲外);B、世界上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前七位的国家是——巴俄加美,印尼中印(人均水资源最多为加拿大)。19.世界的耕地资源:①分布——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②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美印中俄。20.世界的森林资源:①分布地区: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亚洲马来群岛一带;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②森林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俄巴加美中印尼。21.世界的草场资源:①两种草场的分布——A、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州(非洲是世界上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洲):B、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②世界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澳大利亚、中国、美国、阿根廷、新西兰、俄罗斯、蒙古等。22.世界的水能资源:①世界水能蕴藏量居前六位的国家——中俄巴美加刚[刚果(金)]②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23.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概况:①铁矿——乌克兰、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巴西、加拿大、印度等。(世界著名铁矿产地——俄罗斯库尔斯克、法国洛林、瑞典基律纳、英国奔宁山脉附近、美国五大湖西部、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巴西高原、澳大利亚西部等)②煤炭——A、主要分布在三大煤带:a、世界最大的煤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一直到英国;b、第二大煤带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c、南半球主要煤带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B、世界煤炭储量最多的三个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C、世界著名的煤田——德国鲁尔煤田、英国奔宁山脉、乌克兰顿巴斯煤田、俄罗斯库兹巴斯煤田、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澳大利亚东部,等。③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沿岸(世界最大石油储藏区、生产区、出口区)、拉美(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和中国)、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西欧(英国、挪威等的北海油田)。④其他矿产:铝土矿——澳大利亚、几内亚、牙买加、圭亚那。铜矿——赞比亚、秘鲁、智利。锡矿——东南亚锡矿带——自缅甸南部沿缅泰边境、马来半岛至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是世界最大的锡矿带(储量占全球2/3以上),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黄金——南非产量、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金刚石——刚果民主共和国产量居世界第一。磷矿——非洲摩洛哥储量占世界一半以上。铀矿——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中国。二、东亚和日本1.东亚地理概况——东亚东、西部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差异较大。①海陆位置:西部位于内陆,东部临海,海岸线长。②地形与河湖: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多为内流河、湖;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河湖多,东缘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③气候:自西向东气候从大陆性向海洋性过渡,西部气候干燥,大陆性明显;东部气候湿润,季风气候典型。④经济:西部交通不便,经济较落后,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工业和采矿业为主;东部多港口,交通便利,城市众多,发展工农业、交通、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2.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西佰利亚为冷高压、海洋为低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东亚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4.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界线——秦岭(34°N)—淮河(33°N)—日本中部(38°N)5.日本的地形特征——多山岛国,海岸曲折,多地震火山。6.日本的气候特征——海洋性季风气候。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和强大日本暖流的影响,海洋性显著特征显著。其海洋性特征表现为:与同纬度的亚洲大陆相比,日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分布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最高气温月和最低气温月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7.日本的日本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冬夏季节的降水差异及原因——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量大于太平洋沿岸。原因:冬季,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时水汽有所增加,变得较为湿润,在日本海沿岸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冬季气温低,主要是降雪);而太平洋沿岸处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量大于日本海沿岸。原因: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太平洋沿岸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而日本海沿岸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8.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多港湾、矿产和能源缺乏。9.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五个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原因:①矿产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原燃料和产品对外依赖度高,且原燃料多从太平洋航线运来,工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便于原燃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就接近了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港口;②太平洋沿岸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捷;③沿海为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建厂;④工业布局在沿海可减少陆上运输,降低运输费用。10.日本的经济特征——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大,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国家。三、东南亚1.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位置——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通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亚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2.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上游流水切割作用显著,河谷呈V字形,水能丰富,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三角洲是本区最大平原;马来群岛地形多山,多火山地震。3.东南亚的两种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②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每年6—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5月为旱季。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4.东南亚的自然资源主要有:①热带气候资源;②热带森林资源;③热带生物资源;④水力资源;⑤矿产资源(石油、锡矿);⑥旅游资源;等。5.东南亚的两种主要矿产——锡矿和石油。从中国云南向南,经过缅甸、泰国,穿过马来半岛延伸到印度尼西亚一带,为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产锡国。印尼、文莱是主要石油出口国。6.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使东南亚各国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长期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各国发展了外向型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7.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丰富的资源(农、林、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③大量廉价的劳动力。8.东南亚的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盛产稻米和多种热带经济作物。①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②热带种植园农业: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产地,盛产胡椒和金鸡纳霜等。9.新加坡经济发展条件分析:⑴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十字路口”和航运要冲;地处东南亚的地域中心、各国贸易的集散地。②港口优良。天然良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可停泊许多艘大型轮船。③实行自由港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船只,招商引资,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④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环保,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⑤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大力发展旅游业。⑵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贫乏,对外依赖严重,易受世界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四、南亚1.南亚的地形分为三大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狭长崎岖;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平坦开阔,略呈弧形;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高东低,古老低矮。2.南亚的三大河流是: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3.南亚的三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⑴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季风时期为旱季,旱季后期(3—5月)南亚地区气候炎热,形成南亚特有的热季,6—9月吹西南季风时期为雨季,故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可分为凉季(10—次年2月)、热季(3—5月)、雨季(8—9月)三季。成因: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别是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同时由于夏季陆地增温快,在印度西北部形成的低气压中心,强烈吸引着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增强。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来自较高纬度的亚洲内陆地区,气流凉爽干燥。⑵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南亚西北部的塔尔沙漠一带。特点:常年炎热干燥。成因: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b、夏季西南季风不易到达或影响小;c、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⑶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南亚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山地有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常年气温较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成因:海拔高。4.南亚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原因:南亚北面有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侵入,加上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因而成为冬季同纬度温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世界上热带气候分布纬度最高的地区。5.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热月为五月的原因——①五月,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雨季未来临,晴天多,气候干燥,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上升快(七月时因雨季降水多,使气温降低)。③因北面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6.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的原因:位于山地迎风坡,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受到地形阻挡抬升,地形雨丰富。7.印度发展农业的条件:⑴有利条件——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充足。④劳动力丰富。⑤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经验丰富。⑵不利条件——多水旱灾害。8.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分布:水稻——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小麦——印度西北部;甘蔗——恒河平原;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三角洲;茶叶——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9.印度的工业分布——三大工业区。⑴东北部工业区:位于德干高原东北部,又称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是在当地煤、铁、锰等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主要有采矿、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部门,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⑵西部沿海工业区:以孟买为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⑶南部新工业区:主要工业中心有班加罗尔等,主要发展新兴的软件产业,被称为印度的“硅谷”。10.孟加拉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⑴自然原因:①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多暴雨,降水丰沛;②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河道弯曲,排水不畅;④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⑤飓风和风暴潮的影响。⑵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五、中亚1.中亚的地理位置:中亚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自古即是沟通亚欧的必经之地,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第二欧亚大陆桥”均经过该地。2.中亚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③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④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3.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以及工业和居民用水增加,使流入咸海的水量日趋减少;②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不断缩小,湖水盐度越来越高。4.中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和有色金属丰富(中哈油气管道)。5.中亚棉花生产条件分析——有利:①平原地形且面积广阔,耕地多且多沙质土;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③有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做灌溉水源(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6.中亚“白风暴”的成因——中亚沙尘暴中因含有较多白色的盐粒被称为“白风暴”,其成因是:①因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湖泊萎缩,使土壤表层和裸露的湖底形成较多的盐粒;②该地多大风,风力侵蚀作用强,大风易降裸露地表的盐粒卷入空中形成白风暴。六、西亚和北非1.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特征——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士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海上交通要道)。2.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征: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及附近,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炎热干燥,河流较少,地表植物稀少。3.西亚和北非的气候——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4.西亚和北非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是圣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5.西亚和北非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区,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大浅多好)。6.西亚和北非的石油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输出方式主要以输油管道和海运为主。西亚石油输出路线主要有:①油田油管→地中海、红海沿岸→海运到世界各地;②波斯湾→好望角或苏伊士运河→西欧、北美(运输量最大);③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日本、中国、韩国等。7.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主要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两大支流会合而成,每年6—10月为汛期,使尼罗河下游历史上每年6—10月定期泛滥。①白尼罗河流量季节变化小的原因——发源于赤道附近全年降水均匀地区,沿途多湖泊沼泽对径流有调蓄作用;②青尼罗河流量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流经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的干湿季明显交替,使径流季节变化大,导致尼罗河下游历史上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修建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利: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弊:①下游河水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淤泥减少甚至没有,使土壤肥力下降;②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使尼罗河三角洲受海浪侵蚀严重,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③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海潮上涨,加上没有了河水无定期泛滥的冲刷,导致土壤盐碱化;④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减少,使河口渔业资源减少,鱼产量锐减;⑤库区淹没土地,迁移居民;⑥引起尼罗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9.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航程,比绕道好望角缩短了8000—10100千米,被称为“东西方海上的捷径”。运河收入是埃及经济支柱之一。10.撒哈拉地区热带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①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气候十分干旱;②东北部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来自亚洲内陆,很干燥,故沙漠直抵东部红海之滨;③非洲大陆南窄北宽,该地大陆宽广,使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大广;④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⑤撒哈拉地区的高原地形起伏不大,使各地的干旱气候差异很小;⑥北非海岸平直,陆地轮廓完整,使广大内陆地区不易受海洋的影响。11.地中海农业——也叫地中海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是指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型农业。油橄榄、葡萄、无花果(还有柑橘、柠檬等)等经济作物是地中海农业的标志作物,而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则是地中海农业的传统特色。粮食作物以耐旱的大麦、小麦、玉米等为主,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等。西亚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即有地中海农业。12.埃及——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个地跨非、亚两洲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沙漠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0%以上,尼罗河是埃及最重要的水源,因此,埃及的耕地、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分布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长绒棉、石油、苏伊士运河收入、侨汇收入和旅游业是埃及的五大经济支柱。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德拉肯斯山脉、刚果盆地等地形区,东部纵贯东非大裂谷。2.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以南,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裂谷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断裂陷落而成,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断层(地堑)。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火山、地震频繁,谷底深陷,湖泊连串,有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3.刚果盆地的成因——原为内流湖,后因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4.非洲气候特点——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带作南北对称分布。5.非洲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的原因——①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南北所跨纬度大致对称;②高原地形,起伏不大,利于气候带东西向延伸;③海岸线平直,大陆轮廓完整。6.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伸展到15°N的原因:①沿岸有赤道逆流和几内亚暖流的增温增湿的作用;②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③该地位于高原边缘,对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阻挡抬升作用明显,形成丰富的地形雨。7.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全年气温高,干季湿季明显交替,每年5—10月为北半球湿季、南半球干季,11—次年4月为北半球干季、南半球湿季,使非洲热带草原呈现出一岁一枯荣的变化,也导致了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8.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主要有:①矿产资源:黄金——南非;金刚石—刚果(金)、南非;铜矿——刚果(金)、赞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铝土矿——几内亚;铀矿——南非;铁矿——利比里亚;煤炭——南非。②生物资源:主要是热带草原、热带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③水力资源:刚果河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④土地资源广阔肥沃。⑤光热资源充足。9.非洲的经济特点——以初级产品经济为主,工农业发展缓慢,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业为主,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游牧业等,南非有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及地中海农业,北非有灌溉农业和地中海农业;工业以采矿业为主,制造业落后。10.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①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和经济增长速度。②粮食问题——粮食生产水平低,粮食产量低,人均粮食产量为各洲最低,缺粮严重。③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过牧等生产方式,导致生态恶化,致使环境恶化。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八、欧洲西部1.欧洲西部的地形:①地形特征——平原山地为主,多冰川地形。②地形分布:A、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为波德平原、以西为西欧平原。B、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勃郎峰为本区最高峰。③主要的冰川地形——“千湖之国”芬兰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湖泊多为冰川湖(包括冰蚀湖和冰碛湖);挪威沿海的峡湾海岸;波德平原平原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区的角峰、冰斗、U形谷等。2.欧洲西部的气候:①气候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自西向东逐渐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②海洋性特征显著的原因——A、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因素: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常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B、海陆位置和海陆轮廓因素:位于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海洋深入陆地,各地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C、地形因素:中部为平原,再加上阿尔卑斯山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深入内陆;D、洋流因素: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③气候的分布——A、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西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B、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夏季凉爽,光热不足,气温日较差小,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但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农业中主要发展畜牧业,特别是乳畜业发达,种植业则主要种植喜凉的作物麦类、青贮玉米、马铃薯、甜菜、花卉、亚麻等,一年一熟。B、地中海气候:发展地中海农业,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等亚热带水果和油橄榄等。3.莱茵河的特征及成因——①河流特征:水流平缓、河网较密、水量充沛且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②河流特征的成因:平坦的地形、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较好的植被覆盖、河流侵蚀力弱。4.欧洲西部的农业:①农业特点: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小,但农业发达,生产水平高,农业现代化对生物技术和机械化都很重视,畜牧业比重超过种植业。②主要农产品出口国:荷兰、丹麦是世界上的乳畜大国,大量出口火腿、香肠、乳酪等乳畜产品;荷兰素有“鲜花王国”和“郁金香王国”的美誉(园艺业发达);法国是欧洲西部耕地面积、农业产值、粮食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巴黎盆地是重要的小麦产区。③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乳畜业、混合农业、园艺业、地中海农业等。5.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①自然原因: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多雾,日照少,很多地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多汁牧草生长很好,适合发展乳畜业。②社会经济原因:A、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喜食乳畜产品的习惯,市场需求量大;B、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和精饲料作物,以补充奶牛的营养需要,保证奶产品的高品质;C、机械化程度高,缓解劳动力紧缺的问题。6.欧洲西部的工业:①工业特点: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化最早的地区,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工业部门齐全,传统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发达。②工业分布:欧洲西部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至意大利的“十”字形地带,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③主要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法国的巴黎盆地、意大利西北部工业区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英国的苏格兰地区、德国南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7.欧洲西部的人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白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欧洲西部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现代型,欧洲西部发达国家是世界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8.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①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阿尔卑斯山区和挪威峡湾海岸等地的自然风光,又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产生名胜古迹,还有独特的风土人情;②海陆空交通发达,交通便利;③经济发达,市场距离短;④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9.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⑴自然原因——①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使该地区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②大部分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冬季河流无结冰期,全年均可通航。③地形多平原,使河流流速平稳,利于航行⑵社会经济原因——①有世界著名的工业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输需求量大;②修筑了许多人工运河连接各主要河流,大力整治河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内河运输网。10.德国重要的战略位置——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11.德国的地形与农业——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北部是北德平原(波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土壤贫瘠,夏季凉爽,冬季阴冷,日照时间少,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主要发展畜牧业;中部是中德山地,谷地宽广,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日照时间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生产葡萄、烟草、啤酒花和水果,谷地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山地牧场。12.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法国洛林铁矿区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九、欧洲东部和北亚1.俄罗斯的地形:①地形特征——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②地形分布——叶尼塞河以西多平原,主要有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叶尼塞河以东多高原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二者以勒拿河为界。2.俄罗斯的气候:①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②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③俄罗斯气候冬寒长、夏暖短的原因——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光热少,因而气温低;B、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受北冰洋的影响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气候严寒;C、东部、南部地势高,阻拦了太平洋气流深入。3.西伯利亚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①纬度较高,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②冬季日照时间短;③奥伊米亚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海拔较高;④盆地开口面向北冰洋,深受北冰洋冷空气影响,且盆地地形有利于寒冷空气的滞留堆积;⑤深居大陆内部,冬季受大陆影响降温幅度大;等。4.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小的原因——①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②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活动少,且从南向北的流向与俄罗斯人流物流方向(东西向)不一致,使运输需求量小。5.鄂毕河下游(西西伯利亚平原)多沼泽的原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易积水;④河流多凌汛,易致河水泛滥。6.伏尔加河和西伯利亚河流的汛期特点——伏尔加河和西伯利亚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一半以上)、雨水(约三分之一)和地下水,以积雪融水补给量最大。有明显的春汛(积雪融水补给而成),春季径流量大,夏汛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冬季河流径流量小。7.俄罗斯的资源——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然资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其中矿产、水能、森林等资源尤为突出。森林资源、耕地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和煤、铁、石油、天然气、黄金、铜、铅、锌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主要的煤田有库兹巴斯,库尔斯克是世界最大的铁矿区,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第二巴库和秋明油田,有色金属矿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区和东西伯利亚山地。8.俄罗斯的工业:①特点——工业基础雄厚,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民用轻工业薄弱。②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机械、化学等,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③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有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9.俄罗斯的农业:①特点——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实力强,但谷物产量不稳定。②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等。③农业分布——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中部和南部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以及西伯利亚各大河流上游谷地。④俄罗斯农业谷物产量不稳定的原因——纬度高,气温低,生长期短,热量不足,自然灾害特别是低温冷害频发。10.俄罗斯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原因:①俄罗斯虽然多大河,但由于封冻期长,通航期短,只有伏尔加河等少数河流运输量较大;②俄罗斯海岸线虽然很长,但是除了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有较长的封冻期,而且除北冰洋以外,其它各海域港口与外洋联系,都必须经过别国海域,对外航运十分不便;③俄罗斯国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的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但河流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向货运流向不一致,故货运主要依赖长距离的铁路运输。④俄罗斯冬季漫长,气候恶劣,铁路运输的连续性强。11.摩尔曼斯克成为北冰洋沿岸不冻港的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十、北美1.北美的地形特征——明显分为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①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分布,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而成,多火山、地震;②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湖泊等,南部为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西部是地势较高的高平原;③东部高原山地区:为久经侵蚀的低缓的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2.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a、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使北美东部广大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b、使山脉西侧40°N—60°N的迎风坡地形雨丰沛,而山间高原盆地因位于背风坡或因地形闭塞,降水稀少,气候干旱;c、由于西部高大山脉的阻挡,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d、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②东部低缓的高原和山地:对大西洋水汽阻挡作用不明显,使北美大部分地区降水从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同时,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而东南坡则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③中部平原:纵贯南北,南北冷暖气流都可顺利进入大陆内部(龙卷风最多地区)。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使气温年较差较大,气候大陆性较强。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3.加拿大人口、重要城市集中分布在南部狭长的东西走廊地带的原因——①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②多为平原,适合种植春小麦及发展畜牧业;③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和经营的地区,开发历史悠久;④邻近经济发达的美国;⑤交通便利。4.美国矿产资源的分布:①煤炭——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部和北部;②铁矿——五大湖西部;③石油——加利福尼亚南部、墨西哥湾沿岸、阿拉斯加州;④铜矿等有色金属——西部高山区。5.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高度机械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具体特点:①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能源消耗量大,生产规模大、生产率最高。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③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但进口热带农产品)。④实行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即地区专业化)。6.美国主要的专业化农业区和农业带:①小麦区:位于大平原中部(冬小麦区)和北部地区(春小麦区)。②玉米带:位于五大湖西南、小麦区以东的广大低平原地区。大豆与玉米轮作,这里也是美国的大豆产区和重要的肉牛与猪的饲养区。③乳畜带:位于玉米带以北的五大湖地区,向东直到大西洋岸,是全国牛奶和奶制品的最大产区。(此处热量不足,土壤不肥沃,不宜发展种植业。)④棉花带:位于北纬37度以南的美国东南部。得克萨斯州是美国棉田面积最大、棉花产量最多的州。⑤混合农业区:位于玉米带与棉花带之间,混合农业。⑥亚热带作物带: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和佛罗里达半岛,以种植柑橘、甘蔗和水稻为主。⑦畜牧灌溉农业区:西部山间高原盆地及中部平原西部边缘,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⑧小麦和灌溉农业区:位于西部太平洋沿岸南段的加利福尼亚州,主要为地中海农业。⑨小麦和林牧业区:位于西部太平洋沿岸北段,以林牧业和种植小麦为主。7.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的优势——①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②便于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③便于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8.美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水稻种植业、地中海农业等。9.美国的三大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工业区发展特点工业中心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南岸和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世界著名工业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铁路枢纽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南部工业区(墨西哥湾沿岸等地)二战后工业迅速发展,条件优越的“阳光地带”石油、化学、宇航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西部工业区(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地)二战后兴起,资源丰富的“阳光地带”,航空、石油、电子洛杉矶:最大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圣弗朗西斯科:港口、电子、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中,硅谷10.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③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④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⑤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⑥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十一、拉丁美洲1.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最窄处的巴拿马中部,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它使纽约和旧金山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了约14500千米,有“世界桥梁”之誉。2.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纵贯世界最长的安第斯山脉,南美洲东部从北向南平原、高原相间分布。3.拉丁美洲的气候:①特点——湿热为主的气候(气候暖热潮湿,以热带气候为主),且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比较显著。②拉丁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限制了太平洋沿岸各气候类型向东扩展,使西部太平洋沿岸各气候呈狭长带状延伸;B、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使南美大部分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C、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形成高原山地气候;D、40°S以南的安第斯山西侧迎风山坡多雨,东侧背风坡地区则干燥少雨;E、南美洲东部低缓的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的深入,使南美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F、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比较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高原山地气候)。③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的原因——A、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利于热带雨林气候的扩展;B、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C、亚马孙平原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均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D、信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遇到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E、东部沿海有暖流流经,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④巴西高原东部沿海和中美洲东北部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纬度低+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沿岸暖流。⑤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位于安第斯山东侧,受山地阻挡,位于西风的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温带荒漠景观。⑥南美洲西岸热带沙漠向北延伸至赤道附近的成因——A、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B、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4.拉丁美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分布——拉丁美洲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海洋渔业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均很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①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铁矿、锰矿——巴西高原,白银——墨西哥,铜——智利和秘鲁,铝土——牙买加和圭亚那,硝石——智利。②森林资源——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③草场资源——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潘帕斯的亚热带草原。④水资源——亚马孙河是世界径流量最大的河流。⑤水能资源——巴西高原。⑥海洋渔业资源——秘鲁渔场。5.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均为是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使之形成了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单一产品经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努力发展现代工业,促进出口商品多样化,在改变初级产品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6.拉丁美洲的工业——发展较快,许多国家建立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智利的采矿,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造船、电子、核能等工业较为发达。巴西已经基本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工业国。7.拉丁美洲的农业:①主要农产品——普遍种植玉米,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牛肉等畜产品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A、玉米是拉丁美洲主要的粮食作物,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生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阿根廷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B、拉美是咖啡(巴西)、甘蔗(古巴和巴西)、香蕉(中美地峡)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产量占世界一半左右,可可、烟草、棉花的产量也较大。C、阿根廷和巴西均有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代表,牧牛业发达,阿根廷是世界著名的牛肉出口国。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等。8.巴西:①自然地理特征——巴西是拉丁美洲也是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2/3为巴西高原,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②经济发展特点——近几十年来,巴西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很有成就的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③巴西的工业——巴西已基本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工业国,主要工业部门有采矿、钢铁、机械制造、造船、汽车、飞机、石油化工、电子、核能等,巴西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④巴西的农业——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适于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少数国家之一。巴西农业机械化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