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习题_第1页
《虽有嘉肴》习题_第2页
《虽有嘉肴》习题_第3页
《虽有嘉肴》习题_第4页
《虽有嘉肴》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虽有嘉肴》习题汇总

评卷人得分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国。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比之谓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寨、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不知其目也

(2)学学半

(3)不独于其子

(4)盗窃乱贼而不作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对“教”与“学”关系的深刻体察和认识,乙文则是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

憬,二者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B.甲、乙两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

气势。

C.甲、乙两文均是文末归纳出结论。不同的是,甲文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

半”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佐证自己的观点;乙文则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

会作对比后得出结论。

D.甲文的观点“教学相长”讲的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对师生

关系的一种描述;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4.试结合现实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1.(1)味美

(2)同“教”,教导

(3)以……为子

(4)兴起

2.(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B

4.只有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困惑的地方,教与

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

【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教”,教导。

(3)句意:不只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子:以……为子。

(4)句意: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作:兴起。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

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2)重点词:与,通”举”,推举,选举;信,诚信;修,培养。

3.

乙文先对“大同”社会作了纲领性的说明;然后分别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

试卷第2页,共234页

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闸述了“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最后对“大同”社会作总结;全文并没有运用比喻说理;

故选B。

4.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来谈在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

要善学也要善教。对于自身的学习,就要端正学习态度,把握学习方法,在互助学习中

起到带头作用。对于与别人的交流学习中,就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学会帮助同学,根据

“教学相长”的道理,帮助同学其实也是提而自己的过程,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点睛】

【甲】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

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

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

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

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

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

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

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

不是为「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

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

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5.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乙)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

曲矣,未得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拜其志也。”

有间力日:“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人也③。”有间,有所横

然④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

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人。④穆然:

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甲)文选自《》,该书为家论著的汇编。

(2)解释(乙)文中加点字。

①可以尊矣

②丘未得其志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对(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愉悦地登高远眺,志意深远。

B.(孔子)轻快地仰视远眺,意志深远。

C.(孔子)轻快地登高远眺,志意深远。

D.(孔子)愉悦地仰视远眺,意志深远。

⑸(甲)(乙)两文的话题都是关于的。(甲)文主要谈了的观点。(乙)

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掌握技法、、理解作者的过程。

(6)“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甲)文中所言的道理,最适切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B.学然后知不足

C.教然后知困

D.教学相长

【答案】

(1)《礼记》儒

(2)①增加;②领会。

(3)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4)D

(5)学习;教学相长;熟悉曲子;领会志向。

(6)B

试卷第4页,共234页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

家戴圣编纂的。

(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糅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益:增加;

②句意: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得:领会。

(3)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知:知道。困:困难。

(4)

本题考查对画线句的理解。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句中重点词语有:怡然,欣喜;高望,高瞻远望;远志,意

志深远。句子的意思是“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深远”。

故选D。

(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结合甲文的“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和乙文

中的“孔子学鼓琴师爽子”可以看出,两文写的都是关于学习的;

结合甲文中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结合“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口不进”可知,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结合乙文中“丘己习其曲矣,未得数也”“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人也”可概括出,

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

程。

(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乙文中的“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孔子向曹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

十天仍止步不进;“丘未得其志也”,孔子认为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可见“孔

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

故选Bo

【点睛】

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

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

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

相促进。

乙: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

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

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

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

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

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蹄远望而意志深远地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

人皮肤深黑,体形顽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

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地说:“老师说这乐世就

叫做《文王操》啊。”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用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展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

臼:“念终必②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②念终始:始终想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学学半②不知道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是故古之工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8.甲、乙两文的开头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析。

试卷第6页,共234页

9.两篇文章都引用了《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10.两篇短文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请任选一句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答案】

6.同“教”,教导道理

7.(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2)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管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8.甲文用“嘉石”作喻,乙文用玉器的雕琢作喻,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出要论证

的道理,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9.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道理论证,甲文证明了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

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乙文则通过引用证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就把中心论

点阐述得非常清楚,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例:教学相长。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地到

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升自己。

【解析】

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群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同“教”,教导。

②句意为: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道:道理C

7.

本题考杳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是故,所以;知,知道;困,困惑,疑惑。

(2)重点字词:之,的;君,管理,统治。

8.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开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用美味的菜作比喻来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作用是阐明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开头“玉不琢,不成器”用玉石作比喻引出学习的

重要性。所以两者都是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出文章论证的中心观点,这样自然形象,

易于读者接受。

9.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兑命》中的“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的一半c(甲)段结尾引用《兑命》中的

话来讲道理,证明“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步强调学的重要性,

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乙文“念终始典于学”的意思是:

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

10.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拓展运用。

结合甲文“故日:教学用长也”,可谈谈教学相长。结合乙文“念终始典于学”,可谈

谈如何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

示例:始终如•地注重学习。我深知学习是获取知以的重要方式,是•个人进步的力量

源泉。在学校里,我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卜课及时与老师探讨学习问题,不

断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

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

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

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

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

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

的位置。《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小题。

(甲)

虽有真病,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罢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e中道即止。莺马徐行弗问,

或反光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

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

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C

试卷第8页,共234页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不知其号也()

(2)学学半()

(3)驾马徐行弗间()

(4)或原先至焉()

12.仔细阅读(乙)文,用“/”为文中划横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13.将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14.甲文讲了教与学的关系,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1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1.旨:味美。学:教导徐:缓慢反:反而

12.苟进取不己/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1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

己。

(2)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

14.教学相长

15.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类比说理。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

【解析】

1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不知其旨也”意思是: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由此可判断:旨,味美。

(2)“学学半”意思是:教人是学的一半,由此可判断:学,教导。

(3)“驾马徐行弗间”意思是:劣马缓慢行走、不恒断,由此可判断:徐,缓慢。

(4)“或反先至焉”意思是:或许反而先到,由此可判断:反,反而。

12.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

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

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

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

日在善用其精力耳”的意思是:如果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

善于运用精力罢了,“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口”“在善用其精力耳”,均句意

完整,故应停顿为:苟进取不己/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13.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

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

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C

句(1)重点词语:自反,自我反思;自强,勉励自己。

句(2)重点词语:善,善于;中道,中途。

1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甲文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知,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即可用“教学相长”来

概括。

15.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

甲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乙文“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可看出:用文

和乙文的内容都与劝学有关,从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乙文“良马虽善

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鸳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可看出两文都运用了类比说

理的方法。结合乙文“敌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今人或有志

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等语句可知,乙文告诉

我们学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

参考译文:

甲文: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

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

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

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

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文:

试卷第10页,共234页

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哀

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

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

有志向学习,一旦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息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

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

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希”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

不勤问,非其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

其奚((注)奚:怎么。)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普也____________(2)然后能目强也____________

(3)教学相及也____________(4)非问无以广识

17.翻译下列句子。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8.选文甲论述了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填

空)

19.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

乙文:。

【答案】

16.好自我勉励推动、促进增加

17.(1)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2)好学而不能够勤于请教的人,不是真正能够

好学的人。

18.教与学学与问

19.甲文:实践出真知。乙文:我们要做一个勤奋好问的人。

【解析】

1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的好。善,好;

(2)句意:然后才能勉励自己。自强,自我勉励;

(3)句意: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长,推动、促进:

(4)句意:不请教提问就不能使知识增加。广,增加。

17.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

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第一个“学”同“教”,意思是教导,第二个“学”是学习的意思;

(2)“问(请教)”“非(不是)”“真(真正)”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

释准确。

1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相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甲文中“教学相长”的意思

是“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作者观点,由此可知,文章

论述的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乙文中“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好学而不勤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等句子可知,文章论述的是“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19.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以谈主观感受为主,一股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甲文指出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埔相成的,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提醒我们在学习、工

作中应注重实践。乙文论述了“学与问”的关系,后发我们要勤学好问,通过虚心求教

来增长自己的知识。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看,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

试卷第12页,共234页

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

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

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

道理啊。

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

习钻研就不可能发现疑难点,不请教提问就不能使知识增加。喜爱学习却不常向别人提

问请教的,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即使道理你懂得了,或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

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或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节;那么除了向别人提问请教,又怎么

去推断解决呢?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茸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尽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比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甘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

勤问,非其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令问,其

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奚:怎么。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君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B.然后能自反也反:返回

C.君子之学必好问好:喜欢、喜爱

D.畲问,其奚决焉舍:放弃、舍交

21.将(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2.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甲)文论述了①的关系,(乙)文论述了②的天

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④.

【答案】

20.B

21.(1)教导别人占自巳学习的一半。

(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能够喜爱学习的人。

22.教与学问与学实践出真知学习要勤学善问。

【解析】

20.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

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

B.句意:然后能自我检查。反:反省;

故选Bo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

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重点词有:

(1)学:同“教”,教导;学:学习;

(2)好:喜欢;而: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甲】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

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可见,在学习后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继而引出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

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可知,了解自身问题才能够

自我反省、自我勉励,有所收获;文章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最后阐明了“教学相长也”

的观点;从【甲】文中我们可以受到的启发是: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

才能发现问题,在自我反省、勉励后才能收获真知,有所成长。

从【乙】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意思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

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可见,文章论述了问与学的关系,

试卷第14页,共234页

认为提问与学习相辅相成,通过学习提出疑问,解决后就会增长学识;启示我们:学习

要勤奋学习,善于提问。

【点睛】

【甲】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

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

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

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

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

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

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

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遵,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尽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

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多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棘以为轮,其曲中

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和让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骐一跃,不能十步:周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

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②跪:蟹脚。③螯:蟹钳。

23.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解释有■识的一项是()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丰旨)B.然后能自反•也°(反思)

C.学不可以可。(停止)D.冰,水沟之。(凝结)

24.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回的一项()

A.而寒干水骈死于槽杨之间(《马说》)

B.里有嘉肴里乘奔御风(《三峡》)

C.蚓无爪牙之利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D.蟹六跪呵二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画不染(《爱莲说》)

25.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7.甲乙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

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试找出甲乙两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

23.A

24.B

25.B

26.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27.文:故曰:教学相长也。乙文:学不可以已。

【分析】

23.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故选A。

24.

A.介词,比/介词,在;

B.即使/即使;

C.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善者”;

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故选Bo

25.

本题考杳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

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

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

试卷第16页,共234页

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而”是连词,故其前断开。“圣心”指“圣

人的精神境界”,正确的停顿应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选B。

26.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

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

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是

故(因此)”“困(困惑)”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7.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分析甲文可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一句运用类比的手法,把品食嘉肴与学习至道进行了同类作比,然后论

述学习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观点:教学相长。乙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接着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

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思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

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

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

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FI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

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

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

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想,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

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

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

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

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

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

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鲜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看,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

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

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

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威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C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

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③[丘]孔子。

2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目也____________(2)学学半

(3)数须好学(4)若既不出户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若善也甚真不知马也B.夫以孔子之圣其翼若垂天之云

C.考故学然后知不足则考面墙之士D.不幸而在方僻之域欲去其林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人之为学,不日送则日退。

31.分析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阐述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

【答案】

28.味美同“救”,教导还门

29.B

试卷第18页,共234页

30.(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堂退步。

31.都和学习(做学问)有关。不同之处: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

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开阔眼界)。

【解析】

28.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为: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为: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教”,教导:

(3)句意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犹,还;

(4)句意为:如果又不出门去。户,门。

29.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其:它的/大概;

B.之:的/的;

C.是:因此/是;

D.穷:贫穷/尽;

故选B。

30.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并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

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需:

(1)故,所以;曰,说;相,互相;长,促进;

(2)为,做:口,每天;进,进步:贝就。

31.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两段文字都和学习(做学问)有关。甲文主要是论述教

与学之间的关系,作者用类比法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教学相长”(教与学互相促进)

的道理。从乙文中“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

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可知,乙文侧重论述交流对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学习rr关。从甲文“故曰;教学相长也”“学学半”可知,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教是学的一半;从乙文“人之为学,

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人做学问,要持之以恒,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犹当博学审问”可知.人做学问,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据此可分析得出两文阐述

的角度不同。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

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

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

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

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

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

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

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

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万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

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虽有嘉肴,桁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二)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

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城,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

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黑、原

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3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试卷第20页,共234页

(1)不知其号也旨:

(2)教然后知*困困:

3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4.语段(一)以“嘉乔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

35.语段(一)和语段(二)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

【答案】

32.(1)味美(2)困惑

33.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

己。(意思对即可)

34.①以类比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②以日常生活之事类比学习,更生动贴切,易

于理解。

35.和学习有关。语段-:教与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语段二:做学问不进步就

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意思对即可)

【分析】

3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句意: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

3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卜.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自反:自我反思;困:困惑,这里指困惑的地方;自强:勉励自己。

34.

本题考查开篇的作用。

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得相关事物:嘉

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作者以“嘉肴弗食”开篇,其实是以“嘉肴”

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论述“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这样,以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让人易于明白,从而有力地论

证观点——“教学相长J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35.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语段(一)“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知,文章重点强调了“教

与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的道理,与学习有关:

从语段(二)文首总起句“人之为学,不口进则口退”知,文章告诉我们做学问,如果

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这一道理。与也读书、做学问有关。

故两段文字都与“学习”有关。

不同点在于语段(一)告诉我们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语段(二)则告诉

我们不进则退的道理,鼓励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一)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

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

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

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

“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

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

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

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

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

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

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自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手学半”,其比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虽有佳肴》)

(乙)

试卷第22页,共234页

初设之年,断无千万明师。近年西学诸书,沪上①刊行甚多,分门别类,大段已详。

高明之士,研求三月,可以教小学堂矣。两年之后,省会学堂之秀出者,可以教中学堂

矣。大学堂初设之年,所造②亦浅,每一省访求教人,亦尚可得。三年之后,新书大出,

师范愈多,大学堂亦岂患无师哉?

(节选自张之洞《劝学篇”

(注释)①沪上:上海的别名。②造:造诣,成就。

36.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号也旨:(2)教然后知团困:

(3)学•学半学:(4)•岂患无师岂:

3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

(1)教学相长也。

(2)每一省访求数人,亦尚可得。

38.(甲)文以“佳肴”与“至道”做&,指出了B的重要性;(乙)文张之

洞认为创立大学堂所必需的”是可以培养的,

39.请你结合(甲)文的观点,给(乙)文教小学堂的“高明之士”提建议,让他快速

成长为可教中学堂的“秀出者”。

【答案】

36.味美困惑学同“敦”,教导难道/哪里/怎么

37.(1)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每个省拜访寻求几个人(来做老师),也还是可以得到的。

38.A.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