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综合题50题(统编版)(解析版)_第1页
八上综合题50题(统编版)(解析版)_第2页
八上综合题50题(统编版)(解析版)_第3页
八上综合题50题(统编版)(解析版)_第4页
八上综合题50题(统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高频考题50题·综合题1.(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摘编自《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材料二

1840年这场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英国殖民者抓住的“战争的机会”指的是哪一次战争?(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列强通过这次战争机会,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答案】(1)虎门销烟。鸦片战争。(2)《南京条约》。(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英勇抗争和近代化探索。【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可知,中国的禁烟运动是虎门销烟。战争: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可知,英国殖民者抓住的战争机会是鸦片战争。(2)不平等条约: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二“1840年这场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可知是《南京条约》。(3)影响:根据材料二“1840年这场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根据所学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及结合材料二“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英勇抗争和近代化探索。2.(23-24八年级上·河北沧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与某历史事件相关的几封书信,仔细阅读,解读其中的历史信息。书信一: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我们两国共享之荣耀。——摘编自1861年法国巴特勒上尉给雨果的书信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摘编自1861年雨果给法国巴特勒上尉的回信书信二: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摘编自美国驻华公使威廉给友人的书信书信三: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摘编自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给家人的信(1)书信一中“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并举出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为。(2)书信二中列强获得的权益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的?(3)以上书信是关于哪一历史事件的书信?据书信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答案】(1)英国和法国。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2)《天津条约》。(3)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的根本原因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写出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国家:根据材料一“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我们两国共享之荣耀。”、“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和所学可知,书信一中“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发动侵略战争的英国和法国。证明:根据材料一“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和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闯进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从而充分证明了其强盗行为。(2)条约:根据书信二“她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和所学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故书信二中列强获得的权益是通过《天津条约》实现的。(3)历史事件:根据书信三“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和所学可知,书信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说明:据书信三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战争的根本原因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23-24八年级上·河南安阳·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三个不平等条约?(2)请列举出在1840年—1901年期间,反抗外国侵略壮烈殉国的2位爱国英雄。(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有什么启示或感想?【答案】(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列举:关天培、陈化成、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聂士成等。(3)启示或感想: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危亡,人人有责等。【解析】(1)条约:根据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根据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2)爱国英雄: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英勇牺牲;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英勇牺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英勇牺牲。(符合题意即可)(3)启示或感想: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中国近代的屈辱条约,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国不能忘记国耻,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民族兴亡,人人有责。(言之有理即可)4.(23-24八年级上·湖南岳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焚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材料二

1894年12月,日军攻陷辽宁海城,掳走三觉寺明清石狮一对。原存旅顺黄金山,记载唐朝册封渤海国全部过程的《唐鸿胪卿崔忻题名刻石》也被日寇掠往日本,至今仍藏于日本皇室内库。材料三

1900年8月14日,是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这一天,侵华联军占领了北京。侵略军公开允许军队抢劫三天,而实际上,侵略者从未停止过抢劫,大量的历史文物惨遭破坏和劫掠。(1)材料一中的“兽首铜像”是在哪场侵华战争中被侵略者掠走的?这场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在我国的侵略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中文物是在哪场侵华战争中被侵略者掠走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场侵华战争?列强发动此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哪一运动?(4)从三则材料反映的我国文物的流失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2)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4)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文物进行抢劫,导致中国文物大量外流;只有国力强大,才能更好保护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意思接近即可)。【解析】(1)战争:根据材料一“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焚毁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圆明园文物流失在海外。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防火烧毁。所以材料一中的“兽首铜像”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侵略者掠走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在我国的侵略范围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2)战争:根据材料二“1894年12月,日军攻陷辽宁海城,掳走三觉寺明清石狮一对”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2月正发生甲午中日战争,所以材料二中文物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侵略者掠走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战争:根据材料三“1900年8月14日,是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这一天,侵华联军占领了北京”和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所以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运动: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等八国组织联军,向北京进犯。所以,列强发动此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4)启示:材料一反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二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三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三则材料反映的我国文物的流失过程中,可以得到的启示主要是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5.(23-24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材料一:左宗棠(1812—1885),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年醉心科举,失意后潜心经世之学。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投入到保卫大清的阵营。镇压太平天国后,奏请设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培养造船与海军人才。西北事起,改任陕甘总督,平定捻军起义和甘肃回民起义。七十年代新疆危机,左宗棠建议立即出兵新疆收复失地。清廷命左宗棠督办新疆事务,他为自己准备一口棺材,走到哪里,抬到哪里,以示收复新疆的决心和勇气。左宗棠制订了“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等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进军中注重民心向背和严明部队纪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仅一年多即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失地,以武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条件。材料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不久法国军队入侵台湾,清朝启用名将刘铭传,击退法军。中法战争后,刘铭传正式上书清廷奏请台湾设省,后出任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注意到了加强台湾沿海防卫工作的重要性,他把大部分的银子用于购买大炮和船只,修筑、增加炮台,加强台湾沿海的防卫。他提出:“民番皆朝廷赤子”,朝廷理应“一视同仁”。他积极吸引内地工商业者、洋人来共同开发台湾矿产、殖产兴业。展开大规模交通建设,率先在台湾修建铁路,连接台湾南北两地,架设了第一座铁路大桥。刘铭传还在台北、台南等地设立邮政局、电报局,开展与大陆地区的往来,方便两岸人民及台湾地区人民的联络。——摘编自张林《刘铭传与台湾近代化建设的起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土地”。(至少三例)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措施。材料三: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治边政策的特点。【答案】(1)条件:左宗棠个人意志坚定;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注重民心向背、部队纪律严明;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收复新疆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任意三点即可)(2)史实: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已开始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任答三点)措施:①大力建设海防;②安抚番民部落,巩固民族关系;③兴办近代工矿企业;④发展交通和邮政电讯事业。(任答三点)(3)特点:有思想理论指导;海防与边防并重;政治体制与内地趋同;军政分离,重视军事防卫。(任答两点即可)【解析】(1)条件: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他为自己准备一口棺材,走到哪里,抬到哪里,以示收复新疆的决心和勇气”可知,左宗棠个人意志坚定;由“制订了‘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等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可知,左宗棠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由“进军中注重民心向背和严明部队纪律”可知,注重民心向背、部队纪律严明;由“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可知,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收复新疆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史实:根据所学知识,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已开始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措施: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1884年法国军队入侵台湾清朝启用名将刘铭传,击退法军”可以得出中法战争中击退法国对台湾的进攻;由“刘铭传正式上书清廷奏请台湾设省,后出任第一任巡抚”可以得出主张在台湾设省;由“刘铭传注意到了加强台湾沿海防卫工作的重要性,他把大部分的银子用于购买大炮和船只,修筑、增加炮台,加强台湾沿海的防卫”可以得出重视海防,主张筑炮台、购火器等,加强防卫力量;由“他积极吸引内地工商业者、洋人来共同开发台湾矿产、殖产兴业展开大规模交通建设,率先在台湾修建铁路,连接台湾南北两地,架设了第一座铁路大桥”可以得出改善台湾水陆交通;由“刘铭传还在台北、台南等地设立邮政局、电报局,开展与大陆地区的往来”可以得出发展电报邮政事业,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3)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得出有思想理论指导;由材料“'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得出海防与边防并重;由材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得出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原则;由材料“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得出军政分离;由材料“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得出加强军事防卫。6.(23-24八年级上·安徽池州·期末)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场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约?(2)材料二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3)材料三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之后?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拜上帝会。原因:①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激化;②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③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④拜上帝会的宣传发动(答出两点即可)。(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条约:根据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美国军规“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可知这是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2)组织:根据材料二“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洪秀全屡试不第后1843年在罗孝全的帮助下洪秀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互助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利用宗教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可知“宗教组织”指的是拜上帝会。原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的原因,是因为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激化;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拜上帝会的宣传发动。(3)战争、条约:根据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并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因此该条约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抗争、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向党抒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1)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时间侵略战争影响①____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③____社会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②____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请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3)写出一例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在上述侵华战争中签订的哪一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答案】(1)①1840—1842年;②甲午中日战争;③半殖民地半封建。(2)《南京条约》。(3)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或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辛丑条约》。(5)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连,立志报效祖国;增强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解析】(1)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因此①是1840—1842年;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可知,发生于1894—1895年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因此②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2)条约: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3)事件: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有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或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4)罪行: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条约: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该条约是《辛丑条约》。(5)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的方式:结合所学从强国、增强自身能力方面说明,如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连,立志报效祖国,增强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8.(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好像是在其内部深处正酝酿着巨大变化的一潭积水,鸦片战争则是投入了一块大石,由此不可避免地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第一个条约的订立并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倒是一系列的难以预测的事件的开始。(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名称。并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1925年作)(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台湾和祖国母亲分离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名称。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场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四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条约名称:《南京条约》;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条约名称:《马关条约》。(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原因:中国政府的腐败;外国的不断入侵;落后的封建制度。(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等。【解析】(1)条约名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部分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战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因此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条约名称:根据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3)战争:根据材料“《辛丑条约》”和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原因:根据材料“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结合所学可从中国政府、制度、外国环境等角度分析,如中国政府的腐败;外国的不断入侵;落后的封建制度。(5)启示:结合所学可从落后的结果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回答,如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等。9.(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材料二

如图(圆明园)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有何感悟?【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落后就要挨打;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深化改革等。【解析】(1)事件:依据所学知可知,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依据:依据所学知可知,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条约依据是《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遭遇: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3)条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感悟: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通过材料反映的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清政府接连失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为了避免被动挨打的悲剧重演,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10.(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材料二188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行业名称行业数量投资量的顺序矿业32家英国水电19家日本纺织16家德国食品39家俄国机器造船7家资金合计1.3亿元共计113家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分析与之相关的战争对我国社会性质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三中“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答案】(1)名称:《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条约:《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理由: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4)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导致屡遭列强侵略;列强的屡次侵略,西方国家实力强大,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等。【解析】(1)名称:据材料“1842年的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所学知识可知,“城下之盟”指的是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中的条约即出自《南京条约》。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条约中规定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中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同时,大量战争赔款,割让大片领土,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等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理由:根据题干“1901年”“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是近代赔款数额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是指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这一规定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说明了材料中的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地步了”。(4)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之所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可从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两个方面来分析,从清政府角度来说,因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导致屡遭列强侵略;从外部因素来说,列强的屡次侵略,且西方国家实力强大,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等,言之有理即可。11.(23-24八年级上·广西崇左·期末)19世纪,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带着屈辱、彷徨和困惑堕入近代社会。面对国家危亡,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也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具有巨大扩张价值但工业体系与国防体系相当落后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因此……英国在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材料二

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他们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民族的脊梁。除此之外,还有好多的人民及团体对外来侵略进行抗争……材料三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他们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1)根据材料一,从中国角度分析中国成为“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例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斗争的事例。(3)材料三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材料三中认为中国近代化未能实现的依据是什么?(4)从以上探索救国道路的结局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原因:是中国幅员辽阔具有巨大扩张价值但工业体系与国防体系相当落后;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事例: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3)“自救之路”: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共和之路”:辛亥革命。依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4)启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无法挽救中国(或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挽救中国)【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具有巨大扩张价值但工业体系与国防体系相当落后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可得出,中国成为“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的原因是:中国幅员辽阔具有巨大扩张价值但工业体系与国防体系相当落后。影响:根据材料一“英国在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事例:根据或材料二“近代以来, 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20世纪初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事例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3)“自救之路”:根据材料三“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他们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是一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维新之路”:根据材料三“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他们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展开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这就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根据材料三“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他们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和所学知识可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19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开始了一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这就是辛亥革命,也就是“共和之路”。依据:根据材料三“他们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可得出,无论是自救之路还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4)启示:根据材料三“他们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可得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无法挽救中国(或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挽救中国)。12.(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男子的“辫子问题”注入了复杂的政治变数和特定的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杨秀清和萧朝贵名义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写道:“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太平军每克复一地,就首先下今留发易服,禁止剃发。但以蓄发取代辫发的身体印记随着天国陨落而逐渐消失。——摘编自黄媛《身体的解放:太平天国蓄发、放足令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军反对剃发蓄辫的目的及“天国陨落”的标志。材料二政府派去的学生监督以留美幼童剪辫为由,认为他们大逆不道,要求清廷将幼童中途撤回。到1881年底,除了病故和设法留美不归者外,94名幼童被全部召回。中国首批留美幼童活动就此天折。——摘编自张伟《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留美记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派幼童赴美留学是中国哪场近代化运动的产物?政府为什么要将他们全部召回?这场近代化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民国初年的剪辫运动带有较多的无组织性和一定的自发性,由此又表现出一个极鲜明的特点:在所谓的强制剪辫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自由度。这比起清初的血腥的留辫运动是莫大的进步,表明人们的自由观念在有限度地提高。——摘编自李喜所《“辫子问题”与辛亥革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剪辫运动得以推行的原因。【答案】(1)目的:维护中原汉人的形象,消除满人对汉人的侮辱。标志:天京陷落。(2)运动:洋务运动。原因:政府认为幼童剪掉辫子是大逆不道。根本原因:没有触动落后的封建制度。(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自由平等的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剪辫运动具有一定的自由度等。(任意2点即可)【解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认为剃发蓄辫是满人对汉人的侮辱,因此,为了维护中原汉人的形象,消除满人对汉人的侮辱,太平军反对剃发蓄辫。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人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2)运动:根据材料二“政府派去的学生监督以留美幼童剪辫为由,认为他们大逆不道,要求清廷将幼童中途撤回。到1881年底,除了病故和设法留美不归者外,94名幼童被全部召回。中国首批留美幼童活动就此天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可得出派幼童赴美留学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原因:根据材料二“政府派去的学生监督以留美幼童剪辫为由,认为他们大逆不道,要求清廷将幼童中途撤回”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认为留美幼童剪掉辫子是大逆不道,因此要将他们全部召回。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因此,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落后的封建制度。(3)原因:据据材料三“在所谓的强制剪辫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自由度。这比起清初的血腥的留辫运动是莫大的进步,表明人们的自由观念在有限度地提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的剪辫运动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自由平等的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民国初年的剪辫运动阻力较小,剪辫运动得以推行。13.(23-24八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题之.命入觐,召对十九次。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十九年春,至。……撤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馀箱。亲莅虎门验收,焚於海滨,四十馀日始尽。请定洋商央带鸦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货物入宫,责具甘结。——赵尔翼《清史稿-林则徐传》(1)材料所描述的“亲莅虎门验收,焚於海滨”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什么作用?材料二: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六章太平军叛乱》(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该运动为建立一个绝对公平的“理想国家”颁布了哪一方案?材料三: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类诉、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简单地说,这个方案是要学习运用及制造西洋的军器来对付西洋人。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蒋廷敲《中国近代史》(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自强运动”的起因。列举这个方案在“学习运用及制造西洋的军器”方面的具体表现。材料四: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撇用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新的探索。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的哪一文献体现了“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该文献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有何积极影响?(5)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英雄展现了不屈之精神,对此谈谈你的感悟。【答案】(1)事件:虎门销烟。作用: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地位: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方案:《天朝田亩制度》。(3)起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表现: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4)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积极影响: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5)感悟: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抗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事件:根据“亲莅虎门验收,焚於海滨”可得出是虎门销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作用:根据所学可得出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地位:根据所学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反封建)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反侵略),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方案: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3)起因: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材料“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可得出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表现:根据所学,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4)文献: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积极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5)感悟:结合材料和所学,可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抗争精神等角度概括。14.(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期末)在中国近代史的脉络中,诉说着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国人民为了民族救亡图存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名人故居洪秀全故居邓世昌故居康有为故居梁启超故居孙中山故居地点广州花都广州番禺广东佛山广东新会广东中山材料三以三民主义纲领为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可以看出其历史功绩:推翻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清朝统治是三民主义纲领规定的首要任务,而辛亥革命做到了这一点……民国初年,袁世凯等军阀试图复辟帝制,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以“民主”之名而行专制之实的各个独裁者或政权,都不敢公开向民主观念挑战。显然,民主已经取代专制并成为中国人所公认的价值观念。——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和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的开端分别是什么?(2)作为八年级学生,如果有机会外出“研学”,你想探访材料二中哪位名人的故居?结合八年级所学,就相关名人的事迹、地位或影响等,说明你探访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事件对应正确)(2)(选其一即可;写出名人故居;相关名人的事迹地位或影响等对应正确)洪秀全故居:洪秀全是杰出的农民领袖;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邓世昌故居:邓世昌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为甲午中日战争时为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康有为/梁启超故居:康有为和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主张变法图强,维新变法;推动政治近代化进程;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影响因素:杰出人物的推动;进步思想的引领(价值观念的影响);人民群众的力量;封建势力的阻碍;外国列强的侵略等。【解析】(1)“中国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根据所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兴起的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器物来巩固清王朝统治。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的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提出了通过变法的方式从封建王朝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也成为百日维新或者维新变法。(2)名人:表格中介绍的洪秀全、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都可以任选。理由:根据题目要求,选其一即可;写出名人故居;相关名人的事迹地位或影响等对应正确即可。具体示例如下:选择洪秀全故居的话,则阐述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的事迹和影响,如:洪秀全是杰出的农民领袖;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选择邓世昌故居的话,则阐述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如:邓世昌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为甲午中日战争时为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选择康有为或者梁启超故居的话,则阐述他们发起公车上书,领导戊戌变法的事迹和影响,如:康有为和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他们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作为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他们主张变法图强,维新变法。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选择孙中山故居的话,则阐述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事迹和影响,如: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3)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以三民主义纲领为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影响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杰出人物的推动;进步思想的引领(价值观念的影响);人民群众的力量;封建势力的阻碍;外国列强的侵略等都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15.(23-24八年级上·湖南娄底·期末)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针对这个问题,某班同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下面请你跟着他们一起来研究下面一些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材料三:“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拿下南京立天国》(1)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在哪次战争之后?签订了什么条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奋勇抗争。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4)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中国的先进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A图代表的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综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等。(3)太平天国运动。(4)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变化: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5)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等。【解析】(1)战争及条约:结合所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结合列强的行为可知西方列强的侵略;结合中国制度的特点可知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等。(3)运动:根据材料“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可知为太平天国运动。(4)历史地位:根据A图中江南制造总局可知为洋务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变化:根据材料中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因此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5)感悟:结合近代中国的屈辱及先进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可知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等。16.(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根据下面图片资料,回答问题。图片一:图片二:请回答下列问题:(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根据图1、图2,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3)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何地?(4)五四运动过去的九十年来,“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你谈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答案】(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变化:五四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青年学生转为工人。(3)时间地点:1921年7月21日,上海(4)理解:五四精神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一种民主、科学精神。【解析】(1)导火线:根据材料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参加这次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对中国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特权全部转入给日本。消息传入中国,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布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史称五四运动。因此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变化:根据材料图片一“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五四运动中心在北京,其主力军是学生;根据材料图片二“6月5日上海工人游行队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五四运动中心在上海,其主力军是工人。(3)地点和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焕然一新。(4)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17.(23-24八年级上·河南安阳·期末)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最能体现该事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2)阅读材料二回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案】(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2)1921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1)性质:根据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口号:结合所学可知,“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故“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2)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之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思想基础: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8.(23-24八年级上·云南文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列各图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阶级对独立富强道路的探索。图一江南制造总局

图二谭嗣同殉难

图三武昌起义浮雕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材料一中三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发生的哪些重大的历史运动?图二所示的历史运动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2)根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的救国主张与康有为有何不同。结合所学说出孙中山救国主张的名称。(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4)说说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答案】(1)事件: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2)不同: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康有为主张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名称:三民主义(3)先生:民主与科学(4)启示:由学习技术(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或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解析】(1)事件:图一:据材料“图一江南制造总局”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图二:据材料“图二谭嗣同殉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戊戌政变中谭嗣同殉难。图三:据材料“图三武昌起义浮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也就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阶级:据材料“图二谭嗣同殉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戊戌政变中谭嗣同殉难,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2)不同:孙中山:据材料“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可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康有为:据材料“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可知,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名称: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主张实行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先生:据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陈独秀提倡的“两位先生”是指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4)启示: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学习的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即从由学习技术(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等。(或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19.(23-24八年级上·甘肃酒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请回答:(1)材料中,“师夷长技以自强”指的是什么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序幕的是什么事件?(2)材料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3)材料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答案】(1)洋务运动;公车上书(2)辛亥革命;孙中山;(3)新文化运动(4)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事件:依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师夷长技以自强”指的是:洋务运动;事件: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②,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因此,揭开了“变法维新”序幕的是:公车上书。(2)事件:依据材料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因此,“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辛亥革命;领导者: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因此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3)事件:依据材料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因此,“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新文化运动(4)结合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告诉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20.(23-24八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材料二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后果革命并不彻底他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并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2)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辛亥革命成功了;第二种,辛亥革命失败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答案】(1)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戊戌变法(维新变法)③三民主义;④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2)示例:观点: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局限性,应一分为二地评价辛亥革命的结果。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因此有其成功的一面。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且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我们应一分为二地评价辛亥革命的结果,既要看到它的成功之处,也要看到它的未尽之功。【解析】(1)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因此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戊戌变法(维新变法)③三民主义;④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特点:综合中国近代史的探索过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