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课补充内容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
在_________内,由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一定空间生物群落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片森林、一条河流等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最大的是生物圈2.范围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生物圈一、生态系统的范围3.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4.结构由组成成分和
(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营养结构5.功能进行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性动物等。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分解者(decomposer)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等)气候条件:光照、温度、气压等无机物:H2O、CO2、O2、无机盐等(1)作用(2)地位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生态系统的基础。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产者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生产者(producer)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细菌)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1)作用(以光合自养型为例)CO2+H2O有机物+O2光能CO2+H2O有机物化学能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产者(2)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基石①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菟丝子、捕蝇草、猪笼草蓝细菌、硝化细菌菟丝子:不含叶绿素,营寄生生活食虫植物捕猎其实是在给自己施肥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消费者食虫性植物寄生生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菟丝子、病毒、寄生菌①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1)作用(2)地位:是生态系统
。最活跃的成分消费者并不都是动物,动物也并不都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异养型生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绝大部分动物消费者(consumer)捕蝇草、猪笼草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蚯蚓、蜣螂、秃鹫等分解者(decomposer)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1)作用(2)地位:是生态系统
。必需的关键成分②分解者都是异养型,异养型生物并不都是分解者。蚯蚓①分解者并不都是微生物,微生物并不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蓝细菌、寄生细菌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分解者①腐生是生物体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腐生②凡从无生命的有机体(动物尸体、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
获取有机物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积累:有些生物具有双重“身份”猪笼草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大肠杆菌消费者:捕食昆虫消费者:生活在肠道中分解者:生物在腐烂的有机体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根据生物代谢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自养型生物”=“生产者”②“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③“腐生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识误区①植物≠生产者②动物≠消费者③细菌≠分解者菟丝子(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秃鹫、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等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细胞代谢及其类型细胞代谢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释放能量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加以氧化分解自养型异养型同化作用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营养方式。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细胞代谢及其类型兼性厌氧型异化作用需氧型厌氧型如:酵母菌人:水稻:蛔虫: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光能自养需氧型绝大多数植物、动物、微生物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蛔虫……习题巩固1.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①菟丝子②硝化细菌③玉米④噬菌体⑤秃鹫⑥蜣螂⑦蓝细菌⑧结核杆菌⑨蘑菇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②③⑦①④⑧⑤⑥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和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A为
,有“3”个指入箭头的B为
,最后根据A→D→C,A→C,确定C为
,D为
。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消费者(1)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2020·江苏,15)(
)提示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提示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同时浮游动物摄食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020·江苏,24)(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5)动物园里饲养的各种动物,栽培的多种植物等所有生物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
)提示动物园里饲养的各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动物、植物之间没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动物园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螃蟹种群后形成的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共生生态系统。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什么?提示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所有种群)及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杂草、水稻、藻类等生产者。(2)稻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提示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3)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以其中稻虱、杂草以及某些生物的遗体残骸等为食,由此分析河蟹属于哪种成分?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什么功能?提示河蟹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稻蟹共作系统能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理由是什么?(至少答出一点)提示稻蟹共作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水稻和河蟹,增加经济收入;使稻与河蟹之间进行废物充分利用,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考向一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2024·辽阳高三统考)如图是某草原上部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图中有两条食物链,起点都是绿色植物C.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基石D.细菌可以占据生态系统多个营养级位置√12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联系排列的链状顺序。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1)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第五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初级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的营养级=消费等级-1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1.食物链玉米蝗虫蛙蛇鹰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②箭头方向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还表示捕食关系,
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③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
的。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
,不代表单个
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5逐级递减所有生物习题巩固2.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其余能量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流到第五营养级时,余下的能量很少(即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甚至不足以养活一个种群,因此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有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体内含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越多。2.食物网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食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在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1)概念(2)形成原因2.食物网(3)特点Ⅱ.在食物网中的同一消费者可能处于多个营养级。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分别占有
、
、
、
营养级,即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第三第四第五第六Ⅰ.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不止一种。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间既有
关系,又有
关系。种间竞争捕食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错综复杂的食物网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认为,食物网越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
。
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代替。复杂越强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
,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生物种类(4)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1)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
)提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2)微塑料可成为土壤致病菌等有害微生物的载体,提高了土壤中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提示微塑料会对土壤中多种生物造成毒害,可能会降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数,从而降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3)稻鳖共生的稻田里,鳖主要以稻田里的虫、草等为食,鳖在该生态系统中至少占有2个营养级(
)(4)苹果园里种草后,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稻田养蟹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养殖方式,引种的中华绒螯蟹(河蟹)主要以浮萍、杂草等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如图表示北方某蟹-稻复合养殖体系主要营养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什么组成?图中经过中华绒螯蟹的食物链有几条?提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图中经过中华绒螯蟹的食物链有6条。(2)中华绒螯蟹与鸟的种间关系有哪些?沙塘鳢所处的营养级是什么?提示中华绒螯蟹与鸟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种间竞争;沙塘鳢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3)引入中华绒螯蟹后稗草生态位有什么变化?(答出两条即可)提示出现频率降低、种群密度减小、植株高度减小等。根据各类信息书写食物链的方法1.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书写食物链营养级ABCD能量(有机物)15.9870.71.9141.02.根据重金属、DDT等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mg·L-1)0.0570.51680.39B→D→A→C根据各类信息书写食物链的方法3.根据数据的各种变式模型书写食物链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D→A。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2.“天敌”减少的情况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上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①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过程。输入传递转化散失1.输入源头:总能量:太阳能(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情况下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传递途径:形式: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转化太阳能4.散失途径:形式:呼吸作用热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而非照射若为人工生态系统,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还有人工补充的能量。二、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生产者所同化的全部太阳能呼吸作用散失(热能)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利用残枝败叶分解作用散失未利用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第一营养级的
量,一部分能量用于呼吸消耗,余下的用于自身的
,即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同化生长、发育和繁殖三、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遗体残骸呼吸作用散失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次级消费者摄入分解者利用粪便呼吸作用热能散失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吗?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4)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___+___+___。初级消费者摄入(a)初级消费者同化(b)粪便(c)分解者利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次级消费者摄入(i)遗体残骸(f)呼吸作用(d)散失呼吸作用散失…未利用(j)(1)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___(填字母)。(2)粪便中的能量(c)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该营养级
同化的能量,应为: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___+___。b不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deifj尿液中所含能量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动物同化量的一部分。属于三、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2.能量流经最高营养级最高营养级摄入最高营养级同化粪便分解者利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体残骸呼吸作用散失呼吸作用散失【思考】最高营养级同化的
能量去向有哪些?①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习题巩固2.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多少大象的
同化量?为什么?0;大象摄入量=大象同化量+大象粪便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3.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
b+c(填“>”“=”或“<”)。>提醒
①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最高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利用。②某营养级的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比如兔子吃草,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③植物光合作用与同化量的关系: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同化量,净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课堂小结①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②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③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④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能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由于每一营养级和分解者都需要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能量,所以各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太阳能的补充。能量最后以热能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包括各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四、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
营养级流向
营养级。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能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再利用。
低高(1)表现(2)原因
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
再回到该生态系统,原因是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四、能量流动的特点2.逐级递减自身呼吸散失分解者利用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两个营养级之间(1)原因(2)规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思维拓展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能量利用率=生产者能量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100%(1)能量的传递以营养级为单位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以个体或种群为单位的,而是以营养级为单位的。如对于食物网C←A→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B和C同化的总能量占A同化的总能量的比例。(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3)能量流动中的最值计算(4)能量流动中的定值计算①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②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需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返回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按比例分别计算,最后相加5.在右图的食物网中,如果C从B、F中获得的能量比为3∶1,C增重1kg,则最少需要消耗A多少kg?消耗A最少,按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前级是后级5倍):沿食物链A→B→C逆推:3/4kgX5X5=75/4kg沿食物链A→D→E→F→C逆推:1/4kgX5X5X5X5=625/4kg
75/4kg+625/4kg=175kg习题巩固6.如图食物网中,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则猫头鹰的体重若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重量为(
)A.600g
B.900g
C.1600gD.5600gB
已知高营养级求至少需要低营养级的能量时,需按照最大传递效率进行计算,即20×2/5÷20%÷20%+20×2/5÷20%÷20%+20×1/5÷20%÷20%÷20%=900(g)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最初戊的食物有1/5来自乙,1/5来自丙,3/5来自丁。为了促进戊的发展,将戊的食物比例调整为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若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20%。理论上现在养活的戊的数量是最初的多少倍?A.1.4 B.1.5 C.1.6 D.1.712√34(1)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提示第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般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第二营养级及以上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等于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2)森林中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提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的能量和生产者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3)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2021·辽宁,19)(
)(4)果蔬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提示果蔬等植物获取的物质来自无机物,获取的能量来自太阳能。×√(5)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其同化的能量越少,原因是其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太多(
)提示同化量少与呼吸消耗量无关,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就越多。×(6)鱼吃杂草,杂草同化能量中的10%~20%流入鱼体内(
)提示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两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输入“稻—蟹—泥鳅”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哪些?生态系统类型水稻产量/kg河蟹产量/g泥鳅产量/g水稻单种39.0
稻—蟹41.42203.3
稻—蟹—泥鳅41.02131.365645m2的稻田中水稻、河蟹及泥鳅产量分析提示生产者(水稻等)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4)如图是能量流经该稻田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10kJ·m-2·a-1)。图中的C代表什么含义?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提示C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00×10-60×10)÷(1220×10+1280×10)×100%=4400÷25000×100%=17.6%。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1.能量金字塔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1)特点:能量在流动中总是逐级递减的。从能量流动金字塔可以看出: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
。越多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2)原因: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2.生物量金字塔如果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可能倒置。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干重g/m21.51137809一般来说植物的总干重通常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而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也大于肉食性动物的总干重。(1)特点:(2)原因: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2.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是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呢?一般情况下,是上窄下宽。但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金字塔形。例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总的来看,浮游植物的总的生物量还是比浮游动物的要多。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3.数量金字塔如果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如果消费者的个体小而生产者的个体大,则会呈现倒置金字塔。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个体数量昆虫树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个体数量鼠草鼬第三营养级(1)特点:(2)原因: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形状每一层含义特点象征意义单位时间内,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的多少自然生态系统一定为正金字塔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单位时间内,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一般为正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一般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干重)随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一般为正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减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几点误区1.误区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能是光能。由于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但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2.误区二:生物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完全一致。能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所含总能量的关系,而生物数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个体数量的关系,所以生物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的现象。3.误区三: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将生物在______、______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
某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时间空间总能量例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
稻-萍-蛙等立体农业。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2.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
的利用。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作物粮食秸秆燃烧多数热能散失牲畜粪便沼气池沼渣肉蛋奶等沼气多级利用六、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使能量_________地流向对人类_______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持续高效最有益合理确定载畜量,保持畜产品持续高产。稻田除草、除虫等。(1)生态金字塔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提示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存在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形。×(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每一层代表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值,根据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金字塔一定是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
)√(3)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提示调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4)稻-蟹共作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2022·湖南,8)(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过程能量的源头: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沿食物链方向由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研究意义: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太阳能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在不断进行着从
到
,又从
的循环过程。非生物环境C、H、O、N、P、S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这里的物质是指?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C、H、O、N、P、S等基本元素生物圈生物群落无机环境2.特点①具有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②循环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3.物质循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对改进农业生产方式
有多方面的启示。鱼稻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稻田的水给鱼提供生长环境,鱼可吃害虫,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鱼和水稻形成了一个无公害的生物微循环鱼菜共生大棚里,既养鱼又种菜,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神奇效果。鱼帮菜、菜帮鱼,和谐互助鸭子可吃掉水稻叶片上害虫及虫卵,粪便可作有机肥料,其在水里游动,加快水稻对养分吸收,也改良了土壤通透性,达到了生态高效种植效果稻田养鸭二、碳循环1.过程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摄食燃烧分解作用2.流动形式(2)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3)生物群落内部:(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CO2含碳有机物3.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4.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食物链(网)5.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6.碳循环的形式非生物环境(CO2)生物群落(有机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二氧化碳一、碳循环7.海洋对碳循环的调节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水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随之增加。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局部短缺,水圈中的二氧化碳也能及时进入大气。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摄食燃烧分解作用大气中CO2库水圈中的CO2库常见物质循环模型常见物质循环模型1.图1中,A为生产者,B为大气中CO2库,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2.图2中,A为生产者,B为大气中CO2库,C为初级消费者,
D为次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3.图3中,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CO2库,B、D、F为消费者,
C为分解者。一、碳循环思考: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破坏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
能量主要以光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最后以红外线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CO2对光辐射没有阻挡,但是能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线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入容易出去难。温室效应1.原因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主要原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温室效应2.危害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量: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二、物质循环4.分解者和消费者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这是物质循环过程中的
重要一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够加快物质的循环过程。三、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
环境浓度的现象。超过2.物质②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如DDT、六六六等。①重金属:
如铅(Pb)、镉(Cd)、汞(Hg)等。化学性质稳定、能被生物体吸收、不易被排出的物质三、生物富集3.生物富集的物质的特点①在环境和生物体中存在形式是比较______的;②必须是生物体能够______的且
的;③在生物代谢过程中是____________的。稳定吸收不易被分解不易排出水植物小鱼大鱼鱼鹰4.生物富集的主要途径食物链、食物网5.生物富集现象的特点(1)具有全球性导致生物富集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2)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会沿食物链不断升高。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范围生态系统_________生物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沿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各营养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往复运动光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往复循环联系(1)在群落中它们的流动渠道都是
,且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3)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
,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返的_____食物链和食物网载体动力四、物质循环与能量的区别与联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过程范围特点主要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主要以无机物形式(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开放型)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返(封闭型)各营养级间(生物群落)生物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来自于太阳)全球性、循环性(物质由地球提供)1.区别四、物质循环与能量的区别与联系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
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联系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第二年春天从土中刨出的花生(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丝状真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_。(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_______分解为_______,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______、水分等生态因子相关。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物温度秋天刚收获的花生1.实验原理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进行处理,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提出问题实验假设实验设计自变量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现象结论分析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腐烂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对土壤高温处理(灭菌)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相同时间内对照组落叶腐烂,实验组不腐烂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不能加热烘干,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1小时灭菌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出问题实验假设实验设计自变量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现象加入碘液A1B1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A2B2结论分析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吗?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A杯中加入适量淀粉糊+30mL土壤浸出液B杯中加入等量淀粉糊+30mL蒸馏水不变蓝变蓝产生砖红色沉淀不产生砖红色沉淀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1)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2020·全国Ⅰ,6)(
)(2)碳元素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群落内部往复循环(
)提示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3)生态农业中物质不断循环,农民不需要对农作物增施氮肥(
)提示随着农民对农作物的收割,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N等元素也随之离开土壤,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仍然需要对农作物增施氮肥。×√(4)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1)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什么形式循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什么?与地球形成初期的大气相比,现在大气中碳的含量要低得多,请从碳的去向方面考虑下降的这部分碳最终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哪些?提示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于生物体或其遗体中。(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存在什么关系?达到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是否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理由是什么?提示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达到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CO2排放总量除了生物群落释放的CO2总量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CO2。(3)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CO2能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4)大气中的CO2增多将导致什么问题加剧?要实现“碳中和”,除继续植树造林外,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提示温室效应;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开发利用新能源。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内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信源(信息产生部位)信道(信息传输媒介)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部位)
生物或非生物环境
空气、水及其他介质
如动物的眼、鼻、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光敏色素)等2.信息传递的过程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
等,通过
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物理过程(1)概念(2)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萤火虫(光)蛛网的振动鸟的迁徙(磁场)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3)感受部位①
动物的眼、耳、皮肤等②
植物的叶、芽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
植物的生长(光敏色素)蛇的颊窝(温度)动物的叫声2.化学信息在生命活动中,生物产生一些可以
。生物体的
或
。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代谢产物分泌物(1)概念(2)来源(3)举例①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②动物的性外激素③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的信息素等。蛾(信息素)驱蚊草小狗撒尿(代谢废物)黄鼠狼3.行为信息(1)概念(2)来源
动物的
,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
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特殊行为行为特征动物的特殊行为。尖尾松鸡魔性求偶舞豪猪遭遇敌害时,将其体刺竖直蜜蜂跳舞类型来源传递形式实例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废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蜜蜂跳舞,鸟类“求偶炫耀”等;比较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个体或群体物理过程化学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体以化学物质为信息载体行为信息动物动物的行为特征①多数情况下,信息传递为双向的;②三种信息都可以来源于动物,其中,只有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非生物环境;③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巧判生态系统信息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场、温度、湿度等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知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4)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在嘈杂的环境中(如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进行信息交流。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举例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个体水平①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都依赖于超声波;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③动物的换毛现象受光信息的刺激。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水平①在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②昆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来交配。3.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①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开始采食的信息;②在森林中,狼既能用眼睛辨别猎物,也可以根据耳朵听到的声音作出反应,以追捕猎物,兔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电子仪器模拟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相同的频率或声音。延长光照时间,刺激鸡卵巢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大大提高产蛋率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①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②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③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
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种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优点缺点喷施化学药剂①作用迅速②短期效果明显①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②可能杀害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③污染环境人工捕捉等①无污染②见效快,效果好①费时费力②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引入天敌、寄生虫或使用信息素等①无污染②有效且持久天敌数量不明确,甚至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可能引起物种入侵)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范围途径模式图联系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往往是双向的(也有单向)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生物群落中)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①任何一个生态系统这三个基本功能,三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②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运转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4)花香引蝶属于物理信息(
)提示花香引蝶属于化学信息。×(5)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消耗(
)(6)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警示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提示昆虫信息素虽属于化学信息,但是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控制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2020年一场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亚洲飞蝗的雌雄成虫在性成熟期可以利用前翅中闰脉上着生的发声齿与后足股节内侧隆线摩擦发声,据此分析此信息属于哪一类型?提示物理信息。(2)有论文指出:“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气味(4-乙烯基苯甲醚),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此文中存在哪些信息类型?又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什么功能?提示文中存在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3)有研究表明,植物释放的气味对蝗虫食物的选择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4)可以利用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活的生态条件控制蝗灾,例如,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挖排水沟等方法,其原理是什么?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生物防治的优势是什么?生物防治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提示原理是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生物防治的优势是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引入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入有利于人类的该生物的竞争者。(5)巴基斯坦发生蝗灾时,有人建议派10万“浙江鸭”前往增援,用鸭子治蝗的技术方法属于什么防治?专家未予采纳,请推测其理由。提示生物防治。该方法见效慢,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该操作成本高(运输、饲料、管理等);浙江鸭和蝗虫的生活环境不同。(6)散居型蝗虫并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感知该种信息素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方法的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或使用干扰“集群信息素”接收的化学物质)可根据考向三信息传递的类型、作用及应用5.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
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抗衡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56√考点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2.特征(1)结构平衡(2)功能平衡(3)收支平衡生态系统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发生偏离负反馈调节回到原来方向改邪归正原方向(1)概念(2)意义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
,是生态系具备
的基础。普遍存在自我调节能力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常常远离稳态,对生态平衡有极大破坏作用。实例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等生物死亡死鱼等生物腐烂++结果:原方向发生偏离正反馈调节偏离原来方向错上加错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2)类型原因基础生态系统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3)机理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破坏。(4)自我调能力有限
黄土高原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成为一片荒山秃岭。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2.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干扰(抵抗干扰,维持原状)蝗虫采食下,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干旱时树木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1)概念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2.抵抗力稳定性(2)规律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
,食物网越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例如: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的复杂,假如其中某种生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组分越多复杂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3.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干扰例如:森林局部火灾后,仍能逐步恢复原状。森林火灾灾后恢复(2)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3.恢复力稳定性(3)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
与
是不一样的。恢复速度恢复时间
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自身净化(如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可以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如果被有毒物质重度污染,自身的净化作用已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恢复力稳定性被破坏,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难度极大!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核心影响因素保持恢复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受到破坏,恢复原状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种类越少、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新疆农信社校园招聘沟通方案【招聘】
- 2024-2025年学生会外联部个人总结范文(28篇)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就业协议书
- 非全就业协议书
- 合同书面设置标准规范
- 合同审签工作总结
- 篮球教学课件
- 短跑 (体育本科专业)课件
- 《种子商品与市场》课件
- 《人事助理自我介绍》课件
- 护理查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查房
- 在实践中认识针刺麻醉原理
-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4.2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附反思
- 医保检查自查自纠报告
- 原味英语交流吧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松北校区)
- 风量计算公式
- 人音版七上册音乐知识汇总
- 幼儿园幼儿教育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 proe基础教程(完整)演示文稿
-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1至5章anawer
- 2023年报告文学研究(自考)(重点)题库(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