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五课时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五课时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五课时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五课时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秦汉(公元前221年—220年)

第五课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两汉时期课程标准: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及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两汉统治衰亡的原因复习要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汉初到汉武帝变化;西汉到东汉的变化;亡因

大一统理念政、经、思、疆域黄老—儒学、王国…、民:匈奴和亲-打击经:休养-统制经济尚书台职能、刺史演变西汉:外戚……东汉:外戚、宦官

豪强地主等复杂性练概括:汉初存在的问题汉初形势图“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匈奴犯境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诸侯势大

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郡守)。……上乃曰:‘君除(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豪族膨胀丞相权重思想混乱王国:42郡中央:15郡(一)汉初的统治——《创》一、西汉的建立与强盛(二)汉武帝的统治——西汉的强盛

1、政治措施⑴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汉高祖刘邦①建国之初大封异姓王。②基本铲除异姓诸侯。③规定只能分封同姓诸侯。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文帝采用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方法削藩。①景帝采用晁错建议,进一步削藩,激化矛盾,引发七国之乱。②为王国问题解决创造条件。(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史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王国问题的由来以及解决方式和结果。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强力夺权推恩令推恩令: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则归郡管辖。配套措施:“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夺爵”左官律⑽: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官吏在诸侯国任职为“左官”,受政治歧视,诸侯犯罪左官依《左官律》连作,旨在孤立诸侯王。附益法⑼:严禁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帮助其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或者自己受贿,为附益,重者至于弃市。酎金夺爵:酎金是春节祭祖时诸侯要献的贡金。武帝时以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削夺106位列侯爵位和封地,基本解决了离心诸侯。易错:推恩令只是分割了封国土地,没有从本质上改变郡国并行制。【知识拓展】汉武帝后历朝历代仍实行皇子封王,但只得“衣食租税”,其出发点也不再是巩固统治,而是维护皇帝“至尊”地位。成为专制政治下皇帝身份的象征。⑵设立中朝——内外朝制度

选必1p4-51、政治措施①中朝官员位低权重。②皇帝亲信近臣构成。③以内朝架空外朝,抑制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选必1P4)⑶察举制

(选必1P30)

1、政治措施“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书•武帝纪》④作用:①选官标准:②选官方式:③重要补充: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主要有“孝廉”、“茂才”等。积功劳为官和征辟地方举荐中央考核从地方选拔人才(自下而上),拓宽人才选拔范围,巩固统治。“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汉末民谣据材料指出察举制的弊端并分析导致产生这一弊端的原因。(纲要p38)弊端:难以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原因:以官举士,推荐权掌握在豪强大族手中九品中正制1、政治措施⑷监察制度:设置刺史制度和司隶校尉1、政治措施(1)设13州刺史:每年奉命巡查,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监察,完善地方监察体系;(2)司隶校尉:武帝设司隶校尉,监察京畿地区7郡和朝中官员。汉“司隶校尉”印文♔刺史制度的特点:♔演变: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以及行政机构,地方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了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选必1P5)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司法、没有固定的治所(以巡视方式监察)、位卑权重、以小制大①汉武帝时,州作为监察区,设级别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②东汉,刺史增添了地方政权和军权,地方权力增强,削弱了中央权力。如何看待两汉的刺史制度?⑸任用酷吏,打击豪强1、政治措施

西汉的地方豪族主要是由战国时期六国贵族的后裔、大商人、官吏、军功地主、地方上的强宗大族,发展演变而来,分布在各地。济南瞷[jiàn]氏,颍川灌氏都是西汉前期著名的豪强大族。这些豪族凭借其强大的宗族势力,在地方上拥有很强的影响力。一些豪强甚至武断乡曲,欺凌农民,破坏封建法度。因此,从高祖刘邦到汉武帝,西汉政府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打击地方豪强。①武帝将地方豪强强制迁移关中;②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地方豪强游侠势力;③进一步严密封建法律。⑹法律制度——律令儒家化(选必1P45)“亲亲得相首匿”、“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汉代律法《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盐铁论•刑德》用儒家经典解释法律(以经注律、引礼入法),律令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1、政治措施⑺民族关系(选必1P62)①中央设官职:②边疆管理:

对东南沿海(南平百越——全部纳入汉朝直接统治)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③边疆开发: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加强集权2、经济措施④抑制工商业者(抑商政策),向他们征收财产税(算缗、告缗)“算缗”: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征收的的财产税。“告缗”:是鼓励知情者告发,属实者没收被告发者全部财产,惩罚戍边一岁,奖励告发者没收财产的一半。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秦“半两”钱西汉五铢钱选必1P88: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铜钱(注:铢为重要单位)。

“五铢”铜钱的形制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选必1P92)特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管控垄断财利、统制经济3、思想措施“《春秋》大一统者⑿,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尊崇儒术

确立正统法家阴阳五行家新儒学体系道家儒家核心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霸王道杂之”是西汉政治的本质特点)⑴、来源:⑵、新儒学的内容: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统一,中央集权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⑾

——加强君权;避免暴政

③“施行仁政”“德刑并用”

——缓和社会矛盾④“三纲五常”

——维护统治天人感应双重作用:君权合法+君权有限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⑶、尊崇儒学的具体措施:⑷、尊崇儒学的影响:①教育体系:前136年设五经博士;中央前124年设太学;地方设郡县学校(选必3p80)②起用儒学家,儒学成为选官标准(孝廉)。实质:是思想专制(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目的为巩固统治。①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②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③西汉尊儒,结束了自春秋以来学术与政治分离的状态,标志着以儒学为主体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大一统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发展(大一统的民族观

直接推动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实体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军事:巩固边防,拓展疆域1.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设立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屯垦戍边、移民开垦的农业区。2.管理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前60年,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3.征服西南,平定百越叛乱: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知识总结】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政治大一统推恩令、创立中朝、察举制、刺史监察、任用酷吏、律令儒家化、民族经济大一统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水利设施、丝绸之路、物种交流思想大一统尊崇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疆域大一统(民族统一)北击匈奴、经营西域、征服西南地区开阔视野:汉武帝积极有为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汉武帝的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加重了农民身上的赋税……农民最终不得不卖掉他们唯一剩下的家财——土地。……(武帝卒后)朝廷政治核心衰退的另一个标志是外戚对宫廷中枢的控制力越来越大。——摘编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前91年,爆发了一起“巫蛊之祸”,连及太子,……(太子)自尽,此时对晚年的汉武帝打击很大,使他对自己的频繁开边、兴利之举进行了深刻反思,下诏(轮台罪己诏)自责,宣布废止所有扰民措施,将政策重心转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张帆《中国古代简史》78土地兼并⑧外戚干政⑦大一统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崇尚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社会流民问题社会动荡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23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王莽改制: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王莽试图通过改革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改革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自然灾害严重,爆发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1、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措施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刘秀先后平定各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2)巩固措施加强皇权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缓和阶级矛盾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二、东汉的兴衰2、东汉的衰亡(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2)豪强地主势力崛起①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庄园经济)【问题探究】p24②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选必1P30)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庄园经济】东汉庄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规模很大,内有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不用缴纳租赋,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演变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知识拓展:豪强地主与庄园经济①田庄主多为豪族、勋臣、贵戚,田庄成员多为聚族而居②农民集体劳动,承担军事义务,充当田庄的私人武装(部曲)③与田庄主形成强烈人身依附关系④田庄内部自给自足【特点】积极:战乱时期可使失去土地的农民依附于地主得到生存空间;一定程度可减少土地兼并的危害【评价】消极:易产生严重的地方割据现象且依附于其中农民地位极低”闭门成市”

一:初现大一统——西汉建立01西汉的建立02汉初的统治二:巩固大一统——武帝改制01政治措施02经济措施03思想措施04军事措施05民族管理三:再现大一统——东汉兴衰01王莽篡汉02光武中兴(措施)03东汉衰亡(豪强扩张-政府内讧-黄巾起义)四:体现大一统——两汉文化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西汉与东汉课堂小结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这主要反映出李白(

C

)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B.认为秦的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C.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D.认为秦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题干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李白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了李白对秦始皇的赞叹而非不满,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思想方面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功绩,未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D项错误。牛刀小试: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D)A.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D.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官吏不能世袭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官员世袭继承,郡县制下各级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免和考核,故选D项;郡县制下各级官员的负责对象都是君主,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和郡县都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这并不能体现郡县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