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单元 20C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七八单元 20C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七八单元 20C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七八单元 20C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七八单元 20C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76西罗马帝国灭亡1500前后新航路开辟1900前后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社会世界现代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革命史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20世纪初世界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两种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第七八单元20C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学习目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经济危机专题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专题定位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上半叶):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关系19141917191819291931193319391945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被凯恩斯主义代替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战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罗斯福新政科技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雅尔塔体系专题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专题定位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上半叶):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秩序隐患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殖民体系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社会制度十月革命后苏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9-1939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国际格局发展为两极格局【单元知识结构】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原因过程结果影响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条战线西线为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格局变化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反战和平思潮和运动兴起苏俄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亚非拉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觉醒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原因过程结果影响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雅尔塔体系建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反战和平思想更加深入人心1、背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导火线: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三大矛盾: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实质各国之间的矛盾表现:时代背景: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核心知识】极端民族主义: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帝国主义是什么?它有什么需求?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瓜分世界市场划分势力范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输出为主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书P83史料阅读政治不平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革命或改革),民主政治发展水平不同;占有殖民地多少不同经济不平衡:工农业发展水平、速度不同20世纪初,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2022·浙江高考·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

A.“结伴不结盟”

B.“集体安全”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D【知识补充】英国对欧洲奉行的外交原则:大陆均势反对任何一个大国称霸欧洲,而使欧洲各国之间保持势均力敌,以便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知识整理】垄断资本主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推动军事技术进步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为主

瓜分世界重新瓜分

世界的争斗①客观性:

②可能性:③现实性:【知识拓展】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何能够演变为世界性战争?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102、一战的进程:(1914.7.28—1918.11.11)战争阶段时间战线主要事件第一阶段1914年西线

德军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其它日本对德宣战,占领

,次年提出“二十一条”第二阶段(胶着状态)1915年东线南线

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西线

(“绞肉机”、飞机、毒气。)

(地狱”、首现坦克)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第三阶段1917年

参战1918年

退出战争;1918.11.11同盟国投降。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马恩河战役中国山东意大利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俄国(十月革命后)【核心知识】参战国目的结果德国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奥匈帝国占领巴尔干,取得亚得里亚海、爱琴海的出口英国保住霸主地位,争夺更多殖民地法国削弱德国,报仇雪恨,做欧洲霸主沙俄毁德国和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势力,建立“大斯拉夫帝国”美国捞取战利品,瓜分殖民利益,大发战争海外殖民地被瓜分,面临巨额战争赔款,国内经济崩溃,发展受到限制帝国解体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人员、经济损失惨重,国际地位大大下降因爆发革命退出一战,帝国被摧毁,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进出口贸易猛增,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力量的失衡预示新的秩序即将诞生【知识拓展】参战各国的目的和结果提升演练2.“自1900年,德国统治精英内部一直企图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且在非洲和海外挑战英国的殖民地……面对国内社会民主党势力日益强大,可能把帝国推向民主共和的局面,萨拉热窝暗杀正好为德国宣战找到了借口。”这反映了德国发动一战主要是由于()

A.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B.国内民主势力强大

C.法西斯势力的上台

D.英德商业竞争激烈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B(2022·山东·高考真题)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B(2021·浙江浙北G2高一第二学期期中·33)“一战”爆发后,赴前线的新兵们含着笑容向自己的母亲高声喊道:“我们圣诞节就回来了。”在普通人的想象中,1914年的战争被描绘成一次浪漫的短途旅行,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然而,惨酷的战争完全相反。下列哪次战役就粉碎了当时人们美好的想象A.马恩河会战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A【知识拓展】美国参与一战的原因和影响一战美国征兵宣传海报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原因:(1)经济利益:①参战前的“中立”,是为了捞取战利品,等待参战的最佳时机。②德国与美国在拉美的矛盾不断加剧;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和贷款激增,同协约国的利益紧密联系。④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2)战争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国内人民反战情绪浓厚。(3)寻找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威胁美国利益,给美国(4)国际形势:俄国二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知识拓展】美国参与一战的原因和影响一战美国征兵宣传海报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影响:美国的参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①在政治上:美国一直以“和平主义”的面目出现。美国宣战使许多原来宣布中立的国家纷纷加入协约国方面,扩大了协约国阵营,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双方カ量的对比。②在军事方面:凡尔登战役之后,德国在战略上失去主动,但仍有相当兵力,美国参战使军事形势朝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转变。③在财政物资方面:美国加大了对协约国的援助。【知识拓展】中国参与一战1916年,袁世凯病逝。北洋宿勋段祺瑞代表北洋势力出任国务院总理兼陆军总长,与代表南方势力的黎元洪总统对抗。1917,双方对政权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段祺瑞一方积极和协约国联络,把参战视作壮大己方削弱政敌的契机。段祺瑞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向诸协约国驻华公使提出有关中国参战的三点要求:1.废除《辛丑条约》中禁止中国在军事方面反对德国的条款;2.延长庚子赔款支付的时限,不加利息;3.将中国关税率提高至7.5%。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将会以输出劳工和原料的形式参战。1917年8月14日,民国正式对德宣战。整个战争期间,中国总共输出了17万劳工和大量原料,有2万名劳工为此牺牲。目的:形式:意义:①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特权;②段祺瑞为削弱政敌以工代战①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②为最终解决山东问题做了铺垫(华盛顿会议)。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一战结束

巴黎和会1919《凡尔赛条约》等

凡尔赛体系

调整列强在欧洲西亚秩序

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秩序

华盛顿体系

《九国公约》

《五国海军条约》

《四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1921-1922国际联盟192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核心知识】【名词解释】国际秩序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容巴黎和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割地赔款,裁减军备,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华盛顿会议: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实质:是一战后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新的统治秩序。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强权政治原则。在宰割战败国和平衡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体系特点:体系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核心知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会议和文件内容实质体系瓦解凡尔赛体系1919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等条约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委任统治制度)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一定程度体现民族自决原则)③成立国联巴黎和会成为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以维护战胜者利益为目标,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西亚、非洲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尔赛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全面爆发【名词解释】委任统治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名词解释】民族自决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国家一战后的实力在和会上要求结果美大发横财最大的债权国提出“十四点原则”攫取世界领导权与英法等矛盾,未能实现英经济衰退,仍为第一军事强国维持殖民优势,削弱德海军,获取赔款瓜分德大量殖民地,控制海军保持“势力均衡”保存德实力法经济衰退,世界第一陆军强国获取割地赔款彻底削弱德国,试图独霸欧洲与英矛盾,未能实现中民族资本黄金时期但仍十分落后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外交失败,山东转手给日本日经济实力上升但尚难与欧美列强抗衡从德手中夺取的利益合法化基本得到满足【知识拓展】通过《凡尔赛和约》主要战胜国目的的实现情况威尔逊十四点和平计划1918年1月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威尔逊总统在对国会所发表的著名演说中提出十四点,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计划。随后,这十四点被采用作为和平谈判的基础。这个有关战争目的声明之所以成为必要,是由于协约国在确定其战争目的时意见不能一致,也由于俄国向德国求和。但美国国会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并且拒绝参与国际联盟,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计划失败。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2)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4)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6)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7)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8)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9)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11)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13)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1918年10月,美国官方对“十四点”作了注解,将美国的意图说得更加明确。前八点是务必达成的强制性目的,后六点为非务必到达的目的。构成会议和文件内容实质体系瓦解华盛顿体系1921-1922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等条约①(《五国海军条约》)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华盛顿体系”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标志着华盛顿体系的彻底崩溃评价:①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②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3、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强权政治的表现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积极:①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国际局势缓和,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消极:未能根除矛盾,无法长久维持世界和平,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核心知识】宰割战败国:战胜国VS战败国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VS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VS苏联4、国际联盟宗旨:促进国际间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全体一致实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原则:性质:作用: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核心知识】【知识联系】选必1P69-70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②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由于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③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2020·山东高考·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A(2021·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3)“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奴役下的被压迫民族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一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其中最明显违反这一原则的表现是()A.允许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B.确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独立C.将中国山东的权益委托给日本统治D.同意犹太人回中东建立以色列国家C(1)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2)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3)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5)改变人们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三、一战的影响【核心知识】【知识拓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加紧了对中国的争夺,两国分别扶持黎元洪和段祺瑞,引发了府院之争;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②中国外交政策由消极走向积极;中国华工为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中国的民族意识,五四运动爆发,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2)经济上(3)思想文化上: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春天”。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①中国思想界反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学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提升演练6.(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再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

A.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

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

C.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

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A7.(家国情怀)(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国际社会的入场券,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这意在表达中国()

A.收回了山东的全部权益

B.探索自强救国道路的努力

C.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D.重新回到世界支配大国的地位B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加速二战爆发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背景历史因素: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为不满,力图摆脱体系束缚。主要原因: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积极扩军备战,对外侵略扩张。诱导因素: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催化剂:直接原因:表现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拒绝制裁日本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

③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顶峰【核心知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经济萧条,社会矛盾激化自由放任失败

各国的应对(1)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渡过了危机(2)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展的道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一战后的国际地位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利益受损基础雄厚基础薄弱三权分立民主传统深厚军国主义传统深厚应对方法不同的原因::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外侵略扩张,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主义名词解释:法西斯(亦可意译为束棒),起源于罗马,团结产生力量,是最高权力的象征。(1)基本特征: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特有的现象。在一战后几乎同时产生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这是为什么?“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知识拓展】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③一战带来的社会大动乱、经济危机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引发的政治危机①德意日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民族主义浓厚。②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为不满,力图摆脱这一体系的束缚。材料:1919年3月,墨索里尼由银行家资助,召集游民和退伍军人,组织了战斗队法西斯。他们进行大量的欺骗性宣传,这使得意大利垄断资产阶级把法西斯分子推向政治舞台。

希特勒纳粹党大肆进行关于“民众共同体”和“超阶级国家”论的蛊惑宣传,通过宣扬“消灭失业”和“社会心里拉平”等活动,使民众发泄愤怒。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以改变日本的军事政治局面,实现军国主义目标。④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蛊惑人心的宣传活动,日本军部的推动,使法西斯运动在国内有了较大发展。【P102史料阅读】绥靖政策西方大国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2.表现:3.影响:英法实行绥靖政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的高峰),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1935.8.31美国通过《中立法案》1939.8.2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B8.德日两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威胁。下列关于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合法竞选获得政权

B.经济危机带来政治危机

C.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基础

D.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利益均受到制约9.(2017·浙江·高考真题)《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提升演练2、经过亚洲: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全面爆发的标志。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欧洲:1939年9月1941年6月1941年12月1942年1月1942--1943月1945年9月德国入侵苏联二战爆发德国突袭波兰全球阶段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结束日本签署投降书重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协同作战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核心知识】(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国团结协作;(2)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4)正确的战略指导,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决定;(5)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4、性质: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特点:1.是由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同盟2.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3.同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是主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1.改变了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比;2.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胜利的信心;3.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知识拓展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核心知识】雅尔塔体系含义: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会议名称时间内容作用开罗会议(美、英、中)1943年11月《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德黑兰会议(苏、美、英)1943年11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商谈战后处置德国;战后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加速德国走向灭亡雅尔塔会议(苏、美、英)1945年2月商谈对德政策;安排战后世界事宜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基础波茨坦会议(苏、美、英)1945年7月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美苏中心五、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2、主要内容1、雅尔塔体系由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和波茨坦等会议,缔结的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a.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b.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千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c.承认朝鲜最终独立。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④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⑤成立联合国从国际法的角度确认了台湾等地属于中国的事实。顺应时代潮流,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具有明显的强权色彩成为二战后最大的国际组织【核心知识】成立:宗旨:原则:作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1945年10月24日五大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3、联合国铸剑为犁打结的手枪五、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4、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积极:①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②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消极:①大国互相妥协的产物;②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③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核心知识】【知识对比】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项目国际联盟联合国不同成立时间1920-1946参与国会员国不具有普遍性,参与国家少,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原则全体一致作用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在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集团的侵略。相同性质实质宗旨1945-至今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员国多于国联,尤其是有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大国一致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12、1944年10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在莫斯科会面。双方在一张餐巾纸上标注并确认了各自在巴尔干半岛势力范围的百分比方案,如在南斯拉夫双方各占50%。该方案()A.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

B.破坏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D.奠定了战后两极对峙格局C13、在联合国的设计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A提升演练六、二战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浩劫对亚非拉促进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科技文化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反对战争呼唤和平观念;妇女地位提高等对世界格局二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欧洲衰落: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国力严重消耗。美国独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苏联抗衡: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战争中赢得很高威望。【核心知识】提升演练CA14.有学者指出,德黑兰会议似乎预示着,美苏协调将决定战后秩序的走向,而丘吉尔及其代表的英国似乎要在对德作战的隆隆炮声中耗尽帝国的血液,不得不从国际舞台的中央“体面地”退场。这反映出()A.三国协调对德日法西斯作战

B.英国在战争中付出的牺牲最大C.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D.美苏合作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1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A.推动了战争观念的更新

B.使人类开始反思战争C.侧重于完善战争的手段

D.战争的性质难以界定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不同体现意志英、法、美等国美国和苏联主要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矛盾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调整关系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国际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方式随着亚欧战略策源地形成及二战爆发与扩大而瓦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瓦解相同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确立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④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⑤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⑥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能解决根本矛盾。【核心知识】【知识联系】国际体系的演变体系名称形成标志体系内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③确认了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一战”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领土问题、战败国问题殖民地问题、体系保障问题八、两

比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不同点

目的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法西斯国家要在战败国建立法西斯制度,制造一系列暴行,世界人民面临生存问题。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对立集团同盟国;协约国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阿拉曼战役等作用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共同点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过程卷入国家多,历时长,参战国充分运用新科技战争结果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引起了国际关系格局变化战后状况都形成了心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核心知识】【单元结构】国家宏观调控高科技发展社会结构变化福利国家苏联改革失败东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摆脱殖民赢得独立面临心得问题挑战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西欧、日本崛起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取得巨大成就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推

动推

动推

动冷战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东德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西德结

束冷战概念解析冷战:1947-1991P108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时间

主体

特点【知识拓展】“冷战”的手段包括:全方面的冷对峙状态①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制裁。②政治:颠覆其他国家政府。③外交:外交封锁、对抗。④军事: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组建军事同盟,进行军备竞赛,发动代理人战争。⑤文化:文化入侵,相互攻击对方不懂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如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概念解析两极格局:1955-1991【名词解释】国际格局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国际格局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20世纪初一战1945年二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1991年苏联解体1955年北约、华约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一超多强与多极化趋势的继续发展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维也纳体系【核心知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原因:(1)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2)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尖锐对立(3)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4)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5)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根本原因(6)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国家利益的冲突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提升演练【核心知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项目美国措施苏联应对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2、冷战表现:1947.3杜鲁门主义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8.4马歇尔计划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4北约1955.5华约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直接导致德国分裂。杜鲁门主义实质:公开地反苏反共,干涉别国内政目的:扶持控制西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实现称霸世界战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特点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不完全的

②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雅尔塔体系19451991战后世界秩序划分各国边界建立联合国等政治格局两极格局19551991奠定基础从属于“冷战”19471991对抗形式【名词辨析】“冷战”、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的关系4.两极格局的特点: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体现了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③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④总体冷战,局部热战美国扶蒋反共(1946—1949);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P112史料阅读:……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⑤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2021·广东·16)表1作为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