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含义、特别关注核心任务关系(是基础)必要条件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广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狭义:形式逻辑逻辑的不同用法
逻辑的多种含义思维导图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规律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方法逻辑学公式:要求:逻辑错误:公式:要求:逻辑错误:公式:要求:
逻辑错误: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重难点)思维导图同一律(确定性)矛盾律(一致性)排中律(明确性)条件确定: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
一、“逻辑”的多种含义主要含义范围举例①规律②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③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④逻辑学或逻辑知识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辑”。“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说的不合逻辑”“根据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1、“逻辑”的不同用法思考:请你说说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小明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有关逻辑的书,几位同学纷纷点赞。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呢。探究与分享逻辑学这门学问逻辑学这门学问规律,即学习的规律思维方法逻辑规律与规则逻辑规律与规则一、“逻辑”的多种含义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规律逻辑学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方法研究对象为把握规律服务2、逻辑学研究的目的
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逻辑规律1、逻辑学的含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逻辑学广义逻辑学狭义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P9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我们学习《逻辑与思维》的重点:(1)形式逻辑的规律(第二课第二框)与规则(第二单元);(2)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第三单元)。我们学习《逻辑与思维》的目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四单元)。2、形式结构:用“所有......都是……”这一形式结构将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构成判断。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形式结构:所有......都是……(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结合教材思考:这两个判断有什么相同点?概念是怎么构成判断的?相同点:都是“所有......都是……”的形式结构。公式表示:所有S都是P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形式结构,简称形式结构概念、判断、推理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合教材思考:这两个推理有什么相同点?判断是怎么构成推理的相同点:都是“所有M都是P,S是M,所以,S是P”的形式结构。用“所有M都是P,S是M,所以,S是P”这一形式结构将两个判断联系起来构成推理判断推理三段论规则:所有M都是P
S是M所以S是P结论:真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有S是P大前提:真小前提:真SMP3、推理——形式逻辑特别关注的问题三段论推理规则: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1)推理的结构: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一天,初学逻辑的小明和小芳一起进行推理练习。
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
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为什么?小明小芳探究与分享
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推理结构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小明的推理是正确的。
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无效的(推理结构不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小芳的推理是不正确的。结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1)学习狭义逻辑学(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2)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4、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运用(论证和论辩)5、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论证是“讲出来”这一活动)(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上下两组文字,哪个是论证,哪个是论辩?其论点、论据分别是什么?论点: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论据: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论证:一个命题从其他命题推出,其他命题为这个命题为真提供支持论辩:用论证的方法去反驳别人的观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有观点认为,长江禁渔获得成功要靠政府依法行政。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广义逻辑
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狭义逻辑4.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逻辑”的多种含义“逻辑”的不同用法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规律”同义;“逻辑规律与规则”,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这门学问。1.形式结构2.推
理3.论证和论辩推理结构:推理结论为真的条件:核心任务:关系(形式逻辑)课堂小结下列说法中的“逻辑”,属于逻辑学研究对象的有(
)①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自身的逻辑,才能搞好经济建设②王同学本科毕业后,报考了逻辑学专业的研究生③你说起话来有时还真是颠三倒四、毫无逻辑④遵循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D下列关于形式逻辑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A.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B.学习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C.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主要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D.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C有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多么粗浅的知识,抑或是多么高深的理论,其实质都只是一种判断。逻辑是一种判断工具,它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判断。作为判断工具的形式逻辑()①强调有效的判断是指形式结构没有问题②是从真前提中推出一般规律的③应遵循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④推导出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A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只研究如何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科学。这表明()①狭义的逻辑学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②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决定思想的形式结构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④狭义的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B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公式:要求:逻辑错误:公式:要求:逻辑错误:公式:要求:
逻辑错误: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重难点)思维导图同一律(确定性)矛盾律(一致性)排中律(明确性)条件确定: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的原因
P10-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是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必须前后一致,A,即可以代指概念,也可以代指判断。不能游移不定3、同一律的要求
P10-2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4、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概念”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变换。逻辑错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判断”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判断断定了什么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更改。逻辑错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指思维主体无意或故意违反同一律关于命题的逻辑要求,用另外一个与原论题无关的论题来代替原本需要论证的论题,从而使议论离开了原来的论题。举一反三:下列表述是否违反同一律?1)顾客:你这里有好茶吗?
店员: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茶?2)甲:“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
乙:“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3)“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是教师了”。偷换论题偷换概念未违反,不同条件下?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5、运用同一律应注意的问题:同一律所维护的思想确定性是认识变化发展中的相对确定性。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指“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指“打牌的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话如下: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④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判断:以下犯了什么逻辑错误?1.我想静静,别找我,找静静。3.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偷换概念偷换论题3.老师: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学生: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偷换概念偷换论题4.一辆汽车险些撞到一位路人,二人因此争吵起来。
开车的说:“责任不在我,我已经开了五年的车了!”路人回应道:“你开了五年车有什么了不起,我已经走了五十年的路了!”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遵循矛盾律的原因
P11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P1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1)常用公式:“A不是非A”(不能自相矛盾)(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不能自相矛盾“两可”3、矛盾律的要求①“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②“判断”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例如:对于同一种颜色,不能既用“黑色”又用“五彩斑斓的黑色”来反映它。
例如:“班上所有同学都是遵规守纪的”与“有些同学是不遵规守纪的”。根据矛盾律,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成立。4、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两可)由真推假:适用于不能同真的判断,可以同假【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教材P11探究与分享有同学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位同学的话是否成立,为什么?判断:下列论断哪些是自相矛盾的,哪些不是?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不成立,自相矛盾自相矛盾(逻辑矛盾)自相矛盾(逻辑矛盾)辩证矛盾辩证矛盾5、运用矛盾律应注意的问题:(1)思维中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任何科学都要求排除逻辑矛盾,而任何学科又都要求认识事物本身的辩证矛盾。自相矛盾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违反逻辑规则,仅仅出现在思维领域中,是可以避免的。辩证矛盾断定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属性。辩证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不可能从世界排除。(2)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想一想:以下判断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吗?1.“运动物体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点”2.“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物体运动“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对立统一”。是从不同时间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而且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其中的“平凡”指他的工作岗位和事迹;而“伟大”是指他的精神和价值。是从不同方面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其中“死了”是指自然生命的结束;“活着”是指精神永存。这样的矛盾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事物的认识,因而属于辩证矛盾,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02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赵:不是我偷的。钱:李是罪犯。孙:钱是罪犯。李:不是我偷的。
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结合矛盾律的相关内容,得出钱与李的口供矛盾;同时应结合“只有一人说假话”这一条件进行分析。
因为钱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意说假话者只有一人,那么说假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孙的口供,钱是罪犯。甲说:“我不赞成禁烟,烟草可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可是,毕竟吸烟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也不赞成不禁烟的意见。”“禁烟”与“不禁烟”是否两不可?议:关于“禁烟”与“不禁烟”,乙的论断是否有逻辑错误?这里的逻辑错误与前面广告词中的逻辑错误一样吗?否定了“禁烟”也否定了“不禁烟”#禁烟话题#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遵循排中律的原因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1)常用公式:“A或者非A”。(不能骑墙居中)(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不能骑墙居中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4、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两不可”①“概念”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二者必居其一。②“判断”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断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能同时否定。教材P13示例评析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甲说: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答:我去,也不去。甲说: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乙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同时肯定了“去”和“不去”违背了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关系矛盾律排中律区别含义不同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错误不同“自相矛盾”(“两可”)“两不可”作用不同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知识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特别提醒: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其一,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针对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而排中律只针对矛盾关系。其二,内容不同,矛盾律指明“有假”,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而排中律是指明“有真”,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其三,实际作用不同,矛盾律是由真推假,排中律是由假推真。规律名称基本内容公式要求逻辑错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确定性(自身同一)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不是非A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两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两不可知识整合: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是罪犯!丁:盗车的不是我!思考: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罪犯是谁?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是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和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因此甲是罪犯。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是罪犯!丁:盗车的不是我!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和丁中必有一假,则甲、丙为真话。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因此乙是罪犯。5.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课堂小结C3.甲说:“你赞成丙为班长吗?”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乙答:“我不反对。”乙的回答()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B.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解析】BC:乙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丙当班长,乙的回答很明显是犯了骑墙居中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B不符合题意,C观点符合题意。AD:材料体现的是排中律的问题,与矛盾律无关,AD观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
4.有人问:有没有飞碟?你既不能肯定有,也不能肯定没有,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是否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没有飞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认识问题。排中律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