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1页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2页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3页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4页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看视频《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3、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4、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5、社会主义改造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6、中共八大的地位、时间和主要内容学习目标目录0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02在艰难探索中前进第一部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讨论: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呢?

新中国成立时,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众多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思考1.概括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状况。

2.面对此情此景,中国人民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3.为完成任务,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观看视频,说出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一)过渡时期的时间:1949—1956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改造的时间——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完成遗留问题。(1950年-1952年)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年-1956年)注意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侧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化”“为什么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的目标是由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贫穷和工业基础薄弱的现实决定的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三改”—强调调整生产关系农业个体农业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生产

合作社手工业个体工商业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生产

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公私

合营改造前性质改造方式改造后性质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情境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为什么?)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情境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为什么?)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情境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为什么?)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情境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为什么?)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景气,社会主义生机勃勃。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国际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主导性因素。国营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个体01020403结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为什么?)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13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四)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1949新中国成立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0102拓展延伸区分两个“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部分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就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又将如何行动?(一)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主会义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永远跟党走结合材料和相关历史知识,谈谈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二)我们自己的路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苏联经验教训+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思考:在新的历史课题且无现成答案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中共八大为党和国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结合视频,谈谈中共八大的突出贡献。(三)强国序曲——党的八大(指明方向)中共八大(1956)地位贡献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拓展延伸时间

社会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过渡时期(1949-1956)党的八大(1956)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新时代(2017)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建国初期的巨大成就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①工业—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农业—初步满足了国人基本生活需求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四)建国初期的巨大成就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新藏公路康藏公路鞍山无缝钢管厂武汉长江大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基本框架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④教育医疗—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⑤精神面貌—国人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⑥科学技术—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四)建国初期的巨大成就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建国初期的巨大成就二、在坚信探索中前进建设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建设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建设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成就与曲折并存,我国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1958年,中共中央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1960年,中共中央纠正左倾错误,大跃进被停止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虽遇挫折,砥砺奋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二、在坚信探索中前进一个结论(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肯定(4)虽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六)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评价)重要思想(3)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写道:“(农民)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关于这一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构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②因未能坚持中共八大的路线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和挫折③完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工业化打下基础④改革的胜利完成标志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

习题演练2.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伟大变革的完成()①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②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要标志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④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

习题演练3.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③“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C

习题演练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①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②规定了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指出社会主义建成后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有矛盾存在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A

习题演练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尽管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曲折,但就整体建设速度而言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经济基础为薄,19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