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膳食搭配理论,能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五谷”是人体生命活动能源物质的主要来源B.“五畜”富含的蛋白质更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C.“五菜”中的纤维素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D.“五果”富含葡萄糖、淀粉和果糖等还原糖2.房颤(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危害严重且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质之间的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核孔B.房颤可能是某些RNA输出细胞核障碍所致C.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单位核膜面积的核孔数目越多D.核孔是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H2O2分解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2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02溶液中加入0.5mL新鲜猪肝研磨液。与第2组相比,第1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一组实验可能降低了()A.反应体系的pH B.H2O2的浓度C.反应体系的温度 D.反应体系的酶量4.某些植物有如图所示CO2浓缩机制。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可将HCO3-转化为有机物,该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进入相邻的维管束鞘细胞释放CO2,提高了Rubisco(固定CO2的酶)附近的CO2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推测PEPC与无机碳的亲和力高于RubiscoB.具有图示CO2浓缩机制的植物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C.为卡尔文循环提供能量的是腺苷三磷酸D.具有图示CO2浓缩机制的植物抵抗干旱胁迫能力更强5.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会导致机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可能是()A.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B.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C.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6.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体内的水分和血钠丢失量不同。图是健康人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早晨运动醛固酮高的原因可能是血钠丢失多B.醛固酮定向运输到肾脏发挥调控作用以减少运动时血钠丢失C.运动出汗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排尿量减少D.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7.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下列方法、原理或手段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差速离心法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B.采用质壁分离法判断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死活C.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检测病原体或肿瘤标志物D.用目测估计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8.囊性纤维化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诊断阵列是表面结合有单链DNA探针的特殊滤纸,其中“0”处放置正常基因的探针,“1~10”处放置该基因不同突变类型的探针,这些突变基因均为该病致病基因。检测#1~#3个体的相关基因,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放置多种探针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由该检测结果可推知,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C.根据检测结果可判定#1和#2正常、#3患有该病D.若#2和#3能正常结婚,则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9.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周中普教授应用独创的三结合育种法(物理、化学诱变和远缘杂交)精心培有出了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彩色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诱变育种目的性较强,无需处理大量材料C.没有生殖隔离的植物才能实现远缘杂交D.诱导染色体加倍可解决远缘杂交子代不育的难题10.2月17日下午,重庆市九价HPV疫苗扩龄首针仪式在江北区举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已分离出130多个变种,半年内完成3剂九价HPV疫苗接种后,能有效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子宫颈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剂疫苗接种间隔时间越短,其免疫预防的效果越好B.接种第1剂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第2剂,一定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接种九价HPV疫苗后,机体可产生多种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HPV疫苗接种后可被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11.重庆黔江猕猴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体内激素动态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控制的B.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C.猕猴桃采摘后生长素释放增加,果实内物质转化速度加快使果实成熟D.环境可通过影响激素的产生共同调节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12.自20世纪60年代起,对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生物类群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水生植物种类92种68种占优势的物种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鱼类种类74种54种占优势的物种鲤鱼、鲫鱼、鳊鱼鲫鱼、黄颖鱼、红鳍鲌A.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该湖泊发生了演替B.该湖泊中所有的水生植物和鱼类构成了一个群落C.该湖泊优势物种发生改变与围湖造田密切相关D.退耕还湖、适当捕鱼有利于增加湖泊的物种丰富度13.“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培育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B.施用有机肥料可为农田农作物提供能量C.“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D.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是生态工程的基础14.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实验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代替PEG诱导形成bB.由b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0.6%的钠盐起到了选择作用D.图示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15.图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其中引物1~4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上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所示,限制酶BamHI、EcoRI、HindⅢ在质粒上的识别位点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应使用限制酶HimdⅢ切割质粒B.应选择引物2和3扩增目的基因C.过程②可用Ca2+处理来促进大肠杆菌的转化D.若将该基因片段扩增6次,则消耗128个引物分子二、综合题16.间作(指高矮不同的作物间行种植)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一种常见模式。为选择适合间作的大豆品种,某研究小组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对“玉米一大豆间作”模式做了相关探究,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大豆品种种植方式叶绿素a含量:/mg·dm-2叶绿素b含量/mg·dm-2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单株产量/g品种1单作3.6810.6046.09419.0613.54间作2.2490.9252.43116.394.90品种2单作3.5870.5077.07520.0820.25间作2.0040.9462.11816.6313.61(1)据表分析,与单作相比,间作模式下造成大豆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间作模式的品种1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显著,而单株产量下降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玉米一大豆间作的土地一般不需要施用氮肥,原因是。(2)实验结果表明,比较适合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是,判断的依据是。(3)图是某作物(大豆或玉米)间作和单作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单株该作物吸收CO2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时各农作物间的株距相同)。该作物很可能是。光照强度为a时,无论间作还是单作,该作物的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别,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7.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烹任不当会引发中毒。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图中表示兴奋的部位是(填“a”“b”或“c”)。(2)兴奋在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以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肌细胞膜上的结合,引发Na+通道开放,使肌细胞收缩。(3)研究发现,肌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因此Ca2+浓度会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原因是。(4)临床上根据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在经过提纯、减毒处理之后,可以用作麻醉药、镇痛药物,请分析河豚毒素能起镇痛作用的原因是。18.某科研人员利用诱变得到的突变系甲和突变系乙小鼠(雌雄均有),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1)将突变系甲与野生型进行杂交,其结果如下:亲本杂交类型突变系甲(♀)×野生型(♂)突变系甲(♂)×野生型(♀)F2表现型野生型2829突变型910据实验结果可知,突变系甲相关基因发生了(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其遗传遵循定律。某同学分析认为该突变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2)经基因定位检测发现,突变系甲的突变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突变系乙是隐性突变,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为探究两种突变体的基因关系,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分析F2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其他变异)。①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两突变基因为3号染色体上的同一基因;②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③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两突变基因为3号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3)检测突变系甲的突变基因表达产物发现,与正常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比,该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从第185位后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并且由原来的316个氨基酸变为232个氨基酸。从基因结构及表达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9.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结合所学生态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草方格沙障”是沙漠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治沙方法,先将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漠中,然后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以此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说明了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2)退耕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演替,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3)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含粪便、饲料残渣的污水,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污水直接流入河流还会造成蓝细菌等大量繁殖,引起水华。研究者设计了题19图所示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氧化塘岸边、浅水区与中央深水区中生物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结构。流出氧化塘的水可流入人工湿地进一步处理,为防止水华发生,常在湿地中种植芦苇和香蒲等大型挺水植物,这种治理方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三、实验题20.乐果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对被乐果污染的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现在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乐果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筛选的样品应来自的土壤。为避免杂菌污染,取样和稀释土样时应注意:。(2)微生物驯化是指在培养过程中,逐步加入某种物质,让其逐渐适应,得到对此种物质耐受或能降解此种物质的微生物的过程。该实验中,所用驯化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10g、氯化钠1g、磷酸二氢钾1g、水1L、葡萄糖1g和不同浓度的乐果。上述驯化培养基按功能分属于培养基。培养基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既可防止,又可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快速挥发。驯化后含有微生物的菌液通过法进行接种,从分离得到的单菌落中挑取待筛选的菌株。研究人员通常根据菌落的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3)若要进一步鉴定不同种的待测菌株对乐果的降解能力,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A、五谷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B、动物富含蛋白质,动物蛋白含有多种氨基酸,有利于人体补充必需氨基酸,B正确;C、蔬菜中的纤维素具有润肠通便等作用,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C正确;D、水果中富含糖类,但淀粉是非还原糖,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糖类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
(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组成、植物细胞特有)和乳糖(动物细胞特有)。
(3)多糖:植物: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纤维素;动物:糖原。它们彻底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多糖还有几丁质。2.【答案】A【解析】【解答】A、自由扩散属于跨膜运输,物质进出核孔并没有穿过膜,A错误;B、房颤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故可能是某些RNA输出细胞核障碍所致,B正确;C、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越频繁,故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单位核膜面积的核孔数目越多,C正确;D、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3.【答案】B【解析】【解答】A、改变反应体系的pH,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降低产物的量,A错误;B、降低H2O2溶液的浓度,就是降低底物浓度,产物的量减少,B正确;C、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降低产物的量,C错误;D、降低酶的浓度会够降低反应速率,延长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降低氧气的量,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4.【答案】D【解析】【解答】A、题意显示,某些植物有CO2浓缩机制。即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可将HCO3-转化为有机物,而后再进入到维管束鞘细胞中被利用,进而提高Rubisce0附近的CO2浓度,据此推测,PEPC与无机碳的亲和力高于Rubisco,A正确;B、具有图示CO2浓缩机制的植物能够利用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因此这类植物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B正确;C、腺苷三磷酸是直接能源物质,可为卡尔文循环提供能量的是腺苷三磷酸,C正确;D、具有图示CO2浓缩机制的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更高,但未必具有较高的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即根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具有图示CO2浓缩机制的植物抵抗干旱胁迫能力更强,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5.【答案】C【解析】【解答】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交感神经占据优势可以使心跳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支气管舒张,但肠胃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所以会出现机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6.【答案】A【解析】【解答】A、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保钠排钾),并使肾脏重吸收水的量增加,使血容量增加,早晨运动醛固酮高的原因可能是血钠丢失多,A正确;B、醛固酮属于激素,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是定向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B错误;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C错误;D、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血浆的pH不会显著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保钠排钾),并使肾脏重吸收水的量增加。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7.【答案】C【解析】【解答】A、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故不能采用质壁分离的方法判断其死活,B错误;C、由于抗原抗体能特异性结合,故可用来检测病原体或肿瘤标志物,C正确;D、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分离不同的细胞器实验可利用差速离心法,验证DNA半保留复制可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8.【答案】B【解析】【解答】A、依题干信息可知:诊断阵列是DNA单链探针结合在一种特殊的滤纸上,用于检测相关基因单链,在图中0号位置放置正常基因探针,1-10号放置囊性纤维病不同基因突变位点的探针,放置多种探针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正确;B、由题干信息和图像综合分析可知,囊性纤维病的突变位点有很多,很可能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C、根据DNA探针的使用原理,结合图像可推知:#1的基因型是AA,#2的基因型是Aa4,#3的基因型是a2a4,#1和#2正常、#3患有该病,C正确;D、#2的基因型是Aa4,#3的基因型是a2a4,若#2和#3能正常结婚,则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诊断阵列是DNA单链探针结合在一种特殊的滤纸上,用于检测相关基因单链,在图中0号位置放置正常基因探针,#1的基因型是AA,#2的基因型是Aa4,#3的基因型是a2a4。9.【答案】D【解析】【解答】AB、诱变可发生基因突变,通过诱变可以大大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进而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不能形成新物种,但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一定能达到育种目的,故需处理大量材料,A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三结合育种法包括物理、化学诱变和远缘杂交,避免了育种界常用的“近亲繁殖”造成的抗性差、易退化等缺点,该过程中的远缘杂交可能是有生殖隔离的不同物种,C错误;D、二倍体远缘杂交时,由于子代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所以往往不育,可通过诱导染色体加倍来解决这一难题,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优点是可以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且方法简单,可预见强。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是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3、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5、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10.【答案】C【解析】【解答】A、多次接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再次接受到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可快速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但间隔时间过短可能会发生疫苗与抗体的结合,而降低免疫效果,A错误;B、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接种第1剂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第2剂,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B错误;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分析题意可知,半年内完成3剂九价HPV疫苗接种后,能有效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子宫颈癌,据此推知,接种九价HPV疫苗后,机体可产生多种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增强对HPV的免疫力,C正确;D、巨噬细胞是吞噬细胞的一种,无特异性识别功能,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11.【答案】C【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控制的,如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A正确;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据图可知,开花初期,脱落酸含量明显降低的同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却快速升高,开花一个月后,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含量依次出现高峰,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果实的发育和成熟,B正确;C、生长素不能促进果实成熟,猕猴桃采摘后,乙烯释放增加,从而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D、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的调控,除了激素调节外,还受光照、温度的影响,即环境可通过影响激素的产生共同调节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12.【答案】B【解析】【解答】A、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该湖泊的物种组成发生了改变,且占优势的物种也发生了改变,该湖泊发生了演替,A正确;B、群落是由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该湖泊中所有的水生植物和鱼类不能构成了一个群落,B错误;C、围湖造田的20年间,水生植物和鱼类的物种数目减少,物种丰富度在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在改变,因此,该湖泊优势物种发生改变与围湖造田密切相关,C正确;D、退耕还湖、适当捕鱼有利于增加该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湖泊的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群落是由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13.【答案】B【解析】【解答】A、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由于微生物的活动能改善土壤结构,A正确;B、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矿质元素,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C、“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C正确;D、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是生态工程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础,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
①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②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③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④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14.【答案】A【解析】【解答】A、不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代替PEG诱导形成b杂种细胞,灭活病毒诱导融合方法适用的对象是动物细胞,A错误;B、由b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为脱分化,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0.6%的钠盐起到了选择作用,进而可以获得耐盐的细胞而后得到耐盐的植株,C正确;D、图示过程包含的技术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该技术的原理包含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株,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是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用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或者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获得融合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获得杂种细胞;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获得杂种植株。
2、题图分析:图示为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a表示酶解法去除细胞壁,b表示杂种细胞,c为胚状体,d为筛选获得的钠盐植株。15.【答案】C【解析】【解答】A、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若使用EcoRⅠ切割质粒会将目的基因掐入启动子上游,目的基因不能正确表达;使用HamdⅢ切割质粒将破坏标记基因,不利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因此该过程中应使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质粒,A错误;B、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5′→3′延伸子链,因此扩增目的基因时应选择引物1和4,B错误;C、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所以过程②可用Ca2+处理来促进大肠杆菌的转化,C正确;D、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缓冲液中需要加入的引物个数计算公式为2n+1-2,因此PCR过程完成6轮循环,理论上至少需加入引物26+1-2=126个,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分析题图:图中甲为目的基因,乙为载体,①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6.【答案】(1)大豆植株比玉米矮,竞争阳光的能力较弱间种时获得的阳光比单独种植时少,因而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较少,净光合速率下降;由于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与大豆互利共生的根瘤菌可以通过生物固氮,同时可将固定的氮元素供给植物使用(2)品种2;与单作相比较,品种2净光合速率下降不太明显且单株产量下降幅度比品种1小(3)玉米;光照强度为a时,光照强度弱,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因此,间作和单作的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别。【解析】【解答】(1)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单独种植相比,间种模式下大豆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豆植株比玉米矮,竞争阳光的能力较弱间种时获得的阳光比单独种植时少,因而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较少,因而净光合速率下降;间种模式下品种1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显著,单株产量下降显著,可能是由于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导致的,而“玉米—大豆间种”的土地氮肥施用量减少,这是因为与大豆互利共生的根瘤菌可以通过生物固氮,同时可将固定的氮元素供给植物使用。(2)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单作相比较,品种2净光合速率下降不太明显且单株产量下降幅度比品种1小很多,即间种时,与品种1相比,品种2的单株产量仍较高,因此适合与玉米间作的是品种2。(3)玉米植株比大豆植株高,间作时玉米与玉米间距较大,不会彼此速光,且有利于行间通风,局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所以间作对二氧化碳和光能的利用优于单作,即图示的植物很可能是玉米;图中光照强度为a时,光照强度弱,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间作和单作的光合速率均较小,因此,间作和单作的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别。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17.【答案】(1)钠离子和氯离子/Na+和C1-;b(2)扩散;(特异性)受体(3)Ca2+浓度过高,对Na+内流的竞争性抑制增强,Na+内流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出现肌无力(4)河豚毒素能特异性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使兴奋无法传入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实现镇痛效果【解析】【解答】(1)钠离子和氯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故图中表示兴奋的部位是b。(2)兴奋在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使得Na+内流,进而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3)研究发现,肌细胞外Ca2+会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因此Ca2+浓度会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即表现为Ca2+浓度过高,对Na+内流的竞争性抑制增强,Na+内流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因而引发肌无力症状的发生。(4)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钠离子通道,从而减小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峰值,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使兴奋无法传入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实现镇痛效果。
【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18.【答案】(1)隐性;基因分离;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系甲(♀)×野生型(♂)杂交产生的F2中,野生型:突变型=1∶1,与实验结果不符合(2)后代均为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9∶7;野生型∶突变型≈1∶1(3)突变基因内部的碱基对可能发生了缺失或增添,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合成的肽链缩短【解析】【解答】(1)从F2表现型及比例为3∶1,说明突变系为隐性性状。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系甲(♀)×野生型(♂)杂交产生的F2中,野生型:突变型=1∶1,与实验结果不符合。(2)如果两突变是3号染色体上的同一基因,则突变系甲和突变系乙均为隐性纯种,杂交后代均为突变型;如果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突变型≈9∶7;如果两突变基因为3号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F2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突变型≈1∶1。(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减少,说明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而突变基因内部的碱基对可能发生了缺失或增添,都可以使转录出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分析】1、从F2表现型及比例为3∶1,说明突变系为隐性性状。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系甲(♀)×野生型(♂)杂交产生的F2中,野生型:突变型=1∶1,与实验结果不符合,因此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19.【答案】(1)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