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月亮”在诗歌中就能完全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深藏在心底的个人情感。(摘编自周庆艳《“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材料二: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机异趣,明月可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二);可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可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甚至可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生花妙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天地。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李白天才放逸,飘然不群,以其超凡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清新超逸而又迷离浪漫的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物境与我境交织融合,使诗人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放射出耀目的光彩。(摘编自霍雅娟《从李白的月亮诗看其豪放飘逸的诗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借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写月的诗歌不断出现在读者面前。B.虽然中国古代诗人很少用“月”来表达夫妻之间的温情,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C.雪莱的《回声》以温柔的笔触,直接把月亮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足见其情怀无比浪漫。D.李白天才放逸,创造了“可乘”“可寄”“可衔”“可揽”……一系列“月”的意象,清新超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静夜思》中出现了“月亮”“月光”两个意象,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论说了中外古诗中“月”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思以及不同特点。C.如果中国古代诗人使用“月”这一意象仅仅是用来表达个人的私情,那么就很难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D.材料二引用了《古朗月行》一诗,这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A.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C.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屠呦呦和她的学生疟疾,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病人死亡,只是因为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传统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问世,成为当之无愧的“救命药”。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津巴布韦自2008年开始推广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本世纪初,津巴布韦疟疾患病率为15%,到2013年这一比率已下降至2.2%,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普及和推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中国的复方蒿甲醚使疟疾患病人数减少了78%,死亡人数下降了88%;在西非的贝宁,当地民众都把中国医疗队给他们使用的这种疗效明显、价格便宜的中国药成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中药研究所2001年申报中药学博士点成功后,她于2002年又招收了博士生王满元。王满元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学系主任,他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导师屠呦呦,是通过一个笔记本。这个32开深绿色的笔记本,记载着她年轻时对中药中各大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些信息。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郑重赠与弟子,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王满元说,透过泛黄的扉页,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这本扉页上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笔记,成稿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屠呦呦刚刚接手中国抗疟疾药物研发的“523”项目,在科研资料不易得的情况下,很多中药信息只能从各地学校“革委会”的传阅材料中收集。每每获得,她就抄录其中,纤毫必录。2002年,屠呦呦承接“中药标准及相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专项中有关青蒿的子项目,当时,唯一的组员杨岚研究员将要去日本进修。因为缺人手,当时刚刚成为屠呦呦博士生的王满元,就被要求进组。彼时,72岁的屠呦呦每个月都会打车到实验室,指导王满元开展相关研究。“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呢?”王满元记得,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呦呦都不作回答。作为她的弟子,王满元知道,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她对我的培养也是坚持这个信念。”在他攻读博士期间,屠呦呦还出资让他去北大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学习中草药化学、波普解析等课程。“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令王满元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平时有做剪报的习惯,尤其关注健康卫生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经常让王满元寻找相关资料补充知识。在非典期间,她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合作,研究青蒿素类药物对非典疫情可能的治疗效果。王满元说:“他们这一辈科学家,有着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也有着很坚定和朴素的科学信仰。她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做科研,在找到你关注的方向后,就要坚定地走完科研道路。”2011年度,屠呦呦喜获拉斯克等国际大奖。相比青蒿素的抗疟能力,屠呦呦在得奖后,尤为关注的,还有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在颁奖典礼上,屠呦呦表情平静地讲述完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后,她才颇有些激动地说:“要呼吁进一步发掘传统中医药,继承发扬、继承提高、继承创新。中医药是伟大宝库,对世界人民健康的潜力还有待继续发掘。我们老祖宗替我们保留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我们找到了青蒿素,解决了全球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类似的传统药还有很多。”(摘自《屠呦呦传》)【相关链接】①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②为了让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领导不放心地问:“试药有风险,再说你刚得过病毒性肝炎。”屠呦呦当仁不让:“不,我是组长,这是我的宝贝,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当年,她的表态令很多人惊叹: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江南女子有着鲜为人知的女汉子的一面。(摘自《北京文学》)(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疟疾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死亡疾病,非洲每年都会有至少100万人死于此病,随着青蒿素的问世和推广,死亡人数大大减少。B.青蒿素是非洲人的救命药,已拯救了上百万生命,其主要原因是此药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便宜,贫困的百姓能够用得起。C.从青蒿素对疟疾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研制者屠呦呦可谓功劳卓著,功德无量,她做了一件有益于全人类健康的大事。D.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付出了辛勤艰苦的劳动,为了让青蒿素尽快用于临床试验,她不惜冒着危险去做试药,勇气实为可嘉。(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笔记本是屠呦呦赠与王满元的入学礼物,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B.屠呦呦当年招收的学生王满元,在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影响下,成为了当今中医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C.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等国际大奖后,终于可以让具有抗疟能力的青蒿素应用到病人身上,谈及此事,她的心情显得格外激动。D.每次有人问及屠呦呦究竟属于中医还是西医时,她都不作回答,因为她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3)屠呦呦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结合文本选择感受最深的几点进行分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桥荣记白先勇提起我们花桥荣记,那块招牌是响当当的。当然,我是指从前桂林水东门外花桥头,我们爷爷开的那家米粉店。桂林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我自己开的这家花桥荣记可没有那些风光了。我是做梦也没想到,跑到台北又开起饭馆来。我先生是行伍出身的,我还做过几年营长太太呢。哪晓得苏北那一仗后,我先生便下落不明,慌慌张张地我们眷属便到了台湾。头几年,我还四处打听,后来夜里常常梦见我先生,总是一身血淋淋的,我就知道,他已经先走了。顾客里,许多却是我们广西同乡,为着要吃点家乡味,才常年来我们这里光顾。客人里头,只有卢先生一个人是我们桂林小同乡。人家知礼识数,是个很规矩的读书人,在一间小学已经当了多年的国文先生了。他刚到我们店来搭饭,我记得也不过是三十五六的光景,一径斯斯文文的,眼也不抬,口也不开,坐下去便闷头扒饭,只有我替他端菜添饭的当儿,他才欠身笑着说一句:不该你,老板娘。卢先生原该是副很体面的长相;可是不知怎的,却把一头头发先花白了。我这么巴结他,其实也是为了秀华。秀华是我先生的侄女儿,男人也是军人,当排长的,在大陆上一样地也没了消息。秀华总也不肯死心,左等右等,在间麻包工厂里替人织麻线,一双手都织出了老茧来。“乖女,”我说,“你和阿卫有感情,为他守一辈子,你这份心,是好的。可是你看着你婶娘,就是你一个好榜样。难道我和你叔叔还没有感情吗?等到今天,你婶娘等成了这副样子——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十几年前我就另打主意了。就算阿卫还在,你未必见得着他,要是他已经走了呢?你这番苦心,乖女,也只怕白费了。”秀华终于动了心,掩面痛哭起来。于是一个大年夜,我便把卢先生和秀华都拘了来,做了一桌子的桂林菜,烫了一壶热热的绍兴酒。我把他们两个合在一起。秀华倒有点意思,尽管抿着嘴巴笑,可是卢先生这么个大男人,反而害起臊来,我纵着他去跟秀华喝双杯,他竟脸红了。“卢先生,你看我们秀华这个人怎么样?”第二天我拦住他问道。他忸怩了半天也答不上话来。“我们秀华直赞你呢!”我瞅着他笑。“不要开玩笑了——”他结结巴巴地说。“什么开玩笑?”我截断他的话,“你快请请我,我替你做媒去,这杯喜酒我是吃定了——”“老板娘,”卢先生突然放下脸来,“请你不要胡闹,我在桂林老家,早订过婚了的。”说完便走了。气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天下也有这种没造化的男人!一个九月中,秋老虎的大热天,我在店里流了一天的汗,到了下午五六点,实在熬不住了,我把店交给我们大师傅,拿把蒲扇,便走到巷口那个小公园里,去透口气。进入公园,我一眼瞥见,卢先生一个人坐在那里,低着头,聚精会神地在拉弦子。一听,他竟在拉我们桂林戏呢,我不由地便心痒了起来。从前在桂林,我是个大戏迷,小金凤、七岁红他们唱戏,我天天都去看的。“卢先生,你也会桂林戏呀!”他赶忙立起来招呼我,一面答道:“并不会什么,自己乱拉乱唱的。”我在他身旁坐下来,叹了一口气。“几时再能听小金凤唱出戏就好了。”“我也最爱听她的戏了。”卢先生笑着答道。“就是呀,她那出《回窑》把人的心都给唱了出来!”我说好说歹求了卢先生半天,他才调起弦子,唱了段《薛平贵回窑》。我没料到,他还会唱旦角呢,挺清润的嗓子,很有几分小金凤的味道: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听得我不禁有点刺心起来。“人家王宝钏等了十八年,到底把薛平贵等着了——”卢先生歇了弦子,我吁了一口气对他说,卢先生笑了一笑,没有做声。“卢先生,你的未婚妻是谁家的小姐呀?”我问他。“是罗锦善罗家的。”“哦,原来是他们家的姑娘——”半晌,他才若有所思地低声说道:“我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是同学。”卢先生笑了一下,眼角子浮起两撮皱纹来,说着他低下头去,又调起弦子,随便地拉了起来。太阳偏下去了,天色暗得昏红,起了一阵风,吹在身上,温湿温湿的,吹得卢先生那一头花白的头发也颤动起来。我倚在石凳靠背上,闭起眼睛,听着卢先生那咿咿呀呀带着点悲酸的弦音,朦朦胧胧,竟睡了过去。忽儿我看见小金凤和七岁红在台上扮着《回窑》,忽儿那薛平贵又变成了我先生,骑着马跑了过来。“老板娘——”我睁开眼,却看见卢先生已经收了弦子立起身来,原来早已满天星斗了。我曾在卢先生那里看到过一张照片,背景就是我们的花桥,桥底下是漓江。一男一女,男孩子是卢先生,女孩子一定是那位罗家姑娘了。卢先生还穿着一身学生装,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戴着一顶学生帽。我再一看那位罗家姑娘,就不由地暗暗喝起彩来。果然是我们桂林小姐!那一身的水秀,一双灵透灵透的凤眼,看着实在叫人疼怜。两个人,肩靠肩,紧紧地依着,笑眯眯的,两个人都还是十八九岁的模样。(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末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用叠词,如“清清秀秀,干干净净”,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美。B.语言风格上,多用口语,如“我再一看”“果然是我们桂林小姐”,符合人物身份,表达质朴,引发共鸣。C.语段采用衬托的手法,用罗家姑娘反衬卢先生,展示出了学生时代的卢先生的精神面貌,与现代形成对比。D.句式上,语段多用短句,如“两个人,肩靠肩,紧紧地依着,笑眯眯的”,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2)画横线句子表现了秀华怎样的心理?请简要概括。(3)白先勇常在小说中穿插戏曲描写,试结合本文戏曲描写,探究小说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4.(19分)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选自《唐才子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2)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划线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C.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②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小寒食舟中作①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鹃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申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作。②鹛冠:隐士之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刻画了诗人的形象,也概括了诗人此时的身世遭遇,蕴含了他一生的无穷辛酸。B.颔联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天上坐”“雾中看”切合诗人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C.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近看舱前蝴蝶翩跹,穿空而过;远看白鸥逐流飞翔,远远离去。D.本诗语言通俗浅白,风格苍茫沉郁,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上到下,由近到远,转换自然。(2)诗人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管子》里的句子,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2)李白的诗中常写到猿啼,如《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体育培训班日趋火爆,“少儿攀岩”“少儿蹦床”“少儿跑酷”等少儿运动,然而有关儿童出现运动损伤的报道也时有出现。儿童的体育锻炼项目过早成人化折射出的则是家长的教育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理念,让不少家长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身心俱疲现象。除了点满孩子的才艺“技能值”,健全的人格同样重要。成才必先成人,在才华和机遇外,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自信、乐观、坚强、独立、善良、感恩等品格的养成可以帮助孩子长大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展现独特的人格魅力。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校外培训课程。有的家长盲目追求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有的家长抱着别家孩子有我家孩子也要有的想法冲动报班;甚至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替自己圆梦而去报自己认为好、曾经想学的培训班。这些出发点的功利性、目的性过强,最后的结果就有可能,孩子未必能多才多艺,反而可能摧残孩子身心健康。学科培训的大戏已经落幕,非学科培训又开始。家长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缓解焦虑情绪,接受自己和孩子的平凡,不也不妄自尊大,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层出不穷适得其反花样百出妄自菲薄B.屡见不鲜适得其反花样翻新自暴自弃C.屡见不鲜欲速不达花样百出自暴自弃D.层出不穷欲速不达花样翻新妄自菲薄(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为此大量报班,坚信学的东西越多越难越好B.坚信学的东西越多越难越好,为此大量报班C.大量报班,为了学的东西越多越难越好D.为了学的东西越多越难越好,大量报班(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不少家长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身心俱疲B.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让不少家长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身心俱疲现象C.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让不少家长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身心俱疲D.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的引导下,让不少家长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身心俱疲8.(5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所谓无菌蛋,一般指经过巴氏杀菌以及严格加工处理过的鸡蛋。这种鸡蛋内细菌含量很少,但______,称其为“少菌蛋”更合适。相比普通鸡蛋,无菌蛋的身价较高,有的精品无菌蛋价格是普通鸡蛋的3至4倍。不过,______,除了看重其“无菌”外,他们还被商家宣传的无菌蛋无腥味、可直接食用以及富含更多营养成分吸引。对此,相关专家表示,鸡蛋是否有腥味主要与______,若饲料中含有菜籽粕、菜籽油、鱼粉或氯化胆碱时,食用此饲料的鸡产生的腥味物质就较多,生产的鸡蛋腥味也就较重。因此,通过饲料调配,可以控制鸡蛋是否有腥味,这不是无菌蛋特有的品质。对于有些商家宣称无菌蛋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等物质,专家强调鸡蛋本身就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就营养价值而言,无菌蛋与普通鸡蛋无异,甚至生吃无菌蛋不如熟吃普通蛋。有研究显示,水煮蛋中91%的蛋白质可被人体吸收,而生吃的话,这个数值约为55%。因为生鸡蛋含有一些蛋白酶抑制剂,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此外,生吃鸡蛋还会影响人体对B族维生素的吸收。9.(6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这意味着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天走入千家万户开展普查登记。今年入户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查准查实人口总量、结构等重要信息,将为编制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科学制定人口、经济、民生等各领域政策提供翔实的人口数据资料。四、写作(60分)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2021年11月16日,某地有三个平均年龄超80岁的老人开饭店的举动引起了网上热议。三个老人工作时满腔热血,退休后,也一直继续干活,后来三人筹划着“开个饭店”,他们说“我们选择开饭店,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生活”。他们还决定以后买一台房车,再相约一起旅游,实现很早的梦想。②2021年11月29日凌晨,58岁的倪夏莲时隔36年再次拿到世乒赛奖牌,和搭档德努特为卢森堡拿到第一枚世乒赛女双奖牌。倪夏莲1986年从中国乒乓球队退役。从为荣誉而战,到为生活而战,再到现在的为享受乐趣而打球,倪夏莲说:“我好知足,我这辈子过成两辈子了。打到这个份上我们真的很幸福,我很感谢,也很感恩。”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月亮”在诗歌中就能完全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深藏在心底的个人情感。(摘编自周庆艳《“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材料二: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机异趣,明月可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二);可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可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甚至可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生花妙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天地。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李白天才放逸,飘然不群,以其超凡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清新超逸而又迷离浪漫的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物境与我境交织融合,使诗人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放射出耀目的光彩。(摘编自霍雅娟《从李白的月亮诗看其豪放飘逸的诗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借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写月的诗歌不断出现在读者面前。B.虽然中国古代诗人很少用“月”来表达夫妻之间的温情,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C.雪莱的《回声》以温柔的笔触,直接把月亮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足见其情怀无比浪漫。D.李白天才放逸,创造了“可乘”“可寄”“可衔”“可揽”……一系列“月”的意象,清新超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静夜思》中出现了“月亮”“月光”两个意象,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论说了中外古诗中“月”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思以及不同特点。C.如果中国古代诗人使用“月”这一意象仅仅是用来表达个人的私情,那么就很难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D.材料二引用了《古朗月行》一诗,这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BA.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C.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分析】(1)本题学生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且是否符合题干要求。(2)本题学生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第二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加以分析。【解答】(1)B.“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文中“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可知只是列举杜甫的《月夜》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温情”,并没有说这是开先河之作。故选B。(2)A.“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错误,于文无据。根据文中“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可知李白写月的经典诗句很多,很难说哪一首诗是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错误,材料一首先写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紧接着写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最后分析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D.“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判断错误,根据文中“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可知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故选C。(3)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以此寄寓一种禅心与禅趣。而第二段的论点是通过“月”表达“思乡”之情,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故选B。答案:(1)B(2)C(3)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屠呦呦和她的学生疟疾,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病人死亡,只是因为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传统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问世,成为当之无愧的“救命药”。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津巴布韦自2008年开始推广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本世纪初,津巴布韦疟疾患病率为15%,到2013年这一比率已下降至2.2%,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普及和推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中国的复方蒿甲醚使疟疾患病人数减少了78%,死亡人数下降了88%;在西非的贝宁,当地民众都把中国医疗队给他们使用的这种疗效明显、价格便宜的中国药成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中药研究所2001年申报中药学博士点成功后,她于2002年又招收了博士生王满元。王满元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学系主任,他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导师屠呦呦,是通过一个笔记本。这个32开深绿色的笔记本,记载着她年轻时对中药中各大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些信息。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郑重赠与弟子,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王满元说,透过泛黄的扉页,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这本扉页上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笔记,成稿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屠呦呦刚刚接手中国抗疟疾药物研发的“523”项目,在科研资料不易得的情况下,很多中药信息只能从各地学校“革委会”的传阅材料中收集。每每获得,她就抄录其中,纤毫必录。2002年,屠呦呦承接“中药标准及相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专项中有关青蒿的子项目,当时,唯一的组员杨岚研究员将要去日本进修。因为缺人手,当时刚刚成为屠呦呦博士生的王满元,就被要求进组。彼时,72岁的屠呦呦每个月都会打车到实验室,指导王满元开展相关研究。“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呢?”王满元记得,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呦呦都不作回答。作为她的弟子,王满元知道,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她对我的培养也是坚持这个信念。”在他攻读博士期间,屠呦呦还出资让他去北大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学习中草药化学、波普解析等课程。“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令王满元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平时有做剪报的习惯,尤其关注健康卫生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经常让王满元寻找相关资料补充知识。在非典期间,她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合作,研究青蒿素类药物对非典疫情可能的治疗效果。王满元说:“他们这一辈科学家,有着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也有着很坚定和朴素的科学信仰。她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做科研,在找到你关注的方向后,就要坚定地走完科研道路。”2011年度,屠呦呦喜获拉斯克等国际大奖。相比青蒿素的抗疟能力,屠呦呦在得奖后,尤为关注的,还有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在颁奖典礼上,屠呦呦表情平静地讲述完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后,她才颇有些激动地说:“要呼吁进一步发掘传统中医药,继承发扬、继承提高、继承创新。中医药是伟大宝库,对世界人民健康的潜力还有待继续发掘。我们老祖宗替我们保留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我们找到了青蒿素,解决了全球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类似的传统药还有很多。”(摘自《屠呦呦传》)【相关链接】①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②为了让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领导不放心地问:“试药有风险,再说你刚得过病毒性肝炎。”屠呦呦当仁不让:“不,我是组长,这是我的宝贝,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当年,她的表态令很多人惊叹: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江南女子有着鲜为人知的女汉子的一面。(摘自《北京文学》)(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A.疟疾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死亡疾病,非洲每年都会有至少100万人死于此病,随着青蒿素的问世和推广,死亡人数大大减少。B.青蒿素是非洲人的救命药,已拯救了上百万生命,其主要原因是此药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便宜,贫困的百姓能够用得起。C.从青蒿素对疟疾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研制者屠呦呦可谓功劳卓著,功德无量,她做了一件有益于全人类健康的大事。D.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付出了辛勤艰苦的劳动,为了让青蒿素尽快用于临床试验,她不惜冒着危险去做试药,勇气实为可嘉。(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BA.笔记本是屠呦呦赠与王满元的入学礼物,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B.屠呦呦当年招收的学生王满元,在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影响下,成为了当今中医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C.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等国际大奖后,终于可以让具有抗疟能力的青蒿素应用到病人身上,谈及此事,她的心情显得格外激动。D.每次有人问及屠呦呦究竟属于中医还是西医时,她都不作回答,因为她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3)屠呦呦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结合文本选择感受最深的几点进行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进行仔细比较。(3)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形象的把握及传主精神品质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这就要求考生掌握对传记中形象的把握及对传主精神品质的概括方法。【解答】(1)A.“非洲每年都会有至少100万人死于此病”分析错误,从原文第1段“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可知,应该是“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而并不是“非洲每年都会有至少100万人死于此病”,此处缩小了范围。故选:A。(2)A.“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分析错误,从原文第2段“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郑重赠与弟子,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王满元说,透过泛黄的扉页,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可知,屠呦呦送王满元笔记本是为了“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没有体现出“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C.“终于可以让具有抗疟能力的青蒿素应用到病人身上”原文没有提到,“谈及此事,她的心情显得格外激动”分析错误,从原文第5段“相比青蒿素的抗疟能力,屠呦呦在得奖后,尤为关注的,还有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以及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的话语可知屠呦呦激动的是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D.“因为她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分析错误,从原文第3段“‘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呢?’王满元记得,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呦呦都不作回答。作为她的弟子,王满元知道,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可知,中医西医之争,并不是屠呦呦关心的问题,她关心的是药物的实效,并不是如选项中所说屠呦呦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故选:B。(3)本题实际是要求考生根据文本总结屠呦呦的精神品质。从原文第2段“这个32开深绿色的笔记本,记载着她年轻时对中药中各大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些信息”“当时屠呦呦刚刚接手中国抗疟疾药物研发的‘523’项目,在科研资料不易得的情况下,很多中药信息只能从各地学校‘革委会’的传阅材料中收集。每每获得,她就抄录其中,纤毫必录”以及第4段“屠呦呦平时有做剪报的习惯,尤其关注健康卫生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经常让王满元寻找相关资料补充知识”可知屠呦呦工作不辞辛苦。通过第3段“彼时,72岁的屠呦呦每个月都会打车到实验室,指导王满元开展相关研究”以及原文相关链接2的内容可知屠呦呦年逾古稀仍然不辞劳苦地工作,为研究青蒿素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富有奉献精神。从第3段“2002年,屠呦呦承接‘中药标准及相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专项中有关青蒿的子项目,当时,唯一的组员杨岚研究员将要去日本进修。因为缺人手,当时刚刚成为屠呦呦博士生的王满元,就被要求进组”“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她对我的培养也是坚持这个信念”“在他攻读博士期间,屠呦呦还出资让他去北大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学习中草药化学、波普解析等课程”“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可知屠呦呦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很多因难也不放弃。从第4段王满元对屠呦呦的介绍中可知屠呦呦有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从第5段屠呦呦的话语中可知屠呦呦有坚定和朴素的科学信仰,有用医药拯救全人类的大爱情怀。答案:(1)A(2)B(3)①工作不辞辛苦,富有奉献精神。她搜集资料,做剪报,年逾古稀仍然不辞劳苦地工作,为研究青蒿素付出了毕生的精力。②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很多困难,也不放弃。③有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有坚定和朴素的科学信仰,有用医药拯救全人类的大爱情怀。④淡泊名利,取得成绩获得奖励时,淡定平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桥荣记白先勇提起我们花桥荣记,那块招牌是响当当的。当然,我是指从前桂林水东门外花桥头,我们爷爷开的那家米粉店。桂林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我自己开的这家花桥荣记可没有那些风光了。我是做梦也没想到,跑到台北又开起饭馆来。我先生是行伍出身的,我还做过几年营长太太呢。哪晓得苏北那一仗后,我先生便下落不明,慌慌张张地我们眷属便到了台湾。头几年,我还四处打听,后来夜里常常梦见我先生,总是一身血淋淋的,我就知道,他已经先走了。顾客里,许多却是我们广西同乡,为着要吃点家乡味,才常年来我们这里光顾。客人里头,只有卢先生一个人是我们桂林小同乡。人家知礼识数,是个很规矩的读书人,在一间小学已经当了多年的国文先生了。他刚到我们店来搭饭,我记得也不过是三十五六的光景,一径斯斯文文的,眼也不抬,口也不开,坐下去便闷头扒饭,只有我替他端菜添饭的当儿,他才欠身笑着说一句:不该你,老板娘。卢先生原该是副很体面的长相;可是不知怎的,却把一头头发先花白了。我这么巴结他,其实也是为了秀华。秀华是我先生的侄女儿,男人也是军人,当排长的,在大陆上一样地也没了消息。秀华总也不肯死心,左等右等,在间麻包工厂里替人织麻线,一双手都织出了老茧来。“乖女,”我说,“你和阿卫有感情,为他守一辈子,你这份心,是好的。可是你看着你婶娘,就是你一个好榜样。难道我和你叔叔还没有感情吗?等到今天,你婶娘等成了这副样子——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十几年前我就另打主意了。就算阿卫还在,你未必见得着他,要是他已经走了呢?你这番苦心,乖女,也只怕白费了。”秀华终于动了心,掩面痛哭起来。于是一个大年夜,我便把卢先生和秀华都拘了来,做了一桌子的桂林菜,烫了一壶热热的绍兴酒。我把他们两个合在一起。秀华倒有点意思,尽管抿着嘴巴笑,可是卢先生这么个大男人,反而害起臊来,我纵着他去跟秀华喝双杯,他竟脸红了。“卢先生,你看我们秀华这个人怎么样?”第二天我拦住他问道。他忸怩了半天也答不上话来。“我们秀华直赞你呢!”我瞅着他笑。“不要开玩笑了——”他结结巴巴地说。“什么开玩笑?”我截断他的话,“你快请请我,我替你做媒去,这杯喜酒我是吃定了——”“老板娘,”卢先生突然放下脸来,“请你不要胡闹,我在桂林老家,早订过婚了的。”说完便走了。气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天下也有这种没造化的男人!一个九月中,秋老虎的大热天,我在店里流了一天的汗,到了下午五六点,实在熬不住了,我把店交给我们大师傅,拿把蒲扇,便走到巷口那个小公园里,去透口气。进入公园,我一眼瞥见,卢先生一个人坐在那里,低着头,聚精会神地在拉弦子。一听,他竟在拉我们桂林戏呢,我不由地便心痒了起来。从前在桂林,我是个大戏迷,小金凤、七岁红他们唱戏,我天天都去看的。“卢先生,你也会桂林戏呀!”他赶忙立起来招呼我,一面答道:“并不会什么,自己乱拉乱唱的。”我在他身旁坐下来,叹了一口气。“几时再能听小金凤唱出戏就好了。”“我也最爱听她的戏了。”卢先生笑着答道。“就是呀,她那出《回窑》把人的心都给唱了出来!”我说好说歹求了卢先生半天,他才调起弦子,唱了段《薛平贵回窑》。我没料到,他还会唱旦角呢,挺清润的嗓子,很有几分小金凤的味道: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听得我不禁有点刺心起来。“人家王宝钏等了十八年,到底把薛平贵等着了——”卢先生歇了弦子,我吁了一口气对他说,卢先生笑了一笑,没有做声。“卢先生,你的未婚妻是谁家的小姐呀?”我问他。“是罗锦善罗家的。”“哦,原来是他们家的姑娘——”半晌,他才若有所思地低声说道:“我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是同学。”卢先生笑了一下,眼角子浮起两撮皱纹来,说着他低下头去,又调起弦子,随便地拉了起来。太阳偏下去了,天色暗得昏红,起了一阵风,吹在身上,温湿温湿的,吹得卢先生那一头花白的头发也颤动起来。我倚在石凳靠背上,闭起眼睛,听着卢先生那咿咿呀呀带着点悲酸的弦音,朦朦胧胧,竟睡了过去。忽儿我看见小金凤和七岁红在台上扮着《回窑》,忽儿那薛平贵又变成了我先生,骑着马跑了过来。“老板娘——”我睁开眼,却看见卢先生已经收了弦子立起身来,原来早已满天星斗了。我曾在卢先生那里看到过一张照片,背景就是我们的花桥,桥底下是漓江。一男一女,男孩子是卢先生,女孩子一定是那位罗家姑娘了。卢先生还穿着一身学生装,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戴着一顶学生帽。我再一看那位罗家姑娘,就不由地暗暗喝起彩来。果然是我们桂林小姐!那一身的水秀,一双灵透灵透的凤眼,看着实在叫人疼怜。两个人,肩靠肩,紧紧地依着,笑眯眯的,两个人都还是十八九岁的模样。(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末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善用叠词,如“清清秀秀,干干净净”,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美。B.语言风格上,多用口语,如“我再一看”“果然是我们桂林小姐”,符合人物身份,表达质朴,引发共鸣。C.语段采用衬托的手法,用罗家姑娘反衬卢先生,展示出了学生时代的卢先生的精神面貌,与现代形成对比。D.句式上,语段多用短句,如“两个人,肩靠肩,紧紧地依着,笑眯眯的”,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2)画横线句子表现了秀华怎样的心理?请简要概括。(3)白先勇常在小说中穿插戏曲描写,试结合本文戏曲描写,探究小说主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末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句子内容,明确艺术特色,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主旨的能力。答题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文章主题,再结合文本分析作答。【解答】(1)C.“用罗家姑娘反衬卢先生”错误。画线句中罗加姑娘“水秀”“灵透灵透的凤眼”是对学生时代卢先生的正衬,展示学生时代卢先生的精神面貌,和现代形成对比。故选C。(2)依据原文“你和阿卫有感情,为他守一辈子,你这份心,是好的。可是你看着你婶娘,就是你一个好榜样。难道我和你叔叔还没有感情吗”可知,秀华因“我”的遭遇以及我说的话合情合理,在现实面前,她被打动,所以说“动了心”;依据原文“男人也是军人,当排长的,在大陆上一样地也没了消息。秀华总也不肯死心,左等右等”可知,秀华总也不肯死心对丈夫放弃等待,这份沉重的生活压力,命运的不公使她内心非常的痛苦;同时对这份坚守,她也明白可能等来的就是一场空,不想放弃却又不得不放弃的现实冲击着她的头脑,既有对生活的绝望,又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到底该怎么做,这种复杂的心情使她“痛哭起来”。(3)依据原文“你和阿卫有感情,为他守一辈子,你这份心,是好的。可是你看着你婶娘,就是你一个好榜样。难道我和你叔叔还没有感情吗?等到今天,你婶娘等成了这副样子”和“人家王宝钏等了十八年,到底把薛平贵等着了”可知,戏曲中人物的等待与小说中人物等待有相通之处,表现了我们这些包括侄女和卢先生漂泊沦落之人对亲情、恋情的坚守和忠贞不渝。依据原文“进入公园,我一眼瞥见,卢先生一个人坐在那里,低着头,聚精会神地在拉弦子。一听,他竟在拉我们桂林戏呢,我不由地便心痒了起来。从前在桂林,我是个大戏迷,小金凤、七岁红他们唱戏,我天天都去看的”可知,我们这些因为战乱而漂泊异乡的人对故土文化的痴迷,对家乡的眷恋。答案:(1)C(2)①被婶婶入情入理的话打动。②为爱坚守而历经生活磨难的苦痛与委屈。③放弃无望等待的无奈与绝望。④对未知生活的迷茫。(3)①戏曲中人物的等待与小说中人物的等待相映衬,表现了漂泊沦落之人对亲情、恋情的坚守。②借小说人物对家乡戏曲的热爱,表现对故土及故土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4.(19分)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选自《唐才子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2)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划线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C.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②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C“舟”为名词,作“乘”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金陵”为地名,作“至”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2)C“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错,无此信息.翰林学士,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3)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错,原文有“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4)①耻:以…为羞耻;摘:指摘;以:连词,来.句子翻译为: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②奇:认为…奇;其:指代郭子仪;至是:到这时;请官: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句子翻译为: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答案:(1)C(2)C(3)D(4)①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②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小寒食舟中作①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鹃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申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作。②鹛冠:隐士之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既刻画了诗人的形象,也概括了诗人此时的身世遭遇,蕴含了他一生的无穷辛酸。B.颔联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天上坐”“雾中看”切合诗人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C.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近看舱前蝴蝶翩跹,穿空而过;远看白鸥逐流飞翔,远远离去。D.本诗语言通俗浅白,风格苍茫沉郁,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上到下,由近到远,转换自然。(2)诗人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D.“通俗浅白”概括不当,本诗语言自然凝练;且“后由上到下”错,颈联写景是“由下到上”先写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再写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故选D。(2)“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写自己佳节依然漂泊在外,生活贫困;“老年花似雾中看”年老体衰,令人感伤;“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长安代指国都,诗人望国都,是传统表达希望受到重用的手法,但“愁看”,既表现壮志难酬,难得重用,又表现诗人对国家时局不稳的担忧。答案:(1)D(2)①异乡漂泊、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首联小寒时节,诗人打起精神来饮酒,勉强吃一点饭,靠着缝了很多遍的乌皮几,席地而坐,体现了诗人的异乡穷愁潦倒的身世遭际;颔联写了诗人因年老眼花,看江边花朵也只能如同雾里看花。②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无能为力之慨。“鹞冠”点出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包蕴着不为朝延所用的无奈与辛酸。③时局动荡、前途不明、忧国忧民之愁。尾联诗人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译文: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方案公司模板六篇
- 播放声音课程设计目录
- 方仲永读后感
- 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幕词范文(7篇)
- 熏煮火腿的课程设计
-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 洪水预报课程设计
- 焊接 课程设计
- 武术微课程设计
- 2025年山东淄博淄川区事业单位紧缺人才招聘50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介绍-原理-结构-应用
- 老旧小区改造室外消火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云母制品制造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监狱招聘17名(第三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农产品质量管理》形考任务1-2+形考实习1-3参考答案
- 80、沈阳桃仙机场二平滑工程冬期施工方案
- GB/T 29468-2024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夹芯板
- 2024年度房屋装修工程合同
- 深圳大学《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爱劳动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