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经济活动和流动范围不断扩展与现代社会分工体系的不断细化,使得陌生人社会的边界逐渐扩展,更多的人成为彼此陌生的人,城市化进程催生了陌生人社会。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中国陌生人社会的理论更多源自经典社会学家的观察和思考,缺少对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衔接的讨论,我们无法从中获得关于城市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机制,更无法在宏观层面观察一个社会如何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中国的陌生人社会理论须建立在中国的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首先,陌生人的流动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或一个普遍特征,但中国社会的流动是有序的。有序的流动所形塑的社会也是有序的陌生人社会。例如,得益于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的数据都是可掌握的;借力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很多流动在城市中的人在回归乡村;同时,城市社区治理力度也不断加强,社区内的互动增进了居民间的互动。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较大力度的网络社会治理,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不仅增加了原有的社会联系,还扩展了陌生人之间的关联,从而增进了他们的关系强度。理性和效率原则、有序的信息传递和人口流动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从而呈现了有序的陌生人社会景观。例如,基于地缘、血缘等建立起来的关系并不会被时空间隔所阻断,也不会被彻底遗忘,而经济的、政治的等行为动机会增强,但也不会完全替代既有的关系牵绊。其次,陌生人社会源于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但巨大规模人口的分工社会塑造的是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借助于人口红利和庞大劳动力市场,中国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保障。社会分工让个体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分工体系之中,个体在分工体系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而又紧密相连。契约、法律是社会分工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例如,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促进了相同规范的运行,市场规则等在很多地方都保持一致。即便一个陌生人进入完全陌生的城市或乡村,大家往往也都遵守相同的规范。这就避免了因规范差异引起冲突和矛盾,也避免了个体的社会困境。就此而言,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是充分保障就业社会的独特产物,当然,也是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入治理的结果。(节选自马吟秋、刘佩峰《探索陌生人社会的秩序与规范》)材料三:当我们摒弃“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对立框架,从多维度的熟人社会出发,或可为我国当下的社区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在学者们的使用过程中,共同体概念逐渐脱离地域的束缚,成为一个描述人们之间紧密团结的概念,而社区逐渐被政府用作了治理的单元,更多地成为了一个地域和治理的概念。当前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研究者多执着于以地域为基础,培养出共同体,但是所运用的治理方式却是自上而下的。有时可能因为一地居民有相似的需求或者利益而呈现出一些类似于共同体的特点,但很难形成真正内生性的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项目居民参与性低,缺乏持续性的原因。即便真正地培养出具备一定自下而上生长力的共同体,也与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很难推广。摆脱了这种思维框架的束缚,就无须执着于在陌生环境中培养熟人社会,而是在熟人社会的传统下寻找治理遗产,根据不同维度的熟人团体,匹配不同的治理结构。(节选自刘怡然《突破“熟人—陌生人”模式:基层治理新探索》)(1)下列对“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比较,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空间的关系熟人社会囿于地域陌生人社会在不同的区域间流动B.人际关系的形成熟人社会因地缘、血缘等而结成陌生人社会为完成任务而结成C.主要的社会规则熟人社会人情、礼俗陌生人社会法律、契约、规范D.社会规则产生的原因熟人社会彼此熟悉陌生人社会社会分工合作(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人口不管是从乡村向城市流动,还是城市向乡村流动,在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帮助下,其规模和方向都是可掌握的。B.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度,有助于使理性和效率原则为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进而有助于建立有序的陌生人社会。C.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依赖于契约、法律等的有效保障,而巨大的人口红利、充分的就业保障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治理也不可或缺。D.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促进了相同规范的运行,这些规范能帮助遵守者,包括遵守规范的陌生人,避免个体的社会困境。(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费孝通认为,熟人社会的“打招呼”已成了现代社会的阻碍,熟人社会势必会为现代的陌生人社会取代。B.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源于经典社会学家的中国陌生人社会的理论并非建立在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存在着不足。C.材料三指出,解决我国当下的社区治理矛盾的破局之道在于从多维度的熟人社会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D.根据三则材料可以断定,在中国,陌生人社会晚于熟人社会成型,而熟人社会的特征,在农村比在城市更容易保存。(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关涉“陌生人社会”,二者侧重点有何不同?(5)某大型社区是外来人员集聚地,主要居住者为来自彼此临近的乡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学习了上面的材料,针对减少社区矛盾、改善社区管理,可以提出哪些建议?请简要陈述。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砸缸的人申平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硬……不好吧?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礼,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怪不得……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精炼而含蓄地叙述流传千古的司马光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出下文司马光中老年再一次砸(另一种)缸的故事。B.送缸者是翰林学士王拱辰,作者借此人暗示了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他从一个诚信正直之士变成了一个阿谀之徒。C.管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从他千方百计阻挠砸缸即可看出。D.小说结尾“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有力地表现主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B.小说的语言精炼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将被重用,几笔带过,举重若轻。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读书人,又可泛指官吏、特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描,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3)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4)小说写司马光中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①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注:①镘:抹子,粉刷墙壁的工具。(1)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征集,征调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归:归还C.其所以自奉也博奉:供养D.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鉴:借鉴(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B.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C.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D.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传记介绍了粉刷匠王承福的身世和人品,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风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委婉含蓄。B.王承福觉得人们只要量才度力,安守本分,选择力所能及的职业并脚踏实地地工作,就能做到问心无愧。C.作者认为,许多富贵人家日益破落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自食其力,王承福不愿意娶妻生子,也是这个原因。D.本文和柳宗元的《种树郭驼橐传》一样,同是为底层的劳动者写的传记,同样寄托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②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5)结合文本,概括王承福“以圬为业”的原因。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晚左纬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注]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注]交游:朋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选取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杨柳,写水池边的柳枝依依,柳树旁的人靠着门欣赏春天的美景。B.第二联写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而过的燕子,与第一联一起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C.第四联“倚杖对斜晖”,写诗人伫立在夕阳下,看着落日的余晖,以景语作结,言有尽,意无穷。D.全诗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前面的风格明快,后四句风格有所改变,略显伤感。(2)第三联写“方惊笑语稀”,诗人为什么“惊”?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2)《劝学》中通过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一样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名为“飞扬”。冬奥会火炬造型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和红色,象征着“()”。残奥会火炬使用银和金,象征着荣耀和梦想,体现了残奥会“勇气、决心、鼓励和平等”的价值观。火炬由祥云纹样“撑腰”,从祥云纹样向剪纸雪花图案自下而上逐渐过渡,旋转上升,如彩带舞动,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火炬图案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还包含了对“双奥之城”的继承和发扬。火炬设计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采用氢作为燃料,既能满足环保属性,也符合冬奥会火炬接力在低温环境中运行的现实要求。(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温暖世界,照亮冰雪,激情飞扬,冰火相约B.温暖世界,激情飞扬,冰火相约,照亮冰雪C.冰火相约,温暖世界,激情飞扬,照亮冰雪D.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3)文中加粗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挑战式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框架,它使学习者面临一系列个人和团队的挑战,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具相关性和趣味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课程设计成了由学生驱动的项目。相对于项目制学习模式,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各种挑战、广泛使用技术。虽然这两个框架都是通过实践项目使学习更加生动,①。第一个不同是,在项目制学习中,②,而在挑战式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们一起设计自己的项目。第二个不同在于使用技术的方式。在项目制学习中,技术并非不可或缺,甚至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术,而在挑战式学习中,③。第三个不同在于,项目制学习经常只限于能够在课堂或学校环境中完成的想法和项目,而挑战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积极加入更广泛的社区,针对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去设计方案并实施。(《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朱永新与约翰•库奇关于未来教育与学习升级的对话》)(1)依据选文内容,下列学习活动不属于“挑战式学习”的一项是A.学习了《乡土中国》,同学们利用微信“问卷星”去街头调查,了解当下中国人对邻里关系的认知,并绘制思维导图呈现调查结果。B.《红楼梦》饮食研究小组的同学梳理书中相关内容,探究饮食文化,借鉴“舌尖上的中国”的表现形式把学习成果制作成视频,在B站上播放。C.学习“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时,同学们确定并完成“家乡公共空间背后的文化生活”调查任务,最后以电子“美篇”的形式呈现调查报告。D.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古诗词诵读”板块,理解古诗词的大意,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并相互监督检查,人人完成了背诵、默写的任务。(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就是村落。但近年来,人口流失和生活方式转变正在使乡土文化趋于解体。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古村庄人去屋空,流传千百年的民俗、手工艺濒临失传,县志、村志等乡土文献整理无人问津,乡村文化设施老旧短缺……凡此种种,让人说到乡愁时,甜蜜中充满着苦涩。著名作家冯骥才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在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假设你是某大学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根据材料反映的现实状况,以协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志愿者们开展与此相关的主题活动。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字数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经济活动和流动范围不断扩展与现代社会分工体系的不断细化,使得陌生人社会的边界逐渐扩展,更多的人成为彼此陌生的人,城市化进程催生了陌生人社会。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中国陌生人社会的理论更多源自经典社会学家的观察和思考,缺少对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衔接的讨论,我们无法从中获得关于城市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机制,更无法在宏观层面观察一个社会如何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中国的陌生人社会理论须建立在中国的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首先,陌生人的流动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或一个普遍特征,但中国社会的流动是有序的。有序的流动所形塑的社会也是有序的陌生人社会。例如,得益于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的数据都是可掌握的;借力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很多流动在城市中的人在回归乡村;同时,城市社区治理力度也不断加强,社区内的互动增进了居民间的互动。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较大力度的网络社会治理,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不仅增加了原有的社会联系,还扩展了陌生人之间的关联,从而增进了他们的关系强度。理性和效率原则、有序的信息传递和人口流动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从而呈现了有序的陌生人社会景观。例如,基于地缘、血缘等建立起来的关系并不会被时空间隔所阻断,也不会被彻底遗忘,而经济的、政治的等行为动机会增强,但也不会完全替代既有的关系牵绊。其次,陌生人社会源于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但巨大规模人口的分工社会塑造的是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借助于人口红利和庞大劳动力市场,中国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保障。社会分工让个体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分工体系之中,个体在分工体系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而又紧密相连。契约、法律是社会分工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例如,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促进了相同规范的运行,市场规则等在很多地方都保持一致。即便一个陌生人进入完全陌生的城市或乡村,大家往往也都遵守相同的规范。这就避免了因规范差异引起冲突和矛盾,也避免了个体的社会困境。就此而言,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是充分保障就业社会的独特产物,当然,也是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入治理的结果。(节选自马吟秋、刘佩峰《探索陌生人社会的秩序与规范》)材料三:当我们摒弃“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对立框架,从多维度的熟人社会出发,或可为我国当下的社区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在学者们的使用过程中,共同体概念逐渐脱离地域的束缚,成为一个描述人们之间紧密团结的概念,而社区逐渐被政府用作了治理的单元,更多地成为了一个地域和治理的概念。当前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研究者多执着于以地域为基础,培养出共同体,但是所运用的治理方式却是自上而下的。有时可能因为一地居民有相似的需求或者利益而呈现出一些类似于共同体的特点,但很难形成真正内生性的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项目居民参与性低,缺乏持续性的原因。即便真正地培养出具备一定自下而上生长力的共同体,也与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很难推广。摆脱了这种思维框架的束缚,就无须执着于在陌生环境中培养熟人社会,而是在熟人社会的传统下寻找治理遗产,根据不同维度的熟人团体,匹配不同的治理结构。(节选自刘怡然《突破“熟人—陌生人”模式:基层治理新探索》)(1)下列对“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比较,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人与空间的关系熟人社会囿于地域陌生人社会在不同的区域间流动B.人际关系的形成熟人社会因地缘、血缘等而结成陌生人社会为完成任务而结成C.主要的社会规则熟人社会人情、礼俗陌生人社会法律、契约、规范D.社会规则产生的原因熟人社会彼此熟悉陌生人社会社会分工合作(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我国人口不管是从乡村向城市流动,还是城市向乡村流动,在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帮助下,其规模和方向都是可掌握的。B.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度,有助于使理性和效率原则为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进而有助于建立有序的陌生人社会。C.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依赖于契约、法律等的有效保障,而巨大的人口红利、充分的就业保障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治理也不可或缺。D.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促进了相同规范的运行,这些规范能帮助遵守者,包括遵守规范的陌生人,避免个体的社会困境。(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中,费孝通认为,熟人社会的“打招呼”已成了现代社会的阻碍,熟人社会势必会为现代的陌生人社会取代。B.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源于经典社会学家的中国陌生人社会的理论并非建立在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存在着不足。C.材料三指出,解决我国当下的社区治理矛盾的破局之道在于从多维度的熟人社会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D.根据三则材料可以断定,在中国,陌生人社会晚于熟人社会成型,而熟人社会的特征,在农村比在城市更容易保存。(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关涉“陌生人社会”,二者侧重点有何不同?(5)某大型社区是外来人员集聚地,主要居住者为来自彼此临近的乡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学习了上面的材料,针对减少社区矛盾、改善社区管理,可以提出哪些建议?请简要陈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概念比较的梳理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本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比较题干涉及的的内容,区别其侧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社会分工合作”错,陌生人社会的社会规则产生的原因是“大规模的社会分工合作”。故选:D。(2)A.“规模和方向都是可掌握的”偷换概念,原文是“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的数据都是可掌握的”。B.强加因果,“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度”与“理性和效率原则为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没有因果关系。归因不全,“有序的陌生人社会景观的呈现”是由于“理性和效率原则、有序的信息传递和人口流动被接受”。C.扩大范围,“巨大的人口红利”“充分的就业保障”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治理”是有规范的中国陌生人社会的经验,不一定为所有的“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所必备。D.正确。故选:D。(3)A.“熟人社会势必会为现代的陌生人社会取代”于文无据,费孝通没有说“熟人社会势必会为现代的陌生人社会取代”。B.“作者认为源于经典社会学家的中国陌生人社会的理论并非建立在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存在着不足”错。经典社会学家的陌生人理论是建立在自己对当时(以前)的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而非建立在中国的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作者认为的不足之处在这里。C.“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不是“破局之道”,材料三说“根据不同维度的熟人团体,匹配不同的治理结构”。D.正确。故选:D。(4)材料二“中国的陌生人社会理论须建立在中国的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陌生人社会源于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但巨大规模人口的分工社会塑造的是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主要从陌生人社会理论建设角度入手,谈论陌生人社会的秩序与规范的问题,是基于经验事实和观察得出的结论,角度比较宏观。材料三“当我们摒弃‘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对立框架,从多维度的熟人社会出发,或可为我国当下的社区治理提供新的思路”“摆脱了这种思维框架的束缚,就无须执着于在陌生环境中培养熟人社会,而是在熟人社会的传统下寻找治理遗产,根据不同维度的熟人团体,匹配不同的治理结构”针对我国当下社区治理的问题,提出基层治理新思路。角度比较微观,现实指导性较强。(5)增强陌生人社会的规范和有序。结合材料二“中国社会的流动是有序的。有序的流动所形塑的社会也是有序的陌生人社会”“得益于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的数据都是可掌握的”“契约、法律是社会分工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可知,利用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等,了解掌握人口流动信息,尽可能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提供支持,监督法律、居民公约等得到有效遵守。在陌生人环境中培养熟人社会。结合材料二“城市社区治理力度也不断加强,社区内的互动增进了居民间的互动”“基于地缘、血缘等建立起来的关系并不会被时空间隔所阻断,也不会被彻底遗忘,而经济的、政治的等行为动机会增强,但也不会完全替代既有的关系牵绊”可知,通过社区内的互动增进了居民间的互动,巩固基于地缘、血缘等建立起来的关系,也保证因经济的、政治的等行为动机会增强的关系能健康发展。培育自下而上、具有生长力的共同体,根据实际情况,匹配不同的治理结构。结合材料三“当前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研究者多执着于以地域为基础,培养出共同体,但是所运用的治理方式却是自上而下的”“摆脱了这种思维框架的束缚,就无须执着于在陌生环境中培养熟人社会,而是在熟人社会的传统下寻找治理遗产,根据不同维度的熟人团体,匹配不同的治理结构”可知,摒弃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激发居民中有相似的需求或者利益而呈现出的内生性的组织的产生,建立多维度的熟人社会。答案:(1)D(2)D(3)D(4)①材料二主要从陌生人社会理论建设角度入手,谈论陌生人社会的秩序与规范的问题,是基于经验事实和观察得出的结论,角度比较宏观。②材料三针对我国当下社区治理的问题,提出基层治理新思路。角度比较微观,现实指导性较强。(5)①增强陌生人社会的规范和有序。(利用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等,了解掌握人口流动信息,尽可能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提供支持,监督法律、居民公约等得到有效遵守。)②在陌生人环境中培养熟人社会。(通过社区内的互动增进了居民间的互动,巩固基于地缘、血缘等建立起来的关系,也保证因经济的、政治的等行为动机会增强的关系能健康发展。)③培育自下而上、具有生长力的共同体,根据实际情况,匹配不同的治理结构。(摒弃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激发居民中有相似的需求或者利益而呈现出的内生性的组织的产生,建立多维度的熟人社会。)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砸缸的人申平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硬……不好吧?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礼,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怪不得……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开头精炼而含蓄地叙述流传千古的司马光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出下文司马光中老年再一次砸(另一种)缸的故事。B.送缸者是翰林学士王拱辰,作者借此人暗示了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他从一个诚信正直之士变成了一个阿谀之徒。C.管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从他千方百计阻挠砸缸即可看出。D.小说结尾“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有力地表现主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B.小说的语言精炼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将被重用,几笔带过,举重若轻。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读书人,又可泛指官吏、特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描,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3)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4)小说写司马光中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描写手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错,管家只是一个普通人物,并不是官场人物,管家利欲熏心也有拔高之嫌。故选C。(2)A.“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属于语言描写,不是心理描写。故选A。(3)①结合“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司马入地”“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知,以司马光简陋的宅院,作书房的地下室等贫寒的环境,衬托他甘于清贫的形象。②结合“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可知,以管家一再阻挠来衬托司马光坚持砸缸的自省与自律。③结合“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可知,以世人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司马光的不慕名利,清廉无私。④结合“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可知,王拱辰送给司马光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暗示王拱辰趋炎附势,以王拱辰前清后腐,衬托司马光不忘初心,清廉自守。(4)在小说叙事中,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展,拖延读者到达结尾的时间,这种手法被称为“延宕法”。①从表达效果看,结合“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可知,缸里装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主人公迟迟没有砸缸,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小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从情节结构看,结合“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可知,用延宕的手法插入众人拜访、夫人逝世等内容,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变化,起伏有致。③从塑造人物看,结合“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可知,在叙述砸缸这一主体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司马光典当五亩地安葬亡妻等情节更突出了司马光清廉自律、个性鲜明的形象。④从表现主题看,结合“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可知,在砸缸的结果到来之前,插入司马光家里的贫穷、拜访和吊唁的客人越来越多等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趋炎附势的官场现实和人生世相,有力地烘托了思想主题。答案:(1)C(2)A(3)①以司马光简陋的宅院,作书房的地下室等贫寒的环境,衬托他甘于清贫的形象。②以管家一再阻挠来衬托司马光坚持砸缸的自省与自律。③以世人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司马光的不慕名利,清廉无私。④以王拱辰前清后腐,衬托司马光不忘初心,清廉自守。(4)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缸里装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主人公迟迟没有砸缸,吊足了读者的胃口。②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用延宕的手法插入众人拜访、夫人逝世等内容,使情节更加摇曳多姿,起伏有致。③突出人物形象。在叙述砸缸这一主体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司马光典当五亩地安葬亡妻等情节更突出了司马光清廉自律、个性鲜明的形象。④有利于表现主题。在砸缸的结果到来之前,插入司马光家里的贫穷、拜访和吊唁的客人越来越多等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趋炎附势的官场现实和人生世相,有力地烘托了思想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①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注:①镘:抹子,粉刷墙壁的工具。(1)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征集,征调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归:归还C.其所以自奉也博奉:供养D.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鉴:借鉴(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A.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B.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C.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D.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篇传记介绍了粉刷匠王承福的身世和人品,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风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委婉含蓄。B.王承福觉得人们只要量才度力,安守本分,选择力所能及的职业并脚踏实地地工作,就能做到问心无愧。C.作者认为,许多富贵人家日益破落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自食其力,王承福不愿意娶妻生子,也是这个原因。D.本文和柳宗元的《种树郭驼橐传》一样,同是为底层的劳动者写的传记,同样寄托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②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5)结合文本,概括王承福“以圬为业”的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A.句意: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B.归:给予。句意: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C.句意: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D.句意: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故选B。(2)句意: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有一至者焉”与“有再至三至者焉”句式相同,“焉”后断句,排除CD;“之”是“过”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3)C“王承福不愿意娶妻生子,也是这个原因”错。王承福不愿意娶妻生子,因为他认为“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意思是我能力小,功劳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意思是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故选C。(4)①“乐”“悲”,意动用法,以……为乐,以……为悲;“岂”,难道;“异于人”,状语后置句。译文:以富贵为乐,以贫贱为悲,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②“子”,儿女;“薄”,弱、小;“不有”,没有(妻室儿女)。译文:妻室儿女都要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5)据原文“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可知,他丧失了田地,这是他“以圬为业”的原因之一;据原文“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可知,他认为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内心坦然,所以他认为粉刷墙壁是比较好掌握的技能,比较容易换取应有的报酬是另外的两个原因。答案:(1)B(2)A(3)C(4)①以富贵为乐,以贫贱为悲,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②妻室儿女都要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5)①丧失了土地;②粉刷墙壁是比较好掌握的技能;③比较容易换取应有的报酬。参考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他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口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堂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一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以富贵为乐,以贫贱为悲,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要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晚左纬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注]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注]交游:朋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第一联选取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杨柳,写水池边的柳枝依依,柳树旁的人靠着门欣赏春天的美景。B.第二联写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而过的燕子,与第一联一起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C.第四联“倚杖对斜晖”,写诗人伫立在夕阳下,看着落日的余晖,以景语作结,言有尽,意无穷。D.全诗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前面的风格明快,后四句风格有所改变,略显伤感。(2)第三联写“方惊笑语稀”,诗人为什么“惊”?【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整体上把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人“惊”的原因。【解答】(1)A.“柳树旁的人靠着门欣赏春天的美景”错,从“掩扉”二字可以看出应是柳树旁的人家关着门。(2)“方惊笑语稀”意思是“方如梦醒明白同行赏春的老友少了”。所以首先诗人惊讶的是朋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自己,能一同赏春的越来越少了。“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蝴蝶伴着落花翩翩飞舞,燕子轻掠过水面带起一圈圈涟漪,如此春天的美景却无人欣赏,诗人惊叹于此,也惊叹美丽的春景将尽。另外诗人也感慨于时光匆匆,自己也到暮年,渐渐衰老。答案:(1)A(2)①惊讶朋友一个一个离开自己,越来越少。②惊叹春日美景将尽,而无人欣赏。③感慨时光匆匆,自己逐渐衰老。译文:池塘边上杨柳依依,柳树旁的人家紧紧关着门窗。蝴蝶伴着落花翩翩飞舞,燕子轻掠过水面带起一圈圈涟漪。想要约上一些朋友一同欣赏欣赏,方如梦醒明白同行赏春的老友少了。一年的春天又要接近尾声,独自倚着拐杖面对落日余晖。赏析:这首诗前四句选用依依的杨柳、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后四句,诗人由晚春之景联想到人生,惆怅不已。第三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笃重友情,要与朋友一起欣赏这美景,而且以“笑语”反衬“惊”,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灵震动之强烈。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2)《劝学》中通过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一样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假)(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重点字: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名为“飞扬”。冬奥会火炬造型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和红色,象征着“()”。残奥会火炬使用银和金,象征着荣耀和梦想,体现了残奥会“勇气、决心、鼓励和平等”的价值观。火炬由祥云纹样“撑腰”,从祥云纹样向剪纸雪花图案自下而上逐渐过渡,旋转上升,如彩带舞动,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火炬图案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还包含了对“双奥之城”的继承和发扬。火炬设计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采用氢作为燃料,既能满足环保属性,也符合冬奥会火炬接力在低温环境中运行的现实要求。(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A.温暖世界,照亮冰雪,激情飞扬,冰火相约B.温暖世界,激情飞扬,冰火相约,照亮冰雪C.冰火相约,温暖世界,激情飞扬,照亮冰雪D.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3)文中加粗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和上下文语意要连贯。(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分析。(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析画线句子,找出其中的语病,然后针对语病逐一修改。【解答】(1)根据前文“颜色为银色和红色”可分析,银色代表冰雪,红色象征着火与温暖。接前文总括意,应包含“冰火”两个元素,所以排除A、B两项。C.“温暖世界”一句,只写了“火”,与前文“冰火”句前后不能对应。故选:D。(2画线句说的“撑腰”原本是指人给人做后盾,此处说“祥云”给“火炬”撑腰,是拟人手法。A.说猿猱想要翻越山川,都不得不“发愁”,赋予猿猴人的情感,是拟人手法。B.“低眉”实际上是以“眉”代指“脸”,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了比喻手法。先问再答,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D.“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其实是轻烟与月光笼罩着寒水与沙滩,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故选:A。(3)句中语病有三,一为语序不当,“不仅还”为递进关系,应该先说继承发扬“双奥之城”,再说体现“传统思想”,把前后分句语序颠倒过来。二为搭配不当,“包含继承和发扬”不能搭配,应改为“体现了继承与发扬”三为成分残缺,“双奥之城”后应加上“精神”。答案:(1)D(2)A(3)火炬图案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对“双奥之城”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还体现了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挑战式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框架,它使学习者面临一系列个人和团队的挑战,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具相关性和趣味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课程设计成了由学生驱动的项目。相对于项目制学习模式,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各种挑战、广泛使用技术。虽然这两个框架都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