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题西林壁》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题西林壁》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题西林壁》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题西林壁》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题西林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组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本组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读读课文,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观察和发现2021/6/2712021/6/272[宋]2021/6/273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2021/6/274学习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2021/6/275解诗题题西林壁书写西林寺

墙壁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2021/6/276作者介绍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被称为

知作者苏轼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2021/6/277《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作品写作背景明背景2021/6/278初读古诗[宋]2021/6/27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021/6/2710横看连绵起伏的山岭2021/6/2711侧看高耸入云的山峰2021/6/2712横看庐山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庐山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2021/6/2713远近低高各不同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的样子都不同。

2021/6/2714放飞想象: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2021/6/2715放飞想象:横着看,庐山山岭绵延不绝侧着看,庐山山峰高耸入云从远处望,庐山遮天蔽日从近处看,庐山危崖险岩从高处俯视,庐山深沟幽壑(hè)从低处仰望,庐山重峦叠嶂

千姿百态变化万千2021/6/27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2021/6/2717诗的意思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2021/6/27182021/6/2719小组讨论: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021/6/2720

悟诗情《题西林壁》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对某个事物,要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2021/6/2721

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盲人摸象画杨桃2021/6/2722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朝诗人()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诗句运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苏轼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