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企业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案TOC\o"1-2"\h\u29626第一章食品微生物检测概述 3267481.1微生物检测的意义 3283381.2微生物检测的基本要求 418513第二章检测准备 4270442.1检测设备的选择与准备 4251612.1.1设备选择 4278822.1.2设备准备 541022.2检测用培养基与试剂的配置 5152702.2.1培养基配置 582212.2.2试剂配置 526022.3检测实验室的环境控制 5239002.3.1实验室布局 5267932.3.2实验室空气质量 6197812.3.3实验室设备管理 631532.3.4实验室人员管理 618238第三章样品采集与处理 6128563.1样品采集方法 6210523.1.1随机采样法 6293853.1.2分层采样法 6258603.1.3区域采样法 7208903.2样品处理流程 7177163.2.1样品预处理 7298933.2.2样品制备 7255093.2.3样品检测 721103.3样品保存与运输 7186753.3.1样品保存 7135103.3.2样品运输 731528第四章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839334.1微生物分离方法 8199364.2微生物纯化技术 8198124.3微生物计数方法 822620第五章食品微生物分类检测 9109705.1革兰氏阳性菌检测 9269745.1.1检测原理 969875.1.2检测方法 9201695.2革兰氏阴性菌检测 9254535.2.1检测原理 9141685.2.2检测方法 9267565.3酵母菌和霉菌检测 9263425.3.1检测原理 9112645.3.2检测方法 1031261第六章食品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检测 10237986.1微生物生理特性检测 1073096.1.1检测目的 10302976.1.2检测方法 10277596.1.3检测指标 10225726.2微生物生化特性检测 10250036.2.1检测目的 10314826.2.2检测方法 10311906.2.3检测指标 1162326.3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11146526.3.1检测目的 11144056.3.2检测方法 11207956.3.3检测指标 1121144第七章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11323757.1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1278767.1.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114577.1.2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1183137.1.3基因测序技术 12113337.2免疫学检测技术 1244567.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2126947.2.2免疫层析法 12262987.2.3荧光免疫分析 12145847.3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1254247.3.1酶传感器 12204437.3.2免疫传感器 1264827.3.3基因传感器 1223098第八章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13252298.1检测方法验证 13162888.1.1方法验证的必要性 131798.1.2方法验证内容 13177318.1.3方法验证流程 13281958.2检测结果分析 1397328.2.1数据处理 13256818.2.2结果判定 14162088.2.3结果报告 14219078.3检测实验室管理 1487638.3.1实验室环境管理 14159668.3.2仪器设备管理 1446888.3.3标准物质和试剂管理 14208238.3.4实验室人员培训 1420178.3.5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423768第九章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与报告 14148169.1数据整理与分析 14322379.1.1数据收集 1450059.1.2数据整理 1550629.1.3数据分析 15236739.2检测报告撰写 15164399.2.1报告结构 15198829.2.2报告撰写要求 15257919.3检测报告审核与发布 15258329.3.1报告审核 15187229.3.2报告发布 163970第十章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61629910.1实验室设计与建设 162047910.1.1功能分区 163187810.1.2设备配置 162422010.1.3环境条件 161659010.2实验室安全管理 1665110.2.1生物安全管理 161620510.2.2化学品管理 16468010.2.3环境保护 17409810.3实验室人员培训与管理 171523810.3.1培训内容 172888810.3.2培训计划 173058410.3.3考核与评价 17第一章食品微生物检测概述1.1微生物检测的意义微生物检测在食品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通过微生物检测,可以有效监控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证食品安全。(2)预防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检测可以帮助发觉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3)指导食品加工:微生物检测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4)监控食品卫生状况:微生物检测可以反映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5)促进食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微生物指标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微生物检测有助于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2微生物检测的基本要求微生物检测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检测方法的选择:根据食品种类、微生物种类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传统的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2)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样品受到污染。采集后的样品应尽快进行检测,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3)实验室条件: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仪器设备与试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5)操作规程: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6)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7)人员培训与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8)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二章检测准备2.1检测设备的选择与准备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检测设备进行合理选择与准备。以下为食品微生物检测设备的选择与准备要点:2.1.1设备选择在选择检测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设备的功能指标,如检测范围、灵敏度、精确度等;(2)设备的功能,是否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3)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4)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和维护成本。2.1.2设备准备在检测设备准备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设备外观,保证无损坏、锈蚀等现象;(2)检查设备功能,保证设备运行正常;(3)对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2.2检测用培养基与试剂的配置培养基与试剂的配置是微生物检测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检测用培养基与试剂的配置要点:2.2.1培养基配置培养基的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适合目标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2)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3)将各成分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4)调整pH值,使其符合培养基要求;(5)分装于无菌容器中,密封保存。2.2.2试剂配置试剂的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合适的试剂,保证其质量与稳定性;(2)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配置;(3)配置过程中,注意防止污染;(4)配置好的试剂应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5)试剂保存应符合相关规定,防止变质。2.3检测实验室的环境控制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环境控制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检测实验室环境控制要点:2.3.1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布局应合理,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和缓冲区,保证各区域功能明确,避免交叉污染。2.3.2实验室空气质量实验室空气质量应达到以下要求:(1)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2)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保证空气质量符合要求;(3)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细菌滋生。2.3.3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防止设备污染。2.3.4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微生物检测方法;(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保证检测过程安全;(3)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检测技能;(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交叉污染。第三章样品采集与处理3.1样品采集方法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品的采集方法密切相关。以下是食品企业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样品采集方法:3.1.1随机采样法随机采样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概率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降低采样误差。具体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采样过程中样品的均匀性;采样数量应满足检测要求;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3.1.2分层采样法分层采样法是指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适用于食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的情况。具体操作如下:确定分层的依据和标准;按照分层标准将总体分成若干层;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3.1.3区域采样法区域采样法是指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域,然后从每个小区域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区域较大、难以实现随机采样的情况。具体操作如下:划分检测区域;从每个小区域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按照小区域面积比例确定每个小区域的采样数量。3.2样品处理流程3.2.1样品预处理清洁样品表面,去除杂质;对样品进行破碎、研磨等处理,使其易于检测;根据检测项目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3.2.2样品制备将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均匀混合;取适量样品置于检测容器中,密封保存;标记样品信息,包括采样时间、地点、数量等。3.2.3样品检测按照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包括微生物种类、数量等;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食品微生物状况。3.3样品保存与运输3.3.1样品保存样品应在采集后立即进行保存,避免微生物生长和死亡;根据样品性质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等;保存过程中,保证样品不受污染,避免交叉污染。3.3.2样品运输运输过程中,保持样品的保存状态,避免温度波动;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保证样品在有效期内;运输过程中,注意样品的标识,保证样品信息准确无误。第四章微生物分离与纯化4.1微生物分离方法微生物分离是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步骤,其目的是从样品中获得单一微生物。以下是常用的微生物分离方法:(1)平板划线法:在无菌条件下,使用无菌铂丝或接种针在琼脂平板表面进行划线,将样品均匀涂抹在平板上,使微生物在平板上形成单一菌落。(2)稀释涂布法:将样品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将稀释液涂布在琼脂平板上,使微生物在平板上形成单一菌落。(3)滤膜法:将样品通过滤膜过滤,将滤膜贴附在琼脂平板上,使微生物在平板上形成单一菌落。4.2微生物纯化技术微生物纯化是在微生物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单一菌株的过程。以下是常用的微生物纯化技术:(1)平板纯化法:将分离得到的单一菌落转接到新的琼脂平板上,重复划线或涂布操作,直至获得单一菌株。(2)斜面纯化法:将分离得到的单一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至菌落生长旺盛,然后进行转接,直至获得单一菌株。(3)液体纯化法:将分离得到的单一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菌体浓度较高,然后进行梯度稀释,直至获得单一菌株。4.3微生物计数方法微生物计数是评估食品中微生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以下是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1)平板计数法:将样品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接种到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从而推算出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2)滤膜计数法:将样品通过滤膜过滤,将滤膜贴附在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滤膜上的菌落数,从而推算出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3)比浊法:利用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导致培养液浊度变化,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浊度来推算微生物含量。(4)活菌计数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计算样品中的活菌数量,从而推算出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第五章食品微生物分类检测5.1革兰氏阳性菌检测5.1.1检测原理革兰氏阳性菌检测基于革兰氏染色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液对细菌进行染色,再使用碘液固定,最后用酒精或丙酮进行脱色。革兰氏阳性菌因其细胞壁较厚,能保持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因细胞壁较薄,不能保持紫色,从而区分两类细菌。5.1.2检测方法(1)样品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便于检测。(2)染色:将处理后的样品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3)镜检: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判断革兰氏阳性菌。(4)计数:根据观察到的革兰氏阳性菌数量,计算样品中的菌落总数。5.2革兰氏阴性菌检测5.2.1检测原理革兰氏阴性菌检测同样采用革兰氏染色法,但由于其细胞壁较薄,染色后不能保持紫色,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5.2.2检测方法(1)样品处理:同革兰氏阳性菌检测。(2)染色:将处理后的样品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3)镜检: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判断革兰氏阴性菌。(4)计数:根据观察到的革兰氏阴性菌数量,计算样品中的菌落总数。5.3酵母菌和霉菌检测5.3.1检测原理酵母菌和霉菌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通过将样品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从而计算样品中的酵母菌和霉菌数量。5.3.2检测方法(1)样品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2)接种: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到酵母菌和霉菌选择性培养基上。(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4)计数: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计算样品中的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第六章食品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检测6.1微生物生理特性检测6.1.1检测目的食品微生物生理特性检测旨在评估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存活及代谢等生理功能,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6.1.2检测方法(1)生长曲线法:通过观察微生物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分析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2)存活率法:对食品中微生物进行存活率检测,评估其在食品中的存活能力。(3)代谢活性检测:通过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评估微生物的代谢活性。6.1.3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生长周期、存活率及代谢产物等。6.2微生物生化特性检测6.2.1检测目的微生物生化特性检测旨在了解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生理功能,为食品微生物污染源的追溯和防控提供依据。6.2.2检测方法(1)糖发酵试验:检测微生物对糖类的发酵能力,区分不同微生物种类。(2)氨基酸降解试验:检测微生物对氨基酸的降解能力,分析微生物的代谢途径。(3)酶活性检测:检测微生物产生的酶活性,判断微生物的生理功能。6.2.3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糖发酵能力、氨基酸降解能力及酶活性等。6.3微生物耐药性检测6.3.1检测目的微生物耐药性检测旨在评估食品中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程度,为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6.3.2检测方法(1)纸片扩散法:将含有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微生物平板上,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判断其耐药性。(2)最小抑菌浓度(MIC)法:通过检测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效果,确定微生物的耐药程度。(3)基因检测法:检测微生物耐药基因的存在,分析其耐药机制。6.3.3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耐药程度及耐药基因等。第七章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7.1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如DNA或RNA,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7.1.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将目标DNA片段扩增至百万倍,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7.1.2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是在普通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通过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实现对扩增过程的实时监控。该技术可准确测定微生物的数量,适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定量检测。7.1.3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因测序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点。7.2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对微生物进行检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7.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以酶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酶与底物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来检测微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定量检测。7.2.2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抗体固定在膜上,待测样品中的微生物与抗体结合后,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7.2.3荧光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是将荧光标记抗体或抗原与微生物结合,通过荧光检测仪器测定荧光强度,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等优点。7.3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是将生物识别元件与传感器相结合,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灵敏检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7.3.1酶传感器酶传感器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作为生物识别元件,将酶的活性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7.3.2免疫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生物识别元件与传感器相结合。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7.3.3基因传感器基因传感器是将基因探针与传感器相结合,通过检测微生物的基因序列来实现对其检测。该方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点,有望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第八章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8.1检测方法验证8.1.1方法验证的必要性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验证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通过验证检测方法,可以评估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等功能指标,保证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8.1.2方法验证内容(1)检测限:确定检测方法对目标微生物的最小检测浓度。(2)定量限:确定检测方法对目标微生物的最小定量浓度。(3)特异性:保证检测方法只针对目标微生物产生阳性结果,不与其他微生物发生交叉反应。(4)准确度:评估检测方法在特定浓度范围内的准确度,包括回收率和相对误差。(5)精密度:评估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条件下的重复性和再现性。8.1.3方法验证流程(1)选择合适的标准菌株:选取与实际检测样品中微生物相似的菌株,作为验证实验的标准菌株。(2)实验设计:根据验证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3)实验操作:按照检测方法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4)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方法的功能指标。8.2检测结果分析8.2.1数据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统计分析等,以得出准确、可靠的检测结论。8.2.2结果判定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确定食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指标要求。8.2.3结果报告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检测结果,包括检测方法、实验条件、检测结果和判定依据等。8.3检测实验室管理8.3.1实验室环境管理保证实验室环境清洁、卫生,符合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要求。定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实验室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情况。8.3.2仪器设备管理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8.3.3标准物质和试剂管理妥善保存标准物质和试剂,保证其质量稳定。定期检查试剂的有效期和存储条件,避免过期和变质。8.3.4实验室人员培训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实验室的整体能力。8.3.5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审,持续改进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第九章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与报告9.1数据整理与分析9.1.1数据收集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首先需对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收集。数据来源包括检测设备的原始记录、实验室内部管理记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收集的数据应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来源、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日期、检测人员等信息。9.1.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对数据内容的核对、数据格式的规范、数据缺失值的处理等。整理后的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1)数据完整、准确,无遗漏、重复或错误;(2)数据格式统一,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分类明确,便于检索。9.1.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各项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超标率等;(2)对检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了解微生物污染状况的变化趋势;(3)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微生物指标之间的关联性;(4)对检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9.2检测报告撰写9.2.1报告结构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包括报告名称、报告编号、报告日期等;(2)摘要:简要介绍检测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3)详细描述检测过程、结果及分析;(4)结论:总结检测发觉的问题及建议;(5)附件:提供相关检测数据、图表等。9.2.2报告撰写要求(1)文字表达清晰、简洁,避免使用模糊或不确定的词语;(2)数据准确无误,图表清晰易懂;(3)报告结构合理,层次分明;(4)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9.3检测报告审核与发布9.3.1报告审核在报告撰写完成后,需经过以下审核流程:(1)检测人员对报告内容进行自审,保证数据准确、分析合理;(2)实验室负责人对报告进行复审,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工程招投标流程填空题
- 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技术支持合同
- 校园微电影编剧招聘协议
- 陶瓷厂幕墙安装施工合同
- 企业形象顾问美发师合同
- 研发中心防盗门安装合同
-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规范
- 制造业资料员劳动合同模板
- 私募股权投资协议
- 赛事保证金协议书样本
- 2024传染病预防ppt课件完整版
-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卷
- 病理性跳楼的心理咨询技巧与方法
- 2024年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精神疾病护理常规课件
- 2024年中煤平朔发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电投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原子发射光谱法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工程伦理分析
- 外研三起五年级上册-Module-8单元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
- 7工程款结算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