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作业指导书TOC\o"1-2"\h\u896第1章认证机构概述 494581.1认证机构定义及分类 483091.1.1定义 4322771.1.2分类 4260311.2认证机构的作用与意义 568201.2.1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5125221.2.2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595591.2.3增强市场信任 5241341.2.4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 5320081.2.5维护国家利益 524451第2章认证机构管理要求 5270102.1认证机构资质条件 5118102.1.1法定资质:认证机构应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550192.1.2资质认定:认证机构应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取得认证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5306132.1.3认证领域:认证机构应在资质认定的范围内开展认证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5171912.1.4资质延续与变更:认证机构应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资质延续、变更等相关手续。 571382.2认证机构组织结构 6147332.2.1组织架构: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认证活动的独立、公正、客观。 667572.2.2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等,以保证认证活动的有效运行。 6302152.2.3内部控制: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人事、合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以保证机构运行的合规性。 696182.2.4委员会设置:认证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立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等,负责认证过程中的技术评审和决策。 6227362.3认证机构人员要求 676592.3.1专业素质:认证机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认证领域的要求。 612272.3.2资质要求:认证机构的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应具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相应资质。 6300872.3.3培训与考核:认证机构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认证工作的要求,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670232.3.4人员管理:认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激励、离职等环节,保证人员队伍的稳定和素质。 6186452.3.5行为规范:认证机构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保持公正、客观、保密的职业操守。 63317第3章认证程序与流程 678173.1认证申请与受理 6182093.1.1申请条件 640473.1.2申请材料 679593.1.3受理 7254003.2认证审核与评定 7304943.2.1审核计划 7143383.2.2初审 7264343.2.3不符合项整改 732403.2.4复审 7102893.2.5评定 77303.3认证证书的发放与管理 7147863.3.1发放认证证书 851993.3.2认证证书内容 8192143.3.3认证证书的管理 818189第4章认证标准与规范 8225364.1认证标准概述 895054.1.1认证标准的分类 8207114.1.2认证标准的作用 968734.2认证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94884.2.1认证规范的制定 9143294.2.2认证规范的实施 9261704.3认证标准与规范的更新与维护 10295814.3.1更新的原则 1099894.3.2更新的程序 10202834.3.3维护的要求 1020461第5章认证机构质量控制 10241385.1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0195935.1.1总体要求 1055595.1.2组织结构 1078365.1.3资源管理 11138355.1.4文件化管理体系 11315135.2认证过程质量控制 11258095.2.1认证申请与受理 11113145.2.2认证评审 11314595.2.3认证决定 11186965.3认证结果质量控制 11301755.3.1认证证书管理 1160705.3.2认证标志管理 11119105.3.3认证监督与复审 1221706第6章认证机构风险防控 12171076.1风险识别与评估 12131606.1.1认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对可能影响认证有效性和公正性的各类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12230516.1.2风险识别应包括以下方面: 12173246.1.3风险评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和排序,以确定关注程度和应对优先级。 12230666.2风险防控措施 1264136.2.1认证机构应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保证认证活动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1284326.2.2风险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263396.3风险应对与处理 13106926.3.1认证机构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影响。 13226636.3.2风险应对措施包括: 1313756.3.3认证机构应建立风险处理机制,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跟踪、整改和评估,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认证机构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1330754第7章认证机构合作与沟通 1315087.1认证机构合作模式 13298647.1.1合作主体 13168157.1.2合作方式 13108327.1.3合作流程 14282187.2认证机构沟通协调 1487767.2.1沟通机制 14233427.2.2沟通内容 14296907.3认证机构合作与竞争关系 14222877.3.1合作与竞争的平衡 14321497.3.2竞争行为规范 15210227.3.3合作与竞争的协调 155604第8章认证机构监管与法律责任 15310738.1认证机构监管体制 15106678.1.1监管部门 1548618.1.2监管制度 1523418.1.3监管措施 15282248.2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 1636858.2.1认证机构的合法义务 1633388.2.2认证机构的违规责任 16193488.3违反认证规定的法律责任 1665208.3.1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 16103548.3.2认证人员的法律责任 1646128.3.3企业的法律责任 1720606第9章认证机构服务与改进 17100969.1认证服务满意度调查 1781079.1.1调查目的 17253979.1.2调查对象与方法 17270349.1.3调查内容 1787869.1.4调查分析与处理 1760519.2认证服务改进措施 1740159.2.1优化认证流程 17154229.2.2提升认证人员素质 17251969.2.3加强认证结果审核 17282889.2.4合理调整认证费用 1820069.3认证服务创新与发展 1858429.3.1创新服务模式 18240239.3.2拓展认证领域 18240749.3.3加强与国际认证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1825909.3.4推动认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814982第10章认证机构发展前景与趋势 18699810.1认证行业发展趋势 181305810.1.1技术革新推动认证模式创新 181973410.1.2认证领域不断拓展 182796810.1.3认证标准日益完善 181958410.2认证机构发展机遇与挑战 18376510.2.1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 18272610.2.2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 182658410.2.3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92128210.3认证机构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92632110.3.1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认证能力 192062810.3.2拓展认证领域,满足多元化需求 192983210.3.3提高认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 191379110.3.4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191419810.3.5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团队素质 19第1章认证机构概述1.1认证机构定义及分类1.1.1定义认证机构,是指在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领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公约或行业标准,对特定对象进行审核、评定和确认其符合规定要求,并发放认证证书的第三方机构。1.1.2分类根据认证对象和范围的不同,认证机构可分为以下几类:(1)产品认证机构:针对各类产品进行认证,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2)服务认证机构:对各类服务,如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进行认证,以保障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3)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进行认证,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4)人员认证机构:对特定领域从业人员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进行认证,以保证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1.2认证机构的作用与意义1.2.1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认证机构通过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严格的审核与评定,保证其满足规定要求,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1.2.2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审核,帮助企业发觉管理漏洞,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1.2.3增强市场信任认证机构作为第三方公正、权威的评价机构,其认证结果为消费者、企业和提供了信任基础,有利于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信任。1.2.4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有助于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获得认可,降低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1.2.5维护国家利益认证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对涉及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认证,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第2章认证机构管理要求2.1认证机构资质条件2.1.1法定资质:认证机构应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具备独立法人资格。2.1.2资质认定:认证机构应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取得认证机构资质认定证书。2.1.3认证领域:认证机构应在资质认定的范围内开展认证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2.1.4资质延续与变更:认证机构应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资质延续、变更等相关手续。2.2认证机构组织结构2.2.1组织架构: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认证活动的独立、公正、客观。2.2.2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等,以保证认证活动的有效运行。2.2.3内部控制: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人事、合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以保证机构运行的合规性。2.2.4委员会设置:认证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立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等,负责认证过程中的技术评审和决策。2.3认证机构人员要求2.3.1专业素质:认证机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认证领域的要求。2.3.2资质要求:认证机构的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应具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相应资质。2.3.3培训与考核:认证机构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认证工作的要求,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2.3.4人员管理:认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激励、离职等环节,保证人员队伍的稳定和素质。2.3.5行为规范:认证机构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保持公正、客观、保密的职业操守。第3章认证程序与流程3.1认证申请与受理3.1.1申请条件申请认证的组织(以下简称申请方)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具备正常运行所需的设施、设备和人员;(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认证要求;(四)自愿申请认证,并接受认证机构的审核。3.1.2申请材料申请方应向认证机构提交以下材料:(一)认证申请书;(二)申请方的基本情况介绍;(三)申请方的管理体系文件;(四)申请方的相关资质证明;(五)认证机构要求的其他材料。3.1.3受理认证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方予以受理,并通知申请方。3.2认证审核与评定3.2.1审核计划认证机构应根据申请方的情况制定审核计划,包括审核范围、时间、地点等,并通知申请方。3.2.2初审认证机构应对申请方进行现场审核,以评估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审核过程应包括以下环节:(一)审核组对申请方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查;(二)现场审核;(三)审核组对审核发觉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四)审核组向申请方反馈审核结果。3.2.3不符合项整改申请方应根据审核组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整改报告。3.2.4复审认证机构对申请方的整改情况进行审核,确认整改措施有效后,予以通过。3.2.5评定认证机构根据审核结果,对申请方进行评定,评定合格的,进入认证证书发放环节。3.3认证证书的发放与管理3.3.1发放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对评定合格的申请方发放认证证书,并在有效期内予以公告。3.3.2认证证书内容认证证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认证机构的名称和标志;(二)申请方的名称、地址;(三)认证范围;(四)认证依据的标准;(五)认证证书的有效期;(六)认证机构的签字、盖章。3.3.3认证证书的管理(一)申请方应妥善保管认证证书,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出租或出借;(二)认证机构应建立认证证书管理制度,对认证证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三)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前,申请方应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复评;(四)如申请方发生重大变更,应及时通知认证机构,并根据需要进行重新认证。第4章认证标准与规范4.1认证标准概述认证标准是认证机构在实施认证活动过程中,对认证对象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进行科学、合理评定的基础和依据。认证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动态性,以保证认证结果的公正、公平和有效。4.1.1认证标准的分类根据认证对象和范围的不同,认证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1)产品认证标准:针对各类产品的功能、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制定的技术要求。(2)服务认证标准:针对服务业的质量、管理水平、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制定的技术要求。(3)管理体系认证标准:针对组织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制定的技术要求。(4)人员认证标准:针对特定岗位或职业的人员能力、素质等方面制定的技术要求。4.1.2认证标准的作用认证标准在认证活动中具有以下作用:(1)为认证对象提供明确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2)作为认证机构评定认证对象是否符合认证要求的依据。(3)指导认证对象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4)促进认证对象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4.2认证规范的制定与实施4.2.1认证规范的制定认证规范是根据认证标准,结合认证对象的实际情况,对认证活动中的具体操作要求、评定方法、评定程序等方面进行细化和明确的规定。认证规范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规定。(2)体现认证标准的要求。(3)保证认证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4)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4.2.2认证规范的实施认证规范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认证申请:认证对象按照认证规范要求提交认证申请。(2)审核准备:认证机构根据认证规范进行审核准备,包括审核员选拔、审核计划制定等。(3)现场审核:审核员按照认证规范要求,对认证对象进行现场审核。(4)审核报告编制:审核员根据现场审核情况,编制审核报告。(5)认证评定: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报告,结合认证规范要求,对认证对象进行评定。(6)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根据评定结果,作出认证决定。(7)认证监督与复核:认证机构对获证对象进行监督与复核,保证其持续符合认证要求。4.3认证标准与规范的更新与维护认证标准与规范应法律法规、政策、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与维护,以保证认证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应性。4.3.1更新的原则(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规定。(2)充分考虑认证对象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3)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4)保证更新过程的公开、透明。4.3.2更新的程序(1)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提出更新需求。(2)组织专家对更新需求进行论证。(3)根据论证结果,制定更新方案。(4)公开征求相关方意见。(5)审批更新方案。(6)发布更新后的认证标准与规范。4.3.3维护的要求(1)认证机构应定期对认证标准与规范进行审查,保证其符合实际需求。(2)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认证标准与规范的实施反馈机制,及时发觉问题并进行改进。(3)认证机构应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认证标准与规范的实施与完善。第5章认证机构质量控制5.1质量控制体系构建5.1.1总体要求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认证活动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结构、资源管理、认证过程控制、认证结果评价等方面。5.1.2组织结构(1)明确认证机构的组织架构,设立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认证业务管理等职能部门;(2)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3)制定各部门职责、权限及相互协作的工作程序。5.1.3资源管理(1)配置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认证人员;(2)建立认证人员培训、考核和评价机制;(3)保证认证所需设备、设施和资金等资源。5.1.4文件化管理体系(1)制定质量控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2)保证文件现行有效,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3)定期审查和修订文件,适应认证业务发展需求。5.2认证过程质量控制5.2.1认证申请与受理(1)明确认证申请条件和受理流程;(2)对认证申请资料进行完整性、符合性审查;(3)及时反馈受理结果,保证认证活动的顺利进行。5.2.2认证评审(1)依据认证标准和要求,制定评审计划;(2)组织评审人员开展现场评审,保证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3)对评审发觉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整改效果。5.2.3认证决定(1)根据评审结论,作出认证决定;(2)颁发认证证书,公布认证结果;(3)对认证决定的正确性、合规性进行审核。5.3认证结果质量控制5.3.1认证证书管理(1)建立认证证书管理制度,保证证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2)对认证证书的发放、使用、收回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3)定期对认证证书进行审核,防止证书滥用。5.3.2认证标志管理(1)制定认证标志使用规范,明确使用范围和条件;(2)监督认证标志的使用,保证其合规性;(3)对违反认证标志使用规定的单位或个人,采取相应措施。5.3.3认证监督与复审(1)建立认证监督与复审制度,对认证结果进行持续监督;(2)定期对获证单位进行现场监督,评价认证保持情况;(3)根据复审结果,作出继续保持、暂停、撤销认证的决定,并公告。第6章认证机构风险防控6.1风险识别与评估6.1.1认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对可能影响认证有效性和公正性的各类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6.1.2风险识别应包括以下方面:(1)认证申请者的资质和诚信度;(2)认证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3)认证标准和规范的适用性和有效性;(4)认证人员的能力和道德风险;(5)认证设备、设施和检测方法的风险;(6)外部环境变化对认证活动的影响;(7)其他可能影响认证质量和声誉的风险。6.1.3风险评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和排序,以确定关注程度和应对优先级。6.2风险防控措施6.2.1认证机构应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保证认证活动的有效性和公正性。6.2.2风险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加强认证申请者的资质审查,保证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诚信度;(2)严格执行认证程序和规范,保证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3)定期对认证标准和规范进行修订和更新,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4)加强认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5)完善认证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6)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和外部监督机制,提高认证活动的透明度;(7)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外部环境变化。6.3风险应对与处理6.3.1认证机构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影响。6.3.2风险应对措施包括:(1)及时调查风险事件,查明原因和责任;(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调整认证计划和策略;(3)对受影响的认证申请者、获证企业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解释;(4)对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完善风险防控措施;(5)对涉及违规行为的认证人员和机构进行严肃处理。6.3.3认证机构应建立风险处理机制,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跟踪、整改和评估,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认证机构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第7章认证机构合作与沟通7.1认证机构合作模式7.1.1合作主体认证机构在合作过程中,应明确合作主体,包括国内外认证机构、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双方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遵循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7.1.2合作方式认证机构合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开展技术培训、研讨等活动;(2)信息资源共享:互相提供政策、市场、企业等信息资源,提高双方在行业内的竞争力;(3)共同研发:合作开展认证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与开发;(4)市场拓展:联合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扩大双方市场份额;(5)认证业务合作:在认证领域内开展业务合作,提高认证服务质量和效率。7.1.3合作流程认证机构合作应遵循以下流程:(1)明确合作目标:根据双方需求,明确合作目标、内容、范围等;(2)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法律法规和双方约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3)实施合作项目: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4)评估合作效果: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保证合作目标的实现;(5)合作终止或续签:根据合作效果和双方意愿,决定是否终止合作或续签合作协议。7.2认证机构沟通协调7.2.1沟通机制认证机构应建立以下沟通机制:(1)定期会议:定期召开认证机构间的沟通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协调认证工作;(2)临时沟通:针对突发事件或紧急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3)信息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认证机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沟通效率。7.2.2沟通内容认证机构沟通内容包括:(1)政策法规:及时传达国家政策法规,保证认证工作合规开展;(2)认证标准:共享认证标准,提高认证质量;(3)认证程序:交流认证程序,规范认证行为;(4)认证结果:互相通报认证结果,提高认证透明度;(5)其他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动态、企业需求、合作机会等。7.3认证机构合作与竞争关系7.3.1合作与竞争的平衡认证机构应在合作与竞争之间寻找平衡,实现以下目标:(1)共同发展:通过合作,提高整体实力,实现共同发展;(2)有序竞争:在认证市场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有序竞争;(3)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认证效率。7.3.2竞争行为规范认证机构在竞争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规范:(1)尊重对手:公平对待竞争对手,不得诋毁、诽谤对方;(2)诚信竞争: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对方利益;(3)维护市场秩序:共同维护认证市场秩序,不得滥用市场地位;(4)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竞争行为的合法性。7.3.3合作与竞争的协调认证机构应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合作与竞争的协调:(1)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认证行为;(2)加强沟通:通过沟通,增进了解,减少误解;(3)合作共赢:寻求合作机会,实现共赢发展;(4)公平竞争:在合作基础上,开展公平竞争,促进认证市场健康发展。第8章认证机构监管与法律责任8.1认证机构监管体制8.1.1监管部门(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2)地方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8.1.2监管制度(1)认证机构备案制度。(2)认证机构年度报告制度。(3)认证机构信用评价制度。(4)认证机构现场检查制度。8.1.3监管措施(1)对认证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核。(2)对认证机构的认证活动进行监督。(3)对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进行评价。(4)对认证机构的不合格行为进行查处。8.2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8.2.1认证机构的合法义务(1)遵守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法律、法规、规章。(2)按照认证标准和程序开展认证活动。(3)对认证结果负责,保证认证真实、客观、公正。(4)保守认证活动中获取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8.2.2认证机构的违规责任(1)认证机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2)认证机构因过错导致认证结果失实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认证机构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8.3违反认证规定的法律责任8.3.1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1)未取得认证机构资质从事认证活动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2)超出认证范围从事认证活动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3)未按照认证标准和程序开展认证活动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4)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认证机构资质证书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8.3.2认证人员的法律责任(1)认证人员在认证活动中收受贿赂、弄虚作假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2)认证人员在认证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3)认证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8.3.3企业的法律责任(1)企业未按照规定取得认证证书,擅自使用认证标志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2)企业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认证证书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3)企业使用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的产品、服务的,由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第9章认证机构服务与改进9.1认证服务满意度调查9.1.1调查目的本节主要阐述开展认证服务满意度调查的目的,旨在了解客户对认证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发觉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认证服务提供依据。9.1.2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已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