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空坐标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民族交融、制度创新和区域开发。1.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2.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相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说明的角度相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历史时空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1)魏:_220__年,曹丕建立,定都_洛阳__。266年,被权臣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取代。(2)蜀:_刘备__建立,国号汉,定都_成都__,史称蜀汉,简称蜀;263年,被曹魏所灭。(3)吴:_孙权__建立,定都_建业__(今南京);_280__年,被_西晋__所灭。2.西晋(1)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完成统一。(2)五胡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羌、氐;在西晋发生内战时,这些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渐渐主导局势;316年,内迁_匈奴__贵族灭西晋。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年,司马睿在_建康__(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南逃的几家北方高门_士族__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南朝:_420__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_刘裕__篡夺皇位,建国号宋,此后南方先后经验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_南朝__。3.“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今日的_南京__,统称为六朝。4.江南的开发(1)缘由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溢了_劳动力__资源。②南方雨量充足,气候潮湿,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南方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兴修水利。(2)表现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_农作物__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3)影响:推动了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步交融。5.南方统一的趋势:东晋的军事实力渐渐减弱;陈朝时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含义: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_15__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成汉__,合称“十六国”。(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纳_中原__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旧广泛存在。(3)淝水之战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_氐族__建立的_前秦__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冲突重新加剧。2.北朝(1)含义:4世纪末到7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_北魏__、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2)政权更迭: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_439__年统一北方;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_北周__,灭掉_陈朝__,完成统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①时间:_5__世纪后期。②措施:迁都_洛阳__;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_汉语__;改鲜卑姓为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激励鲜卑贵族与汉族_高门士族__通婚。③意义:顺应了北方_民族交往沟通交融__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冲突,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旺盛,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_隋唐盛世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民族交融: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样。主题一魏晋时期的政权更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料一探究1:依据史料一,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政权更迭的特点。提示:朝代更替频繁,多个政权并立,南北对峙;小统一,大分裂;大一统和局部统一的时间短,分裂时间长,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拓展】魏晋时期门阀政治的表现(1)政治上,按门第凹凸共享特权,世代担当重要官职。(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3)社会生活上,不与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主题二江南的开发(史料实证,历史说明,唯物史观)史料二“(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史记》史料三“(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探究2:依据史料二、史料三,概括两则史料体现出的不同信息,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最主要缘由。提示:史料二:西汉时江南尚未开发,还很落后。史料三:南朝时,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全国中的经济地位显著上升。缘由: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拓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缘由及影响(1)南方经济发展的缘由①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峻破坏。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溢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阅历。③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④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⑤一些统治者实行了劝课农桑、嘉奖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2)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使得南北经济差异明显缩小,趋于平衡,为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创建了条件。1.大土地全部制是门阀士族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衰落,受大土地全部制下人身依附关系强弱的影响。从西汉末东汉初起先,由于地主大土地全部制的发展,国家对户籍的限制不再那么强有力,半自由的、带有宗族色调的依附农夫出现。东汉时期,正是在这种依附关系较强的大土地全部制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少累世高官的世家大族。不过,在制度上,对世家大族的地位并没有明文规定,没有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魏晋时期,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达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世家大族对依附农夫的占有,即人身依附关系,已取得法律的支持,这在阶级关系上扩大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促成了世家大族的特别地位,从而形成了以门第为依据,获得政治、经济特权的门阀士族制度。2.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稳定发展长期以来,学术界几乎一样认为,由于战乱和士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及庄园经济的盛行,商品货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自然经济加强。然而除战乱的后果外,其他好像都是有探讨余地的。南方始终是汉族统治者的天下,无论政治或经济,都是沿着秦汉以来的轨迹前进的。在南北两支劳动大军的努力下,在南方少数民族的贡献下,东晋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常明显,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从无到有,逐步走向了旺盛。而在北方,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社会经济复原了,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也同时进入了复原的阶段。这些观点动摇了传统史学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萎缩的认定。1.(2024·重庆沙坪坝)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D)A.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B.经济衰退与文化停滞C.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解析]依据材料“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沟通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早期国家产生的标记是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并非魏晋南北朝时期,解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都有显著的进步,解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并不稳定,解除C项。故选D项。2.(2024·安徽合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全部。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D)A.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加强B.统一是其时代基本特征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仍深化人心[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三国时期,魏、蜀、吴均将实现统一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都认为自己代表中国,提出要完成统一,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一统观念深化人心,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加强,解除A项;魏晋南北朝是大分裂、大动荡时代,解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尚未起先,解除C项。故选D项。3.(2024·重庆云阳)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公布了品官占田荫客制,其中规定一品官可以占有土地50顷和佃客50户,衣食客3人。国家还给品官和世族以菜田或厨田,如三公或从一品人员,“给菜田十顷,田驺(专事农业的奴隶)十人”。这些措施(C)A.限制了贵族阶层的特权B.说明政府提倡规模化经营C.促进了士族门阀的发展D.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析]依据材料“晋武帝公布了品官占田荫客制,其中规定一品官可以占有土地50顷和佃客50户,衣食客3人。……给菜田十顷,田驺(专事农业的奴隶)十人”可知,品官占田荫客制是西晋初年晋武帝提出的保障贵族、官僚的经济特权的制度,有利于门阀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限制了贵族阶层的特权,不符合题意,该措施不能对贵族、官僚的占田和荫客起到限制作用,解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提倡规模化经营的信息,解除B项;品官占田荫客制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解除D项。故选C项。4.(2024·江苏南通)东晋以后,世家大族在南方强占山泽现象愈演愈烈。为此,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亦可占山一顷。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这些举措(C)A.进一步增加世家大族的实力B.减轻了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C.有助于推动南方地区的开发D.促进外来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晋以来世家大族强占山泽,势力增加。南朝刘宋政权允许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依官员品级依次占有数量不等的山林,百姓也被允许占山一顷,从而有助于推动南方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材料反映政府规范私人合法占山,限制了世家大族强占山泽,减弱了世家大族的实力,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解除B项;明朝时外来高产作物传入中国,解除D项。故选C项。5.(2024·山东淄博)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此举(A)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C.标记着科举制的产生D.促进了九品中正制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寒门士子来五经馆学习,“学成即有考试……并随才试吏”可得,南朝梁武帝时期,寒门士子也有通过考试充任官吏的可能,所以有利于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A项正确;南朝时期恰是士族势力比较强盛的时期,垄断仕途是必定的,所以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科举制产生于隋朝,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C项;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此举对九品中正制有肯定的冲击,解除D项。故选A项。6.(2024·湖北十堰)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