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基础巩固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肯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水平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A.生成依次 B.新老关系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3.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的依据是()A.化石种类和数量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C.岩石的肯定年龄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答案:1.B2.D3.C解析:第1题,水平地层反映岩石形成的关系和地壳运动,特点是下老上新,下面的地层形成的时间早。第2题,地层能够反映地层生成依次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依次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第3题,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要依据地层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2024年11月,经过三年多的悉心挖掘,3000多只极具欣赏性和科研价值的震旦角化石(如下图)在湖北省宣恩县惊艳呈现。震旦角生长地质年头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是当时海洋中猛烈的食肉性动物。据此完成4~5题。4.推想震旦角生活的地质年头最可能是()A.奥陶纪 B.二叠纪C.白垩纪 D.新近纪5.震旦角生存的地质时期()A.联合古陆在晚期起先解体B.陆地上起先出现低等植物C.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D.喜马拉雅山脚下哺乳动物成群答案:4.A5.B解析:第4题,震旦角生长地质年头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最可能是奥陶纪,A项正确;二叠纪起先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B项错误;白垩纪起先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C项错误;新近纪起先于距今2300万年,结束于258万年前,D项错误。第5题,由上题可知,震旦角生存于奥陶纪,属于早古生代,该时期陆地上起先出现低等植物,B项正确;联合古陆在中生代的三叠纪晚期起先解体,A项错误;铁矿形成的时期主要是太古宙,C项错误;奥陶纪没有哺乳动物,D项错误。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改变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A.冰期ⅠB.冰期ⅡC.冰期ⅢD.冰期Ⅳ7.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A.温带自然带北界偏南B.山地雪线上升C.全球陆地总面积更大D.全球降水增加答案:6.D7.C解析:第6题,冰期Ⅳ冰川界线分布纬度最低,在四个时期中,该时期全球气温最低。第7题,第四纪冰期Ⅲ时期温度比现在要低许多。南、北半球温带自然带北界偏移方向不同,气温降低,山地雪线降低,全球降水削减,冰川溶化削减,全球陆地总面积更大。8.下图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层依据由早到晚形成的排序是。
(2)①和②是否属于同一地层?理由是什么?(3)图中最有可能是中生代以来形成地层的是哪几层?理由是什么?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2)不是。①和②地层化石类型不同。(3)④⑤⑥⑦。有恐龙踪迹化石。解析:第(1)题,正常状况下地层形成的依次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第(2)题,同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同一地域,化石种类大体相同。第(3)题,中生代以来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繁盛,因此会存在该类生物的化石,恐龙属于爬行动物,恐龙的踪迹分布在④和⑥地层中。实力提升2024年8月,《古脊椎动物学报》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探讨所关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近纪豫鼠新种的探讨成果。新发觉的豫鼠化石是已知全部豫鼠种类中个体最大、齿冠最高、齿尖齿脊最粗大的一个种,因此被命名为粗大豫鼠。下图为粗大豫鼠上颌骨化石的CT三维重建图。据此完成1~3题。1.新发觉的豫鼠化石地层为()A.元古宙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2.依据新发觉的豫鼠化石,推想豫鼠属呈现的演化趋势是()A.颊齿渐渐变小B.齿冠高度增加C.个体重量减轻D.齿尖齿脊变细3.粗大豫鼠所在的地质年头()A.是铁、金、镍、铬等重要成矿期B.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C.是地质历史上唯一重要的成煤期D.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形成答案:1.D2.B3.D解析:第1题,依据地质年头的划分,并结合题意可知,新发觉的豫鼠化石出现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近纪地层中,由此推断其属于新生代。故选D项。第2题,依据新发觉的豫鼠化石特点,可推想豫鼠属呈现出颊齿渐渐增大、齿冠高度增加、体重增长、齿尖齿脊变粗的演化趋势,B项正确。第3题,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A项错误;在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B项错误;古生代、中生代是地质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成煤期,C项错误;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奠定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且这一时期地壳运动猛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D项正确。4.读地质时期的气候改变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改变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1)地质时期经验的三次大冰期分别是、、。
(2)就冷暖状况而言,地质时期的气候改变过程中,时间较长的是。
(3)就干湿状况而言,新生代以期为主。
(4)恐龙灭亡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答案:(1)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第四纪(2)暖和期(3)潮湿(4)干暖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全球平均温度处于最冷的时间可以推断。第(2)题,依据图示,地质时期的气候改变过程中,冰期较短、间冰期较长,即暖和期的时间较长。第(3)题,依据图示的干湿状况,新生代处于潮湿一侧。第(4)题,恐龙灭亡是在中生代末期,从冷暖状况而言,处于暖和期;从干湿状况看,处于干旱期。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日弥足宝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则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殊感爱好,他们确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探讨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学问上的打算工作。(1)考察名称:与地质年头、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打算:。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①按地质年头,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4)考察结论依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验了环境向环境的演化;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验了(填“抬升”“下沉”或“水平”)运动。
答案:(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