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插秧歌课前预习作者简介[生平]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间举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主见抗金。开禧二年(1206),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作品]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建了语言浅近明白、清爽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评价]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文意疏通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①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②。_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笠是兜鍪蓑是甲③,雨从头上湿到胛④。_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好像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层解:入手即表现了插秧的繁忙。又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插秧的艰苦。[①抛秧:插秧前,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作抛秧。②插:将秧苗栽插在水田中。③兜鍪:古代打仗时戴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④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唤渠朝餐歇半霎⑤,低头折腰只不答⑥。_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根未牢莳未匝⑦,照管鹅儿与雏鸭。_秧苗根部尚不坚固,栽种也还没完成,确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层解:通过描写农家夫妇的对话及对话时的情态,进一步表现了农人的勤劳和农事的惊慌。[⑤渠:他。朝餐:吃早饭。半霎:半晌,一会儿。⑥折腰:弯腰。只不答:指不搭理农妇的要求,但却有别的话要说。以下两句便是农夫说的话。⑦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匝,满。]夯实基础1.给加点字注音(1)兜鍪(móu) (2)胛(jiǎ)(3)渠(qú) (4)半霎(shà)(5)莳(shì) (6)未匝(zā)2.说明下列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渠:_他_。(2)半霎:_半晌,一会儿。_(3)只不答:_指不搭理农妇的要求,但却有别的话要说。以下两句便是农夫说的话。_(4)莳:_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_(5)匝:_满。_(6)照管:_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_1.诚斋体诚斋体是南宋杨万里(号诚斋)所创诗体名。杨万里始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唐人绝句,中年以后弃去前学,别出机杼而自成一体。其诗师法自然,一反江西派艰涩险怪之习气;主要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戏蝶,无不整理入诗。语言平易浅近,簇新活泼,大量采纳俚语谣谚。想象丰富新奇,描写生动,诙谐幽默,饶有风趣,为中国诗歌所罕见。2.农事诗“农事”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礼记·月令》中也有:“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在《毛诗正义》《孔疏》等文献中都多次提到“农事”一词。“农事”是指耕耘、管理、收获和贮藏等农业事宜。随着文化的不断下移,其作者经验了“宫廷乐师——上层文人——下层文人”的发展阶段。宋朝农技诗的大量出现,表明诗歌这种上层建筑领域中的艺术形式最终面对农夫、面对农业生产,成为传播、推广农业技术的工具。中国古代农事诗可以追溯到《诗经》以前,与《诗经》同时代的或《诗经》之前的古逸诗,在杨慎的《风雅逸篇》、冯惟讷的《风雅广逸》及《诗纪》的前集10卷《古逸》里大都收集到了。杜文澜编辑的《古谣谚》收集了3300余首谣谚,其中有很多农事诗。而各个铜器石刻上的诗篇,大都保存在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郭沫若的《金文韵读补遗》及《两周金文辞大系》里。任务活动一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思索1:这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是如何体现的?重复用词叠相呼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联两句,各出现两个“田”两个“儿”,相映成趣一韵究竟富有韵律整首诗,除首句不押韵,其余7句皆押韵,以平声韵为主,音律和谐通俗晓畅节奏轻快整首诗歌,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作的场景,自然轻快,朴实畅达巧用动词富于跳动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的时候运用到大量的动词,“抛”“接”“拔”“插”“唤”“歇”“低头”“折腰”“不答”等词,不断的切换着画面与场景,富于改变之美,流畅轻快任务活动二品诗味语言,鉴诗歌画卷活动1:了解种植水稻的步骤。明确:①育苗:在苗圃、温床、温室或干脆在水田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②抛秧:水稻已经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③插秧:育种的时候水稻比较密集,不利于生长,经过人工移植或机器移植,让水稻有更大的生存空间。④施肥、杀虫:水稻长成后须要刚好补充肥料和杀虫,否则可能减产甚至绝收。⑤排水(补水):水稻前期生长须要相宜的水量,农夫须要依据天气状况和田里的水量进行排水或者补水。⑥收获:水稻穗变黄后,要刚好采收并晾晒。活动2:分析这首诗详细描写了哪些场景?明确: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喊早餐图、农夫应答图。任务活动三锤炼语言,曲径探幽思索:诗人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特别精彩,请尝试赏析。明确:勾画出一幅惊慌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协作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依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精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聚精会神的神态。学问拓展:炼字类题目答题思路第一步:说明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其次步:绽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任务活动四品读内涵,披文入情思索1:有人说诗歌的其次联,有自嘲之意,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主动乐观的表现,你如何理解?明确:观点一:自嘲。斗笠和蓑衣连雨水都抵抗不了,怎么能够和盔甲相比?杨万里将农夫的雨衣比作盔甲,以一种貌似轻松俏皮的语调,表现了农夫的艰辛与苦涩。观点二:主动乐观。以“兜鍪”和“甲”分别比方“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示意抢插稻苗无异一场惊慌的战斗。而此时的农人正是像战士一样,驰骋沙场,斗志昂扬,在平凡的生活中,呈现了抗争与进取的精神。思索2:杨万里《插秧歌》中“唤渠朝餐歇半霎”,“唤者”是谁呢?有人认为是农妇,有人认为是农夫的其他家人。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简叙理由。明确:观点一:“唤者”是农妇。农妇在田中劳碌一阵后,回家打算好饭食送至田间,呼喊农夫吃饭、休息。因此,“唤渠朝餐歇半霎”中用第三人称代词“渠”(他)。假如是农夫的其他家人,没吃早餐没有休息的不只农夫一个人,这里应当用表示群体的“他们”,而不应当用“他”。观点二:“唤者”是农夫的其他家人。一、二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送饭食的是农妇,这个劳动过程就被打断了。且农妇刚刚也在插秧,她明白“秧根未牢莳未匝”的状况,农夫再作提示,显得多余。而农夫的其他家人来送饭食,就与整个劳动过程相契合。思索3:分析本诗情感。明确:这首诗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惊慌生活,他们同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总结:《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惊慌生活,他们同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任务活动五比较阅读,拓展延长对比阅读: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①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文氏外孙②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①莳:种植。②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思索:两首诗都写劳动,但描写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明确:①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辛苦和农人的勤劳。a.人物的动作描写:如田夫“抛”、田妇“接”、小儿“拔”、大儿“插”,四个动词,精确详细,分工明确,描绘了惊慌热情的劳动场面。“低头折腰不回答”也写出了农人的艰辛与勤劳。b.“笠是兜鍪蓑是甲”,用比方手法把“笠”和“蓑”分别比作“兜鍪”和“甲”,示意抢插稻苗无异一场惊慌的战斗;“雨从头上湿到胛”突出春雨之密之大,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的艰辛。c.人物的对话(语言描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简短的叮嘱话语中,可以看到农人的勤劳与细心。②苏诗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劳动的繁忙和辛苦。a“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虽没有干脆描写麦收场景,但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慰劳辛勤的收麦人的场面可以看出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b“一竿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迫切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素材积累1.课内素材《芣苢》一诗,省略了时间、地点、人物,甚至省略了劳动者除了手之外的其他部分,而只突出了采集劳动中手的丰富动作,可谓省得彻底!但就是这一系列丰富、精确、互为关联的动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诗经》时代的劳动场景。《芣苢》中的情感是在悠然中呈现出难以抑制的喜悦,这种喜悦不是大喊大叫,而是在劳动的过程中,通过咏唱的节奏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自然的流露中,让读者顿生愉悦之情,不期而遇地将自己对田野风光的观赏和生命动力有机结合。令人感叹春光无限、活力四射的美。【适用话题】“省略”“乐趣”“自然美”等。2.课外素材新时代的种粮能手:徐淙祥2024年3月4日晚,种粮人徐淙祥获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组委会赐予徐淙祥的颁奖辞是“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赶上了好年景。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麦在农机下归仓。珍惜陇亩颗粒,心怀天下仓廪,你是泥土上的黄牛,夕烟下的英雄。”徐淙祥是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能手,在农业领域贡献突出。多年来,为种出高产优质粮,徐淙祥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探究适应黄淮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他牵头成立粮食绿色生产联合社,带动周边农夫种好粮;建立现代种业基地,每年担当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和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审定的新品种在黄淮地区推广。凭借这些突出业绩,徐淙祥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夫”“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等称号。人物速写记一个叫杨万里的乡党杨万里曾经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赣州、永州零陵、奉新县、广东、常州等地的地方官员,临安府的国子博士、秘书少监、秘书监。在临安府,他的一口方言常常遭皇帝和同僚取笑。他秉性刚直,遇事敢言,常常让皇帝下不了台;可是在地方,他清廉,爱民如子,受到了百姓的拥护。他是南宋朝廷中主战派的核心成员,是疾恶如仇的文士,闻名的爱国主义者,多少显得有些另类的性格执拗的官员。这个诞生于冬天的人——阳历11月29日,有着天蝎座的典型性格:天性敏感,拥有惊人的耐力和意志力,倔强,执着而不妥协。他还是南宋诗坛敢于砸碎一切镣铐的革命派,被称为“诚斋体”诗歌的创建者。这是一个在南宋政治和文化的舞台上不容忽视的角色,一个注定要青史留名的人物。而现在,他是辞官返乡的隐士,在江西吉水县赣江以西一个叫湴塘的村子里的菜地上松土的老汉,一个爱在夜晚饮酒的饮者。他原封不动地退还朝廷发来的退休金,仅用妻子纺纱的手艺和自己的田间劳作养活自己。他每天粗茶淡饭度日,粗布衣衫作息,穷得只剩下皮带上还保留的一点点金子——“清得门如水,贫唯带有金”。可他从不以为意。他把欲望降低到了最少的程度,所以他并不须要太多的花销。他依旧写诗。比起在朝廷的时候,他的诗歌写得更加散淡、透脱,文人修辞的痕迹渐少,乡音俚语渐多,充溢了童趣和清爽的乡土气息。有时,他甚至干脆运用口语入诗。学以致用白描手法白描,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语言,把当时的情景照实地记录下来,给读者以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收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插秧歌》诗歌开头一、二句就表现出插秧的繁忙。插秧不能失时。值此季节,农家无论男女老少,一齐来到田间,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插秧的场景,精确详细。三、四两句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了插秧的艰苦。天公不甚作美,连连下雨,正插秧的农家人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前四句以朴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作者除了接着对活跃在画面上的农家夫妇进行点染外,还配上了声声入耳的画外音。请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赞颂母亲的文字。【示例】夕阳照在母亲布满皱纹的瘦瘦的脸上。我这才发觉她已经老了:干枯而焦黄的头发中增加了缕缕银丝!我真想扑在她的怀里大哭一场。母亲伸直了腰说:“早点去做功课吧。”然后拎着铁桶向冰柜走去。她把鱼放进桶中,然后倒在柜台上。她个子不高,自然特别费劲,她踮起脚,努力地抬高桶,但仍没胜利。她搬来一个木箱垫在脚下,身体向左倾,借助右膝盖才把铁桶拎起来,我想帮她一把,她却说:“不要你帮,弄脏了手。”我禁不住母亲的督促,只得往回走,我的眼泪渐渐地流了下来。聚焦高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考点链接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一般包括记叙、描写、争论、抒情四种。高考中重点考查描写和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插秧歌》以白描的手法展示一幅生动的画面。入手即表现了插秧的繁忙。插秧关系到收成的好坏,万不能失时。三、四两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插秧的艰苦。天公不甚作美,连连洒下雨水,正在插秧的农家夫妇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命题示范题干要求审题重点(2024·全国新高考卷Ⅱ)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4·高考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4·全国新高考卷Ⅱ)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2024·浙江卷)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题干中有“描写手法”“抒情手法”或干脆指明某种表达技巧,要求分析鉴赏真题在线(202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相互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解题规范】本题要求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翻新脱妙”之处。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显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示意友情,一句确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显明的特性。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深意重。语意新奇,出人意料。最终,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商务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 窗外作文800字初二【10篇】
- 高级酒店客房上半年工作总结
- 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
- 安全伴我行演讲稿三篇
- 2024年度三方委托校园借款服务合同3篇
-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 2024年度桶装水配送服务与水资源节约利用合同3篇
- 六班幼儿园设计案例
- 《乳及乳制品介绍》课件
- 给某公司的新媒体(抖音)运营推广策划方案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第1课时)Section A 1a-1e
- 膝关节个案护理
- ICS(国际标准分类法)分类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机会分析报告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Our School教案 陕旅版(三起)
- 利益冲突声明
- 【新教材】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件129张
-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节《体验生活中的策略》教案设计
- 《找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